教师交流材料范例

教师交流材料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美术教育;方法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升美术教育品质,发挥学科作用,完成能人培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美术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探析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和特点

1.翻转课堂的概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概念——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概念源于两名美国教职人员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由于时常不能正常上课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他们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在课上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欢迎,翻转课堂在美国的很多小学盛行起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翻转课堂重塑了学生的学习流程,改变了以往先讲授、后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授过程被看作知识的讲解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看作知识的吸收过程,这样实现了教育环节的革新。

2.“翻转课堂”的特点

第一,教学材料简短精练,样式丰富。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录像在内,都应该以学习重点为依据,知识层次清晰,教学录像的时间要短,以顺应学生在线学习、课下学习的特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这些教育材料可以教育内容的特点为依据,制作教育视频或者PPT,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资料,等等。方式应该生动多样,不能一成不变,使学生感到无聊。第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自我评价质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到自身的优缺点、学习方向。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需求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解答。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求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第三,重塑学习流程。在以往的教育方法中,学生先通过上课获得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所学知识。但不同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和汲取的知识量不同,如果未达到上述目标,就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合理设置了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顺序,将获取知识安排到首位,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外,还能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而知识的巩固放在课上进行,教师通过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教师掌握了每一位学生在课前独自学习的有关情况,就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高效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重点知识。第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仅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

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在课前,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树立短期学习目标和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向学生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自行整理一些学习材料供学生参照使用,这个过程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要运用美术技巧设计材料内容,如对于美术理论课,教师可以PPT、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参照学习;对于美术技巧方面来说,教师可以亲自演示绘画技巧并录制成小视频,使学生更加了解绘画技法。其次,必须准确、有效地掌握翻转课堂中材料的内容量,保证其短小精炼。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细致分类,按照每个知识重点编制小视频、幻灯片、习题和范例题;此外,还须通过网络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独自学习能力也较强,能够熟练地使用互联网,这有助于翻转课堂的有效落实。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自行分配学习进度,同时还可以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具体而言,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看课堂教学录像,多多练习,或者在网站上找一些与之有关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在一些学习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与教师、其他学生及时沟通,共享学习材料、见解和收获,以此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上巩固阶段

课堂是学生加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为学生解答困惑的主要场地。就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优先讲解学生提出的共通性问题,然后按照课堂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既可以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又可以协作形式进行。美术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科目,技巧学习是其教育重点和主要内容。翻转课堂转变了以往美术课堂教师先讲授、学生后练习的形式,变成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讲授。这削弱了教师的“讲授”,加强了学生的“学”和“练”,使美术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大于教师的讲解时间,增加了教师的指导机会和演示机会,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加强技能练习。手工类、设计类课程可以使用团队协作探索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的独自探索、学生之间的沟通探讨、教师的适度指引,让学生不仅可以熟练掌握知识,而且能学以致用、闻一知十,夯实自身的基础。此外,学生可以把课前独自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讲授和演示,充分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育品质。

3.课后提升阶段

在课后提升阶段,教师可以梳理上课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出现的新问题,并发表到论坛,让学生深入探讨知识并进行交流;教师还要及时评估学生上交的作业,把优质的作品发表到论坛,让学生观赏、评估、交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此外,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他们,或者在课下梳理、归纳一些重点学习材料提供给他们。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激励、指引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材料。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1.激发学生课前独自学习的欲望

实行翻转课堂教育方法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当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必然会导致教师课上教学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翻转课堂重要性的认知度。首先,教师需要将文字与精美的图片相结合,编写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课前学习材料。其次,教师应该使用一些鼓励性对策,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在课前学习阶段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勇于发表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

2.完善的评估制度和监管制度

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内容短小精炼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学习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由于一些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建立具体的制度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评估制度,对每一位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其次,建立监控管理制度,引导学生依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课下学习活动,这也是保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具体而言,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各项监管和检查工作,然后将学生的学习状况汇报给教师。

3.创建通畅便捷的网络交流沟通平台

有效的交流沟通是保证教学成效的关键,而互联网交流平台是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除了使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之外,美术教师还能通过移动社交软件与沟通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创建网络学习交流群。移动电子产品的各项优势、功能能够保证学生、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利。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适用于高校美术专业的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和创造精神。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育方法的优势,不断探究,积极使用有效的对策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刘金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3).

[2]林冰琦,唐敏.基于“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模式在大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张黎娜.浅谈高职院校电脑美术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16(1).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2

 

一、开放获取运动对法学课程教材之影响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以及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通常情况下,法学学生的教材一般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但是事实上,虽然法学学生都有老师或者学院(学校)指定的教材,但是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是无法得到学生和学院认可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还需要补充其他教学材料,比如参考书目、练习题、法律法规、案例等等,而且现代教学方法推崇使用幻灯片教学,其中可以加入电脑程序、视频等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教材的外延大大突破了对教材狭义上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教材的界定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目前而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断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新内容,比如有些教科书已经被公开上网,这种公开不仅对教师取长补短有好处,因为可以对教科书的不同观点加以比较,而且也可以让一些学生不用再花费购买教科书,减轻学生负担。再以法学教学课堂上常用的案例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不断以互联网上公布的新兴案例解说法律,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基于向西方法律体系学习和借鉴的原因,国内需要大量法律信息满足于法学教育的需要,而各种国外网站和法律数据库为教师轻松获取案件以及案件所涉及法律提供了便利,[3]这种国内外的法律比较分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习的视野。但是,尽管如此,现有版权保护制度会为这种便利带来法律上的实质阻碍。教科书也好、数据库也罢,这些都有版权保护,一个是受制于出版形式的限制,比如纸质版本,一个是即使可以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获得,但很多情况下却不能对其加以编辑。   开放获取运动势必突破商业性的限制,具体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②一是可以让人自由地通过电子途经获取所想要的课程资料,二是让人有机会拷贝或者以电子形式改编资料,三是让人有机会在商业用途之外与他人合作。如果采取开放获取法对课程教材加以变革,这三个方面对于促进交流、合作和新技术的推广都有一定的好处。[4]   其一,有利于交流。开放获取法最为重要的功能即在于方便学术信息传播、加快思想交流。以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为例,自由从其网站上下载学术论文对于学术信息交流显然有益,而能够免费获取学术论文对于从事学术研究者影响尤甚,很多情况下研究人员缺乏的正是没有获得论文的途经;即使这种途径存在,可能还要承受昂贵的交易费用。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电子渠道方式可以即时获取信息,减少交易费用。对于法学教育而言,免费获得法律资料能使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需要开发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课题,且为法学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运用。   其二,塑造更大的个性化。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Word)中的剪切和粘贴方式很容易把所获得资料放进课程教材内容中去,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精制个人的课件进而方便教学,编制而成的课件则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学生则可通过电子方式获得课程内容,有利于学习但是却节省了开销。所以,许多课程资料通过开放获取法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性,灵活性让教师发挥个人创造性,提高教师调整自己课程的能力。   其三,有利于更快地采取新技术。开放获取法不受商业关系的限制,可以自由获取可编辑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利用新技术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材料。不用等着商业性的出版公司开发新技术,工作于IT部门、开放源码数据源或者开放数据库等精通技术的教师,可以从容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他们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料通过互联网传播,比如教师利用新技术采用网络博客与学生交流,即可看作这种技术运用的典范。   二、法学教学在开放获取运动下之对应   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5]传统的法学院课堂为学生提供两种反馈方式,一种是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案例教学,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就不同案件的事实、判决和分歧进行提问,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使学生逐步获得认识,知道如何着手处理案件、如何把所学知识根据法律运用于新的案例情形;另一种形式来自于期末考试,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就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老师批阅试卷后学生得到考试的分数,从而了解自己就某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这样两种反馈方式同时也存在缺陷,前一种方式限于课堂,课堂作为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场所,不可能长时间对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进行问答,而只能局限于少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同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后一种方式则是直接给出分数,虽然学生得到了反映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分数,但是这种反馈方式很难说明分数与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根本无法回答学生对考试中遇到问题的疑问。当然,也有法学院开始采取公布教师电话、信箱乃至开放办公室时间来改进反馈方式,但是效果一般。   开放获取法有望改变这一状况。①   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设置关于某课程乃至某项问题的讨论版块和课堂博客,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教学反馈方式的不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保持交流、保持对话,从而获得持续的反馈。   具体来说,讨论版块用于深入讨论某些问题及其答案,这不仅仅是给一两个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同时也是把答案作为资源提供给全班分享。博客与讨论版块的功能相似,不过经常用来做短暂讨论,或者用来链接目前互联网上的相关外部资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博客上发帖作为课程要求,也可以发帖提供反馈;甚至外人也可以就一些问题或案例在博客上他们的看法,提供反馈的另一途经。开放获取的方式使得课堂博客可以免费获取,允许个人从博客上下载内容供自己使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观点。开放获取法不是简单地开辟一个课堂讨论版块,而是扩大了教学课程参与者的范围,理论上可以让所有人获悉博客内容并让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讨论;而全国范围内的参与可以为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另一个获得反馈的途径。#p#分页标题#e#   教师也可以寻求把开放获取法用于考试,考试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前提是必须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特定的考试场所。目前法学院的考试大多各自为战,由学院授课教师自行出题、自主批阅,这样的考试没有全国性的题库,只有就读法学院的学生才能接触到。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法学院的考试题目将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取;通过这种方法,某个法学院也会得到其他法学院的考试题库,从而扩大单个法学院考试题库的容量,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弄懂过去的考试题目并对答案加以研究,同时还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反馈;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会从更大规模的考试题库中受益,甚至可以对考试题目进行研究以便决定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决定所使用的的考试方式是否是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工具。全国规模的考试题库对教师、学生和学院来说都会是一个无价之宝,开放获取法将保证考试题库对于所有有意愿使用的人能够免费获取。   三、开放获取法在法学教育中之未来   有国外学者曾经对技术上的新变革对法学院教育的未来做过预测,[6]其认为法学教育就是一门生意,并且正在经历诸如学费逐年增长的和对所提供教育质量的抱怨等难题,而通过互联网实施的远程教育课堂可以提供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法学院模式会显著改变,课堂不再限于教室,可以有成百甚至上千的参加者,同时在这种新模式下会出现高薪聘请的超级明星教师,即那些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成功的人士,因此对教师的需求量会锐减;有品牌声望的学院也会在有能力凭借其名气和教育项目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因此会主导这一市场,而现实法学院可能会停止存在。   诚然,法学院可以用视频替代法学院教师的面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提交作业甚至进行考试,但是这样的课程比起传统法学院缺乏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反馈。另外,如果虚拟法学院教育代替了现实的法学院讲授,那么不会再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和互动。正是因为虚拟法学院存在致命的缺陷,因此现有法学院教育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现有体制,而不是让现有法学院逐渐消失。   (1)在线讨论版块会扩大反馈机会但同时也会要求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如果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全国层次上发生,教师仍然需要在场以便提供必要的指导。纯粹的学生讨论有其好处,而有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的讨论则会把法学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法学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需要教师参与,[7]开放获取法有助于这样的合作,而绝不是消除对教师的需求。(2)开放获取法允许各种层次的参与到教学中而非只是需要精英法学院和精英教师,各种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就宽泛的话题——从网站管理到课程主题——发表评论。教师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同时仍然保留灵活性以便保持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开放获取法也使法学院在考虑课程的全面变革时加以运用,不用单枪匹马,法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合作开发课程及设计课程教材内容,这样也保留了学院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开放获取运动有利于打破信息交流的阻碍,[8]从而释放更深刻的见解并进行交流。该运动在主要关注学术信息的同时,也能有助于法学教育的改革。开放获取法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可以成立储备课程教材内容的仓库,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意味着重构法学院课程的新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开放获取法将带来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并且其中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对法学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学习习惯;策略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小组合作、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有效表达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奠定基础。

一、利用手势辅助,提升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倾听需要思维的参与,学生只有先听懂发言者的观点,才能进行思考和判断。而注意力是学生进行有效倾听不可缺少的条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有限,他们往往等不及教师或同学讲完,就想发言,或是才听了几句话就走神了,没有听清他人的发言,无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也无法对他人表述的内容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借助手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例如,准备讲实验步骤时,教师要求学生注视发言者,每讲完一条就竖起一根手指复述,最后全班同学核对手指数是否相同,以此提升学生倾听的专注度。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如果对发言有补充或质疑,不能插话,但允许边倾听边举手并用力摇晃,用肢体语言告知教师自己想要发言的迫切愿望。当发言者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可以竖起大拇指点赞;想法不同时,可用手指做出“×”。手势辅助不仅能保护一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逐步提升其注意力品质,帮助其养成倾听习惯,也便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的倾听状况,避免重复发言,促进学生思考。

二、明确小组分工,促进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业成绩、促进非认知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一年级学生之前未开展过小组合作形式的科学探究,对如何分工合作不了解也不知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时,学生会因领取、整理、归还材料或上交作业本等分工问题产生矛盾,引发争抢实验材料、霸占材料、不愿合作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等方式明确小组分工,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

(一)运用实验分组单,明确小组分工。在始业教育课上,教师为每班划分实验小组,介绍小组合作中的四种分工:材料的领取员、整理员、归还员、作业上交员,让学生明确不同分工的职责,讨论并确定各自的分工,填写实验分组单。教师可将每组的分工信息录入、打印,便于记录小组的课堂情况,也可以在学生遗忘组号或职责时进行查看。

(二)运用小组比赛表,反馈小组合作情况。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从“倾听、表达、合作、整理”四个方面设计小组比赛表(如图1所示),并在黑板上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价记录。通过小组比赛表,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各组在“倾听、表达、合作、整理”四个方面的情况,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生生间的合作。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改进。

(三)合理分配实验材料,减少合作中的矛盾。实验材料尽量一人一份,需合作完成的实验,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验的机会。若有人争抢实验材料,则取消争抢者的实验资格,并对该小组的“合作”项目进行扣分。利用这三种方法,一年级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教师也了解了每个小组的课堂情况。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分歧与矛盾不断减少,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三、指导观察方法,保障观察质量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而,当一年级学生不清楚具体的观察要求和方法时,会产生难以有效观察的问题。例如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地观察物体;不会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等,这些问题使得观察的质量和效果降低,记录的效果和实验结论也受到了影响。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以保障后续观察的顺利进行。对物体的观察顺序可以是由远到近、由上至下、由中间到四周、由整体到局部等,观察者需要根据观察物体的特点进行选择。教师通过规范演示耳听、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对此,教师就需要对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进行细致指导,使学生明白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植物。可以说,观察是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的前提,强调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当学生能有序、有效地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才成为可能。

四、规范记录方法,提升记录质量

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为结论与观点的分享交流提供了依据。一年级学生书写能力较弱,文字、拼音等记录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用示意图或简图来记录,将记录理解成了美术课的绘画,在记录中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部分学生只愿意实验、观察,不愿意记录,或懒得记录。这些问题使活动记录难以真实、简便、有效地完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无法被记录下来,直接影响实验结论和观点的提炼,为之后分享交流制造了障碍。因此,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记录方法,提升学生记录的质量。例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让学生用1~3分钟的时间讨论怎么记录比较好,引导学生选用简便、适合自己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实验,不需要添加想象或进行艺术加工。实验过程中,教师表扬认真记录的学生,对其给予正向引导;对没有记录或不认真记的学生,可以取消其观察资格,对其进行批评指正。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展示优秀的记录,引导不会记录的学生向身边会记录的同学学习。学会记录就是学会思考。学生真实、有效的观察记录是汇报、交流、研讨时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支持自己实验结论和观点的有力载体。

五、有序整理材料,养成良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对实验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未养成整理材料的习惯。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有序地领取、整理、归还材料的习惯;实验做完后,实验材料存在着无序、随意摆放的情况。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往往负责多个班级,会遇到课连在一起上的情况,如果一个班的学生缺乏整理材料的习惯,不仅影响该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还可能会影响下一个班级的上课质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材料整理的习惯引起重视,引导学生有序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材料整理。教师可以为每张实验桌编上组号,并在实验室设定专门的实验台,标上对应的组号,便于学生能够有序地领取、归还材料。小组合作时,材料整理员需监督组员将材料整理好,放进实验盒,未整理好材料的小组将在“整理”一栏被扣分;对于材料整理得整齐、有序的小组,教师可以在“整理”一栏为其加分并对其进行表扬。有序整理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今后的科学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这样做可以避免许多因意外因素而产生的问题。

六、合理控制音量,鼓励有效表达

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有效的表达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观点、理解自己的观点,才能进一步对彼此的观点展开更深层次的研讨、辩论,促进深度学习。一年级学生不清楚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合理控制音量的意识,存在小组讨论时音量较大、抢着发言或者不发言等情况,上台汇报时又存在音量较小、难以有效使用多媒体等情况。发言者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者亦难以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观点,进而影响交流研讨的质量。因此,在始业教育课与平时的交流研讨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合理控制音量的习惯,鼓励学生有效表达。如教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音量。0级音量适用于阅读、倾听;1级音量适用于课堂小组讨论;2级音量适用于课堂问答、当众演讲。在每次实验开始前提醒学生应使用的音量等级,培养学生控制音量的习惯,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效果。教师提醒学生在独立发言时,应面朝大多数同学,使用2级音量,让更多的人听见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用1级音量轮流发言。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乐于发言,有时甚至会争着表达观点,轮流发言能让小组讨论有序开展,而少数不乐于表达的学生也可通过轮流发言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可以对小组讨论时有序、和谐的组适当地予以加分。全组或小组代表站在讲台上时,应面向全班,用2级音量发言。在汇报开始前,应先关注班级倾听情况,等全班同学都开始认真倾听后再进行汇报。汇报时,若需要使用多媒体,应注意屏幕要面朝同学,不让身体遮挡屏幕,且需一边操作多媒体一边讲。汇报结束后,需回答同学的提问,给出合理的解释或接受其他同学的建议。汇报优秀的小组可以在“表达”一栏得到加分的奖励。有效的表达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能让倾听者提出有针对性的质疑或补充,引发表达者的思考,使交流研讨能够真正开展,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能使科学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使课堂质量有效提升。通过同时执教11个班级的实践,教师发现以始业教育课、实验分组单、小组比赛表为载体的习惯培养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柏峰.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高中开展政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建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政治的人文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思想为主,知识为辅的原则,并且关注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然而,当下很多教师的政治教学逐渐模式化,僵硬化,固定化,缺乏对学生情感思想的关注,违背了政治教学开展的初衷。本文将对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设置案例和利用有关材料,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政治科目带有鲜明的文科特性,它的很多知识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用心理解,反复思考和记忆,它不像数学等理科科目,容易做到举一反三。高中很多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却常常忽略了政治的文科特性,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不论在知识的接受上还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政治科目都具有强烈的排斥感。教师应当明白政治科目不是数学题,而是理解题,在教学上要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科目的热情和兴趣。针对政治的文科特性,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强学生的思考。政治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综合性科目,以案例和材料教学,首先要教师做到广泛涉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能够不断积累有关的教学材料,并独具匠心地将案例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广泛地运用到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运用材料导入的方法,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可以以最近发生的经济现象走进课堂,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可以展现一些有关的文化场景。另外,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合适的案例或者材料,根据材料阶段性设置一些悬念和留白,让学生自己通过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表达。在学生叙述完自己的思考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空白填充”,对某些问题进行补充。在案例教学上,教师要遵循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案例教学不是给学生讲故事,如果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案例上,可能得不偿失。最后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引入、讲解完一个案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深化,贴合政治的知识点。设置案例和利用有关材料,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良好的认同和认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思考。

二、开展相应的活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有限,很多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次上,而很多知识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深化价值观。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习惯干巴巴的教课,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常常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创新,玩出一些“花样”,开展一些有价值的活动。比如,在《文化生活》中,教师可以开展关于新旧文化的辩论赛。在活动开展前,教师首先要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的目的、预设、时间安排等,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相应的活动,最后对活动进行相应的总结。教师开展政治活动的重点和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体验,对课本进行相应的延展,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认识。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活动时,常常将活动流于表面,学生的实际活动并不是很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把握适当原则,让教学的时间成本与学生的收获成正比,有目的、高效率地开展政治活动。活动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得到双重收获。

三、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记忆方法

很多学生对于政治科目在心理上都很排斥,不仅仅因为学生认为政治很枯燥无聊,还因为政治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是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东西,遗忘也是学习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然而很多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遗忘潜意识地归结为自己笨拙,记忆力差,而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出现的记忆问题,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记忆问题,在引导学生记忆时,要学会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反复记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遗忘曲线,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反复记忆。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精华,去掉不必要的知识,减轻不必要的记忆。通过思维导图,知识框架为学生梳理出知识的主要脉络,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对记忆内容有一个大方向的认识。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自律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的权威帮助学生加强记忆,通过抽查、默写、小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外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但是如果教师过多的干涉,可能物极必反,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注重政治课堂的教学交往策略

课堂交流有利于强化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上课的感染力,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然而,当下很多教师的政治教学缺乏情感投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政治也成为很多学生的“催眠”课程。教师应当明白,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即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传递知识,学生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它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平等、互惠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堂的对话与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影响,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交往策略可以从浅层次和深层次两个方面入手。从浅层次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眼神、手势、表情等方面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例如,一名学生给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答案,教师应该给予赞许的目光。通过眼神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心理的慰藉,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关注度和重视度,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当然,教师还可以身姿、语气等举手投足来向学生传递自我信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外,教师在自我传递信息时,还应当注意学生在课堂中传递的信息,及时回应学生的反馈。从深层次方面来说,一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多数是思维、情感上的互动。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我人格魅力,积累专业知识,广泛涉猎,不断总结,在课堂上能够以情动情,带动学生的学习。在思维空间上的交流,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课下交流、作业交流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政治课堂的教学交往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师生之间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巧妙化解矛盾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为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常常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张扬的个性,叛逆的心理,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喜欢破坏课堂纪律;影响教师的教学气氛;干扰其他同学上课;交头接耳;故意惹教师生气等。另外,加上政治科目的学科特点,在很多学生心中对政治形成了“说教”的印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保持相应的耐心,学会理解青春期的学生。其次,教师应该建立严明的上课纪律,在气势和态度上要碾压学生,当然,教师要注意适度原则,并且能够合理运用,避免加重学生的反抗心理。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我人格魅力,避免政治的说教色彩,学会更新自己的观念。比如,在讲到文化生活时,教师在鼓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要一味迂腐的说教,可以利用现代的流行语言,鼓励学生为传统文化打call。提升自我素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新自我观念能够从深层次方面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教师在被学生惹得火冒三丈的时候,常常失去理智,大声责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僵化,降低教学效果,让教师和学生两方在心理上蒙上阴影。因此,在面对极端情况时,教师应当学会灵活应变,保持理智,巧妙地暗示学生不要耽误教学进程,然后,私底下与学生交流,合理解决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时,能够以专业的知识让学生信服,以巧妙的方法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以积极的心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政治教育是当代知识分子了解国家基本政治方针,思想体系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和养成基本的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时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致力于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吴德生.政治教学最优化探索[J].职业教育学,2001,007(21):13-15.

[2]程翔.政治研究方法导论[J].教育词典,1996,092(13):32-35.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5

1.培训内容的同质化

首先,不同参训者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参训特教教师接受无区别无针对性培训,即不区分专业出身、不区分学校类别(聋、哑、智等),集中授课,讲授同样的内容。其次,不同培训班次培训内容的同质化。培训经常由不同级别的部门组织,但是培训的内容却互相重复。

2.培训缺乏实效性

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同质化致使特教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培训方法缺少灵活性,机械的讲授使参训特教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硬性接受新知识。参训者普遍感觉培训效果不佳。

二、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是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路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培训的翻转,把课堂培训扩展到网络,从被动接受式培训转变为主动的交流式培训。

1.翻转特教培训课堂的基础

(1)物质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延伸到了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学习。学校一般拥有机房,甚至为教师配备工作电脑。信息技术为翻转特殊师资培训提供了物质基础。

(2)知识基础。

翻转特殊教师培训课堂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和学习能力。首先,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普遍增强,有600多万中小学教师接受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其次,教师是知识型专业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最后,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3)理念基础。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育的主导者理应是学习的践行者。自2010年翻转教育理念传入我国,很多教师成为翻转课堂的施行人,他们理解翻转的理念及优势、劣势,为翻转特殊教师培训提供了理念基础。

2.翻转特教培训课堂的优势

(1)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自定步调式学习。

参训特教教师具有离散性特点,传统培训未重视这一问题,对参训者进行无区别的统一培训,致使培训效果不佳。让参训者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是翻转培训的核心理念之一,遵从了特教教师的离散性特点。参训特教教师可以在培训前通过网络观看培训者设计的视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学习困惑可通过网络和专家或其他特教教师进行交流以解答;实践困境可提交给培训者作为培训的案例。

(2)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连续性学习。

传统的特教师资培训具有非持续的特点,影响了参训特教教师的学习效果。翻转特教培训课堂为参训特教教师提供了一个具有张力的平台。无论是参训前、参训中还是参训后,特教教师都可以与培训者、专家、其他特教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的连续性学习。

(3)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建构式学习。

建构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传统的培训以讲授法为主,培训者主导课堂,参训者成为机械的知识接受者。翻转特教师资培训课堂有利于特教教师进行建构式学习。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是翻转培训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强调以参训者为中心。在培训前、培训后参训者可以通过网络就学习问题向培训者、专家咨询,培训中可以当面与培训者、其他参训者交流。

(4)有利于参训特教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特教教师参加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于教学实践,传统的培训实效性低,大部分教师无法学以致用。翻转特教师资培训可以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困境。培训前参训教师提交案例,参训中培训者会就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给予个别指导;参训特教教师可以在参训中与其他经验参训者进行交流;参训后培训者或专家对参训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三、翻转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构建

1.培训前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整合培训材料。培训者应以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参训者特点,组织适宜参训者学习的材料。培训材料应力求易懂性、科学性、实践性。其次,明确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时效性,培训者应明确培训任务,避免参训者学习的盲目性。最后,组织互动式学习。参训者应利用网络组织学习者互动交流活动,一方面便于了解参训特教教师学习的盲点、难点;另一方面让参训特教教师互相探讨,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2)参训特教教师。

首先,观摩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参训特教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材料,观看学习视频和资料,学习理论知识。其次,案例提交与思考。参训特教教师把现实中的案例提交给培训者,思考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再次,寻求指导。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应寻求培训者指导。

2.培训中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重点知识及疑难问题讲解。培训者在培训中首先对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排除参训者因难点和困惑带来的学习焦虑情绪,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典型案例研讨与分析。培训者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有助于参训者理解、掌握培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小组讨论与个别指导。培训者应组织培训课堂的交流活动,引导参训者进行讨论式学习;对需要个别指导的参训者给予特别指导。

(2)参训特教教师。

首先,独立探索。参训特教教师应对培训内容进行独立探索,实现知识的内化。其次,互动交流。参训特教教师应利用培训课堂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主动向培训者和其他参训者讨教。

3.培训后的活动

(1)培训者。

首先,跟踪指导。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特教教师的教学具有专业性及复杂性的特点。培训者在培训后应对特教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提升实践能力。其次,评估。跟踪指导后,培训者应评估培训效果,检验培训的有效性。再次,反思。培训者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思,调整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培训打下好的基础。

(2)参训特教教师。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6

一、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获取语言信息,从而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好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大量输入,才能有更多的顺畅的输出。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及其用法,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并且在大大小小的历次考试中,阅读理解题都占着很大的分值。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谨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材料大多数是一些有趣的小笑话、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和生活小常识等。实际上这些短文的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只要认真阅读,理解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有些学生一看到这类题目就觉得难,畏惧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效率。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多数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因而不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看到一些篇幅长、生词多的短文就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从而丧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此外,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些都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一)分析阅读理解题的题型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逻辑思维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初中阶段的阅读理解题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材料中直接能找到,可能是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总之,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2.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某个单词或者短语的真正含义。这样的题目考查点相对深入一些,需要学生通过寻找关键的句子来推测意思。3.根据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来进行合理的推测。比如,根据“Tomalwaysgetsuplateinthemorning.”这句话可以推测出Tom是一个懒惰的人。学生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才能正确把握材料,从而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4.总结归纳的题型一般放在五道阅读题的最后一题,这样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来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以便答对题目。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1.先看问题再读短文。

每个阅读理解基本上都配有5道题目,在阅读短文之前,我一般要求学生要先阅读题目要求。这样,学生会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推测,并且能够对要求理解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短文,阅读目的明确,阅读速度就会加快不少,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寻找阅读材料的关键句子,整体把握短文内容。

英语阅读材料和语文中的阅读材料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基本上每一篇短文都会有一个主旨句来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理解了中心思想,就会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这些主旨句一般情况下都位于短文开头或者末尾,所以在开展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先整体略读,寻找文章的主旨句,通过对主旨句的理解判断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1)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默读。有些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习惯一词一句、有板有眼地朗读。实际上这对阅读理解的作答是很不利的,因为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就需要提高阅读的速度,默读比出声读的速度要快。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2)要求学生不要过度依赖工具书。很多学生有查字典的习惯,一看到生词马上就翻字典。实际上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这个生词跟上下文句子的联系来推测出它的含义。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可以在短文中找到一些线索来推断出词汇含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通读短文的过程中扫除生词障碍,提高阅读速度,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4.引导学生按照英语的意群来阅读短文材料。

教师要注意避免学生养成一词一顿的不良阅读习惯,因为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但浪费阅读的时间,还会影响学生对于整个句子乃至整个短文的理解。英语短文当中的词汇不是孤立的,其和不同的词汇结合会形成不同的含义。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句子的成分也会越来越复杂,这就更加暴露出单个词汇理解的缺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意群来分析句子,让学生通过一组一组的阅读来理解短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这对学生理解短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指导学生学会略读和细读。

略读的目的是为了整体把握短文内容,通过快速浏览对阅读材料里面的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故事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太多地关注不认识的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而是要寻找和问题相关的关键句子和主旨句,这些才是阅读的主要目的。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寻找这些重点句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要快读全文,整体把握,而后寻找主要信息,快速答题,提高阅读效率。

四、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再加上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作者:周松春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育才中学

第二篇:小班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运用讨论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

在非小班化的环境中,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通常只能用统一化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即使引导学生分小组学习英语,也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阅读。而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假设一个班有24名学生,教师可将这些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英语材料为例在运用小组阅读的方法开展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该英语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可否抛开英语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会从自己的角度吸收英语知识。在聆听其他小组成员转述时,学生能发现另一种学习视角。教师引导学生轮流转述,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思考英语材料中的知识→转化英语材料知识→交流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可吸收到大量的英语知识,拓宽学习视野。初中英语教师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促使他们积极学习英语知识。

二、运用切割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

在非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教师无法采用多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为了控制教学进度,只好用较为统一的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在小班化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时间比较充裕,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效率。以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布置学生阅读一篇长篇英语阅读材料为例。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时间内独立读完这篇英语资料。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切割英语材料,且将英语材料编号,每一名学生阅读一份英语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片段如下:学生阅读完英语材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过的内容。在所有学生都复述完毕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整合刚才听过的内容,思考听过的内容中有哪些内容不够详细、逻辑不清,然后由阅读该份英语材料的学生做补充。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交换英语知识→整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吸收英语知识。初中英语教师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可用切割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初中英语教师要意识到,正是由于小班环境中学生较少,教师才可以使用各种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英语知识。

三、运用实践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

在非小班化的环境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做阅读实践。而在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教师需要兼顾的学生比较少,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整合学生的阅读与实践,让学生边阅读,边实践。以一名英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看一些英语材料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会得到一篇英语材料。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陈述式的英语材料改编成英语剧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戏剧表演。初中生一般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为了完成戏剧表演,合作小组的成员会共同学习英语词汇,分析台词语境,改编英语材料,背诵英语剧本。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会得到增强。其中一个学习小组阅读完英语材料后,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吸收英语资料中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英语知识。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只要教师巧妙安排,就能把英语阅读教学和英语实践教学整合在一起。

四、总结

初中英语教师在小班化的背景下,要以展现学生个性、引导学生高效吸收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英语知识这三个要点为目标实施阅读教学策略。本次研究针对该教学目标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初中英语教师以此策略开展教学,将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者:蔡燕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实践

一、运用教材,开展自主探究阅读教学

1.课内教材开展自主探究阅读教学

苏科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思想丰富、内涵深刻,文质兼美,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各具特色,教师要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经历“课前探究、激情探究、感悟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延伸”过程。其中,在“课前探究”环节中,学生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通过在阅读和查阅中解决问题。“激情探究”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共同探究学习目标。在“感悟质疑”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必有疑,有疑必质。如在《我的老师》学习中,为何蔡老师“轻轻的敲”却令人依恋?学生通过分析“仅仅”、“轻轻”发现老师的“假愠真爱”,感受师生这份亲热关系。“合作探究”中,通过小组、同桌讨论,集体交流,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目的。“拓展延伸”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如开展写作练笔、交流心得体会、汇报阅读成果等。

2.掌握自主探究拓展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不能囿于教材,要帮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的文体、主题、题材等内容选好拓展阅读的文体材料。将《赵普》与《宋史•赵普传》、《续资治通鉴•卷七》进行对比阅读,感受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的“胸怀天下”的精神,在文中有何具体表现?

二、强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预习研读,自我感知

教师要通过讲读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提高他们掌握审文本、读课文、识生字、理层次、明中心、品写法等预习研读文本的能力。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思考、分析、发现、质疑中形成对文本的独特感受。

2.质疑问题,探究难点

学生预习文本,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也定会产生很多疑点、难点、困惑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在交流释疑中相互补充、相互交流,形成独到的个性体验。如学生在《枣核》一文时,对文章题目既然是枣核却花大量的笔墨写山城的美丽、老人的阔气、事业的如意,是否有背离中心的嫌疑?学生围绕“枣核”进行交流讨论,在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中感受寄托思乡之情。

3.交流展示,探讨迁移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让他们在读中有所发现,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抽取有效信息,理情思路,能在查阅资料、网上搜索、同伴交流讨论、教师指导点拨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让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教师要让学生有阐述观点的机会,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感受文本的内涵。如在《幽径悲剧》学习中,教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藤萝之美,有学生从“苍黑古劲像苍龙”、“直上青云”观其“形”——盘曲而上,有学生从“万绿丛中一点红”中察其“色”——红绿相映,有学生从“淡淡的幽香”中嗅其味——芳香袭人,有学生从“嗡嗡的蜂声”中闻其声——回味无穷。

4.激发创新,提高素养

讨论交流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激励性,不囿于单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主动思考,诱发探究,形成主动研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让他们抓住本质、掌握规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白杨礼赞》的结尾处,抓住“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具有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而“楠木”象征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将白杨木与楠木进行对比,深化主题,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礼赞白杨树。

三、总结

总之,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摸索经验,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寻求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益,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

作者:潘伟伟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尊重作者及作品,挖掘作品资源

在阅读过程中,先要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不是成功的阅读,因为文本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的碰撞,只有在对话交流中才能实现阅读的意义。一般来讲,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习惯留下许多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召唤读者去探究文本中的奥秘,从而实现作品意义上的构建。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生活体验、阅读经验等去填补这些空白,实现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尤其对于个性化阅读而言,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因为不管哪一部作品都是在一定的背景和心理环境下完成的,都体现了作者的心理感受和价值判断,所以我们要尊重作者,与作品平等对话交流,在充分阅读和体会文本的基础上去解读作品,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意义,这是阅读作品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而学生能否把握作品所蕴含的信息决定着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拓展,要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思维,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发现本文自身的美,从而学会感悟美、欣赏美,这才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按照统一标准去要求学生,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个性化阅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产生个性的积极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尊重和引导,因为个性化阅读不是学生对阅读方法和阅读过程的个性化,而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思维和智慧的个性化,对学生个性心理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带着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知识背景去阅读文本,这就体现了阅读的个性。个性就是一种营养品,教师要把这种营养品注入阅读教学中,但是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往往被教师的思维所限制和代替。为改变这一想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去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自主阅读和体会的权利,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阅读不是被动地吸取作品中的知识,而是主动地从本文中寻找和发现各种信息。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因此他们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有一定的差异。那么,怎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组织阅读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和优势去带动学生的弱势智能,把交流、合作、探究引入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但是尊重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个性阅读方法都正确,否则同样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方法和态度,通过学生之间的阅读差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三、延伸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阅读课内作品,还需要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更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只注重对作品自身的理解和感悟,造成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要想法设法把学生的阅读延伸到课外,以提高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活动,创设阅读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评价,通过成果展示活动,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进而考察学生阅读的水平和能力。四、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个性化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评价应该与教学活动相伴相随,以真正预测个体今后的发展。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而言,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学习的态度、价值观、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预留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还需要体现多样化,不仅在教学结束时需要教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及时评价,且评价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合适的评价语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做出综合而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观,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但是要想真正从传统阅读教学中走出来,实现个性化阅读,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一种新的视野来审视阅读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提供发展和弘扬个性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必然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也会在课堂上尽情飞扬。

作者:赵文玲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一、初中阅读教学必须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协调语言信息的沟通,完成互动。只有充分发扬民主的语文教师才能提高班级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学生有勇气去质疑,积极思考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努力就有收获的希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直接让学生说标准答案,这样,我们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将是困难的,学生不会受到启发,他们只是死板地理解,是简单的“记事本”记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真正的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例如,教师给学生留一个作业,主题是“读书是个好主意”,然后问:你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有什么建议。学生自己的建议,教师选定切实可行的建议,选出好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科学理念阅读能力,这种做法是受到支持的。这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会到乐趣和喜悦,从而积极参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当学生觉得自己的建议获得批准,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这就是学习一个好的前奏。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思考有什么方法更有可能接受学生的建议,解决语文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学习如何进步等问题,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阅读文章,读出文章的思想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阅读重要的信息,提取和整合文章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要学会认读和解释文章,甚至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学会对文章评价与赏析。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要选择适合的方法,然后平稳有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教师要解释学生的怀疑和解决他们的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活动,即使是在评估和创新,要体现梯度。每个读者可以不可能有很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方法,鼓励表现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得到发展。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要分步进行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由低到高的规律,还需要开拓思维,让学生的想象力,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累积和持续。

它是一个语文学习和积累的基础阶段,包括字词、句子,学会分析稍微复杂的词组结构,能够理解文章的文体特征、语言特征、作者感情等,可以熟读文章和阅读背景材料。同时也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和写作技巧等,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引进必要的材料,然后要求学生积累,学生的知识面。

2.语言运用、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思考和联想、想象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阶段是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的阶段,是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阶段。联想能力是对文章的印象、观念联想到自己写文章时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能力,学生就可以将固定文字的意义空间扩展到最大,从而使阅读理解更准确、合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去联想。教师还可结合教学的实际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然后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通过合理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宋茂申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龙化中学

第六篇: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一、利用网络课堂,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这样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容,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课堂的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够接触到更多立体化的知识,多方面理解阅读内容,在与同类型的阅读文章的比较中掌握该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同时由于篇幅的限制,课本对某一个话题的讲解往往不够全面,无法将所有内容都呈现出来。因此,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这样学生就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逐渐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8A“Naturaldisasters”部分时,课本对自然灾害的呈现主要通过图片,学生在阅读时无法产生强烈的心理体会。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对内容不感兴趣,注意力就很容易涣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将动态的灾难视频引入课堂,通过动态视频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受。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会被自然灾害极大的破坏力所震撼,从而产生深切体会。再次进行阅读时,学生就会带着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够得到增强,阅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利用网络课堂,促进学生参与

网络课堂能够呈现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内容,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提问活动。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内容的安排,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讲解给其他同学,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相关的阅读话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9B“Robot”部分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机器人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上网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可以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初中学生对机器人有着极高的热情,因此在寻找相关阅读资料时,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学课堂就变成了学生的教学课堂。学生不再盲目被动地听教师进行讲解。事实上被动听讲的弊端已经日渐凸显。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

三、利用网络课堂,实现师生互动

网络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趣的阅读知识,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同时还能使他们对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改观,对教师改观。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同,而不仅仅是传统英语教师照本宣科的形象,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7A“Food”部分时,教师在课本阅读内容基础上,还找来大量国外食物的图片和文章,如意大利面条、日本寿司以及韩国泡菜等,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多样的食物文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当教师喜欢的食物和学生喜欢的食物一致时,学生就会倍感亲近。这样的交流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和学生都会积极投入到食物讨论的互动过程中,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被这样的气氛吸引,也会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总结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7

一、利用网络资源,改善学习环境

听力,其实就是人的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在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上,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经常被听力材料和教师牵着鼻子走,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听,没有学习的激情,也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英语听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并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把PPT课件、多媒体影像、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综合运用起来,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外国语言的环境。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听力材料、音频和视频,但是这些素材涉及内容广泛,所以教师要对这些素材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剪辑,使所选择的材料尽可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进行课堂英语听力训练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运用超级链接等手段,制成让人赏心悦目的PPT,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及时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这个题目:HowlonghasthemanbeeninLondon?A.Oneyear.B.Afewyears.C.Acoupleofmonths.教师可以把这个题目放在幻灯片中,再配上一幅伦敦的的漫画,在幻灯片的右下角加入一个超级链接,链接到这个题目的听力原文的音频。这样,这个听力题目就变得形象立体了。其实在听力课堂上进行听力训练,不只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一小段电影、听一首英文歌曲等。把网络资源合理地运用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不仅改善了沉闷、枯燥的课堂环境,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也不是被动地去听材料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

二、利用网络资源,模拟学习情境

学好一种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置身于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之中,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假如一个中国人出生在说英语的国家,那么他的英语水平绝不会比他的中文差,这就是语言环境对人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首先,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使英语也成为我们的日常语言。其次,当在学习《Americanorotherforeignliterature》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风俗人情以及地理历史等,把这些材料制成小视频,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英语,制成课件,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新颖的听力素材。再次,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个和高中英语听力课程密切相关的主题,如Friendship、TravelJournal、Englisharoundtheworld、TheOlympicGames、Computers、Culturalrel⁃ics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最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以上这几种方式尽可能去模拟英语的语境,使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听力课程的各个环节中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也在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能力

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多听。现在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大家可以借此搜集到各个国家专业的英文报道,比如听VOA或者BBC、观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新闻、听英语脱口秀或者名人的演讲。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取舍,要注意说话人在声调、语气方面的变化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不能仅仅靠听这一种方法,还要多读。在听英语材料时,可能因为听的时间太短,一时无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余时间多读英语材料,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语感。在要求学生多读多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听、读的基础上加入写作、翻译等技能,将英语听力的单项训练演变成听、说、读、写、译的多项交流。英语作为一种方便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语言,它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反复的钻研和练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综合听、说、读、写、译多种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教师交流材料范文8

关键词:阅读圈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但由于诸多因素,高中学生的阅读成绩往往不理想,阅读能力上不去。学生阅读动机不高,阅读习惯不良,教师缺乏引导,教学方式不当等都是造成学生阅读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阅读圈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当前高中生阅读能力弱的现象,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1阅读圈模式内涵

阅读圈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它是辅助英语阅读的一种模式。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不但是引导者,还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选择阅读材料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导者,他们能够按照兴趣、能力选择合适的同伴组成阅读小组,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本组的阅读主题,高效完成阅读任务,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锻炼阅读能力。阅读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定位,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中获取知识,开拓思维,提升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储备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思维,提高英语阅读能力[1]。

2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调动高中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圈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文本,组织小组,分配小组任务,进行自主交流。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自主性较强,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完成任务、寻找答案,保证阅读效率。对于英语阅读来说,问题的设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要方式,在阅读圈模式下,教师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规定任务完成的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发挥特长,相互合作,保证任务高速、高质量完成。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课堂活动有序展开,也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2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阅读圈中,阅读小组的形成是由全体学生共同决定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同时,在小组成员遇到困难时,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此项活动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阅读效率和交际能力[2]。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还可以互换,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词汇,实现阅读、思考、联系、分享。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中表达和交流观点,聆听见解,有利于良好、融洽的课堂顺利开展;其次,学生在合作关系中能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沟通情感,有利于和谐同学关系的培养;最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维护,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发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2.3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阅读圈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通过学生主导课堂,充分给予学生思考、表达和展示的空间来锻炼和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圈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阅读文本,这样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同伴之间的角色转换和互动协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角色转换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判断,并且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阅读的时候,学生应该避免逐字阅读,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学习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例如略读和寻读,提高精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随时圈画出重点信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3.1阅读文本的选择

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既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兴趣阅读,又能够使学生学习到一些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阅读水平。学生在阅读圈模式下也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寻找感兴趣的话题,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在探索和发现中开拓思维,提高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材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进行选择:首先,文本内容需要形象有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都比较强烈,他们常会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注重阅读文本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生动有趣的第一手阅读材料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文本篇幅长短适中。过长或过短的阅读材料都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过长的阅读材料会给学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过短的阅读材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没有挑战性;文本生词难度应该适中。以学生现有的词汇量为出发点,生词以5%左右为宜,过难则理解困难,影响阅读兴趣,过易又对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最后,文本内容的选择应富有一定的教育哲理,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学生应从阅读材料中学到一些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学会新的单词和短语,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等,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中“Festivalsaroundtheworld”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学任务是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有关节日的背景知识,引发关于节日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到相关语境中。阅读材料中有世界不同地区关于不同节日的描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学生的参与度会有所提高。此篇阅读文章有五个小标题,学生们可以根据喜好对号入座,教师有效组织,保证课堂纪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便于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3.2阅读小组的组织

在确定阅读文本之后,学生自发组成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不能差距过大,每组都要有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带动那些较弱的同学。小组成员在4~6个之间,这样可以方便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便于任务的完成[3]。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话题进行安排,选择相同材料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利于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关系融洽,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以引发新的思考。阅读小组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精神也意味着自由学习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做的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线索,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一个能够高效运行的阅读小组一般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它要具备营造良好小组氛围的能力,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具有较强烈的归属感,大家其乐融融;另一方面,在面对每个具体任务时,它能够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整个小组出一份力,相互配合,最终完美完成任务。仍以上述教材为例,在“Festivalsaroundtheworld”这一阅读文本中,因为阅读材料下有四个小标题:“纪念先人的节日,纪念伟人的节日,收获的节日和春节”,所以学生们进行自主选择。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节日,教师也应该考虑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适当调整阅读圈,每个小组的人员分配和能力水平差异不应该过大,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

3.3成员角色的划分

在选择完阅读材料后,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水平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担任不同的角色,使每位同学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各司其职。例如:担任阅读组长的同学负责组织整个交流过程,负责提问;篇章解读者的同学负责分析篇章节,重要或精彩段落等;担任词汇大师的同学需要帮助大家扫清一些生词障碍,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重难点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辅助概括者同学的工作,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担任总结概述者的同学在接受指导者的问题后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总体的概括和分析,帮助小组其他成员理清思路,找出答案,归纳总结阅读材料内容;联系生活者要将阅读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通过文本分析得出的理论知识与同学们的实际相联系,提高写作能力;文化连接者负责寻找阅读材料中体现文化差异的知识点,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和差异,在分析和比较中增长学识[4]。在确立阅读小组之后,本小组内的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首先,教师应该把每个角色的任务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其次,由小组组长进行协调,最终确定每个组员的身份和任务。例如,在“Festivalsaroundtheworld”阅读部分中,词汇大师应该帮助同学梳理“ancestors,inmemoryof,dressup,arrival,independence,lookforwardto”等重点词汇和短语;文化连接者应该帮助同学们理清本标题下节日的由来、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以及食物,帮助同学们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促进同学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总结概述者应该概括本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汇报展示。

3.4阅读成果的分享

学生在完成每个人的任务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行交流与讨论。可以就主题思想、修辞方法、词汇理解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加深理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表达观点和看法的机会,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小组成员经过交流和讨论之后选出代表陈述本组的答案。除此之外,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通过抽签确定发言顺序,由每个小组的总结者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记录并表达不同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在展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听取别人的分享,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记录,取长补短。同时,在其他小组进行展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记录,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质疑,扬长补短。例如,一个小组阅读的是“FestivalsoftheDead”,此部分介绍了日本、墨西哥和其他西方国家纪念先人的节日,方式和食物等,由小组的汇报人员进行分享和交流,其他小组认真聆听,进行记录。另一个小组阅读的是“SpringFestivals”部分,这一段阅读文本是关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庆祝春节的不同,在饮食、娱乐活动、时间上有很大的不同,由本小组的总结概括者指出这些不同,其他人可以进行记录和对比,使自己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学生在展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每个节日的意义也大不相同,在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不同地区的文化,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5阅读成绩的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水平的评估,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改进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是对多方面的评价,一方面能使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5]。首先,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其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既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也可以学习其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互相学习;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和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对学生的表现不足的地方进行指正,对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给予夸奖,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动力。例如,在每个小组成员展示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放评价表,针对不同项目进行打分,如语言表达、阅读水平、知识获取和掌握情况等,并写出优缺点,同时,教师也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不足指出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圈模式对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良好、科学的阅读圈模式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便利,教师应当正确、恰当地应用阅读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美琴.“阅读圈”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6):104-105,120.

[2]於昌庆.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校园英语,2021(18):210-211.

[3]陈媛芳.阅读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J].校园英语,2019(43):103.

[4]王芯雨.浅谈阅读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校园英语,2021(4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