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采访论文范例

教师采访论文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1

明晰现在和将来的环境政策是很重要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变化的法规和政策正在逐年增加。相关律法规的增多表明了我国对企业报告温室气体和减排的愿望。企业在进行长期经营计划和资本投资时,面临着各种问题的分析、实际操作的挑战和许多的不确定性。然而,一般企业都会忽视与碳排放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因此,企业必须自上而下地重视碳排放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碳影响报告书约束决策者,同时在进行资本预算时考虑到碳排放的因素。发行碳影响报告书对于企业决策者、业务经理和生产部门人员产生了很好的约束作用,使得企业自上而下地重视起碳排放引起的成本问题。同时通过碳影响报告书,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客户与监管机构能够很好的了解企业的碳足迹,从而监督约束企业的行为。

(一)企业实行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的环境政策是影响碳密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要因素。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只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1.4%。该约束性指标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决心。为了推进企业实行低碳,淘汰落后产能,国务院颁布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小炼铁、小火电关停力度,由此可见碳排放的治理显示出它重要的位置。同时,我国碳市场的法律法规有了较大进步。2012年11月9日《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已出台并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的地方法规,使困扰我国碳排放交易有关主体、配额、交易方式、处罚等诸多问题得到了明确。同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企业实行低碳,包括奖励和惩罚措施。“十一五”以后,我国在节能减排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专项拨款资金。如今,国家低碳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最高可获2000万元扶持同时我国对再生资源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和燃料乙醇等实行增值税、消费税的优惠政策。在处罚力度上,显得略为单薄。例如在深圳,违反低碳生态精神,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罚款为20万元。

(二)碳战略管理现状

(1)我国缺乏碳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是英国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推动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2011年CDP对全球企业进行的碳披露项目中,54%的被调查中国企业(100家样本企业)不愿意披露自己的碳信息。500强报告中的10个“未回复大企业”中,光中国企业就有3家。事实上,负责CDP项目的人员与企业沟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上市企业不明白什么是碳信息披露以及为何要进行碳披露。不仅如此,企业部门缺少碳战略智能部门,导致无人填写问卷。目前为止,我国并未出台系统的有关碳披露的法律法规,导致与国外碳信息披露标准的脱轨。然而,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兴起,有关碳信息披露的政策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特别是一些碳密集型企业。

(2)企业内部缺乏碳法规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新型的低碳经济。

我国企业对与如何进行碳管理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在2011中国CDP报告中仅有15%(100家样本企业)成立了专门应对温室气体的治理机构,16家企业披露了其温室气体的绩效及激励机制,23%的企业披露了应对温室气体变化风险的方法体系。然而,外界希望企业实行碳信息披露制度的情绪高涨,为了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当前和未来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相关信息的需求,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框架体系以及相应的信息披露平台。

二、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碳影响报告书建立

(一)编制碳影响报告书的前提: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为了有效应对温室气体变化和碳市场的出现,企业必须通过持续、透明的操作过程去建立一个有登记制度和全面审查制度的温室气体清单,这个清单能够帮助公司去测量其碳足迹。建立清单的第一步在于理解现有的温室气体会计准则。由于我国缺乏完善健全的碳会计体系,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准则中有关温室气体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通过此举,可以确信企业的碳足迹计量和披露的标准是恰当的,也就是说确认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必须和相应的会计政策相吻合。由此,企业有关碳的披露报告是公允且准确的,能够被公司管理层、股东和政府机构相信和理解,从而衡量企业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关于如何建立温室气体会计标准,我国企业可以借鉴世界资源研究院(WRI)的“温室气体协议:企业计量和报告准则(企业标准)”。要想充分利用相关会计准则,必须对物理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成本有深刻的了解。完成第一步以后,便可以开始企业碳影响报告书的建立。

(二)碳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

(1)碳影响报告书通过将碳信息转换成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分析。

企业的碳影响报告书应当实质有效地反应碳资产和碳负债。这一体系将帮助企业决策者将物理碳排放信息转化成财务上的信息。鉴于无论是GAAP还IFRIS都缺乏可指导的碳排放交易、碳汇、碳抵消等财税准则,这里建立的企业碳影响报告书将有效地处理物理碳信息和财务信息之间的鸿沟。碳影响报告书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分析物理数据上的碳足迹并将其转化为财务上的指标,从而分析碳排放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关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碳报告体系,企业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建立一个合理而透明的估价机制,从而评估出有关的碳资产和碳负债。然而,建立这样的估价机制到目前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主要在于没有有关碳抵消信用额度和碳排放分配额的市场价格。以下是在建立碳影响报告书时遇到的一些会计计量上的问题。

(2)碳影响报告书中影响会计计量的因素。

主要包括:一是碳抵消的市场价格。碳抵消的价格是受地理因素、碳抵消标准和碳信用影响的。公司应当采用当前市场价格或者采用碳市场交易下明确标明的价格。然而,在用它情况下,企业必须采取较低的价格从而减少企业对利润的操纵。这样使得企业对碳信用的估价是准确公允的。二是碳的社会成本。碳的社会成本是指企业由于排放温室气体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造成的潜在成本。通常是指企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对社会环境造成破坏而形成的经济上的代价,如罚款。目前在我国,企业由于碳排放污染的最高罚款相较于发达国家显得较少,但由于我国将越来越重视循环低碳经济,企业的社会成本必将增加。社会成本的估价在碳减排和碳排放市场无确定交易价格时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成本的计量将减少企业由于碳排放的不确定性和交易价格不稳定性而造成的财务风险。社会成本是确认计量企业较长时期内的成本,这将提高温室气体披露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同时有助于企业进行相关的碳资本预算。三是温室气体的分类操作。温室气体来源的分类是很重要的,能够确定什么样的活动排放碳,排放出来的碳属于哪个排放种类。确定温室气体的种类是为了根据公式计算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排放种类可以被分为三类:一号直接排放源(化石燃料、交通燃料、加工等)、二号间接排放源(购买的电力、暖气、冷气等)与三号间接排放源(生产采购的原料、商务出差、雇员上下班等)。每个企业的性质不同则关注的重点排放种类也是不同的,例如电力企业应当关注一号直接排放源,而一个零售商应当注重三号间接排放源。通过分类计算并结合相关部门、法规和股东的因素,可以得出哪些部门或者业务的碳风险是较高的。四是能源成本。与确认计量有关的碳减排一样重要的是能源资源成本。这样使得低碳清洁项目在企业有了优先执行的机会,从而减少由于执行高碳项目而带来的损失,使得企业减少资本预算并增强了竞争力。五是碳资产。碳资产=社会成本的减少+碳抵消+碳减排。六是碳负债。碳负债=社会成本的增加+碳排放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成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成本。七是碳定价机制。在碳资产方面,应当以货币计量每吨碳减排量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碳负债方面,以货币计量每吨碳排量带来的损失。总之,碳影响报告书必须包括所有的碳活动,包括碳减排和购买碳排放量。碳资产与碳负债之差得出一个净额,这个净额为碳所有者权益,即为净碳。净碳是作为企业进行长期碳管理的目标和碳资本预算的标准,通过此举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三、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面管理

(一)建立碳全面管理模型,将碳管理融入到企业资本预算决策中,分析与碳排放有关的机遇与风险

有关温室气体的政策和碳排放市场充满危机的同时,也赋予了很多机遇。危机包括罚款和社会不良效应,机遇包括了成本的节约、商誉和罚款的避免。如企业能够严格执行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表,并通过编制碳影响报告书去了解碳排放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和相关的碳资产和碳负债,那企业就能有效的管理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风险和机遇。企业之所以要衡量与碳排放有关的风险、或有负债和机遇,是因为企业通过此举能够做出更为完善的决定,比如在对相关碳密集企业的合并与收购时进行的风险评估调查,从而确定在该能源产业的投资是否正确。由此可得,一个对碳足迹有着深刻理解的企业在未来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竞争优势,企业应当保证对碳的决策分析是融入到企业决策的整个过程中的,即企业应当对碳排放进行全面的管理。企业建立的碳全面管理的模型,可以通过相关的财务管理工具和方法去分析和管理碳排放的成本、相关风险和机遇。

(二)将碳排放纳入资本预算的指标、影响因素与具体的影响

(1)碳排放相关的现金流量和测量碳风险的指标。

有效的管理与碳排放有关的风险、或有负债和机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得出碳排放的现金流,从而将碳排放融入到资本预算的决策中去。资本预算是根据项目的正负的现金流量与项目的折现率算出投资项目的价值,从而判断该项投资是否值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碳排放影子价格都将成为投资项目碳风险的财务指标。

(2)影响碳排放现金流量的因素。

碳足迹对项目现金流的影响有两方面。首先,在进行一项新的投资时,必须了解这项投资的碳足迹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其次,在进行企业合并收购时,将温室气体成本的资本预算融入到被合并方现有资产和负债中,从而掌握一项投资的真正成本。

(3)目前温室气体成本对企业的影响大大被忽视了,然随着社会进步,有关碳的成本将对企业造成重要影响。

不管是项目的投资还是企业间的合并,项目的资本预算都应当考虑为了遵守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产生的预计现金流量。比如,若潜在投资项目每单位生产量产生的温室气体超过了企业其他项类似的资产,那么潜在投资项目的资本预算应当包括为了碳减排而发生的成本。如果潜在投资项目每单位生产量产生的温室气体低于了企业其他项类似的资产,那么资本预算应当包含相关碳减排成本的节约。目前为止,温室气体成本对于资本预算的影响大大被忽视了。然而,随着碳市场和相关法规的持续发展,有关碳的成本将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

(4)碳排放是影响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

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对现金流造成的影响外,如果一个企业的单位生产力产生的温室气体较多,会对其市场份额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的企业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是缺乏效率的。相较于其他碳减排显著的企业而言,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将碳排放管理纳入内部控制管理。比如,沃尔玛成为了碳减排的楷模,沃尔玛力争在供应链上减少碳排放量带来的成本。它认为污染代表着没用被利用的资源,从而会给企业带来成本。长期以往,高成本的供应链会因为竞争对手的低成本供应链而丧失客户市场。面临环境问题的企业也会因为遵守相关温室气体法规而带来较高的成本。市场上也会发觉这些风险,从而对债务和股票有更高的收益要求,从而对企业造成更大成本负担。

四、碳风险评估与全面管理模型应用

企业首先应当根据自己的性质建立建立一个高标准、登记制度的温室气体清单。其次,了解与温室气体减排有关的签字优势,从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得碳影响报告书,用来约束企业内部的每个人员。最后,将碳排放纳入企业资本预算,实行全面管理制度,测量碳风险和财务评估。以下矿物燃料发电力企业进行模拟。

五、结论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策略

总体来说,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但作为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应用缺乏规范性,对论文结构的把握缺乏逻辑性,少数学生文字功底差,也有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态度不够积极。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可以保证论文写作过程的可控性,培养学生文献整理、数据分析、论证结论的综合能力,并确保论文写作各个环节稳步推进[1]。因此,指导教师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或明确选题方向

选题对于毕业论文来说至关重要,选题是否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由教研室把关,但学生对选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往往难以判断,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确定。

(一)协助教研室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毕业论文选题一般由学生申报,教研室组织开题答辩确定选题是否合格。专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选题或大致的选题方向,并在开题答辩时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把关,在答辩之后进行选题辅导。

(二)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选题方向。学生报来的选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选题太大”,如《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的发展研究》《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现状与发展》《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研究》等。有的不是“研究问题”,而是“研究主题”,需要具体到一个小的研究问题;有的需要依托于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有的需要调整到一个更为具体的研究方向。如学生报来的选题《新闻人物专访对话技巧分析——以新闻频道<面对面>2018-2019年报道为例》,指导教师经过与学生沟通,最终将选题确定为《娱乐类明星人物专访策略分析——以央视<面对面·春晚面孔>系列专访为例》;再如将《新闻采访中采访技巧的运用》改为《电视调查性报道中采访技巧的运用——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这样从研究问题到研究对象都更为具体,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电视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研究——基于解说词写作中数字处理的视角》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具体研究方向,如果写解说词写作,还是太宽泛,具体到解说词写作中的数字处理,而且放到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框架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帮助学生确定、调整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是学生最欠缺的。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论文写作中最难的就是确定论文框架,而指导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帮助也是助其确定论文框架结构。

(一)提纲写作阶段。在提纲写作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参考文献,明确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知道每一级标题下面的“论据”如何获得,这是教师给予学生最重要的面对面指导,要求学生带着参考文献、拟好的提纲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来与教师沟通,这一次指导需要的时间相对最长,每个学生至少需要2个小时,有的甚至需要4个小时,但这次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按既定的方案收集资料、写论文初稿。

(二)初稿完成之后。学生写完论文初稿之后,之前确定的提纲和框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这时教师需要再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学生的论文初稿在逻辑性方面的问题一般是同级标题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的同级标题可以合并、论据不能论证观点等。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论文的逻辑关系,调整作为论据的案例,或者重新收集、寻找案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调整论文结构。这一阶段的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提交详细的论文目录,或者提交论文的同时提交一份可以修改的目录文档,即详细提纲,因为学生论文中虽然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但无法修改或不好修改。这一次指导其实分两个阶段或两次进行。第一阶段先修改提纲,指导学生将已写好的初稿按逻辑关系调整好结构,并修改三级标题的语言表述,之后让学生按调整过的结构修改论文;第二阶段主要是看调整之后的论文中论据和观点的关系,对于论证不充分的增加论证部分,针对前面所提及的“论据不能论证观点”的问题重点检查,没有逻辑性的论证需要修改,与各级论点不符的论据需要更换。这一次修改之后,论文结构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三、指导学生查找、阅读、分析文献资料

明确选题方向,确定、调整论文结构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最有帮助的方面,但教师也需要在查找、分析文献资料方面进行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

(一)指导学生查找、阅读参考文献。论文写作参考的文献对于论文的完成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献查找能力,但有时缺乏相应的技巧,查阅文献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在选择文献上没有清晰的要求和思路。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的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也缺乏经验。有的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文献,有的找到太多文献而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提供少许参考文献和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数据和渠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有的可以扩大查找的关键词范围,有的可以从看来似乎完全不相关的论文中寻找可以参考的思路。如参考文献《“教师专业素养”视角下国家政策变迁述评——基于NVivo11的政策文本分析》与学生的论文选题《融媒体记者核心素养研究》似乎没有关系,但其研究方法却可以提供借鉴。要指导学生不仅会查阅直接相关的文献,而且能从看似不相关的文献中找到可参考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收集、分析研究资料。选题和研究思路确定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如论文《电视成就报道的故事化策略研究——基于解说词写作中数字处理的视角》,教师要和学生充分沟通,指导学生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查找两年内所有与我国“发展成就”有关的系列报道,如《新闻联播·数说改革开放40年》《焦点访谈·新中国奇迹》等,并且观摩分析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记录其中与数字有关的解说词。再如论文《主流媒体文博会报道中的山西形象呈现》,指导学生从《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中收集所需的研究资料,并从报道题材、报道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合理运用指导技巧和策略

教师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增强指导效果,进而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质量。

(一)线上指导和线下指导相结合。每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都会建一个微信群或QQ群,在群内发一些通知或直接在线上指导学生。2020届学生因受肺炎疫情影响,返校时所有学生已完成论文初稿,部分学生已定稿,因此论文指导基本全程在线上进行,复杂的沟通利用微信语音或QQ语音进行,教师和学生边看论文稿边进行语言交流,效果相当于线下指导。线上指导适合于可以用文字进行沟通的内容,如给学生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对文章结构的微调、个别段落的修改等;线下面对面指导适合于需要语言交流的内容,如选题方向的确定、论文结构大的调整等。线下指导沟通更直接,线上指导时间上更为便利,线下指导结合线上指导,既能提高沟通效率又可以节省时间。

(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指导过程中可以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都需要单独指导,但一些共性问题,可以用文字进行集体线上指导。如摘要的规范写作、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论据要有权威出处”等,针对学生论文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或者答辩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里用文字的形式统一指导,或者给学生发一些可以参考的案例,如规范的摘要的例子、规范的参考文献的例子等。

(三)教师指导和学生互相指导相结合。论文指导以教师指导为主,但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导。学生互相指导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对学生写论文也可以起到督促作用。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资料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如《农村妇女快手“使用与满足”研究》和《微信对农村中老年群体生活的影响》都属于社会调查报告,需要用实地调查中的定性访谈来完成,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就访谈对象的选择、如何做访谈记录、如何整理访谈记录等进行沟通。完成定稿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写作经验、教训和尚未写完论文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让后完成论文的学生少走弯路。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挑错,每个学生的论文,学生自己看了很多遍,有些问题可能“熟视无睹”,论文定稿之后,让学生结成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论文,从格式、排版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认真检查修改,从而减少错误[2]。

五、结语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指导教师参与了从选题、初稿写作、修改到定稿的全过程,因此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指导能力和责任心对学生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教师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可以直接决定学生的论文水平。作为指导教师,要从“教书育人”的高度去完成指导工作,要把指导毕业论文作为和上课一样重要的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科阶段最后一门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任务探讨[J].科技视界,2020(06):70-72.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对策探讨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语文在大学生的全部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笔者通过问卷、采访等调查,发现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够顺利进行。

(一)学校的问题

1.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不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自然学科和外语成为重要教学内容,大多数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CET-4考试,且取得合格成绩,但是,几乎没有任何有关学生学习语文的明确要求。很多大学只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或第一年为学生安排大学语文课程,且每周只安排两节课,这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不能顺利稳定地进行。至于大学语文考试,只要学生在考前背诵相关内容,就可以顺利通过。因为对语文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往往交不出优秀的课程论文,且大部分学生会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来完成论文。2.大学语文内容陈旧,教材更新缓慢。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较陈旧,部分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课程,多数学生在上大学语文课时学习热情不高。此外,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法也很陈旧。

(二)学生的问题

1.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目前,大学自由式教育方式与中学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后便开始放松自己,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一些学生在大学语文考试中仅追求及格。学生们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如果这种需求在课堂上不能够被满足,学生们会选择性忽视对大学语文的学习。2.学生学学语文的态度不端正。大学语文课堂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很多学生上课之前不会预习课文,认为只要能通过期末考试就行。特别是理科专业和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语文没什么关系,也就没有必要认真学学语文。学生对学学语文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大学里,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学语文便担负着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责任。调查显示,近90%的学生将来的工作都与专业无关。而语文学习可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固的基础。

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现代大学生受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精神和心理上都会感到一些不适应。所以,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塑造其良好的品格,而大学语文学习正是良好的载体。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大学语文不能重复中学所学内容,教师应当选择实用性教材。好的教材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实际教学中,老师只关心课堂的教学进程,经常忽略学生的课堂表现。接受采访的教师表示,现在的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对于老师的提问,也很少有学生踊跃回答。因此,教师应当格外留意学生的课堂表现,重视课堂的活跃程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活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上课之前对新内容进行预习,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的敷衍态度,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平常的课堂学习。

三、结语

人文素养问题是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语文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代大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只有通过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坤道.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5.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4

导师的确定,各大学一般都是双向选择:

新入学的研究生先征求教师意见,教师同意后,双方签字确认;也可能采取导师组的形式。专业硕士将来一般要从事与新闻传播、政务传播、企业传播有关的实务工作,选择导师应该有不同于将来可能(仅仅是可能)从事学术研究的学术硕士的考量。理想的专硕导师当然是这样的:既长于科研,又精通实务,社会资源丰富,也愿意为学生付出,善于指导也乐于指导。

多年观摩一些优秀导师的做法、了解本校和其他学校一些学生的感受,结合自己当年读研和如今担任导师的体会,跟准备发拜师帖的专硕学生交流三点:

1.选导师如同找向导——要成为什么样的专业人,大方向是你自己定,导师(甚至所有的老师)的努力不是让你成为他希望你成为的人,而是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有的学生,可能职业规划还不够清晰,但导师只是用他的视野、他的资讯、他的经验、他的人脉帮助你明晰、给你建议,而不是替你做规划;你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首先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同时参考包括导师在内的你信得过的人对你的专长、潜力和你喜欢的某一职业前景的判断。拟选导师对你或朦胧或明确向往的那一专业领域的现状和未来的洞察力、对这个职业所需素质与技能的了解程度,不希望问道于盲的你必须打探明白。

2.选导师如同找助手——知晓你的目的地、尊重你的选择,导师还要有本事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在读研的这几年有针对性地扩展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朝理想再近一步。很多大学教员(包括我自己在内)未必受过师范教育,甚至连上课技巧也没有接受过培训,如何讲课、如何带研究生,往往是模仿导师、模仿同事,自己琢磨;教学理念、方法论层面,可能没有问题:既认同“教学相长”,也会采用“启发式”而非“填鸭式”教学。很多老师很会写学术论文,但在具体诸如新闻、广告、公关这些专业的实操技能上,尤其是最新技术和前沿方法,有的老师就不甚了了;而且不光要自己会,还要会教别人。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学校当然可以借助业界导师来指导专硕,但从系统训练、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这些方面展开的细抠作品、打磨手艺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来看,最好供职于学校的专职教员不止于纸上谈兵。拟选导师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传授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专硕在选导师的时候,要重点考察。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5

学术期刊是高校教师快速了解本领域研究进展、有效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科技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80%以上是期刊.所以,期刊在高校科研活动和学科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高校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术特色和研究方向,因此,在不同高校,即使同一学科,对期刊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准确、全面了解各高校学科教师对期刊的需求,客观、准确评估学科所需期刊的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从而合理规划和建设期刊馆藏,实现图书馆按各学科需求配置期刊资源的精准服务,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图书馆采编人员曾用采访、问卷等方法了解师生对期刊的需求.这种方法虽然能直接从反馈信息中了解教师对期刊的需求,但也存在如下弊端:(1)由于不同研究领域教师对期刊需求的不同,而且往往只有部分教师接受采访和返回问卷,使采集的期刊信息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学科需求;(2)采编人员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很难客观评估所采集的期刊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导致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馆藏期刊的规划和建设.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用引文分析法来了解学科对文献的需求,评估图书馆对文献需求的保障水平,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如BarskyE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师生2011年发表的148篇SCI收录论文做了引文分析,给出了引文文献类型和各种文献的引用比例,发现期刊占81%、图书占15%、会议论文占10%、arXiv的预印本论文占1%和其他占2%.JoelSam对加纳大学情报学专业1998—2004年的67篇硕士论文进行引文分析,给出该专业文献需求和保障情况;国内学者曾晓牧通过利用引文法分析清华大学数学系师生2010—2012年发表的SCI论文的参考文献,阐明了该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文献类型,常用期刊的出版年、种数、学科分布、影响因子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数学学科服务;李峰、祁思妍、刘良璧等对学位论文进行了引文分析,通过分析引用文献类型、被引频次、H指数,确定了不同学科文献需求的范围,并探讨了已有资源的保障状况.然而,上述研究都只给出了某一学科所需文献的种类及其比例分布,鲜有评估文献在该学科的学术价值和需求程度方面的研究.虽然,个别作者通过期刊引频递减排序来说明期刊对学科的重要性,但没有给出这种排序所遵从的统计规律及其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知道,期刊具有知识更新快,专业性强,种类繁多,引用信息量大和学术水平差异大的特点.因此,一个学科所需期刊的种类、引频及其统计规律,不仅反映期刊在该学科的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还可以反映学科的研究特色和学术水平.对于一个学科来说,所引用的期刊种类一般是非常多的.而且,由于教师需求和期刊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术水平的差异,使各期刊引频差异也很大.因此,如何通过对期刊引频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定量评估某一期刊在学科中被需求程度和学术价值,并按需求程度和学术价值进行合理的排序和分类,不仅对图书馆期刊资源规划和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该学科教师和学生文献调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为样本,通过对该学科师生所发论文中的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该学科所需期刊的种类,研究其所遵从统计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统计意义,探索其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的定量表征方法,为图书馆期刊建设和精准服务提供量化依据.

1学科教师所需期刊来源及统计结果

学科教师中所引用的期刊,可以反映学科对期刊的需求.所以,本文以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全体教师在2012—2016年期间所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为研究样本,开展期刊需求的研究.本文以WebofScience—SC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基本检索,检索式为“作者+地址(JilinUniv,CollChem,StateKeyLabInorganSynth&PreparatChem)”,时间跨度确定在“2012”到“2016”.我校无机化学共有40名教师,将每位教师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后,建立学科教师所需期刊数据库.结果显示,五年来有37名教师共发表外文论文1213篇;发表在168种外文期刊上;引用期刊文献49488次1446种.其中引用中文期刊14次11种,引用外文期刊49474次1435种.

2期刊被需求程度和学术价值的量化表征方法

如何评估前面统计的1446种期刊在无机化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规划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取通过对这些期刊按引频和被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办法评估这些期刊的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

2.1相对引频排序

引频即某一期刊的被引次数,是用来评价某一期刊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我们将无机化学学科教师所引用期刊,按引频从高到低排序.为了清晰反应某一期刊在所引用期刊中的学术价值和地位,本文引进相对引频的概念:相对引频=某期刊被引用次数/引频最高期刊的引用次数×100%.将所需期刊按相对引频从高到低排序,如表1所示.由于引用期刊的种类太多,表1只给出部分引用期刊.为了方便和清晰反映所有期刊排序的统计变化规律,我们以期刊在引频排序中的序号为横坐标(为数学处理方便,序号用从0开始的整数.每个序号代表相应的一个期刊,如序号为0的代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等),以相对引频为纵坐标,做出所有期刊相对引频随排序序号的变化,横坐标每个自然序数代表一种期刊.结果如图1(A)中红色实心圆所示.同引频排序相比,相对引频排序能更清晰的反映某一期刊在无机化学学科教师所需期刊中的学术价值和地位.如:对于InorganicChemistry期刊,如果只给出其引频1645,我们很难判断其在该学科的学术地位.但如果给出相对引频36.84%,就可以知道该期刊与最高引频期刊的差距,也就能清晰了解其在该学科的学术地位和价值.相对引频越高,说明此期刊在该学科的学术价值越大,地位越高.

2.2使用率排序

我们知道,期刊引频反映的是期刊的被引用次数,不代表引用的人数.换句话说,期刊的引频高并不意味着引用它的人数多.实际上,对于一个特定的学科,一个期刊是否被学科所需求,是由该期刊是否被该学科的教师所引用决定的.而期刊被需求程度应由该学科中使用这一期刊的教师人数决定的.因此说,引频排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对期刊的需求,但并不完整、准确反映这一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入期刊使用率(简称使用率)概念:使用率=使用某期刊的教师人数/教师总数×100%.这里“引用某期刊的教师人数”按如下方法计算:如果一个教师在所发表的论文中引用过该期刊或在该期刊发表过论文,不管引用多少次和发表过多少篇论文,都算作有一位教师引用该期刊.将期刊按使用率从高到低排序,如表1所示.同相对引频排序一样,我们以每个被引用期刊在使用率排序中的序号为横坐标,使用率为纵坐标,做引用期刊的使用率随期刊使用率排序序号的变化图,如图1(B)中红色实心圆所示.显然,这种排序可以清楚定量反映该学科教师对某期刊的需求程度.期刊使用率越高,说明这种期刊的需求程度越高.表1列出按相对引频和使用率排序的前110种期刊.可见,期刊按相对引频和按使用率排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引频反映期刊在该学科的学术价值(或地位),而使用率反映的是期刊在该学科被需求程度.因此,只用引频排序来说明学科对期刊的需求是不全面的.用引频和使用率相结合能更全面反映学科对期刊的需求.目前学术界通常用期刊的影响因子(IF)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影响因子越高,意味着期刊的学术水平越高.但影响因子的大小与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关系.如:化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高于物理领域,因此,用影响因子很难评价不同领域期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对于特定学科,由于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交叉,因此,用影响因子法很难评价某一期刊在该学科的学术地位和被需求程度.如:图1(A)和(B)分别给出无机化学教师所需期刊相对引频排序和使用率排序与IF的关系图.由图可见,某些IF高的期刊,其相对引频或使用率并不一定高.这说明对于某一特定学科,IF并不适合用来评价期刊的学术地位和需求程度.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把评价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h指数法扩展到评价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期刊的学术水平上来,即通过将期刊引频按从高到低有序排列来评估期刊的学术水平或价值.然后,利用h指数法筛选出该领域高水平期刊,即把那些排列序号小于等于引频的期刊,称为该学科或领域的h核心期刊.按照h指数法和表一,可以得到无机化学学科期刊的h指数是85,即h核心期刊共有85种.但从表一可见,在相对引频排序中,序号大于20的期刊,相对引频已经小于10%.把相对引频小于10%的期刊也看做是该学科的高学术价值期刊,似乎与高水平期刊的定义不符.另外,用h指数法选取的h核心期刊只能反映这些期刊的学术价值,并不能准确反映老师对期刊的需求.因此,用h指数法确定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似乎是不合适的,也缺少理论根据.为了准确反映无机化学学科对期刊的需求,我们提出新的评价方法.我们将所有引用的期刊按相对引频和使用率排序.同图一做法一样,以排序序号为横坐标,相对引频或使用率为纵坐标,画出所有所需期刊相对引频和使用率随期刊排序序号的变化.如图2(A)和(B)黑方块所示.从某期刊在图中的排序位置,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其在该专业的学术地位和被需求程度.将图2(A)和(B)进行数据拟合,发现期刊相对引频和使用率排序都随期刊序号增加按双e指数衰减的规律减少,拟合的准确度分别达99%和99.7%,说明拟合是十分可靠的.拟合出来的双e指数衰减曲线如图2(A)和(B)红实线所示.如果用N和Y分别表示相对引频和使用率,n为期刊序号,则相对引频N和使用率Y随期刊序号n的变化可分别表示为:我们知道,y=y0e-x/t是一个e指数衰减函数,这里e≈2.718.其基本特征是:当x从0增加到t,y迅速从y0减小到y0/e(即y0的36%),而当x从t增加到∞时,y缓慢减少.也就是说,y的衰减主要发生在x=0~t的范围.所以,t被称为描述e指数函数衰减的特征参数.t越小,说明衰减的越快.许多物理过程遵循e指数衰减的规律.如:放射性元素辐射强度(I)随时间(x)的衰减可以表达为:I=I0e-x/t,其中,I0是x=0时的辐射强度,t表示当放射性元素辐射强度从I0减小到I0/e时所用的时间.由于x>t以后,I辐射强度的衰减非常缓慢,而且剩余的辐射强度已经很小.所以,t被称为该放射性元素的寿命.如果一个放射性元素辐射强度的衰减用两个e指数衰减函数表示,如:公式(1)和(2),说明该元素通过两个过程衰变.tN1和tN2或tY1和tY2分别表示元素在两种衰变过程的寿命.由于公式(1)和(2)都是由两个e指数衰减函数组成,根据e指数衰减函数的数学和物理意义,我们推断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教师大体可以分成研究特色不同的两个研究群体.由于研究特色的差异,他们对期刊的需求和引用有所不同.N1e-ntN1代表群体一相对引频递减排序的统计规律,由公式(1)可见,N1=65.54%,tN1=1.98,考虑到n为整数,取tN1=2.这样,N1e-ntN1说明:序数n=0的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在群体一中的相对引频最高,为64.54%.对于序数2的期刊(ChemicalCommunications),其相对引频降到N1/e(23.75%).这意味着群体一教师论文中的引频主要集中在表一中序号为0~2的头3个期刊,说明这3个期刊对于群体一的教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N2e-ntN2代表群体二相对引频递减排序的统计规律.与群体一的讨论相似,N2=31.14%,tN2=23.这说明在群体二的论文中,序数n=0期刊的相对引频最高(31.14%),序数n=23的期刊,其相对引频降到N2/e(11.46%):这意味着群体二教师论文中的引频主要集中在表1中序号为0~23的头24个期刊.这说明这24个期刊对于群体二的教师来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综合以上的讨论,利用公式(1)中的tN1和tN2,我们可以把图2(A)中相对引频排序曲线按序号分成三个区域,即0~2,3~23和24~1445区,如图2(A)所示.为了清晰区分0~2和3~23区,在图2(A)中加上一个插图.由图2(A)可见,在0~2区的三种期刊,对于两个群体来说都是高引频期刊,相对引频在100%~54.74%.称为该学科期刊的高引频区;3~23区,相对引频在40.69%~8.67%,为中引频区;而24~1445区的相对引频是8.62%~0.02%,引频相当低,称为低引频区.我们注意到,在高引频区,虽然这3个期刊只占总引用期刊数的0.2%,但这三种期刊都有很高的引频,三个期刊的引频占所有被引用期刊总引频(简称占频比)的19.3%,平均每个期刊的占频比为6.4%.尤其排名第一的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JACS)的相对引频(100%)占频比(9%)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的58.7%和0.9%,说明这三种期刊在该学科有着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地位,而JACS更突显出在该学科学术价值和地位.这与三个期刊在化学领域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在中引频区共有21种期刊,占总被引用期刊的1.5%.21种期刊的占频比达到34.2%,平均每种期刊的占频比为1.6%.在低频区有1422种期刊,占总被引用期刊的98.3%,占频比为42.9%,但平均每种期刊占频比只有0.03%,远远小于高引频区和中引频区的平均占频比,说明低引频区中的期刊学术价值很低.从以上分析讨论可以看出,利用公式(1)中的tN1和tN2,可以对期刊的学术价值进行评估、排序和分类.同样,利用方程(2)中tY1和tY2,可以把图2(B)中使用率排序曲线分成3个区:即序号在0~109,110~706和707~1445区,如图2(B)所示.由图2(B)可见,在0~109区,使用率在92.5%~45%,即在该区的期刊至少有大约45%以上的教师使用,故称为高使用率区;在110~706区,使用率在5%~45%,称为中使用率区;在706~1445区,使用率只有5%~2.5%,使用此区期刊的教师数很少,称为低使用率区.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tN和tY可以分别用来反映期刊在一个学科的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并对期刊进行分类.本文将根据图2(A)和(B)各区中的相对引频、占频比和使用率,筛选出高引频和高使用率期刊群,并定义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从图2(A)中相对引频排序分区讨论可知,高引频区和中引频区都具有较高的引频,两个区的期刊共有24种期刊,即表一中序数为0~23的期刊,虽然期刊数值占所有引用期刊的1.7%,但占频比却高达57.1%,即一半以上的引用来自这24种期刊.这充分显示了这些期刊在该学科高水平的学术价值.由图2(B)可见,由序号数为0~109期刊组成的高使用率区有110种期刊,虽然期刊数只占所有引用期刊的7.6%,但每个期刊都具有较高的使用率(92.5%~45%),表明这些期刊具有很高的被需求程度.在中使用率区中,尽管某些期刊也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如序号在110~158期刊,使用率在45%~30%,但它们的相对引频却很小,在1.35%~0.45%,占频比只有0.1%~0.07%,说明这些期刊学术价值较低,不满足核心期刊要求的高引频条件.根据以上讨论,我们把图2(A)中高引频和中引频区的24种期刊,和图2(B)中高使用率区的110种期刊定义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为了说明期刊相对引频和使用率的关系,我们在图3中绘出所有引用期刊按使用率递减排序方式的排序规律,如图中黑心方框(■)所示,横坐标中每个期刊序号代表着在使用率排序中的一种期刊.同时,在图3中也标出使用率排序中每个期刊的相对引频,如图中红实心圆(●)所示,从而给出在使用率排序中期刊相对引频的变化规律.由图3可以看出,在高使用率区,相对引频随期刊序号增加从100%迅速减小到1%左右,在中使用率和低使用率区,相对引频缓慢从1%减少到0.02%.我们注意到,高使用率区的110种期刊包含了由相对引频确定的24种高引频期刊,而且,高使用率区与中使用区的边界恰是相对引频从快速减小到缓慢减小的拐点.这说明无机化学学科的核心期刊为高使用率区中的110种期刊.这110种期刊不仅具有高的使用率,而且有高的引用率,代表着该学科学术价值和需求程度最高的期刊,是图书馆必须保障的期刊.另外,我们注意到,在中使用率区,尽管期刊的相对引频都在1%以下,但其使用率却在42.5%~5%.其中,许多期刊(如:序号在110—210期刊)还有20%~40%的使用率.这意味着尽管中使用区的期刊被引用较少,但仍有许多教师查阅和使用.表明相对引频或引频排序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教师对期刊的需求.引入使用率排序对于了解学科对期刊的需求是必要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确定的学科,只要利用各种数据库收集到该学科老师中引文期刊的引频信息,通过对所引用期刊相对引频排序和使用率排序进行数学拟合,就可以根据拟合得到的数学表达式中的特征参量,定量评估期刊的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对期刊分类排序,确定学科的核心期刊.从而解决了图书馆期刊采编人员受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主动、客观、完整、准确的评估学科所需期刊学术价值和被需求程度的问题,为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由于本方法是以学科老师引文期刊的引频数据为基础,以期刊引频排序和使用率排序数学表达式中的特征参量为判据,且期刊引文数据收集和处理简单、易学、好操作.因此,这种表征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可靠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再生产文化,是创造文化的源泉。“外语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1]有的教师只机械地教授知识,眼里只有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和新课改中提出的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念大大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教育中教师是引领者、促进者,角色从权威型转到服务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终身的学习化过程。”[2]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新课标》在教师心中的地位不高;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清晰;教学资源不丰富。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师有了丰富的教学理论,更能促进教学实践。教师要把教和学相结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是当代英语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师还应掌握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寻找英语学科规律,掌握高效教学方法。教师如何更有效学习呢?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学习的最有效方式。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研究文献得知有的专家认为“实践性”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高中英语教师实践性大于理论性,高校教师正好相反,如果高校教师与高中英语教师合作研究,更能有效指导高中英语教师的实践;有的专家认为“反思”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在实践中产生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还有的专家认为“合作”是主要特征,行动研究中的合作是在资源基础上平等的合作,没有地位的高低,合作者之间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自然的“合作文化”,而不是缺乏沟通的“人为合作文化”。[3]行动研究从广度上存在失衡:通过近十年的文献梳理,对口语、词汇与阅读的行动研究明显多于翻译、语法。研究深度不够:对学习策略和人格的研究比较少。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以喀什二中所有高中英语教师(22名)为例。喀什二中是喀什地区总体水平最高的学校,选择喀什二中的所有高中英语教师为样本增强了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代表性。正式发放调查问卷之前,笔者先在网上随机给五位高中英语教师发放问卷,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的可信性用SPSS软件进行了测试。克隆巴赫系数为0.8,表明适合。笔者结合喀什地区教师工作状况对问卷进行整合,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删除了5个不太符合的问题,最后确定了25个题目。前五题是样本背景信息,后边20道关于教师行动研究的题包括四个维度(自我反思时间、教研活动、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是根据教师行动研究的实际状况并结合相关文献来划分的,笔者设计四个维度的目的是想调查喀什二中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现状。对22名教师进行问卷后,剔除了一份不规范问卷和一份不完整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是90.9%。

2.2访谈

本课题对喀什二中5位英语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涉及十个问题,访谈的五位教师基本情况如下:访谈问题及分析

1)问题与分析

问题:(1)您对科研感兴趣吗?(2)您的科研困境是什么?(3)您参加过科研研究吗?(4)您作为主持人参加过科研研究吗?(5)您公开发表过几篇论文?分析:(1)访谈了五位教师,其中有四位教师对科研感兴趣,科研灵感很多,但是实施的比较少。只有一位教师对科研不感兴趣。(2)五位教师的科研困境:P1、学情把握的不够到位,理论功底不是非常扎实,有些想法对于大班教学很难实施。P2、如果有高水平的人引领会更好,比如理论支撑,如何操作,对新老师来说特别有帮助,在科研上会更顺利。P3、自己的理论水平差,不知如何去做,心里会打退堂鼓,没有方法也没有方向。P4、没有经验,时间有限。P5、没有经验。五位教师对科研的困惑:3位教师缺乏理论基础,2位教师缺少研究方法,2位老师提到没有经验。(3)4位教师参加过本校的科研,1位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科研。(4)1位教师担任过课题主持人,3位教师只参与部分研究,1位教师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5)有3位教师包括毕业论文在内公开发表过三篇论文,1位教师发表过2篇,1位教师发表过1篇,相比高校教师而言,高中英语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综上,80%的教师对科研有热烈的参与愿望、求知的渴望,但是科研经验比较少,发表的论文有限,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高中英语教师与高校教师取长补短共同合作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这种融合在一起的共同体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主体,它承载着文化的多种元素。“共同体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6]在共同体中教师能够突破多种局限,具有归属感、凝聚力,获得共同体文化的支撑,实现全人发展,从而为温馨和谐的“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问题与分析

问题:(6)您愿意和高校教师合作研究吗?(7)您觉得高校教师对您的科研发挥什么作用?(8)您参与行动研究具有什么样的动机?(9)您参与行动研究需要什么样的支持?(10)科研对您的自主发展有什么作用?分析:(6)5位教师都愿意和高校教师合作研究,能够在理论及方法上得到进步,但是合作机会少,时间有限。(7)高校教师往往能把握住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和教学,与他们合作,可以尝试把最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来验证可行性。(8)3位教师觉得行动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位教师觉得可以提高科研能力。(9)教师参与行动研究需要专家的理论支撑,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资金支持。(10)科研是有方向的研究,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它可以促使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在研究中学会思考,让研究成为一种动力!让研究伴随终身,在研究的状态中从点滴做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综上,教师都愿意和高校教师合作研究,同时需要本校的支持。合作行动研究中高校教师可以提供理论及方法的支撑,在研究中可以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3行动研究现状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核心,由调查问卷得知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教学中的难题当成研究资料的占70%。但是经采访得知部分教师没有听说过行动研究,缺乏对行动研究的了解,研究意识薄弱。高中英语教师科研成果较少。10%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科研与教学的真正关系,认为科研与教学互不影响,实际情况是科研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学也是一种艺术,科研来源于教学实践,两种艺术相互促进。教师要从教书匠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研究丰富教师的灵魂。

4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参加机会少、培训效果不佳,出国培训更是天方夜谭,没有机会接触纯正的英语语言环境,对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只了解皮毛,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听说能力都有待提高。(2)高中英语教师自由时间不充足,工作节奏快、缺乏理论知识及方法指导,教师们的教学激情被重复的工作磨灭了,缺乏科研动力。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科研只是为评职称。(3)缺乏硬件软件支持:硬件设备跟不上时代变化,缺少先进硬件设备,无法获取科研资料,没有人解惑指导,有疑惑时教师们首先是查找资料或者向同事请教,接触专家的机会比较少。(4)科研选题不当,解决不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重两头(开始与结尾),轻中间研究过程。(5)高中英语教师撰写论文的能力需要提高,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论文的撰写以及一些科研方法。(6)学术成果普遍暗淡,大多数教师做科研是为了提升自我,有助于教学,但有的是为了评职称或业绩考核。(7)教师计划能力强,行动能力差。教师们往往是心余而力不足,计划得好好的,但是中途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计划的不占少数。

5开展行动研究的对策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7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在日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将共享的网络资源如何科学,有效,系统地运用于日语教学中成为日语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对日语学习者的网络资源应用的采访调查,总结出学习者在使用日语学习网站资源时的使用目的,学习方式,使用习惯以及常用日语学习网站有哪些。并对常用学习网站的特征加以分析,从而对日语教育中应如何应用网络资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网络;多媒体;日语学习;日语教育

一、日语教育与多媒体网络资源

目前为止,利用互联网进行语言教学的实践主要在英语教育中展开。日语教育界也与英语同样主要从两方面开始对多媒体的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其一是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另一方面是应用对媒体技术来支援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提供教材制作及授课所需素材,管理授课计划、成绩等。在论及多媒体的有效性时,通常有两方面的观点。首先,多媒体具有语言方面的有效性。通过利用多媒体,扩充以往教材无法覆盖的内容以及扩大授课活动的范围。近年来日语教育越发重视交流能力的培养。特别对于在国外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来说,通过互联网、e-mail、CD音频等来实现电脑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多模态学习得以成立,以此达到促进学习者应用目标语言的目的。其次,如加藤(1996)中所论述的,日语学了学习言语构造方面的内容外,还需学习社会言语学方面的关于日本文化等内容。多媒体可以为这类学习提供有效的手段。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网络资源使得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维度信息成为师生共用共享的资源。如何将这些共享的资源科学,有效,系统地运用于日语教学已经成为日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简(2012)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通常要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如果能活用这两个元素的话,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本文将从多媒体网络在日语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点出发,探讨网络资源应如何应用于日语教学以及学习中。

二、学习者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状况

为了了解日语学习者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日语强化班的学生30名进行了采访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主要使用的网站,在利用网络资源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今后如果使用网络资源的话有何种需求等。基于采访的内容,我们还得到的结果如下。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日语学习的学生达到了100%。其主要内容包括字典,翻译,搜索信息,听新闻,看日剧或动漫等。网站种类丰富,覆盖面极广。有国内专门的日语学习网站以及论坛等,也有日本的网络学习网站以及日本的各种相关网站。如表1所示,利用网络资源主要进行听力以及综合学习。在进行听力学习时,主要利用的资源都是听日语新闻。而沪江日语,和风日语,贯通日语的网站内容极其丰富,还有论坛等功能,主要用于进行综合学习。2.利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报告或作业,写邮件,备考日语能力考试等一些具体需求。另一部分是为了兴趣爱好。每天都会利用一段时间来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学生非常少。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最注重网站使用是否方便,特别是资源利用上是否方便。有时过于复杂的功能,过多的内容反而不利于学生使用。4.经常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编辑加工。但是大多数的学习者直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三、主要日语学习网站的特征

针对日语学者常用网站,根据网站内容以及各网站内容提示方式加以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者常用网站有如下几个特点:1.学习内容丰富,包括音频,视频,日本文化社会方面的图文解说,各种日语学习的综合资料等。2.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了可以交流的场所,集学习娱乐交流于一体。另外这些日语学习网站也有些共同的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内容较多整体构成较乱,视觉效果不够好。功能很多,但是由于没有使用说明,使用起来并不方便。2.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有些音频无法打开,网站整体运行较慢。3.学习内容丰富的同时,没能形成体系。没有设立具体的教育目标,对象,所以也就没有针对性。对初学者和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学习者而言学习内容以及方式是不同的,对学习资源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学习网站往往不能根据学习者来有目的性地设置内容。几乎所有的音频视频都没有深加工,无法作为学习资料直接使用。

四、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日语教育中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网络等高效工具的使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纵观现状,针这对上述分析,推进日语教育在日语网络资源方面须做如下几方面的努力。1.这些视频音频以及网络内容的应用只限于学生单方面的接受,尽管具备生动性等特点,但是无法进行双向交流。在分析现有日语学习网站的基础上,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以及深加工,将会使得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更合理,效率更高。2.提高网络的有效利用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需求设计内容。因此一线的日语教师以及专业的日语教学研究者需要参与到网站开发以及资源建设中来。3.内容丰富但界面简洁的学习资料会更受学生和日语教师的欢迎。

作者:闻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参考文献】

教师采访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外籍教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渐频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成为我国加快自身教育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吸引了大量外籍教师涌入中国教育市场。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在培养具有综合英语语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人才的目标下,聘请外教加入高校进行外语教学十分必要。如何聘用和管理外籍教师,如何确保外籍教师教学质量,实现外教资源的最大化,是高校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卢宇彬、冯金小(2017)以南京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魏新强(2012)对河南省11所高校展开调研,李继(2005)以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为例,均聚焦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外籍教师特点及问题,从聘用、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外籍教师教学效能新举措。祁小峰(2014)探讨了外籍教师地位、作用,从提高认识、规范聘用、岗前培训、考核评价、人文关怀等多角度提出了建议。朱佳、缪宁(2018)从外籍教师聘用、教研活动、奖惩机制、日常管理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健全外教管理机制。综合来看,国内有关外籍教师管理及教学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但缺乏一定的实证研究,且立足于区域实际的研究较少。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水平相对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学效能应当成为关注重点。

2调研设计

2.1调研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以广西南宁为调查地点,了解高校受聘英语外籍教师情况,包括收集其学历专业、授课资历等重要信息;通过有效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统计并分析在外籍教师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再从问题着手,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能;以期所得调研成果作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引进和管理外籍教师的有效参考资料。

2.2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的对象主要针对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原广西师范学院)此五所南宁市辖区内本科教学质量排名前列的高校的本科英语专业院系中的教师(包括中方教师与外籍教师)和学生。通过调研,掌握外籍教师基本情况和调查对象对于外籍教师授课的意见与建议。

2.3调研步骤

首先,收集外籍教师聘用人数、学历、执教经历,留邕执教原因等信息;其次,对上述五所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问卷和采访内容包括外籍教师授课是否必要、教学优势、授课不足等方面。最后分析数据,进行讨论。经统计,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1份,其中有效问卷341份,回收有效率为97%。

3调研结果与讨论

3.1外籍教师执教资格引人质疑

南宁各大高校逐年增加英语外籍教师聘用人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目的性无可置疑。但表2所示,外教中本科学历所占比重较高,而硕士(含硕士)以上学历持有者数量偏低(本:硕:博=13:6:1)。接受采访的外籍教师中,近80%有两年以上英语执教经历,曾在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越南、泰国或国内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的高等院校、英语培训机构、中小学进行过英语教学。部分外教表示留邕执教是因喜爱教育事业并希望在异国积累执教经验,而多数外教则表示接受高校聘用主要是为了体验异国生活,同时赚取在异国的旅游经费。另一方面,南宁气候适宜,物价消费水平偏低,入校执教门槛较低也是外教选择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外籍教师聘用过程中,是否具有专业相关教学资质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我们从各高校国际交流处了解到,TESOL(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即“对外英语教学资格证书”)是聘用外教的一个重要考核条件。但在所调查的外籍教师中,仅40%的外教获得过以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外语教学的相关资格认证。

3.2外籍教师专业领域与所教科目有出入

虽然各大高校在选择外籍教师时,均能以“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英语为母语”作为准入门槛,并进行教学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师的基本水平。但调查显示,外籍教师专业以经济学居多,同时也涵盖史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新闻学、艺术、计算机学等,但其中拥有与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教育学相关专业学历的外籍教师人数则相对较少,外教所学专业与所授科目关联性不强,如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外教担任口语、语法教学。吸纳不同专业方向的外籍教师,实行资源共享,虽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眼界,但也增大了教学内容的任意性,降低教学的专业性。

3.3外籍教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调查发现,各院校不仅对聘入外教的受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缺乏具体评判标准。同时,教学管理方面,相对较多的院校没有设置教案检查制度,对于外籍教师的教案并未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外教也没有参与到集体备课、教学会议等过程中。绩效考评方面,大多院校仅以“教学工作量”作为外籍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组织英语角、英语座谈会等课外实践活动和英语演讲辩论竞赛指导等方面并未纳入考核机制;听课任务、科研任务也仅限于中方教师。此外,在南宁众多开设外籍教师授课的院校中,负责监管外籍教师的部门或者人员相对欠缺,导致外籍教师管理工作繁重,未能建立起有效管理制度或未能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

3.4外籍教师教学优势

3.4.1活跃的课堂气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最突出

如图1所示,外籍教师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大受学生喜爱且对他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外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强调批判性思维,经常设立课堂讨论、辩论等环节,使学生对话题进行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4.2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促进其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图2数据显示,外教拥有语言的绝对优势。外籍教师在教学中以英语母语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使他们融入一个纯正的英语语言环境,直接地接触到了真实英语国家的社会语境和文化环境,培养英语语感,学习英语惯用法和日常习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趋于地道。

3.4.3教学方式更灵活

外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设相关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他们在授课中多使用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是长期接受语法翻译训练的学生未接触过的,这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到新奇有趣。外教上课不拘泥于书本和课件内容,喜欢拓展课外知识,即兴讲解国外轶事趣闻,也是促成外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上课兴致高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3.5外籍教师授课问题

3.5.1教学缺乏系统性成首要问题

如图3所示,位居首位的是外教授课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这也体现了外教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缺乏全面了解,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水平认识不足。外教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讲解,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或者过于简单,且内容不固定,没有较好的连贯性。

3.5.2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模糊

大部分外籍教师认为学校已经订购的教材较为过时且语言中式化,所以他们往往使用自己的教学资料而不按照教科书大纲教学,采用自定的教学大纲和没有经过系统安排的讲课内容,导致院校未能及时告知学生,结果也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缺乏对这门学科的明确认识和了解,对于已经习惯了以课本为学习中心的中国学生来说,导致他们课前不能准确地预习而上课的时候也常常没能及时跟上授课的节奏,所以如图4所示,他们对外教教学内容的改进有很强的期待。

3.5.3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需求缺乏认识,所给成绩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据受采访的外籍教师反映,他们更为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期末考试成绩,布置阅读任务或小论文写作,只要学生能完成便能通过课程。但对任务完成质量的考查评估较为随意,对语法口音纠正反馈少。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受采访的学生们反映,四六级、专四专八考试是他们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外教上课除了能有地道的口语听力环境和了解一些外国文化,专业知识并未增加、四六级应试能力并未明显提高,且外教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估主观性较大,缺乏客观、具体评价标准。

4结论与启示

4.1立足区域实际设定标准,合理引进外教资源,建立公平公正的审核机制

各高校应加强联系,开展研讨会交流,建立区域统一合理的评估体系。管理外籍教师聘用选拔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选聘监管的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聘用外籍教师,即“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两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从事母语教学、无犯罪记录等”。在此前提下,各高校可依据实际将“持有英语教学资格证书”“高学历”作为附加条件。其次,考虑选拔外教自身所学专业与将来所授课程的相关性,对其应聘动机、政治倾向、心理健康、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课程开设前进行外教教学示范评估,深入了解和考查其知识掌握水平和教学水平。

4.2开展岗前培训和教学研讨,完善外籍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和教学评估体系

部分高校为了节省经费和时间,对于新聘用的外籍教师,并没有采取有效性、实质性的教学培训。外籍教师长期缺席教学研讨,缺乏定期考核培训,没有对比与评价,无从知晓授课不足,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针对上述问题,各院校应对已聘外教开展阶段性培训、对其教学科研水平进行定期考查。重视学生在课后对他们的评价和提出的意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调研结果,在培训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解决方法。

4.3加强中外教师的交流合作,让外教参与到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课程设计通常由中方教师主导,外教受其安排,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中外教师应互通有无,积极沟通,一起探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互相了解彼此的教育体系以及优秀教学理念和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关键是在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学生可以在中方教师的课堂上收获更为系统的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在外教的课堂上接触真实的社会语境并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4.4充分利用外教的优势开设实用性课程和课外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地域限制,对外交流较少,缺少语言环境和交流机会,口语能力薄弱。因此,可以发挥外教在听说课和演讲辩论培训的作用,增设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外教的鼓励和活跃的气氛之下敢于突破自我,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根据调查得知外教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如史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新闻学、计算机学等,可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是否有可能开设相关课程。高等院校要实施优质高等教育、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必须以更权威、更专业的教师资源作为软件保障,而外籍教师资源作为高校教师资源的一部分,必须在质量和数量上予以重视,尤其是质量。充分发挥外籍教师资源优势,不仅是对学校教育投入的负责,更是对万千学子的学习负责。

参考文献:

[1]李继.浅谈外籍教师教学特点与外籍教师教学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S1):59-60.

[2]卢宇彬,冯金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J].教育现代化,2017,4(15):177-179.

[3]祁小峰.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管理问题刍议[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9):135-137.

[4]魏新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的调查研究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