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04-11 10:51:36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文1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1.试卷的总体特点

试卷的总体特点可从以下方面阐述:

(1)试题是否依据课标和考试大纲、是否体现课程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导向作用

(2)知识点是否覆盖全面,是否突出对核心内容的考查

(3)分析对实验考查和化学用语考查的比例,能否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思想,为学生参加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试题所选材料是否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试题设置是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

(5)试题是否突出对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2.试卷结构分析

(1)题型结构分析

试卷的题型结构,主要取决于考试的性质和相应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要求。因此,我们评价试卷题型结构的合理性,是判断试卷题型结构是否符合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

(2)能力层次结构分析

试卷能力层次是依据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确定的,不同性质的考试,能力层次的要求和结构有所不同,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高考能力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因此在试卷能力层次的评价中,需要分析试题的能力层次和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一致性。

二、试卷的质量评价

1.试题质量的初步评价

(1)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

我们对测验分数初步整理,以横坐标表示分数,纵坐标表示频数(每个分数段所含分数的次数),制作学生成绩次数分布曲线,根据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双峰形分布、平坡形分布和陡峭形分布六种分数分布状态,可以判断出不同难度试题所占的大概比例。

(2)平均分

根据平均分的数值,可以直接判断试题的平均难度。平均分过高或过低,说明试题容易或过难,不适应被测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当平均分值与预期吻合或相当接近时,测量目的才有可能实现,这样试题质量才可能符合测试目的的要求。

(3)标准差

利用标准差数据对试题质量做出初步评价时,主要看学生测验分数的离散情况是否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分布一致。如果测验分数的标准差小,说明分数分布相对集中,被测群体的整体情况较好;相反,说明分数分布相对离散,被测群体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2.信度

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3.效度

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在评价化学试卷时,分析试题,制作双向细目表,分析试题考查内容代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程度,判断试题的内容效度。

4.逐题分析

我们对试题逐题分析时,主要从解答分析和考查意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达到对每道试题的全面了解,为后面提出建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答卷评价

试题的答卷评价主要从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试卷抽样统计数据及答题情况,分别制作关于题型、平均分、标准偏差、难度和信度的统计数据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题情况统计表,以对学生的答卷情况进行评价。

四、建议

我们通过对试卷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一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试卷质量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进而提出改进教学、命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命题和教学质量。

1.对命题的建议

对试题好的方面(如科学性、生活性、开放性),建议继续保持,对于不好的方面(难度、区分度、效度),建议加强。

2.对教学的建议

依据试题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学建议,供教师和教育部门参考,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1)教学内容的深广度;(2)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实验教学;(4)化学用语的教学;(5)教学方法等。

3.对学生的建议

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以及试题的命题方向,对学生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命题的方向,以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学习和备考方向,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答题格式、学习习惯、STSE中的化学问题和心理素质等。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文2

一、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能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学习,规范总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沿用三轮复习:① 基础复习;② 针对专项;③ 综合演练。

第一轮,回顾熟悉初中数学基本脉络,展开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本人针对河北中考数学进行长期研究分析得到一些总结:河北省中考近几年共26题,前22题基础分数在74左右,2011年中考基础分值增加到80分,选择题由几年来的24分增加到30分,可见试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变得更广,试题多是由课本知识演变而来,是对知识的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课标,夯实基础,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强化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应变能力。可见强调学生系统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掌握,而且要灵活运用,为下面阶段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结合中考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练习。熟悉中考命题方向及特点,精心选题,整理归类选择代表性的体型进行专项训练,已达到消化每一模块。

数形结合动点问题,同种题型善于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不可脱离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章节之间的联系,作用,善于归纳、善于转化等思想方法。分块练习,分类推进,为第三轮综合复习做充分准备工作。

第三轮,综合演练,根据中考试题的综合性,知识点的结合,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把知识整合起来解决综合问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策略,具体做法是抽调中考试题,汇编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及时批改点评,查漏补缺。

在进行模拟综合训练时,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都会有所提高,但面对试题变化也会有紧张,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而且教师在这项环节中还要注重对试题的筛选、整理,在查阅批改时要做到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试题的掌握程度,制定补救措施。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些题信息量非常大,很多学生见到这样的题型就发毛心生抵触,在这种心里影响下,没有耐心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做题,从而失误。在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支出学生要有耐心,遇到这样的题型,不要慌,先平下心来把题多读几遍,把题型中的重要数据,重要信息联系起来,只有把题审清,从而达到解题目的。沉着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技巧已达到准确解决问题 转贴于

数学方法初中所接触到的有: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这些是解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做题提高成绩,而要经常总结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初三复习时,有意识、恰当地总结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处理问题。

三、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大纲》归纳中考试题

中考《考试大纲》及《中考考试说明》对考点叙述详细,结合内容深入研究中考试题,使学生加深对中考考点的掌握,才能缩小差距,克服盲目性,增强处理题型的准确性。通过对河北中考说明的阅读,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层次,这四个层次逐渐深入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宗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才能把握考试动态,从而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所以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及中考试题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文3

高中教育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前前后后的各个环节。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因而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应该有一个整体的长远规划。学校在指导高中课程建设和指导课堂教学需要有个明确方向,它对优化高中教学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中三年我们给予学生一个怎样的教育方向呢?我校是所普通的三级达标高中校,学生的中、高考成绩是否相关,相关程度有多大?学生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的各个阶段的成绩相关性有多大?高考成绩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多大?它们相互影响是什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采用2011届高考成绩的统计数据,对高考总分成绩进行总体分析,再与各学科成绩进行横向分析,探讨我校学生高考总分与各学科成绩的相关关系;对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成绩的关系进行纵向分析,探讨我校学生高考成绩与中考、高中阶段的几次质检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

二、相关分析及结论

(一)2011届高考成绩总体分析

1 标准差、均分等数据分析

结论:

(1)标准差分析从表中数据分析,语文科的标准差最小,理科9.89、文科8.56。说明语文科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小。学生要在语文科成绩与同学拉开差距每一分都很重要。英语科成绩的标准差也较小,体现离散程度较小。总分、理综成绩和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即成绩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2)标准差与均分的结合分析标准差较小的语文和英语,均分不同,数据的集散中心不一样。理科语文成绩是在93分的均分上下集中,理科英语成绩是在63分的均分上下集中。从结果看,我校的语文科成绩对学生高考总分达到平均分以上贡献不小,而英语科要达到相同程度距离还是很大的。

(3)从中位数看成绩的两极分布理科数学的均分91.06,成绩中位数是95分,体现该科高分段成绩不错,但部分学生的成绩是较低的,总体拉低了均分。理综、数学和总分分布状态类似的,标准差都较大,表明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

综上,本次考试高考总分指标状态与数学、综合科较为相似。文科和理科大体相同。

(二)高考总分与相关学科的横向分析

结论:

1 学生高考总分与理综成绩相关系数0.93,呈现显著相关;理科高考总分与数学成绩相关系数为0.87,相关性也很强。数学成绩与理综成绩相关系数为0.77,相关性也较大。

2 英语和语文虽都属语言类学科,但在高考成绩中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理科为0.26,文科为0.31,相关性都非常弱。

3 文理科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非常弱,体现在理科0.23,文科0.13。

4 文科综合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6,文科总分与数学的相关系数为0.81,都体现显著相关。

综上,本次考试中,理科考生数学成绩和理综成绩高,高考总分就高;文科考生数学成绩高和文综成绩高,高考总分就高。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1班和8班个体进行分析,和年段的总体分析无显著差异)。

(三)、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的分析

1 高考成绩与高中阶段的成绩的纵向分析

结论:

(1)学生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性为中等水平,理科0.57、文科0.61。

(2)学生高中三年学习成绩发展情况,各期末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逐年增加,总体上学生表现出较好的进步势头。

(3)高三上学期期末的市质检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系数为最大,理科0.86,文科0.84。

综上,学生在我校的三年发展情况,除高二上学期会考的复习对学生的高考科目造成一定的冲击(体现在这次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关性下降),整体表现出较好发展。

2 高三年第二轮复习的三次大型考试考试与高考成绩学科间的横向分析

(1)文科、理科的四次综合考试总分与各科成绩的相关分析

结论:

①在四次考试中,理科的数学学科和理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语文和英语则相反。

②在四次考试中,文科的数学学科和文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而语文和英语相反。③在四次考试中,理综成绩与总分的相关性在高考时达到最大,文综成绩与总分一直都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综上,学生在二轮的综合应试中数学成绩、文综成绩、理综成绩是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但总体表现文科较理科缓和。

(2)三次模拟考试理综、文综三学科相关分析

结论:

①在二轮复习的综合应试中,物理学科和理综总分的相关性都很强。生物学科、化学学科与总分相关性下降。

②在二轮复习的综合应试中,文综的历史学科、地理学科、政治学科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下降了。

综上,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很关键,理科学生在物理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3)四次考试中数学学科与理综、文综学科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①在这四次大型考试中,数学学科和理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

②在这四次大型考试中,数学学科和文综学科的相关性虽有波动,但到高考时相关性最大。

综上,我校二轮综合考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理科综合成绩、文科综合成绩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关性。数学成绩是与理科综合成绩相关性最大。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1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中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教育契机。从我校的成绩分析看,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的相关性为中等水平,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变化是比较大的。当下,有些高中学校过分看重中考成绩,过分夸大其作用,实际上科学依据是不充分的。其实有些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是高考成绩却是很优秀,也有些学生中考成绩相对优秀,但是高考成绩却相当不理想的。初中、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两个学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研究两个学段教育的衔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文4

1.1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该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59份。试卷由教研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基本覆盖了生理学教材(朱大年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七版)十二个章节的知识,试题层次包括了解、熟悉、掌握三方面,其中了解占8%,熟悉占15%,掌握占77%。并按照教学课时数统一分配各章节知识点所占分值,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交由教务科统一安排和组织考试,采取专人监考,考生单人单桌考试。

1.2试题组成和评分方法

本次分析的期末考试试卷共69题,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共60题,分值60分;主观题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40分,满分100分。试卷评阅标准依据出题时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客观题由教务科读卡机阅读,主观题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集体阅卷,采用流水作业,由专人复核阅卷情况后统分,提交至教务科。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将159份试卷中每道题的编号、得分、总分和每个学生的学号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用Excel软件的函数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各题得分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本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试卷整体的信度α={k/(k-1)}×(1-∑Si2/St2)(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总分的方差);客观题难度系数:P=V/W(V为该题的答对人数,W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主观题难度系数: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Y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难度系数=各题难度系数的平均值;每题的区分度:D=2(∑Hi-∑Li)/nWi(将学生考试成绩由高向低依次排列,从两端各取抽样总人数的27%,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Hi为高分组该题得分总和,∑Li为低分组该题得分总和,n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总人数,Wi为该题的满分值);试卷整体的区分度=各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2结果

2.1成绩分布

试卷满分100分,平均成绩81.00,最高分97.90分,最低分30.80分,标准差8.43分。学生成绩分布为30~49分2人,50~59分3人,60~69分11人,70~79分48人,80~89分79人,90分以上16人,由图1可见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2.2试卷质量的分析

2.2.1信度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程度,是衡量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信度越高,说明试卷越能正确反映考生的程度,一般认为信度值α大于等于0.8的试卷信度非常好。本次试卷分析采用所有试题的一致性程度来计算考试的信度,本次试卷的信度为0.7920,表明本次考试成绩是可靠的,如实反映了考生的水平。

2.2.2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通常用难度系数表示,难度系数小于0.4表明试题难度较大;难度系数在0.4~0.7表明试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大于0.7表明试题难度偏易。通过分析,本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7525,表明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偏易,本试卷中试题难、中、易分值比例分别为8%、53%和39%。

3讨论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试卷分析信度效度区分度

一、引言

教学与测试分不开。测试可以检测教学的结果,为提高改善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如今,英语已经成为对一名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院校都有开设英语专业,还有各式各样的英语培训机构。但是老师们教得如何,培训机构培养得如何,人们学英语到底学得如何,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们的英语又怎么样,我们还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来检验。我们熟知的英语考试很多,比如全国英语公四、公六考试,出国留学的雅思、托福考试等等一系列的考试。这些考试测试操作严格,有很完整的试卷设计、测试操作、评分操作、还有试卷分析过程,获得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其实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大大小小的测试也要学会对测试试卷的分析,以获取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准确信息。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测试是客观的和科学的,从而发现我们在试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提高我们的测试水平和测试能力,为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本论文选取2007级英语专业一次精读半期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试卷题目的信度,难度系数,区分度等,为以后此类考试题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和建议。

二、测试的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基本概念

(1)信度: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如果用同一份试卷对同一组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的话,两次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会相吻合。信度受试题的质量、考试的组织、试卷的评判等因素的影响。要保证试卷有较高的信度,首先试卷要有一定的量,一般题量越大,信度越高。同时作为考试结果的分数要有一定的分散度,要呈正态分布,及中间大,两头小。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保证试题具有一定区分度,且难度适中。

(2)效度:效度就是考试的有效性,是指考试是否测量了它所想要测量的东西,即考试是否达到了目的,考试所考的内容是否是想考的内容。效度包括表面效度、同期效度、构卷效度和内容效度。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是否考了大纲规定要考的,或者说考试的题目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所有测量的目标。主要是测试的内容是否和测试的目标有关;测试内容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全面地体现了要考查的各方面的内容;试卷中是否有足够的题目去体现所要考的各方面内容;测试内容是否适合测试对象等。(刘润清, 韩宝成. 2000: 172)

(3)难度系数:难度一般以正确或错误回答某道题的人数与总体人数之比作为指标,一般来说,最好是测试的平均难度接近 0. 5。对于对错型项目的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P=答对题目的学生人数/总的答题学生人数

难度系数的数值越大,难度反而越小,项目越容易。

而对于非对错型项目的易度指数难度,就是一组受考的成绩率。所谓的成绩率,就是一组受考在一个项目上的平均成绩与这个项目完全做对时的成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P=学生在这个项目上的平均成绩/这个项目完全做对时的成绩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在0.3~0.7之间是可以接受的,难度系数达到0.4~0.6的项目是比较好的。

(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区分度用D 来表示。当D为正值时,说明试题为积极区分,即高分组通过率高,低分组通过率低,当D为负数时,说明该题是消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低,低分组通过率高。一般来说,我们将所抽出的总学生分为高分组,中等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取抽样总人数的1/3。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

区分度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区分度可以显示项目的质量。一般来说,区分度应该大于0.2。小于0.2的项目质量比较差,应该予以淘汰。

三、试卷分析结果和讨论

这次我们选择了2007级英语英语语言文化系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级英语》期中考试试卷,总共抽取了26位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试卷分析。

试卷的题目清楚,排版一目了然,试题没有拼写错误。这首先能够保证学生不会因为没有误读题目而答错题目。在此基础上再就试卷进行分析。

1. 我们先看一下这份试卷的结构。

这份试卷分为六个部分,考察了学生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写作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识记能力。有四个主观题型,分值占65分。分别是选词填空及词型变换、释义改写、改错、和篇章理解,考察了学生的词汇、语法和写作的能力。两个主观题型,分值占35分。分别是阅读理解和常识选择,考察了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和识记的能力。另外试卷总共题目差不多60个。

从结构上来讲,信度和效度这份试卷是较好的。首先,试卷的题型比较多,有六个。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是具有效度的。像改错,释义改写,篇章理解这样的考察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很好的题目占到了55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60个项目的题量也比较合适。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把答完卷子。对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这是合适的。

2. 学生成绩

抽取的26人的考试成绩为67.2分,24人及格,2人不及格,通过率为92.3%。

平均分以上的有13个,刚好一半。对于期中考试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是可以的。

再看下面的学生成绩分布图

学生成绩基本上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但是60分到65分的人数比较多,正态分布图还是不够明显。初步反映出题目的设置有些问题。当然也许这和我们选择的人数太少有关系。只有对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仔细分析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试卷的具体质量。

3.试卷的难度、区分度

试卷各个题型的难度系数几乎都在0.6以上,多数在0.7左右,甚至有的达到了0.8,可以知道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不大。对于像期中这样的非选拔性考试来说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是可以的。但是选词填空与词型变换这一题难度系数达到了0.8,可以适当加大,而改错题目难度较大,可以适当减小难度。学生说明题目的区分度也是不错的。多数题型的区分度在0.2以上,释义改写和阅读选择的区分度甚至达到了0.4~0.6之间,是很好的。但是选词填空及词型变换、改错的区分度为0,说明题目出得不够理想,这样的题目下次应该不再选择。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题型不好,而只是针对这次选择考试的题目还存在问题。下次应避免这样的题目的出现。

具体到各个题型看考察学生的能力,可以发现学生做其它题还好,做改错题,和阅读理解题还不够不理想,特别是改错题,原因到底在哪里?改错题,阅读理解题,还有篇章理解题同样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什么篇章理解题的难度系数小这么多?改错题和阅读理解有标准的答案,篇章理解的答案却是灵活的,老师在评卷过程中的标准是不是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分数?进而影响了试卷的难度系数值。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信度。

4. 阅读理解和常识选择的分析

这一题主要考察的学生的识记的能力,所以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就能够答得对。这一题的总的难度系数也只有0.7,算是拉分的题目了。甚至出现了第五题这样的送分题目,一点难度没有外,也没有区分度。虽然说我们需要保证一定的通过率,但是题目也不能没有难度,只是说难度要适中。但是这一题难度不一,好些题目难度不是太小就是太大,比如第六、七、九题就是难度太小,而第十题又是难度太大了。再说区分度,虽然区分度都是正数,是积极的,但是总的来说这题型区分度过小,一、二、三、五、六、七、九区分度都小于0.2,属于应该淘汰的项目。只有四、八、十这3题的区分度可以接受。但从难度、区分度一起看的话,只有第八题是比较理想的题目。即使作为拉分的题目,这道题型所设的题目还是需要大加改进,一定程度上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加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阅读理解是考外语时学生们通常做过的题型。它的出题可以很灵活,可以考察学生的迅速反应查找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老师们通常喜欢出的题就是选择题。

这份试卷阅读理解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612,难度适中,总体比较好。不过有些题目难度还是不够好,比如八、十四、十六。再看比如区分度,很不理想。五道题目的区分度为负数,四道题目的区分度为0,另外还有六道题目区分度不到0.2,总共十五道题目都应该淘汰,比例太高了。但是也有很好的题目,比如说第二题,难度0.42,区分度0.5,刚刚是我们最最需要的。

所以说虽然选择题是老师很容易出的题型,也是老师们喜欢出的题型。但是选择题很难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四、小结

作为半期考试,这张试卷的题型是不错的,主观题客观题的分配比例适中,便于老师修改试卷,总体的难度还够,对于非选拔性的考试还算通过。但是试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题目项目的难度区分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区分度的把握上,非常弱,不能明显地区分学生的能力。选择题的难度区分度不理想,有些题目该淘汰的应该予以淘汰,该改进的改进。还有评判试卷的标准也要适度。

这只是我们就一次半期考试作的简单的试卷分析。虽然简单,可以反映出试卷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给老师们发现学生们的薄弱处,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比如这次的改错和阅读理解,学生们做得不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加强学生的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的训练,或者提醒学生自觉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所以进行试卷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应该坚持进行试卷分析,暴露显示的问题,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们如果能做做试卷分析,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于提高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扣, 李绍山. 谈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3),45-49.

[2]黄和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4, 223-240.

[3]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刘润清, 韩宝成. 外语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苏惠芬. 英语试卷质量分析方法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06), 45-46.

[6]孙成岗. 现代语言测试与试卷分析[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4), 82-86.

[7]汪美琼. 大学英语试卷分析探析[J].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2), 103-107.

[8]王新. 浅谈试后卷面分析的重要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3-85.

[9]刘丽华. 英语专业精读期末考试内容效度的个案研究[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01), 104-106.

[10]徐欣, 王秋生, 高庆山. 试卷分析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 北方经贸, 2000(05), 159-160.

高中数学考试总结范文6

一、试卷结构

以我校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级1班《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期末考试试卷为例,参加考试人数38人,试卷共6大题。试卷结构如表1:

表1.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中q1是填空题;q2是选择题;q3是判断说明题;q4是名词解释;q5是简答题;q6是论述题。

二、试卷成绩数据的定义与录入

1.数据定义

在SPSS软件中,点击Variable view(变量视图)标签,在Name标题下定义:班级、学号、题1、题2、题3……题6、总分。在Type标题下定义各个项目的类型,其中班级、学号定义为String类型,长度为4,各题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1,其余项使用默认即可。其中题号和总成绩均定义成Numeric(数字型)类型,长度为5,小数点后长度为0,其余项使用默认。

2.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可以直接输入,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按照定义变量的顺序将共计38份试卷的相应数据输入SPSS。数据录入也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调入,先建立一个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再读入ASCII码数据文件并将其转换为SPSS格式。转换的操作步骤:按FileRead Text Data顺序展开Open File对话框,指定前面已建立的扩展名为txt的数据文件并打开按钮,展开Text Import Wizard对话框,分6步完成转换工作。其中,固定格式ASCII码数据的转换,要求根据变量所占列分配分隔线,其他使用默认。

三、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1.考试成绩的基本描述性统计

对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程度分析。其中,通过频数分析反映数据的整体分布概况;集中趋势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平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和众数(Mode)等指标,反映考生成绩集中所在的分数段,代表考生的集体水平。而离散程度分析,通过计算“总分”的标准差(Std.Deviation)和全距,反映考生之间的差异。全距是最小值(Minimum)与最大值(Maximum)之间的绝对差。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是否对称,偏斜程度如何,分布陡缓程度等。操作如下。

在SPSS中单击:①执行AnalyzeDe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弹出Frequencies对话框,将需计算的“总分”和“各题”(题1、题2、题3……题6)变量移入Variables框中;②按Statistics按钮,弹出Fre-quencies Statistics对话框,选上Mean,Std.deviation,Mini-mum,Maximum, Skewness,Kurtosis等指标;③按Charts按钮,弹出Frequencies:Charts对话框,选上His-tograms和With normal curve,然后单击Continue按钮,再单击OK按钮,即可获得总分和各题的有关统计,以及成绩分布直方图,结果见表2图1。

表2“总分”一栏显示1班期末考试的总分中,众数=中位数>均值,偏度值<0呈左偏态分布状态;标准差为16.03,同学之间成绩差异很大,特别是最低成绩32分,使全班均分受到影响,低于中位数和众数,综合以上信息,以中位数和众数74分更能反映该班同学在这门学科中的整体水平。此外,表2显示峰度值接近于0,图1也表明全班成绩从60分开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说明1班期末成绩可以看成是正态分布,表明该试卷命题基本合理。试卷所反映的知识点全面,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对本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已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要重点关注和辅导55分以下的5个同学。

图1.200701班期末成绩频率数分布

2.考试成绩的等级比率统计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我们往往想知道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所占比例。为此,可以先分组后统计。

首先,将百分制分数转换成5等级,即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不及格(

接着,统计期末成绩的等级比率。操作如下: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中,选中“期末成绩等级”送入Variables,再单击OK按钮,即可得出表3。

表3.200701班期末成绩等级分布(N=38)

表3显示,学生较多集中在良(28.9%)、中(18.4%)和及格(18.4%)段,优和不及格段分布少(各占18.4%、15.9%),说明本卷试题难度适宜,绝大部分学生能在及格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按班进行试卷分析,则要首先划分数据,方法为:拆分文件,执行DataSpilt File……,弹出Spilt File对话框,选择Organize Output by Groups,将“班级”变量移入Groups Basedon框中,然后单击图中OK按钮,即将文件按“班级”进行了拆分。然后按照上面的操作流程,得到按班完成的成绩分析表单和图形。

四、试卷质量分析

1.试题的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全体考生对试题失分的统计量,公式为:P=1-X/W,其中:P为难度值,X为均分值,W为该题满分值。计算方法为: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将表1中的各题满分和表2中的各题平均值直接录入,并定义变量名“满分”和“均值”。然后,单击TransformCompute,在Numeric expression中输入公式1-Mean/W,在Target Variable中输入难度系数,单击OK按钮,得到各个题的难度系数(见表4)。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难度系数,只需要将各题的难度系数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见表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4.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和信度分析

一般认为,难度系数P值越大,试题难度越大,不及格的考生越多。试题的难度在0.3~0.5之间为宜,P>0.7为难题,P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

2.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考生成绩优劣区别开来的统计量。在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被试的实际能力水平,而把被试在某题上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很多,对于客观题来说,使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来说,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这些分析在SPSS中都有相应菜单命令可选用。具体操作:单击AnalysisCorrelateBivariat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各客观题号变量和总分进入Variables,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Spearman,完成后即可得到客观题的区分度。主观题的区分度方法同上,只需选择主观题和总分字段进入,然后选择Pearson即可。若要计算整个试卷的区分度,只需要将各题的区分度与各题的满分之积相加,再除以100即可。本次考试的区分度结果见表4。教育理论认为,区分度D>0.4为优,D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结合前面难度偏小,试题容易,提示成绩比较低分的学生要加强课外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和行动力。

3.试题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反映试卷的题目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表示考试的可靠性、稳定性,反映试卷或试卷测试结果是否代表考生的真实水平。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对试卷信度大小的衡量通常用信度系数α来度量,此系数的估算方法很多,有重测法、等值法、克伦巴赫系数等。如果测验中包括有非0-1记分的题目,可选用克伦巴赫Alpha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做法是:在SPSS中单击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有题目变量进入Item框中,在Model中选择Alpha模型,得到测试信度。本文中实例的信度Alpha=0.8351。一般来说,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信度应在0.9以上,学校教师自编考卷的信度应在0.6以上。可见,本自编测验的信度很高,本次测评成绩较真实地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4.试题的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常用的效度检验有内容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关联效度分析、项目分数效度分析。试卷分析一般采用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法,即首先寻求一种可靠的效标,然后求出测试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系数,该相关系数则为效标关联效度。具体操作:首先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点击Data view标签,将“可靠的效标”录入,并定义变量名“平时成绩”。然后,单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选择“平时成绩”和“总分”进入表达式,然后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中单击Pearson。得出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即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好,平时成绩差的学生此次考试成绩亦较差。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考试平均水平为74分(宜用中位数和众数表示),成绩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标准差为16.0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此班的极少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也不下功夫复习所致。因此,以后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这类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他们,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成绩的目的。

在难度分析中,可知第3题判断说明题特别容易,其他各题和整个试卷的难度>0.2,虽然比较恰当,但难度偏小,试题容易,应该适当增加难度,特别是判断说明题;在区分度分析中,可知各题的区分度均>0.75,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792,说明本卷区分度都很高,试题和试卷能区分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所以本次测试的各题均有较好的区分作用;在信度分析中,可知信度为0.8351,此次考试的信度比较高;在效度分析中,可知本次测试的效标效度为0.837,说明本次考试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

通过SPSS对试卷成绩的统计,可以知道学生个体的差异程度,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水平与效果;通过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 可以进一步筛选试题、修订试卷,将符合指标的题目,分门别类归入题库,防止出题的随意性,提高试题和试卷的质量。

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时,只需了解相关统计术语和操作步骤,具体的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均由SPSS自动完成,可以较大地提高分析试卷效率,准确地得到分析结果;且操作方便快捷,大大减轻教师负担。因此,SPSS是进行学科成就测验质量分析的理想工具。

(参考文献本刊略)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