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范例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范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体系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会计界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基础理论、职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的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职能、管理模式完全打破。本文从会计体系的角度出发,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阐述,同时,针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会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理论基础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中重要的两个分支,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基础理论也逐渐的走向成熟,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服务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对会计管理体系没有高度的重视。因此,随着我国对会计体系的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显出它们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是每个企业关注的话题。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联之处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起源有着紧密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的悠久的发展历程,会计的历史发展也是非常深远。要想追溯会计的起源,可以说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会计这个职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有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会计分支,尽管财务会计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财务会计相对于管理会计出现的较早,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凭借着会计体系中的基本理论产生的,同时,也是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

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存在相同的目的。

会计体系是一个企业中的重要财务管理系统,掌握着企业的命脉。管理会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会计信息并有效的进行了保证,同时也是专门为会计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设立的。管理会计的产生有效的缓解了企业中的内部管理,对企业提高效益提供看重要的保障,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财务会计则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经济的往来进行准确的记录,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能够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并且有效的利用管理监督机制。从这样的情况看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为企业的效益在最大程度进行了保障。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相同的目的。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信息渠道相同。

在企业的管理中,会计体系是管理经营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中所有经济往来产生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个记录,使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换句话说,会计体系也是一个信息处理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具有多样化,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基本信息的搜集是相同的,都是凭借着会计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依据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往来中进行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记录,也可以这样说,财务会计在某种意义上和管理会计师完全一致的。例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经济往来中的成本、利润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记录当时,从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策略

1.提高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认识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依然是保持传统会计的经营模式,没有进行一定的创新个改革。在传统的会计体系模式中,对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往来仅仅只能是确认、记录、做财务报表等,往往忽略了会计体系中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另外,传统的会计体系仅仅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核算、记录等,这样就导致会计体系在企业的管理中严重缺乏规划和决策等管理功能。因此,企业应该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加强引起高度的重视,应当定期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企业应当高薪引进会计人才,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整体提高。提高会计人才招聘门槛,设置专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部门,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度。

2.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的管理制度有一套固定的规章制度,使会计工作人员在规章制度的模式下能够顺利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但是这仅限于记录、确认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使会计制度没有紧跟着时展的脚步,停滞不前。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当对公司内部的会计体系的规章制度进行加强,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规划、决策等功能进行确认,并设立专门的会计人才进行负责,保证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对企业中的经济信息进行管理,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规划、决策等工的运用,保证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理念。

在企业会计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逐渐的细化,使财务的相关制度和信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有效的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渗透。企业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中,可以促进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手段进行信息的采集,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往来,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这样使企业大量的减少人力和物力,也丰富了企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会计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管理支柱。财务会计伴随着财务会计的不断的发展,两者在发展中有着紧密联系。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将二者进行分离。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渗透,二者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从而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作者:梅文馨 赵荣荣 肖蕊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05.

[2]赵?.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科学之友,2010,02.

[3]何承丽.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科技经济市场,2015,07.

会计基础范文2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

对于一个完整的企业而言,会计基础工作展示着这个企业经济运营模式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对内而言,会计基础工作影响其他会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公司内部经济的运转;对外而言,它记录着公司运行交易的流程,为领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所以对于整个企业而言,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重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和企业融合程度加剧,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我们也要求其达到更高水准。因此,针对这种现状,企业内部要做出相应调整,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从而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高效、健康、规范的运转。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其具体内容包含方方面面,特别是由于会计工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会计工作更加难以开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于企业内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需要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水平。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而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很高的技能性。会计工作不像其他工作那样较容易上手处理,而是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较长时间培训学习后才可以担任会计职务。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会计基础工作的政策关联性高,每一个会计相关活动的进展,其背后都需要符合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只有对于专业领域知识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都有深入了解,面对复杂的会计基础工作才能处理得更加游刃有余。这也就表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就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相应工作水平的提高。会计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决策效率。由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都基于企业发展的真实数据,所以通过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了解,可以得出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这也就要求在会计工作中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由此,公司的决策层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定企业相应的发展策略,而会计基础工作又能起到反哺企业的作用,起到一个职业标杆的作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就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只有满足这些要求的从业人员才能够担任相应的职位,这也就很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使会计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促进会计工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此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流程,提升会计行业预防处理重大风险的能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还有利于行业创新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一切工作都要在信息技术领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有利于帮助行业改革,使会计行业的发展更加接近时代。

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的相应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

会计基础工作属于一个企业的基础事业,其工作正常良好地开展事关企业的运行。但是对于现行的某些企业而言,其公司内部的会计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工作的发展。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之中。这就带来了一个后果,对于会计的某些保障企业无法落实,会使得人才流失现象加重,并且从业人员也会有懈怠的情况发生。第二,一些公司在人员职责的设定上不明确。许多人员同属于公司的会计部门,但是所做的工作可能会出现多人一职或者一人多职的现象。前者会导致工作的重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后者又会出现所有工作集中于一人身上,使效率大大降低。第三,一些公司在会计管理岗位的设定并不合理,有些管理岗位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有些岗位管理人员的选取存在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从而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较大的企业来说,其人才选取合理,工作制度较为完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工作制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是展现整个企业发展情况的一个数据统计,它不仅记录了公司的收入开支,还包含公司运营制度、合作伙伴、企业效益等一系列内容,因此对于会计信息的记录十分重要。但是,一些小型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信息,有些信息还存在漏记、误记的现象。这不仅会由于信息不足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严重的情况还会影响企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此外,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是会计工作模式过于单一化、传统化。如今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的会计工作质量也被要求得更多,这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让会计基础工作摆脱原来的局限,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这对于整个公司效益的提高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三)从业人员的质量参差不齐

对于会计行业而言,都想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这也就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的某些小型企业之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一些人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学习,甚至是“半路出家”,这就造成会计工作的提升遇到了“瓶颈”。此外,即使是一些较大的企业也同样面临着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从业人员的理念过于固化,不太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略有不足,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现造假账的现象;而另一些会计人员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飞速发展,对于会计软件的灵活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这要求会计以更主动的方式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如果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仍不注重对于自身的提高,不仅会对会计行业的发展造成制约,还容易使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出现较大的问题[[]]。

(四)企业内部对于会计的监督力度还不足

会计工作本身负责着整个公司的经济运转,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相接触。由于这个职业比较敏感,即使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保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但也避免不了有一些人抵挡不住诱惑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企业内部的监察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来保证行业内部的纯洁性。但是,一些企业内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会让很多投机者钻了“漏子”,给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这也就成为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又一问题。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行业的工作制度

完善会计行业的工作制度,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举措。良好的工作制度就像是一个标杆,规范着行业内部的各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第一点,制度的完善要从基础下手。对于任何行业制度的确立都不能毫无章法,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会计行业内的不足处出发,不断地提高整个会计制度的水平,否则一切不切实际的举措都将是“空中楼阁”,反而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第二,制度的建设要与思想建设同时开展。确立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会计工作人员,而是为了形成一个规范。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是对会计人员的一种保障,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制度,每一个工作人员才能从中获益。第三,制度的建设要落实到实处。对于会计行业工作制度的建设不能夸夸其谈,要保证这个政策真正的实行下去,才能使变革不仅仅停留在表明。第四,对于制度的建设要具有针对性。由于不同的企业其本身的政策不同,而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找到自己企业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得到解决,真正地实现“对症下药”。

(二)要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于会计行业而言,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在信息化、大数据化的当今社会,会计信息更有了重中之重的地位。第一,要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只有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才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状况,任何虚假信息或者是遗漏的信息都将会对公司的决策造成严重的干扰,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是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第二,要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任何信息都需要保证其时效性,如果超过了它的有效时间,那么这个信息将变得毫无价值。所以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于上报失效信息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第三,要从优化会计的工作模式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往的会计工作模式比较传统,已经越来越跟不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也就要求更加新颖灵活的会计工作模式的开展,使会计工作以更有效、更迅速的方式进行。

(三)要加强对于会计队伍的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才是这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企业领导者,如何加强自己会计团队的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第一,企业的领导者可以对会计团队各个人员的业务素养进行一个综合测试,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然后根据他们欠缺的地方加以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第二,加强对于团队内部职业素养的培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以及纯洁性,对于优秀的人才加以表彰,对于存在问题的人员给予辞退,始终保证队伍良性发展。第三,会计团队的培养还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要使得团队内的人员不仅要有优良的职业水准,还要满足时代的需要。

(四)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会计行业存在的不良行为,除了可以从精神文明层面加以改善,还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来进行制约。比如企业内部可以建立透明的会计信息审查,便于所有人的监督;也可以提高检查次数,由定期检查变为不定期检查等。

四、结束语

会计工作建设在整个企业的工作中,占有显著地位,而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面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善,这对整个会计行业的提高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刘慧.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商,2019,79(07):220-221.

会计基础范文3

 

随着时代进步,会计核算已实行电算化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是实行现代化核算的基本保障前提,搞好会计基础工作,能保障会计核算最终结果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为各级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以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涟钢)为实例,谈谈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途径。   1制订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在整个会计核算中,是数据最原始的积累,是核算的开始、结束,没有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势必影响整个核算流程,因此,涟钢财务部制订了《涟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细则》、《ERP会计业务操作细则》、《涟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及要求》、《票据管理办法》、《内部结算管理办法》、《资金收付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建立《财务检查考核办法》,由会计科实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中。   2做好凭证制单人与审核人衔接,搞好成本费用归口管理   涟钢在2003年实施ERP,会计核算由二级成功转换为一级核算,原来成本费用划分到二级单位控制。实施ERP后,统一由财务部各科室分类控制管理,驻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制作凭证必须由相应主管科室审核,各主管科室将成本费用细分工落实到人。成本类由成本预算科审核控制,费用类由费用科归口控制,福利、工资、资金等由会计科汇总审核。做到成本费用专人专科控制管理。实施ERP后成果显著,2006年1~2月涟钢生产成本较年度目标计划降低22706万元,在同行业排名21名。   3统一采购付款,加强明细帐管理   涟钢实施ERP前,采购付款是由驻采购部财务科、驻进出口部财务科根据所在单位计划付款。有的供应商在几个部门都有业务,既是供应商又是销售客户,信息没有沟通共享,造成付货款给供应商,供应商又欠公司销售货款,浪费资金资源。实施ERP后,在系统内将信息资源共享,同一客户应收应付款抵减,随时可查客户余额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财务部《采购物资承诺付款管理办法》,由资金科按计划统一审核支付,避免重复或应抵减销售货款款项支付,相应节约了资金资源和财务费用,财务费用1~2月较年目标计划节约2189万元。应收应付明细帐由销售结算科、采购结算科专门管理,账目清晰,差错率为0。   4规范凭证制作、传递,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涟钢在ERP系统中,会计人员按岗位职责给予权限,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规定凭证摘要、科目设置、附件说明等,使系统按照凭证科目归集成本费用、应收应付明细帐,确保明细帐与总帐相符。涟钢财务部每月凭证约有2000份之多,翻阅查询不便,凭证摘要描述简洁明确是查询的基础,因此根据《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要求凭证制单人按照规范填写摘要、附件说明,使附件完整,查询快捷,减少时间浪费。由于会计凭证号是系统内自动连贯生成,凭证汇集需各个科室协助完成,涟钢财务部实际操作是:付款凭证由会计人员直接送到资金科出纳柜,以免凭证及附件遗失。银收、银付、现收现付凭证由资金科银行核算会计整理,造具清单送档案室,记账凭证由各科室专人归集造清单送档案室,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装订成册。   避免了原始单据丢失、凭证缺号,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5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规范报表   在现代企业中,以计算机为中心,加强信息沟通,已成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最终总报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浓缩反映,是决策层决断的依据。涟钢下属11个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部会计科利用计算机区域信息网络,规范子公司报表格式、报出时间,使数据信息共享,加快报表报出时间,提高合并报表数据准确率,为领导决策赢得时间。   6完善档案体系,保障会计核算成果真实性、完整性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整个核算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如采购经办人员、销售人员、班组核算员、成本数据获取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员、成本费用会计、资金收付会计、报表会计等等,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将会计基础工作有始有终完成。   涟钢财务部利用ERP系统,采取“分工合作汇集”的方法,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分工”,指在规定时间内,成本预算科负责成本类有关帐本核对打印,费用科负责费用类帐册整理打印,资金科、工程结算科、物料结算科、采购结算科、销售结算科等科室负责本科室控制帐目清理打印工作。“合作”,指各科室打印的帐册,需要科室间衔接整理的,由会计科负责协调。“汇集”,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汇总,编制明细清册,按时间段归档。便捷查阅资料,保障了会计核算成果真实性、完整性。   “诚信、敬业、高效、廉洁”,是涟钢财务人的宗旨,夯实诚信搞好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重要职责。  

会计基础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思政

一、在会计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社会,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高职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误入歧途。高职院校担负着教书育人使命,必须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教学活动中。

(三)在会计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势在必行

会计基础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是为社会主义培养财会人才的基础课程。为了使学生在踏入财会领域之初就明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在会计基础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

多年来的教学传统以及专业细分的趋势,使专业课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由思政课教师负责,对思政教学不够重视,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中。

(二)在会计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会计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框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找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因为课时有限,授课教师担心因为思政内容的融入,影响授课进度,无法按时完成授课任务。

三、在会计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策略

(一)坚持立德树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想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教育紧密结合,必须有一支政治素养高、学识渊博的教师队伍。因此授课教师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思政”宣传,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1.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框架、基本方法,通过会计项目和会计任务引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最终成为优秀的财会人才。2.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相应思政内容,如表1所示。3.教学实施会计基础课程一直坚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比如线上教学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地点限制、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在线上教学方面,本课程主要利用了学习通教学平台,平台中既有丰富的专业资源,又针对每个教学项目融入了相应的“思政”教学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如动画、PPT、故事、电影片段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升了思想觉悟。线下授课的主阵地还是课堂,而每堂课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又要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4.课程评价在考核评价的环节,要坚持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要以身作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计划和评价方法,并认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针对学生互评部分,教师要经常进行抽查,以防止个别学生胡乱给其他同学打分的情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考核评价环节,诚信都是最重要的品质,是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注释】

[1]郭珊珊.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定位[J].科技风,2020(12):101.

[2]李艳伟.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环境法规课程为例[J].轻工科技,2020(4):156-157,168.

会计基础范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合并高校;会计基础规范

一、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最早出现于日本。1978年财政部在长春一汽启动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随后了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全国性文件《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4年5月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开始与企业融合;1996年6月财政部在《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作出全面规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保障措施。通过近30年的实践,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启动“会计事务所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三驾马车。2014年开始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适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需要,自2017年陆续颁布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及《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工作和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3月财政部修订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20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IT信息技术中电子发票、区块链发票、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电子档案、电子签名、在线审计等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会计监督等息息相关。

二、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深化科教融合,积极探索教研医企协同发展,院所、院企间陆续合并,院所、院企合并后保留原法人单位,财务建制同时并存,各单位账套自成体系,规章制度不统一,核算软件多样化,业务流程不统一,合并高校异地办学,地域分布广,财务工作难度几何数增加。通过对百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合并高校资产管理不到位、会计基础不规范在影响高校治理能力问题上各占比18%左右。院所、院企合并后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教育资金量、业务量的成倍增长,青塔网显示,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经费预算,清华大学310亿,排第一,浙大、北大、中山预算分别为228亿、221亿和198亿,很多部属高校一年凭证40多万份,附件350多万张,庞大的教育经费,海量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不互联,系统字典库不统一,收支核算不准确、往来款长期挂账等现象得不到根治。

三、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高校师生对财务部门满意度不高,体现在每年度学校测评中位次较为靠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院所、院企合并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应用独立的核算软件。合并高校后,人员岗位调整幅度大、核算软件不统一、政府会计制度吃不透、“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业务不熟练、预约单据审核不仔细、合同获取时间滞后等一系列新情况导致财务科目项目账处理不规范。

2.部门报账员和科研财务助理欠缺培训。合并高校多校区办学,报销流程、签字手续复杂,合并高校大多采用网上预约报销,报账员从网上报账系统提交经费使用信息,院所、院企合并后职能部门及院所报账员大量更替,系统操作不熟练、业务流程不熟悉,规章制度不理解、业务内容较模糊,网上提交时摘要、业务类型、供货单位户名、开户行、账户等信息录入不准确。

3.信息化渠道不畅通,合同监管缺失。院所、院企合并初期,各单位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没有统一的合同管理模块。合并高校的教务、科研、学工、人事、审计、国资、招标、总务、基建等部门沿用原购置软件,信息数据软件由不同公司开发,和财务信息系统不衔接,部门间不能互相开放端口,无法数据共享,重复劳动过多。

4.教育成本核算不精确,收支期间不明确。合并高校法务部管理合同签定、用印登记,合同台账和合同归档没有专门部门管理,合同履行验收、监管缺失,合同归口部门报账时向财务提供合同,服务类合同期间基本按教学年度非按日历年度签定;财务部和国资部管理软件不统一、不能互相开放端口无缝对接,国资部负责计提折旧,无法按月实时传输折旧数据,大多按年计提折旧;银行短期贷款按月核算利息,长期贷款按季核算利息,不能按月预提利息费用。每月费用归集不完整,无法预提或摊销。科研收入不管财政拨款还是横向收入,没有按合同进度增加收入,收入支出不能一一匹配。

四、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1.制定财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持续培训。财会人员是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执行者。合并高校财务人员从不同单位不同岗位汇集到整合后的财务部,层次千差万别,应按照“走出去、开眼界、学本领、带回来”的原则,制定财务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积极组织部分财务业务骨干,参加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省会计学会、省教育会计学会等主办的相关财务业务培训班。组织业务交流会让参训人员分享学习心得。提升财务人员学习力,既要熟悉所在岗位业务操作,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要全面了解学校整体业务,还要增强业务处理系统性、整体性。

2.加强对部门报账员和科研财务助理培训。今年来财会制度出台频繁变换较大,财务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部门网站开辟信息展示平台,将教职工经办业务所需各类文件归类、整理、公开;印制业务流程简明手册,教职工人手一册;利用大型网络教室,组织专题讲座,日常报账常见问题、审计查账需要规避问题;录制微视频宣传推广,展示制度要点,讲解报销流程。

3.依靠智慧化校园,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合并高校财务部作为平台承载主体,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与核算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研发多部门共享模块,对教务、科研、人事、学工、审计、国资、招标、总务、基建等部门开放端口,统一信息系统字典库,部门间数据互通互联,数据汇总工作量和数据转换工作量同步减少,有效解决业财融合问题及资产、科研数据分离、合同关联共享,收支期间匹配等问题。做到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口径统一。通过数据共享无缝衔接,删繁就简、便利师生、简化手续。

4.加强绩效预算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部门对绩效工作接触早、理解深,要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做好绩效前置,提前介入项目,主动参与项目申报,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牵头制定不同业务绩效标准,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填报绩效表。跟踪项目合同全过程,应用共享平台对项目合同实施电子化管理,建立合同建档风险监管机制。对科研经费真正落实“放管服”,用好绩效考核工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用好财务大数据,实现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人员费用、资产折旧、物资领用、收入等会计凭证自动生成,将节约的人力用于数据分析工作,实现会计职能从的转变,从报销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五、小结

由于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合并高校构建财务信息平台同时还应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进行规范,从软件开发开始,对软硬件管理维护、机构权责分离、身份认证和密码设定、人员内部牵制、系统操作管理、文档资料管理、数据备份和加密、系统环境管理、计算机病毒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进行控制和规范,从源头上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安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会计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3-10.

[2]张晓凌.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2.(08):35-37.

[3]施建平李敏.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04):84-87.

[4]张阳.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24):247-248.

[5]刘强珍.内控视角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04):76-80.

会计基础范文6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建设,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建设为基础的高端会计人才。通过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目标的设立,使得各高校会计人员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国的会计专业在技术和管理制度方面不断实现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使会计专业应用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因此对高校《会计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思考,是高校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会计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会计基础》教学在财会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

高校《会计基础》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会计基础学科,而是整个会计系统教学的基础教育,主要包含会计基础学、信息管理系统、会计管理学、统计学、相关信息软件等与会计专业有关的基础类辅助学科。《会计基础》是众多会计类学科中的基础入门课,该课程的开设和学习对于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的系统性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作用,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高校《会计基础》内容主要包含会计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等,主要是为了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会计基础》针对于会计类初学者进行开设,对于学习者会计思维体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通过《会计基础》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将《会计基础》教育作为单一课程进行开设的,而是与其他与会计专业有关的基础性学科形成系统的教学同时进行开展的,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目标。

二、高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使得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对于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目标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变革,高校在《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现状和我国国情进行相应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深入分析高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对于相应改革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高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如下具体分析。

(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高校《会计基础》教学活动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实施教学改革活动过程中,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学改革效果甚微。比如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方针;教学模式和方法仍采用灌输式较多,没有结合现在信息科技进行创新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得学生对于《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降低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未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创新。《会计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特点,其课程内容主要以会计专业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主,对于刚刚进入高校的初学者而言,对于课程内容中的抽象概念、相关职能、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等知识存在较大难度的理解和运用。而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该类知识的教授仍以传统方式为主,不仅是教学活动形式枯燥,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无法使学生对所授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三)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未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目前高校在实施《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刀切式教学方式,使得在学习能力和基础上存在较大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应的教学知识获取效果不一,不断加大两极分化。教学过程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自身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长期的这种教学方式下会与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四)对于教学效果缺乏相应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验证。目前很多高校在《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效果缺乏相应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验证,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师讲过之后就不再进行相应检验,直接进入下一阶段,学生对于存在的疑问无法得到及时解答。

三、高校《会计基础》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通过上述内容对于高校《会计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会计基础》教学质量关乎着整个会计教学系统的整体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现结合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

(一)结合社会发现现状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高校在进行《会计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深入结合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否则只会脱离实际需求,将人才培养变成闭门造车,无法真正实现高校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会计基础》教学实施改革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切实从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课程和内容,使其与学生自身发展与个性化特点相结合。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使教师具备更高的业务素养,为其实施更好的教学任务打下基础。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高校还应充分重视信息科技技术不断提高的现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充分应用其先进技术。高校在《会计基础》教学方面的改革,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进行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改革制度内容,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体现。

(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高校进行《会计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的前提是对《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充分认识。《会计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其中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与社会、行业、会计人才需求相结合,主要包括会计职业认知、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以及记账方法。实践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会计工作流程的各个项目和模拟实训课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会计基础》科学中抽象理论知识的生动形象的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展现,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与现代企业会计专业管理平台相一致或类似的会计管理平台,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将所学与将来所用进行结合,以切实提高自身实践运用能力等。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创新,激发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创新意识及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注重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仍使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使得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效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行该方面问题的改革策略研究可以从现代的互联网信息科技入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建立相应的学科学习微信平台、软件平台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在相应平台上进行设定。教学内容可以按照内容模块、难易程度、创新提升等进行相应的设置,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布置和设置,也要因材施教,更具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分层级地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础学习内容为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以创新提升为主。在对于学生的管理方面也要因人而异分层进行,对于基础较差同学为了使其尽快追上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进度,可以适当增加课程安排或者增加其学习任务,以达到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效果的目的。

(四)运用创新管理方法加强教学效果管控。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对于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管控起到重要的管理作用,创新管理方法的实施策略主要表现在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管理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管理两方面。教师教学效果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其自身发展和绩效考核相挂钩。比如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等各班级考试成绩排名等方式对名列前茅班级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连续末位班级教师进行一定形式的考核,同时将教师自身评优等活动与日常教学效果相结合。该管理方法的应用需要制定科学的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实施办法。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管理,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是否实现目标为标准,在《会计基础》学科的学分上进行体现。以上管理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规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的行为,并起到一定的督促和激励作用,提高高校《会计基础》教学效果。

四、结语

会计基础范文7

关键词: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各个行业的会计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钢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所在,与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建设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就要对钢铁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相应的进行优化,通过对会计工作的改革带动钢铁企业的改革。但是在目前的钢铁企业中,相关的会计工作各方面还有待优化。本文针对此情况提出一点改进措施。

一、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管理流程

随着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提升,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也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阶段,产品结构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进。然而,在钢铁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后,钢铁企业面临着转型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对环境和企业的要求日益提高,这需要钢铁企业通过会计基础工作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会计工作的优化来对钢铁企业内部的各方面进行改进。大部分的钢铁企业在运行时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程序,不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而导致运营费用高于预算范围的情况发生。而且在运营费用大于预算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企业不及时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而是选择追加运营成本,但企业自身在管控成本方面经验不足,也不重视相关的规章制度,导致整体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质上也会引起钢铁企业成本过高,降低了钢铁企业的利润,不利于钢铁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物流环节的成本管理问题突出

钢铁行业对存货的产量和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成品的销售上。总体来说,钢铁企业的购销过程的具体要求较为严密,需要订购的原材料众多,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钢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中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材料采购、材料运输、材料管理和材料储存等方面。首先,钢铁的生产材料众多,在前期的材料采购中要买大量的铁精粉、煤、碳等原材料,而在进入钢铁生产阶段也需要大量的矿产材料,并且会生产出大量的废弃物及废料。所以说,钢铁企业在前期的生产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材料的采购及废弃物的处理,大约是生产总成本的75%。并且大量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在仓库的集中保存和管理。同时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需要采购人员认真进行生产需求的记录,避免出现采购过多带来额外附加成本的情况。所以说,现阶段的钢铁企业一定要建立严格的采购生产及管理制度,对现有制度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合理的优化,通过对锥度的优化,实现对各个生产过程的控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收益,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钢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信息披露方式不统一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制度不够完善,在会计信息管理中,容易出现信息差错的问题,没有信息披露的统一形式,可比性较差,有众多问题出现。完善的信息披露模式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报告虽然具体并且集中,但是不能全面提高公司的可比性,许多的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程度不一致,例如在关于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及基本情况时,一半的企业进行了信息披露,另一半选择不披露。而且进行了信息披露的企业也没有对具体的节能减排控制指标进行具体的测试,只有极少数的钢铁企业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具体且全面的披露。这种不健全的信息披露模式十分不利于对钢铁企业的判断和选择,这主要是现阶段钢铁企业的环境会计披露模式不到位,缺乏工作方法,导致无法在整个钢铁行业内进行可行性的比较。

二、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钢铁企业内部会计相关规章制度

钢铁企业内部制度是钢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内部制度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钢铁企业平稳发展。为此,钢铁企业应该根据时展特点,通过对目前经营方面中存在的缺陷,针对性的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确保各个部门都能够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下有序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致力于推动会计部门制度的合理化,让会计部门中的各个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价值,以此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同时,企业应该完善会计相关规章制度,立足于钢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不断强化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企业内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对现有问题进行明确的分析,并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工作中。钢铁企业还应该积极有效的完善相关的财务规章,将财务方面的日常工作和相关的费用管理以及成本预算等内容全部纳入内部控制制度中,以便能够通过制度的革新和完善,提高制度的执行率,为钢铁企业的转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促进钢铁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财务管理流程是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是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而制定的参考标准。一般来说,财务工作主要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准确采集,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并负责相关信息的存档和检索工作。这些内容的和谐系统化运行,能够有效地保持钢铁企业内部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钢铁企业应该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针对会计基础工作,对相应的财务工作进行合理优化,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工作信息处理体系。并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让钢铁企业财务工作在标准化制度化的情境中有序推进。同时,完善的财务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让财务工作人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要求自己,以此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在管理体系及信息披露模式上尚不完善,对于相关规则湿度的建立有待发展。现阶段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体系针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在环境会计披露上都是敷衍了事,扬长避短,缺乏具体数据及真实性,甚至有的企业选择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样的现状既不利于钢铁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对钢铁企业进行判断和选择。所以,要抓紧对于相关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以求在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和一系列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

(三)加快环境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做好成本控制监督和管理

在钢铁企业的环境会计披露中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用于合理和规范企业内环境会计披露不完善的行为,相关的国家部门要组织环境会计方面的庄家和学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宝贵经验,并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一套符合现实情况的法律体系及规章制度,规范现阶段钢铁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的不良情况和不足,并且要给目前的钢铁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要注意对成本的控制,将对成本的控制到实处,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的工作体系,建立环境会计披露的有关机制。第一,钢铁企业要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成本控制不可能实现全方位的,所以就要对成本控制进行选择。第二,钢铁企业内部要有成熟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企业内每一名员工都能够遵循规章和制度,以求在实际工作中将预算管理代入到每一项具体环节里。第三,要注意分析预算管理有关工作的费用和开销,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把预算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地方,探究原因,吸取经验和教训,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内容,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反馈分析加强执行力度,从而促进问题的管理和完善。

(四)注重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

钢铁企业应该在内部成立一个会计工作审核小组,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确保相关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且,会计工作审核小组的应该有丰富的会计管理工作经验,以便对有效的发现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共同排除钢铁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小组所检查的内容应该包含税务和成本以及债权债务等内容。钢铁企业应该善于发现基础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之处,以便于能够对企业内部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流程内容贯彻落实到具体的会计项目工作当中,以此实现工作流程的合理优化。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会计基础工作可以采取自检的工作形式,能够缩减工作流程,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具体改进措施为基础会计部门先自行检查相关的工作内容,在具体的检查工作中可以采用交叉的检查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发现相关问题。进而根据现有信息进行资源的整合,以此出具相应的整改报告,在整改之后再次进行检查,以此保证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强化钢铁企业公司业务的整体管控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规避钢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三、结语

钢铁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影响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钢铁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会计管理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强化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此促进钢铁企业的产业升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俊姝.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冶金财会,2017(12):50–51.

[2]杨冰.钢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新商务周刊,2019(10):101–102.

会计基础范文8

[关键词]会计基础实训;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移动互联

0引言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对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的建设内容和要求做了更明确的阐述,要求体现“两性一度”原则,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自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近些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普及,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财务管理本科的实训课程穿插在各个学期,懂会计才能懂管理,因此会计基础实训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训课,是第一门专业实训课,也是后续学习专业课程的敲门砖。基于教育部“金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要求和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结合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及实践,将对提高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环境的变化,使得各高校专业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们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智慧教育工具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混合式教学。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大多数的教师注重专业理论课的改革,而利用移动智慧教学工具对实训课程的开展还很少。目前财务管理本科的会计基础实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比较传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目标不完善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系统地掌握工业企业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熟悉会计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技能目标要求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素质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诚信、遵纪守法等精神。但目前的素质目标涵盖范围较窄,仅仅概括性地提到了素质目标,没有体现出素质目标,更没有系统化地体现思政育人的目标[1]。

1.2教学内容部分过时

教学内容的部分过时原因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政策更迭速度过快,另一方面是固有知识点已经和实际背离。具体来说,近些年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法等财税政策不断变化,收入、租赁、金融资产、报表格式等企业会计准则不断修订,教材的内容没有同步跟进,导致现有的教学内容部分过时。而托收承付、信汇等实务中已经极少使用的业务在很多教材里依然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已经明显和实务脱节,导致教学内容部分过时。

1.3教学模式僵化

大多数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且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体现在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或观看操作视频,之后进行实操。但实训课程重在实践,应强调以学生为主,目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形式单一,课堂比较枯燥,授课效果差强人意[2]。移动互联时代,教学模式的僵化不只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还包括教学软件上。大多数会计基础实训课程利用“科云”“网中网”等教学软件并在实训室集中开展,但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柠檬云”“筋斗云”等移动互联实训APP,完全可以脱离传统的实训室,在实训地点、实训手段上更加便捷,更加有效。

1.4考核方式不严谨

近些年,各高校不断致力于教学改革,目前会计基础实训课程大多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学习态度、会计凭证阶段性实训成果等,综合性考核实训报告以及会计报表结果性实训成果等。虽然考核方式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考核方式并不严谨。究其原因,考核范围广泛,工作量几何级数大,但主要依据教师或助教的主观评判,所以考核方式不够严谨。

2优化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的路径

2.1完善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技能和素质目标。在素质目标的提炼中,不仅需要体现遵守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基本要求,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等大思政理念自然融入。具体融入思政理念时,首先要做好财务管理本科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确保和教育部的思政融入要求一致;其次要注意不同课程的思政教育侧重点,避免有些思政内容重复,而有些思政内容又没有提及;最后提炼单门课程的思政融入内容,单门课程系统化融入思政内容。通过这样的有序递进,完善教学目标。

2.2整合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内容,要体现财税政策、企业准则等新内容。具体来说,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会计书写、凭证整理与装订等内容;新增增值税发票查询、企业工商信息查询、二维码结算等最新财会领域技能点;依据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政策,对增值税税率调整、发票印章变化、个税改革、会计报表模板更新等内容予以反映,拓宽企业微信、支付宝结算等高阶性业务内容,保证与时俱进。与此同时,大胆剔除实务中极少使用的内容,包括托收承付、信汇等业务,最终开发符合移动互联环境的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不仅提供整合后的主要教学内容(见表1),还提供丰富的二维码资源(如拓展知识介绍、教学视频、实操视频、会计软件账套备份等)及参考答案,学生可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

2.3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一些低阶的实训内容,例如会计书写、书写大小写金额及票据日期等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对一些高阶的实训内容,例如编制并审核原始凭证等实训内容,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学习。而不管是低阶还是高阶的实训内容,都要重视课后的巩固与反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创新性。教学方法上,利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软件进行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选人、投票等课堂活动,增加课程趣味性;也可采用小组任务、课堂讨论等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输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实训知识及技能。实训模式同样体现创新性,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可以采用“纯手工”的实训模式,也可以采用“手工与会计信息化结合”的实训模式。“纯手工”的实训方式有利于系统化地锤炼财会思维,而“手工与会计信息化结合”的模式创造性地应用移动互联软件(柠檬云财务软件),既可以培养财会思维,又可以培养紧贴实务的实操能力。

2.4优化考核方式

可从多方着手优化考核方式,包括教师、助教、学生本人多主体考核,过程性和结果性综合考核,线上和线下结合考核。结合时代特征,超星学习通就可以助力优化考核方式,减少教师由于个人喜好等原因带来的偏差,降低教师个人的考核强度[3]。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确定每一项实训考核指标的内容及权重,例如签到占比10%,课堂活动占比20%,课堂作业占比20%,日常章节测验占比30%,考试占比20%;其次确定考核的主体,签到和课堂活动由学习通系统自动计算完成,课堂作业可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完成,及时巩固课堂知识,日常章节测验由教师或助教完成,考试由教师完成;最后,每一项考核明确考核的标准,严格按照考核要点给分。通过这样的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方式,最终在学习通上的考核成绩会以分值的形式体现,更加客观,摒弃了之前仅由教师主观考核的形式。

3结论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完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改革路径综合提升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实训效果。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既便于后续课程的展开,又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伶俐.“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44-145.

[2]刘慧娟.“岗证赛”引领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7(1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