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例6篇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企业行政;行政管理;功能;特点;要求

Abstract:Enterprise''''sadministrationsystem,maysaythatisenterprise''''scentralnervoussystem.Itistakegeneralmanagerasthehighestleadership,bytheadministrationvice-totallabordivisionwithindividualresponsibility,organizesbythespecialAdministrativedepartmenttoimplement,theoperation,itsantennapenetratesintoenterprise''''seachdepartmentandaBranchoffice''''saspectscompletesystem,thenetwork.

keyword:Enterprise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Function;Characteristic;Request

前言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quot;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

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一、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2

行政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并且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使得行政管理更加有效率。如何根据特定的行政管理策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的文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试图以此为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企业文化,行政管理,关系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enterprise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mind of the enterprise staff a value idea.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contains profound cultural foundatio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is in. Since the 1980 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to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phase,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 managers learning enterprise culture theory, and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management work. Enterprise culture as a conn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e intangible the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process increasingly play the role of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needs in certain enterprise culture basis, and are subject to enterprise culture the soft environment, making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ming the competitive enterprise culture, how to effectively play enterprise cultu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s become the management field of study of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analys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relations, trying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fer effectiv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定义:

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一般认为: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但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的、形成的、发展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企业特点和企业特色。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本文中的行政管理统指后者。

如果单从定义上看,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似乎看不出有多大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互为你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1、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关联性

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的关联性。当代行政管理的核心观念就是以人为本,要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而企业文化的人本主义则主要站在群体的角度上,打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价值实现环境,将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同时,随着时展的要求,行政管理和企业文化普遍开始关注企业的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问题,社会责任的观念、生态的观念开始更多地融入到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当中。

二是研究对象的关联性。行政管理研究的问题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处理人与工作、人与人、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则是如何重视人,如何体现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如何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存力和影响力,而这些又通过对人与人、人与工作、人与组织的关系的研究开始。

三是任务目标的关联性。行政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又是帮助实现高效的行政管理。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都以充分发挥企业潜力,实现企业员工的最大合力,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个人价值相统一为目标。

四是功能的关联性。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也始终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使行政管理的各项程序得到良好的执行,反过来行政管理又通过绩效管理和具体人员的操作不断优化来增强企业文化的功能。

五是发展问题的关联性。我国企业的文化与行政管理在发展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管理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观念、管理观念不断发展更新的挑战,存在观念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应变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等问题,这都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

2、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创造了人类一切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同时只要有人类的共同劳动,有社会分工协作,就需要管理”。文化与管理都是根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自从有了人类的生产实践,就不仅创造了文化,而且也产生了管理。文化和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它们互为对象又互为手段。它们之间互为对象表现为:一方面,管理活动与过程是文化的反映对象。文化对管理过程的渗透和反映,就形成了所谓的“管理文化”,即管理的指导思想、价值标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另一方面,人类的文化生活又是管理的对象之一。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人类的共同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必然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它们之间互为手段表现为:一方面,文化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它既可以为管理提供一般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原则,又可以通过培养和塑造人们的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达到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管理也是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需要管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和行政管理是通过员工这条纽带来彼此促进、相互依赖的。一方面,企业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企业行政管理的制度、方法、措施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才能长久、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另外,行政管理体系强调的是制度措施与方法,但是制度、措施、方法,再详尽,再科学,也不可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在,钻制度、措施、方法的空子是完全可能的;反之,如若为防止员工钻空子,把制度、措施、方法定得细而又细,一切从条条框框出发,制度、措施、方法本身就失去了其灵活性和应变力。同时,若完全通过制度、措施、方法实施硬管理约束,管得又死又严,员工的抵触情绪会越来越大,规定就越难实施,行政管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企业的行政管理在坚持运行有序,有章可循的刚性准则的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柔性管理,来弥补单靠硬性约束带来的不足与偏颇,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形成最佳管理效能;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以行政管理为载体,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够得以贯彻执行,行政管理是企业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基础,只有把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行政管理的活动和实践,渗透贯穿于行政源管理的始终,员工才会日复一日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对其做出反应。企业的行政管理政策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比如企业招什么人,提供什么培训,什么样的员工可以得到提升和奖励,什么样的员工是公司重点挽留的对象,而这些都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最终形成。尤其是把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业绩考核,使员工原有的价值观不断地与企业文化对照、修正,原本不认同的才会逐渐认同,原本认同,才会不断完善,成为扎根于员工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3、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它与相关理论有一个相融合的过程,因为企业文化既然是战略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它就必然要作用于或者说反映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的催生物,比如:营销文化、广告文化、企业管理文化等等,因此它融入到行政管理过程中也是必然的,但可能是由于行政管理与企业文化的高度相关性,两者的融合更接近一种内力的整合,这要求我们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

理论的发展在于把握实践的规律,而规律是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的普遍内在关联性从方方面面体现着两者的共同性,这给我们的必然启示是: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是动态的,将静态的关联性转入动态的互动性研究,才能真正将企业文化与行政管理有机的整合,使它们的发展能彼此促进。

企业文化的优劣已经逐渐成为判断现代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也许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因素。企业文化最初融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是众多企业家的经验之道,然后才是理论上的升华。抽象的企业文化需要具体的企业实践,而与其联系最紧密,最具关联性的无疑是对企业文化塑造者们的管理,企业文化需要行政管理的实践。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3

一、《乡镇企业法》把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纳入了法制轨道,对政府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乡镇企业法》共43条,这部法开宗明义是“为了扶持和引导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乡镇企业行为”。《乡镇企业法》的实施,使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一,乡镇企业发展具有了法律基础。长期以来,农民办企业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曾受过较长时期的议论、批评、反对和责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直到《法》的颁布实施,乡镇企业逐步有了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和其他经济成份一样,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说明发展乡镇企业是合法的。

第二,扶持鼓励政策进一步法制化。《乡镇企业法》中有1/4的条款明确规定对乡镇企业实行鼓励政策,从而使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发展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包括依法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设立发展基金、鼓励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增加出口创汇等等,说明如果不落实政策,同样是违法行为。

第三,乡镇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依法规范。《乡镇企业法》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规划、技术改造、产品质量、土地使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财务管理等生产经营方面都依法明确规定,说明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依法规范经营。

第四,乡镇企业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乡镇企业法》对乡镇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用人权、法人代表权等明确规定不容侵犯,对不合理的企业负担行为有权拒绝,使企业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障,说明广大干部职工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政府部门对乡镇企业施政应当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乡镇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是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步入了法制化轨道的标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乡镇企业必须依法享受权力和尽义务,管理市场主体的行政部门要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行政、依法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二、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的任务及措施

1、《乡镇企业法》明确了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任务,总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扶持保护,二是引导规范。具体任务有以下八个方面:

(1)登记备案。依法设立的乡镇企业,应当向当地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农业部对此还做了专门规定,并定为法律程序。

(2)确认乡镇企业资格。《河北省实施乡镇企业法》规定向乡镇企业颁发《乡镇企业资格证书》,乡镇企业可以凭资格证书享受优惠政策。

(3)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

(4)对乡镇企业的设立有指导和监督的权利

(5)对侵犯乡镇企业合法权益的某些行为可以单独查处。

(6)可以单独受理乡镇企业对向乡镇企业非法收费、摊派或者罚款的单位和个人的控告检举,并依法采取措施。

(7)可以单独查处乡镇企业自身的某些违反行为。

(8)协助其它有关部门查处乡镇企业自身的违法行为。

从《乡镇企业法》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双重作用和执法特点:一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执法,既要千方百计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又要依法规范乡镇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处理好保护与监督,扶持与规范的关系。二是既有独立查处的任务,又有协助查处的职责,需要处理好主管与协助的关系,该管的一定管好,该协助的要积极协助。

2、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乡镇企业法》和“实施办法”给了乡镇企业执法主体在执法中可以采取的以下措施。

(1)备案。依法登记备案,颁发登记备案证书。

(2)发证。颁发乡镇企业资格证书。

(3)协调督促。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乡镇企业应当享受的优惠政策。

(4)建议。有关部门对乡镇企业的处理决定应当征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对违法企业停产其享受的优惠政策,建议对侵权单位和个人给以相应的行政处分。

(5)指导、监督。举办乡镇企业要接受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等。

(6)受理企业检举、控告。

(7)责令改正。对单独查处的违法行为进行的处理决定。

从《乡镇企业法》中给予的执法措施来看,除未赋于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外,其他执法手段还是比较全的。有备案、发证、协调、监督、建议、受理检举、控告、作出责令改正的行政处理决定等。如果发现严重的违法行为,不进行处罚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可以向同级政府报告,在政府职权范围内经过批准授权,以政府名义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但更多的是使现有执法手段有效地发挥作用。如责令改正,虽然不是行政处罚,但他的作用并不小,对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影响也非常大。作出责令改正的处理决定,管理相对人一旦不执法,可以上诉法院,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保证行政执法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行政执法是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职能

行政执法是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党的十五大提出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务院做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决策,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转变职能,切实担负行政执法任务,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加强行政执法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是形势的要求。目前就全国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比较集中地显露,许多问题迫切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乡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数量多,行业复杂,中央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战略地位来抓,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能否做好对乡镇企业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关键要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对此,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善于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特别是县乡两级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将承担大量的行政执法任务,对这两级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要给予高度重视。

2、加强行政执法是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在所有制经济成份中,乡镇企业是实行自最早最多的,甚至誉为市场经济的先导;在所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企业局是职能最少最弱的。在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局的职能弱化到无法担负行政职责。有的成为“三无”单位,一无工作可干,二无经费可用,三无位置可言;社会不晓,领导不找,企业不理,形同虚设。有的只能做到“参观引路,填表报数”,限于人少,经费不够用,下不了乡,发不了文,对上不能当参谋,对下不能搞服务,对外不能搞协调。有的只注重简单服务,随着卖方市场的形成,举办企业艰难,服务的成效越来越小,有的只能在某个环节上给予帮助,成效不大,难以达到企业满足,以致于有的同志感叹越服务越没有地位。有的认为《乡镇企业法》没有处罚权,不顶事,不愿抓,可又觉着没事干,没抓头,机关人员下去办不成事反而添麻烦,说话没人听,企业找来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替企业找领导、找部门磕头作揖,一件两件可以,多了办不了,显然简单服务造成部门无所作为,根源在于职能没有转到依法行政的轨道上来,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传统工作方式,对行政执法,依法行政不认识,不习惯,不自觉。可见,职能应尽快转变,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特别是转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只能这样才能符合客观形势。

3、加强行政执法是创建乡镇企业发展环境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的“半壁江山”,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并不宽松,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履禁不止,乡镇企业负担加重,据农业部调查,在一定区域内从上至下五个层次向乡镇企业收费的项目达1000多种,负担费用约占企业利润的20%,占销售收入的3%—5%,不少企业感叹一税轻(国税),二税重(地税),三税无底洞(各种规费)。一些部门扩大收费范围、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有偿服务、硬性摊派、隐性负担、企业敢怒不敢言,惹不起又躲不起;有的地方随意改变企业性质,非法改变或侵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等。乡镇企业源于农业,同农业一样,是个弱质产业,十分需要法律支持。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虽不建企业,但应建环境,应拿起《乡镇企业法》这个法律武器,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当好企业保护神,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四、搞好行政执法需注意抓好的几个环节

1、增强执法主体意识。乡镇企业行政执法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应由县级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县乡两级处在一线,执法主体认识是否到位,关系执法工作是否到位,针对乡镇企业行政执法是新类别、新依据、新队伍的特点,要通过学习,熟悉有关行政执法知识,重点解决县乡两级行政执法不作为问题,增强执法意识,重视加强基础建设,切实承担起行政执法职责。

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构队伍和执法程序。做到机构到位,队伍到位,人员到位,程序规范,要全面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执法守则,严格做到行为规范,执法严明。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要建立法规宣传制度,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执法工作考核评议制度等,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执法公开、公正,对执法人员奖惩要严明。

4、坚持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乡镇企业法》的着眼点是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同时,也是行政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前提下,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警惕和遏制企业存在的“三乱”问题,净化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4

1.1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电力企业想要占有稳定的地位必须要大胆的创新企业管理,可以说21世纪最大程度市场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所以企业的行政管理不能单纯的着手于管理方面,应该从全球的管理模式中引进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然后在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理念,使其成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管理机制。

1.2知识经济要求企业管理的创新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机构有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对企业整体员工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合理的配置资源,把科技作为支撑点,把创新作为基本的内容。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岗前培训以及发展的平台,这些都是电力企业管理必须要创新的方面,励志把电力企业打造成信息、人才、知识密集的综合性企业。

2.电力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及创新的建议

2.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

想要创新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要从本质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许多电力企业的领导思想还较为落后,仍然按照以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所管理的方式不能适应现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甚至有些领导还制定出一些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条例,过于形式化,过分注重表面工作。因此,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建立完善有效的电力企业管理体系和配套的规章制度。

2.2创新的企业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如今,对于企业来说人力的资源十分重要,因此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什么都没有办法替代人所带来的创造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所以行政管理必须要做到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并且要懂得如何合理的分配利用人才,这样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潜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行政管理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所以企业的主管部门对人才的机制要积极的创新,引进先进优良的管理技术,以拓展人才培训的途径,实施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不断的提高,实现企业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2.3以组织结构为切入点创新行政管理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不是只单纯的对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而是对电力企业所有部门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并且行政管理部门还有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其实,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此外,行政管理的创新还需要对审批的程序记忆请示汇报进行简单化,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充分发挥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2.4形成良好的企业行政管理氛围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失去创新的民族也就没有了灵魂,创新还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就离不开创新。由此可知,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创新。因此,企业必须形成强烈的认同创新,对于员工的创新价值观进行重点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创新机制也要不断的完善,从而形成让那个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一些创新文化的活动。

2.5提供优质服务

供电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站住地位,在多方面领先与其他企业,就必须不断的提高优质服务的水平,以此作为电力市场的营销,优质的服务需要体现在整体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和环节,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点,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高度重视与负责,与用户建立保持新型的供电关系。

3.结束语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5

1.行政管理脱离实际。

一些企业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导致其对企业具体业务不熟悉,在进行行政管理时,一方面“说不到点子上”;另一方面“假大空”的作态惹人生厌,尤其是制定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被行政管理人员想当然的拿出来推行,这种脱离业务部门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自然会引发业务部门怨声载道,使业务部员工存在抵触心理,认为行政人员在“瞎折腾”,不体恤下属员工,导致绝大多数员工不愿意与行政管理人员打交道,双方几乎成了对立关系,毫无交流。这种隔阂横亘在双方之间,显然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而行政管理人员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挑衅,有的选择回避,尽量不去打扰其他部门,有的选择反击,越发变本加厉的制造矛盾,从而使得双方的隔阂加深,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管理人员越发不会前往业务部门去接触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导致行政管理也越来越脱离实际,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企业内部形成对立的“阶级斗争”。

2.行政管理脱离科学。

游击作风是抗日战争这种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符合当时时代的需要,却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当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而不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意愿,然而在很多企业中却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责任分工、层次的工作程序等,所以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无迹可寻,只能遵照领导的思想,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很多时候行政人员完全依靠灵感来进行决策,缺乏科学性,容易偏离实际。同时因为职责不明确,管理人员对大小事务皆要插手,导致下属无事可干,或者束手束脚,领导“瞎忙活”后觉得员工拿钱不干活,感觉自己像“员工”,员工像“领导”,容易引发劳资关系紧张,彼此存在隔阂与对立。如此不科学的行政管理,不仅会严重拖累企业效率,也会打击员工士气,同时还有可能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3.行政管理脱离全面。

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脱离全面,过于局限,缺乏完整体系的现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将一些具体的事务,如办公室管理、后勤管理、文档管理等作为工作重点,虽然工作性质与国家政府机关相同,但是国家与企业是不同的主体,这就导致企业过度关注行政手段和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而忽略了企业行政管理的自身价值意义: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合成一个健康有序的有机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有效的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所以,企业行政管理脱离全面,缺乏完整体制,就会使得行政管理工作舍本逐末,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二、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创新措施

1.行政管理要与时俱进。

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要杜绝套用党政机关行政模式,应当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然后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特色进行行政管理,一方面保证企业的行政模式符合企业需求与特色;另一方面保证企业的行政模式与时俱进。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官僚作风,用包容、耐心、亲和的态度与部门员工打交道,协调各部门关系,建立企业内部和谐工作氛围。

2.行政管理要联系实际。

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要杜绝一切“假大空”、“瞎折腾”行为,不要不懂装懂,务必保证“不了解实情,坚决不做指挥”,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了解各部门实际需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容人之量,能够接受批评与非议,并要耐心地了解情况,及时地作出回复,对正确的批评虚心接受并在工作中改正,对错误的批评耐心解释沟通,在企业内部建立务实的企业文化,并建立切实的行政管理制度,如业务考评、服务要求、工作要点等,将行政工作落到实处,“干实事,说实话”,杜绝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3.行政管理要科学严谨。

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不能仅依靠“务实”这一种特性,务实是好事,但是不讲科学,不讲条理的“蛮干”、“瞎干”、“随意干”,不仅起不到推进作用,反而会拖累企业发展的后腿,使得企业行政管理混乱,领导与员工都无法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所以企业行政管理,要讲究科学性,首先需要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明确企业每一个人员的职责,使得领导与员工各司其职,并建立逐级授权、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使得行政管理有迹可循、有章可依,严谨的进行,确保企业资源高效、高质的利用。

4.行政管理要体系完善。

①构建完善的权利体系:即构建企业的行政架构,包括职能分解、人事相合、岗位设置等内容。②构建完善的事务体系:即构建企业的具体事务,企业行政管理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事务上,行政管理体系离不开事务体系的支撑,事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办公室管理、文档管理、后勤管理等内容。③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即建立企业内部的技术职称,行政管理需要技术作为支撑,技术体系具体包括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监督与控制、协调与沟通。

三、结语

企业行政管理论文范文6

一、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10项指标,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华:一是吸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层层分解的思想;二是吸取了平衡计分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的思想,体现了全面综合管理的理念。但笔者认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按规模大小把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有人认为,企业规模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也不同。但笔者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绝对指标及企业净利润有影响,而该绩效评价体系中除了个别非财务指标外都为相对指标,使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了可比性,因此划分企业规模在绩效评价方面没有任何意义。

2.虽然把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但还不够,具体表现为非财务指标数量太少,权重太小。

3.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指标权重,而是笼统地把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80%,把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20%,有“一刀切”之嫌。

4.财务指标以传统的会计利润为中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充分吸收EVA的思想。EVA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业界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企业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期内摊销,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它的突出贡献在于既要考虑债务成本,又要考虑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净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时才真正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5.操作方法过于繁琐。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具体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导致其获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从根本上违背了管理的本质。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战略管理思想的应用

笔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由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此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了修正。这套管理方案注重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战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业而不按规模提供指标数值。

2.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如IT行业由于自身技术含量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加大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3.运用EVA的思想,把资本成本放在与债务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时又注意应用的简洁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润”代替“会计利润”,有效利润=税后净利润-Σ(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人将资金投于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得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所以只有当税后净利润超过投资人把钱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称之为有效利润。有效利润的计算公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够精确,但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简洁易行的特点,方便了它在企业中的推广,如EVA的计算公式精确入微,但由于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反而妨碍了它的推行。

为了清晰阐述“有效利润”这一概念,现举例如下:某制药企业于2000年3月4日设立,设立之日A投资20万元,B投资26万元,C投资50万元。2002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资14万元,新加入的D投资10万元,又知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税后净利润30万元,假设2002年银行存款利率为10%,求2002年该企业的有效利润。

有效利润=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万元)。

由于用有效利润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利润,所以一些与利润有关的指标计算公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权益。

4.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避免“利润陷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论证单一目标的谬论时指出:目前关于目标管理的大部分生动的讨论都着眼于寻找一个正确的目标。这种寻找不仅会像寻觅点金石一样徒劳无益,而且必定是有害的,会产生误导。管理企业就是平衡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目标。鉴于此,新方案对非财务指标更为重视,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标总数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创新与发展,不再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而是把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列示,防止了次优化行为的产生,如公司为了得到较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了对优质顾客的赊销,以致带来大量销售收入的流失。本方案可以消除这种次优化行为,有利于管理者从总体上把握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所有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此方案不仅是一种测评体系,还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的管理体系。

5.在目前国家仅公布国有资本金绩效数据的情况下,新方案的实施可以其为依据,并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求得财务指标的最后分数,非财务指标的计算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为准。但是该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现举例说明如下: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如右表中流动比率的实际值过高,仅此一项的分数就达到75分,掩盖了其他不良指标。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①改进实际分数的计算公式。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分数=[1+(实际值-标准值)÷标准值]×权重。②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报告中给出了单项指标的评分等级,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问题时不仅注意总体,而且顾及了个体,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选择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