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例6篇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

教育行业是我国发展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自我国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的教学就更显其重要性。初中学生们正处在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中,也是指引其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在初中加设思想品德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其中学会知识,拓展人生观,价值观等道理,同时也更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完善自身的品格。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教学是学生接触的一个不同与小学的全新的知识链接,是学生们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们对自身能力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初步认知。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们养成完善的人格品质及修养是十分重要的。针对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其直觉性与波动性是较大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使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完成对自身品格的塑造和健全。另外,初中学生在此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及理解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在此时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认知观念以及对事物对与错的辩证分析能力。同时,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打破了原有死板的教育方式,采用情感注入法、情景创设法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更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改革。

二、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初中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多元化发展,但是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及老师们已经养成了一切以考试、升学为目的的教、授模式,使学生们成为了盛知识的容器、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也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课原有的学习初衷。思想品德课做为初中课堂中的考查科目课,对促进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品德与修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中学仍是以语、数、英三大主科为教学的主打科目,而思想品德课只是做为一种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而完全忽略了学生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应该培养出的情感及修为,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初中生经常会出现言行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致,目前多数初中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都是由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也只是讲求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中也总是保持着教育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长久以往,使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厌恶感,以至于对思想品德教学完全失去兴趣。这也成为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及自身的修为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社会更清晰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知道该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下人与人的交往模式。另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无形中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重。更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现存的问题,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分析,制定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情境模式教学法

经研究表明,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能力虽然较弱,但却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十分丰富且生动。因此,要想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首先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种情境渗入法进行教学。在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通常都是较为敏感的,同时对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思想情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角色饰演、音乐欣赏、场景导入等形式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使其思想品德情感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指示,某市重点初中在全校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实行情境教学法。如在一节“我爱我家”思想品德教学前,老师首先根据该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科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讲解课本内容。同时,老师还在课堂中播放《烛光中的妈妈》这首歌曲,使学生们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随后,老师让学生们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抒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以达到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2、创建轻松的课堂气氛

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孔子圣人曾经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只有激发出学生们真正的求知欲望,才能使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老师在课堂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和情境,并鼓励学生们对思想品德情感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们分为两组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双方代表进行概括性发言,以最大限度发掘出学生们的学习潜力以及情感认知。同时,老师要最后进行整节知识点总结时,可以从侧面向学生们灌输其知识点中的另一层认知,并让学生们对此进行深入的探寻,当学生们从中探寻出新的情感感悟及内函时,也就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除了设定情境模式外,还要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从生活中出发,从身边发生的事中学习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潜能,以达到培养其自身修为与情感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促进初中生情感感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中要针对学生们的特殊性及学习能力,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育措施,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 陈建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与渗透[J].学园,2013,(21):123-123.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2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教学是学生接触的一个不同与小学的全新的知识链接,是学生们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们对自身能力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初步认知。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们养成完善的人格品质及修养是十分重要的。针对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其直觉性与波动性是较大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使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完成对自身品格的塑造和健全。另外,初中学生在此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及理解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在此时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认知观念以及对事物对与错的辩证分析能力。同时,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打破了原有死板的教育方式,采用情感注入法、情景创设法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更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教育史上一次伟大的改革。

二、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前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初中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生们的多元化发展,但是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及老师们已经养成了一切以考试、升学为目的的教、授模式,使学生们成为了盛知识的容器、只会学习的机器,这也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课原有的学习初衷。思想品德课做为初中课堂中的考查科目课,对促进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品德与修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中学仍是以语、数、英三大主科为教学的主打科目,而思想品德课只是做为一种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而完全忽略了学生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应该培养出的情感及修为,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初中生经常会出现言行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致,目前多数初中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都是由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也只是讲求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中也总是保持着教育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长久以往,使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厌恶感,以至于对思想品德教学完全失去兴趣。这也成为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及自身的修为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品德情感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社会更清晰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知道该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下人与人的交往模式。另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无形中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重。更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现存的问题,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分析,制定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情境模式教学法

经研究表明,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能力虽然较弱,但却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十分丰富且生动。因此,要想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首先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种情境渗入法进行教学。在初中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情感的认知通常都是较为敏感的,同时对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思想情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角色饰演、音乐欣赏、场景导入等形式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使其思想品德情感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指示,某市重点初中在全校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实行情境教学法。如在一节“我爱我家”思想品德教学前,老师首先根据该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科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讲解课本内容。同时,老师还在课堂中播放《烛光中的妈妈》这首歌曲,使学生们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随后,老师让学生们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抒发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以达到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2、创建轻松的课堂气氛

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孔子圣人曾经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只有激发出学生们真正的求知欲望,才能使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老师在课堂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和情境,并鼓励学生们对思想品德情感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们分为两组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双方代表进行概括性发言,以最大限度发掘出学生们的学习潜力以及情感认知。同时,老师要最后进行整节知识点总结时,可以从侧面向学生们灌输其知识点中的另一层认知,并让学生们对此进行深入的探寻,当学生们从中探寻出新的情感感悟及内函时,也就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除了设定情境模式外,还要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情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从生活中出发,从身边发生的事中学习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潜能,以达到培养其自身修为与情感的目的。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3

自古以来,情感熏陶都是育人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情感教学方法也成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科学地应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在此,情感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对完善学生品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会更多地注意教学语言的情感化,这样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如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等。情感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并辅以合作学习、交流探讨等教学方法,将有效教会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方法,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学习习惯。另外,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得到有效延伸,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自主探寻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所以说,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实施策略

情感教学方法并没有规范的框架以供教师应用,但是,在教师应用情感教学方法过程中,需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并严于律己,以自身的思想品德魅力熏陶、引导学生,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此,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为例,总结几点情感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以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参考。

“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宽容待人、与人为善,并提高学生的修养。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以下的方法展开这堂课。

第一,情感导入。导入是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并引进相关生活实例,唤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以情激学。如,向学生展示一起交通事故,事故由两车相撞(矛盾发生)、怒气冲天(矛盾冲突)、握手言和(矛盾解决)为发展线索,教师以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怒气冲天的双方能够握手言和,他们采取了何种态度?由此,学生想到了“宽容”,教师趁机导入正题。

第二,情感熏陶。这是以情导入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实施情感教学方法的第二个步骤。教师围绕“宽容”“友善”等词语,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或者自身发生的矛盾,并思考以宽容、友善的态度解决问题和以蛮横、计较的态度解决问题的不同效果,进而给出提示:无论何时,与人交往和相处,都应该本着宽容的心态,心胸开阔、谦让友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遇到问题与挫折的情况下,还应该以自我反省的精神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修养。在此应用情感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富含情感的语言与温柔的手势等引导下,独立思考,更容易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有利于促使学生宽容待人。

第三,情感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情感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直接的作用。针对以上课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讨论话题,以深化教学内容。如,在朋友相处中出现矛盾与分歧,大家应该怎样做?对于一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大家应该怎样做?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大家都应该学会宽容,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够与人和睦相处,生活更加美好。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4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关键时期,特别强调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的主动,对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正确方向,同时,对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展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认真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坚定信念,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智慧。让自己在教育事业上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开学初,学校开展了《强师德,铸师德,与祖国同行》的学习,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成了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自然也会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教育无小事,事事教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二十四年的教育生涯中,这句话我始终铭刻在心,它指引着我,鞭策着我,同时也让我从中有所心得:

一、热爱教育事业,完善自身人格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从事教育工作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风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学识才能,性格情趣,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为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决心。一名好教师必须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是在思想上,学识上还是生活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就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不图回报。

二、关心热爱学生,高尚师德服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所有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们教孩子,教给的应该不仅是知识,而是更多的应该是爱,是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用自己的爱去拨动孩子的心弦。爱学生,既要做良师,又要做益友,做到和学生心灵上的真挚沟通。对于有差距的学生,要用爱心真诚的感化他们;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也要用爱心去呵护他们。

三、以身为范,言传身教

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博学卓识,对学生来说,是耀眼的旗帜,是崇敬的榜样,是效仿的楷模。所以教师应以自身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总之,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做到:德良、志坚、风正、纪严、仪端、学勤、心慈、言美、才能以美好的师表形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导向,导学和导行。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教师,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已、分清是非善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教师行为中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以职业为傲,修身养性,铸造闪光的人格魅力。

四、教之有方,学之有趣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64-01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积极的搞好备课,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学生的品德培养,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主观的原因,很多教师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层次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还是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需要以及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要。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如实的搞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就应积极的从教学的观念上入手,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初中体育教学。为此,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变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加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标,课前充分备课

初中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巧和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课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掌握初中体育最终教学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应科学、和合理的对目标进行细化,使教学的设计在目标的范围更加宽泛,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更加适合于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的把握好学生该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充分的明白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到什么样的要求,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条件强化预期的行为,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的根据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落在实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健康成长。罗伯特・特拉菲斯说:“教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任何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者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具有动作的技巧性、协调性和美感等特点,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做好的方式就是教师表演,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较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凸显教师技能,净化学生心灵,以自己的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和动作要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活跃,学生才能有效的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锻炼作为我国民族多年的传统,是立国之根本。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 们,不能仅仅只是教给学生锻炼的技巧,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注重学生体育品德修养的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为此,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不断的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受到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观、人生观、爱国观。只有这样,让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有效的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

总结: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想要提高教学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创新教学途径,不断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 胜.谈体育教学的课前准备[J]. 学周刊,2012,(36)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56-03

【作者简介】吴静,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培训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近年来,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职初教师培训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培训理念相对落后;二是培训内容缺乏整体性;三是培训管理缺乏科学性;四是培训活动缺乏实效性。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经过近四年的实践与研究,为区域职初教师量身打造了《雨花台区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创新实践》实施方案。方案以“卷入式”为培训理念,以区域性为组织单位,以启航工程项目为抓手,大胆实践与创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形成了区域教师培养的品牌,促进了区域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秉承先进理论,激发职初教师内在主观能动

南京市雨花台区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实施,秉承草根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田野研究理念,唤醒教师自主发展动力,解决职初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因素。草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平凡而富有生命力。职初教师的发展应该扎根于雨花的区域特点,全员参与,固本强基。主体性教育理念,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让教师有选择、能自主、可创新,发挥职初教师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田野研究理念其真正的含义是指真实的、本来的、甚至是原始的;是开放的、丰富的,甚至是完全敞开的,因而“田野研究”是实打实的。只有在“田野”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产生研究的激情,获取原始而真实的信息。职初教师的培训应该是原生态的“练兵场”,要能突破“瓶颈”,真正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渗透“卷入”理念,形成区域专项特色课程

(一)创造性实施南京市读本课程

南京市编撰了两本读本作为所有区县职初教师培训的蓝本,一本是《职初教师,从这里起步》,另一本是《职初教师,就这样起步》。我们将《职初教师,从这里起步》作为区本课程的蓝本,将《职初教师,就这样起步》作为校本研修和教师自我研修的指导手册。两本读本的内容包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腿:一条腿是“师德”,一条腿是“师能”。但是,如何使读本内容落地生根呢?我们采用了多种研修方式,比如通过“先学后培”“互助学习”“自主研修”“分享交流”等活动形式将学员卷入其中。如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的是三步学习法:第一步是教师网上自学;第二步是现场学习、答疑解惑;第三步是提交个人作品,教师点评。又如师德专题培训,采用是全区职初教师“启航杯”师德辩论大赛的形式,在全区教师中征集辩题,在职初教师中招募辩手,让职初教师在辩论中提高师德认知、理清师德底线、分析师德现场,在辩论中成长。再如教学设计专题培训,采用的是脱离网络和教辅资料的“独立备课”研修模式,即让教师经历“体验―概念―实践”三个阶段,从而在“三段研修”中阶梯式成长。

(二)打造区域性“卷入式”活动课程

“卷入”即吸引进去,可以理解为对某个活动、某个事物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我们用“卷入”来描述教师与培训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指在活动中,可以使职初教师基于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卷入培训活动之中。“卷入式”可以发挥个体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挥导向、激励、自我控制、内省调节等功能。第一类是打造“启航杯”系列活动,如职初教师专项教育案例评比与修订指导活动。第二类是打造自主研修菜单式课程,生活类的茶艺、养生、插花,专业类的工作经验分享活动,菜单式课程由职初教师参与设计、选择课程,甚至作为讲坛主讲人。第三类是打造以班级为组织单位的“团队分享”活动,如“世界咖啡深度汇谈”、户外拓展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得到集体的力量,获得抱团式发展。除此之外,职初教师还有机会亲自参与项目活动和班级活动的筹划、建议、组织、安排,并可以在一些课程中,自己为自己设计培训课程,不仅“卷入”培训活动,还能“深入”培训管理。

(三)构建启航工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是中心课程评价。启航工程职初教师的培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完整的评价修订机制,针对读本课程实施调查反馈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内容;针对“启航杯”活动的组织效果,调整活动主题、内容与组织方式。以此保持职初教师课程先进性、科学性。二是学校管理评价。职初教师基层学校的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启航工程的实施效果。南京市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将职初教师的管理纳入校本研修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建有完整的专项考核,包含制度建立、^程管理、管理绩效等内容。三是教师个体的发展性评价。职初教师专业成长建有完整的网络体系、学时认定平台,每学年度进行优秀学员的评比,优秀率占班级总人数的20%。评价内容涵盖反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等。“优秀学员”在“区教坛新秀”“区优青”的评比中可获得加分。多元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了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

三、整体思考设计,打造区域性启航工程

(一)实施方式――完善机制,科学管理

1.精心设计启航工程。“主题引领,项目驱动”是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模式。在启航工程的项目工作运作中,集中了区域四位一体的功能优势,融合了区域、学校、基地等集体的力量。在研究与深化区域和学校导师制指导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基层校本研修工作中对职初教师的专项管理,确保管理机制落地生根,从而,形成了分层管理、行政管理、数字化管理、学术管理等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

2.细心安排系统研修。五年的职初教师按照自然年度编班,每年度完成规定学时量的学习与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每个班级遴选了优秀班主任,班主任连续五年带班。区教师发展中心设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建有《启航工程班主任职责》《启航工程班主任考核制度》,由班主任、班委会负责班级的学员管理、课程计划、会务管理、新闻、效果调查、数字平台管理等,由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负责班主任的年度考核。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还建有《启航工程学员守则》《启航工程职初教师参训情况调查问卷》,定期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并有相应措施跟进,学时管理平台按时录入。

3.用心组织“职初考核”。区域建有完善的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的考核方案,根据不同目的,考核评价可分为两类: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0~4年的职初教师,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主要特点为“前瞻式”。它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目的是改进学习过程,调整培训方案。评价的重点是过程,“分数解释”凭借当年的“目标参照”,实施时间在每年6月。满5年的职初教师采用主要特点为“回顾式”的总结性评价。它的作用是评定学业成绩,目的是确定职初教师已经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续培训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评价重点在结果,评价手段是考试。考试的内容有笔试和竞赛,“分数解释”根据“常模参照”,实施时间在每年10、11月。满5年的教师在总结性考核的同时回应了南京市满五年职初教师的统一考核要求。

(二)实施程序――分层推进,三步落地

1.区域引领。南京市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的文件精神,明确学时量的分配,拿出具体方案、做好工作动员、搭好活动平台,率先垂范引领,并做好后续管理与支持工作,使职初教师的研修工作稳步推进。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会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布置与研讨,以求保持职初教师培养的先进性、持续性。

2.学校执行。在区域工作要求中,学校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文字形式将“学时”“内容”“发展档案”和“请假规定”作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支持与指导,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职初教师的培养,已经纳入对学校校本研修的考评。因工作效果突出,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全区基层学校的有力支持和广泛推广。

3.教师“卷入”。启航工程是职初教师的培养工程,职初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师的“被卷入”,还是“自我卷入”,其核心是个体自主行为,是基于个体自我发展需要的“卷入”。教师在“卷入”中开悟,在“卷入”中提升。“卷入”的核心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使得职初教师对未来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三)实施机理――研究实践,创新创优

1.“外部控制”与“内部激发”有机整合。

启航工程职初教师培训包含“读本”课程和“卷入”课程,读本课程是通过外部控制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卷入”课程由是内部激发的促进职初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与活动。外部控制与内部激发,是“卷入”与“被卷入”的有机整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机因素的有效结合、科学结合。

2.“全员卷入”与“全程卷入”有效互动。

职初教师工作的前五年属于职业的关键时期。启航工程的实施对象是职初五年的教师,五年全部学完,五年全程管理。区域与学校联动,“全员卷入”与“全程卷入”有效作用,这是区域性“主题引领,项目驱动”工作模式的优势体现。

3.“职初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连接。

教师的“职初教育”是指职初教师前5年的教育与培训,主要要求是“站稳课堂”与“带好班级”,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进行职后培训。但是,“职初教育”又要与“终身教育”有机相连。所以,我们主张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创新创优,持续发展。

四、突出实效功能,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

1.人本性。《区域性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其含义是尊重职初教师作为“人”的、个体的、真实的、本来的、原始的发展愿望,它是开放的,也是丰富的,是实打实的。让教师个体在“田野”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获取原始而真实的内在动力,是尽力用教师自我发展的本能来唤醒教师个人的智慧。

2.可行性。《区域性职初教“卷入式”启航工程》具有可行性。在对大量的可靠来源的文献材料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卷入式”培训的实验成果是可靠的,效果是明显的,《区域性职初教师“卷入式”启航工程》的设计、组织、程序具有成功完成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