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例6篇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1引言

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自身经营业绩下滑严重,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从商业银行以往的表现来看,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不善往往会进一步导致金融案件的集中爆发,同时也会使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缩减。因此,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内控的管理,以确保自身能够在我国经济转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2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内控体系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但在日常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缺乏对内部违规行为的分析,因而无法对未来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预测和监督,甚至无法识别已经暴露出现了的内控管理问题,使得银行自身风险大增,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商业银行则存在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审计面过窄等问题,甚至还存在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混合任职、身兼多职的情况,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导致了财务工作及审计工作岗位与责任混乱的情况出现。

2.2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依然注重对业务扩张及经济效益的追求,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因而使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增。在高层管理的影响下,部分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同时,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这是当前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策略风险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导致近年来商业银行坏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依然有大部分财务人员保有“进银行如抱金饭碗”的意识,忽视了对自身专业水平与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即便银行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部分财务人员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最关键的是,当前商业银行大部分财务人员只擅长会计工作,对于投资、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综合性人才十分缺乏。同时,还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会因个人原因或高层管理干预的原因,罔顾相关法律法规,发生财务舞弊行为。

2.4缺乏网络信息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这一点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观一二,同时也是传统商业银行收到严峻挑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网络信息技术在给金融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使金融行业面临更大的技术安全风险,这一点在网络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中都有所体现。而部分商业银行财务人员和其他不法分子正是借助内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漏洞,侵吞巨额资产,造成重大金融案件。这既说明商业银行在网络安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表明银行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存在漏洞。

3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体系

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应当设立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内部各相关部门的业务与监督工作,同时,针对财务问题专门建立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从预算控制和权责管理等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轮岗制度和晋升机制,确保重要财务岗位工作的独立性。

3.2强化内部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

针对银行内部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认识的现状,应首先从高层管理人员入手,通过集中培训或国际交流的形式来培养高层人员的风险意识,加深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高层管理人员向下级财务人员传输相关认识与意识,从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全面强化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在银行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氛围,便于日常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可以由银行自身组织培训,也可以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与当地高校展开专项合作,培养专业性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来宣传我国传统美德,或树立“道德模范”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

3.4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也是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除了将其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之外,还可以将相关技术应用于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当中,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电脑操作行为的实时监督,使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服务于银行日常经营与内部控制管理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是助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而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又需要完善的财务会计内控机制来支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都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内容管理的研究,学习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加大对新电子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金融监管作用等方式来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管理,实现商业银行乃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银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J].时代金融,2017(20).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专利权商标权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当今社会,知识产权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健全,拥有了一个授权专利就意味着代表一方市场,控制了专利就控制了市场。拥有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也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

由于银行产品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所以当一家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后其他的银行也会随之提供相同的产品,从而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银行采取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对自己创新的产品申请专利后,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使金融产品日趋品牌化,而且还可以从专利转让中获得利益,一旦其他银行与其竞争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侵犯其专利,受到法律的制裁,承受巨额的罚款,最终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风险,从而迅速扩大实施的份额,增强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同时,法律对侵权者的制裁,给竞争者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其转而致力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鞭策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此外,银行品牌中的商标、设计、企业标志等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银行在构建品牌时,如果利用知识产权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就能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依赖度,合理构建品牌保护的权利体系,依法打击对银行品牌的侵权行为。

一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与保护方式

1商业银行涉及的知识产权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有商标权,即商业银行的品牌和产品名称的商标或服务标志;著作权,即商业银行品牌通过文字作品、音乐、美术、摄影作品、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图形作品以及其他作品形式来表现的,这些表现一旦具备了独创性与可固定性的要求,即可自动取得著作权的保护,商业银行的软件无论是否发表都有著作权,商业银行的支票、本票的信用工具的版面设计,网络银行的网页设计也都受到桌子的保护;专利权,主要包括金融产品专利及金融产品专利管理在内的系统专利。此外,银行的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也受专利的保护。

2商业银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

专利保护主要是通过授予市场金融产品计算机程序的独占权来间接地保护金融产品;商标、服务标志主要通过注册取得保护;著作权主要通过相关法律来保护。此外,商业银行的商业秘密主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

二我国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专利权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截至2004年8月,国内外银行业和银行相关产业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220件,其中国内申请107件,国外申请113件。数量相差不大,但从申请专利的类型却差距明显。国内银行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64件,占申请总数的59.8%)和外观设计(22件,占21.56%),而发明专利仅有21件,占19.63%。

在商标保护上,截至2000年9月,我国有效注册商标已达123万件,其中,金融保险类8024件,属于银行的注册只有400件,而其中属于境内银行的又只有150件,其余250件则来自境外银行。

著作权保护方面,根据中国银监会2004年5月的调查显示,国内银行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网络域名登记方面不尽如意,严重影响了往事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银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银行内部缺乏相应的机构

1国内银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第一:管理层不重视,员工缺乏产权意识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较晚,许多银行业的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常识了解甚少,受长期从事单一传统业务的影响,国内银行将注意力机制在传统金融产品上,多新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专利缺乏概念和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是银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很少将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来对待,忽视了专利、商品、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利用知识产权来获取超额利润。

第二:对金融专利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没有将金融专利纳入金融创新下的核心竞争战略。

第三;专利保护意识不强

国内银行尚未充分认识到法律与科技在金融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善于利用金融专利来开辟和占领银行业务市场。对已申请的发明专利由于没有及时维护而大多数“视为撤回”,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大多因未交费而被中止。

第四;缺乏激励员工研发金融专利的机制

国内银行对研究成果的奖励有限,且申请专利要靠发明人自己,这个过程耗时多,对自己又没多少好处,一旦申请成功,很可能最后发明人还落在领导名下,致使银行研发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致使产权意识不强。

(二)国内银行内部缺乏专门的致使产权保护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是有单一的法律部门负责所有的法律事务,没有专门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和专利管理的机构。银行的法律部门也对专利缺乏足够重视。没有专门从事金融专利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对专利研发、申请即侵权行为都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科研资金实力欠缺,研发能力薄弱

1国内商业银行科研资金实力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专利申请技术含量低主要是由于我国银行业整体水平低,资金实力欠缺,不能针对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设计和研制出方便、快捷、高效的银行产品和工具。

2国内商业银行研发能力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目前大量缺乏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即使仅有的少数,也不搞开发,而以维护为主。科研人员的缺乏和大量流失,带来的是金融研发能力和技术的研制滞后。国内银行大多是直接购买国外产品或利用现有平台加以改造,没有研发资金的核心技术,整体的研发能力明显不足。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知识产权战略

商业银行的知识产权战略是整个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银行促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一个足以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也是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大经济利益,并保持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深层次、全局性谋略。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分析总结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实施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

(一)国内商业银行的专利战略

1专利战略的前提――专利检索和开发

专利文献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科技信息来源,目前世界上的专利文献已达4000多万件。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完成的发明成果90%左右可在文献中检索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充分利用专利检索文献,可节省40%的研究时间和60%的研究费用。进行专利开发前,应合理高效地进行专利检索。

一般来讲,专利开发可以采取独立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形式。目前,我国的银行技术开发能力不高,可以采取以开发技术难点较低的专利为主。取得专利后可以采取交叉许可的方式,获得对方的先进技术,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专利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专利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特性,与实际业务相结合,注重时效和国家政策的保护要求。

2专利战略的基础――专利申请

在产品开发出来后,就要进行专利申请。申请专利时要注意到是否所有研究成果都要申请?什么时候申请?在哪些地域范围内申请?申请何种专利?

申请专利主要是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要注重有效期限。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金融服务业的行情来确定申请时机。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是国内市场竞争,以国内市场为目标申请专利为主,申请何种专利要根据金融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价值因素来确定。

3专利战略的关键――专利利用

专利的利用一般有资金使用、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和交叉许可等方式。银行可以根据自己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考虑边际成本,采取专利转让和交叉许可的方式,盘活无形资产,取得收益的同时,获取自己需要的先进技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知名度。

4专利战略的保障――专利保护

专利的申请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纠纷,所以,银行要具有相应的专利保护措施。经常利用专利检索、市场调查等措施,关注自己专利权的使用情况。同时,应该调查研究对手的专利说明书中对技术内容公开的充分性。通过了解其申请专利是符合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原则,向专利审判机构提出异议,阻止其获得专利权或拖延其后代专利权的时间。发现自己的专利受到侵害时,及时采取诉讼的方式来寻求保护。

(二)国内商业银行的品牌战略――商标权的运用

1商业银行品牌名称的选择

品牌名称的选择应考虑法律上的有效性,能获得注册,受到《商标法》的保护。品牌名称应具备合法性(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显著性(服务来源的区别能力)和新颖性(与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服务的差异)。

2商业银行品牌名称的使用

银行要使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赢得客户,必须要注重品牌商标的使用。银行可以采取品牌经理制,对新开发的金融产品,采取一种产品一种商标的方式。

对于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银行品牌,也可以采取主副商标策略,即在同一金融产品上使用两个商标,其中一个是适用在各类产品上的体系银行形象的主商标,另一个是专门为某种产品设计使用的副商标。

3商业银行品牌的保护

我国商标采取注册原则,只保护注册商标权人的商标专用权,同时,适用申请在先为主,使用在先为辅的原则。因此,银行应该对符合商标构成要素的品牌及时申请注册,对于在较大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银行品牌的商标,应及时申请驰名商标认定,以获得特别保护.参考文献:

1杜崇东美国金融专利发展现状及其启示当代财经2004年4期

2李丹等我国金融产品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4期

3邹小凡项慈恩金融新产品保护的策略研究浙江金融2003年3期

4黄晓东试论我国金融产品专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7期

5吴静淼商业法专利暗迫银行业互联网周刊2004年8期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文3

(一)具有新的知识结构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在目前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本专业上面,在有一定深度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在网络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更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要求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好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流程银行的普及,清算系统和清算手段层出不穷,清算渠道多种多样,各种系统的应用,对于设计流程和系统建设的银行会计人员来讲,具有很高的知识要求,不仅懂得整个的运营流程、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有创新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实现流程再造、风险控制、账务的自动处理;对于使用人员,要熟悉和了解系统原理,才能熟练操作,完成日常的工作。所以,他们的知识结构,就好像是金字塔,在最上端,应该存储着专业学科知识,而中间部分,则是专业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在下端,则是对专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运用的其他知识。换句话来讲,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更多、更丰富的掌握常规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数据库知识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当然。同时,还应该熟知专业知识以及一系列金融知识。

(二)良好的业务操作技能

伴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要求银行会计人员也朝着新的高度迈进,传统的纸笔账簿,传统的算盘早已与目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日益广泛,在经历了“会计电算化”、“银行电子化”后,现已进入“银行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早已成为了各大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工具。熟练掌握和操作各支付系统、管理系统、行内核心系统、业务系统等,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风险,保证业务的正常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银行IT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实现数据大集中,IT正在向与业务深度融和的方向发展,各项业务与管理依赖IT技术的支持,从系统的建设、运行、处理都需要与技术人员有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地合作和解决问题。不管从业人员再怎么有经验,他们也总会有没有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对所有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一个熟练的解决思路。因此,对于每一个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来讲,经验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要求会计人员要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更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过正确地把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来,并能够有针对性且及时的把问题解决好。而这一问题解决的能力,不应该局限在银行高层会计人员,更应该普及到所有的银行业务人员。

(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1、业务需求的提炼和分析

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战略、市场机遇、效率改进、风险控制等要求,向IT部门提出业务需求,该需求要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形成,编制符合计算机软件系统需求,可以将业务目标和要求转换为技术人员需要的规格说明书,起到业务和技术两种话语体系之间翻译的作用。

2、系统处理和风险的分析

系统完成后,对系统的每一个编码、步骤、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大量的、全面的、细致的测试,业务人员除了具备精悍的专业知识、银行各岗位工作积累的经验,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手段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新系统的功能测试,有了高质量的测试,新系统上线运行才能确保功能正常、风险得到控制。

(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

对于银行从业会计人员来讲,职业道德是他们开展会计工作所需要遵循的第一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可以分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态度等等,期所体现出来的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也是会计职业的一个基本责任要求。在这一标准中,详细对银行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需要做好的职责做出了规定。我们知道,只有思想正确了,会计人员的行为才能够正确,而职业道德标准,正是银行会计人员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标准,所以,这是目前银行会计人员所需要遵循的一项最基本素质要求。

(六)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能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银行会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抉择能力等等,都有了更加高的要求。而伴随着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日益增加,伴随着银行业务处理的日趋多样化,伴随着业务处理难度的日益增加。每一个银行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管理学原理,熟知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及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外,还要具备长远的见识、创新的思维、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来把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从容的应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结束语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文4

(一)信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进一步促进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等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总量每年以40% 左右的速度增长,几乎每两年就翻一番。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包括金融业最重要的一个生态环境。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部门之一,是对信息化依存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各家商业银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信息化发展。同时,金融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互联网+ 金融已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金融业进一步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2015 年银行业离柜交易金额达1762.02 万亿元,同比增长31.52%,是2012 年的两倍;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柜台替代率或电子渠道分流率)为77.76%,同比提高9.88 个百分点,比2012 年提高了约20 个百分点,其中, 中行2015 年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达到 87.97%,而浦发银行更高达91.47%。

(二)大数据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银行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和金融创新

1. 银行业务运营进一步集中化、远程化。信息技术进步进一步促进银行后台业务数据处理系统的整合,通过构建数据大平台,依托云技术等新数据处理技术,打造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了数据集中和共享。

2. 银行业务办理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国内银行在业务处理自动化上已从单一的自助终端过渡到高度集成的系统和设备(虚拟柜台系统VTS)阶段。同时,银行智能化还表现在风险控制和内部综合管理方面,如大量采用专家软件系统和决策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3. 银行管理模式将进一步重新塑造。各银行逐步形成集成化、扁平化、流程化、开放式,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需求的组织架构。

4. 银行业务与产品的创新成为一种新常态。金融信息化推动了金融创新,除了银行经营理念、管理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变化外,业务和产品的创新也成为常态化。

二、信息化环境下银行风险及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信息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及特点

1. 信息系统及数据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数据及网络安全等风险。大数据环境下,系统、网络及数据的安全对银行至关重要。但由于技术本身成熟度、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外部网络入侵攻击及其他的内外部违规违法行为,都可能造成系统运行中断或瘫痪、资金被窃取或挪用、重要数据和信息泄密或篡改、损坏等风险。如2015 年9 月至11 月的3 个月时间里,某平台上汇总金融行业已被客户确认的安全漏洞共206 个,其中高危漏洞195 个,与数据泄露相关的漏洞占53%。

2. 内部操作风险。主要指内部人员(包括内外勾结)违规或违法操作导致损失的风险。信息化条件下金融企业面临的最大操作风险,仍然还是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2013 年底披露的支付宝公司员工私自下载批量用户信息并出售给他人,2014 年杭州某银行内部员工盗取42 名储户总计9505 万元存款案件,2015 年福建某银行员工私盖银行业务章、伪造理财产品凭证从事非法集资等,都是典型的内部员工道德风险案例。

3. 信用风险。资产业务是银行的主体业务,客户违约导致银行资产损失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当前银行最主要的外部风险。虽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下信息挖掘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但当前社会信息共享程度仍然较低,社会统一的信用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行业信息也未能有效整合,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信情况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

4. 业务和产品创新风险。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下,银行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推出速度不断加快,金融服务产品呈现个性化、自助式、组合化,这有助于银行抢占营销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风险。如一些金融结构化产品、理财投资产品存在业务创新决策失误、产品模块设计缺陷、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成本或风险与效益不匹配、产品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以及可能引发其他社会经济、金融不稳定等问题的风险。

5. 声誉风险。目前不法人员利用高科技手段批量盗取客户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主要责任不在银行,但也给银行造成较大声誉风险。公众会怀疑银行防范违法行为的措施不足。实际上,快捷支付风险事件高发与银行安全措施不够、支付认证手段单一也有一定关联。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仍然滞后,其风险如果传导到银行,可能对银行造成声誉风险或其他损失。

以上信息化环境下的风险,与以往风险相比,存在以下不同特点:

一是技术风险和高科技含量的操作风险更加突出。目前,我国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形势并不乐观,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漏洞仍然较多存在,非正常系统中断和网络入侵时有发生,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技术性风险突出。同时,内部操作风险的技术含量也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提高,高科技手段的道德风险越来越突出。如近年发生多起银行内外部人员单独或内外勾结,利用银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或信息系统漏洞,从银行内部或从外部网络利用黑客、木马软件等入侵篡改数据,盗取资金、客户信息,都具有利用高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作案特点。

二是风险事件造成的影响面和风险值扩大,且传播速度加快。风险由过去涉及个别、少数群体转变为普遍、大众群体,由分散独立风险向系统性风险快速转变,并可能导致声誉风险。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应,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传染性都在增强,危害也更大。同时,大数据环境下银行数据运行和存储的集约化程度较高,一旦系统出现安全问题或被攻击成功,就可能立即造成系统中断、瘫痪或批量数据被泄密、篡改或损坏,影响对象众多,并可能导致爆发系统性风险。

三是风险边界扩大,发现难度加大。高技术条件下,银行风险点无处不在,风险领域全覆盖、立体化,且发生风险的节点、路径往往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内外部网络、信息系统和海量数据中,难以及时发现,而一旦暴露就可能造成轰动效应,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传染性。当前银行交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约束,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风险,包括来自不同路径、不同节点的攻击和入侵。同时,银行内部庞大的员工队伍,也都是银行各种信息系统的一个用户,如果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存在漏洞,就有可能被其中极个别不法人员利用。

四是决策失误风险逐步加大。信息化条件下,任何一个重大的银行经营决策变化,都可能需要对组织架构、信息系统、业务与产品及相关流程、营销网络与渠道、营业网点、人员培训等一整套体系进行修改甚至重新构建,这些不仅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而且一旦决策失误,可能对银行经营造成不可逆的巨大影响和损失,且不仅是财务上的损失和风险的增加,还包括市场和发展后劲的影响和损失。如前几年许多银行的社区网点建设战略与金融互联网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不完全相符,目前一些银行已开始逐步退出。

(二)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大数据和互联网条件下,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和风险特点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内部审计部门只有适应这些新变化,才能履行好监督评价和增加价值的职能。但目前国内许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理念、组织模式、审计技术、审计人才等诸多方面,与信息化审计不相适应,甚至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相当大的困难与挑战。

1. 审计理念落后,组织模式与银行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越来越不适应。在大数据与互联网条件下,各银行都在整合信息系统并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和后台业务处理集中,同时积极重新构建集中化、流程化、远程化的运营管理组织架构。而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对业务发展显得落后,跟不上业务发展步伐,甚至是距离越来越大。如目前大多数银行审计部门的主要审计内容仍然停留在具体业务的合规性及员工内部操作风险等方面,主要采用简单抽样现场审计方式,凭借审计人员个人经验,以发现违规问题为主要审计目标,较少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从战略经营决策、运营管理机制、整个信息系统等方面,深入、持续、系统性地评价银行经营效率、效果和风险,并提出有助于提升银行整体价值的审计建议。同时,国内银行的审计组织模式也不适应当前及今后银行信息化发展要求。如许多银行建立总行垂直管理的区域审计中心,对其辖区内机构进行审计,但在数据、信息共享方面受到区域限制,不适应当前银行客户及业务的网络化、远程化、开放性、全时空等要求。

2. 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审计技术落后,难以及时有效识别、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类风险。银行内部审计已进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审计对象也已高度信息化,但许多银行的内部审计自身信息化发展滞后,审计数据平台没有完全建立,缺乏信息化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工具,很多方面还停留在早期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手工分析比例大,采用抽样方式选择样本,且以现场审计为主。没有系统化的数据收集和审计挖掘分析工具,而仅仅通过手工或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开展审计,效率低且难以取得好的审计效果。如目前许多银行的客户信用评级采用自动评级系统,录入或导入相关数据后,系统自动计算分析得出评级结果,算法嵌入在系统内。对手工审计来说,计算过程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黑匣子,不采用信息化分析工具,是难以逐户进行复核计算的。同时,由于审计技术手段不足,难以做到事前审计分析、事中实时审计,审计部门无法实时发现异常并控制风险。另外,数据来源渠道多、信息量大且动态多变,如果没有先进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快速收集、辨别分析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并及时发现风险和管理漏洞就十分困难。

3. 审计人才短缺,专业素质不足,难以完成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任务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条件下,各种信息科技成果被大量应用于金融部门,银行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同时新产品、新流程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品种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如果不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不了解银行信息系统设计架构、布局、软硬件环境等情况,不具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不熟悉新的业务情况和新产品特点,仅仅依靠过去低信息化水平下的业务知识和审计经验,就难以对新信息技术条件下银行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也难以实现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和服务。国内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信息化审计人才短缺的情况。一是掌握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系统技术的IT 审计人才缺乏。二是了解业务发展战略和运营,熟悉银行新业务、新产品流程和特点的业务审计人才缺乏。三是既有科技知识又精通业务且具备战略视角的骨干审计人才更加缺乏。内部审计人员对各专业信息化系统的掌握滞后于专业人员,造成审计人员不专业,操作系统不熟练,新业务知识不理解,专业水平不足以胜任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

三、改进大数据网络化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金融信息化对银行内部审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数据挖掘等新的信息化技术和工具,为审计信息化、智能化创造了条件。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如能适应金融信息化发展要求,转变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加快审计数据平台等信息化建设,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强化信息化审计队伍培养,必将极大促进内部审计发展,大大提升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增加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

(一)转变理念,构建与金融信息化相适应的内部监管组织架构和审计模式

1. 审计理念上,整合后台监督体系,构建银行内部大监管组织框架。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下,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已完成了数据集中和业务处理集中,但相关的后台监督管理体系并未整合集中,甚至存在多种不同的后台监督操作系统和组织架构,监管内容相互交叉,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也不够畅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务资源,也影响了监管效率。建立统一的内部监管体系和统一的监管操作系统,从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通过整合各类后台监管系统,可以提高银行整体的监管效率,有利于明确业务运营和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2. 审计范围上,从抽样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信息来源,对被审计对象或事项进行全面分析,改变抽样审计方式,实现全覆盖审计。银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高,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且数据管理集中化,为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审计视野更加开阔,审计范围不再受制于抽样样本而扩展至全体机构和业务,有利于实现全面立体式审计。

3. 审计方式上,从以现场审计为主向非现场审计为主转变。大数据时代,整个社会包括被审计对象和审计手段高度信息化,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才能较全面和精确锁定违规问题和风险事项,而现场审计是对非现场审计发现的部分事项进行核实,起到辅助作用。非现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没有非现场审计分析,现场审计只能是盲人摸象,无法全面掌握被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另外,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的利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时空概念,运用这些远程技术,非现场审计也能实现现场审计的大部分目标,并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4. 审计组织开展上,从以非系统性的分散审计为主向系统性的集中审计为主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主要采用总分行制,机构遍布全国,同时各类业务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业务品种庞杂。过去许多银行在内部审计组织上,往往侧重于由各级分行或总行各区域审计分部各自对辖区内机构和业务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这种分散性的审计组织模式,不利于从全局角度掌握整个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和风险,也不利于节约审计资源和提高审计效率。大数据条件下数据高度集中,为内部审计借助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统一对整个机构进行数据分析和审计创造了条件,系统性集中审计也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在总行层面对全行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非现场审计,一是集中审计分析的内容和结果更全面系统,二是集中审计的集约化程度高,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需要的审计人员更少,还可以节约大量审计成本。

5. 审计时效上,从事后间断性审计向全过程在线持续审计转变。金融业风险具有隐蔽性强、蔓延快、影响面大等特点,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尽可能早地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风险苗头,提示管理部门进行改进,从而防范、控制风险。过去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商业银行,由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等方面原因,事前、事中审计少,审计时效性和前瞻性不足。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审计逐步自动化、智能化,为全过程持续审计提供了条件,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被审计业务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同时进行审计监督,从而提高审计发现风险的时效性。连续在线审计模式在国外已经被广泛采用,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实时环境中,通过实时或近实时的执行控制和风险评估分析数据、检测关键的交易系统,以发现例外、控制缺陷以及那些凸显风险的数据指标。

(二)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审计工具,创新信息化审计工作方法,逐步实现自动、智能审计

1.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审计平台,为信息化审计提供数据基础。信息化的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必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拥有信息化的审计平台和审计手段,否则就难以开展审计活动和履行审计职能。尽管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银行业务经营信息化相比,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和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甚至差距还在扩大,跟不上信息科技的发展。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处在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下的全覆盖、全流程的自动、智能审计平台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为适应信息化审计环境要求,提高内部审计履职能力,商业银行应建立大数据审计应用平台并逐步实现云审计服务,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2. 发展数据挖掘等信息化审计工具,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审计。当前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也为开发自动化、智能化审计工具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我国部分银行已经开始逐步尝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审计,如利用SEO 优化、网络爬虫等技术,对互联网的风险信号开展海量捕捉。但总体看,我国银行内部审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审计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对外部网络上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还很少,需要进一步加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投入力度。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国外一些审计机构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已开始尝试智能审计,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领域,这也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3. 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银行信息化环境下,需要对原来手工审计下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完善,并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例如,强化整体分析,引入系统分析方法,将事项的风险情况和相关要素投入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审计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对象的风险和企业总体相关要素组成的系统,运用系统科学、信息技术和数量逻辑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系统的关联要素间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匹配,发现影响企业健康、有效、安全运行的风险点,实现有效控制审计整体风险的信息化分析。对具体事项审计时,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建立审计模型,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大数据比较分析,研究其存在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手工审计环境或信息化程度低的情况下,比较分析方法一般采用手工分析方式,对一些报表数据、比率等总量小的数据开展对比分析,而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利用庞大的数据资源,构建比较分析模型进行复杂的大数据分析。

(三)强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适应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职业化队伍

1. 不断推进内部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一方面,大数据下审计人员能接触到更多涉及企业和个人秘密的数据信息,如果不能遵守诚实、保密的职业道德底线,就可能形成严重的泄密或其他审计风险;另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环境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要胜任工作,除了具备审计本身知识和技能外,既要掌握大数据、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知识和技术,还要熟悉银行业务方面的知识和操作,包括熟悉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和运营,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流程和特点。我国银行业的内部审计队伍职业化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文5

国内把专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机构定义为“科技银行”。在美国,它被称为风险投资银行,因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往往伴随高风险以及科技银行主要为风险投资及其投资对象―高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百度百科对科技银行的概念这样解读:科技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它们的贷款客户不同、贷款依据不同。商业银行主要依据“三性”原则(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发放贷款,科技银行则通常借助风险投资,构建风险管理架构。针对目前我国大银行多、小银行少、专业性的银行更是凤毛麟角的现象,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针对科技资源的金融化,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园区、科研机构等进行金融设计,是实施金融创新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具备设立部级科技发展银行的条件。

1 设立科技发展银行的理论依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现在用的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等,方便了我们查询信息、接收资讯、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2.1 全球科技发展的新变化

近年来,全球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五个方面的趋势:

①科学技术发展持续加快,重大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正被催生。

②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一轮热点。

③科技与创新成为主要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寻求未来全球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核心。

④人才跨国流动更加频繁,成为主要国家争相抢夺的战略资源。

⑤积极开展模式创新,更加深入创新的国际化程度。

2.2 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中国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科技成就: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等。同时,基础科学的进步总是“十年磨一剑”,任何成绩的背后都凝结着长期的资金投入,都是中国力量的最好展现。

仅以2013年为例,中国取得了以下十大科技成就: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科大测出量子纠缠速度下限(光速的10 000倍);成功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世界首个存储单光子量子存储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前进了一大步;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世界最长碳纳米管;天河2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我国大量中小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涌现,源源不断的新科技被研发出来,科技飞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瓶颈”的现实,需要我们尽快解决高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3 国外金融巨头和机构对中国高新科技企业的投资

和控股

日本软银在我国的公司叫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SBCVC),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基金。软银中国的宗旨是:致力于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协助优秀的创业者共同创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软银投资的行业包括无线、宽带、IC设计、数字媒体、计算机硬软件、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卫生及制药、现代消费及零售。他们为科技企业提供一个“硅谷”式的创业环境,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提供资金、先进的通讯设施、一流的管理模式等成功所需的服务。曾成功投资了阿里巴巴、淘宝网、分众传媒、万国数据、神雾、普丽盛、迪安诊断、理邦仪器等一系列优秀企业。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团队目前管理约24亿美元和约40亿元人民币的9支基金,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及苏州5地设有办公室。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及投资团队兼备国际经济发展视野和本土创业企业经验,在科技与传媒、消费品与现代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环保与新能源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投资了超过150家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公司,红杉中国的投资包括新浪网、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奇虎360、聚美优品、唯品会、美团网、大众点评、匹克运动等。

除了投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软银、红杉等外国资本巨鳄也纷纷下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

这些国外金融机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更值得我们反思、警醒。为了尽快参与到全球化高新科技竞争、保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中国设立国家科技发展银行迫在眉睫。

4 国外的成功案例和国内目前设立科技银行的尝试

4.1 国外的成功案例

1983年,美国硅谷银行创立,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硅谷银行的目标市场是那些新创的、发展速度较快、被其它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自1993年开始,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已经刷新成了17.5%,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4.2 国内设立科技银行的尝试

以美国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极大改善了科技贷款的风险收益结构,有效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促使美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部分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科技支行的形式开展了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2009年1月在成都设立全国首批两家科技支行后,全国其他大中城市杭州、武汉、深圳、无锡和苏州等地也进行了尝试。

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是国内设立较早的科技支行之一,是浙江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科技支行。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和尝试,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特色金融生态环境的商业服务模式。

2010年9月26日,江苏省银行业和农行系统设立的第一家专业科技银行―农行无锡科技支行成立。截至2011年10月末,农行无锡科技支行已向73户企业授信3.6亿元,其中56户用款3.2亿元;超过20家企业以无形资产抵押和个人信用保证。

农行无锡科技支行成立以后,带动了当地一批银行纷纷建立“科技银行”或开展相关业务。目前,江苏省已有9家正式挂牌营业的科技银行。

2012年7月,华夏银行在武汉光谷开设科技支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负责人介绍,在华夏银行全国400多家经营机构中,武汉光谷支行是首家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业支行。该行将创新担保方式,采取知识产权抵押、未来收益权质押、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方式,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抵押难的问题。材料齐全情况下,最快3天可放款。

截至2012年7月,工行、农行、交行、汉口银行、湖北银行等20家银行都在光谷开设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已经接近了90家,其中8家金融机构在光谷开设了科技支行、科技专营团队,共509人专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012年8月15日,浦发硅谷银行在上海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的合资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硅谷银行有限公司两大股东,分别持有50%的股权。这是自1997年以来第一家获批的合资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银行”。

2013年7月26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首家科技支行落户光谷金融港,助力光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三个阶段的不同经营特点和业务需求,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着力打造“芝麻开花”计划,以帮助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直至上市为目标,提供集“债权+股权+上市”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截至2013年7月,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已累计向武汉42家科技企业投放信贷资金12.9亿元。

2012年,广州成立了中国银行广州番禺天安科技支行,截至目前共为近200家企业提供银行授信60亿元,实际贷款15.75亿元。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的问题,2014年4月,相关部门在广东省政协的“推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调研座谈会上透露,广州将再新增三大科技支行,具体将设在广州开发区内,分别由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设立。此外,广州还准备发起设立广东科技发展银行,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

美国、印度的成功案例和国内目前多家银行设立科技银行的尝试,符合全球科技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规律,证明了中国设立国家科技发展银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5 专家论证分析

早在2003年9月初,国家科技发展银行设计小组成立,时任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主持、科技部研究中心房汉廷博士等专家参与。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内部会议上多次表示,全力支持设立国家科技发展银行。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亲自在报告上签署了“此建议很好,望有关部门抓紧时间研究设计”的意见。

鉴于科技创新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房汉廷认为科技发展银行应该定位在政策性银行上。

房汉廷分析,设立专业化的科技发展银行,将有效地解决科技部门不懂金融,金融部门不熟悉科技的尴尬问题。设立一个兼顾科技资源特点和金融特点的专业化银行,可以通过银行本身的平台消除很多不对称信息。

在房汉廷博士等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网络化、高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及国家鼓励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的政策氛围中,科技发展银行的筹建是适应时展要求的。

6 结 语

银行会计专业技术范文6

此次数据中心大会将围绕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这一核心,对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数据中心的高效部署、数据中心的运维与管理等进行深入研讨。大会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协会、联盟的专家,与大家分享数据中心的建设之道,来自国内各重点行业的用户以及技术人员等近千人参与。

求卓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之一,长期专注于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咨询、设计、交付、运维和管理服务。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选址及项目评估咨询、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数据中心建设及交付、数据中心迁移、数据中心运维、数据中心驻场服务、数据中心节能等服务。

同时,求卓科技持续关注数据中心新技术的跟踪和研究,致力于数据中心领域应用和管理的产品研发。公司相继开发出数据中心报警信息集中管理系统、数据中心配电模拟管理系统、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容量管理系统等软件和管理工具,从而大大提高客户的数据中心运营和管理水平。

求卓科技汇聚了一批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具备专业化、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公司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设有服务机构,拥有完善的优质客户服务体系。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公司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18001)认证,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及施工资质、安防设计施工资质以及信息系统运维技术服务资质等,并连续多年获得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