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论文范例

教师管理论文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1

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同一种行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有的老师认为听话的是好学生,所以学生不听话时老师就会生气;而有的老师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学生的必备品质,所以当学生产生质疑时,老师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学生的独立和成长。因此真正左右老师情绪的,不是学生的行为,而是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

二、接纳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无论产生了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老师都应该选择去接纳它,进而挖掘出情绪产生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会像火山一样以极端的方式释放,既伤己又伤人。每位老师都应该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老师懂得了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时,就不会再用“某某同学真让我生气”“某某同学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学生,因为这类话语暗示的是对情绪的不接纳,并且将不良情绪归因于学生:“同学们,是你们不听话、不懂事,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让老师满意,才导致了我的不良情绪。你们得对我的不良情绪负责。”一个能接纳自己情绪、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老师,会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责备学生,准确的表达方式是“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每位老师只有接纳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如看书、跑步、练瑜伽等。无论什么方式,只要对自己有益且不伤害他人,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调节好,就是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三、推己及人,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老师不仅应该关注自己情绪管理,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不同步,容易陷入各种情绪困扰,例如亲子矛盾、异性交往、厌学等原因导致的各种不良情绪。中职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在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应该教给学生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老师像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一样,也无条件接纳学生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觉察、体验、接纳自己的情绪,进而引导学生寻找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最后教给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方法。

四、结语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2

课程管理方式是指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管理,调动各方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因素而使教学目的得到体现的过程。它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效率,课堂管理正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调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师行为过程,其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吸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有效性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一切行为,而教学行为有效性指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首先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育行为是不是明确的,学生的参与力如何,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课的模式。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达到了标准,那么所获得教育效果也是显著的。

三、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

1.教学重点向学习过程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里更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是否全面等,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下来学生除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思维也没有被挖掘。新课程改革中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于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向过程偏移,只要了解学生解题思维,然后教师进行逻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变。

不管是课堂管理方式还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因此有效性教学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组织出精炼的教育语言,将自己消化好的教育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进行英语题目的解答。英语是众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可以开展有效的学习。

3.良好的教育沟通模式。

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和教师沟通方式影响的,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此年龄段的学生英语能力较薄弱,并且中职英语又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时期,如果前期基础打得不好,常常会变成恶性循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遭受瓶颈。因此在此段时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耐心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及提出的建议,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们的需求相结合,研究出一套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解决“教”“学”矛盾的教育方式,利用宽松的课堂管理方式,改善死板的学习氛围。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话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4.注重实践。

中职英语学习同样要注重实践,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学了几年,对于英语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出国学习一年,似乎掌握了英语学习的诀窍。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实践的后果。因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部署。设置多种模拟情景,增加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当然这种方式涉及到教师管理课堂的水平,如果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或是课堂管理计划还存在缺陷,即使让学生在课堂上彼此流利的交流,但是离开了课堂与外国人交流学生还是无法开口,排除学生自己沟通能力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课堂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不足,模拟对话已经流程化,缺乏学生思维的自主运作。因此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课上开展多方面教学,不光是简单的对话、问答,还需要在歌唱、小品、画画等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涉及面,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5.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特长。

一方面,需要了解的是中职英语教师一般都不只在一个班级上课,因此教师涉及到了班级特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爱好沉默背书,有的爱好大声朗读。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可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个人教学、全班教学、部分教学所占的比重,只有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不光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长处,例如会画动漫的英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单词拼凑出动画图案,会唱歌的教师每节课花五分钟教学生唱几句英文歌曲等等,教师的这些特长并不需要专业化,这只是达成有效教学的一种媒介,是将课堂管理和有效性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手段。

四、结语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3

1.1教师的不良情绪,易给幼儿带来身体上的损害

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乱发脾气,殴打幼儿,使幼儿的身体遭受了损害.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都比较柔嫩,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性,易受损伤.这时的幼儿生命本身就很脆弱,一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夺去幼儿的生命,更经受不了意外的伤害.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更应了解和把握这个特点.幼儿教师如不控制自己的坏脾气,任意对幼儿进行惩罚,甚至有可能给幼儿的生命带来威胁.拧肿耳朵或许是小事,但如果拉断胳膊、打伤眼睛,那幼儿的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1.2教师的不良情绪,易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真正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的第一个场所;教师也是第一个除亲戚以外接触最多的成人.他们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真正成为社会人的最重要的影响人.然而,如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不注意自己情绪的管理,使得幼儿或不敢上学,或做恶梦,或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这都给幼儿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正常的学习埋下了阴影,也为其长大后适应社会埋下了阴影.

1.3教师的不良情绪,易造成师幼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

情绪像疾病一样具有传染性.教师向幼儿发泄不良情绪的时候,幼儿感受到这种不良的情绪,受其传染,幼儿的情绪也会恶化,表现为哭泣、吵闹,这更刺激教师,教师的消极情绪会愈发强烈,幼儿与教师形成恶性循环.情绪的相互污染,不利于改善教师的心情,同时对幼儿也起了不良的影响,让幼儿从教师那里学会了以消极的方法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在以后面对问题时,则有可能也只会消极发泄,而不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案例四中,幼儿明确感受到了教师的不良情绪,受其传染,本来很好的情绪也被污染掉了,开始“大声吵闹”,对教师的话语也反抗起来,“尖叫”、“跺脚”,以这种消极的发泄情绪的方法来回应教师.这肯定又会被教师接收到,情绪会更加恶劣,又以不良的方式表现出来.

1.4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对幼儿的公正评价

据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教师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教师情绪好时,对学生的评价趋向好的方面,而教师情绪不好时,对学生的评价趋向坏的方面.同一个幼儿、同样的事情,由于教师情绪的影响,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两个评价.在案例二中,如果教师当时情绪很好,或许就会认为幼儿“踩脏地板”是无意的,是不小心的,就不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举动.在案例三中,如果没有与幼儿堂叔的矛盾,教师也不会对星儿这样.关键就是教师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了教学中,影响了对幼儿行为、甚至整个人的评价.幼儿教师的坏情绪,使她们更易对幼儿做出消极的评价,把本来很正常的行为放大,以为是幼儿故意做的行为,以为是挑战教师权威的表现,从而给幼儿带来无尽的伤害.

1.5教师的不良情绪,易打击幼儿的自尊心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直接发泄在了幼儿身上,打击了幼儿的自尊心,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这个阶段的幼儿,自尊心一般都很脆弱,教师一句随口的话语,一个随便的动作,一个无意的表情,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更何况是让幼儿“下跪”、“舔地板”,以及许许多多的不公正待遇.

1.6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教育策略

教师更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否则任其发展,就会做出很多错误的教育策略,为以后的教育活动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将幼儿带入了错误的发展轨道,不利于幼儿以后的发展.

1.7教师的不良情绪,易影响师幼关系

幼儿喜欢模仿,在情绪方面也特别易受环境的感染.因此在师幼交往中,教师的不良情绪很容易被幼儿学习,幼被动的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教师的消极情绪,如果毫无节制地发泄在幼儿身上,就如以上的几个案例那样,就会使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排斥甚至厌恶的心理,教师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年龄越小,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越倚重于情感.幼儿不喜欢教师,师幼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也会被打破,造成师幼关系的紧张、师幼关系的不和谐,阻碍教育教学工作.

2幼儿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的幼儿的重要他人,其情绪的健康程度、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都给幼儿的身体、心理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

2.1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观,尊重每一位幼儿

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观,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幼儿还小,发展也不完善,但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必须给予尊重.教师和幼儿在人格上都是独立、平等的.教师没有权利随便向幼儿发脾气,给幼儿带来情绪垃圾,更不可以像前面案例中那样,让幼儿“下跪”、“舔地板”.因为这使幼儿的人权、人格得到严重侵犯.教师只有改变儿童观,把幼儿看作一个和成人一样的拥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才会真正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幼儿创设无污染的心理环境.

2.2换位思考,体会幼儿的感受

联系以上案例,教师许多坏情绪,是由于不理解幼儿、和幼儿站在对立面所造成的.因此,只有放下权威的架子,换个角度思考,童心未泯,体会孩子的感受,走进孩子,才不会因为她不听教师的指令,或是挑战了教师的权威而乱发脾气.要想从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深对幼儿的理解,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孩子一起悲,一起乐,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案例四中,如果教师控制一个自己的情绪,轻声告诉幼儿自己的身体状况,幼儿也不会那样地大吵大闹……在案例二中,如果教师能换位思考一下,便不会将自己与星儿堂叔的矛盾转加在星儿身上.

2.3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学习点辩证法,懂得用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事物看“死”;要陶冶情操,培养广泛的兴趣,如书法、绘画、弈棋、种花、养鸟等,借以修身养性;要多参加些体育锻炼等.当自己想要在幼儿面前发脾气时,首先要控制自己停下来,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我现在碰到什么难题?这样做有意义吗?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该怎样做?经过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往往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幼儿教师也是正常的社会人,承受着各种社会压力.教师在生存、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肯定既有和谐的音符,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的冲突或矛盾,这些在心理上的体现,就形成了教师不断变化的情绪,发扬积极情绪,避免消极情绪,就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者认为可以探索“教学回避法”.教学回避法:在教师身体状况不好或发生重大事件、严重影响教师情绪时,教师可以离岗,避免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幼儿身上.教学回避法可以分暂时回避和短期回避两类:暂时回避是由各种突发因素导致的情绪失控,教师暂时离岗;短期回避是因积压性的诱因,因为身体或重大事件导致情绪低落或过于激动,教师短期内离岗.由于幼儿园大多实行倒班制,实行“教学回避法”是可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只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3总结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4

1.1研究目的和对象

为掌握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10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旨在分析影响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共发放问卷21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5.2%。

1.2调查内容设计

问卷调查量表共28小题目,分为讲解示范、组织指导、课堂纪律、空间利用等4个方面。为便于使用描述性统计及定性统计分析,采用统一正向量化的形式。问卷的测试等级设置为:“A、非常赞同B、比较赞同C、赞同E、有一些赞同D、根本无法赞同”。在“讲解示范”类别中的设置问题:①教学内容讲解精炼,突出重点;②讲解的目标明确、层次清晰;③讲解语言清晰、声音洪亮;④讲解术语正确、语言标准、并具有启发性;⑤教师的示范动作正确规范;⑥教师的示范灵活性较强、重点突出;⑦教师示范的时机合适、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利于学生学习;⑧合理选择示范方法;⑨示范与讲解有机的结合。在“组织指导”类别中设置问题:①课堂组织积极较高,组织能力较强;②教师的口令准确,队列队形能够灵活变幻;③课堂教学形式多样;④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较强,能够因材施教;⑤能够找出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组织目标明确;⑥组织具体,指导的时机较为恰当;⑦组织与指导的方法新颖,效果较好;⑧组织指导具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⑨教学指导紧密结合反馈信息。在“课堂纪律”类别中设置问题:①课堂规则能够及时的制订和适时调整;②课堂规则能够引导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③课堂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环境氛围浓厚,引导学生的课堂行为;⑤能够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在“空间利用”类别中设置问题:①操场或教室的教学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②教学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措施得当;③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体验空间;④培养学生的课堂空间主人翁意识;⑤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空间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机会。

2结果

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认可度参差不齐。在讲解示范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讲解启发性不强,缺少灵活性,不能够使示范与讲解有机的结合;在组织指导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强;组织与指导的方法陈旧;教学组织指导不能够紧密结合反馈信息;在课堂纪律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规则陈旧;不能引导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浓厚;在空间利用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操场或教室的教学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学生成功体验的空间营造不足;学生的课堂空间主人翁意识不强;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空间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机会。

3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体系与现实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否过关,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终其原因,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与教师的教育能力、调研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3.1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即为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的引导能力和说服能力,新时期的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求拥有较强的教育能力。

3.2调研能力

调研能力是指教师针对某一问题调查研究的能力,在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每个教师都是一名“调查者”。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使教师能够对自己课堂管理进行“俯视”,使教师的思路更加开阔。

3.3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拥有完善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核心能力,在创设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指导时机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4沟通能力

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思想、行动的交流与沟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实现有效的互动与对话,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3.5创新能力

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够“循规蹈矩”,必须对学生工作有所创新,拥有较强的对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能力。

4提高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措施

4.1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前沿理论,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前沿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教育能力水平。长期以来,受传统的“三基”教学理论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讲解-动作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反馈”的教学流程,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动作到位、成绩达标”即算完成教学目标。这种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多元认知、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相关基本教育学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不但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技能上有所锻炼,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情感、态度上得到发展。

4.2积极承接各类课题项目,提高体育教师的调研能力

体育教师要拥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找到改善课堂管理的方法。要通过接触、了解学生,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善于攻克体育课堂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组织、引导,构建“学习型、研究型”体育课堂。而要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体育课堂的构建,就必须培养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练角色”,而要通过积极承接各类体育课题项目,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体育教师,不断探析新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有效的拓展,更好的对学习空间进行摆布。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改进。

4.3探索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大力探索任务驱支式、游戏式、角色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提高活动的覆盖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增强体育教师对课堂活动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活动开展的能力,保障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

4.4加强口才锻炼,提高体育教师的沟通能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活动,我国著名体育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教授指出“要像培养语文教师那样培养体育教师”。在现代体育课堂管理中,要求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对话”,构建“互动”的平台,这些都与学生的口才训练分不开。要求体育教师不但是一名“体育技能专家”,更是一名“沟通高手”。高校体育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具备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能力,能够“俯下身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做学生的伙伴与朋友。及时掌握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引导,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听从体育教师的引导与组织。在教学中,能够广泛听取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4.5改革传统的评价考核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5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实践,一种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就是培养人活动的技术中介。由此,思考当今我国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问题与出路,其前提在于从思想、从理论的视角去反思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理论的规定与定位。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方法问题,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等。不难解读出,教学方法所明确的特点:首先,明确目标导向,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是要紧紧符合于既定的教学单元、课时目标的要求以及讲授固定知识点的需要,这里也自然突出了教学方法的过度预设性,即按照既定的知识目标而在教学开展之前所预设、分离的教学方法的属性。其次,严格规范诉求,也就是说教学方法一旦确定与规定,即要求教师、学生必须共同遵守、遵循这些方法、步骤以及策略,这里突出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方法不可随意改变而应是按照固定的目标进行尊重与遵守。最后,强烈程序要求,也就是说程序性强调的是教学防范的结构完整、步骤清晰,课堂教学在执行教学方法过程中在整体上也并不会根据时空场域、学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里所突出的是课堂教学的展开应该按照方法的程序、结构逻辑与原理进行步骤、环节、程序的实施。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定位,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特征其自身势必存在着诸多内在局限同时从教师、学生与教学方法的角度也势必引发“防教师”、“防学生”取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的角度,在这种教学方法理论规定的面前,教学方法在明确目标导向、严格规范以及程序要求的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完全受制于这种外在目标性的、预设规范性的、固定程序性的教学方法,其课堂角色即教学方法的机械程序的忠实执行者与搬运工,这期间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个人反思、独立批判等都从课堂教学场域中剔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由此不断丧失人文性与创造力。从学生的角度,这种教学方法理论规定的目的性、规范性以及程序性所对应的实践逻辑是对知识传递速度化、课堂教学管理效率的追求,其根本忽视了学生彼此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学生的身份与角色从来不会影响教学方法的改变与调试。对此,正如有学者指出:“当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目的在于去把‘学生’转变为‘受教师影响、加工、改造和受教师控制的对象’;同样地,当学生在使用教学方法时目的就在于去把‘教师’转变为‘受学生影响、加工、改造和受学生控制的对象’。尽管这样表述有点极端,但在实际课堂上也确实如此。”

二、教学方法转化成为课程知识的基本蕴含

上述“防教师”“防学生”实践困境的产生,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理论是在寻求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外在性、普遍性的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先于教学活动而将实践中的步骤与过程按照一定程序表达出来,可以成为一种‘写在纸上’的‘蓝图’。这就是‘简单的秩序’的表现。能把实践‘写’在纸上,就是它的理想化表现;能把实践过程在纸上‘写’成步骤,就是它的线性化表现。而教学活动恰恰是一个复杂性活动,具有复杂性。”对此,我们不难理解教学实践是人类所有实践活动中最为复杂的,这种复杂性的根源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学科知识、课堂情境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教学实践中无穷的丰富性、无限的动态性以及无休止的开放性。然而,传统教学理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由于其自身理论规定的贫穷与困乏,使其成为约束、控制教学复杂性涌现、恢复以及实现的始作俑者。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用课程的视野来思考教学方法以其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概念重建与重新理解。那么,运用大课程的视野理解教学方法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的角度,传统教学方法是排斥教师取向。教师的身份与角色并非是二传手,而课程的视野中是独立的研究者、反思者以及批判性行动者,教师不再是既定、预设教学方法的传递、执行者而是通过自身的反思、省思、批判进行课程研究的研究者。教师身份角色的转变则意味着教师已经与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体现为教师即课程的课程蕴含。其次,教学方法的角度,传统教学理论定位的固定性、目的性以及程序性成为了教学遭以简化的罪魁祸首,那么大课程视野中的教学方法则被看作了一种待开发、亟待管理以及不断动态转化的知识资源,在复杂性的教学实践场域中,教学方法在其演化过程中会分别从学生的角度、教学情境的角度、教师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科知识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生成、自组织性的转化等。这种动态的生成、转化由此体现出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本身融为一体,教学方法称为课程的内在涌现与生成,其深刻的内涵实现了“方法就是事物本身,意味着‘方法’的结构与功能应该与事物即方法的应用对象是相一致与协调的。”最后,学生的角度,传统教学理论是明显的学生角色缺乏与失位,学生无非是教学方法驾驭、操纵的对象。对此正如有学者指出:“学校是一个‘加工厂’,教师是一个‘工程师’,学生是一堆没有生命、任人摆布、有待加工的‘原材料’,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或图纸来组织、实施的一种生产过程,以此来塑造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然而基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视域中的学生角色则大为不同,学生则是主动影响教师教学方法改变、转化的参与者与行动者。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参与都成为课堂教学场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珍贵的课程价值,由此学生也成为了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而言之,在课程视野中,教学实践中的方法渐渐实现了与教师、学生、教学情境的紧密融合而是脱离与排斥,教学的复杂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与实现。

三、教师课堂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知识管理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以促使合适的人适时地获得适当的知识,并协助人们分享信息以及展开行动,增进组织效能。教师实现将教学方法转换为课程知识,需要进行课堂知识管理。那么实现课程知识管理至少有以下四种基本策略。

1.强化教学实践中方法存在的自觉意识

实现教师课堂知识管理的前提则在于唤起、强化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各种方法存在的自觉意识。强化这种意识,教师首先通过对自身课堂教学的生活史反思教学方法的内涵与意义,发觉教学方法在教师自身教学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地位,以此实现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反思逐步深度地清晰化。其中,教师也可以综合运用观察、描述、访谈、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敏感于教学案例、课程故事、教师教育叙事、优秀教师成长日志等他人教学生活中的方法存在,通过对这些教学故事或事件的整理、反思与研究,实现从教学方法的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自觉的反思、探究状态。

2.掌握教学方法分类与编码的基本知识

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管理则有必要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分类的基本知识,例如从一般与特殊的角度,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一般性教学方法和特殊领域的教学方法。一般性教学方法即一般性、普遍性、基本的教学方法,指的是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组织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方法等。特殊领域策略既可以指基于不同学科内容需要、不同学科差异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包括具体学科内部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等。依据教学方法的宏观、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微观层面的教学方法涉及到讲授法、讲读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依据教学所展开的环节,教学方法还可以区分为备课、导入、授课、提问、答疑等等。掌握一定教学方法分类与编码的知识不仅为教师理解教学方法存在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提供了基本方向。

3.实现课堂场域中课堂方法的动态转化

实现课堂教学场域中将教学方法动态转化成为课程知识则是教师课堂场域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旨在对所预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动态性的生成,对此,教师可以依据以下维度:首先,根据学生的维度,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体参与、言语提问以及神态表情等反馈角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所预设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学科知识的维度,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前,教师根据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史、学习体验、学科知识与当今生活、学科知识与社区生活、学科知识与学校生活以及学科知识与社会当今发展潮流与趋势相联系的情况,由此作为设计、组织、生成以及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学科知识探讨的进度、程度等也是作为教师可以调试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再次,根据教学方法的维度,一般角度教学方法自身包括若干环节、策略以及相关程序,对此,教师课堂教学展开前,对所预定的教学方法的自身长处、局限以及实践中的实施状况等角度实现转化。最后,课堂情境的维度,教师根据课堂情境中的突发性事件、随机影响以及各种关系变量的角度,审查教学方法的使用境况以及由此确定是否进行更改。

4.实现教学方法转化过程的校本分享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6

1.酒店管理专业是冷门专业,不被人们看重。

现在的大学专业技能课五花八门,金融、电子、文学、数学等等专业层出不穷,但是仍然有许多专业是不被看好的,比如我们要讨论的酒店管理专业。在社会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人们对于酒店的理解就是餐饮和住宿的合二为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一个正常人都可以去驾驭的,它就好比以前的客栈,在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了。人们都有一种想法,在生活中能轻易触碰到的都是不被看好的,追求的都是听起来高端的专业,比如医生、金融等等这样的。所以浪费几年青春在大学里面学这个酒店管理专业有点不值,还不如去学个专业技术,将来出校能更好的寻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也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一直冷门的原因。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专业的发展。

2.学习内容偏理论化,少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说的一句话。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很多专业领域都是只传授理论知识,少于实践经验。这是教育体制的缺陷,学以致用是上学的目的,但是只会理论,不懂实践,那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只能说懂了其中的道理,离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许多学生都会觉得道理如此简单,所以就不会去把这门专业当回事,掉以轻心,总以为不用怎么花费力气就可以学的游刃有余,等到真正到了工作岗位以后才明白远不是这样,实践总是和理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一些差距,只有把差距都填补了,那才是真正的学到手。

3.借用西方理论或者本土原有古老理论,不符合实际。

因为中国的酒店最近一二十年才逐渐崛起,很多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都还未更新,所以现在大学校专业课就会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或者就直接使用我们原有的管理知识。殊不知这两者都存在一些弊端,就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而言,它都是结合社会现状和体制,能与其他事物融为一体的。这也是经历了一些时间的沉淀后才形成的成熟的管理模式。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社会体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生搬硬套只会让中国的酒店管理更加混乱不堪;如果直接使用原有知识,那么很多新生技术和理念就跟不上社会的进步,落后就要被淘汰,那么整个酒店行业很有可能面临崩溃,所以用原有的知识也是不行的。我们就必须开启一条新的道路,改善管理模式。

4.疏于管理,不正之风盛行。

新生事物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约束。酒店管理专业也一样,疏于管理,原因就是它是冷门专业,不被人们看好,所以很多即便是去学习本专业了,也是去打发时间了,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心想着只要有毕业证,以后出去找此类工作比较简单,所以就基本上荒废了几年,等毕了业觉得又不好找工作,就反而去责怪学校或者是专业知识不到位。一传千里,更多的人会抵触这个专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很难再从中拔出来。那么酒店管理专业将不会有出头之日,也达不到教育部增设这一门专业的目的,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改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举措

1.明确教学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酒店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的专门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位。对酒店业来说,职业素养好、操作水平高、有一定管理技能的人才尤为重要。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对酒店职业岗位人才的需要,定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好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就业方面的矛盾。特别是要以服务酒店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为酒店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提高专业水平,增加说服力。

好的学校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原因很简单,它们有招牌的专业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所以很多学生挤破脑袋都要去这样的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也可以向他们看齐,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有计划的去实施教育。把最优的放在最前面,慢慢的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增加说服力。

3.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

上面提到,专业课只是理论方面的东西,要想把它应用到实际中需要时间去锤炼,在专业课教学中就应该将理论与实践放在一起。学校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或者任务,可以安排去学校就近的酒店实习,对于学生们来说很有好处。在理论中寻求方向,在实践中找到真知。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真正的把专业知识学到手,有利于就业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同学们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取长补短。

目前中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技术还跟薄弱,需要借助外来的知识力量完善自己,“师夷长技以治夷”,只有结合当前的社会形态和实际情况,将西方国家的技术加之于中国的酒店管理专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才能与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抗衡,达到国家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相关人才的社会目的。学生也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去看待这门专业。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让学生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就必须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为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与新观念新方法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校方的实际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之余的岗位培训工作,也要让教师在服务一线锻炼,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能紧跟时展。

三、结语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7

爱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太阳。爱是一个情感正常的人应该具有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人有两种需要,一种是爱与被爱的需要,另一种是期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的需要。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尤其是在45分钟课堂里,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对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尊重与关心,尤其要乐于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遇到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焦虑、自责、惶恐、戏谑等情绪,避免他们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做小动作;避免学生逃避学习和对学习的问题不负责任的行为出现。

二、科学地对待学生不守纪律等行为问题,彰显执行力、向心力

吉诺特认为,纪律是一点点地逐步形成的,在纪律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师所发出的信息要与学生对情境和对自己的感受相互一致,鼓励学生自我控制。根据吉诺特的理论,我认为纪律是一种道德习惯,是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自己的行为模式。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地对待学生不守纪律等行为问题,彰显执行力、向心力。

1.理智而文明的语言

语文教师用理智而文明的语言告诉学生:“你们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但是这些语言的流露是不责备、不训斥、不说教、不控诉、不命令、不威胁、不羞辱。理智而文明的语言描述哪些必须做,而不是责备谩骂学生曾经做了什么——“陈×,我们都应该懂得规矩,在每天的8点前我们就该坐在座位上”,而不是说“你总是迟到。没有上进心。你是不守纪律的学生。”前者谦和的责备,能让学生愉悦地去接受。后者则是生硬、不合乎人性化的管理。

2.语文教师要能接受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渲泄而不是一概否决

语文教师应接受学生个体环境的感觉。如果一位学生在座位上一直抱怨:“我没有明天。”“我不想活了,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懂得接受学生个体环境的孤独感,同时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语,要利用语文的视觉艺术去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让个体学生懂得活着的美丽与温馨。比如用《假如给我三天视力》这篇课文对个体学生讲解,向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活在世间是幸福的、美好的,并要活好每一天!

3.语文教师要避免为学生贴标签

语文教师的名片就是文明有礼,不说脏话、不粗野,更不会瞧不起学生。语文教师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为他们任何人贴标签,不能说:“你这一生就这样了。”更不能说:“你这一生完蛋了。”

4.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语文教师的激励与表扬,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谨慎使用表扬,表扬太多也会起相反的作用。在45分钟的课堂上,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教师的谆谆教诲能促使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应与学生合作,欣赏学生、理解学生,用双赢的观点解决课堂问题。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用不同的言语与行为方式,但不能给学生冷脸,因为“一生气你就输了!”所以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用一种超常的语言,引领其走出误区,使他们从心中感到愧悔,进而改过。语文教师不能咆哮愤怒、横加指责,若如此,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后果可想而知。作为教师都要深深地懂得:21世纪培养的学生绝对不是天生的奴隶。

5.引导学生养成合作精神

团结合作是一种精神力量,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人文性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合作精神。语文教师在与学生合作自主地进行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把知识的种子水到渠成地撒在每个学生心灵的田野,教师的言行如和煦的春风,抚慰学生的灵魂,在与学生真诚友好的关系中把智慧嫁接在学生的头脑意识里,使学生心灵的种子开花、结果,学生增长的才干最终变成未来的生产力。如果学生出现了行为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像敌人一样正面批评学生,甚至辱骂学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友好的方式,如“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这样做对你来说有什么帮助吗?”“你觉得这样做对你有益吗?”“你这样做是否影响了他人?”“你心里感到快乐吗?”“你欣赏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一定感到吃惊!”语文教师如果能采取如此的问话,则能迂回地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采用的特殊执行力的教态中深感自责,且能反省自己。

三、在45分钟课堂里,引导学生,使其具有正确的判断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其问题做出道德价值的判断,从而形成自己学习的风采。比如我在讲周国平《人最高贵的是灵魂》时,向学生们提出“你觉得灵魂对你来说重要吗?”“你觉得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道理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有提高吗?”“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你觉得有道德感染的力量吗?”等问题。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做出道德判断,比如直截了当地说学生“你是一名坏学生。”“你是让我不喜欢的学生。”“你的灵魂坏透了。”等判断话语,会挫伤学生的尊严,让他们感到羞辱与难受。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正确的判断力来维持和推进课堂进程,学生的判断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制订授课与阅读计划,满足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并科学地实现,具有感染力

语文教师要制定课堂管理计划,同时渗透人文关怀、道德管理、艺术境界、伦理哲学等,具有感染力、想象力。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满足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享受知识的愉悦与快感,语文教师的课堂价值方得到实现。

五、做出科学承诺,付诸行动,且能兑现,体现凝聚力

语文教师在学生面前要用实际行动心甘情愿地在现实课堂中把语文科学知识的传授予以实施和完成,率先垂范,给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他们就能自觉自愿地完成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

六、语文教师不接受学生的借口,具有辨别力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做出一定的表白后,语文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未兑现表白的借口,如果学生实施了自己的个人表白,如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文,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积极强化。应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在何种情境下,他们都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的行为上升到道德情境。

七、承受自然后果,显现厚重的承受力,示范极强的生命力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允许学生承受问题行为的自然后果,但根据当今的发展,教师不能施以惩罚。同时根据文道统一的原则帮助学生重新制定好上课学习计划和制订更好的承诺书。在此过程中,要表明语文教师只是处理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人,即对事不对人。语文教师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应该这样说:“老师很喜欢你这个学生,但是不喜欢你的行为。”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欣然接受教师语重心长的“评说”,他们会检点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还要表明行为改变的责任应该由学生自己承担,而不是由教师承担,因为任何一名受教育的学生都应该有理性,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产生问题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语文教师不要接受学生不良行为的后果,教师要谆谆教导学生:“好的行为来自好的选择!”“好的行为说明你是未来的好公民。”“好的行为能让你未来的人生风景里结满香脆欲滴的瓜果!”“好的行为会使你的人生处处是欢歌!”“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教师的一言一行为学生示范极强的生命力!本人认为语文课堂管理风格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灵活机动地做好调解工作。

八、结语

教师管理论文范文8

(一)幼儿教师缺乏主动管理意识

课堂作为幼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需要具备主动管理意识,但有些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书”,习惯于单向的灌输知识,认为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过多的课堂管理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责任心,所以缺乏相应的主动管理意识。究其原因,在于幼儿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准确地认识、识别和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缺乏管理技巧,从而影响了课堂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缺乏足够的课堂管理能力

有的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忽略了个人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面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各种失常行为时,没有采取正确的管理办法,或者管理方法运用不当,导致幼儿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此外,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没有充分顾及到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或者过分看重个人在课堂上的权威,没有充分尊重到幼儿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幼儿个人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没能保证幼儿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要么太“紧”,要么太“松”,没有留给幼儿合理的自主管理空间,加上缺乏科学的引导策略,让幼儿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幼儿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语言管理艺术

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所以语言管理艺术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课堂管理技能。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语言艺术,可以有效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启迪幼儿的智力发育,加快幼儿对知识的吸收。首先,幼儿教师要尽量保证自身语言的诙谐幽默,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出幼儿的求知欲,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幼儿课堂的管理效率。其次,幼儿教师在管理活动中要注重语气上的变化,使教学管理语言有“乐调”,如教师批评幼儿时,语调、语速和节奏上的变化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再次,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欲进行充分的激发,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幼儿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在课堂上各种行为的对与错。

(二)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有效的课堂管理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充分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式的管理。对此,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分别制定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付出更多的个人精力和情感,认真了解课堂上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好,在课外多加强同幼儿及其家长之间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

(三)提高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管理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只有幼儿教师喜欢幼儿、热爱幼教工作,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课堂管理活动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水平。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自身情绪调控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掌握一些合理宣泄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减少对幼儿的负而影响,同时要对自身在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和失误多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方能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建立科学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幼儿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个人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上的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幼儿园要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评价机制,帮助幼儿园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和课堂管理的目标,认清可以采用和不能采取的课堂管理行为,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课堂管理理念,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评价幼儿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时,可以从教师个体的行为倾向、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师生互动等多个角度出发,实现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统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