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例6篇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文1

一、班级管理情况。

本次开班,共有34人假如培训班,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培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准备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全体学员都感到了各位老师的用心和付出,在学习中,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保持良好的互动。

课堂气氛友好而浓烈,此次培训班的课程内容主要以文化学习氛围营造为主,在职业专业引导上通过百家讲坛和文化夜的形式,通过现身说法,抓住契机进行职业素养引导;字组织管理的培训学习方面,每周开展复盘会、督促严抓纪律与执行力、开放、平等共同协商通形式展开培训学习,积极开展了学员关怀,组织了对荣誉行长及优秀帮带的颁奖仪式,建立了宣传文化墙,表彰先进,鼓励学员认真听讲,自觉学习。

在文化班主任写作方面,按照你严我松(爱),你松我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除了其中2人因更好的发展离职,其他参加培训的学员均完成了此次培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始终坚守严爱一体的家文化来管理班级。

二、此次培训成效明显,学员收获较大。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培训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理论素养获得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使我们回到工作岗位上后,更加奋发有为、不断开拓进取。部分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有一定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调研文章,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提出了较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同志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我们34位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和单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带着共同的愿望,相聚到一起,在一个半月的学习中,大家就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3、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还把泰隆的优良传统和企业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提升了我的管理能力水平,是我明白,在实际教学中,多用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引导,起效果比简单的求全责备的方式更有效。同时也让我明白,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善于倾听,学会尊重别人,教学上要积极引导学员自我思考,凡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4、个人不足: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是第一次以教员的身份参加这个培训学习,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欠缺,由于努力不够,方法不对,所以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得到过一次流动红旗的机会,并且在班级优秀学员,组织先锋,正能量之心上都没有获得建树,这个需要我再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是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担当。

5、我是第一期学员,在这个一个甲子的轮回很幸运也很开心能当这个61期4班班主任,在银行的10年里,在这次培训的1个半月里,更加体会到了家文化,传承文化的无限魅力。

三、我对此次培训班的建议: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文2

基层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单位和核心机构,现如今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基本维持以下几个形态:

一是适应性形态,即对新入行员工或针对新的产品、技术应用、服务项目开展的以“已岗代训”等为主要形式的培训。二是从属性形态。即根据上级行安排,参与培训。此种培训多为强制性,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三是社会性形态,即通过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社会考试、成人进修及学历教育进行培训。四是传统性形态,即依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传、帮、带”形式进行培训。

总体来说,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仍无法体现金融业的活力与竞争性。

培训是人力资源实现增值的一条重要途径。培训与开发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

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其国有化的痕迹仍然很浓,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仍是落后的。相对比当今国际一流银行,他们通过培训已经突破发展瓶颈。如汇丰银行的“银行家培训项目”为其带来了供应不断的训练有素的银行精英;渣打银行的“优势培训理论”培养出了一批创造性的金融人才;花旗银行的“人才库库存项目”,使职工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反观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其缺少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人才使用模式十分僵化,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很有必要。

2.分析不足

2.1对培训开发的规划、组织实施及评估不足

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的培训与开发力量薄弱,主动性不够。培训主要依赖于上级行的统一规划和组织,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连续性,多为适应性培训和从属性培训,并且存在较大的被动因素和随意因素;员工参与社会性培训的热情程度不高,解决工作能力和员工素质较为欠缺,传统性培训因为老员工“传、帮、带”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以及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的存在而效果大打折扣。

2.2培训与开发与激励机制没有确立

我国的行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主要偏重于利润的最大化,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提升,这也与上级行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有关。培训与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行为,其价值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并且上级行难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划分到培训与开发方面,并且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培训与开发应有的资源难以获取。

2.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

银行主要依赖于适应性培训和从属性培训的培训与开发方式,对于员工的素质培训与潜能培训相对过少,高层级人员的培训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并不多。这种培训往往导致与实践相脱节,使得业务熟悉同时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并不多。

2.4长远的培训系统缺失,短期培训过多

在培训与开发上,培训活动临时发起的多,统筹计划、安排的少。承担培训开发任务的职能部门相对重视,但业务部门缺乏深层次参与和协助,结果低质量的重复培训普遍存在。

3.提出的建议与方法

3.1上级行应重视人力资源配训与开发,建立长期的培训开发系统

基于当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现状,上级行政策的制定尤为重要。上级行应该看到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重视起来对基层商业银行培训的监督力度。更应该将培训与发展规划列于银行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3.2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只有综合利用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建立完善的档案员工职业发展和绩效考核结果、补偿的实现和岗位培训等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获得良好的培训结果。

3.3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与实践相结合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我们必须发展“长期的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工作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设施。在筛选建立培养,培训考核和培训管理,评价体系,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建立全面的银行组织内的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2)可以实行分层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目标,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银行高管人员主要培训管理方面的内容,定期对高管人员组织风险管控、综合管理等进行培训。基层员工要重视其基本业务的培训,礼仪培训等。

(3)减少强制性的、与实践关联不大的培训数量。培训要着眼于真正的培训需求当中,行政性、政策性的培训则减。

(4)拓宽学习渠道。一是建立E-learning等学习平台,将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通过网络、电脑等终端传递到员工面前。并积极使用微博等通讯工具。二是建立员工选课平台。将内外部培训资源整合,为员工提供“培训菜单”,员工根据需要和时间安排自主选学。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绩效考核;薪酬管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金融机构缺乏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在关键岗位,缺乏具有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体系。因此,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劣势

1.人员安排缺乏充分的自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因产权不清,政企不明,经营机制不合理,股权结构单一,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制和员工级别的行政化,形成了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由于一般管理者大部分是来自官员或从内部选拔,与市场竞争选拔机制相差甚远,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明显缺乏竞争力。

2.人力资源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员工的工资标准及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益脱钩,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别和职称。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工资按公务员相应的等级和标准进行发放,而丝毫不考虑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差别,同级的员工之间工资水平一样,没有把人力资源定价标准统一到市场化的绩效定价上。在员工的工资收人中,各种津贴、补贴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使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处于无激励机制状态下,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自我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不足,约束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3.人才流失趋势堪忧据银监会200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营业机构,其中88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此外,外资银行还在我国设立了213家代表处。据不完全统计,在华设立的外资商业银行中6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将以高薪、出国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国内大量寻找管理和专业人才。而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才、任用、工资分配、传统的用工形式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方面存在种种弊端,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骨干、外派学习归国人员等优秀人才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造成大量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流失。

4.机构庞大,冗员现象严重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被分配到银行中,并非按综合素质由银行选择过硬的现代营销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和国际化人才。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新型业务的开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总的经营利润较为乐观,但是,员工和机构网点仍然存在冗员过多、机构过多等问题。相对于花旗集团24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员工约27万人、人均年利润约89629.63美元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和机构网点的成本高、人均利润低、平均网点营业利润低,缺乏科学化、合理化、效能化的组织结构。

5.监管力度不够,不良资产隐患较多由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组织结构垂直型,造成总行对下级的员工监管稽查力度缺乏,造成一些员工容易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金融犯罪。如2005年3月31日《南方周末》披露的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在某项目上,由于银行内部人员与房地产商黑箱操作,导致房贷被骗6.4亿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路径选择

1.实施竞争的人才市场机制

(1)建立公正透明的招聘制。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用工形式的社会化和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一些高级金融人才(首席信贷风险官、个人金融产品总监、技术总监)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并进行业务能力考试。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劳动的人员(保洁、门卫、后勤保障)可以通过合法正当的中介机构进行选聘。员工的工资水平应由同类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决定,直正做到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同时实行聘期管理.根据不同的级别.聘期为二至五年。

(2)实行关系明晰的合同制。通过金融市场的公开竞争挑选的合格员工,应签订劳动合同,使权利、义务和雇佣关系得以明确,为调整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奠定制度基础,真正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在员工合理流动的基础上保证骨干队伍的稳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等各项工作。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对于经培训仍未能竞争上岗的员工,企业可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2.培育新型的经理人市场

建立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经理人市场,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对现代金融和国际竞争的高端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以汇丰银行为例,汇丰银行给客户经理的任务是:联系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好客户的财务参谋;研究分析客户的需要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即产品);及时解决客户的需要;了解竞争银行的客户策略,及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管理、服务客户为银行赚取合理的回报;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努力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客户经理制中,对客户经理要求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得到银行各协作部门的支持与尊重,对银行各种产品和运作过程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领导才能。据了解,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经总行批准已率先推进公司客户经理制,从制度上明确了客户经理需要承担的职责范围和应享有的待遇和权力,吸引了一批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知识水平的营销专才。

3.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员工激励与约束。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员工不仅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进行活动的“经济人”,而且还是具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需要的“社会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这一理论的满意因子能够带来满意的因素,如成就、责任感、提升等;不满意因子是能消除满意的因子,如工作条件、薪水等。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选择激励手段时,衡量是不是最好的手段的标准就是看哪一因素占的比例大。一般情况下,员工最关心的是满意因子,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应该注重员工的业绩考核、反馈,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和进行职位的调换或提升与降职情况,从而使员工的不满意因子向满意因子转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客户、员工、股东是商业银行生存的三要素。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职称晋升(或晋级)形式对员工给予认可,如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利率分析师、汇率分析师、债券分析师、股票分析师、财务总监、高级审计师、技术总监、主任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序列。这些级别尽管没有相应的职务权利,只是对员工在银行的工作经验、资历、业绩的承认,但却是对员工价值的肯定。

欧洲银行业十分重视对员工激励约束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东方汇理银行就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科学、有效的员工考评机制。一般来说,员工考核分为4个等级,很好、好、满意、不满意,人员分布分别为10%--15%、50%、25%-30%、10%。从薪酬制度看,也分为4个等级,即最高层、高管人员、经理层、一般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灵活奖励三大块组成,越往上,工资越高。最高层年薪能达到20万欧元,一般高管人员10万欧元。当然,也有很多约束条款,如必须忠诚于银行,为银行创造至少8倍于自己收人的利润,自身个人业务集中在本行办理等等。

(2)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激励机制最常见的是给予经理人“绩效分红”或“按业绩赠送股份”,保证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目标趋于一致。同时公司内部设置监督系统,以免自身的绩效受到他人影响。当然,在企业的经理人既没有市场化,也没有职业化的情况下,全面地推行股权激励,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也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现象。股权激励要注意对象与环境、方式与手段、稳定与灵活、目标与绩效,做到比例适当。

(3)董事会的激励与约束。董事会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董事会对公司负领导责任,无须介人日常作业程序。从外资银行董事会的经验中总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的董事会应该做到:选择并更换总经理;代表股东权益;提供高层管理当局建议及咨询;提供监督管理当局和公司绩效的控制技能。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违规处罚手段要多样化,其检查评定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审核机构、公众舆论媒体等作用,以实现市场化约束。

4.改革现行的薪酬制度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是对员工过去工作努力的认同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之时,薪酬早已超出了本身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国外很多知名银行都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公司的股票、收人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福利”待遇。这种措施对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密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同一性和交互任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吸纳和稳定优秀人才至关重要。花旗集团正在逐渐推行EVA模式,员工薪酬的基本结构包括工资、奖金、长期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计划和限制性股票计划两类)、福利(包括各种保险、养老计划、401K账户、公益利、其他福利措施)。另外,花旗提倡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银行整体利益密切挂钩,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如果国有商业银行采用EVA模式也可以使员工个人的收人同全行的经营效果挂钩。同时,有利于减少各年度的报酬不稳定和员工的短期行为,这样可以培养员工的长期观念,防止人员流失现象的继续发展下去,真正地留住人才。

5重视员工培训与培养各级银行领导者是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价值取向最直接、最权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面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格局,需要不断地更新金融知识,保证全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员工岗位培训、岗位提升培训、职业发展培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自主、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可将高中级管理人员(如支行行长、总行部门经理、营销经理、客户经理)、业务骨干(如产品经理、风险经理、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如管理人员、专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和关键人员分类培训或送到国外进行专业强化培训。要侧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及外语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如2003年以来,建设银行在香港培训中心举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百佳客户经理培训”、“风险管理高级培训”等境外培训,推荐优秀员工参加了英国大使馆组织的奖学金项目和人民银行“金融英语证书考试赴港进修”项目,赴建设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参加在岗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提高业务实践技能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客户经理、执行会计师等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的培训等,这些尝试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和经验。低层次职员,主要学习银行基本知识和本身从事岗位的业务、操作知识;中层次职员,重点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和会计知识等;高层次的职员,主要学习如何发展银行业务、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对银行有效的管理等,一律考试合格后上岗。

6.完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再造,逐步建立起严格监督、依法规范、充满活力考核体系,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企业文化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考核工作程序中,要坚持把握好考核预告、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注重考核工作业绩。花旗集团“九格方图”经验值得借鉴,它将绩效与潜能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根据绩效和潜能两种考核结果,将员工分别放在九格方图不同的格子里,通过九格图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进人管理者后备行列。首先接受为期3天的课堂式的银行基本知识培训,然后进人轮岗培训阶段,学习如何提升专业水平并使自己成为一个银行家。

7.加快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银行以柜台式为主的服务方式逐步向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业务转变,网络业务将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招聘与培训,可通过与高等院校定点建设的方式进行。西方银行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投人与人才机制创新,一般占银行费用的10%-20%。教育费用上的重金投人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巨大收益,对此几乎所有的美国商业银行都有共识,而大通曼哈顿银行做得更加突出,平均每年支付的教育经费达5000万美元。银行高层的理念是: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文4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本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对于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才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金融机构缺乏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在关键岗位,缺乏具有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体系。因此,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的劣势

    1.人员安排缺乏充分的自主权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因产权不清,政企不明,经营机制不合理,股权结构单一,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制和员工级别的行政化,形成了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由于一般管理者大部分是来自官员或从内部选拔,与市场竞争选拔机制相差甚远,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明显缺乏竞争力。

    2.人力资源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员工的工资标准及水平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益脱钩,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别和职称。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工资按公务员相应的等级和标准进行发放,而丝毫不考虑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差别,同级的员工之间工资水平一样,没有把人力资源定价标准统一到市场化的绩效定价上。在员工的工资收人中,各种津贴、补贴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使员工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处于无激励机制状态下,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自我创新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不足,约束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3.人才流失趋势堪忧据银监会2005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营业机构,其中88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此外,外资银行还在我国设立了213家代表处。据不完全统计,在华设立的外资商业银行中60%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将以高薪、出国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国内大量寻找管理和专业人才。而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才、任用、工资分配、传统的用工形式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方面存在种种弊端,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骨干、外派学习归国人员等优秀人才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造成大量客户关系和社会关系流失。

    4.机构庞大,冗员现象严重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被分配到银行中,并非按综合素质由银行选择过硬的现代营销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和国际化人才。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新型业务的开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总的经营利润较为乐观,但是,员工和机构网点仍然存在冗员过多、机构过多等问题。相对于花旗集团24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员工约27万人、人均年利润约89629.63美元而言,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和机构网点的成本高、人均利润低、平均网点营业利润低,缺乏科学化、合理化、效能化的组织结构。

    5.监管力度不够,不良资产隐患较多由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组织结构垂直型,造成总行对下级的员工监管稽查力度缺乏,造成一些员工容易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金融犯罪。如2005年3月31日《南方周末》披露的

 欧洲银行业十分重视对员工激励约束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东方汇理银行就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科学、有效的员工考评机制。一般来说,员工考核分为4个等级,很好、好、满意、不满意,人员分布分别为10%--15% 、 50% 、25%-30% 、 10%。从薪酬制度看,也分为4个等级,即最高层、高管人员、经理层、一般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灵活奖励三大块组成,越往上,工资越高。最高层年薪能达到20万欧元,一般高管人员10万欧元。当然,也有很多约束条款,如必须忠诚于银行,为银行创造至少8倍于自己收人的利润,自身个人业务集中在本行办理等等。

(2)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激励机制最常见的是给予经理人“绩效分红”或“按业绩赠送股份”,保证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目标趋于一致。同时公司内部设置监督系统,以免自身的绩效受到他人影响。当然,在企业的经理人既没有市场化,也没有职业化的情况下,全面地推行股权激励,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也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现象。股权激励要注意对象与环境、方式与手段、稳定与灵活、目标与绩效,做到比例适当。

    (3)董事会的激励与约束。董事会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董事会对公司负领导责任,无须介人日常作业程序。从外资银行董事会的经验中总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的董事会应该做到:选择并更换总经理;代表股东权益;提供高层管理当局建议及咨询;提供监督管理当局和公司绩效的控制技能。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违规处罚手段要多样化,其检查评定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审核机构、公众舆论媒体等作用,以实现市场化约束。

    4.改革现行的薪酬制度员工所获得的薪酬是对员工过去工作努力的认同和补偿,也是他们对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之时,薪酬早已超出了本身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国外很多知名银行都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绩优良的员工享有公司的股票、收人期权、利润分成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助餐式福利”待遇。这种措施对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密切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同一性和交互任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吸纳和稳定优秀人才至关重要。花旗集团正在逐渐推行eva模式,员工薪酬的基本结构包括工资、奖金、长期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计划和限制性股票计划两类)、福利(包括各种保险、养老计划、401k账户、公益性福利、其他福利措施)。另外,花旗提倡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银行整体利益密切挂钩,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如果国有商业银行采用eva模式也可以使员工个人的收人同全行的经营效果挂钩。同时,有利于减少各年度的报酬不稳定和员工的短期行为,这样可以培养员工的长期观念,防止人员流失现象的继续发展下去,真正地留住人才。

    5重视员工培训与培养各级银行领导者是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价值取向最直接、最权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面对激烈的银行业竞争格局,需要不断地更新金融知识,保证全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员工岗位培训、岗位提升培训、职业发展培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鼓励自主、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可将高中级管理人员(如支行行长、总行部门经理、营销经理、客户经理)、业务骨干(如产品经理、风险经理、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如管理人员、专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和关键人员分类培训或送到国外进行专业强化培训。要侧重进行国际金融业务、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及外语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如2003年以来,建设银行在香港培训中心举办了“国际业务培训”、“百佳客户经理培训”、“风险管理高级培训”等境外培训,推荐优秀员工参加了英国大使馆组织的奖学金项目和人民银行“金融英语证书考试赴港进修”项目,赴建设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参加在岗培训,以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提高业务实践技能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客户经理、执行会计师等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的培训等,这些尝试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必要的积累和经验。低层次职员,主要学习银行基本知识和本身从事岗位的业务、操作知识;中层次职员,重点学习银行业务知识和会计知识等;高层次的职员,主要学习如何发展银行业务、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对银行有效的管理等,一律考试合格后上岗。

    6.完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再造,逐步建立起严格监督、依法规范、充满活力考核体系,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企业文化环境,实现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考核工作程序中,要坚持把握好考核预告、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注重考核工作业绩。花旗集团“九格方图”经验值得借鉴,它将绩效与潜能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根据绩效和潜能两种考核结果,将员工分别放在九格方图不同的格子里,通过九格图甄选出来的优秀员工进人管理者后备行列。首先接受为期3天的课堂式的银行基本知识培训,然后进人轮岗培训阶段,学习如何提升专业水平并使自己成为一个银行家。

    7.加快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银行以柜台式为主的服务方式逐步向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业务转变,网络业务将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招聘与培训,可通过与高等院校定点建设的方式进行。西方银行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投人与人才机制创新,一般占银行费用的10%-20%。教育费用上的重金投人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巨大收益,对此几乎所有的美国商业银行都有共识,而大通曼哈顿银行做得更加突出,平均每年支付的教育经费达5000万美元。银行高层的理念是: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文5

中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了近30年,企业寻找成长动力的目光从外部市场逐渐转向了内部原动力的开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逐步渗入到了市场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主体的管理活动中,中国银行业也从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生产率和员工、客户满意度。中国的银行业培训观念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

这一阶段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培训”的性质,社会承担了人才培养的全部责任,培训的目的是获得学历上的提升,提高就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期符合企业和岗位对人才的选用标准。这样的社会培训在社会分工细致化的趋势中逐渐不能满足银行业发展对员工的需求。

(二)基于岗位技能为主的业务培训

这一阶段,受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影响,社会教育培训对提升员工生产效率的作用已部分被岗位技能培训所替代,且主要是由银行实行内部培训,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等,目的是提高银行的人职匹配程度,

(三)基于银行战略转型目标的培训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规划,这一阶段,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制定培训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传略转型是这一时期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旋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理念。

二、培训目标明确化

目前我国银行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目的不明确成为各银行实施培训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培训的结果没有科学的评估也是培训长期收益与支出不成比例的原因,这样的现状不仅打击了银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战略存储。

(一)全面衡量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的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培训实施过程的起点,培训目标的确定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即回答培训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具体设计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以下三方面综合考虑:

1、以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战略是指根据环境变化、自身资源和能力选择的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的发展规划,具有总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和风险性的特征。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承接,是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支撑,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2、以职位分析为出发点。职位分析是通过查阅职位说明书或具体分析完成某一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了解员工完成该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找出差距,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和开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培训实施以弥补实际工作情况与期望工作情况之间的差距。通过对职位说明书,任职资格和业务运营的分析,是确定任职资格,为员工打开晋升通道,通过培训达到避免问题重复出现和改变员工行为方式与思维习惯的目的。

3、以员工职业生涯为结合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与工作相关的经验方式。组织只有通过引导等方式将员工发展目标与组织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相结合,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之间联系的认识,鼓励员工主动以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达成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实现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培训使得员工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的动力,促成和加速了员工职业发展,没有培训,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则很难实现。

在现实的培训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往往是一个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不仅因为培训需求分析对组织现有的制度和文字档案记录有较高的要求;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规范化、制度化,而这正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不足。建立培训需求信息系统,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提高了人力资源信息的横向流动,为每一次培训的需求分析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提高了信息使用率,节约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二)科学评估培训结果

培训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它既完成了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和总结,同时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了反馈,为下一次培训活动的目标设置和组织计划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组织来说,培训的收益包括费用的降低、利润收入的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提高、顾客保留率的上升等;对个人来说,培训的收益则包括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获得,工作效率的改进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情况等。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唐纳德・科克帕狄克提出的培训评估的四层次分析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反应层:反应层面的评估主要考察学员队培训活动的整体性主观感受,包括对培训总体效果的满意程度,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对培训内容及讲师的满意度等。反应评估是对整个培训过程最为直观,也最迅速的评估。因为员工是培训工作的主体,员工对培训的主管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整个培训效果,影响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反应层评估具有容易实施,注重过程和与培训联系最为紧密的特点。

知识层:知识层面的评估主要了解学员真正理解、吸收的基本原理、事实和技能,包括新的知识、改变的态度和改进的技能。往往在培训结束后,通过笔试、调查问卷和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可以对培训结果的知识层面进行评估。和反应层评估一样,知识层评估也是对培训过程的一种评估,其与培训的相关性也较为紧密,比较容易实施评估。

行为层:行为层评估是了解学院接受培训后行为习性是否有所改变,并分析这些改变与培训活动的相关程度。行为层评估的实施主要由培训主管机构以及学员上级主管、同事和客户来给与评估,主要评估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和通过绩效考核活的员工行为改变的情况。行为层评估最显著的特点是,难以区分行为改变的因素与培训的相关程度。

结果层:结果曾评估是了解学员个体及组织绩效改进情况,并分析绩效改变与企业培训活动之间相关情况。结果层的考核时间往往为下一绩效考核期,具体方法有投资回报率和企业运营情况分析等。结果层评估的最大特点是评估时间长,不能对培训有效性提供及时的信息,这也是造成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针对培训评估中所遇到的以上问题,对评估结果的使用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如表1所示)。

银行新员工培训总结范文6

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任何企业经营

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试对什么是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现代商业银行与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

的关系,现代商业银行智能开发的过程、方法与技术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商业银行智能开发

一、现代商业银行与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

1.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含义

所谓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就是商业银行等组织通过培训或开发项目

增进或提高银行职员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习惯上,智能开发被称为培训。

2.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智能开发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兴衰密切相关。因为信息和知识是现代企业前进的推动力,而培训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最有效途径。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特殊的角色。它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命脉,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2.1智能开发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主要是指负债性经营、风险性经营和盈利性经营。因此,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及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就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金融产业是一种竞争激烈的高风险产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安全性的核心就在于正确处理风险。金融风险并非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发生,金融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常常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着。信用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因此产生的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贷款此还彼借,导致了损失或不利因素被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从而使得本来属于即期的金融风险的后果,可能由于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形式掩盖事实上的金融损失。另外,商业银行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组织,它一头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储蓄者,另一头聚集着众多的投资者。因此只有在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同时,通过贷款才能创造派生存款。因此金融风险不仅具有对原生存款者和初始投资者广泛的影响,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因此,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出现存款不能兑付时,极易产生社会波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努力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要能够依据一定的方法、制度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流动性问题是任何财务活动和金融活动中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但作为商业银行,研究和掌握流动性要比一般企业显得更为重要。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对银行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要比出现经营亏损更为可怕。流动性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如何安排三者之间的比例,灵活调度,是银行家最重要的经营诀窍和经营艺术。

所以,商业银行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面临着包括信用风险、支付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犯罪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而又要完成作为企业必须完成的盈利目标,所以就必须通过培训使管理者了解金融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识别金融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掌握概率统计知识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金融风险的技术性参数;学习现代金融制度。懂得如何衡量风险,如何分析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控制和减少风险,如何转移风险,如何预防风险都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所必备的素质。

要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的这种"三性"方针,要始终保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的作用的发挥,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显而易见的。难怪西方商业银行无不把人力资源视为资产负债表上看不到的最重要的资产和最珍贵的资源,把人力资源看作保障正常运营的最有效保证。商业银行要安全运行并获得盈利,需要一个敏锐的、平稳发挥功能的员工队伍,需要这一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智慧、知识与诚信,而这些恰恰都需要经过对员工进行智能开发,或者说培训。

2.2智能开发商业银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由于科技知识的突飞猛进,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停变化。在整个社会和经济演进的过程中,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不停的"推陈出新"以满足整个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否则终必遭市场所淘汰。银行因为外界的刺激则必须力争上游,在服务的性能、品质上不断创新。因此,如果组织外界的大环境在变化、在进步,而维系整个组织成败的“人”品质方面却没有进步,势必使组织在可见的未来,丧失了在市场上与同业竞争的能力,除非是垄断,而垄断毕竟是少有的、暂时的。

当代金融新浪潮虽然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努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也为其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使自身的传统业务和优势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就应审时度势,在指导方针、经营思想、管理模式、业务活动、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利用其传统优势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去适应新的环境与要求。而这一切的背后首先需要的就是银行员工及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就必然要求银行根据客观变化的要求,适时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保持一支生气勃勃、技能超群的员工队伍。离开了这一点,商业银行的竞争和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制将逐渐放宽,这一方面加剧了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一些非金融机构也进入金融领域与金融机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过去的垄断地位和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并且,随着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国有银行也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竞争是将全方位的,包括管理竞争、业务竞争、资本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但人才竞争是最关键的内容,因为一切竞争都是以人为载体的。国际银行业服务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的速度因高科技、高技术的引入而逐步加快,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的紧迫感也随之增加。

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还存在着一种旧观念"进了银行门,就是国家人",因此导致银行的有关部门忽视培训工作,一部分银行职员放松自身的学习。这势必影响银行银行职员的整体的素质,导致竞争的劣势。面对变化无常的经营前景,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培训的意识,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值得借鉴的是,由于意识到培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香港汇丰银行仅香港地区每年花在员工培训开支就达9000亿港币,其培训体系也是相当完善的,对培训的巨大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已使该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处于令人瞩目的地位,他们在市场份额占用率上均已超过对手而名列前茅。在强手如林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紧紧抓住培训这一环节。

2.3智能开发是促进商业银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作为商业银行的员工,每个人都希望在组织中有成长晋升的机会,这就需要他们

不断的学习。不但要熟练自己的工作,还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有关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使自己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自己的职业道路

有长远计划的人,一般都渴望能有学习的机会,以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员工的这些愿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降低工作热情,最终导致员工流失,尤其是优秀的员工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可能更加强烈。

因此,智能开发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之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组织的重用,从而对工作满腔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这个角度看,智能开发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现代商业银行安排职员参加培训,通过去国外分行任职,去先进银行学习,或者去先进国家进修等形式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经过培训的银行职员,不仅提高了素质和能力,也改善了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

二、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和智能开发的目标定位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企业。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它是历史最为悠久、业务范围最为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种。

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它拥有业务经营的自有资金,以利润为最终目标,按商品经济的经营原则从事经营活动,这些与其他工商企业并无二致。但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与一般工商企业截然不同。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从事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的金融服务。

与一般性企业相比,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其多元化的业务经营对象和多功能的服务品种也远远高于一般企业。

与一般金融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金融媒介,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同样发挥信用中介作用。从这方面讲,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它经营一切零售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放款业务中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当然,随着各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但从整体上看,商业银行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现代商业银行呈现了业务经营综合化、银行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银行电子化等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它为传统商业银行打破地域限制,迈入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商业银行的全球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伴随着新的经营方式、业务品种、交易方法的出现,使商业银行步入了更多的新领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场真正的挑战。

现代商业银行的这种特征自然对其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决定了其智能开发的目标定位。现代商业银行不仅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员工熟悉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员工掌握与银行业相关的工业、贸易、商业、财税、甚至理工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不仅要掌握信贷、储蓄、会计等基本业务知识,而且对国际、国内的最新管理技术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国际化,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业务,员工不仅要熟悉本币业务,而且要了解外币业务,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而且要掌握英语、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要想拥有这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银行为员工提供的全方位的培训机会。

三、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原则

为了指导商业银行智能开发工作有效进行,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的原则

员工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所以,员工培训必须兼顾这两方面。银

行是接触大量钱财的场所,银行职员的道德水平是需要严格把关的。

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是每个新行员的重要课题,通过培训,熟悉有关银行职业道德和银行规范的内容,并逐步转化成自身的素质。而对于老行员,尤其是中、高层领导干部,更要不断强化道德原则和金融纪律规范的约束,一旦这些掌握了较高权力或专业技能的人员出现了道德问题,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1995年,拥有232年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仅以1.6英镑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反面教训。导致这家著名的银行破产的罪魁祸首就是其新加坡分行的经理兼交易负责人尼克.利森,他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进行期货交易导致了这场恶果。纵观我国的金融案件,从犯罪人的角度讲,都是其道德水平不过关。尤其在我国金融监管尚不完善的前提下,更要加强有关职业道德的培训。

2.全员培训和分类培训的原则

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在职的各级各类银行职员都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全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全体职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全员培训往往是针对共性的、基础的内容,例如,银行内部规范、银行职业道德。根据银行职员的分工和级别的不同,应该把重点放在分类培训上。对于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教程、设计不同的培训评估方案。

3.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培训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严格考核

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考核合格,才能择优录用或提拔。鉴于很多培训只是为了提高素质,因此对受训人员择优奖励就成为调动其积极性的有利杠杆。要根据考核成绩,设不同的奖励等级,还可记入档案,与今后的奖励、晋级等挂起钩来。

4.激发兴趣原则

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就成为培训工作的一个关键。人们总是出于某种动机而学习,这种动机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只有学习动机是积极的,学习效率才会高。并且,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技术、知识和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更多的人深切的感到学习的重要性,"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建立学习性的组织,这就是要求通过银行培训倡导终生学习之风,培养职员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的学习。

5.前瞻性与连续性原则

员工培训有的能立竿见影,很快反应到员工绩效上,有的则可能若干年后才可能

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很多主管人员来说,这似乎是"赔本买卖"。若缺乏高瞻远瞩

的魄力,对员工培训就不会有积极性。因此,抓好员工培训,各级主管人员要把目光

放远,胸怀放大,从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在考虑到培训的长

远性的同时,鉴于培训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还应注意到不同培训计划之间的连续和衔

接。通过一项项培训的有机结合,将整个组织对其员工的长远培训目标和总体计划体

现和反映出来,使员工通过一个一个层次,一个一个阶段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

面的素质。

四、现代商业银行智能开发的形式――培训

1.培训的过程

1.1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所以在培训之前,商业银行必须对人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或者是预测未来,培养适合商业银行超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培训的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认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到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的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1.2确定培训目标

商业银行的职员构成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等级序列。因此在整体的人员素质要求下,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员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果按照等级序列,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划分为前台业务人员、中级职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前台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于来自银行外部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银行所应采取的最基本对策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

对于中级职员,在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应该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高级管理人员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随机事件能够应变自如,熟悉政策法规,要有开阔的眼界,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较高的决策、协调、指挥能力。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把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领导和管理商业银行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为此我们要对在职的各级行员,特别是二级行行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行行长以上职务的商业银行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

至于不同部门的职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以客户服务部为例(客户服务部是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营销员,负责拓展市场、受理和采集客户需求、营销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优质金融服务)。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它更需强调"客户是上帝"的原则。尤其在加入WTO之后,我们的国有银行不可避免的要流失一部分优质的客户,我们必须不断加快服务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我们的市场分额。因此,商业银行要客户服务培训放在重点位置上。客户服务部的职员较其他部门而言,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例如客户服务部的主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自身的现象与修养,维护该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整体利益;具有一定的银行从业经验,熟悉该行大多数业务的基本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能够熟练掌握该行的优势和特色业务;了解该行的历史、组织机构、运营机制、经营模式、在当地及全国的市场份额及地位,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业务优势、主要客户分布等;掌握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信贷政策以及该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交和公关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

培训目标是评估机制的基础,因此要力求定量化和可操作性强。

1.3选择培训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不论是离职培训或

是在职培训,在国内培训或是到国外培训,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其几百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这些经验编入我们的教材,有助于开阔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视野,并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当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不应照搬照抄,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别还很大。例如,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以其业务普遍综合化、多样化为基础的,而我国对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政策,这必然会影响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因此,要注意培训教材和金融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归纳,进行分析比较。这是我们在选择和编写培训教材时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

除了培训教材,还有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就是案例分析。这一方式适合各个层次上的银行职员。对于新行员来说,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环境和管理实践,而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对案例的研究,能够开发出受训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积累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决策与应变能力。例如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从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我国的金融领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通过对这一经典案例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4培训效果的评估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

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普遍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另外,从法律的角度,企业为了在员工培训和开发的组织活动中保持公正、合理、合法的形象,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即完善的评估制度系统。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培训中心,但培训体制还比较混乱。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商业银行之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培训机构,中央银行必然成为这个牵头部门,央行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适时调整各商业银行的培训目标和规划,对其下所有商业银行的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商业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的时候,因为对不同层次的职员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员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这里,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升迁奖励的重要依据。

2.培训的形式

2.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可以促进学习的竞争,创造学习的气氛。可以同时培训许多人,充分利

用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较差。

集中培训有几种方法: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行的员工;业务培训的目的是熟悉各种票据、工作程序,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等;中坚培训是指对工作骨干的培训专门培训则是针对某相专门业务的培训,如外汇业务;特殊培训即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培训,如计算机联网的运用。

2.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是一帮一的以老带新,所以针对性较强。

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轮换制度。具体讲,是把有培养前途管理层人员,横向的在组织机构的同一层次上,从一个部门调换到另一个部门。例如营业部的主管人员去负责信贷部的工作,以后又去担任外汇业务部门的领导。由此可见,它不同于职务提升,不是垂直的在组织机构的上下级别之间进行调动。一般来说,事先并不规定轮换时间的长短。但要让被轮换者感到,自己将"永久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使其在新岗位上认真钻研。

这种轮换形式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首先,被轮换者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负责,连续经历不同的情况,能够取得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受训者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再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于培养银行领导层的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

(2)技术比赛

技术比赛种类很多,但点钞是必须参加的,其他科目可以自愿参加。技术比赛也是一种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

(3)电话培训

一般是请某个顾客用电话向各支行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把各支行的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因为技术比赛和各种考试看不出职员的服务态度如何,而顾客用电话联系业务时,就可以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各支行及当事人,以便于总结经验。

2.3自我学习

就是引导职员自学,这是对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可以将以上两种形式中学不到的东西系统的补充一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比较灵活。但是完全靠自学,缺乏必要的指导,遇到难题弄不通,会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促进自学,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考试制度,职员们可以自愿参加,借此衡量自己所达到的成度。考试成绩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但并不与工资和升迁挂钩,只是作为促进学习的辅助手段。

3.外出研修

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职业性强,时间充裕,可以深入学习。但由于成本较大,

这种方式不可能面向全体职员,在受训人数上受到限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采取了出国考察、到外地考察或到兄弟银行学习的方式,但往往存在着计划不周详,行程目的不明;以培训为名,休闲活动过多的问题。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实际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容易使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尤其是出国考察的项目应该由上级部门严格审查,而所有考察结束,都要对考察汇报进行评价。

五、结论

当今国内外知名企业无论是对于培训的认识,还是自身培训的方法、手段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任何有志之士都应该把员工培训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带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自觉的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但对培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培训水平和培训手段,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国际上企业员工培训的趋势不十分了解,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是不利的。商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从长远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才能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向一流的国际化商业银行迈进。

参考文献

1、蔡鄂生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

2、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3、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4、刘卫东等《中国银行基础培训教材》中国银行教育部1998年版

5、加里.德斯勒(美)《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人大出版社1999年版

6、韦任重《人才开发》1999年第6期P45

7、张成福等《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