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论文范例

护理工作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1

老年干部多数都在不同岗位担任过领导工作,离退休后大多存在失落感,权威性和影响力减少或消失。同时又从紧张工作环境转向安静的小家庭,家庭事务往往力不从心。有的还存在住房,子女工作安排,经济收入减少,支出反而增加等诸多烦恼。[2]烦躁心理导致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加之有的有吸烟、饮酒的嗜好,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其中重症病例者年龄大,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不仅全身、往往是一个脏器同时有多种病变,症状和体征表现复杂,病程迁延且不易恢复,预后较差[3]。极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此要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不使病情发展。而轻症病例因没有实质性病变,虽然年龄大一点,但多心情开朗,病愈后积极想着为社会发挥余热[3]。如老医学专家“义诊”、老艺术家“义演”。还有的上“老年大学”深造,挥笔弄墨,写回忆录等。其预后往往较好。

2护理工作对策

从七十年代开始,护理工作已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在与病人沟通技巧上除方法外还有传播知识的内容。老年干部除经历上有特殊性外,也具有老年人的共性。作为护理工作者除精心细致、体贴入微地做好工作外,根据现代护理模式除尊老、敬老,还要把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作为重要工作去做。在护理时通过与病人谈心、取得患病信任,做病人的贴心人[5]。消除患者各种思想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历、文化素养的特点,因病而异,进行有关保健知识的宣传[5]。病人陪伴或家属,也是我们传播对象。适当传授该病医疗知识,可以协助医务人员督促病人增加营养,禁烟、酒、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还可适当加蜜糖,以利大便通畅。对患者康复起了医务人员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患者具体情况的分析,笔者还整理了在对干部护理方面的细节完善:

3追求细节完善已成为当前干部护理工作的基础方面和关健节点

3.1干部病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护理工作必须时时处处着眼细节

干部病房因其诊治对象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独立性,一般采取专区、专楼、专层设里方式,独立于公共就诊区和基础医疗设施之外。同时,干部病人职级的差异性和多层次,以及对应的病房设施水平和保健标准的区别,使护理工作体现出多个细节方面。

3.2干部病人治疗康复的长期性和高要求决定了护理工作必须点点滴滴注重细节

随着干部诊治对象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因素,患病种类特别是疑难疾病和多脏器、多种类疾病越来越多,诊治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高要求,使得护理工作对技术、技巧细节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把细节工作突出来。

3.3干部病房管理的严格性以及对医院建设影响的深远性决定了护理工作必须方方面面死抠细节

就诊于干部病房的人员,均是在领导岗位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老干部,或是在专业技术方面有很高见树的老同志,职级高、医疗需求多、对诊治的要求严,尤其是在职干部,护理质量对其在职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往往一次住院,对医院的诊疗水平、护理作风等即能形成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正负面影响,也可以说,护理细节决定了医院、疾区及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也决定了护理工作的成败。

4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完善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干部病人入院治疗主要分为保健性治疗、治愈性治疗、缓和治疗三种,得到精益求精、无微不至的护理,对于干部康复至关重要。综合分析,护理细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组织领导和制度管理方面

体现为医院党委、领导和业务部门对加强干部保健工作有无创新意识和正确的工作思路,对医护人员配备、保障质量提高、制度严格落实等方面有无具体措施,在综合医疗护理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专病和特色医疗工作成效如何,是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

4.2个人形象和修养素质方面

体现为护理人员接触干部的“第一印象”,诸如着装、修饰、语言、表情、动静姿态、心理服务意识等,主要与其家庭教育、生长环境、所受培训、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有关,先天成份占较大比例。

4.3护理专业技术素质方面

体现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的综合业务素质,分为基本技能、应用技能、特情处置技能及技巧经验方面。

4.4护理环境条件及护理对象适应性方面

体现为医院、病区、通道、病房、公用设施等是否适合大多数干部病人的家居生活和办公习惯,环境尽量减少“异域、异地”的感觉,尽量使人对干部病房的感觉是“具有治疗的功能,更具有保健的环境氛围”。

4.5护理的全过程方面

体现为对干部病人的全寿命、全周期进行直接护理和协助护理,包括在进院前和出院后,均要同步做好护理工作,做到平时保健与住院治疗的有机结合。细节可以反映出护理服务质量,注重细节服务,就是注重护理质量。

4.6综合协调处置[7]

一是体现为医护人员与干保工作相关人员,即上级单位领导、医院领导、辅助科室人员、护工、后勤保障等人员,能否进行详细全面的沟通,能否及时请示汇报,确保各个环节衔接顺畅、运转自如、万无一失;二是体现为医护人员与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即保健医生、秘书、家人等,能否深入交流,直接或间接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了解来院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并共同制订完成保健治疗等方案计划。

5细节服务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并确立相关的标准

当前,做好护理细节工作的有利因素是医院的硬件建设水平和医护质量逐步提高,干部本人、家庭以及干休所的保健意识正逐步增强;目前主要不利因素是护理传统保持较为困难,细节服务意识有些淡化等,因此,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并理情思路、建立标准。

5.1抓护理细节工作的原则思路

护理工作的制度、标准、规范已较为齐全,在此基础上,做好护理细节工作,必须完善其理论体系。细节护理的理念:“协调并致力构建无缝隙、无障碍、无疏失的护理服务模式,把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融入到干部病人诊治的各个环节”。细节护理的目标:“恢复健康、促进康复、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即实现“个例病的积极治疗、个别化的心理疏导、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个性化的环境安排与改进”等。细节护理总的要求[8]:“举止端庄、热情周到,医护结合、注重心理,精益求精、细节至上,保质保密、安全高效”;努力达到“举止端庄、热情周到,医护结合、注重心理,精益求精、细节至上,保质保密、安全高效”;努力达到“护理工作服务标准的规范性、服务方式的统一性、服务技术的准确性和服务过程的及时性”等具体要求。做好护理细节方面工作,要做到“四个超前、四个跟进、四个延伸和三个拓展”,四个超前,即“超前掌握基本情况、超前调配护理力量、超前制定护理方案、超前做好入院准备”;四个跟进,即“干部个人习惯的个性化跟进、干部护理诊治的家庭化跟进、干部随行保健的异地化跟进、干部日常保健的职业化跟进”;四个延伸,即“向在职道长的工作岗位延伸、向离职干部的休养场所延伸,向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效能化护理延伸、向疑难杂重疾病的预防控制延伸”;三个拓展,即“护理范围由身向,心拓展、经验积累由院内向院外拓展、服务对象由干部本人向家属拓展”。同时,在全程、全面、全向的护理方面,应避免护理工作中“重规范轻人性化、重形式化轻实用化、重统一化轻个性化”等。

5.2护理细节工作的标准管理体系控析

护理工作标准,可分为静态标准、对态标准和综合标准三个方面。静态标准主要由个人基本素质决定,主要体现在环境、人员、着装、装备保养、器械放置、药品摆放、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浴厕卫生等方面;动态标准由管理水平决定,主要体现在基本制度、卫生保持、护理程序、病人舒适度、素质发挥等方面;综合标准主要体现在护士长工作、安全护理、和谐化护理、沟通和交流技巧应用等方面。

6加强护理工作中细节完善的几点思考

把干部病房办成人才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展览馆节突出的康复护理阵地,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干部护理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完善、内容充实深化的必然选择。

6.1建立健全突出细节内容的相关组织领导机制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应针对干部病房细节护理工作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顺应干部病区专科化诊治与管理的趋势,逐步建立横向、纵向、垂直与超级相结合的护理工作组织领导机制,逐步建立干部病房管理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6.2加强高素质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基础

干部病房护理人才队伍的长远建设,要求必须把护理细节注重起来,并作业传统保持下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提高干部病房护理队伍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和督促护理人员围绕专业发展前沿,深入研究干部保健特点规律,使细致入微的护理作风深入素质根本。

6.3要从便于护理的角度对干部病房的建设和改造提出需求

病房硬件设置应充分考虑干部保健的需求,处处体现和谐化、人性化[9]。要加强“人性化环境”的构建,如配备较齐全的家具、家电和保健设施,保证治疗和休养的便捷。要加强“人性化设施”的配置,如卫生间马桶旁设置扶手和呼叫器,设施管线覆盖壁画装饰等。要加强“人性化安全”的预防,在浴盆内配置防滑垫,浴室、阳台和门口铺设防滑地砖等。要加强“人性化标识”的应用,如利用橱窗、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将医护公告内容展示于病区显著位置,让干部一看明了,少疑少问。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使用各类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实现护理文书、病例档案、会诊处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会诊及人员流动。

6.4要通过建立完善方案预案和相关制度等细节工作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要想服务到细节,必须提前关注和掌控细节。平时,即应掌握干部的自然情况和基础信息,充分了解干部的医疗裕求,并且健全相关制度,完普服务措施,定期对病房管理、护理文书、护理质盆、医德医风、干部满意率等进行考评打分。

6.5要从细微处倡导人性化要求,提高服务作风和水平

干部保健工作有其特殊性,在职干部的保健必须按规定落实好保密要求,与高干的沟通,说话要简短准确、文雅得体、讲求艺术;相应的护理人员应接受基本的礼仪、接待、沟通技巧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2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急诊患者共10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2.3±3.6)岁。

1.2研究方法

对详细记录的102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在102例患者中共出现医疗事故或院内自行发现的违规或不安全操作共32项,发生在28例患者身上。

可见,对急诊患者护理产生影响的不安全因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院方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3.讨论

3.1影响急诊患者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本组对于急诊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发现,患者自身、护理人员和院方是主要的影响方面,经过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3.1.1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

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患者不遵从医嘱,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临床上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因症状消失或不明显,而不再遵从医嘱,自行断药或擅自离开病房。大部分患者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而进行劝阻,而少量因未被发现而造成了护理意外,本组研究中有3例患者因擅自离开而在医院外发病,2例抢救挽回生命,1例死亡。还有,少量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又不听从医护人员的详细告知,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当病情恶化时只考虑将责任推给医院,推诿扯皮,耽误了及时治疗与抢救的时间,本组有2例该类患者,因未能及时治疗,而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3.1.2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繁杂、负担重、责任大,因而易出现各种原因造成的医疗风险。根据本组研究,主要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问题、用药及药量配比问题、实习生不安全因素等。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性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记录不真实,因监督不到位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巡查时如病人不在位,则草草了事随意编造,造成记录中反应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法保证完全符合实际;②护理文书不完整,因急诊抢救护理工作任务较繁重,比如对急性心梗患者要求30分钟就进行一次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的观测与记录,一些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后便推迟了如此频率的监测与记录,造成记录不完整;③护理文书登记不及时,急诊抢救多为危重患者,发病急,抢救要求迅速,易忘记造成事后登记、或登记距抢救后时间过长,护理人员只能凭感觉和记忆记录,造成信息失真;④登记时字迹潦草,一些护理工作人员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养成了快节奏登记,于是字迹潦草无法辨认,易造成误诊或其它护理意外。用药及药量配比因素主要包括:①用药品种多,药品名称、出厂商复杂,现加上护理人员繁忙操作,可能出现拿错药等问题;②相同名称的药物可能产自不同厂商,因而剂量不同,护理人员可能凭个人经验配比,造成药量错误;③处方字迹不清,护理人员没有时间或未及时与医师沟通,造成错理解、用错药;④静滴或推注时速度把握不准确,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造成患者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危险。医院为部分实习生提供实习场所,急诊抢救危重病人多,实习人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医疗知识不全面,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体征变化,而造成抢救的延误或护理的不当。

3.1.3来自院方的不安全因素

目前从来自于院方的不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的是医疗费用的纠纷问题。在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方面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一些患者经济条件有限,甚至有些患者无医疗保险,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如未明确与患者或家属讲明费用明细,或护理人员催款方式不妥,可能造成患方认为费用不透明,引起医患纠纷,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校护理专业6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以上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9~21岁不等,两组学生的进校录取成绩和专业基础课成绩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采用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外科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2方法

1.2.1教学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不仅仅是指工作的目标和一系列流程,还应包括工作实施的环境、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基于此,外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设计应以临床外科患者护理工作为导向,改学习过程为工作过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实质上是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获取,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学到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

1.2.2教学方法

以临床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的教学方法首先应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立足点,重新构建以产业需求、就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外科护理的课程内容模块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疾病护理模块以及技能操作模块。由于基础知识的固定性,所以我们只在疾病护理模块和技能操作模块中实施了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方法。疾病护理模块的教学主要在模拟病房内进行,教师通过工作情景的设置、组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以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护理为例。手术前的护理是指从决定治疗方案到进手术室之前的一个患者的整体护理,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决定能否手术,若能,则对患者实施手术前的常规护理。而手术后的护理是指患者从手术台上下来直至康复出院的整体护理,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下手术台——搬运患者——安置体位——观察病情——饮食和补液——活动与起床——增进患者的舒适度——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这些具体步骤的实施都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来完成,过程中教师会设置一些突发情况以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以临床工作的具体过程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重组,以临床见习或床边教学来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规范他们的护理行为,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1.2.3教学评价

一学期的试验教学结束后,笔者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教学满意度调查,分别包括了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是否贴近岗位四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由学生匿名独立填写。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率100%。

2结果

此问卷虽然调查的项目不多,但从调查结果我们还是不难看出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不管是在培养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上,还是在对临床的问题反应和问题处理上都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在团队协作上。学生厌倦了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此教学法的接受度普遍很高,可进一步大范围实施。

3讨论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4

1.1基层医院就诊人数少

平时工作量与大医院比较相对少一些,因此容易产生侥幸心理,放松工作态度,遇到紧急事件,应急能力低,工作经验不足。

1.2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低

有相当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对全科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有限。抢救技术不熟练,对各种抢救仪器不能熟练使用。

1.3护理抢救工作硬件状况

急救药品有无过期、缺少状况;出诊箱内用物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止血带是否断裂、砂轮是否处于明显位置;抢救仪器的突发故障如监护仪无电、洗胃机进出水故障。

1.4护患关系紧张

患者家属有时会表现出急躁情绪,如有沟通不好,则会充满敌意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

1.5院前出诊容易出现的隐患

①接听电话不详。未询问患者病情及姓名、年龄等基本情况,对患者病情判断造成障碍。②携带急救药品不全或抢救机器没有处于完好状态,导致延误患者的抢救。③准备用物时间过长、出诊速度慢、急救意识不强,影响护理抢救。④护士的抢救技术较弱,如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抢救动作拖沓,影响抢救结果。⑤由于抢救经验不足,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够仔细,如患者血压下降时未及时多次测得等。

2防范措施

2.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基层医院平时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敏捷果断、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抢救工作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急诊做到不慌不乱,把各项护理操作做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

2.2提高护理抢救专业技能

护理人员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尤其是新知识和跨科知识,要保持知识的连续性、更新性,即巩固已有知识又不断充实新知识。还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研究及思维表达能力。

2.3严格执行护理抢救工作制度

由专人负责,每周检查1次急救药品、出诊箱内用物和急救仪器,确保药品齐全、无过期,确保仪器和出诊箱内用物处于工作状态。平时应加强护理人员对抢救室熟悉度,保证在抢救中能迅速及时找到抢救用品。

2.4院前出诊的防范措施

接听电话时,一定要问清患者姓名、年龄、住址、电话、既往病史等,根据患者病情快速而准确的准备抢救物品,增强抢救意识。平时工作中,加强对护理操作的练习和对各种抢救仪器的培训,抢救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病情记录要全面而及时,减少抢救中的失误,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2.5注意语言艺术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5

一般强情况下,一个电力系统的变配电控制回路既可以采用强电方式也可以采用弱电方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强弱电结合方式,所谓弱电控制系统就是在控制信号和测量回路内以小电流、低电压作为操作电源控制回路。弱电化控制的作用可以降低二次回路设备的绝缘要求,同时弱电控制系统的采用可以使弱电选线技术得到应用进而减少回路控制设备的数量。除此之外,弱电控制系统相比强电控制系统其可靠性要求较低,对于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具有较大优势。相对于控制回路自身而言,控制回路断路器的跳闸、合闸、可靠性均要求较高,为此利用弱电控制系统控制强弱电的转换,相对简单易实现。基于以上特点,弱电控制系统因其自身优点得以广泛应用。

2弱电控制系统有触点控制回路的特点

弱点控制系统分为弱电有触点控制和弱电无触点控制两种类型,其中有触点控制回路的主要器件是由继电器构成的,其有以下基本特点。

2.1基本要求

(1)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断路器控制回路必须满足强电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2)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断路器具备模拟量功能,可以表达电路器开、关位置信号,并且能够反映断路器自动断电和原位置不对应的现象及信号。(3)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选线控制必须保证一个时间控制一个对象,并有明显指示灯。

2.2选线控制方式

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可以采取一对一控制也可以采用一对多控制两种选线控制方式。其共有特点是控制台采用小型化的弱电控制设备,可以使控制台布置多条控制回路。根据应用特点,一般小变电所采用一对一的选线控制方式,带有多组发电机组的发电厂一本采用一对多的选线控制方式。

3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意见和经验

3.1强化日常运行管理

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首先,要从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阶段做好规划,打好基础,并解决好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的矛盾,以及整体系统的配套性和功能性。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必须要做好弱电控制系统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可借鉴5S运行管理体系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等手段加强周围环境的整治保证周边无积尘、油渍、潮湿等现象。其次,要加强电工技术人员对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点巡检制度,加强零缺陷整治力度,做好日常点巡检记录以及劣化趋势记录分析。按《弱电设备检查保养计划表》要求,按时对弱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对系统维护要严格按照标准科学实施,不能过频也不能过长。同时按照整体管理体系,做好弱电控制系统设备年检、年审工作。

3.2强化和完善制度管理

建立和完善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制度,从制度上要求值班人员负责对弱电控制系统设备进行24小时运行监管,并明确职责。强化岗位制度,对无关人员的出入做好严格限制并作好记录。建立和完善弱电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确保弱电控制系统的功能性恢复以及安全性。此外对弱电控制系统的设备基础资料、技术档案、运行记录等必须做好综合管理以及存档工作,以便人员变动不阻碍工作的连续性。要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日检、周检、月检及其他定检的点检模型,以便与科学化管理。与其它设备维护一样,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也离不开技术人员的专研和不断改善,多学习,多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手段是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有效途径。

3.3针对特殊问题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和季节性排查

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还要按照现代化安全标准体系做好其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特别是安全问题必须强化责任,规范管理,对涉及安全隐患问题,发现一处就必须整改一处,全力保证安全隐患零缺陷这一目标。此外,受季节气候影响,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结合所处周边环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影响,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手段,防止弱电控制系统的故障发生。

3.4强化弱电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强化弱电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对于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弱电控制系统不是单独的一项整体性工程,其属于整体工程的辅助与控制环节,与其相关其他系统的好坏对弱电控制系统本身也会带来一定影响。统筹规划好各相关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是对强化其管理维护水平的必然要求。

4结束语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6

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在优化流程过程中,应以护理人员和患者为中心,设计简便、快捷的患者服务程序和自主、高效、追求卓越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以流程为中心

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打破、缩减不必要的环节,重建完整、髙效的工作新流程,使护理品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最终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以价值为导向

优化护理流程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达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二、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的现实意义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及《关于印发“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的通知》分别指出“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二)护理工作模式转变的需要

优质护理工作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负责,提供连续护理服务;护士分床包干患者,落实护理工作职责;分层级使用护士,体现岗位能级对应。为了有效落实及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质量,护理排班方式等管理方法也随之改变,导致过去的工作流程已不适应现有的工作方法。

三、优质护理工作流程优化的具体实施

(一)优质护理流程优化的步骤

1.调研评估阶段

护理部根据卫生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委流程组组长选择有代表性的护理单元中的护理骨干组成优质护理流程优化管理、组,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的调研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梳理不利于现行工模式的、繁琐的、重复的护理工作环节。

2.实践设计阶段

流程小组成员以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为导向,以评估阶段的果为依据,结合国内外护理流程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流程小组成员反复研讨,在卫生部提出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护理管理规范》,并编制了相应的操作指南和质量考核标准。

3.实施完善阶段

将设计制定的各种护理工作流程图打印成册,通过护理部组织全院性集中讲课和演练、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点评、个人学习理解等多形式全方位地实施落实,使各层级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流程掌握并有效应用,尤其是工作中常用及重要的流程,如患者出人院流程、各种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抢救仪器保管使用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患者健康教育流程及疾病的护理临床路径等。

(二)护理工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1.全面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通过开展全院性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活动,各护理单元根据专科特点,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想办法,出点子,努力寻求改善护理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全院护理单元修订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共计300余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

2.加强医护间的协同作用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单病种总额付费结算方式,医疗服务中陆续开展临床路径,这些变化对护理工作的流程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新的医改政策及医疗工作模式,大胆开拓,设计了与其相匹配的护理工作临床路径,围绕医疗目标为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不仅赢得了患者、护士的好评,更受到了医疗团队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3.优化流程应用的质量保证

通过培训指导及纳人质量控制管理,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规范化操作能有效保证患者安全及提高自身专业地位。护理流程优化还应随着社会与患者需求的变化、学科发展的要求等进行不断改进与调整,从而达到用最短的护理时间和最少的中间环节取得最满意的护理质量和最佳的护理效果的目的。

(三)护理工作优化流程取得的成效

1.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在护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引导之下,通过全面实施护理工作流程优化,各级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流程优化在为患者搽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践行规范的护理服务,尤其是在护理安全预警与排查方面执行了快速可行的流程规范,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2.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了护士不必要的工作时间,把时间还给了护士。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也使得护士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依照流程执行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床旁为患者服务。

3.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护理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通过线上问卷调研形式,我校开展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状况调研和同类院校教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和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

1.2调查方法

2021年7月—8月,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问卷星生成二维码,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工作交流媒体。结果显示,持续15天的时间,共有684名我校毕业生和152名教师提交了有效问卷。

1.3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自行设计的,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毕业生工作态度及在校期间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建议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学改革、劳动教育、美育、毕业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果

2.1毕业生调研结果

2.1.1毕业生基本情况684名参与调研的我校毕业生来自18个省(含直辖市),其中江苏省为主体,覆盖省内13个市,以淮安地区为主体,占比29.6%,其次是南京、宿迁地区。毕业后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等情况见表1。

2.1.2毕业生在护理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见表2)

2.1.3毕业生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见表3)结果显示,67.40%的毕业生能正确对待护理工作,不太热爱、不热爱和不能接受护理工作的占32.60%。

2.1.4毕业生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建议(见表4)

2.2同类院校教师调研结果

2.2.1教师基本情况152名参与调研的教师来自13个省(含直辖市),其中以江苏省131人为主体。工作年限、职称与主要任教课程情况见表5。

2.2.2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见表6)调查显示,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其次是专业思想不稳定。

2.2.3教师的教学改革建议(见表7)对目前的护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是采用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接着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2.4教师对开设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的态度(见表8)结果显示,90%以上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这些课程。

2.2.5教师对护理专科生毕业方式的看法(见表9)

2.2.6教师对加强教学的课程与培养能力的建议(见表10)结果显示,教师的建议与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

3讨论

3.1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好、对口率较高、职业态度较积极,需要提升学历与科研能力

对684名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73.61%的毕业生从来没有离职过,离职过1次的只占15.35%,有4次及以上辞职经历的只占4.61%,说明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较好。此调研结果与2020年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东西南北中101所医院进行深入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1]。工作于非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只占4.53%,工作对口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684名毕业生中,表示不太热爱、不热爱、不能接受护理工作的占32.60%,表明大部分毕业生专业思想较稳定,对待护理工作态度较积极。但毕业后学历提升情况不佳,只有极少数(0.59%)能够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本科学历的也只有39.76%。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申报课题和的占23.25%。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本科学历和科研能力需求增加的情况,毕业生要获得更满意的薪酬、更多的成就感和更好的职业体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增加其职业认同感,以保证职业的稳定性。

3.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

684名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教学管理需要改革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152名教师对目前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排在第1位的是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占68.42%。基于调研结果,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2]。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应用标准化病人、护理临床思维训练系统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倡导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方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方法。

3.3将撰写毕业论文调整为完成毕业设计,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要求

关于是否撰写毕业论文的调研结果显示,39.47%的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我校自2019届毕业生开始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合格才准予毕业,实施3年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且由于护理专业毕业生较多,往往1名教师需要指导20~30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和精力均显不足,导致学生只能勉强完成规定格式的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能力作用甚微。调研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的教师只占25.00%,51.97%的教师认为完成毕业设计即可。护理计划单是临床护理岗位根据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性记录文件,能培养学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将毕业方式由写毕业论文调整为完成毕业设计(护理计划单),根据专业特点,毕业设计可完成2例护理计划单。

3.4加大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有研究表明,融合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在线教育以开放、灵活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完善线上课程内容和资源,特别对某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探讨,增加在线师生交流沟通和探讨以及对学生讨论的指导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4]。这与684名毕业生关于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有37.13%认为需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152名教师中63.82%认为需要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非常一致。因此,建议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优质的微课、微课程建设,既要有静态的教学资源,也要有动态的资源,注重教学资源的生动性与实用性[5],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3.5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德技并修,课证融通”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认为从事护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认可度最高的是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其次是热心服务和诚信待人,还有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等。教师认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排在首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其次是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将“1+X”证书融入课程中;增加人文和社科类选修课程,开发系列特色课程,拓展课程思政渠道,增加劳动教育与美育课程,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知行合一。

3.6医教融合、工学交替,打造“三课堂、两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

护理工作论文范文8

1、理论能力薄弱:越来越多的年轻护士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而来的(虽然目前有院校招收本、专科学员,但对于县级医院而言是远水难解近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文化水平与当今的护理要求有一定距离,其主要表现为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程序制定无序,工作中主动性不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前瞻性观察问题方法,工作中的成绩与失误不能及时总结,从而失去了推陈出新的机会。这种种原因都与其文字表达能力欠佳、自身素质不高等有关。

2、培训、交流机会少:一些有志向的护理人员因一些客观因素,闭门造车,难以创新,难以出成绩,虽然他们内心渴望了解一些医学新动态,新知识与技能,可是因县级医院的经济能力、设备配备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上级医院进修、深造,更无须谈交流了,因此在从事护理科研与论文撰写等方面困难重重。纵观目前有关护理方面杂志,刊载的大都是护理科技、新知识一类的题材,临床基础护理题材观念难以突破,而在高科技医疗、护理开展很少的状况下,势必影响论文的选材,再者由于有些论文项目需要实验室的配合、数据统计学、相关的理论资料等条件的辅助,不能不说在此条件下也制约了护理人员出文章成果,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3、医院客观环境:如很多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缺编,护士与床位、医生之比失衡;有一部分护士转做他行;而在岗的又从事大量非护理专业工作,造成护士在病房时间少,与患者接触交流少,成为一种无形的护理资源浪费;另外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在晋升、福利等方面偏重医疗。

4、社会因素影响:大部分护士由女性承担,她们同时是妻子、是母亲,即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务,加上频繁地值晚班,精力也有限。社会一些人对护理工作不理解,认为医生吩咐干啥就干啥,做得再好也没有人赞同你。另外护士自身观念定位不正确,认为护理专业没多大出息,好歹都一样,出不了成绩与成果,到时等待论资排辈晋级,再努力也就那样。

二、县级医院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提高职业道德:要深入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思想素质,使在职的护士敬业,爱岗。护理工作是一个给千百万患者带来幸福的高尚职业和光荣的岗位,“高尚”是因为她要把解决患者的疾苦高于个人得失,“光荣”就在于为社会、为人民所作的无私贡献,我们正是为了献身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而安心于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繁琐细致的辛勤劳动。每一个患者的康复,每一个重危患者生命的挽救成功,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激起内心的欣慰。

2、注重职业素质培养:护士职业素质,就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所应具备的特有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通过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的心理状态所具备的特有的素质,包括仪表、语言等。保持开朗宁静的心境、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沉着冷静机动灵活的头脑等。同时护士自身应加强业务,技术的学习,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学习与护理相关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人文学、美学、伦理学、行为科学、哲学等方面知识,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3、提高业物水平:本单位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术交流,信息互通等,鼓励护士参加科研改革、创新,对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

4、争取领导支持:医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给予更多支持,比如新近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它要求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同临床患者交流,这样就要求管理层调动各辅助科室和后勤保障系统全力配合,把护士真正还给患者,以此提高护理质量,让护士的工作做到人尽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