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范例6篇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1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引言

导学案,是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学案,是指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教学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设计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也即是有效的整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过程,其既能够有效的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较好的指导学生有效的运用自学方法,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自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通过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按照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编写的,借助于教师们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的单独备课、再进行公开研讨等流程来编制,并有效的指导学生来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完全投入、分析研究、持续升华的学习方案。其较好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分析研究、不断反思、总结评价的学习指引图。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将学习流程向前推移,并有效的展现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可分作四项学习流程:(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通过上述的四项学习流程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导学案实际应用的意义

充分运用导学案,可使教师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策划者、促进引导者,让学生能够确实的转变学习的方式。第一、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流程图,让学生能够有序的推进自主学习。第二、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具有深入的理解。第三、学生有效的运用导学案,也可视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的记录来教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并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第四、导学案可有效的彰显出整个课堂知识结构体系,让教师能够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水平,也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建议

为了充分说明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热爱生命》来作为实例进行重点的分析与研究:(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来明确教学的目的,如何来体现出课文内容当中对于生命的热爱,来真实的体验人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彰显出自身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与意志;(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人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珍贵的生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呢?在阅读了《热爱生命》的课文之后,从中了解导作者具有怎么样的对待生命的态度?(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总结:课文启发了让人们要去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热爱生命”的楷模呢?你自己是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评价: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珍视生命。(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要热爱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要懂得关爱他人。

1.进一步明确学案和导学案概念

第一、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效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必须注重有效的来认知与了解学案与导学案等概念具有差异性,应进行较好的区分。如果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就不能充分体现出导学案所具有的科学性。导学案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注重指导学生运用适合与自身的学习方法,较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为自我导学制定出简单的学习方案。而学案是以问题来作为重点,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其重点是较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能够较好的区分学案与导学案的概念,不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和在运用当中来混淆此两种概念。

2.应较好的体现出导学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导学案进行设计与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层次,其性格特征、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单纯的运用一致性的、相同的导学案,为了较好的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在设计与应用导学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贯彻落实分层设计与分层运用的方式与方法。

3.较好的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高中语文导学案较为注重通过所设计的问题,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是问题探讨,借助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可较好的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的促进学生解Q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问题,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较好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导学案来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持续性的研究与探索,来寻找出适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学习方式,让导学案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实效性,以此来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娜. 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8:134-135.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2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指向针、学习路线图,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设计的,经过教师“个人集体再个人”备课研讨等过程制订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等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作用。

(二)导学案的特征

一份好的导学案,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设问造境,以问拓思”的功效,重在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的理性阐述中学会分析问题的关键;导学案的重点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学会知识优化,形成一个独立的话语(或称为“言语”)体系;导学案着力于评价反思、落实双色笔,一元化文本阅读的多元解读,这是导学案的基本特色。

二、“导学案”的独特性

(一)导学案与传统教学案的区别

从设计的理念、角度和针对性等方面,导学案与教学案都有一定的区别: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而传统的教学案则是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环节与过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当然教学案中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但整体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

(二)语文“导学案”的独特性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等。语文教材的编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同一册书各个专题的划分依据也不一样,同时还配备了与专题对应的读本。通常的教学不管教材编写体例如何,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仍以单篇课文为单位展开课堂教学,实质是在围绕不同课重复性教学。而导学案的运用过程,是对教材专题、板块的整合、优化和开发的过程,体现的是大语文教学观。学生依据导学案的学习路线,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自主、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的情境问题,同时探究疑难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养成自学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系统学习。

三、导学案教学的实践操作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一般来说,导学案的编写必须严守“个体初编集体研讨二次生成骨干把关”这样一个流程,而且要比教学进度提前一至两周完成。

1.教材是蓝本

编写导学案不能脱离教材,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和“用人教”的相融合。教师根据学情重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思维方式,就是学生学习的范式,就是“用人教”的要义之一。教师钻研教材要处处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着想,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开发,把教材按照语文知识技能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做好教材和“导”学的有机融合。

2.内容和要领

语文教师应把编写出色的导学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导学案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课外拓展等);二是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自主性导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导学案、模块教学中的专题性导学案等。

(二)教师的介入

问题设置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问题设置在适宜难度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不必都抓,精讲或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预设的节点问题,尤其是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导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组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人际交往与合作技能的使用,把握介入、精讲或点拨的时机,避免非学科因素的干扰,等等。

(三)课堂的评价

“导学案”教学的评价标准几乎是对过去课堂教学评价的颠覆,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承认个体差异的过程观、着眼于学生成长的质量观,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理念,构建以学生和师生互动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导学案”的课堂评价更加注重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价:

1.重点评价导学案是否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评价的重点在于考察其设计是否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情境是否能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的梯度层级是否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及其学习品质的培养。胡根林研究员提出“教学即评价”,通过学情评估去观察教学的有效与否,非常值得推广或借鉴。作者的分析和阐释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在观课的视角上,要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来反观执教者的有效性;教师的“教”是否能激发、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

2.只对小组合作做出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

导学案教学的评价要强化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表扬或批评,强化学习过程中个人角色责任的评价;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就是对使用导学案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强化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表扬或批评,强化学习过程中个人角色责任的评价;可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位成员来解释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答案,可以通过小组间相互检查或对抗来评价学习任务的完成和目标达成情况。

3.课堂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有无质疑对抗

“导学案”能否引导学生对重要节点进行质疑,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指导,是导学案教学课堂评价的一个重点。教师要有对学生语言的敏感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把握学情,及时而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和鼓励。如果质疑对抗的问题浅表化,教师必须及时有针对性地修正、补充,确保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导学案教学课堂评价的另一个支点。

四、导学案教学的实践反思

以导学案为载体和媒介,融学案与教案为一体,打通了课堂内外的资源通道,拓展了师生的学习时空。以教师的学习研究为先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引领着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技能的建构过程,就是引领师生走上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终身学习之路。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遇到的难题也是接踵而至。

(一)教学评价影响了师生两个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在课堂上应该看学生的参与度与投入度,而不是教师讲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实际的语文教学评价,仍然是以纸笔测验为主流评价形式,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断教学效果,教师常被“鼓励”去追求更高的分数,为考而教,而不是去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这就严重制约了“导学案”的应用效果。

(二)学生展示参与度不高削弱了课堂有效达成度

学生到了高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乐于展示自我越来越少。调查显示,学生课堂展示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满教师提问的内容或方式;二是学生普遍具有怕讲错,丢面子的心理。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做作业”的传统模式。

(三)物理环境设计和校本资源的利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3

(1)回归学习本位让教师责任得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学习者在面对建构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内省,而不是接受教师给出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传授的时候而得到的,更多的是学生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内,通过教师的帮助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学习资料而得到的新的知识,从意义的建构方面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主体为中心,遵循人本主义原则,重视学习者学习热情的调动,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学案导学”模式为基准,教师的责任被很好地体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主体,而是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学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2)抓准学生发展区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0世纪30年代,“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提出,这个理论中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水平,要是对这两个水平不够理解,便无法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得到儿童进程和受教育性之间的正确关联。第一种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而第二种发展水平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所代表的是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先进行的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估,也就是对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检测,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针对性,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活动的选择,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任务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便是教学支持的提供,也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建立学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完整的成熟发展。

2.“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学案的设计。①一般设计原 则。A.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原则,也就是依照学生的思想进行学案的编写;B.差异性原则,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像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C.主动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D.参与性原则: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建议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建议,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多样性的。②学案的组成。学案当中包括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以及课后巩固等多个环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学案编写的排布和主要内容的添加是灵活多样的,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当中应用的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获得的成绩,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语文课程对课本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习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的应用,从简单到困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在题型设计的时候也要重视生活性的加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主要在于巩固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中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案”对学生所起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这让传统学习意义上的低效预习变成了理性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上,学案编制好了,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学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自主地开始学习,学生再根据学习内容做出学习报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舞全呈现给学生,并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背景下,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原先的个体,而是变成了学习小组,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多表扬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在学案的带领作用下,完成学习报告的编写和展示,将学习课堂变成是一个探究性的课堂,变成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变成一个教师点评的场所,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淡然无趣的学习氛围,变成融洽学习的乐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的目标,为学生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且进行学案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选择各种教学方式使其互相补充,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数据库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78―80.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论;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课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论任课教师所关心的首选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在传统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中,专业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专业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靠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汲取和积累来获取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只顾追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经历,在丰富的阅历中获得的实践智慧,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实践智慧是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是要经过亲身实践而获得,并非通过别人的教授就能轻易获取的。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实践智慧。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有两大好处:第一,通过丰富多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其中,真正地站在案例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情境,让学生独自去摸索、去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经历过这种体验,学生就能够自己探索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并且提高实际应对能力,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提高了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技能。

(2)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能力,因为这种方法就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对案例的剖析中,学生在不断地阅读、反思中深入到案例深处,能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真谛。当然了,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中,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来完成的,不过必要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关的指导。正是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之间共同对同一案例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地发现教学问题,同时又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永远是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讨论、去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地探究学习。

(3)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它是需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的。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合作,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作为朋友,共同探讨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则需要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合作中,学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要争取自己的观点,共同促进学习。在合作中要互相沟通,并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发展教学理念。在课程开始之前,要明确该堂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制订课程计划,然后学生再根据制订的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实施,最终达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点,学生在以小组为形式展开讨论时,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对话和评论,对于那些积极的评论、有利于学习的对话,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去实践和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一旦发现有偏离教学目标的讨论和对话,我们应该及时制止这种评论。

(2)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一定要更加慎重。虽然说可提供给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案例非常之多,但是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案例并非易事,我们所选择的案例不仅要能够反映课程内容,还要让学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符合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完整性、时代性和可塑性,只要我们做到了这几点,就能够选出合适的案例了。

(3)研读评析案例。研读评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案例情境,明确案例中教师角色的地位,揭示出案例的内涵;同时注意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前因后果,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方案 培养学习兴趣 拓展教学空间 加强思想引导 提高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22-01

1.概述

作为语言类教学,语文是中国普及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我们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个人思想和获取外界信息;此外,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们语文教师普遍面临的尴尬是,语文是大多数高中同学不甚喜欢的一门课程,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中,人们把课堂教学局限在老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老师而言,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不一致;课堂教学活动只是灌输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候教学目标偏离了主题,形成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的局面。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模式单一,基本上是掌握重点字词,探讨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手法。久而久之,他们对语文学习便逐渐产生了抵触心理,觉得学与不学都无所谓。长此以往,课堂教学秩序也受到干扰,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了难度。

3.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方案

语文是我们进行社会交际与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娴熟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个人思想。在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想素质,进而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获得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扩宽自己的思维,升华自己的情感。然而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达到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我们必须进行一些优化方案,以提高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使学生语文沟通、阅读、表达能力均得到最大化提升。

3.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新奇的事物总是本能地会产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诱导学生,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3.2拓展教学空间

如果将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那么学生接收的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之所需。而大信息量的枯燥的课外读物,又不能引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就地取材,以此来拓宽语文教学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刻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我们还可以引时代的活水,利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人小事,将语文教学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新局面。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里,得到最大化的积累,在自己的消化中整合,变成自己耳熟能详的东西。

3.3加强思想引导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语文教学更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丰富学生想象力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语言文字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启发、引导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好奇、易冲动的心理特征,抓取学生兴趣点,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取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进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我们应充分挖掘诱导,让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袤的知识天空中自由飞翔,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思考,能感受,能鉴赏,能领悟,进而能有所得。

3.4提高表达能力

写作是语言文字最常见的应用,也是一种最好的表达自我的方式;而写作能力的高低,更是体现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激活学生写作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创造力和创新力以及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作为语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人文的理论贯彻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对身临其境的事件能以情感之,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水平。其次,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思路的完整性,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与优秀文章的对比及对优秀文章的解读,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缜密性,进而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能够完整地表达自我情感。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语言的完美性。能表达、表达正确,仅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能让学生使用优美的词句、生动的话语表达自我情感则是语文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录优美词句的习惯,在记录过程中,反复琢磨、用心体悟好句子的亮点,进而使此等好句子也能出现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由于高中生逐渐有了自立性,我们教师不再是当初的授课者,而应该是引领学生前进的指路明灯。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在高中语文的熏陶下,在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处完美地表达自我,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7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中学生从心理上逐渐走向成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主性不断形成,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模式,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新途径,大胆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一、指导思想

致力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总体设计

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渗透中国文化元素为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三、意义

1. 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指出在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地理、数学、物理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 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与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实施原则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与课后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4. 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重点

(1)实施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达到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②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与课后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运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2)实施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等。

(3)实施重点

本课题的实施重点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四、本课题的实施思路、实施方法、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

1. 实施思路

本课题的基本实施思路是: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促进学生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英语充当加深中西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媒介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后的关系进行教与学的反思提出正确实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或策略。

2. 实施方法

本课题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活动实践等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1)文献研究法:进行有关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内外文件检索,充分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水平,借鉴有价值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使本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2)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占有量。

(3)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把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班级发展前后变化作比较,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收集研究数据,分析归纳,为课题结题提供依据。

(4)活动实践法:通过“英语角”、参观、游览、诵读等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经验总结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逐步调整研究措施,保证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入。教师通过深入课堂的实践研究,及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定期整理研究心得,将研究得到的经验以文字形式公开展示,为建立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3. 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是:课题研究准备课题设计开题实验处理各个阶段总结结题报告。

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课题申报、立项,理论学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实验处理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

①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进行实践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②第二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实践研究,阶段总结、反思,撰写论文。

③第三阶段:2016年3月――2016年8月,进行实践研究,中期总结,形成中期实验报告及论文。

④第四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实践研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及论文,终期总结。

⑤第五阶段:2016年12月,汇报研究结果,申请结题。

五、实施保证措施

1. 笔者所在学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是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学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学校图书馆有藏书9万余册,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微机室、视频教室、校园网等教学设施,班班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同时在时间上、经费上、技术上、资源上也给以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不断学习先进经验,调整方案,及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定期整理研究心得,改进方法,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 陈 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