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例6篇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铁路企业 新工 培训

铁路一直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人民群众的重要出行方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2.2万公里。成绩都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是我国铁路技术创新的重大成果,是铁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西安机车检修段作为全路七大检修基地之一,主要承担西北地区大功率和谐型机车的C4、C5检修任务。作为这样一个成立时间短、全段新工占80%以上的新型检修企业,如何使新工快速转变角色,掌握岗位技能,胜任机车检修任务,是关乎机车检修质量的大事。笔者作为职工培训管理人员,在严格执行铁路总公司培训规范的基础上,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增强职工学技练功的主动性,在新工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校企衔接,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和计划制定

近年来,铁路企业青年职工都是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学校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基础知识,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设备、新型机车所需的理论知识没有涉及。机车车辆专业对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得比较多,而电气化知识涉及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段劳人和职教部门应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与高职院校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和日常交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结合西安机车检修段的用人培养方向,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做好需求分析,开始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分析发现总公司颁布的培训规范相对于西安机车检修段实际来说,仅仅要求了最早、最基本的机车专业知识,远远达不到我们和谐新机型检修知识需求。经段职教委会多次商讨并在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决定在执行总公司培训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西安机车检修段实际,加入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的各类理论知识及岗位实作技能,制订新工的培训计划。由职教科组织一线管理、技术人员经过讨论分工种、分班组细化培训方案,使新工培训更具用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严格规范,教好入职安全第一课

新工从校门到工作岗位,不仅对环境很陌生,对铁路行业的危险性更是知之甚少。铁路局职教处及段领导高度重视新工培训,未雨绸缪对入段安全教育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职教科严格执行总公司铁路劳动安全培训规范的科目及课时安排培训,段党政一把手亲自讲课,语重心长地讲授入段安全第一课,从各类案例出发,采用触目惊心的PPT课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接下来聘请安全科专职人员进行不少于24个学时的学习,使得新工从理论到际对安全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安全教育闭卷考试,要求对安全知识百分百掌握,不能有一点疏漏。对考试未达到满分的学员进行补强培训,直至考试合格。严格执行安全三卡死制度,段培训合格后才能到车间、班组接受安全教育。车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少于24个学时的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主管教育副主任亲自负责安排培训课程,由车间管理人员及一线的工人技师担任授课教师。

三、师徒结对,做好实作技能传帮带

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职教科、劳人科汇同车间精心选拔师傅,按照每个新工工种和特点选派师傅,集体签订师徒合同,在明确师徒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的同时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师傅每周结合培训计划及徒弟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培训计划,在完成班组生产任务的同时教授徒弟。徒弟每日在跟班日写实上做好跟班记录和学习笔记,每旬职教员检查签认。师傅采取“你看,我说你干,你干我看”的方式,帮助徒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了充分调动师傅教、徒弟学的积极性,职教科要健全完善师带徒管理办法。一是建立师傅津贴制度,如果当月徒弟没有发生违章违纪,并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师傅就可以享受300元津贴,反之则免发。二是建立师带徒考评机制。车间根据培训计划,分工种和岗位每月对徒弟进行理论、实作考评。机车钳工主要进行机车检修基础的实作考核,机车电工主要是机车电器检修及常见故障排除项目考核。整个考核过程段主管领导、职教科和车间领导全过程参与,保证师带徒制度的实效性。

四、严格考核,把好资格准入关

严格执行持双证上岗的规定,在对新工进行实作技能培训的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的考试要求对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培训。6个月学习期满后,徒弟进行小结,师傅进行评价,车间对整个师徒合同履行的过程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职教科统一组织考核考评。考核考评分为安全、理论、实作三个科目,安全和理论分工种命题,实作根据所在班组的生产实际应达到的岗位技能进行命题,即使相同的车间、同一个工种,实作考试项目也不相同。考试时由段领导及劳人、安全、职教部门共同监考,考试过程全程摄像备查,实作考试更是一人一录,确保了整个考核考评过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对于任何一个科目考试不合格的学员,推迟3个月定职,继续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直至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师带徒培训的形式解决了我段老职工少、新工多、技术力量薄弱的大难题。特别是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培训,使西安机车检修段技能鉴定通过率从2015年的第一批参加鉴定起,三年来每次创局新高,并逐年提升,2016年取得了92.7%的好成绩。

五、激励机制,增强学技练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培训考核与待遇一体化激励作用。按照“三层五级单元化培训”分工,举办车间、班组工班长及职教员专题培训。充分发挥车间班组职教员在实作技能、业务培训、示范演练的组织作用,大力开展职工基本技能演练活动,使职工学在日常、练在岗位,通过标准视频的对比学习和实地演练,切实提高职工标准化作业能力。每月随机抽取2个班组,采取现场提问、业务抽考等方式对“三层五级”单元化培训考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不合格人员除按照段有关规定进行考核通报外,还要进行重新培训,直至合格,保证职工业务学习的效果。最后,将“三层五级”单元化培训与使用待遇一体化相结合,实现对职工岗位技能星级评定。依托“三层五级”验证结果,健全完善以培训为基础、分配为手段、使用为目的的职工岗位技能等级星级评定激励机制,明确职工业务技能考核与收入分配的挂钩比例不低于路局相关要求,通过经济杠杆充分调动职工学业务的内动力。

六、结语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车间班组;职教管理;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7000多的铁路车站,工作人员共有180多万,还有400多的车站正在起建。针对铁路点多线广、员工数量巨大的情况,怎样做好车间班组职教管理是铁路职教工作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的铁路车间班组职教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整改。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冲击着我国铁路行业,运输业间竞争激烈。一支专业化、时代化、高素质化的铁路班组成为铁路部门进行员工职教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对铁路行业良好服务的急切期盼。

1.我国铁路的职教现状

所谓职教就是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培训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件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的巨大工程。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铁路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工作员工的职教管理问题也逐渐呈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职教观念陈旧

铁路车间班组职教观念陈旧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现状。比如在一些车间班组职教管理人员中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只要让员工明白安全第一的道理就行了,其它的素质培训之类的就放在一边”。这是一种对自己、对未来没有高标准、鼠目寸光的表现。因为观念陈旧,不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导致思想固步自封,无法发挥职教职能。

1.2职教培训缺乏针对性

职教职能无法发挥的主要原因是职教培训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职教培训无疑纸上谈兵,计划再好也只是空谈。比如一些车间的职教干部过分强调铁路的效率,平时培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强调利益、效率,小部分时间是对培训内容的空谈,没有实际培训意义。

1.3职教干部自身技能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铁路的职教人员多为车间干部或者班组长兼职,有些由于从事该行业的时间不长,因此缺乏实践技术经验,自身对于业务知识也是模模糊糊,技能水平参次不齐。由于自身技能与知识的局限,很难高质量完成职教任务[1]。

2.优化铁路车间、班组职教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铁路车间、班组职教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并举例分析其成效。

2.1进行现代化职教管理

铁路部门要运用一定的强制性手段,对旧式传统职教观念进行整改,实现现代化职教管理。首先,要改变职教工作者的培训理念,进行创新知识传授,使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再遵照旧的模式对车间、班组员工进行培训。其次对职教培训进行责任制分配任务,通过硬性手段发挥职教管理职能。最后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当前铁路车间、班组职教制度进行调整优化。

举例:我段于2012年5月开展了一次大型的车间、班组职教管理整改活动,“每个人都能够成才,每个人都能够成器”是他们本次整改主要理念。车间、班组通过不断开展职员素质培训、定期技能培训、举行技术比武等形式,对铁路车间、班组的职教工作结构进行全面调整。通过这次整改,我段车间、班组职教工作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2]。

2.2开展实效性职教活动

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职教培训活动,能够改变以往会议形式的空谈职教状况,提高职工培训质量。比如定期开展技能比赛活动,这样做不仅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还能在愉悦的环境里收获技能。或者车间每季度进行一次职工技能竞赛,从理论知识的笔试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通过竞赛结果反馈职教效果。也可以从“技能水平和职位升降挂钩”的竞争活动形式,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在有对比的情况下,让职工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甚至前途增加动力、认真参加培训,这样就能实现职教的真正职能。

例如我段今年全段职工职教培训,开展各项实效性的职教活动,通过发挥车间、班组的职教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职教理念;以“增强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职教核心,以“段职教科牵头主抓,车间、班组组织实施”的形式,开展了防洪、设备故障等多项应急处置适应性演练,提高了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从容应对了“二道岩山体滑坡”,“8.2内六线特大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铁路安全应急处置,得到了路局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2.3合理调配技术职教教师

职教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如何是决定职教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只有专业的职教人员才能培训出一流的专业员工。因此,职教部门要对技术职教教师进行合理调配,让专业职教教师对员工进行现场技能培训指导,纠正员工的操作错误,或者手把手教授。对于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车间和班组,采取从其它车间进行调配,确保每个车间和班组都有一名专业职教教师,对于工作内容较多、任务重要的车间和班组,要多聘用几名资深职教教师,资深的教师能在在关键的时候起到带头作用。对于车间、班组内部缺乏有能力的职教老师的情况,可以聘用现场技能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充实到车间、班组职教兼职队伍中来,也可以鼓励职工去考技师等资格证书,这样不仅缓解了车间、班组技术职教教师缺乏的情况,还能提高整体职工技能水平,一举两得。

3.总结

我国铁路目前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各种交通工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证铁路安全性能,提高服务质量,铁路肩负重任。重任的完成不是仅凭领导干部就能承担得起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承担。因此,提高员工素质刻不容缓,铁路职教部门如何发挥车间、班组的职教职能,提高每一个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提高车间、班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推动我国铁路高效、持续发展,车间、班组职教管理职能的发挥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东坚.加强车间主任素质能力建设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01).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轨道交通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关,爆炸式发展,截至2015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26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共计116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618km。除了传统的地铁外,轻轨的建设正在迅猛发展,新型的有轨电车也开始发展起来,截至2015年4月,国内有长春、大连、沈阳、天津、上海、南京、苏州和广州已开通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还有江苏淮安、广东珠海、山东青岛,四川成都新津等多个城市即将开通,后期武汉、宁波、佛山等一大批城市也在建设和规划中。今年,新型轨道交通的另一代表,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在长沙进入运营,轨道交通产业目前正呈现一种发展迅猛、类型多样的局面,这就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单一人才的培养仅能满足人才数量的要求,满足不了人才多样性的要求,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意义变得非要重大,本文在对目前轨道交通人才需要、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现状

1.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一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445km,同比增加14%;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38亿人次,同比增加9.5%。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同比增长27%;在建线路总长4448km,可研批复投资累计26337亿元。截至2016年一季度,共有44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规模4705km。预计“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计划超2万亿元,其大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计划过千亿元。目前,国内国际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员工数为50到90人,按成熟精简的每公里60人来配置,全国在建线路还需27万轨道交通人才,获批的线路还需要近30万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成立初期将面临需求量大、人才供给不平衡,高技能人才缺乏等困境。其次,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方面:各个地铁公司的车辆及运营规章制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地铁公司,其不同的线路,采用的车辆也不相同,例如广州地铁,4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2号线呢,采用的传统转向架加交流电机驱动的模式,车辆型号不同,对于检修人员的技能要求就不同,公司要想员工能够灵活调配,就需要培养全能型人才。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目前广州、天津、上海、南京等一大批的城市已经开通运营,还有很多城市正在建设或者正在规划建设这种新型轨道交通。现在,磁悬浮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城市轨道交通中来了,长沙的低速磁悬浮已经投入运营,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发展,而新型轨道交通的人才大部分需要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来源途径去获得,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后投入工作,这对能够快速适应新工作,有较高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1.2现有轨道交通人才引入途径

已经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例如广州地铁,正在建设的企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例如兰州地铁,现有人才来源及培养途径主要有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社招员工近培训后上岗,校园招聘等三种方式。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的人才基本都是技术骨干,但是进入新的公司后,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这一类人才引进的成本较高,但是这是每一个新建的地铁公司必经之路。众多新公司引进人才,势必造成老公司的人才匮乏,现在广州地铁等成熟运营的地铁公司就面临这种问题,熟练员工流失,不得不补充新员工,而新员工进来还得经历漫长的培养历程。社会招聘的非专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岗位主要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非关键岗位,最后的校园招聘是招聘人数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人才来源途径,现在各大地铁公司都与各个院校合作,开展学生的订单培养。

1.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现状简述

现有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主要有企业培训和学校培养两大类型,但是这两者的结合却相对较少。企业培训主要是对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培训,还有就是新建城轨交通企业的实习生到成熟运营的轨道交通企业所开设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目前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北京地铁承担的培训量非常大。这种企业的培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分类强化训练,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例如在北京培训的学员,一个学员培训一年的费用接近3万元,而地铁人员的数量是庞大的,这样总体培训费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轨道交通人才的学校培养现在在高职类学校主要采用订单班的形式进行,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式,目前主要的订单开展方式是以学校为主题的,在订单培养的过程种,企业只担当了一个顾客的角色,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不干预,直到毕业前进行验收考核。学生参加订单班后找不到归属感,这样培养的学生对其以后的工作所需技能也掌握的不是很熟练,毕业以后还得参加较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一直在不断改进,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对学校的订单班学生开展定期的考核,巡视。但是还有一个让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很头疼的问题,就是轨道交通行业上岗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的问题,学校没有相关的考证资质,也没用对应的措施,学生毕业以后,即使能力达到了独立工作的水平,也必须等到取得资格证才能工作,白白耽误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人才极度缺乏的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也是急盼解决的。

2校企合作开启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2.1订单班“2+1”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现有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很多都是等到学生毕业前,进行验收考试,验收考试通过以后,再到企业参加岗前实习,这样,人才培养的周期就比较长,企业用人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对于企业订单班学生,可以采用“2+1”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大一时学习基础课程,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理论性专业课,大三时,即上岗进行跟岗培训,学校派老师参与管理,在企业跟岗培训的时候,学校的派驻老师和企业的培训师一起进行理论的辅导与总结性培训,当学生大三毕业时,学生也就完成了岗前培训任务,取得了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这样企业就可以缩短一年的人才培养周期,对于学校来说,学生两年后就离开学校本部,不占用学校的教室、宿舍、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给学校的办学压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办学硬件条件不够,学生数量众多的学校来说,效果尤其显著。

2.2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学校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实施订单式培养,依照企业的需求,将经过企业选拔的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由校企双方平等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不再是学生培养的唯一主体,企业也要参与进来,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兰州地铁合作开设的订单班,设置了学校班主任和企业班主任两个管理老师,两位老师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企业设立了班级活动基金,用于举行班级活动。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课程授课上,学校老师与企业及时沟通,定期走访,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企业也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巡视,技术指导与培训。这样,身处订单班的学生能感受到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很有归属感,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校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教学的投入问题一直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难点,企业是追其利润的,但是人才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一批好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无法估量的效益,现有的校企合作,学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学校要拿出对应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然后为订单班学生服务,同时,可将以前在企业的考证考工等各种技能鉴定项目放到学校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校招员工的上岗培训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学生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3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确保订单人才的品质

要制造好的产品,就需要选择好的原材料,要严格产品的质量检查,学校要培养好的人才,就要把好生源选拔标准,严格学生毕业资格审查,以确保每一个毕业生到了社会上都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订单班需要培养出好的轨道人才,也需要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口关”就是学校生源的选拔。生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订单班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此之外,生源选拔关系到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所以“进口关”至关重要。“出口关”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要把好“出口关”,就要严格进行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定,要不断提高合作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合作基础的牢固性和长期性,同时,严格把好“出口关”也是确保“订单班”学风和班风的重要举措,如果“出口关”把的不严,学生就会滋生懒惰思想,就会放松、放纵自己。在订单班的培养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淘汰机制,以确保最后输送给企业的都是合格的人才。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爆炸式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和各大交通类院校都在探索快速培养人才的方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和完善全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也提高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文4

Abstract: Only through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mploying compani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which conform to requirements of operating posts.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sisted on the way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made a lot of helpful exploration on pioneering cooperation ideas, innovating cooperation pattern, 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by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mai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llege and sorted out the ideas for fu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服务行业发展;师资队伍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development of services industry;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15-02

0引言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截至2005年,铁路行业院校已全部由行业管理转为地方管理,实行行业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铁路行业高职院校是铁路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突显人才的行业性与职业性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被发达国家称作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行业性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几年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在开拓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模式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参与度逐步提高,我们对于校企合作工作的认识和思考也得到了深入。

1我院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5年由铁道部移交西安市人民政府管理。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校内实验实训场地61个,校外实训基地31个。本年度内,占地800亩、投资6.3亿 的新校区将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工建设。学院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陕西省职教学会理事长单位、陕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学院就业成绩喜人,被陕西省人事厅、教育厅分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于2009年初牵头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集团优势,加强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校企合作开放办学。面向铁路建设和地方经济,建立健全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满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

2我院为行业服务的主要渠道与规模

2.1 为行业服务的主要渠道学院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依托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的平台,为行业企业开展各种学历达标教育、短期培训和技术开发。主要有:①成人继续教育,主要承担各铁路局成人继续教育工作,西安市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培训工作。②新员工岗前培训,主要承担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工作。③“人人技能工程”培训,我院与西安铁路局签订协议,共同成立机构,具体负责对在西安铁路局劳动力调剂站待岗的复退军人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训。④弱势群体培训,为西安铁路局困难家庭家属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再就业。⑤订单培养,按照企业要求,定向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⑥产学合作,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2.2 为企业、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规模和人数

2.2.1 培训情况自2005年移交地方管理以来,在西安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学院充分发挥了铁路培训基地的专业优势,在为铁路企业培训员工的同时,积极为西安市经济建设服务,从2006年9月―2010年5月,三年间累计培训政府员工、企业在职员工、企业员工岗前培训人数合计近1万人次。

2.2.2 订单培养情况近几年,企业一直在我院预定毕业生,安排订单培养。订单委培的单位有: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太原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局、深圳地铁、广州地铁、成都地铁、西安地铁、神朔铁路公司、西延铁路公司等28家单位。我院与用人单位共同拟定培训计划,并根据委培单位的特点和学生就业岗位性质,对原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确定培训内容,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职业性,这种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订单培训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08届毕业生2611人,订单培养数量为538人,占20.6%。2009届毕业生2352人,订单培养数量为1136人,占48.2%。2010届毕业生3298人,订单培养数量为1638人,49.6%。近三年共为企业开设订单班116个。

2.2.3 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我院承担的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TJD2型电动车辆减速器》性能好、精度高,已经在新乡南站、唐山北站、洛阳东站等铁路编组站投入使用,国家科技部等 5 部委颁发了新产品证书;我院与西安康坦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为铁路行业开发的科研项目《TXMD 型电力机车斩波电源》、《内燃机车柴油机防飞车装置》、《机车设备状态检测诊断系统》、《机务设备数据采集与通讯系统》等10多个项目已经通过企业鉴定,投入使用。我院运输系今年5月份刚刚承接了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的横向课题《黄陵矿业集团铁路专业线运输组织优化研究》,拓展了为地方铁路服务的新渠道。

3为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几点做法

3.1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学院领导对培训和订单培养工作高度重视,直接参与开班典礼、教学检查、学员座谈会、结业典礼等工作。在办班过程中,落实培训的“四优先”倾斜政策,即只要是培训或订单培养班工作需要,学校优先选派骨干教师,优先使用教学设备,优先安排食宿,优先使用车辆。

3.2 确保培训和教学质量学院始终把“培训、教学质量”作为服务企业的生命线,围绕“不断提高质量”这个中心,以“合乎时展、合乎现场要求、合乎岗位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收到了较好成效。具体为:培训内容求实,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场,弥补培训教材相对滞后、教师知识老化等不足,我们在教学任务量大的情况下,每学期选派骨干教师下现场,在多个铁路单位调研,尤其是到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学习铁路、地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教师培训授课的水平。学院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聘请企业人士为专业指导委员,让这些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使得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的学生也更具竞争力。在与企业的不断交流中,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求新,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教学实效性。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提高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受到学员及学生的好评。教师队伍稳定合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我院在师资配备上坚持“数量适宜、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原则。一是送培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提高培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二是通过铁路站段调研、参加铁路专业会议或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三是从企业调入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我院任教。

3.3 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质量。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贯彻“一切为了学员”的宗旨,采取温馨服务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抓好学员(学生)管理工作。一是不断优化班主任工作。培训班班主任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责任。在选聘时,我们优先考虑思想作风好、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或辅导员)担任班主任。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不断优化班主任工作细则。在每期培训班座谈会上,班主任工作均得到学员及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二是加强培训过程的动态管理。为加强培训过程的动态管理,我们一方面在每期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明确相关制度和课堂要求,从制度上进行约束,促使他们坐下来,听进去;二是通过班主任跟班听课,时刻督促学员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三是将学员的考勤与考试成绩相互结合起来,使学员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多方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3.4 制度创新,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为企业、行业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重奖。学院每年拿出几十万元奖励教科研成果,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成果,2008年度奖励40余万元,2009年度奖励60余万元。

4为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考

4.1 与企业结合、为企业服务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主动适应、主动服务”是我院的办学方针,只有不断加大为轨道交通企业、西安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学院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只有积极争取西安市、铁道部、铁路局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依靠轨道交通行业,才能将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4.2 质量是学院培训、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学院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际,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抓好质量监督,全方位加强管理。要看到培训不仅是为了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学院各专业的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学院进行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提供支持,近年来我院在实训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就是看到了这一点。

4.3 要加强学院和相关铁路局、地方铁路公司、各级政府、企业的各项交流在为政府、企业、地方服务的同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各系部积极安排老师参加国家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深入企业调研学习。通过双向交流,加深合作双方感情,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4.4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校企合作使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了解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中遵循生产实际,使学有所用、学有所需。同时,教师也通过校企合作,寻找、选定科研课题,并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一起进行研究和探讨。实践证明,从企业实践得来的课题,切合生产实际,容易引起院校和企业领导的重视,容易获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容易获得研究成果。

多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院的发展离不开铁道行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及政府的支持,学院只有密切与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才能提高学院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才能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出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只有继续贯彻“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的办学理念,继续贯彻主动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主动为轨道交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坚持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模式,不断为职教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使校企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李永锋.我院与联想集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17-118.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神朔铁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全面发展。

神朔铁路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神华集团矿、路、电、港、油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朔铁路西起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北与包神铁路相连,往南在神木北站与神延铁路贯通,往东在山西省神池南站与朔黄线相连,形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往北在朔州市与北同蒲线接轨,正线全长270公里,总投资104亿元,由神华集团公司投资,为国家路网一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于1996年7月1日开通运营,设计运量初期2500万吨,近期4000万吨,远期6000万~1亿吨。沿线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桥隧涵占到总长的近30%,是一条条件较差的山区铁路。

神朔铁路分公司负责神朔铁路的建设经营。开通运营12年来,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打破了国铁的传统运营模式,边运营,边建设,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96年开通当年货运量仅有75万吨,2000年煤炭运量达到3350万吨,创我国单线电气化运输最高纪录。2005年11月30日,煤炭外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继大秦铁路之后我国第二条年运量突破亿吨的铁路,提前5年实现了1亿吨的远期规划目标。2007年完成货运量1.43亿吨,实现产值53.81亿元,实现利润25.85亿元,偿还建设贷款6.16亿元,缴纳税金及附加5.4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无重大、大行车责任事故十一周年,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之路。

一、精心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设计中,我们没有请专业公司设计,认为最了解企业自身的是我们自己,坚持由神朔人自己设计确定。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思考、多次组织企业文化讨论会,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等问题,紧紧抓住核心内容,并提出三条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即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搞面面俱到;二是要有国企的特点,要有铁路企业的特点,要有神朔铁路公司的特点;三是要把提炼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使确定的内容符合神朔的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神朔的特色,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着这三条原则,党群干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总结提炼,形成初稿,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递交政治工作会议讨论之后,公司上下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首先,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是:为神华能源提供充足的运输动力。愿景目标为:把神朔铁路公司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效益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企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定格为:运量稳步提升、安全有序可控、管理科学规范、创新动力十足、效益显著增长、人企和谐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核心地位突显。

针对神朔铁路公司是国有铁路运输企业,但在运营体制、用人机制、建设模式上完全不同于国铁,企业的高速发展来自于创新和实干,人员由五个单位合并而成,团结问题对企业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的这一实际,以及铁路运输需各单位、各工种联动作业、密切配合的特点,把企业精神确定为“开拓务实、团结奋进”;针对铁路是高危险行业,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神朔铁路又处在神华集团产、运、销瓶颈位置,集团每年下达的运输任务都超出常规,很容易在追求运输任务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出现忽视安全的现象,把企业的核心理念确定为“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针对公司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大都在大专层次上,职工队伍基本在中专层次上,总体偏低,而铁路的专业性又很强,岗位相对稳定的实际,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针对铁路是一个多工种多部门联合作业的行业,必须有铁的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每个人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高标准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现实,把企业的职业道德确定为“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二、大力推进,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

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加大了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做出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公司领导带头召开大会宣讲,坚持正面灌输为主,使公司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耳熟能详、内化于心。二是利用自办刊物和局域网等传媒手段对全员进行宣传教育。把企业精神印在《神朔铁路》刊物封面,发到每一个班组,在局域网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公司和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新闻。三是在基层单位、车站、工区和沿线的活动室等比较醒目的位置以统一的标牌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宣传。四是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党群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丰富知识,增强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公司先后派出三批30名专职党群干部参加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班。目前全公司已经有28人获得了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人获得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007年9月,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评为“创新建设先进单位”。五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年度党群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坚持与生产经营同步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三、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工作一道抓

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上,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把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切入点、突破口,促进观念转变,推动实际工作。给职工购买下发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给中层干部购买下发了《执行力》一书,把这两本书作为教材,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增强执行力的教育。通过学习,在无形之中摒弃了工作中过份强调客观、主观不努力的落后理念。说了就办,定了就干,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逐渐形成,服从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大为增强。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灌输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文明、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形象的新理念,使“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的核心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深深扎根。三是健全了各类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程序办事的理念,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以人为本,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公司把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提出人才强企战略和实施人才素质工程计划。一是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人才素质工程。要求中层以上干部以提高“三个水平”为重点,即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公司、段两级机关干部以提高“三种能力”即办文能力、办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重点;职工队伍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为重点的培训目标;出台了《神朔铁路公司人才素质工程五年规划》和《神朔铁路公司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细则》。规划做出后狠抓落实,每年培训经费由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了3%,使教育培训经费得到保证。在干部的培训教育中,对已达到本科学历的,鼓励参加中央党校和北大的企业管理函授班;对大专文化程度的,公司与北方交大达成协议,开办了3个月的脱产培训班,对副处以上管理人员和部分科长进行短期轮训,培训3批54人,中层干部培训率达到98%,提高了干部素质。此外,举办了公文培训班,细化了公文处理办法。连续举办了18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8期专业培训班,培训800余人。与铁道部信息中心合作,建成了神朔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了车号识别、调度、车站、统计、货票管理信息化,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2005年铁道部信息中心以此为蓝本作为TMIS3.0版本在全路推广。二是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各工种的技术比武,在职工中大力倡导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专业技能,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业务尖子,进行表彰或提前晋升岗位工资,强化了“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的价值观。公司涌现了众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铁路工班长培训总结范文6

一、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的实效性取决于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就要组织培训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和定位铁路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中,注意正确处理好组织需求和学员需求的关系,处理好高端培训与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的关系,使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现场实际,紧贴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急切需要,凸显能力素质培训,满足学员学习的新需求、新期待,做到真正管用实用。同时,根据现代培训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由认知培训向能力培训的转变趋势,突出能力素质培训,在重视基础理论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重点培养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们以“现场需求”为第一信号,以“学员满意为检验标准”,在培训观念上牢固树立“服务铁路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根据铁路改革发展形势的要求,针对学员的实际需要和不同培训对象,重点围绕铁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安全风险管理、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等课题创新培训工作思路,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参培学员的欢迎和好评。

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

铁路局党(干)校作为干部培训主阵地,要主动加强与职教、人事、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及时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成果,在内容上求新,开发适应当前铁路干部培训要求,体现党(干)校学科优势和特长的课程体系。

1.牢固树立“服务路局改革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对接路局党委、路局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对接生产现场和经营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前瞻性、实效性、多样性,增强干部培训的系统性。如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财务管理专题培训班、法律事物专题班、党支部工作专题培训班等,在培训内容上加大政治理论、党的建设、安全风险管理、高铁知识、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现代管理、领导艺术与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在业务培训班,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课程要始终贯穿其中,围绕高铁安全、施工安全、设备质量、现场作业、路外安全、道口安全、治安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培训力度;针对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全方位走向市场,学校连续举办了货运电子商务系统操作及作业办理、货运门到门一口价业务等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掌握了铁路电子商务操作及应用,对充分利用铁路客服中心和12306网站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拓展市场营销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开发适应当前铁路干部培训要求的新课题。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接受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喜新厌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近年来,我们注意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同路局业务部门、生产一线单位的专业干部、技术骨干共同开发新课题,重点围绕安全风险管理、货运组织改革、企业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推出了一批时效性强、质量高的调研和科研成果,并将调研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专题,为提高干部培训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在讲课中,注意在“新”字上下功夫,及时发现和利用最新教学材料:注意铁路创新发展实践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注意吸纳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注意新经验、新事例的选用。

3.打造精品课程。打造精品课程是提高党(干)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党(干)校的教育培训职责要通过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来实现,教学质量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打造精品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精品课所以称之为精品,本身就说明它是榜样,是标杆,对于其他课而言有示范性和影响力。而打造精品课,其意义不仅仅在打造出几个精品,更为重要的是,要把精品课作为龙头,在教学培训中倡导一种“精品”意识,形成一种氛围,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把其他课、其他教学活动都带动起来,以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培训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优质高效,从而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整体水平。

三、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方法是实施教学内容的必备形式,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其知识面比较宽、接受新知识比较快、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意识比较强。针对这样一些特点,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强调以学员为本,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员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强调教学之间、学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单项信息传输变为多项信息交流。为了改变“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我们采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开放性的培训教育模式,以及聘请专家教授、拔尖技术人才等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扩大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根据路局送教上门选题安排,我们积极申报路局送教上门课题,组织送教上门讲师团,送教上门,深入站段宣讲新时期铁路精神,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普及高铁知识,传播高铁精神,服务路局的中心工作,受到基层站段普遍欢迎和好评。

2.积极探索菜单式、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辩论式和现场观摩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一般说来,人们在接受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具有“喜动厌静”的特点,一成不变、死板僵硬的东西,不会引起人们的足够的注意力,也不会产生有效的吸引力。为了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发挥培训对象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培训对象认知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备新课和创优质课为依托,针对学员的实际需要和安全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准备专题课程,让学员自主“点菜”,让培训学员感到“解渴”,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车间主任培训班上,学校组织供电、车辆班的学员到南昌供电段庐山供电所参观标准化作业和南昌车辆段动车所检修车间,组织工务系统车间主任班学员参观鹰潭工务机械段向塘焊轨基地,组织车务车间主任班参观了上饶车务段,听取了横峰车站的先进经验介绍。这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学习方式受到学员普遍欢迎。

3.探索网络课堂和远程教育新方式。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科技日渐发达,人们对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汲取,党员干部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给干部教育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近年来,我们积极对接现场和生产一线,通过网络平台,采用远程教学方式,点对点的进行教学。优化课件制作,加强现场作业跟踪拍摄,将铁路施工、高铁接触网作业、接触网作业车管理、高铁通信信号、CTC设备使用、动车组专用设备检修及管理等清晰画面呈现在学员面前,使学员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强化干部培训的长效性

加强党(干)校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提升党(干)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和长远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建设,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产生一流的教学,没有一流的教学,就不可能推动学校的有序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师资管理模式,建立遵循教师队伍建设规律又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学校建设,学校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先后出台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学校主体班次课程竞聘的暂行规定》、《南昌铁路局党(干)校课件质量竞赛评比办法》、《南昌铁路局优质课评比办法》、《南昌铁路局党(干)校鼓励教职工进修深造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决定》、《南昌铁路局党(干)校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等10多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规章制度,加快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也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进一步规范岗位聘任制度。通过职代会、民主评议和推荐形式,选拔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多、能起带头作用的教师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同时强化了激励和竞争机制,让岗位聘任充满生机和活力。

2.加强业绩考核与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岗位津贴制度,调整岗位津贴标准,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学校出台的《教师课时费和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待遇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大幅度提高了教师课时费标准、科研课题奖励标准,鼓励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通过机制的作用,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优化教师年龄、知识结构,把那些真正想事、干事、成事且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教学管理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