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范例6篇

小学数学故事

小学数学故事范文1

我喜欢把整个教学过程用一个故事、一件事情为主线或闯关形式连接起来。经过很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这种形式学生最喜欢,情绪最高涨,效果很不错。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我们艺芳小学运动会的情境。艺芳为了举行运动会,体育老师买回一些体育器材,出示一些卡通画,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这些器材大概要多少钱?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紧接着要学生估算购买体育用品的总钱数、参加三项比赛的人数、拉拉队的人数、吃饭的人数。最后,老师为了庆祝比赛的胜利,带学生去娄底石马公园划船,请学生设计租船方案并估算哪种方案合算。整个设计由浅入深,把数学知识巧妙融合在运动会中,学生兴趣很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生都说这样的数学课堂像故事课、游戏课。当学生不想下课了,说明他们已把你的课堂当成了一种享受。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聪明的学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启航班也有十多个,感觉很安慰;由于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于是心中的怒火不知不觉就燃烧起来。在艺芳推行“1+1”课堂模式以来,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的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我在教长度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时,让学生伸出大拇指说“千米”,伸出食指时说“米”,伸出中指时说“分米”,伸出无名指时说“厘米”,伸出小指时说“毫米”,而且还依次说出他们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学习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体积单位,只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后,就能够“联想”到长度单位的手法和长度单位进率以及单位之间的互化,这样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容易。

小学数学故事范文2

【关键词】故事;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和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故事教学作为真实性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故事教学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动机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数学学得很糟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因此,对教师来说,找出激励学生动机的办法是极其重要的。故事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是有一种真实性的任务教学方式,它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导入,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大科学家,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这下可难倒了刚学数学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一个地相加,可这时,却传来了高斯的声音:“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很吃惊,高斯解释道: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的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只要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听进去了。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

二、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用“猴妈妈分饼”的故事教学:一天,猴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她先把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大猴子1份。二猴子看见了,嚷着说:“1份太少了,我要2份。”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份,给了二猴子2份。三猴子一看,喊道说:“我最小,我要3份。”猴妈妈听了,便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三猴子3份。……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满足猴子们的要求的?如果四猴子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又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

三、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化难为易

在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

下面是林林家第二季度的水表:

四月 五月 六月

月末水表读数(吨) 242 249 261

林林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6月份呢?

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水表上的数字并不是指当月所用的水,是一个月一个月累积而成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了20 分钟讲解此题,可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后来教师尝试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里会下黄金雨。有个老汉听说后,急匆匆地跑去了,临行前只带了一个杯子。说来也巧,老汉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黄金雨(教师边说边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黄金雨(教师继续演示,水升到35 毫升处停),老汉得意地说:“今天我接到了35毫升黄金雨!”老汉说得对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故事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故事;参与;角色

一、把数学知识渗入到有趣的故事中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在教幼儿学习如何正确在红旗标记图上操作的过程中,我通过故事《小熊开商店》来帮助幼儿学习。我拿出手偶以小熊的语气对小朋友说:“我在森林里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可是我店里的东西太多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帮我整理。我的店里有一个大柜子,有两层,上面一层放吃的东西,下面一层放用的东西,但是要对整齐哦!”于是我让小朋友来操作,小朋友在故事的情景中,很快掌握了在红旗标记图上一一对应的方法。

二、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因此,在设计某些数学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 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从而完成数学教学内容。

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设计了“乘汽车”的游戏。我让幼儿把小椅子排成小汽车上座位的形式,这里我通过提问“现在我们小朋友和椅子是怎么样的?”帮助幼儿理解了一样多。然后设计了乘车到什么地方去,我当售票员,当我说:“小汽车到了肯德基,谁要下车?”小朋友听了很高兴,抢着说:“我下车我下车……”我根据座位变化,问幼儿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小朋友有了亲身体会,很快就回答了出来。小朋友都知道乘车每人一个座位,所以在比较的过程中,小朋友很快掌握了谁多谁少。通过这个游戏环节,既让小朋友对比较多少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也让小朋友学习了进行比较的更多有趣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小学数学故事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小学数学故事范文5

关键词:数字故事  中小学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广,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将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数字故事的简介

        数字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作为数字故事的首创者,用电脑把自己的老照片配合讲述制作成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好评[1]。后来,随着数字故事的成型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学习和制作中,并将这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主题、编写故事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主题要源于生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再配合具有意外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

        2.设计故事模板

        故事模板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出作品完成后的可视化效果,就像是一个可视化“地图”,指引故事创作者去组织故事开头至结尾所能看到和听到的素材,为编辑数字故事起指导作用,方便作者直观性地思考和安排各种素材[2]。

        3.收集、编辑、合成素材资源

        根据故事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要求,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并用powerpoint、绘声绘影、move maker等软件将各类多媒体素材加以整合,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

        二、数字故事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本身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远离学生实际,针对性不强,“假、大、空、远”现象严重;德育途径单一,方法简单,存在“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硬办法不行”的无奈[3]。如何拓宽学校德育途径,改进学校德育方法,成为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数字故事让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人

        中小学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的特点,展开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内涵。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总论)》中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必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必须集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并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4]。数字故事通过确定主题、设计模板、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将内容抽象、理论深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可视化故事,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三)数字故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契合主题的图片和声音,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生活的思考。如数字故事《逃生者》,讲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选择自杀性的跳楼方式;《我不愿当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辛酸以及他们甘愿为学生奉献的精神;《老师,我可以不爱吗?》带给我们一个孩子因为不想看到母亲在恶劣的天气下工作,向老师提出不爱秋天和冬天的故事。这些故事虽小,却具备极高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由此可见,制作符合德育教育主题的数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交流,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数字故事的启迪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遵守交通法规靠自觉》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来探索数字故事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模式。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境:网络教室,要求每台计算机安装powerpoint等软件,并能链接互联网。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学过一句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句童谣就是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2.展示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事故的图片

        师:交通猛于虎,之所以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下面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并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观看图片并谈观后感)

        3.播放数字故事案例

        师: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此时此刻同学们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生:(观看屏幕并交流感想)

        4.小组合作,制作数字故事

        师:大家都基本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现在老师要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数字故事。

        生:各小组确定主题、编写故事、设计故事模板、分配任务、搜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完成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和编辑工作。

        四、总结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更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跨学科性”[5]。数字故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一个好的数字故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数字故事”教学软件制作能力和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素养,有意识地制作和推广数字故事,让数字故事真正成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强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孙卫华、郑红艳:《数字故事在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2]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故事大赛”为例》,《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3月,第44-46页。

[3] 刘立华:《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2期,第163-165页。

小学数学故事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小学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1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介绍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Digital Storytelling”的译文。20世纪80年代,美国Dana Atchley最先提出“数字化故事叙述”,他运用计算机来讲述故事产生了“数字故事”这种极具创造性的讲故事方式。随后,越来越多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它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流行工具,美国甚至有不少大学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学生学习数字化故事的制作。

1.1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

国外研究学者Berna Jean Porter认为“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门艺术,它利用技术工具来对传统口头讲故事的艺术进行润色,整合图片、图形、音乐和创作者讲故事的声音来编制自己的故事。”[1]国内研究学者黎加厚教授认为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2]其实,数字化故事叙述就是一种将讲故事的艺术以及内容与多媒体新技术(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等)相结合来讲述故事的新方法。

1.2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征

(1)真实性。数字化故事一般将教材内容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与真实生活联系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叙述。

(2)多感官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整合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需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口表达,动手搜集制作,动脑编制分析,让聆听者可以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的内容。

(3)设计性。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独具设计性,一般来说包括选择主题、故事设计、搜集资料、编辑合成、展示与共享、评价与。

(4)合作分享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是将故事与多媒体相结合产生的,依托数字媒体合作与分享,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而且传播范围广泛。

2 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小学英语课程的契合

2.1 英语课程标准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小学英语课程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二级目标中,指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3]由此可见,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小学英语教材编排方面

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上,自四年级起,每册教材Assessment中设置“Let’s read more”故事部分。这些世界故事结构简单,内容主题意味深长,一般以文字、图片和活动设计安排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Nian”介绍了春节的来历;六年级上册中“The helping Hand”,通过在地铁站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题等在故事中传递人文知识。一般为单元所学内容做背景延伸,将语言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故事之中。

3 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程中的价值探讨

3.1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故事叙述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由学生根据主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学习语言的文化、词汇、语法等,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基本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评价是一种动态性的综合评价。如果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积极因素,无形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学习投入程度,从而提升学习绩效。这种方式寓教于乐,不仅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还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学习要素。

3.2 引导学生数字化故事叙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字化故事叙述通过搜集资料、安排设计、编辑制作、录制与展示等将学生情感态度等以多种媒体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授,它真正使教材中的内容“鲜活”起来,学习到的知识不是文字上的“搬运”,而是真正理解掌握。这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3 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促进教师的发展

数字化故事叙述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数字化故事提升了教师运用电脑软件、信息搜集处理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了教师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其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来合理安排数字化故事叙述,如依据课本内容、学生生活及社会热点来选择故事主题,按照异质性原则来划分学习小组并制定相关学习计划。最后,进行作品成果的课堂展示并进行教学活动总结与评价。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的整体安排与规划,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锻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4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共享教学资源

数字化故事的成果虽以课堂展示为主,但可以将数字故事借助网络平台分享给所有人。如今微课、慕课、网课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数字化故事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间的交流,网络课程的辅助等等。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被网站收录并共享展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能力的肯定,动力的推助。同时,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故事,可以引发学生们的主动阅读思考,促使他们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Berna jean Porter Consulting[EB/OL] . http://.

[2] 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