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坛发言稿范例6篇

教师论坛发言稿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1

[关键词]教育期刊 论坛 互动

[中图分类号] G2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42-02

教育期刊编辑的成长离不开对教育专业理论的研究,而这种研究除了海量阅读教育书籍外,还有一条很关键的途径――参与教育论坛互动。据我了解,国内比较知名的教育论坛包括k12、教育在线以及一些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的教育论坛等,这些网站的论坛往往汇集了国内外的教育经典专著,以及国内知名的教育大家和各学科教学的高手。作为一名教育期刊编辑,如果能经常参与这些网络论坛的互动,就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动态,洞悉教育的内涵,对课堂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编辑专业知识的提升。

十多年的教育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同时进入单位的同事,有的依然在原地徘徊,有的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这其中的差别显而易见。笔者觉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编辑是否拥有名师资源,是否深入了解教育的问题,是否与广大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归根结底,这些外在的差距都指向一个问题――是否经常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为此,笔者在这里谈谈参与教育论坛互动的积极意义,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期刊编辑有所启发。

一、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与名师近距离接触,挖掘骨干作者,充实作者队伍

许多知名的教育论坛上往往汇集各种层次的教师,有国内知名的教育家,也会有一些教坛新秀,还会有各种善于思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新锐教师。如果编辑能经常到论坛发言、回帖,参与一些重要话题的讨论,就会和各种层次的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编辑在不断的探讨中,逐渐地和老师们成为朋友,进而向他们约稿,挖掘骨干作者,充实自己的作者队伍。

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笔者对教育一无所知,对自己的负责栏目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更没有一个得力的作者。这样每逢交稿时,笔者总是拿不出满意的稿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在一些读者朋友的建议下,来到了教育在线网站。随着跟帖、回帖的增多,我渐渐地对网站各个版面都有了了解,且因为经常上线,和一些版块的版主也慢慢熟悉起来。在不断的联络中,我能有机会与朱永新、李镇西、王栋生、余映潮等名家交流探讨,并向他们约稿。几番信件往来后,这些名师都成了我的“名师教谭”栏目的作者。

教育在线上还有很多年轻的新锐教师,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或许并不是很成熟,或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即便这样也无妨,因为他们有不断探索的执著精神,他们善于思考、总结,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我在网站上参与论坛的互动时,有意地搜寻那些文章观点新颖、思考有深度的网友,多次与他们联系,并把我的约稿要求发给他们,让其针对要求写适合栏目发表的文章。几次三番的交谈之后,他们都成了我的骨干作者,如大潮河、铁皮鼓、快乐小荷、马玲等。

二、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关注教育现实,策划贴近教育一线的选题

一个人周围的环境及其经常讨论的话题决定了他的眼界与思维的高度。对于教育编辑而言,如果他经常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就会深入了解教育的热点,关注教育现实,思考破解教育难题的方法。这样,他就不再仅仅是一名教育编辑,而成了一位与教育同呼吸、共命运的教育同行者。那么,他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策划出贴近教育一线的选题,同时调动教育论坛上的人脉,集思广益,使之深刻、易读。

我在2011年第一期的《河南教育》(上旬)上策划了一期关注课堂教学范式的专题,题目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温度――探寻高效课堂的密码》,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欢迎。我深知,策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多年来参与教育论坛互动的结果。那是在2010年年末,随着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被各大媒体大肆报道之后,全国继而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范式,这引起了一直关注课堂教学的我的注意。

那段时间我有意去教育网站上参与一些教育范式的讨论,并到各大教育网站去搜寻成功的范式,通过在论坛上和一些骨干教师及校长的沟通,我发现所有的教育范式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所以,我和论坛上的网友多次交流探讨这个问题,并深入思考该专题的模块组成。经过历时几个月深入课堂,在多次采访后,我撰写了长篇通讯《从“知识”到“生命”的回归――高效课堂的内涵剖析》,同时我还约请原山东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江苏宜兴实验中学校长王俊以及原民权县实验中学校长申宣成分别作为一线名师,发表了各自对建设高效课堂的见解。另外,我还多方联系,约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彬教授写了《关注师生关系中的“教学价值”》一文。值得骄傲的是,此策划一经刊发后,立即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探讨关于课堂模式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同时,此组文章被收入百度文库,申宣成老师的《参与式学习变课堂为“智慧盛宴”》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2005年第5期《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三、参与教育论坛互动,可以随时对读者及作者进行调研,便于开设贴近读者的新栏目,找到合适的作者

通常情况下,编辑如果开设新栏目,必须要深入学校读者中进行调研,甚至要来回跑至少3―5所不同地市的学校,才能得出稍微有代表性的结论。而即便是这样的省内调研,一般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若是经常参与教育论坛互动,就会拥有全国各地教育界的网友。在开设新栏目时,编辑无需走动,在办公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全国性的调研。在确定出实用性强、关注度高的新栏目后,同时还可以发现合适的作者,找到新栏目的主持,在这样一举几得的情况下,教育编辑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在《河南教育》(上旬)2011年开设的“教学多棱镜”栏目及2012年开设的“问诊新课堂”栏目就是在这样的调研下进行的。那是在2007年,我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瞎逛时发现了“语文沙龙”板块,认识了版主刘祥。随后经常去该板块,看他们发表的话题,阅读他们发表的帖子,同时参与他们的话题讨论,发现自己的看法并不太成熟。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也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提升,逐渐地和全国各地语文教学界的骨干教师都有联系。特别是版主刘祥――他对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他对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也让我欣赏。于是在2011年开设新栏目时,我首先征求各地语文教师的意见,记录他们关注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多次和刘祥商讨栏目名称,并邀请他做栏目主持。几个月之后,一切如愿以偿。2012年开设的“问诊新课堂”栏目也是在这样调研的基础上和申宣成博士商议后确定的。

四、参与教育论坛讨论,便于搜罗征稿话题,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公布,扩大影响力,募集优秀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论坛的交互性、快捷性越来越明显。经常参与网络论坛发帖的人都会发现,往往刚刚点完“发送”图标,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会有跟帖进来。当然,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那些经常参与话题讨论的、有大量关注者的网友身上。对于从不上论坛或者很少出现的网友,那他的帖子通常会石沉大海。对于一名教育编辑来讲,如果能够经常参与论坛的互动,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发表观点独特的帖子,就会拥有一定量的“粉丝”,那么,他在论坛上的发帖就会引起“粉丝”的关注。这样群策群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气,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你要组织活动,就会有很多人为你出谋划策;你要征集教育话题,就会有很多人为你建言献策;你要公布约稿主体,就会有很多优质的稿件雪片似的飞来。

如《河南教育》(上旬)的“班主任谈丛”栏目的征稿过程――编辑提前两个月左右在论坛上征集话题,经过思考、筛选后,确定出适合该栏目的话题,并第一时间在树人网的论坛上公布,让广大的教育者参与话题的互动。读者可以把各自对话题的看法以跟帖的形式发在论坛上,也可以选择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话题后面,编辑根据大家发帖的文章质量,可直接选择发表,或者让其进行充实修改后再发表。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编辑的是,论坛上鱼龙混杂,教师的能力、水平及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是真的深入思考过某个问题后,才谨慎发言的,而有的教师却牢骚满腹,把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像垃圾一样往论坛上丢,弄得论坛乌烟瘴气。这就需要教育期刊编辑一定要持一双慧眼,拨开层层迷雾,选择那些有真知灼见的精华文章,与其作者交流探讨,相互学习提升,实现编辑与作者共同成长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2

一、“三分讲坛”的创意由来

“三分讲坛”的演讲形式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百家讲坛”。一个大讲台,一位大讲师,滔滔不绝的演讲中有翔实的故事、生动的情节、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人崇拜不已。如果让学生站上他向往已久的教室讲台,小小的个体中也能迸发出大师般的无尽潜能。

“三分讲坛”的演讲时间紧扣在三分钟左右,这是实践的结果。我们曾经尝试过“五分钟讲坛”、“十分钟讲坛”,发现由于演讲内容过长,学生难以记忆与消化,最后流于读稿;我们也曾尝试过“一分钟讲坛”,发现由于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将演讲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最终,我们确定三分钟左右的演讲时间,它能让演讲者把一个故事说生动,将一个道理讲清楚,让一个人物鲜活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主题真实地诠释出来,并牢牢抓住聆听者的兴趣。

“三分讲坛”的演讲动力来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班中总有一部分孩子乐于表现、善于表达,他们需要一个大舞台来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才华;一个班中总有一部分孩子习惯于安静地仰望,也许伙伴的热情就是推动他们迈向讲坛的动力;一个班中总有一部分孩子“失语”于课中,“失意”于作业和考试中,却得意于课间,而讲坛的设置正是他们在获得自信与伙伴中树立威望的起点。

二、“三分讲坛”的实施过程

宣布开展“三分讲坛”活动之后,班中很多学生都希望开设自己的“三分讲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强烈表达欲望,是班主任欢欣鼓舞的工作动力。而在此项活动推广之初,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参与讲坛的学生太多,演讲时间叠加且冲突;学生孤军作战,演讲内容雷同且枯燥;演讲者和聆听者“各自为政”,场面混乱且无序。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规范出以下活动流程。

1. 提前计划早酝酿

“尊重差异”是“三分讲坛”运行的首要前提。根据差异,由学生自主申报演讲时间、演讲次数和演讲主题。一个学期以来,班级中已开展:王子涛——“涛涛”不绝,我眼中的历代皇帝;王珗童——“童”话世界,地理知识我最棒;李新鹏——“月月”聊史,历史在我脚下;张天瑞——天王秘籍之武器篇;郑平杰——游泳安全必知篇;赖柏成——世界最可怕动物排行榜;龚哲宁——生命之源;刘诚锴——美丽宁波之山灵水秀;邬佳蔚——我爱糖果;张睿予——恐龙之谜;董欣怡——我和计算机是好朋友。同学们还在陆续申报的有:未解之谜、纸上谈兵、鱼来鱼网、美丽建筑、数学万花筒、小李动物园……一个班中有2/3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一旦确定演讲主题,就会来班主任处备案,为论坛的开展奠定了前行的基础。

2. 合作筹备共商讨

“合作前行”是“三分讲坛”运行的推动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于是学生首先想到了身边的父母,共同制作精美的PPT、绘制逼真的图画,让演讲生动而精彩;演讲前夕,邀请长辈们为自己的试讲打打分,提提意见。而在演讲组合中,学生渐渐由一人演讲变成团队演讲,演讲发起人在班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通过创意组合,让演讲精彩纷呈。而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也有意识地让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入这些演讲团队中,从播放PPT、配合演说、传递道具等简单的活干起,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沟通,锻炼了上台的胆量。

3. 差异演讲展风采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必须给予差异性的理解和支持。从演讲次数上来说,能说会道的学生可以通过隔天一次的演讲,持续10~15讲;有点胆怯的学生可以在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隔2~3天精心准备1讲。从演讲形式上来说,有家长和伙伴支持的演讲者,可以通过PPT、图画等外在形式辅助自己的演讲;自力更生型的演讲者,可以通过实物展示配合自己的演讲。从演讲过程上来说,教师鼓励学生脱稿演讲,伴以与同学的互动环节,但也允许个别胆子较小的学生拿着稿子,在演讲遗忘时作适当的文字提醒。

4. 关注细节促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也决定学生能力提升的程度。在锻炼中,演讲者渐渐感受着精彩的开场白是成功演讲的一大法宝,连贯的穿插语是完整故事的重要组成,悬念性的结尾更能为自己赢得下一次演讲的掌声和期待;演讲者也在不断的演讲中学会从缩在讲台后到大胆地走向同学中,从背脊对着同学来演示PPT到侧身站位的自信演讲。而聆听者也渐渐懂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演讲者上台的欢迎和付出的尊重,更有主动拿出笔记本来记录演讲内容的自主学习者。

5. 及时反馈求共赢

我们采用三种反馈方式来营造讲坛的效果:演讲者会在演讲后提出2~3个问题,并通过自主准备“糖果、小本子”等礼物,发给认真聆听后能正确、完整回答问题的同学,这种动力的激发,让学生的认真聆听渐渐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根据演讲者的演讲准备、演讲表现等,教师及时发放奖励卡,每月评选出“演讲之星”,授予奖状,以资鼓励;通过QQ直播、微博互评等形式,让家长及时关注自己孩子的真实表现,为他的大胆、自信而开心。

三、“三分讲坛”的效果评价

“三分讲坛”活动真实地践行着“差异教育”的核心理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在学生争着走上“三分讲坛”的过程中,我们见证着他们自信、大胆的成长过程。从起初的声音小、动作不自然、眼睛不敢直视前方,到最后的胸有成竹、面带微笑、声情并茂、大胆自信,学生不断地进步、成长。此外,学生不但学会了说,也学会了认真聆听、及时参与、共同合作、不断补充等优秀的学习品质。

在学生经历“三分讲坛”的过程中,我们为学生的大量自主阅读不断叫好。“三分讲坛”一期三分钟,按每分钟160字的语速计算,学生需要准备500字左右的讲稿。为了这500字的讲稿,学生至少需要阅读几千甚至上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他们还需要学会信息的选择、整理、加工、输出,再配以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这是自主学习的真实过程。

在学生准备“三分讲坛”演讲稿的背后,更有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着这种宝贵的锻炼机会,在磨砺的过程中变得开朗、自信和阳光了,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孩子高兴着,感动着,这也是家校合作的顺利沟通点与推动力。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3

第5期:听(看)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听(看)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中,通过听(看)课活动,教师能够相互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听(看)课过程中需要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

②能否设计出内容全面、比较合理的表格以便于听(看)课与记录?

③听(看)课知识与听(看)课技能是什么关系?

④青年教师的听(看)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5期:说说2011版课标的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5期:投 (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耐久跑途中跑技术)

投掷教学是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投掷物的投掷练习,发展投掷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发展上肢力量的课课练。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避免枯燥机械的重复练习。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层面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

拿出自己已经实践过的、最为得意的教学设计,无论主题、篇幅、片段还是一个具体的细节设计也好,都可以在此期中展示。因为是已经实践的教学设计,请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点评和反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注:详情请登陆《体育教学》论坛“实案选登”专栏查询)

“教研园地”专栏选题

本专题从大教研观展开对教研问题的多视角讨论。讨论活动以“研究促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与研的关系密不可分,如谈教学问题是从研究的角度探讨哪些是真问题。因此,教学研究也好,研究教学也好,讨论自始至终以教学为主线,以研究为手段展开本专题的讨论。

讨论题目:

第5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

第6期: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容、目标与方法因素

第7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8期:谈体育教学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

第9期:谈体育教学经验――放松活动内容的选择

第10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场地器材的布置

第11期:谈体育教学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12期:谈体育教学经验――安全隐患的防范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教研园地”专栏进行查看。学校体育理论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于素梅博士将作为此专栏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场地器材”专栏选题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载体,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效果。面对当前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瓶颈,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化解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积极开发体育课程的各种物力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和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在此方面,从事教育实践的一线体育教师最知情、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栏目特邀请广大体育教师献计献策,将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实用的场地器材新方法、新做法分享出来,让我们共享成果,服务学生。

“游戏百花园”专栏选题

“游戏百花园”专栏以介绍新颖、优秀、实用的原创或改编的游戏作品为主。2012年以来,经过编读的充分沟通,大家对游戏百花园的内容定位、简洁明快的格式要求取得了共识,陆续刊发的游戏体现了生动、实用、简洁的特色。

1.栏目结构设计

“一事一议”

专门就大家关注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和争鸣,投稿要求观点鲜明,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游戏案例与点评”

围绕每期“一事一议”中的热点问题,刊登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创编或改编的游戏,通过点评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投稿要求简洁明了,每则游戏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可附照片或插图。

“游戏小贴士”

以简短明快、有血有肉的风格,介绍游戏教学与创编的真知灼见,投稿字数200字。

2.“一事一议”主题侧重

第5期:水平四传统体育游戏与拓展相结合

第6期:高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第7期:spark游戏;

第8期:实用徒手游戏;

第9期:雨天室内游戏;

第10期:课间教学调节性游戏;

第11期:整理放松游戏;

第12期:团队合作游戏;

同时,优秀的水上游戏、冰雪游戏、地方特色游戏和外国体育教学游戏介绍也欢迎投稿。

注:此专题讨论的进一步解读和背景资料请登录《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游戏百花园”专题板块查看。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被誉为“中国游戏大王”的吴纪安特级教师将作为此板块版主组织大家在线讨论和交流。

重要提示

1.上述各栏目专题讨论投稿最佳时间:

第 5 期――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15日

第 6 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5日

第 7 期――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5日

第 8 期――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5日

第 9 期――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5日

第10期――2012年8月1日-2012年9月15日

第11期――2012年9月1日-2012年10月15日

第12期――2012年10月1日-2012年11月15日

2.投稿及参与讨论形式:

《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投稿;

《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各版块查阅相关资料和交流、讨论。

3.投稿说明:

(1)请大家围绕主题,按时间投稿,在《体育教学》网站(省略)投稿系统平台投稿的基础上,同时将核心思想直接发帖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中的相关栏目中。

(2)作者提供照片格式应为JPEG文件,长边不小于800像素,作品原则不小于2MB。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4

“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是由八位心理学家在2008年发起的,除本届论坛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外,其他七位分别是(以姓氏笔画为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南开大学乐国安、“万千心理”出版与文化机构总策划石铁、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武汉大学钟年、香港城市大学梁觉、清华大学彭凯平。论坛发起人认为: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心理学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在几代心理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心理学在国家科学发展当中力量的日益壮大和影响的日益深远,中国的心理学已经积聚了充足的能量;因此,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应当以一种更加宽广的视野去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心态建设,回应各方面的需要,迎接新时代新机遇的挑战。论坛自2008年5月于武汉大学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2009年在济南、2011年在上海)。

此次八位发起人全体到会,参加论坛的还有:中国心理学会前任会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商务印书馆等高校与科研文化机构的学者。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社会价值观变迁与文化传承”以及“美丽中国的心理学诠释”。会议由本届论坛主席、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主持。“社会价值观变迁与文化传承”主题引言人金盛华教授首先就“当代中国的价值参照危机与精神价值回归”进行了阐述;王登峰教授以“中国人的百年焦虑”为题进行了发言;中科院心理所任孝鹏就“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变迁”进行了发言;许燕教授重点分析了北京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美丽中国的心理学诠释”主题引言人、彭凯平教授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对“美丽中国”进行了畅想,随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刘电芝教授、钟年教授、中科院心理所韩布新教授分别以“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变迁及自我作用观的思考”、“一枝独秀或百花齐放――心理学与相关知识领域”、“宗教理念传承与民族创新发展――儒教与犹太教比较”为主题进行了发言。

参加论坛的老师们还与学生就“心理学与中国发展”为主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乐国安教授主持了交流会,除发起人外,复旦大学的孙时进、苏州大学的刘电芝、香港城市大学的岳晓东、南京师范大学的郭本禹等老师也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大家针对中国心理学研究中的现实关怀、研究方法、研究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还专门安排香港城市大学梁觉教授和武汉大学钟年教授分别以“社会通则的跨文化研究”和“从‘灭国先灭史’说开去――中国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向师生们做了精彩的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之后,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张厚粲先生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心理学发展的脉络,强调了心理学发展中的中国化要素;同时,张先生对论坛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寄予厚望。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围绕“中国心理学发展及论坛走向”展开了开放式对话,专家、学者、教师、同学各抒己见。钟年教授在阐述心理学与中国发展的关系时最终总结道:“关切人民,人民就会关切心理学”,迈向人民的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学走向未来的方向。此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5

一、读书推荐会孕育教师的读书热情

学校读书推荐会最大的亮点是视频播放全体教师每人一分钟的读书推荐录像。

我们的读书推荐会隆重而新颖,它不仅是教师喜爱书目的一次推介,更是读书人的一次亮相。这一天,我们几个班子成员全都身着正装,早早在报告厅迎接全校教师的到来。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走进报告厅的教师,当他们看见大屏幕上“读书推荐会”和“把最好的书推荐给最好的朋友”时,心情为之愉悦起来。主持人说:“今天推荐会的主角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下面我们将视频播放电教老师精心录制的全校教师的读书推荐录像。”此时,带着备课笔记、小考卷准备开小差的教师停止了手中的忙碌,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中自己和同事的表现。教师们对自己喜爱的书做着最精彩最精辟的解读。90分钟,教师们了解了90本书,从中也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几本。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每个人在心中评价着自己,评价着别人。教师们也许会追问表现不同的原因,我想一定是两个方面,一是感谢曾经读过的书;二是今后要多读点书。这不仅是读书推介,也是读书人的风采展示,更是个人读书计划的一次酝酿。总之,透过教师的眼神和表情,我们知道教师的读书热情在孕育着。

二、读书分享会唤醒教师的读书热情

学校读书分享会的最大亮点是以读书小组为单位,确保人人发言。

教师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生活与教育”。通过教师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捕捉生活中的事件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对教育的启示,从而理解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

为了确保全体教师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不“沦落”为旁观者,全校教师被分成8个读书小组,每组10人,每组一名主持人,每个小组每学期召开1次读书分享会。教师人人发言,谈阅读感受,谈工作体会。校班子成员列席并参与8场读书分享会。教师们不仅有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有了倾诉心愿、排解职业压力的机会。读书分享会使教师们在同伴互助中找寻前行的动力。人少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意味着每个人都要认真准备,认真读书。在分享会上,大家分享着彼此的看法主张,汲取全组10人读书的精华,扩大了人文视野。每次结束,教师们都意犹未尽。每个人都在享受表达之后的、倾诉之后的舒畅和被肯定之后的愉悦。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期待交流,没有人愿意当旁观者。一次次真情表达和交流唤醒了教师读书的热情。

三、读书论坛会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

学校读书论坛会的最大亮点是读书小组轮流承办,承办方由“官”办改“民”办。

学校读书论坛的主题是共读经典,感受教育魅力。寒暑假前学校发一本教育经典书籍给教师,教师回校后参与全校教师读书论坛。学校读书论坛由8个读书小组轮流承办,各组在读书组长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精心策划,内容包括论坛的会场布置、氛围的烘托、程序安排、稿件的质量、主讲人的表现和服装配饰等环节。承办小组把这一天当成全组的节日。承办论坛激发了整个小组成员参与集体活动、办论坛、参与论坛的热情。

在“走进大师”系列论坛中,教师不仅仔细阅读学校的共读书目《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还上网查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及其贡献,以及其他书籍的简介,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师事迹,从而更好地设计论坛。因为担心在互动环节中冷场,教师们还特别考虑到,如果有人提问,谁回答;如果没人提问,谁救场。其他小组也积极参与和感受,酝酿下一次自己组承办时,还可以有哪些突破和亮点。读书论坛就像一个擂台,每个组在台上精彩演绎着。每个人都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小组成员平日互相督促读书学习。

教师论坛发言稿范文6

在“时政论坛”刚刚诞生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师生都对它心存疑虑: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能这么讲吗?会不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时政论坛”不仅没有贻误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反而使很多同学的本学科成绩稳步提升。这大概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上短短的5分钟像一扇兴趣之门,为学生开启了广阔的天地,使他们的很多潜能在无意之中被开发和调动了起来,收到了我们事先都未曾预料的良好效果。

在论坛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示范、引导。课前,我通常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了解当前的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经分析后找出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有一定吸引力的信息,在上课时,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发言,畅谈自己所涉猎到的或感兴趣的新闻。因为这一关注时政的形式分解到了每一节课,所以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新颖性与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找到了交流见闻的空间,特别是为那些见识广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找到了自信的支点,在同学们中间也营造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良好氛围。

几年过去了,如今“时政论坛”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有时,我不经意忘了这个环节,直入主题讲授新课,他们就会在下面进行善意的提醒:老师,“时政论坛”还没进行。甚至有一些迫不及待的同学还会大声要求:“我有新闻要说。”几乎每一节课都是如此: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如痴如迷,论得沸沸扬扬。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互动互学焉能不让学生对思品课感兴趣?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学生们从拿着报纸走上讲台“读”新闻开始,不断“发展进步”,成为今天的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说”新闻,甚至不打草稿“评”新闻。他们不仅会自己选取新闻主题,阅读媒体上的一些评论,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能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虽然这种认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些幼稚和肤浅,但却是学生经过自己认真探究和努力思考得来的,非常难能可贵。我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也深感时政教育这一门学问的现实意义非同凡响。

我曾就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判,结果学生所交作业令我大为惊喜:把握精准、分析透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别祖国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任何直白的理论说教都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