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发展现况思考

群众体育发展现况思考

 

1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   1.1从纵向发展上看我国群众体育的成绩   1.1.1群众体育的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措施更为得力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从根本上确立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地位和作用。同年,国务院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2010年前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重点、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等进行了计划和部署。并辅以“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予以落实。在此前后,还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等相关法规,使之相互配套,促进了社会体育的有序发展。   1.1.2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稳步增长   据统计,1996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5%。若将7至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人口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我国体育人口总数占总人数比例为31.4%,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1.1.3以晨练为代表的社区体育发展迅速,老年体育锻炼热火朝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型、统一性的“单位群众体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余自愿为前提的社区体育。城镇社区体育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晨练”。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对健康有怀旧感,对长寿有紧迫感,且闲暇多,参加锻炼比例高。   1.1.4锻炼内容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主,文体结合消遣娱乐特色明显   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武术、秧歌舞、健身操、交谊舞等,慢跑、散步、自由运动以及在少许活动中聊天者也为数不少。他们多半采用体现民族健身传统的项目,配以音乐的文艺体育相结合的项目,不需要严格的场地设备的非竞技性项目。   1.1.5参加消费性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群众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余闲时间结构的变化,人们在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内,花钱去体育场馆进行正规项目锻炼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多。游泳、网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台球以及滑雪、溜冰等,已越来越成为体育消费市场的热点。   1.1.6假期远足成为时尚,体育旅游方兴未艾   世纪之交我国实行的“五一”、“十一”等长假制度,激活了假日经济,也带动了旅游市场。经过少几年的磨合,人们的消费取向逐渐成熟,开始由观光,转向休闲,由被动赏景,转向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日益成为旅游的一大卖点。攀岩、登山、漂流、游泳、划船、垂钓、射击、滑雪等成为新潮渐受欢迎。   1.1.7农村乡镇,特别是富裕地区的乡镇,群众体育发展迅速   在农村,各地的“农村文化中心”、“文化站”和“青年之家”,都把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起,到199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70%的地市、50%的县、40%的乡镇都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1990年推出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受到了广大人农民的欢迎。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家经济政策对落后农村的倾斜,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更加迅速。   1.2从横向比较上看我国群众体育不足   1.2.1体育人口年龄老化现象较严重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逐年增长,但我国体育人口仍处于较低发展层次。从体育人口的结构质量上看,我国体育人口中,老年人高达63.3%,年龄失衡较为突出。   1.2.2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较低,健身功效不强   养生是我国居民体育锻炼的基本出发点。他们多半采用太极拳、民族舞、散步、压腿,甚至是弹唱、聊天来健身,因而运动强度小,身体负荷低。而西方国家大众体育锻炼采用的是对抗性强和相对激烈的竞技性项目,其运动负荷较高,强身效果较明显。   1.2.3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供应不足,体育锻炼的组织率较低   据统计,我国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57万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个。与西方国家差距很大。我国非但数量少,而且开放率低,全部向居民开放的只有44.1%。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多半在公园等非体育场所练习。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体育锻炼是群众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多半是单独或结伴而练,即便是集体练习,也是松散管理,来去自由。   1.2.4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相互隔裂   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者相互融合,互为促进,是加快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发展,竞技体育是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示范和带动,群众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对其又是一种稳定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多半在非体育场地,采用非竞技项目;竞技运动员封闭训练,难得与百姓和学生一见;学校体育场馆对居民紧闭大门,生怕打乱了校园的宁静,这种互相封闭、相互割裂的体制与现代社会体育的发展很不相称。   1.2.5群众体育锻炼的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不强   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是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0万人,按人口平均每1.2万多人才有1个指导员,锻炼的科学指导能力较弱。   1.2.6群众体育的技能水平较低,竞赛交流机会少   比赛是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的群众体育竞技性较低,很少有比赛机会,据调查,除了门球、网球和节日长跑等已形成了比赛制度以外,其余绝大部分项目均处于自娱自乐状态。#p#分页标题#e#   1.2.7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体育活动落后   我国尚属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城镇居民已进入“小康型”和“后小康型”发展阶段时,广大农村还处于“温饱型”或“‘由温饱向小康型”的过渡时期。西部落后地区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体育相当落后。   2新世纪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2.1群众体育休闲化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众多的人将走出家门投身到大自然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乐趣。未来群众体育必将融入休闲产业。   2.2群众体育的商业化、市场化   “花钱买健康”势在必行,“自我投资,自我受益,早投资,早受益,多投资,多受益”,是21世纪群众性体育发展的趋势。表现为管理体制将由现在的计划管理模式,向依托社会、多方参与同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群众性体育管理体制过渡,运行机制也将由社会福利供给型,向市场消费型转变。   2.3群众体育农村城市化   21世纪,我国的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会大大缩小,农村的建设也将向城市化方向发展。由于农村环境优越,面积辽阔,人均面积要大于城市,所以,农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农村体育活动将向城市靠近,农民将和城市人一样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农村体育活动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初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又一发展趋势。   2.4群众体育的小型化、家庭化   目前由于我国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势必产生各级群众组织之间协调性差,群众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等问题。为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以街道、居委会、生活区为中心的小型的体育团体将会产生和完善。他们利用花园、广场、俱乐部、活动室等活动场所,自发地组织起来,有时还会集资购置一些必须的器械,选拔有一定体育活动基础的人,做为他们的带头人,组成一个个小型的活动群体,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甚至有些家庭也会购置一些健身器材,建设小型的游泳池,组成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团体。小型化的体育活动群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灵活性、自我经营性、持续发展性的特点,促进了体育活动的经常化、生活化。   2.5群众体育的多样化   由于受社会、经济、环境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还比较单调,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意识的不断更新,除进行这些活动外,未来社会的体育活动项目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比如:利用自然条件的登山攀崖,旅游探险,游泳滑雪,冲浪潜水;适当增加经费投入的跳伞、热气球、摩托挺、高尔夫球、保龄球、赛车;随着科技的发展,相继产生的各种高科技的健身运动器械,大型的电脑游戏,网上竞技;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还会挖掘、发明众多的目前我们还叫不上名字来的体育项日。总之,21世纪,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将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