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例6篇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国际物流;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一、国际物流实训课程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物流现代化阶段,进入了电子物流时期。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其今后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外多数发达国家已经积极快速发展本国的物流技术,已经逐渐实现了绿色物流的完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对绿色物流关注颇多。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

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此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国外发达国家对本国的物流体系都进行了统一的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从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本国经济和效益。国外的物流业在未来也会更加突飞猛进地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总体规模增速较快,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的物流也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及国际服务的影响尤其重要,故我国的国际物流课程建设具有极特别的意义。另外,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不同实训课程和技能实训之间不连贯,不同课程间的实训内容被割裂成不同部分,不能形成一个专业实训体系,学生如果离开了老师的主导,还是什么也做不了。

我国的物流业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交通运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国际物流人才缺乏等。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产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影响。整体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形势不容乐观,国际物流建设及国际物流研究尤为重要。

二、国际物流实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国际物流的创业实践能力

在国际物流实训体系的建设研究中,通过物流系统仿真模型的使用,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体会物流业务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内容与流向,为学生提供物流实训平台,真正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国际物流学科的兴趣。对国际物流实训的教学改革研究可以指导和鼓励高校学生的创业实践。

(二)推动国际物流课程的深入改革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国际物流这门课程也应该做出改革,改革不应该只重理论,缺乏实践或者模拟实践的方法,将理论和实际良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的物流人才,振兴我国的物流产业。改革能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物流实践经验。

(三)教学上能突出国际物流的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国际物流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具备物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与配送等作业环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应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且自行设计的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物流的发展和趋势,在国际物流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突出一些特色课程。

三、国际物流实训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国际物流课程的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国际物流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教学。这种方式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国际物流课程的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高校国际物流课程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化的。

(三)国际物流课程的校内模拟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制作国际物流实训体系高仿沙盘模型。运用泡沫、塑料、沙子、纸盒等材料制作国际物流体系高仿模型,根据运输服务流程将涉及的实体都紧密的结合起来,制成一个物流运营的模拟沙盘。模型中包括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连锁企业、港口码头、生产制造企业、外贸企业、国际货运企业、船代企业、报关行、堆场等实体。国际物流仿真沙盘模型是基于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货运、港口等物流运作实践,按照真实实物比例设计,是一套具有实际意义的仿真教学工具。该沙盘模型主要是根据实际企业国际流程操作案例,团队成员进行分组合作,到实际国际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完成对整个国际物流操作中所具体涉及到的各个节点上的实体部门的模型设计,并在实物沙盘上规划、摆放各种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设备,并测量、标注各种尺寸和标牌,进一步计算各种运作参数及经济数据。该沙盘模型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货代业务、报关管理、集装箱堆场、国际航空、国际船代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际物流业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沙盘模型的实战演练,学生可以达到全面掌握了解物流中心、国际货运、港口、空港整体布局、运作流程、设计需要注意事项、各种经济参数的目的。让学生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功能,掌握物流、信息流的内容与流向。

(四)国际物流课程的校外生产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国际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生产实习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五)提高国际物流教学水平

高校的国际物流教师大部分是国际贸易教研室的老师,整体水平较低,数量较少,所以应大力提高国际物流师资水平。同时根据培养目标,高校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一般高等学校的教师素质,而且要求教师应该具有长期的企业工作经验。分期、分批到企业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和学习,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

参考文献:

[1] 逯宇铎.国际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2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手段单一,实践技能课程安排过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物流人才,经过调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技能教育的好做法,与广州益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设计出一套3D动画物流实训系统,让学生通过全真环境下现实物流企业的实际动手操作,切实感受物流企业的具体岗位,使实训真正达到实战的效果,从而积累真实工作的经验。

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分为:以VCD、课件等为主的素材资源库,以传统教学软件为主的虚拟实训,以硬件实操为主的仿真实训。3D动画实训系统是在充分吸收了上述各种实训模式的精华、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实训模式而设计的国内最先进的实训手段。整个系统提供几乎包括现实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真实写字楼、真实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铁路货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各个子系统的实训流程是在总结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龙头企业的业务模式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同时,配套设计详细的实训指导书、企业原始单表、报表、企业实际运作VCD、组织结构图等众多材料,以确保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企业的真实流程。

物流3D动画体验实训系统由下列5个子系统组成:

1.运输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零担运输装载量的整合与优化,并实现在途实时调度、动态运输计划等运输优化工具,通过在途路线和装载量的优化,实时进行运输计划的调整。主要包括业务受理、托单处理、运输资源管理、调度分配、GPS车辆定位系统、统计考核等功能模块。

2.仓储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装运整合、配送等仓储延伸作业,可进行多仓共管、虚拟库存管理等供应链职能。系统内建有结算功能,协助物流业者为客户提供从仓储、装卸、集装箱场站、配送到结算的集成作业环节。包括进货管理、出货管理、配送指令控制、配送分拨调度、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

3.第三方物流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可下达运输指令、仓库作业指令、配送指令,可查询运价、库存报告,可进行订单统计,还可跟踪货物状态等。另外,还能对陆、海、空、多式联运委托进行任务分发和业务操作。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车辆调度、仓储管理等功能模块。

4.堆场与集装箱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设计成以进口、出口、报关业务为一体,体现现代国际货运业务管理流程的综合系统,包括报价管理、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管理、单证跟踪等功能模块。

5.货代与报关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集装箱的租赁、、检验、箱体报关、冷藏箱PTI和技术保障、跟踪服务等功能模块。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3

文章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但是现在我国物流人才不仅从数量上面临着非常大的缺口,而且从质量上来看,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上岗,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无法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应用得到完美结合

在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本着“工学结合”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在校内和物流企业,按照每一教学情境的设计需求,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并创新了“以学生(Student)为主体,以目标(Target)做指引,以情境(Situation)融内容,以任务(Task)当驱动”的“STST”课程教学模式。[1]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更谈不上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以讲授空泛的技术知识为主,实践内容较少,不仅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且导致很多学生由于较难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导致学生在真正上岗时实践能力极其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该门课程改革时增加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点和任务实现两大主要部分,一方面使得项目与理论知识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完美结合。[2]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对各类型企业的调研结果,按照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以任务进行驱动,总共10个工作任务,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1.1.2在教学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融入真实工作任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将教学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做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目标做指导,引领本阶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能明确其学习目标,做到单项任务目标、多项情境目标、综合课程目标的“点—线—面”结合。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任务1———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的内容为例,说明如何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和任务,将教学任务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将内容合理整合序化。“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这项任务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起点。该项任务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在接触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之初能够识别物流信息,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以此项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工作,并学会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遵守相应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于工作任务要求之中。

1.1.3在教学安排上体现教学做融通

在整个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结合各学习情境中各具体任务,做计划、做决策,去实施,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任务如何完成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什么知识做支撑,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寻找相关资源,不仅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任务,还主动地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素养,强化了职业技能。

1.1.4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

依据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评定成绩,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学时不同,按权重记入课程成绩。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强调每项任务的应用性。当学生完成项目以后,一是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在这项任务中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1.2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即根据行动引导文完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引导文和引导问题。引导文是由教师总结的、在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信息,如文献、资料、总结等;引导问题是教师针对引导文而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和提示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布置某项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时,教师可先根据知识点设计引导文,在引导文中提出问题即任务,并讲明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仍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为例,按照引导文教学法的顺序如下所示:第一步,资讯。首先下达任务单,明确这次学习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强调这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即:能够识别物流信息,并能够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同时,下达资讯单,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查找资讯单中的相关问题(如:数据与信息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物流信息的内容及分类?等),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步,计划。下达计划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要完成这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得这些知识、如何进行物流信息的识别与管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使用的资源有哪些等。由小组间进行交流沟通。第三步,决策。下达决策单。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等对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步骤,及其小组成员分工。第四步,实施。下达实施单。各小组开始行动,按照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第五步,检查。下达作业单。各小组根据本次任务完成两次作业:一是使用Excel办公软件制作物流单据,二是小组间分析物流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说明本小组的任务完成的结论。最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评分和作业评价。第六步,评价。下达评价单,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自评:即简单说明自己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自己都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小组互评,通过听取其他组汇报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打分;教师总结:由教师对汇报结果和测试结果做总结,给各小组打分;征求各小组组长的意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价,并打分。将各方面的分按一定比例加成汇总求平均数,得出最后每个人的得分。

2教学手段的运用

2.1以多媒体为基础教学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采用多媒体作为基础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物流行业最新动向和趋势保持一致。[3]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长风模式”未来课堂。该课堂采用“长风物流人才互联网+”培养模式,即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该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历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未来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长风网),开创综合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4]长风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BAG(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由课程的最小单元———学习任务组成。以Logis物流职业资历架构为基础支撑,从产业出发,还原企业真实操作环境,模拟工作过程,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将多种课程资源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物流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制定和开发,每门课程都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内的教学资源。在每章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将企业实际物流作业场景视频和动画等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和分析;在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进行企业实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讲都安排有技能实训题和配套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配送作业管理”课程中“配送中心作业”相关知识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库所提供的真实物流配送中心工作视频,让学生对配送中心的作业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利用教学动画资源,分别向学生演示配送中心进货、拣货、配货、送货、退货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使这些单调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配送中心的经营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资源库中的白箱化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即由学生经营这家配送中心,为多个配送点提供配送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利润为目标。再次,教师会通过将资源库中所提供的《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等相关物流行业标准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将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的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由其来对该配送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每一个情景的技能实训题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校内实训室配套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实训能力

根据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以仓储配送管理、运输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和快递运营为重点进行了实训室建设,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共建有包括运输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在内的3个校内实训室,以及包括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和新建快递运营中心在内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训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教学配套:参观介绍和实际操作。对于初学者,第一次访问实训室时一般都需要任课教师或实验指导老师系统介绍本实训室的设备、功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之后,再次进入实训室就可以尝试自己亲自操作。以“仓储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通常任课教师都会利用1~2课时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并把实训中心内的仓储配送设备向学生做一大致介绍。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若某一学习情景涉及某种具体设备(比如堆垛机、叉车等)的操作,则会先由任课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操作。每一次实训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都统一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格式要求撰写“实训报告”,并将实训报告的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

2.4校外实训基地加深理解,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与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和京东商城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以京东商城物流培训基地为例:京东商城华北区开放“厂中校”岗位,每年接收90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院派专职教师,按计划以各岗位现场工作任务为典型教学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企业给每名学生指定师傅,按“师带徒”的模式在京东商城各“仓”中进行,师傅现场指导,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管理能力。通过以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职能,提高了学生实训能力,让学生将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操练和强化,极大满足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何岩松 姜湄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冰,程述,曾波.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19-22.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4

从本质上来说,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本身属于国际物流专业的一个分支。按照国际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和功能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进行分类,它的主要岗位集中于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国际船务、单证员、外销员、跟单员、外贸经理等。这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已达成共识。

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决定把广西北部湾地区作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来进行建设和发展。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总量需求超过6万人,到2015年超9万人。未来几年北部湾物流业人才增长迅速,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领域,只有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林浆纸与木材加工、钢铁等九大重点产业提供服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依附于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从国家的外贸行业发展趋势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井喷式快速增长,从2003年不足9000亿美元,到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稳居世界第三。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是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至于北部湾地区方面,2015年1月30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30日在北京了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东盟自贸区季度报告》,2014年中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增长8.3%,中国―东盟贸易增速较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4.9%,双方贸易的增长惠及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增长。以上一切表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潜力无限。

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依据及模式探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坚持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这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学改革及专业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模式必须以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作为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按照北部湾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和促进专业的高水平发展的双赢。

结合专业的发展规律及区内外示范高职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岗位技能来搭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北部湾国际物流岗位群对应的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国际船务、单证员、外销员、跟单员、外贸经理等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以此作为基础来整合和开发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职业岗位与支撑核心课程(群)一一对应,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

(2)开发建设实用型教材。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国际物流业务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特定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照专业群相关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的要求,重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国际物流业务系列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推行“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改革。推行“课证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使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深化“课赛融通”,可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建立起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科竞赛等专业竞赛与对应专业课程相关联的融通机制。学生学习相应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成绩。“课赛融通”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其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此外,通过竞赛,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作为检验本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4)加强与

企业的合作,建立“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建立企业冠名班,实现“订单式”培养。这也为教师定期下企业建立相应培训基地,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需要编写教材或者开发科研课题,主动融入市场,为相关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向市场求办学效益,形成企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5)整合部门内部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组建精品课程。比如与电子商务专业共建精品课程《物流管理基础》,与市场营销专业共建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以达成专业之间的强强组合,提高专业的办学质量。

(6)对北部湾地方经济发展、专业的发展脉络都要有很清晰的认识,建立丰富的教学教改及专业发展调研资料,包括:①国内示范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动态与主要课题研究成果信息库;②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③其他调研报告资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学院考察团赴北部湾城市调研报告》、《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报告》、《江浙地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经验总结》;毕业生信息库,包含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薪酬待遇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等。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5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不能一味地采用纯理论讲解,而必须重视实训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在介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贸实训的意义,探讨了实训方法的设计,最后提出了提高实训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实训方法 研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涉外经济课程,需要学生们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水平,掌握有效的实训方法,让学生在实训实验室中借助模拟实训来提高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关联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第一,内容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包括了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贸易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大量的英语与其它复杂的国际贸易流程,并不易掌握,给教学和学习增添了困难;第二,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多种知识和学科交织的综合性课程,需要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概论、报关报检实务等学科或课程知识的支撑;第三,与时展联系紧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而需要不断更新其课程内容,例如不断变化的中美关系给中美贸易带来的影响等热点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的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通常以进出易为主线,结合了交易磋商、外贸函电往来、价格核算、信用证审核、货物订舱、通关、贸易单据审核等业务板块的实例,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了解进出易的程序和技能。通过Sim Trade等外贸模拟操作系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切身体验进出易的实际过程,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在谈判、履约等过程中培养国际商务环境下的业务分析、管理等能力,使学生学会实际地应用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总结起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能够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实训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实训中综合各学科知识,让学生系统理解各个业务环节和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够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可以在实训中结合世界经济的不同变化来调整实训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实训方法的设计

(一)实训流程的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离不开有相关配套的实训实验室,要求实训室必须建有互联网平台,具备实训相关的设备和软件,有足够的座位和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等,为实训教学提供电子教学环境的支持。

实训流程包括课堂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环节:课堂实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训练,此环节要求实训案例必须充足,并尽量贴近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现状,主要强调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专项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实验室中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专项训练,主要有企业建立、市场营销、外贸函电等专项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外贸企业的建立、网上交易中心的操作、交易磋商等知识,此环节要求实训尽量与真实环境接近,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要求提交合格的单据,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贷款;综合实训开始于学生已系统地学习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后,通常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由学校提供实训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实训时间一般在1至2周左右,学生需要模拟正规的在外贸企业上班,争取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外贸业务,通过扮演供应商、出口商,银行等角色系统的学习业务技巧,掌握物流、业务流以及资金流的运行方式。

(二)实训内容的设计

以综合实训为例,在综合实训,为达到实现仿真模拟的目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整套任务。通常由6个学生为一组,有两人扮演出口方,还有两人扮演进口方,剩余的两人扮演银行职员、保险业务员等辅助角色。

综合实训的内容有:第一,开拓国际市场,此任务要求进出口双方利用实训资料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络交易信息,其中出口商布置展会,在洽谈区模拟交易会,然后出口商接待客户并利用产品实物等推销产品,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谈判能力;第二,签订合同,此任务要求双方通过邮件建立业务关系并经过发盘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最终签订合同,此环节由于涉及价格核算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缮制合同、价格表达等知识;第三,信用证业务,此任务要求进口商开立信用证,银行开立信用证并向出口地银行发出通知,由出口地银行通知出口商,然后出口商根据销售合同等审核信用证,发现不符之处则要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审证、改证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国际运输,双方根据合同明确运输责任,比如CIF条件下出口商负责货物运输,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计算运输费用和缮制单证的能力;第五,商品检验,由出口商缮制商品检验单证,在检验检疫局申请出口报检,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相关单证的能力;第六,货物保险,双方根据合同划分保险义务,比如FOB条件下进口商办理货物保险,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保险单的能力;第七,核销备案,由出口商在外汇管理局办理核销备案;第八,出口报关,出口商备好相关单证向海关报关,由海关部门审核、查验并签发核销单等,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报关单的能力;第九,制单结汇,出口商备好商业发票、海运提单等文件,签发汇票,由出口地银行验审后通知出口商,进口商再办理付汇赎单,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缮制单证的能力;第十,收汇核销,出口商填制登记表后备好文件在外汇管理局办理收汇核销,然后到国税局办理出口退税;第十一,纠纷解决,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与合同不符的情况,双方需要根据合同、法律法规等明晰责任,解决纠纷,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谈判能力。

三、提高实训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教师的定位

在课堂实训环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需要结合知识点准备一定数量的切合实际的案例,在各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随堂讲评等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他们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在专项实训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实训内容的难易、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在实训前向学生提出要求,通过学生提交的实训文件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在现场加强师生间交流,指导学生及时改正不足、不断总结实训经验;在综合实训环节,教师需要发挥辅助作用,监督学生的实训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及时总结课程,与其他教师加强沟通,以提高实训效果。

(二)有效利用实训资源

实训方法应以尽量贴近实现工作环境为原则,注重实训的完整性,紧跟不断变化发展的外贸市场步伐,通过模拟实训、情景教学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实训室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不断扩充实训展台,倡导学生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员学习,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结:实训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掌握有效的实训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目的。教师应认真对待在国贸实训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模式及课程设置,提高实训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振宇.论改进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方法.当代经济.2010(19).

[2]王炳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展校内实训探索.河南教育(中旬).2010(08).

[3]杨宏恩.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昆山花桥 物流 人才需求 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4-02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背景与依据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地处苏沪交界处,花桥经济开发区地域面积50平方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西邻昆山部级开发区,东依上海国际汽车城。2005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商务城建成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并列入省“十一五”规划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2006年8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6月又被列为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2009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2.7%,占GDP比重超过51%。万国数据、克莱特科技等一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鼎正国际等一批规模型企业总部落户。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在承接上海商务外溢、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区产业结构定位明确,提出了“一城三区”的规划,其中三区即是商务城的三种不同的产业,它们分别是:(1)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以金融BPO为主要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2)企业总部基地,主要发展以研发销售为主要特色的制造业企业区域总部;(3)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主要发展台湾金融、电信、批发(展览、展示)和研发设计四大关键产业,以及以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商贸合作区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重点建立台湾商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分拨配送中心、物流保税中心和综合服务配套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打造台湾商品进入祖国大陆的“第一平台”和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商品集散地。在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内,建设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管理先进的现代物流仓储企业。

二、昆山花桥地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昆山花桥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特地组织老师成立了物流项目调研组,设计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对本区域企业进行了物流人才需求的调查。在调研过程中,物流项目调研组主要走访了昆山物流协会、花桥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与花桥人力资源局的局长进行了深入交流,询问了花桥地区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调研的方法: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访谈、发放问卷及在互联网、杂志和期刊上检索二手资料等方法进行有关数据、资料的检索和分析。现场考察了4-6家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调研的内容:本次调研主要是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中职物流人才的要求,设计的问题有:企业规模;企业具备哪些物流岗位;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及不同层次岗位对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现从事物流行业的员工数;物流员工的平均从业时间;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学历、工作经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企业聘用人才的首选因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本地职业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能否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等。

调研的过程:本调研的准备工作始于2013 年4月份,首先运用文献法,收集整理与此次调研有关的资料,包括物流人才的就业情况、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花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等,借鉴有关文献的研究视角,根据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拟出了花桥地区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调查问卷。2013 年5月初开始对花桥地区的企业进行实地访问,同时进行问卷的发放工作。2013 年6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对花桥地区物流人才需求与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花桥地区中职物流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从而针对花桥地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花桥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过去的一年是花桥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花桥国际商务城大力推进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物流展示和商贸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引进现代服务项目300多个,其中具有规模的项目120个,总投资超过450亿元,物流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向打造“一流产业”、一流城市“、一流的发展环境”、“一流的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迈进,致力打造“金融硅谷”。

5-10年后,花桥国际商务城将形成30万商务和服务人口、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城市构架。未来三年内,花桥现代物流基地内,将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达到2万从业人员规模和50亿元产能规模。

(二)物流专业对应的岗位分析:

调研的花桥地区的物流企业来说,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20。有近90%的企业表示迫切需要物流专业人才。

1.花桥地区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状况

(1)调研的企业类型:收回的调研数据分析,物流展示营销占12%,第三方物流企业占24%,现代物流企业占15%,物流仓储企业占49%。从统计数字看,物流仓储企业占很大比重。

(2)调研的学历要求:从调研的数据上看,物流企业招聘人才在学历的要求上:中职占50%,高职占20%,本科占20%,研究生占10%。中职所占比例最高。

(3)专业结构:在物流企业中,具有中职以上学历的,专业为非物流专业的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为65%,专业为物流专业的占35%,物流专业与非物流专业的比例为1:5。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人数与职工总数之比为1:20。

(4)年龄结构: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3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47.5%,30-39岁的所占比例为37.5%,40-49岁的所占比例为10%,5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5%。

(5)性别结构: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占75%,女性占25%。

(6)从业时间:在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平均从业时间为36-60个月。

(7)从业的目:觉得物流行业具有挑战性的占45%,看重公司发展的占20%,谋求更好的发展的占15%。

(8)初次就业的收入情况:普通熟练物流工种约为2500-2800元/月,具有某项专门技术的技术工收入大约为3500元/月。

2.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1)调研的岗位:调查数据显示,仓储操作占23%,运输操作占20%,配送作业占14.5%,货运占13.5%,报关、单证操作占10%,采购、客服占19%。

(2)企业物流人才的证书要求: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招聘物流人才时并不十分看重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但进入企业后,企业希望员工能够获得叉车证。少部分企业希望员工能够获得消防证和急救证。

(3)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要求:调研显示,43%的企业认为物流人才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是职业道德和操守,具备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的精神;20%的企业觉得善于与人沟通是比较重要的;13%的企业选择了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学校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育。

(4)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物流服务项目运作的仓储理货员、物品保管员、叉车操作员、运输调度员、单证操作员等一线从业人员。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从企业来看,企业的岗位中,无论是仓储岗位,还是运输岗位等,缺乏的都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型人才。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企业的短期培训,即可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力量。

四、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建设建议

1.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中职学校应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就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物流服务项目运作的仓储理货员、物品保管员、叉车操作员、运输调度员、单证操作员等一线从业人员。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由“基础课+专业课”组成,可分为由四大部分: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科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文化基础课模块可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地理、职业道德与法律、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基础科模块可开设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基础、基础会计学、电子商务概论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打好基础。专业技术课模块可开设仓储作业实务、配运作业实务、采购作业实务、供应链、ERP沙盘模拟实训等。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从事现代物流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同时结合现场教学、到物流企业进行实习和校内实训室的模拟训练等,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课模块可开设军训入学教育、公益劳动、企业文化实习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的精神;让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的文化,为以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针对物流行业新产业、新专业的特点,学校可以制定出培养规划与具体措施,加大培训与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对物流知识的学习。通过昆山物流协会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时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方向。同时,学校可以购买、订阅相关内容的图书和刊物供教师学习参考。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商务城的物流企业实地学习、顶岗锻炼。通过学习,让老师们了解物流知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4.建设配套实训场所

加大实训新基地建设,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日常教学实训需求。比如物流实训车间、单证实训室、ERP实训室等。目前很多校内实训基地配有自动化立体仓库、货物自动分拣线和自动配货AGV小车、自动机械手等,通过场内的硬件机械设备和软件管理控制,可以演示企业完整的供应链业务流程。通过调研,企业希望学生在仓储管理系统(WMS)和ERP方面的操作能够加强。学校也应该在软件方面对学生进一步的加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技能课进行组合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沟通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教师应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并采用项目式考核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5.深度耦合校企合作

学校应在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强化教师的企业经历,派骨干教师到不同的物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6.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必须建设一支较高教学水平、较强专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专业的、熟练的技能,才能够授予学生。所以教师应首先加强本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7.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应始终把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放在工作的首位。确立“培养自尊、树立自信、发展专长、健全人格”职业素养理念,在学生中树立“发奋学习、提升素养、回报社会”的价值观念。应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职业道德、创业教育和拓展训练、社团文化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优、团结协作精神。引入诸如“不断创新、以专业水准服务于客户”等物流的企业文化,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创业者来校作专题讲座,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专业调研,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应将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企业岗位”为导向,开发学校课程体系,研发校本教材,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花桥地区乃至社会培养合格的、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名,段凡. 促进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物流科技,2005(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