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访总结范例6篇

初中家访总结

初中家访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 教师 幸福感 信度 效度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对教师的生命质量有所忽视。本研究综合幸福感的两种研究取向,采用质性访谈法探讨了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模式,并编制出适用于初中教师幸福感的量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漯河市共9所初中的教师300名,利用学校开例会时间进行团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84份。

1.2 研究步骤

(1)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选取了郑州某中学60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根据分析结果编制预访谈提纲,进行2~3例预访谈后,修订预访谈提纲,最终形成正式访谈提纲。(2)资料的分析与编码。本研究转录文字近12万字,访谈时间最短为25分钟,最长为90分钟,对质性访谈的结果进行编码、归纳,最后确定核心类别为教学成就感、教学本身、学生管理、社会支持、教学改革、自我提升六大类。(3)项目的归类与汇总。根据访谈结果确定的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维度,编制成43道题的问卷,采用四点等级量表。(4)预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漯河市两所初中的教师106名,由研究者担任主试,利用学校开例会时间进行团体施测,现场收回问卷,有效问卷97份。依据总分高低排序,以高低分数的27%作为高低分组的标准,删除在高低分组上差异不显示的题目2项,保留项目的鉴别度良好的题项。(5)验证性因素分析。采取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项目做进一步的分析,删除11个项目,最终形成包括32个项目的问卷。正式施测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4份。(6)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 13.0和Amos 4.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处理方法。

2 结果

(1)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Cronbach)检验各维度的信度指标,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658~0.876,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2)效度检验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进行了构想效度的分析,GFI在0.85以上,RMSEA等于0.05, 2/df的比值小于5,各拟和指标均达到了较优的水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讨论

3.1 教师幸福感结构的讨论

本研究打破以往研究的模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及质性资料分析等步骤之后,确定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模型为六个维度。

(1)教学成就感。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首先提到的是工作。很多教师感到幸福的事情主要是来自教学方面,如学生学习进步,或者通过教师的努力使某个学生发生重大的改变等。对教师来说,教学是基本的业务要求,教学成效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来自教学成就感。

(2)教学本身。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事业。一个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对工作是热情的,对学生是负责的,对教学本身是喜爱的,在工作时更多的体验是幸福的。

(3)学生管理。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管理难是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家长将教育学生推向学校,一个教师管理多个学生精力有限,而且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对学生的管理都有影响。无论你知识有多深奥,管理不好学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社会支持。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是相关的。教师的社会支持度高,家庭各睦、同事关系融洽、朋友关系良好,幸福感就高。反之,社会支持度低,人际关系差,不仅影响教学工作,而且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5)教学改革 长期单调重复的工作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刺激教师的“麻木和倦怠”,还可以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6)自我提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而水源则是来源于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最新动态,更新知识,

[1] [2] 

学生才乐意听教师讲课,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初中家访总结范文2

新任教师 压力源 访谈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进,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显。压力通常被定义为:当个体面临外在环境刺激时,经认知评估,感到外在环境刺激会给自身造成相当程度或过度的负担,感到个体应用自身资源无法应付的情况。压力的致因称“压力源”。压力源是指个体感知到的并且经过认知评价认为对机体有威胁并引起机体的压力反应的事物或环境[1]。心理学家马特・贾维斯在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压力源分为3类:(1)教学工作本身的因素(如,工作量、工作时间、角色负荷、教学秩序等);(2)对压力的认知不足(相关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等);(3)系统因素(如,缺乏社会支持、对改革的认识、领导方式等[2]。新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富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极的工作热情的、刚走出校门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遵照德耶弗斯[3]划分的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新任教师一般指新手阶段即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实习师范生,以及优秀新手水平即具有2-3年教龄的教师。本文以此为主要依据,将新任教师定义为正式上岗3年以内的教师。

新任教师刚刚脱离学生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应对自身的角色转换的问题,又需要面对学生、同事、学生家长、社会与婚姻恋爱等人际、社会的各种问题,压力相对较大。从20世纪70年代起,教师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国内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工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压力。压力源主要可能是生理的、社会的,或是心理的,包括期望和理想等能够引发压力反应的事件或条件。宋宙红和王琳[4]采用自编教师压力问卷对新教师(教龄两年以下教师)和老教师(教龄十年以上教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压力、课堂管理压力和自我期待无法满足产生的压力;冯锦英[5]认为,新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的人际因素。

纵观以往研究,大多是从定性层面提出一些思辨性的观点,而采用量化的实证方法专门针对新教师压力的研究很少,且基本是采用问卷法进行施测。为此,本研究采用量表式的访谈提纲为主,以开放式问题为辅,在使访谈结果可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可获得一些与访谈所涉及的压力源各方面的深层次信息,以弥补问卷法的缺陷。当然,因访谈对象有限,所以笔者在选择访谈对象时,尽可能让访谈对象的特征多元化,以便获得更多与新任教师压力有关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1.访谈对象

35名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因教师工作时间从9月起,因而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其中男教师15人,女教师20人;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7人;工作年限1年的有13人,2年的有12人,3年的有10人;任教单位为公办性质的有22人,私立性质的有13人;任教单位为小学的有5人,为初中的有11人,为高中的有12人,为职校(包括大中专)的有7人;访谈对象工作地点和人数分布为珠三角发达城市市区7人,粤东市级城市10人,粤东县级城镇(县城所在地)10人,偏远农村8人;调查对象中既有中小学主要科目语数英以及职校、专科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有其他学科如美术、体育等学科,分布中小学各主要任教学科。

2.访谈工具

采用程俊玲、邓从真、刘丽等人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6]的第一部分“工作压力源量表”来设计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的八个方面[7]:(1)教育教学改革,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高新要求、学校实行聘任制等。(2)学生问题,如学习态度不端正。(3)学校管理问题,如会议过多。(4)工作特征,如工作量大。(5)职业发展问题,如工作上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教学材料。(6)身心特征,如自我期望值过高。(7)家庭问题,如家离学校远。(8)社会问题,如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一致性系数α=0.5690-0.9005,重测系数r=0.8137-0.9787。

3.访谈实施

采用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新任教师口头进行访谈,收集对方有关研究主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根据调查工具设计访谈提纲,前期先对两位新任教师进行试谈,修改访谈提纲并记下注意事项;与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实施访谈。后期进行过程中,因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采用QQ访谈[8]的形式补充15份数据。每次访谈开始前,先确保访谈对象有充裕的时间并处于没有过多干扰的环境。访谈开始后,先说明“请你在以下这些问题中,针对你个人的情况回答这些问题给你造成的压力所处的等级,0表示没有压力,1表示压力较轻,2表示压力中等,3表示压力较大,4表示压力很大”;接着以较为平缓的语速向被调查者陈述调查题目,并为每道题做好记录。QQ访谈补充数据过程中,获取被访谈者的QQ号后,与被访谈者做好事先沟通,确保访谈对象能在一定时间内配合完成该调查。访谈开始后,先说明访谈注意事项,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工作年限、工作单位基本情况等,接着逐一向访谈对象呈现访谈问题,要求被访谈者逐一回答,从QQ窗口中复制被访谈者答案,整理并汇总。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被试的压力总分和维度均分进行统计分析。压力源总分是维度均分乘以总被试数,维度均分是指维度分除以组成某一维度的项目数。

三、结果与分析

1.新任教师总体压力状况

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教师对自己工作压力状况的总的感受和看法。在每次访谈开始时,首先对被访谈教师提问“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您感到压力有多大?”35名新任教师的回答情况见表1。此表显示在本调查的新任教师中有74.3%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表1 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2.新任教师工作压力源状况描述统计

表2列出了调查结果中35名新任教师在压力源8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从平均分上看,8个维度的压力源给新任教师带来的压力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特征、社会压力、职业发展、身心特征、教育教学改革及家庭。

表2 8个维度压力源的比较

3.新任教师工作压力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1)男女新任教师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比较

将男女新任教师8个维度的压力源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新任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特征、家庭、社会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教师(分别为:t=5.08,p=0.03;t=4.71,p=0.04;t=5.09,p=0.03;t=3.56,p=0.05)。这表明,男新任教师压力总体而言明显高于女教师。

(2)不同任课特征的新任教师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比较

表3 不同任课学年段的新任教师各压力源维度的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显示,不同任课学校类型(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中专职校四个水平)的新任教师工作压力得分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5个因素上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工作特征、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三个维度上,初中和高中新任教师的压力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教师和大中专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初中新教师压力得分最高,其次是高中和小学,大中专新任教师最低。不同任课年限和学科的老师在各压力源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四、讨论与分析

1.新任教师总体压力较大

从新任教师工作压力状况来看,感受到压力较大或很大的教师已达74.3%,本结果高出程俊玲[6]得出的54.2%和邢强[9]得出的68.8%的结论,他们的研究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总体。这一结果表明新任教师群体中的压力大的比例相对更高。

2.新任教师主要压力源

本调查发现,新任教师在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特征、社会压力、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方面压力较大,教育教学改革及家庭因素压力程度较小。这与朱从书等人[10]和郑晓芳[1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学校管理因素和学生因素给教师造成的压力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包括领导随机听课,教学质量评估,做展示课公开课评优课及选拔课,完成教学科研论文,学校各项检查、评比、考核较多,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不合理决策,过多会议等。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成绩在年级的整体排名、学生在校出问题时老师应负的责任,学生听课效率不佳、学习态度不良、课堂违纪不服管教及学生个体差异大,接受水平不同引起的教学困难。作为新手教师,刚走出校门,角色的转变以及应对学校管理给其造成较大压力。

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新手教师在初上岗时学校在教学方面一般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初上岗半年内每月安排不少于2次的听课评课,这是培养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新手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但是,因听课评课给新手教师带来的压力不容乐观。年轻教师在面对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时,因适应上的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如调查中所反映的,学校管理因素给新任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这除了与学校的制度和环境民主宽松程度有关系外,也与新任教师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在读期间、实习期间积累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关系。学校在培养新任教师的过程中,必要的“传帮带”能提高新老教师的优势交融,也需带给新任教师人文管理,让新任教师在宽松、有发挥空间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作为新任教师,较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和学生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当然,这需要新任教师拓宽人际沟通渠道,乐于且善于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此外,新手教师之间也应当注重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总结。

本研究还发现,学校管理压力在高中教师中体现较为明显,这很可能与我国的高考体制和高中工作任务较重有一定关系。而后进生、顽皮的学生又时常成为初中新手教师的困扰,这除了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我国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有关。当然,新手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存在一些优势,他们刚刚走出校门,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且较能体会学生内心,如能将这些优势以及刚刚在校期间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交流当中去,将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3.对新任教师影响较小的压力源

新任教师来自家庭的压力最小,这是新任教师压力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新任教师一般年龄在25岁左右,完成大学学业,家庭情况一般较为稳定。这也是与其他中小学教师压力源研究有较大差异的地方,家庭因素在已婚教师当中的影响较为严重。作为初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家中负担较小,父母一般还没退休,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家中老、弱、病、残让新任教师感到压力的情况较少,家离学校较远早出晚归而感到疲惫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离教师家里较远的学校能够提供教师员工宿舍,方便工作,小城镇或者农村教师这方面的困扰也相对较小。教育教学改革压力源在新任教师中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新任教师异于老教师的一个特点。新任教师创新能力强,在教学改革中能有效地适应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适当的压力能刺激新任教师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改革。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中,一般采用聘任制,目前并不是大部分学校都采取这样的方面,特别在小城市或者城镇、农村地区,这种情况较少,或者是较为形式化的,对新任教师的压力不如其他因素明显。但这些压力仍然存在,或者在少部分新任教师的工作生活中存在。

4.新任教师中男教师压力相对较大

除学生因素的压力外,其他各因素均显示出在新任教师团体中,男老师比女老师的工作压力。这与赵雪和谢华的研究[12]结果一致,她们的研究发现,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总体水平偏低。在访谈和实践、实习过程中听课的经验反映,新任教师中,年轻女老师较难与班中“顽固分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但男老师能较好地处理这一点,而学生因素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出于问题学生的处理上。这与新任男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与学生特点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均显现男教师的压力较大。教师队伍中,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小,由于社会因素影响,男教师承载的社会压力较大,这需要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表现,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压力就如此产生了。

5.8个维度的压力源对不同类别的新任教师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任课学校类型的新任教师工作压力得分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5个因素上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发现,在工作特征、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三个维度上,初中和高中新任教师的压力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新教师和大中专新教师。这一结果与石林等人[8]的结果基本一致,他们的研究发现,高中教师的总压力感均值最高,其次是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的总压力感均值最低。

笔者以为,我国的中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成绩是评价学生好差的最重要标准,加上近些年来中学生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增大,甚至要超过高考;而小学和大中专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则没有如此高的要求。在这种评价体制和教育环境下,中学新教师的压力大于小学和大中专新任教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另外,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初中新教师压力得分最高,其次是高中和小学,大中专新任教师最低。这可能主要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和行为表现明显;此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新教师又缺乏教学和课堂管理的经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新教师的压力。而大中专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成熟、学业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要求在四种学校中相对最低,因此,大中专新任教师压力最小。

――――――――

参考文献

[1] 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Matt Jarvis. Teacher Stress: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Stress News,2002,14(1).

[3] 钟毅平,主编.教育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 宋宙红,王琳.当前新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2008(S1).

[5] 冯锦英.新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中国民族教育.2006(10).

[6] 石林主编.职业压力与应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石林,程俊玲,邓从真,刘丽.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编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

[8] 辛朋涛,段兆兵.“QQ”访谈法:现场访谈法的一个有益补充.技术应用,2007(4).

[9] 邢强,唐志文,胡新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6).

[10] 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11] 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初中家访总结范文3

[关键词];重信重访;大格局

[作者简介]白现军,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硕士。江苏徐州221009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076—04

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5月1日生效的新《条例》和新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作的意见》是各级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全国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和发生量实现“四个下降”,全国的形势明显好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重信重访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当前重信重访高发的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党政组织、部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重信重访事件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重信重访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信重访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我国正处于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时期,许多问题深刻复杂、涉及面广。由于一时难以解决,导致上访群众不断往返重复上访,有的甚至发展成恶性。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局公布的信息,2006年总量为22.7万件(次),其中重复14.5万件次,占总量的64%,同比上升81%。在重复中,重信8.4万件次,占来信总量的56%,同比上升51%;重访6.1万件次,占来访总量的81%,同比上升154%。全国重信重访率的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省份的重信重访都呈上升趋势。以陕西省为例,2006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局受理该省来信来访6306件次,其中重信重访3851件次,占61.07%,比2005年上升68.09%。工作相对较好的安徽省2006年度重信重访率为28.3%,上半年重信重访占全部量的19.3%,而下半年达到了38.5%。总体而言,全国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信重访总量和比例的居高不下并持续攀升,证明人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没有给予合理解决或得到合理答复。长此以往,这将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二)热点问题突出。地区分布集中。从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涉法涉诉类问题。针对公、检、法机关的投诉和仍是热点,约占全年重信重访总量的62%。其中反映司法机关判决不公、执行困难的问题最为严重;反映公安机关出警不快、立案不实、效率不高、侦查不力的次之;要求检察机关强化监督、强力反腐的投诉相对较少。二是腐败问题。主要反映政府官员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损公肥私、生活奢华、作风不实等。三是“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反映负担过重、村干腐败、选举不公、暴力征地、补偿不足、农资造假等问题。四是城镇房屋拆迁问题。主要反映野蛮拆迁、拆迁补偿不合理以及拆迁安置不到位等问题。五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主要涉及劳资纠纷、人事争议、退伍安置、养老医疗等事关公民生存与发展的各类诉求。以上五类问题占全年重信重访事件的将近八成,也反映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重信重访事件地区分布方面,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及沿海地区的15个省市共11.2万件次,占重信重访总量的77%。这些地区在取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也滋生出许多问题,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引起这些地区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重信重访时间长,次数多,处理难

重信重访事件大多都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短的数天、数十天,长的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上访时间最长的达30多年。大部分重信重访人员都有数十次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局2006年度受理的重信重访事件中,来信来访2至4次的为5.4万件次,占重信重访总量的37%;5至20次的4.6万件次,占32%;21至50次的2.1万件次,占14%;51次以上的2.4万件次,占17%,每个问题平均重复5.2次。比较典型的重信重访事件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永泉村农民为维护土地权益,6年内上访1359次,平均一天半上访一次。重信重访的问题一般涉及面较广,头绪较多,成因复杂,有些老问题又演变成新问题,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处理难度比较大。而这些问题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知名度”,如果处置不好,很可能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重信重访中,异常上访突出

由于长年累月不间断的重复,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从富裕变为贫困,而原本贫困的家庭则更是雪上加霜。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使者由希望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的转变,使得人员在过程中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有些人为达到个人目的,以各种手段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施加压力,尤其是在上访的过程中,表现更为明显。上访中,绝食、静坐、示威、下跪、哭诉、打横幅、呼口号、穿状衣等时有发生;拦车堵路、以爆炸或自杀相要挟等异常情况经常出现;围堵国家党政司法机关、冲击接待场所、谩骂甚至殴打接待工作人员的事件屡屡发生;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屡见不鲜。上访者言语行为激烈,对抗意识强,劝返难度大。在上访中,期望值高,条件苛刻,必须由党政一把手出面,当场解决问题或明确答复解决问题的时间。他们耗费接待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正常工作和办公秩序受到影响。

(五)主体身份多元化,弱势群体为主

重信重访的群体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遍布于全国各个地方。他们中既有农民,也有工人和知识分子;既有在职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和无业人员;既有利益真正受损的人群,也有受人蛊惑、胁迫参与的“非利益群体”。对在京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多为来自基层的广大群众;农民、下岗职工、退休工人是老户群体主要组成人员,而其中农民又占主体的七成左右;他们绝大多数年龄大、收入低、经济状况差。在文化素质方面,文盲或半文盲所占比例较大,缺乏法律知识和现代诉讼制度所要求的程序意识,从而导致其上访行为脱离理性轨道。二、重信重访的形成原因

重信重访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既有部门的因素,也有人自身的因素;既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当前,频繁高发、纷繁复杂的重信重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层政府对工作主观认识有偏差。前任国家局长周占顺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80%的问题都是合理的,而80%的问题都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许多老户反映的问题在初始阶段并不复杂,但有些基层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么捂着盖着,要么轻描淡写处理。个别办访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在办访中出现不公正、不合理甚至是颠倒是非的情况,给重信重访的形成留下隐患。有的初信初访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间互相推诿、敷衍塞责;久而久之,把小事情“拖”成大事情,简单问题转化为复杂问题。而对于一些无理老访户、非法闹访户、越级上访户,因为怕影响政绩和形象,于是采用迁就纵容的态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甚至对重复上访较为突出的群众作出无原则的让步,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基层政府对重复上访问题的过度迁就使群众产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从而诱发某些人的重信重访。

(二)基层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机构不全,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或是无人受理,或是受而不理,或是理而不当,造成群众意见很大。由于基层政府权力有限,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虽然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但受人力、财力、物力或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承诺难以兑现。尤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大胆处理各种矛盾,很多事情需要请示汇报,久而久之,在群众中就产生一种“基层没用,上级有用,上上级更有用”的错误观念,群众越过基层组织和基层政府,直接向上一级政府或领导要求办理,越级随之增多,老户也越来越多,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政策法规不完善。由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规或政策(如征地补偿、拆迁安置、职工下岗、退休人员待遇等)不完善、不配套,或者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仅靠某个部门或某个地方来解决的可能性很小,致使政策无法执行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有些问题是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原来由政府解决的问题现在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部分人员难以适应,从而不断重复;还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按当时的政策处理是合理的,但情况发生改变,当事人坚持按现行政策重新予以解决,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断重复。

(四)人自身的因素。重信重访老户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政策意识和法律知识淡漠,千百年来形成的“青天”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党领导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行政手段处理问题模式,使得群众认为党委和政府有绝对权力,相信依靠党委和政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使得大量本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转而要求行政部门解决,这个部门不行就找另一个部门,下级不解决找上级,宁愿不断也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有些问题经过多次复查、复核,三级程序或者司法程序已经终结,而且处理意见是公正的。但人受利益驱使,坚持过高要求或无理要求,不顾事实,长期纠缠,也是导致重信重访高发的原因。

三、预防和减少重信重访事件发生的对策

(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它所反映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是能够通过协商手段妥善解决的。对于既不能害怕,更不能为达到信息止访的目的而置国家法律和政策于不顾,任意采取办法进行处理。工作人员,尤其是工作领导干部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要讲原则和方法,要学会成本核算,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更要注重灵活性,不以钱来买平安。问题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不要让“有利”可图,从思想上减少群众重复和越级的产生。

(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从源头上减少重复问题的产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出台前,要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听取广大群众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社会稳定度风险评估,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力和支持度,考虑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连贯性。政策出台后,要广泛宣传,规范运作程序,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并尽快对之进行研究和调整。

(三)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切实办好初信初访。办好初信初访是解决群众上访反映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在初信初访阶段,可以较翔实、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群众上访反映的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对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作出客观有效的处理,并给上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因此,要加强基层干部对初信初访的责任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特别是要落实“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同时,要鼓励群众网上,大力推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和联合接待日制度,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畅通反映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双向渠道”,使群众的问题在刚产生时,就能就地就近及时得到解决,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避免造成群众越级或重复。

初中家访总结范文4

作为首都,北京的一举一动历来具有全国示范性作用,教育改革自然不会例外。

2014年,被公认为是北京教育的综合改革元年,就近入学、九年一贯制、优质学校名额分配……一系列举措绘就了一幅北京教育的新地图。

进入2015年以来,北京教改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力,各区县纷纷进入改革时间,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实现教育公平上进行深入探索。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教改获“赞”不少。在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2015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中,不论北京受访者还是其他省市的受访者,都纷纷对北京教改力度表示肯定。在调查问卷中,《小康》请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中国教育改革力度最大的城市,结果有六成受访者写下了北京这座城市。

但北京教改毕竟刚刚起航,《小康》记者就此次调查、采访联系到的一些区县教育部门均坦陈,目前各项政策还在进一步探索和落实之中;一些教育专家、学者亦指出,目前来看,北京教改虽然力度较大,但仍不够明朗。深处教改之中的北京家长,又如何看待这场已然名声在外的改革呢?“2015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特别进行了“北京家长眼中的北京教育改革”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者均为北京家长,他们的孩子则均处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龄段。

自家小区对应哪些初中

――四成北京家长的“心病”

今年,让大多数小升初学生家长紧张的不再是凭借统测成绩推优是否理想,而是自家的小区对应哪几所初中,导致这一变化的背后推手是2014年北京市就近入学比例的大幅提高。据悉,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的比例达到93.7%。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等区“小升初”电脑派位,就近入学比例首次突破80%。

“就近入学”,这一喊了多年的口号终于落地,相应的,北京市各区县也纷纷推出了学区地图,例如,朝阳区划分为15个学区,海淀区最初划分为12个学区,在今年则重新划分成17个学区。

去年4月,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办法,取消共建生,首次启用小学和初中两个入学信息服务系统。随着“十五条入学禁令”,长期以来的无序跨区或区内择校、占坑班、点招等违反就近入学原则的现象被有效遏制。

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分析,北京的择校问题曾经在全国都很有名,择校也让家长和学生背负起了沉重的负担。显然,如何实现就近入学是他们最为关心的教改动向。

“北京家长眼中的北京教育改革”调查结果证实了专家的猜测。在家长们最关心的教改问题中,40.3%的受访家长选择了就近入学,34.8%的受访家长选择了优质高中名额分配问题,33.8%的受访家长选择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2.5%的受访家长选择了推进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学校,29.2%的受访家长选择了推进优质校一体化办学。

“从北京教育资源分布的现实看,东城、西城和海淀,尤其是后两个区,优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过去的跨区择校通常也是其他区县的学生向这几个区集中。这种情况不控制会愈演愈烈。”王烽说,禁止跨区择校,实现区内对口直升是一种“打破格局”的思路。幼升小就近入学,小升初对口直升,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家长盲目跟风择校的行为定式,给家长们留出时间思考“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小学教育”。王烽指出,生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一所学校优质是否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放到六年以后,由于初中生源更加多样和均衡,优质初中是否依旧还是原来意义上的优质校,薄弱初中是否会继续薄弱?目前北京市利用高校、优质校等帮助薄弱校提升,说明是有系统考虑的。

事实上,一些家长的教育思路已经出现了拐点。在此次调查中,《小康》请受访者自由表达了对于教育改革的最大期盼,结果显示,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成为了北京父母的新目标。当然,促使他们转变的不单单是就近入学这一单一因素,同时还有北京市近两年中考和高考考题难度的降低。今年2月5日,北京市教委的2015教育工作要点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继续降低高考中考难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支持降低中高考难度,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也表达了相同意见。

占坑班、课外补习班等是否也会随着考试难度的降低而销声匿迹呢?调查结果显示,66.6%的家长依旧会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尽管教育部多次发文对义务教育入学提出规范,明确要求北京等大城市“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但家长们对于补习班却“执着”依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纠结。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幼升小阶段,近七成(67.2%)父母赞同就近入学;而到了小升初时,面对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初中,家长们又心生动摇,39.7%的家长决定视孩子情况而定,或择校或就近,32.5%的家长赞同就近入学,27.9%的家长则仍希望孩子借助推优进入名校。

教育资源共享的理想与现实

王彬回忆起去年给非京籍的儿子办理入学手续的经历时直呼“头疼”。他和爱人、儿子的户口在河北,在北京打拼已经十年,作为公司高管的王彬在朝阳区拥有自己的住房,但他总是苦笑说一家三口是“暂住”在自己家里。2014年,被称为北京“史上最严”入学年,对于王彬这种非京籍家庭而言,“五证”成了孩子入学的通关法宝。按照规定,王彬这类家庭必须出具在京暂住证、在京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开具的无人监护证明以及全家户口簿。

为了办齐“五证”,在学校登记录取前半年,王彬和妻子多次折返于京冀两地,终于在最后一刻拿齐了证明,收到劲松某小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王彬的妻子控制不住地抱着孩子哭了。刚满6岁的儿子还不能明白“非京籍”的含义,他出生在北京,在这座城市里长大,认为自己就是个北京人,在北京上学自然理所应当。而此时的王彬并没有觉得半点轻松,无法异地高考的现实逼着他要想得更远――初中对于户籍的管控将更加严格,难道要把孩子一个人送回陌生的河北吗?

“对非京籍孩子的入学标准越来越严格,恐怕还是与北京疏解城市功能与人口控制有关,但保证现有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是底线问题。”王烽表示。

同样需要关注的还有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化,无疑是北京教改的目标之一,如何使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普通校?对此,环球雅思北京总校副校长闻风指出,目前主要是通过四种方式,即开办分校、整合普通校、冠名以及合作办学。为缩小不同区域教育差距,自2012年开始,北京市就启动了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2014年9月1日,2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全部正式招生,输出校均为清华附中、中关村三小、北京四中、101中学等优质校。

一体化办学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平等共享吗?本次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认为有待观察,30%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仅有10%的受访者认为不能。

据闻风观察,目前看来,一体化办学最为成功的范例是人大附中分校,即原西颐中学,师资完全由人大附中派出,实际上现在的人大附中分校已经成为其初中部。“其余的分校、分部、合作办学等都没有达到本校水平。”闻风指出,有些以名校之名开办的“分店”其实更像是为了完成小区配套学校的要求而建。另外,有些区县的教育本就薄弱,组建起的教育集团中的“领头人”明显实力不够。

闻风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能够“分摊”,需要三个要素。第一,政府应该给普通中学或者普通小学投入更多的资金,使硬件、软件都得以提升;第二,师资做到相对均衡,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要有章程可循,例如必须和老师的收入、责任、教育质量、年限、职称挂钩;第三则是生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家长在幼升小阶段选择就近入学。“真正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北京市下大力气,形成新的教育中心,必须依靠行政力量的大力支持。”闻风补充说道。

王烽也表示,优质学校开办分校是否取得良好效果,要看两者结合的紧密程度,一个极端是单纯冠名,那样意义不大。但如若完全模仿,又可能出现“千校一面”,或者拖总校发展后腿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体化办学仍需探索,必须发挥每一所学校校长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去搞教学改革、教育创新,让不同学校按照自己的文化去成长。

中招时,优质高中将一部分名额分配给普通初中,亦是缓解初中择校问题的一个办法。2014年3月,中招“名额分配比例调整”明确提出,全市83所优质高中,拿出统招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校。当年这83所高中计划招生7370人,其中面向优质高中所属初中计划招生2505人,面向其他初中(普通初中)4865人,分别占名额分配计划的34%和66%。

对于此举,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因为这意味着更多普通初中的学生进入优质高中的通道更加便捷,而有些家长则认为这样过分强调公平而失去了效率。对此,王烽认为,虽然部分分配的名额会导致降分录取,但其实也是有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在一定范围内,分数的差距不一定能反映学习能力的差距。“当然这就要求把分配名额与控制分数差距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否则有可能出现另一种不公平。”王烽说。目前,北京市中考难度有所降低,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这实际上也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区分度,为扩大高中招生自和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留出了空间。

闻风表示,优质高中分配名额给普通中学是好事,体现了教育公平。但也容易出现三个问题。第一就是普通中学水平可能下降,在分配名额时,是两条线,即普通中学之间排名和重点中学之间排名,二者相互独立。这就导致了去年出现过一个极端现象,某重点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0分,而分配名额的最低分数线是280分,两者相差了200多分。可能导致普通校的学生认为,学习不好也有机会进名校,进而不再下功夫。第二是高中生源极差扩大,在不允许分班的前提下,增加了学校教学的难度。第三是今年首次出现了重点高中国际班录取分数比国内班还要高的现象,这是家长无声的选择,因为班级生源差距变大,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会主动选择生源水平相当的国际班。

而大多数北京受访家长对于此举还处于观望态度。

东西城教改力度最大

具体到北京各区县的教改效果,给闻风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西城区。与其他区县相比,西城区教改力度最大,基本动用了全区所有的教育资源,如实验二小、四中实验中学这类重点学校都参与到了教改之中,说明西城教改非常有诚意。另外,西城教改深度也最大,其教改政策及其配套涵盖了基础教育领域的所有问题,触及到了家长们最关心的所有层面。在公平公正性上,西城也做得很到位。

今年西城区公布的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提出,通过重点对中学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整合特殊教育资源等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的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今年西城区新增了小学对口直升入学,西什库小学、雷锋小学等12所小学的146名应届毕业生被派位进入了三帆中学等8所优质中学。此外,优质中学跨学区办学无疑是最大亮点,由此,该区中学数量将由46所调整至39所。西城还将调整初中升学政策,中学学区由7个调整为11个。推荐派位入学比例调整为不超过小学应届毕业生的15%,特长生入学,招生人数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5%左右。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孩子将通过就近入学获得进入优质校的机会。

“其实东城容易被忽视,它的公平公正性我认为比西城做得还要彻底。”闻风说,实际上,东城区教改在很多方面都是走在前沿的,真正教育改革的发动机就是东城区。基本路径是,东城做了教改试点,之后在全北京乃至全国推广。只是与西城比,其教育资源的丰富度和优质度稍有逊色,导致了人们大多去关注后来居上的西城而忽视了东城的先锋作用。

九年一贯制被称为缓解择校热的良方,作为试点区县的东城,从去年开始通过两种方式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种是优质初中联合普通小学,一种是优质小学“延期”3年增设初中。东城区区教委主任冯洪荣提出,“未来3年内,全区每个学区都将建立1所以上的九年一贯制优质品牌校。”目前,东城区提前实行九年一贯制、一定比例对口直升的学校改革,2015年起小比例以对口直升派位的方式进入对口直升的初中校,直到2020年,将实现100%对口直升。今年有17所小学提前实现对口直升。

西城、东城之外,北京的一大教育强区就是海淀了,但海淀区在此次教改中的力度、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上,都不及东城和西城――这不仅是作为专业人士的闻风的感受,也是普通市民的感受。

对此,闻风指出,如果海淀区在教改上没有大动作,北京的教改可以说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4月20日,海淀区教委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方案,本次调整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方案提到,要新建、扩建8所优质校;计划撤并3所学校,承办3所学校,通过合并、承办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解决部分学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计划建设5对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提高办学品质。此外,因为海淀区教育资源分布呈“丘陵状”,虽然名校云集,但也存在教育“洼地”,例如青龙桥地区、大学院路地区、四季青地区等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在重新划分学区时将着重考虑优化布局,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该地区的优质教育总量,使学区间的办学水平基本相当。

除了上述三大教育强区之外,朝阳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也都在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最近两年这些区域在均衡教育资源和就近入学的推动上也不遗余力。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北京远郊县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城六区相比确有不足,因此,真正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对于北京来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初中家访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 教师 幸福感 信度 效度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对教师的生命质量有所忽视。本研究综合幸福感的两种研究取向,采用质性访谈法探讨了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模式,并编制出适用于初中教师幸福感的量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漯河市共9所初中的教师300名,利用学校开例会时间进行团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84份。

1.2 研究步骤

(1)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选取了郑州某中学60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根据分析结果编制预访谈提纲,进行2~3例预访谈后,修订预访谈提纲,最终形成正式访谈提纲。(2)资料的分析与编码。本研究转录文字近12万字,访谈时间最短为25分钟,最长为90分钟,对质性访谈的结果进行编码、归纳,最后确定核心类别为教学成就感、教学本身、学生管理、社会支持、教学改革、自我提升六大类。wwW.133229.COm(3)项目的归类与汇总。根据访谈结果确定的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维度,编制成43道题的问卷,采用四点等级量表。(4)预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漯河市两所初中的教师106名,由研究者担任主试,利用学校开例会时间进行团体施测,现场收回问卷,有效问卷97份。依据总分高低排序,以高低分数的27%作为高低分组的标准,删除在高低分组上差异不显示的题目2项,保留项目的鉴别度良好的题项。(5)验证性因素分析。采取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项目做进一步的分析,删除11个项目,最终形成包括32个项目的问卷。正式施测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4份。(6)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 13.0和amos 4.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处理方法。

2 结果

(1)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cronbach)检验各维度的信度指标,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658~0.876,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2)效度检验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进行了构想效度的分析,gfi在0.85以上,rmsea等于0.05, 2/df的比值小于5,各拟和指标均达到了较优的水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讨论

3.1 教师幸福感结构的讨论

本研究打破以往研究的模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及质性资料分析等步骤之后,确定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模型为六个维度。

(1)教学成就感。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首先提到的是工作。很多教师感到幸福的事情主要是来自教学方面,如学生学习进步,或者通过教师的努力使某个学生发生重大的改变等。对教师来说,教学是基本的业务要求,教学成效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来自教学成就感。

(2)教学本身。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事业。一个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对工作是热情的,对学生是负责的,对教学本身是喜爱的,在工作时更多的体验是幸福的。

(3)学生管理。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管理难是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家长将教育学生推向学校,一个教师管理多个学生精力有限,而且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对学生的管理都有影响。无论你知识有多深奥,管理不好学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社会支持。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是相关的。教师的社会支持度高,家庭各睦、同事关系融洽、朋友关系良好,幸福感就高。反之,社会支持度低,人际关系差,不仅影响教学工作,而且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5)教学改革 长期单调重复的工作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刺激教师的“麻木和倦怠”,还可以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6)自我提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而水源则是来源于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最新动态,更新知识,学生才乐意听教师讲课,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编制的初中教师幸福感量表是通过借鉴相关量表项目、开放式问卷调查、质性访谈、专家审核等整理分析而成,能够较好地反映初中教师幸福感的主要维度,能有效地对初中教师的幸福感进行测定。但是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缺少其它外部效标,无法计算本量表的效标效度;其次是取样单一,适用于河南省,量表的可推广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研究,1996(2):43-49.

初中家访总结范文6

2010学年班主任工作即将结束,又到了进行期末总结的时候了,每当到这个时候都会显得特别忙碌,但又感觉特别充实,毕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不断增强了管理班级的能力,这种动力将一直鼓舞着我迈向新的起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

一、做好学生的指导思想工作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一个转变的关键阶段,也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刚开始没有带好的话,就会留下不少的后遗症,对学生的成长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开学伊始,我就针对学生的特点召开家长会和班会,让家长和学生明确初中生和小学生的不同之处,应该怎样尽快的适应初中的生活,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指导工作,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

二、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班干部以及学生三者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因此选好班干部成员至关重要。因为是初一新生,老师和学生之间不熟悉,学生之间也不是很熟悉,所以采用值日班长轮流制,竞聘各科课代表,明确值日班长的职责,责任到人。

三、大胆放手,锻炼能力,提高凝聚力

我一直坚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要插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据我班来说,板报、橱窗的制作由宣传委员全权负责,每次都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另外,我校组织的艺术节上,我班学生在文娱委员的组织下,自编舞蹈,学生通过自己组织、排练、参加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四、做好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

学校工作,德育核心。一所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必然会有出色的德育工作做保证。一个好的班集体也一样。文明的素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康的心理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我校从领导到每一位老师,都统一认识到不仅要抓教学质量,学生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抓德育与抓智育并不矛盾,抓好德育更能促进智育。(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因此我们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进行德育活动。如学习“一日常规”、开展“男孩女孩当自强”的主题班会活动、参加“明山区组织的辩论赛”活动等等一些列的德育活动。并且,我们要从初一开始就狠抓学风建设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这个班级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现比较早,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孩子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我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冲突。

4、注重对产生负向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学生中已经或既将发生的负向逆反心理,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我主要是利用周记和小型班会的方式和学生沟通,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讲故事,提高疏导工作成效。

六、巩固同盟、多方协作,发挥好纽带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这学期开学初我即对班内10多个同学进行了家访或电访。在家访或电访过程中,着重在学生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力求在家长心目中产生“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对子女的教育将会更困难”的感受。从而让家长有一种被重视的心理反应,自觉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同时,在家长面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任。通过家访,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情感,促进了教学工作。

另外,作为班主任,我认为任课老师在班内上课更容易发现班内存在的问题,所以,凡事我都主动找任课老师商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他们配合,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七、本学期的不足

我们班这个学期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班里的个别学生很让人头疼,但是我不想说失去信心的话,我也相信我们班的学生下个学期会有所改变。

总之,一个学期结束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越来越熟悉,学生和学生之间越来越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想我下个学期的重点任务有:

1、重新选出班干部

2、完善班规

3、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