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范例

高中德育教育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在教育普及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时,学生容易以心理敏感或情绪压抑作出不当举动。针对这一点,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观念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1]

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社会环境方面:高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这一点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忽略他人的有效建议,形成“偏听则暗”的局面。例如当今社会大发展中强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学生选择辍学打工,技能不足沦为盗抢和乞丐群体,这就是当前德育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现实案例。1.2家庭环境方面:高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烈,在与外界人、事接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又过度重视自我感受,容易导致偏激性心理产生。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寄托在老师和学校身上,需要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连接,为学生营造更加充分和完备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对其心理、情绪等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出现缺失和错位,使学生缺少正当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不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部分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骄纵任性,甚至偷盗父母钱财、打骂父母等。[2]1.3学生自身的“三观”问题:而高中老师并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老眼光对待新学生,依旧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所以逐渐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甚至让人痛心的事,究其原因,德育教育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缺乏,导致人身观、价值观扭曲,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盲目追随潮流,却不能明辨是非。例如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学生甚至将打骂、侮辱同伴的视频和照片上传网络,追根究底,使学生受不良影视、小说情节影响,错误代入到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2高中德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教育环境的优化:高中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理念教育,高中生由于心智发育尚且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化解重重师生矛盾,并且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学校方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新的教育现象引导高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同时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考评制度,将德育考察项纳入其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做好正确的引导,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认识,社会媒体宣传方面则要注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2.2德育活动的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现实堪忧,因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充分感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性。高中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学习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体验中完善自我德育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植树环保、敬老爱老活动,学生在与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开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包括捐款捐物、义卖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道德品格和思想培养的作用和影响。[4]2.3德育教育渗透: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心理上的浮躁和欲望表现明显,这种价值观念也对当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当代教育工作中,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德育教育华而不实,德育工作落实靠后直接导致教育恶性循环,不良效益日益凸显。因而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均应该摒弃浮华,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融入课本、融入生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人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3结语

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社会在变革,而高中德育教育也要有新的对策,针对当前高中德育教育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究其原因,积极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148.

[2]罗群珊.浅谈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功(教育),2010,09:128-129.

[3]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20+133.

[4]罗景燕.当前普通高中德育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19+28.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融合;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不同方面对人们起到优质品德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群体综合素质发展与未来走向。德育和心理健康融合式教育势在必行,尽管说心理教育过程中本就涵盖了德育功能,但从实质角度而言,与德育教育间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做好区分,才能掌握融合教育要领。

1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二者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假设此时没有能够正确引领学生,后续便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所以在处理心理问题上便应该将德育元素和心理健康元素二者合二为一。当前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进行了分析,借助各类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目标均是在教材育人基础上助力学生解决生活上的相关问题,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等进行强化,基于此,使得学生群体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等方面持续完善和整改。所以,要做好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就要熟知二者关系,从而更好更优地促进学生发展。

2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阐述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均受到外界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且特征十分显著,因为外界因素类型各不相同,所以后续所需学科教育方法类型和社会形态等也就不同,自身特征差异要点存在,特征差异应该被重视,如稳定性和易变性的特征差异内容,以及恒常性与时期性的特征差异内容。学生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差别存在也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学生被视为主体,教师要作出相应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案调整,教师此时务必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位学生,给予学生充足表现空间,实现正确引导,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前者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人,后者是根据学生之间现存差异性特质,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之中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从实际角度而言,它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拓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均将学生发展视为核心教育目标,旨在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之树立正确三观,为后续人生发展奠定教育根基。

3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渠道

3.1环境创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提升素质和修养的阵地,首要一点就是要提升教师本体素质,因为教师在教育环节内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以辅助身份出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教育的根本。教师本体素质和心理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质量好坏,因此学校一方应该加强对教师素质和责任的培养、强化,包括思想品德培养和文化素质强化等。为人师表在日后高中素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家庭效能彰显

家庭教育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模式中起到了关键效能,多数学生本体习惯与个性还有思想品德等的形成与家庭关系密切,此时要求家校联合,借助不同模式对高中生教育予以深度协助与指导,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要求对孩子动向和日常生活状态了解和掌握,与学校教育要素相互融合起来,有力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学校缩小德育教育范畴,在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中,凸显家庭作用,借助家访活动、家长会活动等强化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之后在此基础上全面熟知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状态、生活现状,只有这样,学生心理状态才会被家长和教师了解,以此来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创建优质、良好校园风气,学生在此氛围下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结束语

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在学生未来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高中是学生学习知识储备与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和家长均应负起责任来,学校一方负责创建校园风气,营造优质校园环境,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与家长联合一同促进学生素质提升,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质量提升和综合素质强化。

参考文献:

[1]钟卿.试论初中数学资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3).

[2]孙珊珊.安徽省高中生身体自尊现状调查及相关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改建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高中教师在抓紧文化教育时,还要注重德育教育,分析德育教育的现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行为,使他们的道德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实现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进一步优化。

一、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现状

1.对德育教育不重视。在农村高中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比较注重文化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严格按照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开展德育教育,只是通过口头讲解和教育进行德育教育,不能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使教育不能取得实效。2.德育内容较少。在传统的农村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师把德育教育与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画上了等号,认为学生只要遵守了日常行为规范,就完成了德育教育。在这种浅显的教育认知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具有局限性,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3.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在农村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说教、讲解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德育教育不重视,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德育知识,不具备主动学习意识。学生对德育知识理解不深,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4.评价方式不健全。在农村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评价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联系起来,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道德素质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道德素质低。在不健全的道德评价方式中,学习好的学生即使出现了道德方面的行为和问题,教师也不会对他们进行追究,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出现道德方面的行为和问题时,教师往往进行严肃批评。在不公平的评价方式下,不利于学生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农村高中德育教育改进策略

根据对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教师要根据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革,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实现优质的农村高中德育教育。1.加强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农村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德育知识的学习,增强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德育行为,在教育过程中用一言一行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以教师为榜样,在各方面规范和强化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德育观念作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准则,促进道德素质的有效发展。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探究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此外,教师还要组织丰富的德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献爱心,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组织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学习中深刻感受到民族的道德观。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有助于他们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3.优化德育教育方法。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深化道德观念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把掌握的道德观念实践到行动上。4.采用多元化评价。在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做一个综合、全面、公平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强化学习,在掌握德育知识的同时,增强道德意识,并严格用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总之,在农村高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其中的原因,优化教学策略,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打造高效的农村高中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厚祥.目前农村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有效性;有效途径

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强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高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不断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一、结合学生实际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规划进行合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高中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强化德育教育质量。在长期以来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化严重,教师只是应付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离较大,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学生的排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内心诉求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工作,保障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分析,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改进自己的德育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德育教育灌输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行为培养,让德育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德育行为。

二、注重实践教育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理论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主体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强化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德育精神,领悟德育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德育讲座、爱国诗歌朗诵以及走进社区等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的高中学习压力。

三、注重养成德育教育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但是在高中学校的长期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影视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高中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文化课教育工作,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工作。所以要想切实强化高中的德育教育实效性,就应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工作。高中教学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德育教育课时,明确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保障相应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为养成德育教育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听课,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有利于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四、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所以要想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注重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效结合。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人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强化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德育水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效率。情感关怀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关怀,满足学生更高的情感需求,使学生能够接受情感教育,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五、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指路的明灯,其一言一行、行为习惯以及处事方法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学生德育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德育学习过程中参考的榜样。所以在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养成德育教育,就应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展现出自身良好的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意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从小事做起,全面规范自己的德育习惯,以身作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以良好的德育风貌去引导学生,从而提升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六、结束语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各个高中学校应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为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为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时期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7(3).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主题班会;高中德育;时效性;策略

1引言

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而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充分的发挥出主题班会的优势,能够使得德育工作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延伸。目前在我国高中教育体系当中,班级仍然是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主题活动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品格基础。

2高中主题班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高中教师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主题班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在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将常规班务和主题班会混淆。很多高中班主任都会将主题班会作为一周工作的例会,对学生在这一周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却很少会涉及到德育方面的内容;第二,主题班会缺乏创新性[1]。很多高中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班会形式缺乏创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使得主题班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主题班会由教师包办。虽然主题班会学生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但是却不代表教师包办,只有当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其中,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得主题班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导致德育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3利用主题班会提升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的策略

3.1利用情景法,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在主题班会中,教师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德育主题,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从而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例如: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班会时,在对公民“爱国”、“敬业”的观点进行探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片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我国边远地区教师的稀缺,以及边缘教师的不容易和伟大之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教育和知识是提升农村生产力的根本[2]。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歌曲,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主题精神,调动学生对德育主题探讨的积极性,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2利用直观法,激发学生对德育主题的理性认识

要想有效的提升主题班会对德育教育的时效性,那么就必须要对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根据不同主题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进行观察、讨论和反思,这样才能够使得主题班会的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法,引导学生对德育素材中的图画进行观察,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图像中所蕴含的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获得感性上的认识,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这一主题班会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相应的图片,为学生进行讲解,通过直观的观察,让学生对邪教组织有着感性上的认识。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练习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深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帮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邪教组织的本质,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3.3利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的过程和情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人类情感的调节,能够使其行动变得更加的合理。因此,在主题班会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的调节,来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将学生的静态的思想转变为动态的行动,将枯燥的转变学亲身实践,从而有效的提升德育教学的时效性[3]。而激励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开展主题班会时,可以合理的运用激励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开展“讲文明,重礼仪”这一主题班会时,教师就可以让组织全班学生评比出一周内的“文明标兵”,并对该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无形中对其他同学的情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的讲文明,重礼仪。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讲文明、重礼仪的措施和意义等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个人发展的角度养成讲文明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确保主题班会的有序开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合理的运用主题班会能够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品格。但是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主题班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得主题班会德育教育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充分的利用主题班会的德育价值,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仉艳宏.刍议利用主题班会提升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86):112.

[2]徐慕贞.刍议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64.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6

1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的目的与现状

在2018年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从教学到高考,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关于立德树人为指向的语文德育教育更多体现地是传统式道德教育。我们依靠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道德教育并没有错,但是教师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停留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有责任感等理论化、程序化层次。总体来看似乎是培养学生身外之物的感情,而对学生个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却很少提及。德育教育也应改革创新,在注重这种群体性特征外更注重学生个体德育的教育,培养学生有个人主见、有个人意志和个人责任感。另外诸如《思想品德》《道德法制》的专项德育课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专项德育课内容更多地是从理论高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是独立的、鲜活有生命的个体,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德育的个性化教育。高中语文应该担起这一责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把德育教育作为其中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优秀文学熏陶的过程中立其德、树其人。

2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文以载道,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相守为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未来优秀、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高中语文教学中抓好中学生德育教育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但从当前中学教育实践看,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却没有摆到核心位置,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远比智育要复杂得多。如何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观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积极改进德育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需时刻关注的现实问题。”由此看来,语文教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应该结为“秦晋之好”,语文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加大德育教育的比重。语文教育教学应重视德育教育,无限扩大语文教育的外延,重新树立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历史传统重要地位。

3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策略

3.1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提升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比重。语文课堂既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进德修业释疑的主阵地。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受功利性考试成绩的影响,教师往往注重授业解惑,学生也由此只能被动修业释疑。于是语文课堂也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本来妙趣横生的语文被我们活生生地做作成了乏味无趣的边缘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语文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灵魂”进行了详细解读。“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素养,是把种子培养为参天大树的素养。建立于这样的认识之上,我们可以把“语文核心素养”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的内在品质地培养就需要在各个学段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由此看来德育教育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本着大语文观的教学出发点,应该学会“借题发挥”、“旁敲侧击”。所谓“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就是在完成课堂知识目标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发现其有利于德育教育的一面,充分展开德育教育。鲁迅先生《拿来主义》思想深刻、语言通俗,耐人寻味,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此文巧妙运用喻证法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国人应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主张。作品还阐明了拿来主义的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其实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解读、鉴赏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合理时机“旁敲侧击”一下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好文章?先生身上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大家值得去学习的闪光点?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吗?在学生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结束后,教师可以在黑板显目出缓缓书写四个字:家国情怀。就这四个字足矣,勿用解释,一切学生都明白于心。语文课堂永远有其光辉闪亮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面,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只要将课堂当作“战场”,抱着牢牢守住这一“主阵地”的决心,充分发挥作为“将帅”的谋略,语文课堂的生命定会光芒四射。

3.2以语文教材为支撑点,挖掘德育教育在语文教材中的潜在内蕴。随着新课标的实行,高中语文新教材也与时俱进,应运而生。新教材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刻把握新教材有力引导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性;把握新教材教育学生不忘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时代性;把握新教材选文体裁随着语文改革的进行不断丰富多样的丰富性;把握新教材选材标准都强调“合适教学”、“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可接受性的特点。由以上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材继承了以前教材关于德育教育——爱国教育、优秀品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优良传统。“任何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在完成认知与训练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选好突破口,抓准诱发时机,在情感浓缩凝聚的关键之处,打开他他们的感情闸门,使学生能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所恨,忧作者之所忧,在阅读、欣赏和感应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材之情的感染渗透,最终达到明理、知理、懂理的目的,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荷花淀》让学生看到了残酷战争背后生长于美丽的水乡的淳朴爱国的乡亲;《记念刘和珍君》歌颂了“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包身工》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紧扣教材,以教材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在教材解读中实现传道受业,达到学生进德修业之目的。在教学杜甫的《蜀相》时,我们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法,让学生把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前三节叙述了诗人在国家丧乱中,在秋风秋雨之夜屋漏床湿的苦况,第四节诗人却笔峰陡转,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阔情怀。《蜀相》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两个比较。第一个比较:两首诗所关注的对象一样吗?学生个人完成比较结果后小组讨论,在比较中,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杜甫不是一个一味仰慕英雄、追求个人发展的“小我”,杜甫更是一位关心“天下寒士”的“大我”。第二个比较:两首诗在情感归向上有共同点吗?其实作者不论是关注百姓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是追慕武侯欲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杜甫的情感归向都在爱民、爱国上。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深挖教材内涵,使学生对责任感、使命感有了更深地体会。

3.3以作业为催化剂,升华德育教育在语文作业中的后期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该有德育教育理念,应该适当加以渗透,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先哲思想对学生的人生和价值进行启蒙。作业环节的设计是十分能够凸显学生自主性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抓好这一教学环节,使其形成德育教育的独特手段。”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可多样化,但应该注重思想深度。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作业设计应该兼顾多项能力的提高,其中德育教育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通过完成具有一定体现综合能力的作业,可催化他们语文素养的快速提升,进而促成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我们不难看到高考的指向在于考查教育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在语文作业设计环节如何渗透更有成效呢?重视课前预习作业,在查找作品作者和写作背景相关资料时,可让学生多去关注当时国情对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影响;重视课中思考作业,在分析文学作品主旨与写作风格时,可让学生多去关注作品反射出的作者优秀品质与伟大情怀;重视课后查漏补缺作业,在复习回顾当天学习知识时,可让学生多去比较自己与作品作者间存在的优越性……语文作业设计渗透德育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如写作作业设计可与当下重点时事、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春节期间,病毒肺炎疫情蔓延,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疫情之下,“同心协力,勇担责任,共克时艰”成为时代强音。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火线指挥;白衣战士,顽强拼搏、艰辛鏖战;企业员工,夜以继日,保障供应;爱心人士,慷慨捐助,源源不绝……这是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社会热点渗透德育教育,以写作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意识。由此可将写作作业设计为:(1)结合当下疫情防控中发生的事实,从高中生视角,就当前疫情防控发表看法,写一篇议论文。(2)结合当前疫情状况,写一篇倡议书,呼吁社会公众听从指挥、同心协力,阻击病毒。(3)关注病毒防控,声援武汉,给奋战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写一封慰问信。(4)致敬英雄,学习英雄,请面向广大青年,写一篇向抗疫英雄学习的倡议书。(5)面向社会公众写一篇呼吁大家反思“吃野味”、拒绝“吃野味”的公开信或倡议书。

4结语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7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德育教学;措施分析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德育教学是进一步开展教育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进行具体的高中音乐鉴赏进程中,老师要在思想上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德育教学。在具体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爱国素养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中音乐鉴赏阶段德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分析

德育教学一直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的重要表现。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拥有知理明义、敢于吃苦、乐于好学等全面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而且也要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具体开展德育教学的进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当前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真正将德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音乐鉴赏的内容充分融合。当然,德育教学工作需要关注到对集体发展的影响,也更要兼顾个人的实际状况,充分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意义。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以及家长都会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到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没有充分的关注,特别是在音乐鉴赏课中也没有充分的设定科学的评判体系和标准,没有真正的做好德育教学的渗透,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除此之外,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和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需要老师和同学协同完成,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在干巴巴的讲解,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这样很难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收获较多的知识,与此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能够慢慢的成长和进步。音乐鉴赏课上,音乐老师要积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进行音乐的赏析、体验,真切感受音乐的魅力,最终才能够更好的学习音乐,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这也更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音乐鉴赏课并不是简单的播放几首曲子,念念歌词就可以完成的,为了更进一步地将德育教学渗透其中,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优化后续教学内容,进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如何更好的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做好德育教学

(一)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中心,积极为德育教学奠定坚实可靠的创设背景。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代表,通过音乐感受能够更加直观的对人的内心产生更加积极健康的影响。在过去老师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候,老师会更多的选择使用课程教材内容为主,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转变,需要培养更加现代化的人才,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培养。音乐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和老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高中音乐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充分把握住音乐的个性化特色,将音乐作为背景,为道德教育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和体会音乐的个性化特色,在不断变化的音调中进一步感受歌曲传递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老师在不断播放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加入对音乐片段的理解与赏析,便于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音乐要表达的艺术化特色。音乐具有更加强大的感染力,利用好音乐这一特点,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仅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在德育方面有所建树。举例来看,在学习《命运交响曲》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主要旋律以及特点,让学生在聆听学习之前有所准备,然后再进行音乐的播放,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首曲子有更深入的理解。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做好重点音乐力度的描述,可以是利用图形也可以是利用手势等方式。随后,再次进行音乐播放,让学生紧随音乐的主要旋律和节奏进行哼唱。通过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渗透,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感受作曲家面对命运的磨难永不屈服的精神,在未来的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学生也会更加敢于直面。

(二)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高中音乐鉴赏的定义以及相关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合理。科技辅助教学工具在音乐教学中也更加常见和普遍,这也为丰富音乐的表现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音乐的发展也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的元素,利用现代化电子教学工具和设备,能够进一步保障音乐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这也为后续的德育教学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音乐的奇妙之处在于可以借助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以及独特的演奏方式,影响大众的思想情绪,给予大众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音乐被大众接受的主要原因。通过音乐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陶冶情操。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微课、PPT等途径,为学生讲解音乐内容,渗透德育知识,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鉴赏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体系,确保教学的高效合理。举例来看,在学习关于《兰花花》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呈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等,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当年穷人受到的压迫及折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一步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对整个作品进行科学赏析,比如可以从音乐的表达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切入。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PPT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时间,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刻苦,提升爱国情怀,做好德育素养的升华。

(三)积极开展关于音乐素养的拓展活动,有效提升整体德育教学。老师的讲解在整个教学中虽然占据一定的比重,但是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因此,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进行素质教学活动的开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音乐信息的搜集。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可以进一步了解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也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举例来看,在学习关于《爱的奉献》相关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爱为主题的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多角度的切入对周围同学的优点进行夸奖,并且说出自己的祝福话语。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情况对音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也会充分流露,学生之间的友情会更加深厚。最后,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音乐类的艺术活动,进一步丰富音乐知识储备,更进一步了解音乐表演过程中团队协作配合的意义,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团结的伟大价值,真正将团结友爱、团结互助、协调配合等思想渗透入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总结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德育教学的落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老师长期的努力和关注,积极将音乐鉴赏的价值发挥到实处,进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具体开展高中音乐鉴赏的进程中,老师要挖掘分析教材中和德育相关的元素,做好情感体验教学,利用好信息技术,积极做好课外活动拓展,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道德价值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建萍.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4):196.

高中德育教育范文8

1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在中国,我们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随着高中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逐步提高,对我国高中生进行思想理论政治素质教育培养的基本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化学作为高中主要课程之一,在实施高中思想道德教育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国家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我国高中不仅仅是学习化学等各类基础学科课程的场所,也是帮助学生明智启德的重要基地。因此,将化学德育知识渗透到我国高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势在必行。

2在高中化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往往采用高压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去汲取知识。在这种重压之下,很多学生会产生一种疲倦感,仅仅出于对家长和对自己的责任感去逼迫自己学习。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有营造出有趣的教学环境,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提不起劲来。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意味着课堂中会有更多的精神元素融入其中。在德育教育中,不管是环保教育因素还是爱国主义元素的渗透,都能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因此高中教学的各个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利性,教师的教学往往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正确率为主要目的。但是对于教育而言,比起让学生能在试卷上做对更多的题,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素养,让他们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们可以轻而易举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泥沙俱下的信息中,学生很难发现什么是好的信息,什么是不能接触的信息。因此,在教育中为学生渗透道德教育,让他们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西方境外势力对我国开展了一波一波的文化攻势,在国内宣传中国对现代科技发展没有贡献的言论。很多不明真相的学生很容易被这些错误的言论所诱导,真的以为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做出一丁点的贡献。实际上就化学的发展来说,中国火药等的发明且不说,在近现代中国科学家对于化学发展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化学教育中为学生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3高中化学课堂德育教学现状

受到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进度,力求让学生答对更多的题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一方面德育元素的缺失,使得化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容易引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恶感;另一方面,缺少德育教学,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得不到阐述,学生也没有学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记住所谓的“知识点”,这显然达不到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没有帮助。

4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4.1结合文本内容教学教材内容

不仅是高中教师组织开展德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德育教材渗透的主要材料。一方面,为了能够帮助高中学生降低理解化学知识的难度,高中化学教材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德育扩展知识材料,如与德育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名人轶事等。从这个扩展角度看,教师在灵活掌握开展高中化学教育的同时,还能借用这些素材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另一方面,为了有效保证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许多教材都有德育的倾向。通过有效利用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考生学习"生产碱"时,教科书中以霍夫的制碱方法展开,该方法将"氨-碱过程"与合成氨结合起来。这种方法通过对氨和二氧化碳的合理回收和再利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国化工工业生产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化学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当时这种联合碱法的主要技术发明者是侯德邦,我国化学制碱的先驱者。从这一点上的角度出发,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中国化工工业发展时代背景,让同学们对侯德邦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化工科学技术垄断的局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了解,进而燃起奋发努力的情怀。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自然地就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德育意识。

4.2丰富化学教学资源

除了通过教材中的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外,生活中同样也存在许多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拉近学生与化学学习之间的距离,促进德育教育。例如,在"硫的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酸雨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同时,我们还可以为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现实案例,进一步为他们渗透教育。如曾经的“雾都”伦敦,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雾霾等,都是硫氧化物导致的环境危害。通过这些生活实例的教学举例,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来,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化学相关的资源。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当中也有着很多化学德育内容,进而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自身的修养。

4.3为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教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实验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特别的是一些有毒气体,将直接危害师生的健康。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及时正确处理这些有害物质,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感受到这些有害物质对人和社会环境的直接危害,增强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解决环境危害问题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密切关心的一个社会科学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灾害等问题正在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生存。这种现代性的化学研究实验教学实践教育模式是当前我们解决全球人类社会环境危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有效途径。目前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化学有关,因此如何有效创新化学方法,解决环境危害问题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化学教育中,我们应让学生们认识到随意排放有害物质对于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环保的习惯,如进行垃圾分类,有害电池不随意乱扔,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或塑料吸管等塑料制品。

4.4为学生渗透爱国情怀教育

我国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德育内容。当然,目前各个科目的教材当中也有着很多爱国教育内容。高中化学教师应学会利用文本中丰富的爱国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促进化学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有着很多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育材料。例如造纸术和火药的伟大发明和广泛应用,直接促进了现代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化学冶炼和加工制瓷也认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种化学生产工艺,一度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当然,除了古代的灿烂化学文明外,我国近现代科学家的呕心沥血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化学发展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例如,我国科学家1957年首次成功合成了两种生物活性物质牛醇和胰岛素,同时中国也首次成功合成了RNA,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有着巨大帮助。我们应让中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及其对这个世界的巨大社会贡献,了解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通过化学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素养

5.1用化学实例教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也一直是科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系统理解和对化学研究方法的正确掌握,而且也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的认识,形成综合化学方法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教育,明确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化学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哲学思想,比其他学科更具体,这也是现代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特点。在化学认识中,自然界的一切自然事物都应该是相互存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不受制约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现象,通过对具体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学生可以逐渐学会认识和正确理解自然界的一些变化现象。通过研究分子、原子和化学离子,我们可以引导中学生初步认识理解具体化学物质的层次结构,理解物质变化与运动是由各个化学原子,分子在不断地连续发生运动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具有原子性和物质性的化学世界。以此题为例如,在整个原子核的化学结构中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同时,电子离心力形成一对矛盾,最终实现了原子核的高度和谐统一。这充分说明矛盾广泛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找到相应的“平衡点”,用来化解矛盾,实现事物的和谐统一。通过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思想教育,一方面能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用别开生面的趣味形式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

5.2利用化学结构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化学并不是很多学生以为的枯燥乏味的理论学科,它实际上包含了很多艺术美学上的元素。化学知识中,处处体现了和谐、秩序和统一的特征。例如,美妙的对称三维图形结构,如CH4和CCl4,都充分体现了对称之美,是最完美的三维图形。另一个典型例子的就是原子和烯烃的球对称结构,体现了中国的伟大集体精神和团结统一的精神。就像一个和谐、美好的集体家庭,每个集体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所在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共同遵守这一定的规矩来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知识也启发了学生,班级内的每一位个体就像放在CH4上的一个原子。学生生活的班级和社会就像CH4。集体文明形象和社会荣誉,离不开全体人员的努力。如果有一个人不自觉遵守学校集体劳动纪律,不能自觉正确处理自己个人利益与整个集体利益的密切关系,就会使得物质出现崩塌,给集体带来危害。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可以将集体纪律和集体意识渗透到全体学生的心中。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当中,每一位同学都能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这个集体构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努力的去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去。

5.3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管是实验前的精心设计,还是实验当中的操作以及实验过后的数据记录及分析等,都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一些化学实验可能还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更需要同学们进行密切合作来共同完成。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氯水漂白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究氯水中的哪些成分使得品红褪色。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将品红试纸伸入水中、干燥氯气中以及盐酸当中时,通过小组间的努力发现品红试纸都没有褪色,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得品红褪色。

5.4通过讲述化学家的奋斗史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新时代下,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尽了父母以及各位长辈的宠爱,很少会经历过挫折。在这种形势下,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会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吃苦耐劳精神,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等。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家长应做好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通过课程教学、集体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三观。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化学家的奋斗史,让他们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例如,中科院院士汪猷为了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默默奋斗了几十年,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抗生素的研发。无数前辈为了国家的事业、为了化学的发展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日复一日进行着研究。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当向这些前辈学习,培养自身的奋斗精神。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