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范例6篇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1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不仅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人格。职教中心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学习,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如果教师一味地刻板说教,强制学生学习,将会适得其反,对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会对学习产生正确的心态。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职教中心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差生,教师都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千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人。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应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所发展。二是既要多肯定学生,也不能滥用表扬。在学习中尊重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但是,一些教师滥用肯定和表扬,不管是什么情况,哪怕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是一味地肯定、表扬,这种做法也是不妥的。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对人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职教中心的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能力将直接受到考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形成合作意识,端正心态,正视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正确的评价,提高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以便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用的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与作品、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内涵,进而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并会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内阅读。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大多是经典作品,内涵丰富,代表性强,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范本。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讲解,让学生深刻领受文章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自主阅读、联想与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在学习中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课外阅读。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作品需要学生在课外自己阅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正确指导,比如,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分享学生的阅读体验,等等。通过大量有益的语文课外阅读,学生的眼界宽了,心灵滋润了,道德修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三、注重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审美需要是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它与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让人分辨美丑、善恶,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说,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必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审美教育,一方面依托于教材中大量的美学元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处处体现了美,不管是语言美、结构美,还是情感美、自然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品位。另一方面,教师应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更好地影响德育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灵、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2

一些高中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不好,比较爱玩,他们的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很差,学习其他学科也很差劲。对于他们来说,作文是困难的,因而对作文不感兴趣。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看,尤其在高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作文的教学。更何况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写作课不重要,没必要去学;也有部分高中的学生认为:“读书为了技术而学习的,不是为了学作文的。”这样的学生,作文的基础差是可想而知了。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反映出了大多数的现象,即有的是胡编乱造,有的是虚假的故事、虚假的情感。作文教学长期这样的话,很难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的需要。一些高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写出的作文格式相同、单一;作文的内容存在空洞、乏味、泛泛、枯燥、单调等缺点。而且很多学生习惯通过摘抄“优秀的作文”来烘托自己作文段落的气氛。

二、语文写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活动时,我们应该把现实的生活放在其中,即把语文变得生活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对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下进行,通过“读、写、听、说”等训练来提高其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陶治情操。课堂学习是教学的重心,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为了使学生能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得到解脱,能够很好地去感受在各个方面的东西,如自然的、社会的、事实的、事件的、人物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所以,在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注意提升其语文的素养。我们还可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在的实质,是生活联系的核心部分。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构建教学的机和确定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所用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体验,使得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得到接收、理解。总之,优化学习过程是通过这个策略得以实现的。

三、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3

【关键字】新课标;职高口语教学现状;口语教学作用

新编职业高中语文教材,比较系统的安排了口语训练系列,这说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已被国家教育部门重视。但目前职业高中口语教学的状况却很不理想: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总体布局上占的分量少,口语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多数口语教学科被“挪用”或“省略”。使口语教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人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价值,没有摆正口语教学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本人从多年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和毕业学生的信息反馈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口语教学的巨大作用。

1 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需要

口语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目标紧密相联。因为说话“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说话不仅是一般的技能,而且关涉到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因此通过口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不虚浮、不夸耀、老老实实的良好品德习惯,使学生懂得有礼貌的对话是一个人文明修养的体现。人只有内心诚敬,才能通过口语来协调、融洽人际关系。

职高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负重时期,也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最佳时期。因此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特别重要和急需,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而口语教学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职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各行各业工作,他们所说的“话”,不仅体现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建国初期,在一次外交谈话中,外国记者问“中国是否有”的问题时,总理说:“有,在中国的台湾。”这“一言”胜过九鼎,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实行两种社会制度。总理用这“一言”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树立了新中国的形象。总理之所以能说此言,不仅是其善言,而重要的是他心中装的是祖国,他的每一言都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格、思想的体现

2 口语教学是改变职业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状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一直是“文”而废“语”,重视写而轻视“说”。教师对“写”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安排有序,学生也能勤练勤写。而“说”的训练就未能与“读”、“写”平起平坐,严重影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差。

本来,学生对“说”最熟悉,又容易把握,一则起步早,二则途径多,方法不拘一格,学“说”不受时空限制,家中、学校、大街上,处处是学“说”的课堂,看电视、听广播、与人交谈,耳濡目染,不一而足,可惜这种优势没有被利用好,不少学生公众场合张口结舌,额头冒汗,讷讷无言,手足无措,即便是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常常是词不达意,信口开河,离题万里。

某职业高中的几名学生由于救护一老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当电台记者向他们提出当时是怎么想的问题时,他们看见话筒就害怕,好不容易有一个人谈,没说上两句便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抓耳挠腮,惊恐万状,简直可怜之至。这样的表达能力怎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同仁的深思呢?增强职高学生口语教学的力度,已刻不容缓。

3 口语教学是职高中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特别是专业课的直接需要

口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学好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理论。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正如我国汉代杨雄所说:“故言,心声也。”一个人的语言是他思维的直接显示,思维又是借助语言来体现的。反过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也必然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不仅使思维具有广度和深度,而且具有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不仅如此,口语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促进他们听的能力、读的能力,提高他们写作能力,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各种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知识。

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科学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言语的“听”和“说”进行的,“说”可以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新观念更加清晰、明确和牢固。职业高中学生除了具有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水平外,还要具有能直接从事某一职业的技术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公关等专业学生来说,口语教学本身就是他们学好专业技能的直接需要。如果不加强口语教学,就会使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脱节,学生说话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所以口语教学对他们是否能真正学好本专业大为重要了。

4 口语教学是职业高中学生未来生存竞争的需要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是配合专业教育的,具有从属性和辅,这就使有些人把口语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配角”,“没有时间教”,更不用说练了。其实这些人所忽视的学生口语能力教学,恰恰是职业高中学生在当今社会生存竞争中需要的重要技能。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口头语言作为一种可以直接、快速、高效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效率也越来越高,在某种场合有着书面语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吃亏,往往会间接造成社会的损失。”职业高中学生毕业以后直接走上工作、劳动岗位,和社会接触,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在专业技术人才纳入市场经济竞争轨道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口头表达能力又是构成此类人才能力当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基础。所以加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语文;文化;教学;素质教育

1高中语文文化教学缺失的原因

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来说,照本宣科,让学生一味的死学习的这些传统模式教学方法早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学生了,对于现在的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做什么都需要进行改革,才能面对新的时代的发展趋势,例如教育就是最好的例子,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不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会作为一个主讲人,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在讲台下的学生,就会成为一名听众,整节课下来,老师会累得筋疲力尽,而学生也不可能全部掌握课上老师所讲的全部知识,这使得学生学习成为了一种被动接受。这因为此种现象的出现,促使传统模式应该进行改革,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对学习充满热爱的时候,才会努力学习,发奋图强,这是基于这一问题的考虑,改革成了教育所要走的必经之路。就拿高中语文这门课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通过老师在台上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还会为学生们留许多语文卷子作为课后作业,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课上让学生们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不会真真正正的从内心深处来爱上学习语文,只是会把语文的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只要完成就行的态度在学生们的心中被扎下了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显漏无疑,传统模式语文教学影响中学语文文化教学的发展。

2提高高中语文文化教学效率的建议

2.1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观点理念,同时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革新中,因为,为了应对文化多带来的思想革新,教师应随着文化发展的趋势而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并根据文化的发展进程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渠道去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就教学角度而言,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的多少直接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成正比,正如俗语所说:“在教会学生一碗水的知识之间,作为教师就需要保有一盆水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在对文化进行课程体现设计时,可根据以下五方面的原则来促使学生从学生环节中感受到文化自身所蕴含的魅力。

(1)通过对所教学科的语言文化角度入手,促使学生侧面的了解相关文化。就高中语文课程来说,教师就可通过对英语的起源、发展、演变、成熟这几个环节来向学生展现英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2)将文化的讲解与教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确保学生自身潜在能力被妥善的激发。

(4)确保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文化学习,并对文化有一个浅层的了解,将文化教学目标化。

(5)要重视到文化的学习对学生自身行为特征、举止谈吐的影响,并确保学生都能对文化所影响的行为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行为特征的产生表示理解和认同

2.2鼓励学生多读优秀名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这个国家或这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所呈现的文学作品上,正所谓文学作品是文化的缩影,是国家及民族精神的文字性再现,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制定时,应该在多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中外名著,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因此,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中外名著。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对文化信息的掌握程度。

2.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凭借老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努力是不够的,学习的环节是双方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展现,因此,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推广高中语文文化教学,在教学模式的制定上,就要一切从学生自身出发,做到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就现今学生在学习上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独自获取高中语文文化,形成对自身的服务意识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语文学习内容,教师在布置前,可告知学生任务的来源,资料下载的地址,学生在长期自主学习情况下,自身独立学习能力提升,同时对语文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2.4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

“生活即语文”,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倡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体味语言文化的价值意义。例如,当上完一节新课后,教师都可以设计一定的活动体验。可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途径深入地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可由文化的学习内化不断地转化生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审美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总之,语文教学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曹国营.英语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61-80.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3:34-40.

[3]李淑玲.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研[J].教学与管理,2007(6):40-60.

[4]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5-56.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着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增强高中生文化底蕴和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方面影响深远。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并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加剧,大多数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外来文化侵占,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作为伟大的民族教师都应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消失而担忧,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高中课堂中,让学生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1简介中国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时间上,表现在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优秀文化;在空间上,包含中原、边疆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容上有经济生活、科学住行和政治制度等。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摒弃,深深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功能的社会效应,无形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产生重大影响。还有部分人觉得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演变成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例如:习俗、信仰和法律等各种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同,定义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不相同的原因是语言学角度多、视野广以及研究者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角度不一样等。

2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传统文化象征着国家的精神,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打开国门对外来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把自己传统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然而却没有实际做出行动,大多数时间只是走形式主义,缺少文化的发展、交流和传承行动。中国缺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行动,更不要提研究、发展和弘扬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顺应高考,像2017年的考纲中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因此老师必定加强学生对古诗文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这样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依据高考内容而设定,尽管学生也会学习到部分文言文,但是学习目的仍是为了高考,没有真实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只是让学生大量的记忆古诗文和大纲要背诵的文章,只需要学生知其然,而不需知其所以然,出发点不一样使得传统文化不能顺利地传承。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关于如何合理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进去,利用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方法进而实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3.1通过兴趣培养挖掘教学资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若你仔细观察思考便会发现高中教材的每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其编排的目的。教材中《论语》、《沁园春》、《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都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文章中,有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义,有的体现了智,有的体现了勇,有的体现了其谦让不争的德行等。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鉴赏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描写,例如,对于归隐生活,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豪放的性格和心理,可通过课上让同学模仿仰天大笑出门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陶渊明先生却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再比如苏轼,妻子的离世他表现出一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痛苦,而庄子却在妻子离世后鼓盆而歌,非常开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刻让学生进行比较,领会不同作者的精神和思想方式,了解各个时代人的思想内涵,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知识渊博才能带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2通过课堂文化氛围熏陶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关注名家朗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等。中国的名胜古迹上大多留下了古人的诗词歌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参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切身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熏陶,使学生的心灵和传统文化与美德结合起来,让学生见识到民族文化的精彩,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数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忠、耻、信、义、智、孝、礼、廉,它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传统文化的根。大力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国人才能拥有仁义、睿智、忠勤等优秀品质,中学生才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民族才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3.3拓展名篇,在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名著中,然而,教材中只出现了篇章的一部分,再加上学生学习负担沉重,课外又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因此,学生完全不能领会名著所讲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名著的背诵、赏析、竞赛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而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积累,使得我们获得智慧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意义深远,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每个人都应担起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作者:郭丽艳 单位:铁岭县高中

参考文献

[1]宋石晶.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1(28).

高中语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厚重的理论基础上的,没有严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就无法发展到今天,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之上需要理论,而在理论知识则需要方法论去解析,最后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手段上。也就是说,高质量的教育,是通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的。高中语文教育也是如此,没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就会显得苍白,这也是为什么存在教育理论的原因。而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教学时,也必须要在符合一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如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进行。所谓建构主义,其实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主要研究什么是认识以及个体如何认识的问题。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教育就会存在不同的取向,如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观、学习观等会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建立在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在素质教育观下,发挥教学双方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题中之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的方式进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建构主义下的一些教学方法探索论文下载:

一、强调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所谓学习,其实就是对自己尚未清楚或者了解的事物进行探索,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面对陌生事物的情况下进行的,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处于个人意识的觉醒时期,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是这种主观色彩往往会被应试教育所压制,因此,在学习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个人知识结构的组织上,缺乏主动性和意识,这样的知识框架不是僵化的是就极易散架的,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下,应该要注意对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而这就涉及到本文所讲的建构主义,也就是“怎么认识”的问题。对高中学生而言,如何去认识问题,是学好知识的关键,而学好知识的关键就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高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引。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课本及自己对事物的观点权威化,不要给学生“老师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的想法。如,教师在讲解《离骚(节选)》中,会对屈原的人格给予强烈的正面解析,教材本身也是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正直人格进行赞颂的。但是,如果教师把这样的观点,强化输出到学生那里,学生就会失去自己的观点,就会认为课本上和老师,及一些练习资料中,都是这么说,然后答案就是唯一。教师应该引导学进行个人思考,学生从个人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解读,去认识的现象一定要重视,如有学生问“如果屈原得到重用,那楚国就会强大,那在当时的情况下,楚就会侵略其他国家,此时,生灵涂炭,屈原是否想过?”或者有学生问“屈原投河而死,始终也是愚忠。”对于这样的个人见解,教师是不应该否定的,毕竟这是学生建构个人认知的前提也是开始,对学生个体思考能力帮助极大。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各种观点进行融合,对问题进行两分法处理。这样学生在得到个人思考的同时,也在建构个人认知方法,也吸收了他人的观点,这无疑是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的良好开始。

二、鼓励学观察生活,从生活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