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标准要求范例

建设标准要求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1

关键词: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价标准

0引言

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矿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1-2]。2017年《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以下简称“4号文”)印发,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推进。文件提出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制定领跑标准,打造绿色矿山”[3],试图通过标准引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还是科学管理的基础[4]。从2007年中国矿业大会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以来,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意识到主动建设绿色矿山在降低政府规制风险、政府补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可以获得多项收益[5],正在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为落实4号文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业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原国土资源部、河南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政府机构纷纷提出标准制定计划并了部分标准,为当前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引和支撑。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在政府管理层面,还是矿山企业层面,对于绿色矿山如何建、建到何种程度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疑问,急需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对绿色矿山的建设、评价、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指引,助力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的尽快形成。本文在分析国外相关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与特点基础上,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两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国外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经验

国外绿色矿山要求多以法律文件形式固定。早在19世纪,英美等国就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理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在不断变化和延伸,由最初的重视环境,演变为二战后由环境保护延伸至“资源的综合利用”,直到当代,已经演变为“以人为本”,并达成了“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唯一途径”的共识[6]。经过长期发展,英美等国对矿山开采活动中涉及的植被恢复、废水处理、矿山环境治理、闭坑与复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7],这些要求多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目前,加拿大和芬兰是仅有的明确提出绿色矿业计划的国家[8-9]。为了提升矿业的国际竞争力,加拿大从政府层面制定了“绿色矿业”倡议(GMI)和绿色矿业研究计划(2016—2021),芬兰政府提出了绿色矿业计划(2011—2016),旨在通过创新方法,实现绿色矿业发展。2004年,加拿大矿业协会(MAC)提出了一套工具指标,即“迈向可持续采矿工具指标”(TSM),主要目标是使矿业公司以最符合社会、经济和环境要求的方式满足社会对矿物、金属和能源产品的需要,帮助矿业企业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社会责任[9]。从TSM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重点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三个领域,分别是矿山企业在社区和居民、环境管理、能源效率;二级指标分为7个方面,集中在管理系统的不同方面,包括土著和社区外展人、危机管理合沟通规划、安全与健康、防止强迫合雇佣童工、尾矿库的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TSM将评价结论划分了5个量级,分别是AAA、AA、A、B、C,其总体目标是让所有矿山达到A级或更高级。TS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矿业领域做到对生产矿山进行评估的计划,其对矿山企业考核评价的指标要求与评价量级划分对我国制定相关标准具有借鉴意义。

2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现状

在原国土资源部、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初步建立了囊括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三个层次,覆盖主要行业、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迄今为止,制定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共计32项。其中,已实施的标准有19项,包括行业标准9项,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2项;正在征求意见的有13项,主要为地方标准。

2.1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规范已经,但尚未覆盖全部行业领域

技术标准是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依据。原国土资源部组织相关协会制定了《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下文简称“规范”)等9项推荐性行业标准(表2),已于2018年10月1日实施,从此,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进入了“有规可循”的阶段。《规范》主要从绿色矿山建设的“矿山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6方面明确了要求,涵盖非金属、化工、黄金、煤炭、砂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水泥、冶金、有色等9大行业。然而,从已的行业标准的覆盖范围来看,当前的标准主要覆盖了9个主要的矿业领域,对于地热矿泉水、天然气、非常规气、油页岩等非传统行业,绿色矿山建设仍然缺乏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

2.2部分地方政府研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但仍需加快制定步伐

浙江湖州第一个推出了我国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10]。之后,尤其是4号文后,部分省(区)开展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研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1-14](表3)。目前,河南省地方标准已经实施,山东、广西、安徽的地方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江西的地方标准处于预研阶段。从标准内容看,地方标准延续了行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但指标要求更具体、更多体现地方特色,可操作性更强。在涵盖行业领域方面,各地有所不同。河南地方标准主要涵盖有色金属、煤矿、建筑石料、石材矿、非金属矿、岩盐、天然碱矿、铁矿、锰矿、金矿等矿山类型,基本覆盖了除油气、地热、矿泉水以外的各类矿山,是国内第一个实施的绿色矿山省级地方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主要涵盖金矿、铁矿、非金属矿、煤矿、饰面饰材矿、建筑石料、地热矿泉水等7个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围绕砂石矿、有色金属、非金属矿3大类矿山制定标准;安徽省重点针对井采煤矿、露天开采非金属矿、露天开采金属矿等3大类矿山制定标准。此外,江西省开展了非金属、水泥、砂石、黄金、有色、冶金、煤炭、化工、地热和矿泉水9个行业绿色矿山标准项目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多样、人口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优势矿种分布差异较大,各地矿山开采技术、选矿工艺、经营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一些民族地区的矿区和谐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因此,不同地区绿色矿山建设的侧重点存在差异,非常有必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标准。然而,从标准制定情况看,目前只有6个省(区)针对优势矿种和地方特色制定了标准,许多矿业大省尚未制定本地特色的标准,不能满足地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需要。

2.3有些地区和协会制定了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与评分表,但尚未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2014年,中国矿业联合会制定的《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验收评价指标及评分表》作为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验收的依据,可以说是绿色矿山评价的第一份文件,设置了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9个评价指标。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根据全省矿业开发实际情况,分金属、非金属固体矿山、采石场、地热矿泉水等四大类编写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验收评分标准》,作为其评价绿色矿山质量的依据[15]。近期,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评估指导手册》,与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指标对应,共设置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供2019年度绿色矿山评估和遴选工作参考[16]。综上分析,部分地区和相关协会基于不同的目的,对绿色矿山的评价工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大部分是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适用于某项具体工作或者本地区的绿色矿山评价,其适用范围有限。从评价结果来看,均为“是”或“否”,这种评价结论不易反映不同规模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能力水平和质量高低。从评分分值来看,大部分倾向于采用百分制,有的是采用千分制。为了增强评价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急需针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好坏、质量等级等内容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

3几点建议

3.1加快完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

针对当前绿色矿山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议加快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体系。一是拓展行业标准覆盖领域,应在现有9大行业标准基础上,研制地热矿泉水、天然气、非常规气、油页岩等非传统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从而实现所有类型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覆盖;二是加快制定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各地应根据本省实际,提出更具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内容,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矿山建设;三是鼓励制定更多绿色矿山建设的团体标准,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四是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实施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的国家标准,逐渐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相互配合,全部行业全覆盖、有特色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

3.2逐渐建立统一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体系

明确绿色矿山建设到什么程度、建设的好坏如何评价等关键问题,对于绿色矿山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便于企业和管理者操作,打造并宣传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标杆,应基于国内各组织机构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评价的实践与经验,参考加拿大TSM工具指标,逐渐形成统一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标准规范。首先,重点围绕矿山绿色性能指标,如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建设、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6大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其次,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在地域、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与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在对绿色矿山进行评价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绿色矿山建设重要原则,综合考虑矿山所在地区的地域、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条件和特点;第三,为了客观反映不同规模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的能力水平、质量高低,在评价时应合理划定等级,规范中应明确等级划分标准;最后,在评价方法上,建议设置评分项和加分项,分别分配评价分值,从而达到鼓励矿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使用绿色开采技术目的。

3.3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2

1.1网络规划阶段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将带来建设规模体量以及结构复杂程度的急剧增加,使得工程建设的规模、跨度和难度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单线的规划站点设置、枢纽布局和设施布点将无法满足网络化运营的需求;同时,由于部分线路的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标准较低、各线系统制式不协调、各专业系统采用的技术及管理标准不统一等,将造成规划网络系统部分关键性功能的缺失或不协调,从而导致部分网络运营管理业务运作的基础条件薄弱,影响网络运营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在线路规划阶段对专业系统的功能拓展考虑不够充分,各专业系统之间存在接口预留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网络系统效能的发挥。

1.2网络建设阶段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大多是以线路为单位进行招标的,以线路为单位开展的建设必然带来制式种类多、接口标准不一致、主要设备供应商之间存在技术保护、技术接口不开放等问题;同时,单独建设的线路在进入网络化运营后又需要互相关联,这必然会给后续运营与维护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难题。

2轨道交通建设标准体系构建依据及思路

2.1常州轨道交通建设概况。目前,常州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开工。常州轨道交通规划设置了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208km,还预留了与周边城市、组团(片区)相衔接的市郊线。常州轨道交通建设任务主要由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承担,其工作内容有:常州轨道交通新线土建、轨道工程、机电设备、装饰装修等建设以及委托项目的建设管理,负责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策划、项目计划统筹和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及投资控制。常州轨道交通建设业务与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务流程基本一致,与工业型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具有相似性,故可以参考国家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2017)进行构建。《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中提到:企业可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分类方法,构建企业标准体系,无论采用哪一种标准分类方法,所形成的标准体系都是标准科学、有机的整体,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部领域,满足目标性、完整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同时,GB/T15496中给出了企业标准体系框架图的参考模式,见图1。

2.2基本思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专业、多阶段的系统性工程,一般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多、技术要求高且涉及的学科门类多、受周围环境制约大、对社会影响大及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1)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体系的维度看,国家住建部于2003年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中有关城镇公共交通专业标准分体系结构中,基本是按照基础标准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通用标准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用标准层来划分。由于在该体系中未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子体系再做具体分类或分层级,故我们可以笼统理解为国家层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大致划分为基础层、通用层及专用层3个层级。2)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流程的维度看,可以按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阶段划分,大致可分为规划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监理阶段、验收交接阶段和试运营阶段等。3)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专业的维度看,可以按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专业划分,大致可分为线路专业(包括线路总体、客流、行车、轨道、路基、限界、车辆基地等)、土建专业(包括建筑、结构、工程防水等)、机电专业(包括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综合监控、设备监控、火灾报警、乘客信息系统等)以及运营自动化专业等。将以上3个维度结合,可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务的特点,分别是国家行业层面基础-通用-专用标准的具体指导,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核心流程及关键专业系统分类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业务特点见图2。

3体系架构设计

3.1总体架构设计。针对常州轨道交通建设子体系,按照构建基本思路,标准体系可由技术标准子体系、管理标准子体系、工作标准子体系组成。建设子体系总体架构构成见图3。技术标准子体系与管理标准子体系两者相互关联,技术标准指导具体作业及技术流程的落实,管理标准则界定管理方式、职责等相关内容;同时,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互为依托,保障落实。所有技术与管理的要求,最终都将由工作标准落实到具体员工身上,由工作标准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及任职要求等内容。标准体系中的所有标准都应在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指导下形成,包括企业所贯彻、采用的上级标准和企业内制定的企业标准。

3.2技术标准子体系设计。技术标准子体系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流程结合建设过程中贯穿各流程的关键要素为划分依据。技术标准子体系由技术基础标准、技术综合标准、前期筹备技术标准、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联调联试、试运行及初期运营技术标准、安全评估技术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以及信息技术标准共13项子类组成。其中,部分一级子体系下再根据具体需求细分了二级子体系。1)技术基础标准下分为术语、图形符号与标识、量和单位、分类和代码、标准编写规则及数据与指标6个子体系。2)技术综合标准下分为网络综合、全自动驾驶、智慧轨道交通及BIM4个子体系。3)前期筹备技术标准下分为综合、线网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4个子体系。4)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下分为综合、勘察测量、车辆、限界、线路、轨道、车站建筑、结构工程、通风空调、给排水与消防、供电、通信、信号、控制中心、车站设备、综合监控、车辆基地及人防18个子体系。5)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下分为综合、土建施工、机电施工及装饰装修4个子体系。6)联调联试、试运行及初期运营技术标准下分为综合、联调联试、试运行前移交接管及项目竣工验收4个子体系。7)采购技术标准下分为设计招标及施工招标2个子体系。8)环境技术标准下分为综合、振动噪声环境、水及大气环境、电磁环境、生态及固体废物6个子体系。9)信息技术标准下分为综合、信息化硬件、信息化软件及信息化安全4个子体系。

3.3管理标准子体系设计。管理标准体系是技术标准体系实现的保障,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与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应基本保持一致,并增加部分特有的管理内容,即主体结构应比照技术标准体系结构中的主体结构,分别形成相应的管理分类,再根据企业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增加管理特有内容,例如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等。根据《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GB/T15498)中的定义,结合常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板块实际的管理情况,将管理标准分为17类,分别为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综合标准、前期筹备管理标准、勘测设计管理标准、工程施工管理标准、联调联试、试运行及初期运营管理标准、安全评估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进度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投资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以及科技创新管理标准。

3.4工作标准子体系设计。工作标准保障了与本工作岗位有关的需要本岗位实施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有效落地,技术标准体系中的每一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中的每一项管理标准都要对应落实到相应的工作标准中,用工作标准确保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实施。工作标准体系应与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定编保持一致,每一个岗位都应制定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体系应完整、齐全,全面落实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描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的职责、岗位能力要求、工作内容、要求和方法、检查、监督与考核以及相关记录表格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可见,工作标准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企业通常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体系结构见图4。

4结语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要点

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1.1政府重视力度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所以,政府必须参与其中,提高重视度。但是,实际上,政府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拨款数额上。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求高,所以在材料选则方面要提高预算,但政府不重视这些方面,所以预算未得到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规模等只能和以前一样,标准并不够高,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根本不同步[1]。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是工程整体质量达不到高标准的重要原因。因为只有设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其成为建设的参考依据,相关人员才会按照此标准来进行施工操作。实际上,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设计初期阶段并没有制定标准,更不用说每个阶段的标准确立,施工人员没有参考依据,其本身对标准的认知不足,很难使施工效果达到标准化,所以最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符合规范。

1.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不健全

为了促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代替传统的低标准水利工程,要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减少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不仅要对各阶段的进度进行规划,而且要在资金及技术等方面进行规划。但是,因为政府的不重视,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规划不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效果表现上都很不理想。在资金筹取、应用过程中,更是因为渠道不统一,所以应用很麻烦,甚至出现超预算问题,这些都导致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2]。

1.4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体系不健全,所以无法为工程建设的进度及质量等提供保障,没有了保障体系,意味着工程建设很随便,施工人员根本无法在这种低要求、无保障的条件下,完成工程项目比较分散、施工比较麻烦复杂的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要求也就更难达到。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点

2.1政府应加大对工程建设的重视度

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政府要参与到建设的各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加大资金投入。比如,设计阶段增加造价,使设计图纸保证质量,不会出现变更;在材料和设备选择上,除了要保质保量外,还要和施工技术相适应。此外,政府还应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使施工技术得到保证;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建设质量。

2.2设定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针对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设定相适应的标准,然后施工人员按照标准落实操作流程。首先,在输配水方面,相关的标准要符合本地的降水条件及地质水文环境,进而对灌溉面积等方面进行设计,最终使灌溉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结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对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其次,在制定管道输配水工程评价标准时,要先对工程的考察指标进行确立,比如,支管间距明确数值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等[3]。最后,要对灌溉的均匀系数和其他设计保证率设立标准,确保实际工程建设质量与标准相差无几。不同农作物对灌溉要求不同,所以灌溉标准不统一,但统一的是要使所有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3合理设计整体规划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想达到高标准,必须对每个阶段进行统筹规划,把握每个建设环节的控制要点,避免出现低标准化问题。还要充分了解当地农田的水分需求及当地的水文条件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标准。在所有的阶段规划标准得到统一后,还要从工程整体角度来确认是否有问题被遗漏。

2.4健全工程建设保障体系

构建健全的高标准保障体系,是工程顺利竣工,建设标准和质量等均达到要求的前提基础。主要措施有提供资金保障,保证高标准所对应的高预算要求得到满足;提供技术保障,使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技术要点,落实施工技术;提供监管保障,保障措施要在监管队伍的监管下才能得到全面落实,所以要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该项任务。

3结语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好整体规划和工程建设保障,并明确确定标准。虽然这些方面落实效果不好,但只要从这几方面入手,解决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有望建成并得到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点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8):113.

[2]余尚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分析[J].河南农业,2016(17):5.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4

关键词:班组建设;标准;标杆;星级;整体提升

班组是企业的基本作业单元,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约有三分之二的员工在班组工作,班组建设与员工成长密切相关;班组是公司落实各项业务的基本单位,是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班组建设水平,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班组建设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很多优秀企业都十分重视班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全面加强。

一、实践背景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适应新形势,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供电企业要高质量发展,抓好班组建设,全面夯实管理基础是关键,通过提升班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深圳供电局多年来推进星级班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通过自我分析发现,班组建设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五星、四星班站所班组配置整体配置较好、现场管理注重细节、深入开展7S管理、班容班貌井然有序、拥有成熟的班组文化,而部分三星及以下班站所缺少必要的工作设施、工作环境亟待改善、7S管理有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有待开展等,部分班组在班容班貌、班组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难以完全支撑企业高质量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为解决班组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该供电企业从2017年起实施班组整体提升体系建设与实践项目。

二、推行思路

以解决班组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按照建立标准、打造样板、整体建设、持续改善的路径,建设班组整体提升管理体系,推动班组建设整体提升,包括班组业务指标全面提升、班容班貌全面改善、班组文化提炼及建设全面覆盖、班组QC或职创全面开展,工程师和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比例持续提升。打造业务能力过硬、创新能力强、文化特色鲜明、人才输出丰硕的一流星级班站所。

三、主要做法

(一)构建班组整体提升体系文件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班组建设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班组建设整体提升工作方案1套、班组建设标准1套(1份通用标准+28份专业标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1个、班组建设评价标准1份,充分体现可操作、可验证、可考核、可推广、可改进,高度支持班组整体提升工作。1.系统规划,制定《班组建设整体提升工作方案》。明确班组建设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三年)、工作任务、工作组织分工等。其中,工作组织明确领导小组、推进办公室及具体职责分工,明确专业管理部门、资源支持部门和主体责任单位三类责任主体;工作任务明确三年13项主要工作任务和交付。方案为班组建设整体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2.统一规范,制定“1+N”班组建设标准。由1个通用标准和28个专业标准构成,《班组建设标准(通用篇)》倡导简约、高效、实用和人文关怀,分为班组基本配置和班容班貌两部分,充分体现7S管理要求,明确了班组的11个区域配置和环境要求,包括办公区、会议区、档案室、物资仓储室、工器具区、学习区、健身运动区、工作车辆及停车位、24小时值班生活区、营业厅、作业场所等,并从基本要求、参考示例、建设方法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班组建设标准(专业篇)》由28个专业标准构成,明确不同专业的管理要求,包括班组指标、工作规范、管理要求等内容。3.立足标准化达标,制定班组建设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基于通用建设标准和专业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明确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为班组建设整体提升评价提供评价标准,验证班组建设达标情况。4.推动班组整体提升常态化,制定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班组制度建设,包括班组建设管理办法和班组长素质模型等工作,将班组建设的流程管理和管理要求制度化,从制度层面管控班组建设工作。

(二)建立班组整体提升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沟通协调、建设推进、检查监督、考核激励四项机制,强化班组整体提升过程管控和结果管理。1.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公司班组建设专题协调会,以及部门(单位)层面工作例会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班组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现场指导,做到现场建设培训和现场指导全覆盖。2.建立建设推进机制。一是建立班组建设工作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班组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和班组制定班组建设提升方案及行动计划。二是做好班组建设资金、资源的配置,确保班组建设预算落实到位。3.建立检查监督机制。职能部门定期到一线班组走访,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议通报、精益简报等形式,以班组为单位,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检查和通报班组建设整体提升工作情况,定期回顾班组建设成效,及时总结纠偏,确保工作有序推进。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班组建设整体提升工作的完成情况与各相关部门(单位)相关考核挂钩,纳入组织绩效考核;对班组建设成效突出的单位、班组和个人,通过通报表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等多种方式进行奖励。

(三)树立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

打造一批标杆班站所,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从班容班貌、班组文化、班组创新、人才培养四方面进行重点突破。1.以点带面,优先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班站所开展示范标杆的打造。为有效发挥示范效应,在2016、2017打造13个五星班站所及部分四星班站所的基础上,2018年下半年起按照专业及单位均衡原则,集中力量在22个单位优先提升54个班站所,重点开展办公环境改造、7S管理、班组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提升工作。2.多层面开展班组对标交流,先进带动后进。如2018年10月份在宝安福永分局组织开展了五星班站所开放日活动,2019年4月在福田局举办班组文化培训及五星现场交流会等。多层次、大范围的班组对标交流活动,促进了班组的经验分享和共同提升。3.推动班组创新,开展QC和职工创新活动。2018年班组共完成QC成果190项,班组覆盖率68%;班组完成职工创新项目80项,班组覆盖率28%;班组申请并通过授权专利37项,班组覆盖率13%。2019年,班组共实施QC项目294项,基本覆盖所有班站所。4.立足提升班站长管理水平,加强班组人才培养认证。在2018年了班站长五星素质模型,从善思考、强执行、乐沟通、会经营、懂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后续建立完善的班站长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五星素质的班站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2019年上半年,建立起完善班站长课程体系,将系统开展班站长能力素质培训与提升工作。同时,全面加强技术、技能人才认证工作。

四、实践成效

(一)班组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班容班貌改善明显,截至2019年6月,班容班貌改善率达96%;二是班组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已提炼班组文化主题的班组达91%;三是全面强化班组创新,开展QC或职创的班组达89%,四是班组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班组工程师或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比例占比达74%。

(二)班组星级质量和比例的持续提升

从2016年起持续三年开展星级班站所评价工作,通过评价和复评,达到三星及以上级别的班组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共有三星班站所119个,占总数的41.3%;四星班站所76个,占总数的26.4%;五星班站所13个,占总数的4.5%,星级班站所共208个,累计占总数的72.2%。

(三)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了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班组,促进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二是切实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三是提升窗口班组形象,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彰显“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品牌形象。四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系列QC、职创成果和专利,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五是夯实了供电企业的管理基础,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

五、结语

班组建设整体提升结合班站所标杆建设经验,立足于班组现场管理,从班容班貌、班组文化、班组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谋划,体系化推动班组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班组建设标准规范,具有较强复制推广价值。建设供电企业班组整体提升体系,推进班组整体提升工作,是夯实企业发展基础的关键,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价值明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成立平.实用班组建设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崔生祥,赵敏.现代“五型”班组建设与管理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

[3]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企业7S管理[M].北京:电国电力出版社,2014,6.

[4]姚水洪,邹满群.现场6S精益管理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运营;促进实施

引言

我国现代化产业发展布局中,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趋势,明确我国产业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管理思路,结合现代化产业改革创新优势,不断提升经济融合发展进程,规范企业社会布局,结合社会产业发展趋势,快速提升企业集约化产业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工商管理的价值优势。

一、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建设作用要求

(一)工商管理保障消费价值基础权益

工商管理的职能规范要求是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管理中,是指不遭受各种侵占的情况下,加强消费保护职责的规范建设要求。重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思路建设,提升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实施要求,优化企业的保护实施标准。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综合要求,明确消费意见建设的管理信息,及时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重视弥补和改正。在工商管理保护建设中,需要不断提升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建设,这是提升企业长效坚定管理的基础,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前提。

(二)工商管理的正确指导思路

工商管理是指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体制为基础,重视长期稳定的目标水平实施。工商管理中,重视企业发展中的市场导向指导思路建设。对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及时改正,避免质量不达标行为的发生。在企业施工规范管理中,一些企业只将注意力放在工程进度管理上,对施工服务、施工环境、施工劳动权益保护等缺乏准确的配套管理。工商管理中,企业需要严格遵照审查整改的相关思路,重视提升企业综合科技水平的建设,明确具体的发展规范职能和建设要求,重视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加强企业理念水平的革新。

(三)工商管理服务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

工商管理并非是单独对企业的管理,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服务,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方案。工商管理的职责是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规范为基础,重视企业发展转型布局。依据企业发展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参考工商管理的规范要求,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分析,找出符合正确操作的规范方案。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诸多纰漏和不足,工商管理的工作职责是规范企业的惩处管理标准要求,重视提升企业的服务价值理念,为企业排忧解难,重点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各类困难。在工商管理中,需要正确树立良好的服务管理意识和标准,加强自愿性价值规划操作,积极主动地配置符合工商建设管理的规范要求。

(四)工商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公平价值

我国开展工商管理逐步趋向成熟,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以追逐名利为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需要寻求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标准,满足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企业竞争规范化管理中,需要加强工商管理职责的划定分析,保证企业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避免弄虚作假,恶意操作等行为的发生。工商管理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标准,重视提升企业经济的综合稳定化水平趋势建设,降低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不必要冲突,构建企业发展的公平竞争平台,从而实现稳定和平的优胜劣汰的管理标准,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设要求。

二、工商管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工商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转型

工商管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合理化转型。在现代化企业竞争发展中,需要重视本国化管理之间的竞争,重视企业开放化水平的改革,实施国际化产业发展布局,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发展实力。依据国际化企业发展的建设优势,打开国际市场,打破陈旧的市场建设管理模式。企业需要加强智能化产业布局,提升工商企业管理的目标水平思路推进,不断提升企业的智能化、产业化及高效化水平布局。工商管理实施中,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管理的建设目标,重视推动力水平的实施。例如,根据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布局,对企业经营竞争过程中的压价、暗箱操作等行为进行处理。工商管理中需要严格禁止恶意行为,减税、漏税、偷税等行为的发生,重视搭建核心价值竞争发展优势,打造优质价值品牌,提升企业的综合资源配置,提升创新价值建设水平,保证企业之间的竞争公平、公正,进而避免因为竞价扰乱市场布局。

(二)优化企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在竞争规范化管理中,需要重视企业资源的配置与整合。依据人才缺乏的相关因素加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建设管理。企业需要培养专业的团队,重视企业内部的基本问题分析。重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人才管理等操作的分析,结合工商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强市场化的监督规范化建设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综合运营水平建设,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制度水平的优势拓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实施制度规划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的建设基础,完善企业化管理的合规建设要求。

(三)促进企业强化综合管理水平的实施

按照企业综合发展建设要求,需要及时处理企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工商管理是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也是为企业服务的制度管理。工商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快速加强综合管理建设制度水平,重视整改优化,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综合管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将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产生更大的矛盾或危机。企业在工商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标准。重视关注企业规律化水平的制定与实施,明确相关的工商管理的制度标准职责和操作规范要求,结合工商管理监督水平实施企业的责任制度划分,构建高效的管理效果实施操作方案。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从企业内部入手,规范管理标准原则。重视企业综合制度建设水平的实施,优化企业工商管理各项规范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的责任划定,明确资源配置的规范化管理要求,重视协调内部管理发展建设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工作效率水平的实施。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设规范入手,完善企业结构发展制度,对不合理、不明确的建设思路进行提升。工商管理规范化行为建设操作要求中,需要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规范机构,整合部门职责,空间里符合企业发展规范的优势部署关系,做好数据信息的统筹管理,提升产业化布局,拓展产业发展建设水平。

(四)建立完整的市场可持续发展体系

工商管理的实施提升了市场调研控制的质量水平,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标准。通过调整企业的法律法规职责规范要求,重视市场环境的转变与提升。依据市场建设规范秩序管理,不断提升全球化市场竞争发展优势,深入市场布局实施国际市场的转变与提升。我国市场需要顺应时展的基本需求,工商管理充分发挥了企业综合效益管理的价值,实现市场体系的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工商管理从政策、资源配置上提升,重视抓住市场体系经济的完善水平,规范政策实施管理标准,努力创造更加符合市场环境运营和发展的思路,努力优化企业发展模式,重视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有效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应用,避免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工商体系建设管理中,企业需要加强工商管理的优化配置,重视运营方式和管理制度水平的提升,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化,需要快速地抓住市场的需求,重视市场责任制度的监督管理,做好引导、教育、检查分析,重视企业管理的服务价值升级,为工商管理产业布局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途径。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努力实施中国有特色化的市场经营建设发展模式,重视优化工商产业化布局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运营建设,拓展工商管理的建设思维模式,实现更好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符合市场发展建设的良性运营管理办法,落实制度规范,加强运营秩序的实施,为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搭建良好的市场化管理标准环境。工商管理是为企业服务的,是构建良好企业发展环境模式的基础,是提升企业运营价值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赵杰.企业运营管理中工商管理的实施策略[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2):85.

[2]周贤东.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茶企运营发展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8,40(01):200–201.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6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对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对象全覆盖的模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操作规程的建立,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找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制定生产行为规范、建立预防机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生产过程中注重人、机、料、法、环的状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意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落实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的预防机制、生产操作制度来进行排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先进的经验和现代技术得到治理。企业安全生产每个环节中都要由专业人员负责,通过企业生产中每个环节管理流程和规范的制定,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要落实到企业的基层管理、现场管理等每个方面,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监督每个部门、班组、员工是否按照生产标准化执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企业的人、事、物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模式下,得到了良性循环,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结合在一起,保障实际效果和安全生产标准的一致性,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企业生产的安全,充分的体现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2.1明确管理模式要求

根据企业的实际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求,构建安全标准化模式,其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是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安全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全覆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模型的构建过程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适当的调整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调整后的安全生产标准一定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想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标准,就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的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制度,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定要了解和熟悉操作流程和业务内容,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企业在未来还会继续的发展,业务也会随着不断的变化,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也要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深入了解生产现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评价进一步的加强,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要求标准的管理模式。

2.2建立模式体系结构

合理模式体系结构的建立需要结合构建要求,经过对以前的工作进行分析,管理模式体系主要分为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对象,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以上两者之间的统筹安排,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分析是体系模式结构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管理的对象,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企业的不断变化过程中,企业安全责任也随着进行改变,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论证和分析。企业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经过安全检查、风险评估、预先危险性等各个方法,才能保障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顺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发生变化,也要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的控制企业每个生产环节中的安全稳定,保障企业安全的健康发展。

2.3把握模式核心要素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对象,其中涉及的安全生产因素比较多,因此每个因素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控制到位。所以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控制其中的核心内容,逐渐的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通过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核心要素进行控制,严格的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审查,做到操作的有序进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想要完成以上目标,就要采取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对隐患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安全隐患的整改计划,确定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启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企业定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落实到位。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构建方法

3.1安全生产对象的标准化管理

在实际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构建思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对象标准化管理。针对企业在以往发生过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目标,对企业安全生产中管理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生产管理对象,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围绕企业物料、生产环境等方面。企业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落实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对象的明确,能够很好地掌握工作流程,熟悉工作业务,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起到了互助的作用,营造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实施,能够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到每一个员工。针对管理对象的不同,采取对管理内容和管理目标的不同层次分解,监督和管理企业每个部门安全生产标准管理的落实情况。保障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发展,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安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结构,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标准化建设的管理工作。实际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点不同,对不同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进行划分,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方案。安全计划的制定需要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阶段生产的实际需求,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横向管理。确保制定的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生产过程从总体上看,主要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想要完成以上三个阶段的标准化建设目标,就要采用循环管理法。循环管理法就是以年为周期,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年度管理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制定整改方案,保障企业的安全平稳生产。

3.3安全生产关键点标准化管理

对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的关注,对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要素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关键,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避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于安全生产关键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管理系统中输入企业安全生产环节中的安全要素,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的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的监控企业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生产关键工序等,避免企业生产中留下安全隐患。完成相关工作开展中标准化流程的建设,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数据信息,制定计划表。系统按照计划表的内容,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最终得到统计报表。

4结语

经过以上研究和分析可知,现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以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找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措施,明确安全生产表转化模式构建要求和体系结构,加强核心要素的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促进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耀丽,贾海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之浅见[J].安全,2015,36(10):62-65.

[2]罗成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J].中国水泥,2013(08):97-100.

[3]王凌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04):161-165.

[4]杨凯,吕淑然.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09):190-193.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7

通过分析船闸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架了船闸工程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实行包含安全、施工、廉洁管理标准化在内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以确保船闸建设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

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措施

运东船闸是沟通京杭大运河与扬州、泰州、盐城、南通等地区的水上交通枢纽,船闸建设等级为III级,设计最大船舶总吨位为1000,是公、水、铁综合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船闸建设工程具有规模大、标准高、技术新、专业多、投资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影响安全、质量、工期的因素多。本文以运东船闸扩容工程实践为基础,就如何践行标准化施工理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船闸,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行探讨。

1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

由于船闸工程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等原因,部分标段并没有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建设目标,《工程量清单》中也没有相应的建设经费。导致各参建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安全生产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底线”,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满足于“守底线”现象十分突出。个别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不愿意投入,“人、机、物、料、法”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与此同时合同价中专项安全经费却大量闲置。

1.2质量管理

随着多年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推广,船闸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但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施工单位缺少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责任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处。现场作业人员包括一些工程监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疏于质量管理。由于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大都来自于农村富余劳力,缺乏专业系统的施工技能培训,技术及操作水平低,施工质量存在不满足标准规范现象。此外,内业资料管理与内业和外业同步推进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1.3进度管理

船闸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缓解突出的船闸通过能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对工期的要求普遍较高,对工程进度管理的也随之较高。部分参建单位对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编制的计划与实际脱节,施工组织不力,施工资源配备不足。多数项目的进度管理都凭经验进行,缺乏科学性。在工程进度管理受外部因素影响发生偏离时,计划和资源的调整及时、适当性较差,甚至存在牺牲质量赶工期现象。

1.4廉洁管理

参与船闸工程管理与建设的单位,有建设指挥部、服务指挥部,还有施工、监理等企业,廉洁管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现行工程建设管理中,都只讲廉政建设,这对监理、施工单位而言,就存在规定不明确、标准不具体、要求不适应等情况,导致其廉洁管理积极性不高,出现“一头热”现象,起不到廉洁互动、廉洁互为、廉洁互帮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闸工程项目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成效。

2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的体系构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落实到具体的船闸建设管理上面来,即表现为工地建设标准化和建设过程标准化两大方面,包含安全管理、驻地建设、施工工艺、监理程序、廉洁管理标准化等多个方面,其基本体系构架见图1。

3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中每个子目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标准化建设具有普遍的联动性,笔者将近几年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加以总结,提出标准化联动建设的概念,将标准化要求贯穿于工程管理各个环节,初步构建了相应的体系框架,希望能为实现“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的目标[1]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3.1以工地建设标准化为联动基础

标准化的工地建设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具体要求。驻地建设、试验室建设、拌和楼建设、预制场建设、加工场建设、施工便道建设、临时用电应做到选址因地制宜,满足施工使用标准。办公生活实行分区管理,在实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满足运行需要的同时,营造品味和氛围,做到办公生活环境协调整洁、管理有序。同时各单位驻地在标识、标牌标准化设置方面应醒目、大气,在施工现场入口的明确位置应设置“五牌一图”;施工现场应设置危险源告知牌和相应的围挡和隔离设施,将危险源向广大施工人员进行告知。

3.2以施工工艺标准化为联动核心

施工工艺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船闸建设内容基本相同,如均包含船闸主体、导航墙、靠船墩、远调站等建筑物。在船闸工程建设过程中,重复性工艺偏多,施工管理具有相当的可复制性。可通过建立两项制度,即重大技术(安全)方案专家审查制和“首件认可制”,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是实行重大技术(安全)方案专家审查制。在方案编制时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加入其中;强化专家组作用,对项目的总体方案和重大技术(安全)方案实行专家专题审查,使各项方案更完善并具操作性,便于更好的指导工程实施。同时在方案的实施过程,注重检查施工单位对方案的执行情况,不断优化方案。其次是推行“首件认可”制度。根据船闸各分项工程特点,明确工序流程、施工要点、质量控制指标、工艺要求、安全文明施工及检查验收标准等,先对照标准确定首件,进而形成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成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编制该类分项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3.3以现场管理标准化为联动监督

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保险员”和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管控的“排头兵”,也是整个现场管理工作的核心。监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监理内部工作程序标准化,主要包括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各类文件往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会议联络;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协调。这些程序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内在因素。②监理现场管控程序标准化,包括施工过程质量、进度控制程序;计量结算控制程序;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只有做到上述程序的有序开展和相互关联制约,才能保证了整个项目处于受控状态。

3.4以安全、廉洁管理标准化为联动保障

目前,安全管理标准化以“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为载体已成为船闸工程建设的“硬指标”;廉洁管理标准化交通系统内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安全、廉洁管理标准化的核心目的是“不出事”,在整个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中,既是基础更是保障。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管理要求,抓住重点对各环节进行全面把握和控制。依据“层项落实,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构建质量、安全和廉政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同时强化联动考核,动真碰硬,严格做到硬结帐、结硬帐,从而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船闸工程。

4结语

通过船闸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渗透工程标准化理念,一方面将促进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另一方面将促进工程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对发挥集约化施工优势,提高施工效率和建设品质,实现工程建设“发展理论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2-3]管理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哲,周荣喜.零缺陷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框架探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5(10):66-68.

[2]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江苏省航道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M].南京: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2014.

建设标准要求范文8

关键词: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2016年7月2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评价管理办法》),继续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评价工作。本文结合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过程及内涵进行探讨,提出标准化工作推进过程当中遇到问题有关建议。

一、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概念

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特点,采用系统化的思想,遵循PDCA的管理模式,以风险管理为安全标准化的核心理念,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实现企业自主管理、政府部门监管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装箱码头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理念是管理的全过程,全员参与。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安全标准化的考评分为十六大项,分别为:安全目标、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装备设施、科技创新与信息化、队伍建设、作业管理、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涵盖了集装箱码头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也是需要从按照这十六个项目来开展。

三、安全标准化建设

(一)组织管理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自上而下推动的管理活动,企业管理层面的推动,全员参与,才可较为顺利的组织和建设。首先要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目标,由企业高管牵头,成立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按照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工作。安全标准化工作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以由工作小组组织开展。

(二)开展建设活动

遵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指导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活动。

1.全体动员

组织相应首次会议,公司高管出席宣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开始,并明确活动目标,为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持续运作,按照PDCA循环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安全管理。

2.全员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是贯穿于公司生产运作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建设活动由工作小组成员推动各个部门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参照戴明PDCA管理方法进行。具体建设活动步骤:①计划(Plan):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制定标准化手册(标准化实施方案),并由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各个层级按照方案落实工作。②实施(Do):各部门各层级按照标准化手册的要求,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并按照手册的要求做好记录。③检查(Check):实施检查。根据《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安全标准化在工作在申请达标考评前需要进行自评。在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当中组织自评,按照考评细则,检查当前安全标准化实施活动是否符合考评要求。根据自评结果,出具自评报告以及整改措施。④改进(Act):根据自评提出的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并完善标准化手册。

3.达标申请

按照《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司在具备相关企业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安全管理人员机构、规章制度,一年内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且已经完成自评并达到相应等级可以申请机构考评。申请考评后后,公司配合考评机构的有关工作,将安全管理过程向考评机构展示,便于考评机构了解公司安全管理运作情况,做出客观情况。机构考评结束后提出做出考评结果,按照细则,满足相应,且必备项不扣分的前提下可以向达标管理系统提报达标信息。若有必备项不达标,则需要按照考评机构的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并在整改经考评机构复查合格后向达标管理系统提交达标信息。

(三)日常运作

安全标准化活动贯穿于日常安全管理当中,公司每年应组织安全标准化自评,自评由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采用考评细则开展,自评完成后出具自评报告、问题清单、整改建议。整改建议经公司管理层确认后贯彻落实整改,并根据有关情况,修订安全标准化手册。

四、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部分部分人员对此不重视,认为安全标准化与其无关,对此,标准化工作相关人员要对此明确,安全标准化建设是全员参与的活动,并及时组织安全承诺活动,由公司高管层到基层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承诺,营造全员参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