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例6篇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文1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一、群众路线教育的内涵

群众路线产生的历史背景:1929年9月,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

二、群众路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为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第一,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要切实践行我党的根本宗旨,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并坚定不移的执行。要坚守群众立场,坚持执政为民,永远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尊重群众,真正的重视群众,贴近群众,真正的了解体会群众的疾苦,从行动上融入群众,满足群众的意愿。除此之外,党员干部还要真正的做到关心群众的利益,把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从建党之日起就是本着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思想出发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发展到现在政治经济水平翻倍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讲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将实际和思想结合起来。

第二,思想教育工作的力量是“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取得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推动者,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新中国的胜利,也没有我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体,是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思想教育中也要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培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建立两个正确的思想教育理念,首先是把人民群众当做真正的英雄,其次,建立人民群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授人以渔,达到以教到不教的进步,培养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行为,自主寻求思想进步。人民群众拥有莫大的力量和智慧,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觉悟,具有很高的创造创新能力。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就在革命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依靠群众,问政于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及智慧,不断进行符合民计民生的改革,而改革的成功经验都来自人民群众的积累和创造。

第三,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同志曾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工作里,正确的领导干部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意见比较多,观点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群众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来,然后再到群众中去,将系统性的意见集中起来,进行宣传解释。让群众坚持行动,在实际中检验意见是不是正确的,不断的验证,经过众多群众的反复验证,就可以保留下真理,去掉糟粕,以后再将经过检验的真理运用到指导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的时候,要做到两点,首先,要深入人民群众,作风务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从一个角度理解为从实践来,到实践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努力把握事情发展的规律,用实际行动来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其次,要给人民群众传输科学的理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如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群众路线教育,首先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这也是党和国家的宗旨。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面临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产生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理念,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思想政治建设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我们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进度,把从让人们当家作主的思想转变为,要做让人民高兴、赞成的事情,只要是人民不拥护、不答应的事情都不要做,把人民的思想和利益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否好的标尺。

第二,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在复杂的新环境下,要不断完善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对各种国内外带来的困惑和思想,要及时帮之解决,指明方向、端正思想态度,号召广大群众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分清正义和邪恶,明辨是非。

第三,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群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即使再出色、再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四,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要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按照群众观点去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这就需要明确“公仆”与“主人翁”之间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贴心人”。

第五,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将着力点和重点放在基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和不均衡性,特别表现在诸多薄弱环节依然多数发生于基层,这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予以重视的着眼点。

结语

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群众路线的概念进行了解析。然后对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力量是“一切依靠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本文对开展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必须要将着力点和重点放在基层;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杨业华,关敏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论群众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2]吴琼.建党90 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11(11).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文2

关键词:高校群众体育转变观念创新

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贯方针。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以后,我国高校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体参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学校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种大趋势的作用下,高校体育,其价值将获得高度的评价,因为它最临近社会,它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将起到为全民健身培养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重要作用;又更因为它最直接、最系统地关系到“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影响着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构成,影响着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民小康和部分地区的现代化已成为本世纪乃至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显然,小康水平不仅表现为经济收入,更重要是看社会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给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等学府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改变长期以来高校群众体育传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广大师生对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已成为摆在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当然需要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做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但在现阶段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开创高校群众体育的新局面。

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决定了高校群众体育工作要适应这种变化而转变观念。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宏观领导,社会多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是在总结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化体育改革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一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在高校深入广泛地宣传和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高校群众体育的中心工作。群众体育向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广大师生的体质和健康服务,已成为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使我们传统的群众体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着面更广、量更大、要求更高的新情况。而我国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又没有明显增加,经费仅有适度增长,如果还按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来搞群众体育工作,显然难以适应群众体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因此,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是新形式下搞好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2、转变观念,加大高校群众体育工作改革力度

2.1要改变高校群众体育长期由体育职能部门大包大揽、具体操办的倾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工作由办群众体育为主向管群众体育为主的方面转变。

长期以来,高校的群众体育工作一直由体育教师大包大揽。大到宏观的规划、计划的制订,小到具体比赛和活动的组织乃至裁判工作,都是由体育教师具体操作。在特定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学校的体育拨款,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从而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严重制约了高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面对新时期面广、量大、要求高的高校群众体育工作,这种工作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转变。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如果不主动地适应由办群众体育为主向管群众体育为主转变,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如校工会、学生会、校团委、各院、系、所、处、有关社团、协会、俱乐部等组织的积极性,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就不可能卓有成效,体育教师就不能从繁忙的赛事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其领导、监督、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

2.2要改变“工作靠学校,用钱靠拨款”的传统观念,努力向培养体育消费和师生自我健身小额投资的方向转变。

制约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费,长期以来,高校群众体育工作严重地存在着“工作靠学校,用钱靠拨款”的现象,体育还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的目标。面对面广、量大、要求高的师生健身活动,仅仅依靠学校的投入显然不能适应其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群众体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师生体育消费,引导师生为自身的健康小额投资,也就是花钱买健康。这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观念转变。我们还应面向社会,培养和开拓体育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地筹措群众体育经费,如向企业或公司拿些赞助,开展一些以赞助单位命名的杯赛或大奖赛努力形成活动依托社会,健身依靠个人,建设依靠国家的新局面。

3、勇于创新,开创高校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

勇于创新是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新时期的高校群众体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敢闻敢冒。如果我们仍旧沿着工作的惯性,用老办法,老路为解决新问题,就难以走出新路,干出事业。因此,勇于创新是推动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探索新体制和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是搞好群众体育,特别是由办群众体育向管群众体育转变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与完善体制机制上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这个新的体制和机制应该包括:一是部门负责体制,建立哪个部门群众体育工作由那个部门分管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群众体育骨干培训体制,在师生中选拨培养一批群众体育骨干,增强其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群众体育经费筹措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层次管理机制,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五是高校群体与竞技体育衔接体制,进一步现顷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增强群众体育工作培养人才的意识,为竞技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开发和推广全民健身新项目

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灵魂。当前我们全民健身工作中严重存在着单纯用竞技体育项目代替群众体育项目的倾向,当然,全民健身、群众体育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运动项目,但更重要、更经常开展的应该是那些群众更喜闻乐见的,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项目,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就要更广泛研究和开发健身项目,使高校群众体育工作逐步走向多样化、系列化、科学化。健身在于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达到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还可根据本校的特点,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今年我校的群体方针是:重在参与、形成规模、突出特点、保持传统。

3.3积累新经验

用经验来推动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方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在实施这项工程中,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研究,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和方法,积累了许多新经验。在尊重、保持和发展自己个性特色的前提下,应不断开辟多种形式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贡献的新路。使各学校从中吸取优点和精华,许多先进的群体思想、内容、方法、形式、手段都是从这里获取或加工而成的,这些有益的经验是我们做好工作、指导工作的宝贵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之中,积累新的经验是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目前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系统工程,在这项伟大事业中,高校群众体育工作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只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不断适应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和广大师生日益增强的健身要求,切实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工作,为体育工作造福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文3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活动,落实“司法为民”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将审判工作融入到“群众路线”工作中,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有可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群众路线”教育,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

“群众路线”教育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是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强调的是我们要在理论上、思想上深刻理解党和群众的关系、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密切联系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优势,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强调的是要在实践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强调的是要关注群众的现实利益,既要关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又要关注具体利益和现实利益。加强群众工作教育,这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切实增强群众观点、切实关注群众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利益,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现象,要走出办公室,走出单位,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真正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增强法官队伍素质的着力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些干警群众观念淡漠,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特别是直接联系群众弱化,不想深入实际,不愿深入基层,不会深入群众,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办案不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了解,作风飘浮、主观臆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让干警沉下到群众中去,才有利于切实加强干警思想教育,转变干警作风,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司法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结合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结合如何在审判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如何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宗旨观念,如何开展好便民、利民工作。深刻反思我们的思维定势,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作风,深刻反思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为重要抓手,筑牢宗旨基础,提高为民执法本领,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的局面。要切实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诉求无小事、群众纠纷大问题的观点,全面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扎实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活动,切实查找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诉讼问题,让司法惠及广大群众。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人民法院妥善化解矛盾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日益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公正司法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得到公正的待遇,渴望身处公平的环境,渴望获取应有的司法服务,习惯、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作为人民的法院,必须积极主动地为人民司法,积极主动地走群众路线,积极主动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方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方能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虽然社会矛盾纠纷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大量涌入法院,但无需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矛盾纠纷多是人民内部矛盾,更多的是发生在邻里之间、婚姻家庭、企业单位等。在处理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时,就需要我们坚持群众路线,要贴切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细心调处矛盾;要善于运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深入调查研究,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

四、“群众路线”教育是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根本点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文4

(一)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

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求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血与肉的联系,使得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具备了其他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对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舆论组织。二是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功能能转移公众的群体意识,并对公众关注的政治热点进行引导、转移或化解。三是大众传媒的交往互动功能使信息得到反馈,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主客体的良性互动。四是大众传媒的人文关怀功能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放松、情感上得到满足,使人们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得到净化。

(二)具有突出的民主特色

具有充分的民主性是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大特点。其最高准则是让群众满意。要让群众满意就必须从基层出发、发扬民主性,同时还必须要成为群众与社会热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行民主管理的过程,其所坚持的原则是为民服务制,群众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有权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去,而传媒组织应该经常对他们所提出的意见进行采集并研究,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社会凝聚力得到强化。

(三)拥有比较固定的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只靠空口说教,必须通过载体,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育阵地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宣传。相对而言,大众传媒拥有一套独立的宣传阵地与活动场所,如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这让大众传媒更加容易满足群众的文化精神与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大众传媒有足够的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从而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更好的渗透到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载体中去,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到实处

大众传媒工作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与“十二五”战略规划齐头并进。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今天,群众思想观念也随之与时俱进,传媒人员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判断,并坚持继续深化认识、坚决贯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作风,与时俱进,要分析问题、推陈纳新、由虚变实,必须要了解广大群众在想什么,他们还需要什么。不能在沿袭以前的那种系统性的务虚、脱离低级趣味活动的教育工作,应该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增加与新文化、新娱乐、新焦点活动的教育,特别是那种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细化

注重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使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是近期提出十七届五中全会焦点。因此大众传媒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需要细化工作,注重针对性,做到统筹兼顾。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更好的调查,发现民众在思想道德上所存在的弊端。其次是要注意分层,人民大众不管是在思想高度还是受教育程度上都存在不同的层次,所以应细心的分层观察,辨析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三是是要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解决社会纠纷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疏导、解释、批评、鼓励,对于不能马上解决和答复的,要研究后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对群众的帮助

大众传媒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在“帮”上多下功夫。不能只局限于周边仅能接触到的事物,务必对整个社会各行各业情况都要进行了解,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势教育,引导群众从社会生存的大环境中知形势,明方向。把群众心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利用传媒这个载体使普通大众在思想政治方面相互自学,相互评判,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活”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工作形式不能够过于死板,要多利用现在有传媒的各种科学手段与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结合,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陶冶情操,逐步的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会让群众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这些形式也是最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起到较好的帮助或辅助作用。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文5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基层党建;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26-02

在高校中贯彻与落实群众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推进下,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要,是党的教育事业的要求。本文所探讨的高校基层党建,特指在校党委领导下的党总支与党支部中的党建问题。在此,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突出群众路线的着眼点、着力点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一个粗浅的思考。

一、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着眼点

(一)群众路线在党内工作中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是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的一个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始终遵循人民是否拥护、人民是否赞成、人民是否高兴、人民是否答应的原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文化多元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等新形势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也是对群众路线的全新阐释;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党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等,我党在历史上不断发展和丰富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福祉。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工作中的特殊性

首先,群众路线要体现高校的行业特质。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对于人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课程设置、教工知识结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人的素质培育和观念养成。

其次,群众路线要抓住高校中“人”的特点。要明确群众路线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教职工、学生都是“群众”的一部分。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各项制度、措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才能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高校中践行群众路线,既保证了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学科、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学习、进步的需求。

第三,群众路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路线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国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要求。为了保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能松懈。在高校中进行我党根本路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是党的作用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得以发挥。高校党组织发挥着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先锋模范的三重作用,担负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传播的职责,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历史使命。只有将党员来自群众,党组织扎根群众,党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出发点,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突出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群众路线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才能使党组织了解广大教职工、学生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而解决他们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依靠他们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如果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失去了群众路线,党建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泉。

三是民主制度的推进促进了高校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包括了民主建设内容。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在高校中推行民主制度,保证了师生的民利,为师生参与学校建设提供了保障。近年来高校关于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民主建设推动了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如党务政务公开、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等,都是群众路线在高校的实施。

二、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着力点

(一)突出实践主体、明确实践客体

在高校中,实践主体主要包括教工和学生两个方面;实践客体,指教工和学生所从事并关注的具体事务。贯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群众路线,具体指的是围绕着教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展开工作。目前高校中教工比较关注的问题,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涉及科研工作、管理工作、个人发展,包括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进修、考核考评等等内容,学生除了学业之外、还关注诸如各类考试、校纪校规的遵守、入党、勤工助学、评优评先、就业等等内容。围绕在提高教工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学生的学习、发展、进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是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关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制建设、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需要着力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根据不同层次的实践主体制定不同的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学校党委、院系党委(总支)、基层党支部。在高校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根据工作性质和承担的责任,不同的岗位所从事的具体实践也有区别。在我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党委的职责是把握方向、制定规划、决策实施等等;院系党委(总支)的职责是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参与讨论和决定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负责院系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同时也作为学校二级机构的核心组织,协调基层教、学、产、研、管等各项工作,解答师生工作、生活、学习、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惑,解决师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党支部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支部是党组织延伸在群众中的臂膀,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首要载体,最先感知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在高校党的各级机构中,从校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到院系党总支协调的灵活性,再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性,最终的目的都是将以群众的需要和发展作为提高工作质量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党的各级机构群众路线的工作重心最终也将落在基层党建工作上来。

(三)根据不同群体工作需要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

根据服务的对象和工作性质,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在落实群众路线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观念,完善服务质量,加强创新意识。如教务部门的服务工作,具体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要依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要求,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立足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成材;比如绩点、学分的设置,学历学位的获取条件等;科研机构的服务工作,在科研项目的分配、申报、管理、审批等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财务部门的服务工作,体现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审批程序、报销环节、监管功能等等方面;学生工作,如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就业率,帮扶困难生,教学部门的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主要是一线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机构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一线教师等等,各基层组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服务群众的实践探索。

(四)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出的“四个工程”建设(魅力工程、能力工程、奉献工程、成长工程),结合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党员在校园中不同的职责,从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入手,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如党支部立足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开展和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的活动,等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尊重学生和民族习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此外,学生支部通过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为党支部共建搭建桥梁,教师还根据发现的地方特色申报了相关学术课题等等。这些都是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有效结合的范例。

三、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针对师生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制定反映师生利益诉求的决策。不同的利益群体会面对诸如就业、房价、职称等不同的具体问题,党组织要时刻关心师生的思想状况,比如就假期见闻进行思想状况调查,组织不同层次的师生座谈会等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意,制定合理决策。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从意见要求的征集到决策的落实,都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二)保证群团组织的参与和合作

在高校中密切党群关系,首先要疏通渠道,保障群众参与途径。除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还要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例如基层工会组织的建设,共青团的建设等等。这些基层的群众组织,代表性强,覆盖领域广泛,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基层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党组织更加直接地了解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同样群众对于党的建设的意见表达也有了更广泛参与的途径。

(三)加强党内监管和党外监督

加强党内监管主要包括上级党组织,党组织之间和内部党员几个层次之间的互相监督,党外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充分发挥群众和党员、党组织的监督作用,是完善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党内监管和党外监督是对于群众路线的保障,同时也体现着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此外,不断完善诸如举报、、干部考评等制度的建设,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四)坚持廉洁教育,完善法制建设

加强科研、财务、招生、就业、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廉洁教育,把好廉洁关,防患于未然。此外,加大违纪行为的处罚,从制度上防止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行为的发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廉洁教育,加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教育。

四、结论

高校的教学和管理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此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对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对于树立正确的教风、学风,都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意义。只有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教师真正以“学高以师、身正为范”的姿态传授给学生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种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态度、一种为人处世的习惯和规则,我们的大学教育才能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目标的需求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以群众需求为来源、以群众利益为归宿,才能保证党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志民.论党的“群众路线”[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范文6

一、山东省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由于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当时实行了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依靠行政手段强力推动,自上而下、一抓到底的行政管理模式,使我省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然而,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管理不断创新,人口计生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适应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为改变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全省各级进行了有益的试验和探索,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成为改进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摆上了重要位置,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山东省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探索试点阶段。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开始自行探索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模式。1995年,中国计生协老会长宋平同志看了临沂市沂南县和庄村发挥协会作用,搞好村民自治,给予了充分肯定。济南市章丘县提出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潍坊市寒亭区提出了“计划生育村级自治”、泰安市肥城县提出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等。以1997年11月彭佩云同志在潍坊市寒亭区的题词“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和1999年5月姜春云会长在德州市宁津县红庙李村的题词“红庙李村计生协会工作出色,事迹突出,保持了全县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为标志,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在全省、全国正式提出并叫响。

(二)总结推广阶段。在探索实践、总结提炼的基础上,1999年5月,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联合在泰安市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泰安市发挥协会作用、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经验。2001年11月,根据省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要求,省计生协会调研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由领导小组下发了调研情况通报。2002年3月,省人口计生委、省民政厅、省计生协联合下发了《关于搞好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对群众自治工作的推广力度,并提出了创建群众自治合格村和模范村的要求。

(三)发展提高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威海市建立了“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姜春云会长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泰安市提出了构建“自治、自主、自觉”的计划生育工作“三自模式”新机制。当年,“以自治为基础、自主为途径、自觉为目的”,加快“三自”进程被确定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目标。2009年,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有关移风易俗、利益导向和男女平等村规民约内容的指导意见》。 2010年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下发了《关于开展以深化群众自治、完善村规民约为重点的千村(居)示范活动的通知》,山东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计生协在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山东省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少生了500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在此过程中,计划生育协会在积极推行基层计生群众自治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随着我省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计划生育协会进一步组织积极参与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发挥重要载体和作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计生协在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中的重要地位。开展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从根本上说要靠群众参与,靠群众内在动力、靠群众思想觉悟,还要靠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 ,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计划生育协会是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团体,是协助政府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组织形式,其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它是参与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群众组织载体 ,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计生协会在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中有四大优势。一是组织网络优势。基层计生协会有健全的组织网络,协会理事和广大会员分布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推进计生群众自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组织保证。二是群众工作优势。基层计生协会的理事、会员来自群众,植根于群众之中,他们可以把计生群众自治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每个人,能协助村两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情感威望优势。基层计生协会成员中,有一批“五老”和社会贤达,他们有群众基础,有威望,与群众联系广,情谊深,在推进群众自治中碰到一些矛盾和问题,由他们出面做工作,就能迎刃而解。四是人才众多优势。基层计生协会组织中,有一些专业大户、技术能手、乡村医生和私营企业主,他们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时,具有明显特长和优势。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有了计生协会的参与,就使自治的开展有了群众工作基础,有了骨干力量,有了具体组织者和参与者,就能有效地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实行“三自”,使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能够深入开展、不断地推进。

(二)计生协在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中的重要作用。1.通过组织建设,从机制上对群众自治的落实起到推动作用。计生协会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宗旨明确、网络健全、制度规范的群众性团体,对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作用已日渐明显。基层计生协会以育龄群众为主体,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老农民或退休职工等社会贤达为骨干。其工作任务有四个方面:组织会员带头学习国家、省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规,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勤劳致富;经常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积极开展有利于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各项服务活动,为育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参与计划生育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倾听育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2.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对群众自治的落实起到引导作用。宣传教育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结合性和社会性。广大基层计生协会会员通过书写板报、墙报、标语,发送计生宣传品、交心谈心、组织文艺演出等方法,大力宣传基本国情省情、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总结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典型,使计划生育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3.通过优质服务,从行动上对群众自治的落实起到桥梁作用。基层计生协会的优质服务主要是通过结对帮扶、开展生产、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以及为贫困户、受灾户捐款捐物,缓解燃眉之急的生活困难等方式进行的,不仅能根据对象户的个人、家庭状况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资金扶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来帮助对象脱贫致富,还能通过思想开导、政策法律宣传、家事互助等方式解决对象户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并可以通过积极配合计生技术服务部门开展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协助做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药具上门、生殖保健、少生优生工作,避免和减少育龄群众非意愿性怀孕与计划外怀孕的发生,保障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弥补计划生育行政工作中难以涉及的一些不足,增强了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变“要我”实行计划生育为“我要”实行计划生育。4.通过利益导向,从经济上对群众自治的落实起到巩固作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行“三结合”,就是坚持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以突破根深蒂固的传统婚育观念,解决农村居民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劳动力减少、老无所养的问题,从而使群众的生育观念产生变化,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行动。

三、目前推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山东省的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的推行是健康的。但是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运作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还有差距。一些乡村干部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繁琐复杂,是“天下第一难事”,广大群众的生育意愿和国家的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自我约束和管理上存在欠缺,同时,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群众基础,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二是村规民约还不规范。一些村制定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村民应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极不平等,对村民规定的义务、限制、制约措施多,享有的权力、民主、政策措施少,过分强调村民的违约责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违约行为频繁,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三是经费保障不足。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计生部门对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但在村、组计生干部的报酬落实上仍显不足。虽有明文规定村计生专干工资按村支书工资标准的80%计发,但由于各方原因不能全面落实到位。有的村级没有任何活动经费,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四是村民参与意识还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群众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相当淡薄,虽经多方宣传,但一些群众对村民自治工作仍漠不关心,给工作全面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五是协会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主要是没有摆正协会工作的位置,有的认为协会工作无关紧要,忽视了协会在村(居)民自治中的载体地位;有的把一切都归功于协会,这显然也是不切实际和经不起推敲的。

四、发挥计生协作用,搞好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应把握的几个要素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应本着“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工作机制,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领导意识。把实现群众自治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实际,出台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实施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强化责任意识。镇党委书记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群众自治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各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能,认真做好具体的工作指导。同时,把群众自治列入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做到奖优罚劣,促进群众自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建章立制是关键。在推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中,应该把握住两个关键性环节:一是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制定要统筹兼顾。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是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依据,也是规范干部依法管理服务和群众婚育行为的准则。要注重合法性,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要注重民主性,集思广益,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注重针对性,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注重可操作性,要通俗易懂,利于实施。二是实施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要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的形式具体落实到位。在各级层层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委托协会小组长与广大育龄群众签订遵守计划生育合同书。合同要根据育龄群众的不同特点,在内容上有所区别,让群众见到实行群众自治的好处,自觉地计划生育,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开展铺平道路。

(三)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没有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视和强有力的计生协会组织网络作保障,很难顺利开展。一是要成立群众自治领导小组。县乡(镇)成立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指导小组,各村也要成立领导小组,使工作层层落实、有人管事办事。二是要配强一支村级计生协会服务员队伍。对村级计生服务员进行考核,把有文化、年轻、有工作能力、责任心强的优秀青年充实到计生服务岗位上来,充分发挥队伍的带头作用。三是成立计划生育评议监督队伍。聘请有思想觉悟、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各界人士为评议监督员,加强对计生群众自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四)群众参与是根本。如何使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群众参与至关重要。一是村规民约的制定、合同管理程序上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让群众明白自己应该履行哪些义务。二是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推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要让群众协助、参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