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环境 职业定位

[作者简介]孙丽华(1977- ),女,江苏丹阳人,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既可以接受师长的指导,又能与同学切磋交流,还可以作为生涯发展的纪录,以阶段性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过程也就是付诸纸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书主要包括扉页、目录、正文三部分。正文包括引言、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与结束语。正文中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是生涯规划书的重点内容。江苏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而高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文通过分析江苏4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00份,发现近两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探索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深入、客观。自我探索一般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优劣势等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100%的学生用到了心理测评的量化分析,但使用并不科学合理。其中有53%的学生并不懂心理测评,只是在模仿,也不会质疑测评的准确性。76%的学生缺乏自我的质化分析,不会用生活事件与经历来说明自己的特质,从总体感觉自我探索很简单。另外,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既然个人素质测评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那么,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之间应该有比较密切的逻辑联系。在这100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素质测评结果,无法把个人素质测评结果与职业生涯选择的论证过程融合在一起。

2.外界探索针对性不强,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外界探索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分析、学校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并进行外界探索小结。外界探索,不是没有目标地探索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而是基于自我了解的定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分析。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领域,然后着重对这些环境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最后再反过来思考环境对自己的新要求是什么。但生涯规划书中,30%的学生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学校,没有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在分析社会环境时,39%的学生只是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泛泛而谈,而对自己的目标职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要求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不够或不到位。对于职业环境的分析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性,从行业、职业,到单位、岗位等。宏观的环境因素为小环境提供了发展背景,而对于职业的探索,只有具体到较微观的部分(如某个岗位、某个专业方向),才是比较有效的、有导向性的。但目前学生对职业环境分析普遍较弱。

3.职业定位中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不够客观、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不符合逻辑与现实。目标选择不够客观、明确,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一会希望成为公务员,一会希望自己成为人民教师等;有的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定得太大,目前,比较多的学生属于后者,要做总经理、总设计师、科学家等。现实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选择不统一,逻辑性不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也不符合逻辑与现实,主要表现在没有把自己过去做过的和现在正在做的而且与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的“亮点”展示出来,特别是不少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

4.计划实施过于繁杂,不利于执行。计划实施,也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包括计划名称、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策略和措施等。行动策略与行动计划要清晰、明了、准确,但37%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能让人比较轻松地看明白其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的因果关系。行动策略和行动计划毕竟不是工作日程安排,因此必须注意繁简合理、详略得当。

5.对评估调整部分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主要包括评估内容、评估时间、调整原则、备选方案。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评估与调整”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然而,有些同学在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时,对论证过程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结尾的“评估与调整”。另外,调整不是360°大转折,而是应该在利用原有优势和条件基础上的优化组合,在调整中达到提升。备选方案应该是积极的,备选方案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自内而外”的规划过程。比如在前面自我了解部分,学生得到了许多推荐的职业,从中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向,那么,在制订备选方案时,也需要再选出第二个方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些还采用辅导与咨询、讲座、在线职业规划系统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学生问题,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越来越被高校重视。但是,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地位是相当排后的。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来看,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有的高校购买了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这对学生认识自我很有帮助,但学生并不知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作测评,也没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只是一部分人参与,并没有达到全程化、全员化的目标。

2.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首先,教师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在高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相关性很低,这就导致教师们在从事这一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或不自信,如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不会用,或者会用但不会解释,对学生的指导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把握不住重点。其次,指导教师人员不足,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人少并分散工作,没有交流、分享,更谈不上一个团队。最后,教师精力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业余时间从事这一工作,在完成自己的职工作后,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很有限了。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和个别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实际行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满足了面上的基本发展后,应着手向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让每项工作的价值落到实处。将观念的普及方式更为精细化、目的更明确化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更明显。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自我探索的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试图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准确及时的回答能让学生知道内心的需要,清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依据自身和实际作出选择,而不再是跟着感觉走或人云亦云,由此,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再结合职业环境探索,那么就可能比较容易准确地把握职业选择方向。自我探索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涉及较多也较难把握的是心理自我,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外人很难介入。若要清晰地认识自己就必须投入其中。当然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也不能仅仅是“坐而论道”,很多时候还需要联系现实,对照问题,勤于思考,积累每次探索后所获心灵之感动,进而洞见更远的自己。自我探索不是理论,更不是哲理,自我探索本身不只是弄懂事实、学点知识,更多要参与其中,提升能力,获得体验。对大学生而言,自我探索重在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至于方法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式标准,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将自省、他人评价、职业实践、心理测量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当然,自我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跟进和总结。

2.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其结果对自我定位、初步确定发展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学生通过自省、测验等方法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价值观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但如果缺少在实践中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其结果还是可能出现偏差。而职业环境探索为学生提供了验证自我探索的结果和调整自我定位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不是彼此割裂的,在时间上也不分先后。自我探索能帮助学生知晓“我是谁”,职业环境探索能帮助学生明白“我在哪里,我将去何方”。两者是选择职业方向、作出职业决策的基础信息来源,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对职业环境进行充分探索,掌握更加具体可靠的信息,职业规划才会更加合乎现实,更加理性。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探索,但却忽视了对职业环境的探索。另外,有学生意识到职业环境探索的重要性,但苦于不知晓职业环境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无法真正与现实挂钩。因此,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探索的意识,同时,要教授学生具体探索职业的方法并告知获取信息的渠道。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教师很少,大多是班主任、辅导员在工作之余给学生上上就业指导课或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导咨询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目前的教师队伍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需要的, 因此,学校当务之急是要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提升专业人员水平。首先,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方向的优秀毕业生从事专职工作,不论是测评还是咨询,都需要专业教师;其次,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相关人员特别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再学习深造。在保证本校教师资源充足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外聘、兼职等形式邀请校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员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开展讲座,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顾雪英.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龙立荣,李晔.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4]俞来德.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

[5]孙丽华.大学生职业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2

职业生涯规划书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划年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得看过一本书,作者是一名职业规划师,这样的工作及职位在中国还很少。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能有幸福感的工作。看到书中很多因为做了不喜欢的工作或是对职业前景迷茫的人,我不尽也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呢?我是一个的以兴趣为导向的人,对我来说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件痛苦的事情。那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同时对此有浓厚兴趣的工作呢?这一切的疑惑将我引到了职业规划的面前。与其在进入职场后叹息迷茫,不如现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探索。职业规划是要依据个人的特殊情况、特殊才能,考虑社会背景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结合职业发展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和教育的一个综合体系。做一个适合自己的、合乎现实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我们学生在进入职场时省时省力,还能帮助我们能健康发展职业能力。在大学阶段,为自己规划一条职业之路是很有帮助的。

一、自我盘点

我是学习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能流利沟通;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在班级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二、社会环境规划

社会一般环境: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l

优势

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

l

劣势

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

l

机遇

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

l

挑战

相对口专业要求更高学历,本科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为此很多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的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或干脆放弃本专业而转行。

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培养扎实的钻研探索精神,并注重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深造学习,定会成为该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

三、具体行动规划

大一: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虽然感觉大一的学习任务不重,但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大二: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大三:为分化期(冲刺就业):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对职业自我的分析和职业信息的搜索,我对自己、对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将职业自我和职业信息的匹配,我初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合适的工作方向。进一步规划,让我对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类型有了了解。思索自己的职业环境要求和职业目标计划,让我对职业有了一个细致的描绘。现在我比较清晰的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拨开迷雾,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职业之路。但是我也了解现实变化很多,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所以我有了心理准备,面对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的细节,长期目标是明晰的,职业自我系统是明确的。我会有原则的根据现实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

规划人:____________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3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31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0万人,就业压力相当大。而随着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的持续升温和高校的扩招,全国艺术类考生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艺术类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但社会提供的岗位却没有按同比增长,以何种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及时把握就业机会,使得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高校艺术类学生心中的一大疑问。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他们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有想象力、个性张扬,不愿受条条框框所束缚,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职业生涯规划对艺术类大学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1.观察力强,情感丰富,思维活跃。

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艺术学习的熏陶,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感性思维强、富有想象力等特点。艺术专业创作上常常强调艺术创新,因此他们追求艺术个性特色,讲求艺术个性的积累,善于在生活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感性地对事物作出审美判断,这常常导致对其他价值的判断不够敏感,从而往往不能从整体上看待问题,从本质上分析问题。

2.个性张扬、独立,自我意识突出。

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注意和浪漫主义色彩,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追求自由和个性,对外界刺激敏感,好恶分明,个性张扬。并且由于高考对艺术类专业分要求很高,他们长期在外求学,比同龄人更有独立性和自主性,自我意识突出。

3.专业情结浓厚,但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学生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课、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隘,缺乏人文素质。

4.自我认识不足。

由于专业情结浓厚,艺术类学生容易沉迷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不能自拔,对外界的情况容易忽略,从而产生眼高手低的情况。并且,多数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就开始对艺术专业的学习,因此比别的学生有艺术特长优势,在学校里比较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因此他们常常感觉自己比别人优秀很多,优越感强,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从而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当与外界社会对其评价不一致时,择业容易受挫。

5.就业期望值高。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比较特殊,在其从小学习过程中,家庭投资的财力物力较普通学生家庭高很多,比如买画纸和颜料,请专业老师辅导,等等。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费要比普通专业高出很多,一个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投入近十万,这种高投入的学习势必使他们希望毕业后有高回报。这种过高的心理期望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一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落心理,从而影响就业。

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我对某高校400多位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49.83%的学生听说过生涯规划教育,35.42%的学生从未听说过生涯规划教育,非常了解生涯教育的只占1.14%;71.56%的学生认为从大三大四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比较好,21.13%的学生认为从大一大二开始比较好。可见生涯教育正在逐渐走进学生,但并未为学生所熟知。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

2.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可程度。

调查显示,47.24%的学生认为生涯教育重要,42.3%的学生普遍认为需要生涯教育,而认为生涯教育对其有一点帮助的占57.13%。从数据可知,有一半人认可生涯教育,但对生涯教育的现状并不满意,他们认为生涯教育作为一种人生规划非常有必要,但由于现在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他们的影响没达到自己的心理目标。

3.对生涯规划的履行程度。

调查显示,有40.11%的学生认为已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只有近期的,并未作长久规划;有74.0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知如何去做,或还没有准备好按照制订的目标开始付出行动。这表明了学生自身的生涯规划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这也意味着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已刻不容缓。

4.对自我性格的了解程度调查。

表1显示了各项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艺术专业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程度还是很高的,这对于大学生快速精准地找到自我定位、制订人生目标、完成人生理想提供了一个基础条件,为大学生顺利完成生涯教育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艺术类学生本身的特点,这也包含了他们对自我认知过高的情况,另外对于自身的了解也只是处于主观上,并没有进行过客观的测评等综合分析与权衡,因此对自身的了解是片面的。同时,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不是很了解。这也表明了目前学生对生涯规划还比较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

表1 自我性格了解程度调查

5.对生涯教育的期望调查。

调查还发现艺术类学生期望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成功职场人士的经历和经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点与引导,就业市场、行业发展的信息,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等。

三、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般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

1.我国生涯规划的普及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生涯”的概念,强调对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到社会的不同教育阶段。就大环境而言,我国现在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点,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理论的代表人物舒伯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大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退出阶段(65岁以上)[1]。按照这一理论,大学期间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而目前缺少持续性和全程性。

2.队伍建设的滞后。

目前,社会上的专业职业规划师寥寥无几。据了解,美国1999年就有16万名职业规划师,平均5000人就有1个职业规划师,而我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仅1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2]。这说明我国职业指导师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手段与方法单一化。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手段与方法单一,缺少专业的多样化的测评工具,以及能熟练使用测评工具的专业化师资。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观念上由就业指导向生涯规划转变。

生涯规划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及自我发展为主,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能通过激发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尽快做好从就业指导向生涯规划的转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增强长远规划的意识,培养职业规划的能力,使艺术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随时调整个人发展中的偏差,完善职业所需的素质,作出正确的抉择,自如地应对人生道路中的各种职业变动。

2.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殊性、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建设,因地制宜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组织培训和个人自由参加社会职业资格培训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采用丰富多彩的具有艺术类特色的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化,更被艺术类学生所接受;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包括心理辅导等,以减轻学生在学习、生活、人格等方面受困扰的程度,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生涯辅导相结合,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指导;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采用多样化的测评工具进行专业化的测评;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生涯规划是长期动态的,要在实施中去检验,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建设,等等。

3.在个性化的前提下加强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

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较差,我们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专业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水平,丰富内心世界。另外,要鼓励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面对艺术专业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努力为他们建设一种全方位开放、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提供条件,鼓励他们性格特点中积极的部分,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敏感性,并且予以积极引导,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晨.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42-44.

[3]张燕花.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2006,(03):209-210.

[4]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北京教育,2007,(5):23-24.

[5]王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70-7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4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帮助职业规划者真正地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艺术类毕业生是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与其他类型专业毕业生有着普遍共性,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的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度,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艺考热”的升温,促使全国艺考生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但社会所提供的岗位却没有同比例增长,以致出现”粥少僧多“的现象。因此,对艺术类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造成职业生涯规划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有以下考虑。首先,父母没有做好前期的引导。职业规划并不是在就业之时才开始的,应该在高考填报志愿之时就应该充分考虑。高考填报志愿,多数父母不能给出相应的正确引导,致使在填报志愿之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忽视专业的适应性及就业前景,这可以看做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之一。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好前期引导呢?在网络共享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父母可以多搜集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知,做出初步分析。当然,也可以依靠专门从事志愿填报的部门单位,从中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类型、合适的专业类型以及以后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型。在起点上画好初步跑道,在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再慢慢调整跑道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在一个一个短期规划中,实现其长期规划。

其次,高校艺术生人数急剧增加,造成精英教育下滑,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高校扩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艺考成了一条捷径,成就“艺考热”现象,这就如同让理科生去写意山水,虽然有可能“渐修“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实现可能性能有几分,就不得而知了。

介于以上原因,我们的国家和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国家对艺术类教育进行宏观上的改革。当然,学习费用问题首当其冲,让那些具有艺术天分,却支付不起学费的学生进入到大学的殿堂,展开他们的艺术之路。其次,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分化。通过不同的教育途径,将学生分为职业型、专业型和以研究和教育为主的学术型人才。在满足就业需要的同时,同时推动我国艺术文化研究的发展。再次,面对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全面、不健全的问题,高校也是责无旁贷的。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没有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独特性,进行专门指导教育,而是一面盖全,对艺术类学生的帮助几乎是微乎其微。

介于此,高校应该结合艺术类大学生性格特性和就业方向的特殊性“量体裁衣”。第一,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设定为一门必修课,确定学生的价值观,学会用“swot”分析法客观的分析自己、环境、职业生涯,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策略。第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即时毕业生四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宣传各级政府和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政策;二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典型教育。三要学校加强学生的成功素质训练。如四川大学为了更好的提开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团委专门指导成立了就业创业促进部,主动的整合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定期举办创业策划比赛等。为了强化学术理论和职业实践的结合,还在龙泉建立了多行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平台上与各类企业群深度合作,组织学生以企业核心角色参与企业真实运营,得到超越传统实习的优化实训效果。

制定合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无可厚非的,但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家政策和学校教育指导均属客观因素。多数大学生包括艺术生在内,进入高校的“伊甸园”,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挥霍时间。根本没有意识到对自己今后职业做规划。例如美术学理论方向的学生,由于学习美术理论,技法相对薄弱,但又不及历史学院学生学得透彻系统,对口专业稀少,致使他们在踏入学校时起就充满了自卑心理,毫无规划设计。技法类尤其是设计专业学生,则充满着自负心态,认为高学费就应高有着高收入,高水平的生活。所以,大学生收先应该做的就是用“swot”分析法客观的分析下,自己的优势、劣势、竞争和机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86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迄今为止,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这一课程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了,历经坎坷。从一开始的被社会质疑到如今的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所针对的有两个群体,一个是个人,另一个就是单位。在针对个人上主要指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并努力按照规划来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努力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单位是指企业要根据自家员工的特点,掌握好每个员工的个人信息,然后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既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又可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合理计划,并且按照规划方向努力,完成指定的目标。职业生涯不仅仅是一个意义上的名词,它代表的更是一个发展过程。

2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误区

①现在许多的大学生都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就是为了自己以后找工作而准备的,这种偏激的想法就是因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理解而造成的,在学生群体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②还有不在少数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以后工作能赚更多的钱而准备的。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利益越来越被崇尚,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呈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讲的确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帮助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制订下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计划,而不是约束自己的东西。它视为自己做一个合理的引导,不仅仅是找一个赚钱多的工作那么简单。③现在不乏许多的同学都认为,制订规划没什么用,总是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走一步算一步就可以了,即便是制订了计划一旦发生什么临时变故,就成了无意义的了。这种想法很明显是误解了规划和计划的关系,规划和计划是不一样的,事情的变化性本身就是已经被考虑在规划之中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是草率的行为,它是经过缜密思考之后得到的成果。④目前总是出现学生们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不懂得之前好好设计合适自己的规划,总是等到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才想起自己需要为未来制订一个规划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也是学生们的相关意识浅薄,目光不长远。从而延误了宝贵的时间。

3促进高校图书馆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措施

3.1从大学生方面采取的措施

学校必须倡导大学生端正好积极心态,从各个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己,可以参加些相关测评,或者从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评价上认识自己,切合实际地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且了解内容上也要记得全面一些,全方位地进行分析,不能只从简单的兴趣爱好上分析,情商、德商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也要算在测评里面,这些经常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通常都会或大或小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要记得时刻做自己的思想准备,从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科学的目标。平时学校也要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同时也要多开展一些相关的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从社会调查中了解目前行业情况,从而更好地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更适合自己的目标。

3.2做好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学校内图书馆的管理层要根据手下员工的个人特点以及具有的技能建立一个专门的人力资源部,专项针对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不同特征、技术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安排适合的工作。让馆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的强项良好地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过岗位提供的便利条件,为学生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及时推荐最适合的最有效的相关资料,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

3.3增强学生对图书馆的认知

图书馆在高校的发展中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高校了解社会的重要信息支柱,同时也在促进高校保持良好发展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信息交流中心,学生要想在校内获取更多的外界社会信息必须要靠图书馆来完成。所以,高校更应该做好图书馆的发展工作,多在学生当中进行宣传,让学生增强对图书馆的认知度,意识到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自身的需要,并能够及时去图书馆充实自己,获取到更多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3.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经济在发展,随之高校图书馆事业也要不断发展不断改进,这是必然趋势。为了能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同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高校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发展工作。首先就要从员工做起,相关管理层要把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放在第一步,多多开展一些相关培训以及相关实践活动,让员工能够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尽快地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工作氛围中。同时提高相关的技能和工作质量,掌握社会情况,及时做好新信息的更新,这样才能让图书馆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4结论

通过以上文中对图书馆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要想做好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必须要有学生个人、图书馆、学校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一同努力,需要大家都行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大学生本人要有积极的态度、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高校图书馆方面要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只有通过这样多方面的有利配合,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未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2]秦佳楠高职图书馆参与就业指导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李红伟,陈振辉,杨万良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6).

[4]孙玉鹏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书范文6

作者简介:李 军(1982-),男,四川广元人,硕士,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了解,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特别是综合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该论题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势和趋向。研究分析表明:该命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5-0068-05

当前,高校已日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突破障碍,开发潜能,自我实现,更是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单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文拟在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并提出这一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理论工作者们一直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简介

目前专门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尚属空白。不少学者对这一课题作过零星的探索,如学校部等编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涉及到就业与职业理想等[1];曲振国等编著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谈到大学生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对职业观念、现代职业精神进行了专章论述[2];刘建新、费毓芳主编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也提道:“高校就业指导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培养学生创业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3]这些论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从已公开的学位论文来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只有3篇,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杨德才副教授指导的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武汉科技大学张继才教授指导的万杭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2009),河南大学施昌海教授指导的李士营的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09)。

期刊论文方面,笔者以“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上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全部文献进行精确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47篇。从时间上看,相关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之前,相关论文几乎没有,2003-2008年共有十余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此阶段已逐渐得到重视,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足够关注;而在2009、2010年,相关文献突增,超过之前期刊论文数量总和,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重视并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探讨状况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关系的探讨是一大主题。综合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类观点。

1.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存在内在契合之处

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李士营在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育人目标同向、育人功效同效、育人内容同质”[4]13-14;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之处表现在“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5]。陈春一、高培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中认为,两者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交错性和教育作用上的互补性”[6]。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在“对象的一致性、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互通性和作用的互补性”四个方面具有契合点[7]。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的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和教育导向的社会性”[8]。这些文献实质上都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基础。

还有学者论述到了两者之间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万杭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到,两者之间结合之所以必要,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实施”[9]8-9。关于两者结合的意义,万杭认为,“有助于大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9]11-12。任凤彩认为,两者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理想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5]。屈善孝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内容、目标、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关于两者结合的原则,万杭认为,要“遵循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育的系统化和个性化三个原则”[9]19-20;关于两者结合的对策或途径,万杭提出,要“更新教育主体观念,调动教育客体积极性,更新教育介体,挖掘社会资源,扩展教育环体”[9]20-25。任凤彩提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发挥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5]。

2.两者之间互为载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两者都是研究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可以互为载体”[9]1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促进作用。如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0]13。陈春一、高培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使得学生较好认识自我、较好导向正确的目标、较好开发潜力、较好改善师生关系”[6]。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8]。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黄炳辉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中认为,“职业生涯设计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明晰化,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11]。无独有偶,张志萍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文中也主要“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进方式等方面阐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已经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凸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已经超越了过去单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技术性的工具范畴;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途径和手段,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实效,更具有时代性,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接受。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探讨状况

从既有的文献中看,不少学者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所研究和论述。如赵敏在《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道:“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价值取向偏颇、自我认识不清、生涯目标模糊、职业素质欠佳的问题”[10]13。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到,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淡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充分,实践能力缺乏;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体系;缺乏专业和针对性的测评工具;缺乏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4]20-22。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需求日趋多样,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同时,大学生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职业能力不强,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7]。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到,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缺乏以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职业精神、职业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5]。田必琴在《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提道:“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理想的云端漂浮,教育效果备受质疑。”[13]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文献有三篇:闫礼芝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和《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中,通过实证调查、SPSS统计分析与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学生自入校即开始实施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制定、指导督促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吴惠、王雷华在《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中,也经过数据分析,论述了“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整体认识、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期望和职业选择地域”[14]。

从上面论述所见,历经十年萌芽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已经有一定进展,学者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当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既缺乏专门论述,也缺乏个案研究,实证研究也较少;同时,因为研究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情况不甚了解,对大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探讨状况

当前,理论界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所提出的对策思考也有一些研究。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赵敏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系统对策主要包括:“一是认为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毕业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深度思想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系统整合,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10]iii宁曼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一是认识层面上加大宣传形成共识,二是制度层面上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三是方法层面要加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四是实践层面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15]吴惠、王雷华认为,要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要做到:“深化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认识;关注易受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的学生群体;重视媒体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宣传作用;发挥新社会阶层校友的示范作用。”[14]

也有学者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全员化角度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释;将大学生四年划分为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毕业阶段,详细论述了每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案。对于全员化研究,李士营提出:“要加强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要建立新型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要充分挖掘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作用;要强化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4]39-45

以上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不少学者都能各抒己见,既有宏观上的总体研究,也有微观视角的具体展开,较好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但这些研究仍然不够,在对策探讨的创新及深入方面,势头不足,还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不少学者提出的对策较为宏观笼统,实际可操作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术界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开的这些研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领域有了进一步拓展,也深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及规律把握。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所出理论成果参差不齐,有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理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主体、教育策略、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不够系统。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立性,但其内涵和外延至今尚无明确界定,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混用,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论述等也较为笼统。

(二)研究视野较为狭窄

当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主要是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围绕教育要素而展开,存在视角单一、人云亦云等问题。实际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需要借鉴人才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来充实。比如,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运用文献分析法,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性、定性的分析研究,定量的实证研究较少。从检索文献来看,仅有闫礼芝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以及吴惠、王雷华的《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等三篇期刊论文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一)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我们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体系中去思考,开发个体潜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基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系统研究,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在历史考察、过程及规律探讨、环境优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二)拓宽该论题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经触及和深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索。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医学类、师范类、公安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可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等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114.

[2] 曲振国,杨文婷,陈子文,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74-191.

[3] 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15.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5] 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6] 陈春一,高培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7-78.

[7] 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97-99.

[8] 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62-63.

[9] 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10] 赵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11] 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5(2):33-36.

[12] 张志萍,吕建秋,刘智强.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8):54-55.

[13] 田必琴.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