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2017年以来,村依托“”自然山水特色资源,始终坚持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为目标,走出了一条边远小镇乡村治理示范之路。

一、把发展经济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坚持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村深刻认识到,要想治理好乡村,首先要让群众看到家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村近年来着力强化产业支撑,精心培育了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色、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打造千亩特色产业园。目前,村已经建起了特色种植基地1070亩(脆桃园120亩、李子园160亩、柑桔园240亩、菌蔬园400亩、荷花园50亩、优质高粱100亩);特色养殖基地170亩(万只跑山鸡养殖基地60亩、泥鳅养殖基地60亩、鱼虾养殖基地50亩)。

(二)开辟乡村旅游新航线。依托“”旅游资源,景区现至少有10个观光游乐点位,共分水上游乐、田间游乐、空中游乐三个层次:利用得天独厚河道水资源开设了竹筏、沙滩、露天浴场等水上游乐项目;利用丰富的特色规模产业和微村落开设了祈福留影、赏花节、采果节、农耕农趣体验等田间游乐项目;利用奇特的“”和开设了热气球、溜索、慧眼看“”等空中(低空)游乐项目。村内人气大增,已接待多个旅游组团,游客量逐年上升。

二、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支撑点。

(一)加强绿化美化,努力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水平,提升群众爱护公物的意识。目前,村道路硬化率达100%,景区建有公共厕所4座,步游道1800米,亭子8个,长廊4个,休息坐椅若干,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微村落及风貌打造已完成2个社,厕所革命正在整村推进。在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哪个社群众最积极项目就落到哪个社的选择,不断提升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赔一分青苗费,不赔一分占地费,群众大力支持,并积极帮助保护维护基础设施。

(二)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公益性岗位政策机制,乡村环境有人打扫维护;落实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机制,基本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落实“河长”制,禁止污水直排、禁止电鱼毒鱼、禁止河道网箱;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实行全年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杆;落实网格化常态管理机制,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保一方净土。

三、夯实基础,不断优化组织结构。

(一)着力提升镇村干部思想素质。乡村治理,组织是关键,通过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作风正朝着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方向转变,工作实绩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认可。近年来,村不断调整优化村班子成员,挑选有能力,有实绩,群众信得过的人担任村干部。村干部多次到县内外产业基地开展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提升抓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建立村级后备人才信息库,锻造基层治理后备军。

(二)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班子成员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分析研判,摸清家底,盘查集体资产资源,并登记造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并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三年来,村党支部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同商量、共合计,通过全村调研和推荐村民代表等形式,摸清村民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017年该村成立了全县首个乡村旅游合作社(映像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主动入股258万元,解决了当时推动发展无项目无资金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土地资源闲散不利于流转的问题,村将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了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统一对外进行流转,解决了社与社、户与户之间对外标准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村集体与合作社通过三种形式增收:即土地流转收益、自营项目收入(水上游乐、溜索、热气球)、整合项目资金参与公司(业主)投资入股分红;村民(股民)及贫困户每年在当地的收入来源至少有三种形式:即土地租金、园区务工、集体分红。形成了“公司(业主)+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该村党群干群关系非常融洽、村民对建设项目落地相当支持、对发展未来充满信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一)创新节庆活动,丰富群众生活。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村每年举办一届大地艺术节,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多场文艺活动的开展,群众文化获得干不断增强,同时也储备了大量农村文艺人才。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计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要求,以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核心,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基层统计队伍,切实保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总体目标

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统计力量,规范企业统计行为,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高基层统计信息化水平,以开展街道和“三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下同)、房地产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考核为抓手,促进全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起组织体系完善、队伍素质优良、统计行为规范、技术手段先进、保障条件完备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体系。确保区统计局在2013年底前在市局考核中达到考核验收标准(90分以上);70%以上的街道统计中心达到85分,“三上”企业统计星级单位认定率达到85%以上,“三上”企业统计星级管理四星、五星单位占30%以上;在2014年底前,75%以上的街道统计中心达到85分,“三上”企业统计星级单位认定率达到90%以上,“三上”企业统计星级管理四星、五星单位占35%以上;到2015年底,80%以上的街道统计中心达到85分,“三上”企业统计星级单位认定率达到95%以上,“三上”企业统计星级管理四星、五星单位占40%以上;并在全区树立一批统计规范化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星级示范统计机构和示范企业。使全区基层统计工作达到统计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信息畅通、数据真实、工作高效,实现统计人员专职化、统计工作规范化、报表台账标准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的目标。

三、实施范围

区统计局、各街道统计中心,“三上”企业、房地产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县级统计局考核办法》、《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市乡镇(街道)统计中心工作规范》执行,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见附表。

五、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期间,依据当年工作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发现问题边整边改,把边整边改贯穿建设年活动始终。区统计局每年组织对各街道统计中心进行考核验收,各街道负责组织对所属重点企业进行考核验收,区统计局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抽查验收,考核情况计入年终考核。

(一)2013年为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

第一阶段:2013年1月—3月为准备阶段

1、各街道起草制定并下发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总体部署,并于3月5日前将本街道实施方案报区局综合科。

2、召开有关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建立建设年活动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责任。

第二阶段:2013年4月—6月为摸底阶段

1、区统计局结合往年考核情况,对照国家、省、市制定的规范化建设标准,逐一进行对照检查。

2、各街道统计中心对所属重点企业做深入调研,进行详细分类,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2013年7月—12月为整改阶段

1、各街道统计中心要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上报区统计局。

2、及时向主要或分管领导汇报有关情况,争取领导的支持,工作落实到位。

3、区街两级分别召开一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交流街道、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经验。

4、区统计局对各街道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二)2014年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

1、各街道统计中心结合往年考核情况,针对基层基础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全面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对照规范化建设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落实,整改到位。

3、组织初评和检查验收。区统计局做好初评,并提出具体考评意见,迎接市统计局考核验收。

4、适时组织总结和交流。区统计局根据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组织街道统计中心进行总结交流,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5、在区组织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推广街道、社区、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经验。

(三)2015年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年:

1、重点推进。对两年尚未达标单位要加大力度,实施整改,着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2、检查验收。全面做好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检查验收和市局复查迎检工作。

3、总结表彰。全面总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区统计局将对在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街道统计中心和企业标兵单位颁发证书,表彰奖励。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力推进“三个提高”的重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区统计局成立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验收和总结表彰工作。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牵头组织协调各科室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各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落实责任、推进工作。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建筑勘察;基础选型;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占地面积23.9万m2,建筑占地358亩,项目为14栋18F住宅楼、1栋3F幼儿园、1栋4F综合楼、大门及1层地下室共同构成,工程为框架-框剪结构。

二、建筑工程勘察

通过RTK测量放点,组织三次钻探,每回次钻进不超2m,无泵取芯,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和完整岩石至少在80%以上,破碎岩石和砂性土在65%以上,做好每回钻探记录。取土样和标准贯入试验:控制性钻孔中每变层控制性采取土样,做到每层有足够样品控制,主要持力层不少于6个,并及时密封送回测试室;每变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砂性土加密标贯次数,每次标贯均清孔到底,计算无误才进行试验。根据拟建工程的性质、特点,确定土样、岩石样的室内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土样由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土工试验室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规定进行测试;岩石样由海南省农垦设计院土工试验室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进行试验;水、土对建材的腐蚀性样由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土工试验室按规范要求进行测试。安排3名工程技术人员跟班编录,负责和监督钻机施工进程,把好技术关,工程总负责人对整个施工监督负责,把好每个钻机编录的质量关,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表1)

表1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勘察项目 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测量放点 个 202 采用RTK测量放点

钻孔

控制性勘探孔 个 109

岩芯采取率:砂性土和破碎岩石一般不少于65%,粘性土和完整岩石不少于80%。分层取样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主要层取样及标贯试验不应少于6组(次)。

一般性勘探孔 个 93

第一次勘探孔 个 78 2499.30m

第二次勘探孔 个 118 4446.70m

第三次勘探孔 个 6 265.50m

钻孔总数 个 202 总进尺7296.50m

取样 原状土样 个 450 普通取土器,密封

岩样 组 33 岩芯样

腐蚀性土样 个 6 重量约1kg/个

水样 组 6 每组2瓶,每瓶500ml,塑胶瓶装(数量500ml瓶),其中一瓶加大理石粉,密封。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 次 783 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

剪切波速测试 个 14 单孔法

室内试验 物理性质试验 个 450 常规

高压固结试验 组 30 100-3200kPa固结压缩

岩石 个 33 饱和单轴抗压

水质分析 组 6 试验项目为pH值、Ca2+、Mg2+、Cl-、SO42-、CO32-、HCO3-、游离CO2、侵蚀性CO2、OH-、总矿化度。

土腐蚀性分析 组 6 试验项目为pH值、Ca2+、Mg2+、Cl-、SO42-、CO32-、HCO3-

勘察报告 册 8 其中文字报告5份、电子文档1份

三、持力层选择及基础选型

综合现场鉴定、贯入试验、室内测试以及相应的经验值,对于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及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设计参数表

工程地质层 岩性 重度 孔隙比 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 粘聚力 内摩擦角 承载力特征值 渗透系数 桩基设计参数

r e Es1-2

α1-2

Ck

φk

fak

K

钻孔灌注桩 预应力管桩

qsik qpk qsik qpk

kN/m3 MPa MPa-1

kPa ° kPa (cm/s) kPa kPa kPa kPa

① 素填土 18.0 0.984 3.50* 0.51 21.7 12 2×10-5 25 25

淤泥质粉质粘土

17.4 1.190 2.42 0.91 9.5 4 85 1×10-6

22 25

③ 粉质粘土 18.2 1.021 3.02 0.65 17.4 11 110 1×10-6

45 50

⑦ 粉质粘土 18.0 1.067 5.25 0.40 24.1 14 140 3×10-6

55 63

强风化凝灰岩

22.5* - - - - - 300 1×10-4

150 1500 160 6000

⑨ 粉质粘土 19.1 0.756 5.75 0.36 22.3 15 180 1×10-6

60 550 65 2200

⑨1

中砂 20.0* 10.0* 5.0* 25* 200 3×10-3

65 70

⑩ 粘土 17.9 0.982 7.95 0.29 30.3 15 220 1×10-6

75 75 80 2800

注:带*号者为经验值。

1、高层住宅楼

高层住宅楼用桩基础方案,型桩为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选择第⑩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从场地的环境影响程度、工程地质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经济角度、成桩质量及工期分析,建议预应力管桩,桩径为400-500mm,桩长以26-30m为宜,桩基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最终确定桩长、桩径及成桩的可能性。

2、综合楼

综合楼位置低洼,需填5-7m土才达设计标高,可平整后对填土作强夯处理,以处理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填土后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型为预应力管桩,以第⑧层强风化凝灰岩或第⑨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以15.00m为宜,填土前必须把表层的杂草、植物根系及软土清除干净后,再回填夯实。

3、幼儿园

幼儿园地势低洼,需填7-9m土才达设计标高,可整平后对填土作强夯处理,以处理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填土后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型为预应力管桩,以第⑧层强风化凝灰岩或第⑨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以15.00m为宜。

4、地下室

地下室用天然地基基础方案,以第③层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筏板基础,基础埋深约5.00m;考虑到地下室与住宅楼为整体建筑,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型为预应力管桩,桩径为400-500mm,桩长以15m为宜。

四、建筑基础选型分析

结合工程经济角度、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度、施工难易度、成桩质量及工期,介于其有第⑧层强风化凝灰岩,预应力管桩直接施工会有一定困难,考虑硬度差且厚度不大,可通过相应引孔措施,工程桩基础桩型用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施工快捷,能够缩短桩基施工工期,保证施工质量,对环境无污染且造价低,桩基础质量取决于施工队伍成桩工艺,为保证桩基工程质量,须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操作。结合当地经济性、施工经验、工期及本次勘察成果,地基基础为:①住宅楼采用桩基础方案,型桩为预应力管桩,选择第⑩层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为400-500mm,桩长26-30m为宜,桩基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最终确定桩长、桩径;②幼儿园和综合楼需填5-9m左右土才达到设计标高,可考虑平整后对填土进行强夯处理,以处理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基础埋深以2.00m为宜,或填土后采用桩基础方案,桩型为预应力管桩,以第⑧层强风化凝灰岩或第⑨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为400-500mm,桩长15m为宜;③大门需填4.00m左右土才达到设计标高,可考虑整平后对填土进行强夯处理,以处理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采用筏板基础或墩基础,基础埋深以2.00m为宜;④地下室考虑到地下室与高层住宅楼为整体建筑,建议采用桩基础,桩型为预应力管桩,桩径为400-500mm,桩长以15m为宜。

五、结论

建筑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基础性内容,首先需深入了解该岩土基本特征,对设计依据质量好坏要认真通过基础与新型勘察技术结合方式,其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工期、安全及投资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 静压桩; 场地处理; 土方核算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static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alculate and determine the filled soil and thickness and transported into the TuFangLiang, for academic reference.

Keyword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Static pile; The processing; Earthwork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静压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进度快,污染少等优点,但由于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施工时要求场地平整,地耐力较高,否则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陷机”现象,导致桩位偏移,甚至桩身断裂。所以在所以在软土地基沉桩时,桩机进场前应对场地进行加填土处理,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但目前对加填土厚度确定尚无统一规范可循,大多只是凭借经验,并且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又很难做到进出土方量的平衡,导致工期延长成本增加。本文对某工程静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场地加填土处理及土方平衡核算进行研究,首次根据计算确定加填土厚度和运入土方量,通过工程案例证明方案可行性。

1工程概括

某工程共三栋,为3~5层框架结构,基础埋深-1.5m。采用静压管桩基础,桩径400mm,桩长约2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150kN,基础承台大部分为二桩和三桩承台。三栋楼其中1号楼底层建筑面积1333m2,2号楼底层建筑面积1493m2,3号楼底层建筑面积1103m2,整个建筑场地总面积9892m2,室内外高差0.6m。结合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场地平坦,为中软场地土类型,场地表层土的承载力较低(见表1)。如果桩机直接进场,则在压桩过程中容易发生下陷,导致桩机无法移动,甚至挤压破坏已经施工完成的桩。场地首先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是1号楼,为防止发生“陷机”,根据经验在桩机进场前场地加填了60cm厚土,但是在压桩过程中,桩机发生明显沉陷,经测量复核发现已压桩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最大达到12cm。

2场地处理

规范规定,采用静压沉桩时,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该桩机自重加配重共计300吨,因其移动时横向和纵向行走机构并非同时着地,基于安全考虑,桩机较小接地面积应取其横向行走机构面积。经现场实测,横向行走机构宽度b=3m,长度l=6m,较小接地面积为3×6×2=36m2,则桩机接地最大压强为3000÷36=83.3kPa。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经相关单位共同协商,决定对表层进行加填土方处理。由于本工程自然地面标高比设计室内标高低1.3m左右,加填土方开挖后亦可作回填用,对工程总造价影响不大。

(1)选择计算条件。由表1可知,该场地最不利情况为第一层素填土,第二层土为淤泥。若对该场区进行新填土,则原有素填土为新填土的软弱下卧层,而淤泥又作为原有素填土的软弱下卧层,故需进行两次软弱下卧层验算。第三层土承载力较高,可不验算其作为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2)计算过程。根据现场条件,新填土采用粉质黏土夹少量碎砖,出于节约造价的目的,初步假定其厚度z=1.5m,根据规范,粉质黏土压力扩散角偏安全考虑可取23°,验算其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步骤如下。

压实填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基底附加应力设计值,符合要求。

② 验算素填土作为新填土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因,则素填土作为新填土的下卧层满足承载力要求。

③验算淤泥作为素填土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式中;

基底附加应力值;

压力扩散角,由于

进行插值计算可得。

代入可得:

因=51.31+55.5=106.81kPa =110.25kPa,则淤泥作为素填土的下卧层满足承载力要求。

(3)方案确定。考虑经济因素,取z=1.4m进行验算,不满足要求,故按z=1.5m进行加填。因场地桩机进场前已加填0.6m,故只需再加填0.9m。加填后采用桩机试走的方式进行检验,当发现桩机仍有明显下陷处,则进行局部换填。要求换填厚度为3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按该方案对地表进行填土并压实后,检验发现2处桩机明显下陷状况,经局部换填后问题得以解决。总换填面积约50m2,占场地总面积的4%左右。静压桩施工完毕,对所有桩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其位移、垂直度、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等均满足要求。

表1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土方核算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从场地加填土处理到基础开挖和回填、场地平整全过程中,都涉及到土方的调运、转运和外运问题,特别是在工程量比较大的项目中土方施工能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因此,在土方施工前进行核算,确定合理施工方案,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1)土方计算。对建筑场地进行10m×10m方格划分,对各方格标高进行测量,计算得知场地标高平均值为-1.339m,场地基本平整,最大高差为0.35m。如果考虑场区内总土方量平衡,则所需土方量计算如下。

①室内部分(相对标高±0.000m)面积为1333+1493+1103=3929m2,室外部分(相对标高-0.600m)面积为9892-3929=5963m2。

②扣除场地硬化体积(加权平均厚度为0.1m)、室内地面面层体积(加权平均厚度为0.15m)后,需要从场外运进土方总量为:3929′(1.339-0.15)+5963 (1.339-0.6-0.1)=8482mm3计算所得土方量为夯实后体积。

③若考虑只利用②中计算所得土方量来对全场按统一厚度进行加填,以保证静压桩机正常施工,则场地平均填土约8482÷9892=0.857m,远远小于前面计算得出所需的1.5m。故全场加填无法实现土方自平衡(即无余土外运)。

(2)方案选择。为尽量实现无余土外运,并综合权衡工期、造价以及可行性等因素,决定先加填1号楼,然后开始1号楼静压桩施工,并加填2号楼,完成后在2号楼压桩的同时将1号楼部分土方转运至3号楼,逐步完成所有静压桩的施工,最后平整场地。具体步骤如下。

①对1号楼施工场地加填土1.5m厚,总填土面积考虑静压桩机工作面约2000m2,总填土方量考虑放坡约3300m3。

②1号楼静压桩施工,同时对2号楼施工场地加填土1.5m厚,总填土面积约2300m2,总填土方量约3800m3。

③1号楼桩基础开挖,2号楼静压桩施工,同时对3号楼施工场地进行加填土,总填土面积约1800m2,所需总填土方量约3000m3。如果要实现无余土外运,根据前面计算,场地需从场外调运总土方量为8482m3,1号楼和2号楼加填完成后尚可从场外调运土方量为8482-3300-3800=1382m3。若将调运土方量全部用于3号楼加填,则尚缺土方量为3000-1382=1618m3,剩余土方量从1号楼开挖土方转运。故3号楼加填土方由场外调运和1号楼转运两部分组成。

④3栋楼多余土方均转运至周边空地集中存放,待基础施工完毕,用于回填和场地平整。

(3)经济分析。施工单位对该方案进一步优化,合理安排工期,并编制了专项土方施工方案。该工程最后进行场地平整的时候,又从场外调运土方120m3,与原定方案稍有出入,可能是因转运损耗和压实密度所致。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三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占用独立工期少,且无余土外运,大大降低了成本,受到建设单位高度评价。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按照省总工会安排,我下派到梅河口市总工会担任主席助理职务,这次下派我本着学习和服务基层的目的,通过和基层工会干部学习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现将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获得的收获

(一)立足基层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我是2013年年底来到省总工会工作,时间很短,很多工会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尤其是缺乏基层工会工作经验,这次下派前我也从没有去过基层工会,不知道、不了解基层工会工作怎么开展。下派前我一次次告诉自己,从报到那天起我就是梅河口市总工会的一名工会干部,我要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工作,尽快进入角色,完成省总机关工会干部到基层工会干部的转换。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使我真正体会到基层工会作为各级工会的基础,在整个工会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联系工人、企业、政府机关的纽带,必须要多和工人在一起,和职工多沟通。10月底我参加了2015年梅河口市下岗职工培训工作,这次培训一共进行了20天。由工会组织的下岗职工培训不仅推动了下岗职工就业,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开辟了就业之路,满足了社会招工需求。梅河口市下岗职工培训工作,尤其是月嫂培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从2008年起,梅河口市总工会与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在妇幼保健院成立了梅河口市妇幼保健员(月嫂)培训基地,基地建立七年来,共投入资金20万元,培训613名学员,毕业的学员收到雇主的一致好评,市场上“梅河月嫂”供不应求。

(二)提高了个人的素质,开阔了自身的视野。基层工会直接面对的是各个机关、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直接和工人接触,在日常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认识到职工在遇到问题时工会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处理问题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维护职工利益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下一步打算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红层软岩;路基;施工技术;特点

红层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岩土结构,其地质年龄、岩相、结构等决定了其在实际中整体强度较低,属于性状较为明显的软岩类。由于红层软岩的特性使其在气候湿润且水量较多的情况下红层会出现软化、崩解等情况,最后形成一种材质较为特殊的软粘土,因此在此种条件下路基不经过适当的施工处理及技术的使用极易出现弱基的情况,造成路基病害频发。为了更加透彻的了解红层软岩路基的特点以下结合实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剖析,找出了施工技术中的重点、要点。

一、红层软岩路基的常见病害

根据红层的特点可以将其性质总结为易变性软岩层,其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结构、形态、性质的变化,整体存在着不稳定的特性。红层软岩路基在一些使用要求不高的公路中使用可以满足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一些高等级的公路路基施工上其病害的发生非常常见,根据其不同程度的病害情况可以将其归为以下几类。

1、沉陷

此种病害主要诱发原因为路基填料所造成的,其技术使用不正确使填料压实过程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因此在公路投入使用后受行车载荷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路基因填料压实不足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沉陷问题。

2、边坍

而对于红层软岩路基边坡区域在实际中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防护施工,可能会出现周边滑坡的问题。由于红层软岩为极易风化崩解的沉积岩,因此用红层软岩填筑的路基边坡在温度与水的共同交互作用下极易发生风化剥落的病害,如不及时处理,风化向边坡深部发展,引起边坡崩坍落石等病害。

二、基本物理学性能

红层软岩一般是富含黏土矿物的强风化岩,矿物组成主要包括以石英、云母为主的碎屑矿物和高岭石为主的粘性矿物。天然含水量为9%~15%,天然密度为2.0~2.1g/cm3,液塑限分别为30%~40%、13%~20%,天然孔隙率为0.49~0.65。具有与膨胀土相似的湿化变形特性,但其膨胀率比较低.红层软岩具有较显著的崩解性。

三、力学试验及分析

1、击实实验

参照《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选择土样进行重型击实实验,测定红层软岩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以便确定路堤的最佳压实效果。可以确定红层软岩的最大干密度为2.14g/cm3,最佳含水量为8.5%。

2、膨胀率试验

参照《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进行自由膨胀率及有荷载膨胀率试验,采用最优含水量8.5%,密度比93%的条件制作试件。试验得出红层软岩的自由膨胀率为2.7%,远小于弱膨胀土的膨胀性。通过试验可以看出,红层软岩土的膨胀率较小,且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减小。

四、红层软岩路基施工

1、岩石爆破

兰渝铁路LYS-13标路基土石方施工大部分采用移挖作填的方式进行,利用挖方作为路基填料。挖方为红层软岩,原始状态下强度较高,施工取土采用爆破方式进行。爆破后的石块粒径大小不一,如不能对填料粒径进行控制,则路基填筑后易产生空洞,浸水或风化后红层软岩崩解,造成路基产生较大下沉。红层软岩属于塑性岩石,爆破时压缩区相对较大,爆破区相对较小,因此孔眼间距和装药系数不宜大。爆破后经现场检测石碴的最大粒径36cm,绝大多数粒径在10~20cm之间,由于岩石强度较低,此种粒径结构便于路基的填筑压实。

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红层软岩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填筑松铺厚度30~40cm,填筑最大干密度不小于2.0g/cm3,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可以作为合格的路基填料使用。红层软岩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路基填筑大面积施工前首先进行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总结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案。路堤填筑施工按照“四^段、八流程”的施工程序展开流水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红层软岩填料由于爆破时粒径较难控制,爆破后仍有部分粒径超标,在装车过程中对填料进行筛选,合格的填料装车运至填筑工作面,较大的填料集中破碎后再拉运至工作面。根据路基试验段总结后,确定摊铺厚度为38cm,最佳含水量为8.5%,碾压遍数为6遍。施工中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平整,振动压路机压实。

3、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用灌砂法、K30法进行双指标控制,共做了三层54个点,第三层检测结果如表1根据试验结果显示按此方法施工的路堤质量稳定,施工过程中便于控制,完全满足要求。

4、工后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路基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得大于5mm。路基工后沉降标准:时速200km/h客货共线路基,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4cm/年。路基填筑完成后,在ID2K600-ID2K900的断面埋设了观测点,第1个月进行每周1次的沉降观测,第2-3个月进行每2周1次的沉降观测,第3个月后进行每月1次的沉降观测,历经6个月的定期观测,累计沉降量为1.2cm,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满足沉降标准要求,路堤稳定性良好。

目前我国在红层软岩路基的施工上的经验还较少,相应的一些施工技术还不成熟,其在实际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上文通过对红层软岩的全面分析及解读对其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理解,并在已有的工程实例中总结了其施工的要点、难点,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对于红层软岩路基施工技术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及总结经验,进而完善相关的实用技术,以此来保证路基可以安全、稳定的投入到使用中,为之后相似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使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荣卓.高速铁路红层软岩路基填筑技术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2,3(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