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研修总结范例6篇

钢琴研修总结

钢琴研修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文化修养;钢琴教学;钢琴作品;理解;表现;作用;分析

【分类号】:J523

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钢琴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文化修养作为影响钢琴教学提升以及实现钢琴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于钢琴教学的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表现上,学生在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加全面以及系统、深刻的对于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以及知识的理解,进而进行掌握、分析,并通过学习,对于钢琴作品的思想以及情感通过钢琴演奏技巧表现出来,以实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作用和目的。下文将从文化修养对于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分析、表现三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实现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作用的分析论述。

1、文化修养在提高钢琴作品理解上的作用分析

首先,文化修养作为一个软系统,它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是为钢琴演奏艺术提供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对于钢琴教学具有全方位以及系统化、深层次的作用影响。在钢琴教学开展中,钢琴作品作为钢琴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媒介和目的,一旦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不管是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作品的选择,还是学生在进行钢琴教学作品的理解中,都能够有更高效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中理解基础上,通过分析掌握与学习后,能够更好的将学习获得技能与知识再次应用到钢琴作品中,并通过钢琴作品表现出来,最终实现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满足教学目的并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因此,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上。

在钢琴教学实践开展中,其教学开展与实施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而钢琴演奏本身作为钢琴艺术中的二度创作阶段,是实现钢琴艺术一度创作以及三度创作连接的重要桥梁和中间环节,其中,钢琴的二度创作也就是钢琴演奏与钢琴一度创作,也就是钢琴作曲,和钢琴三度创作,即钢琴欣赏的实现,都是以钢琴作品为主的,因此,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掌握、运用情况,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最为关键和重要。其中,在钢琴演奏阶段,由于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艺术创造过程,并且作为整个钢琴艺术的中心,是实现钢琴艺术的设计图纸,也就是曲谱,向真正的音乐建筑转变实现的过程,少了钢琴演奏这一环节,就不能够实现真正的钢琴艺术。而进行钢琴作品的理解是进行钢琴演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就不能够进行钢琴演奏,就算勉强演奏出来,也会表现的浑浑噩噩,不得其章法。

在进行钢琴作品的理解中,从心理学上出发,对于理解解释为逐步对于事物联系以及关系的认识,直至实现事物本质以及规律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对于理解的方式又可以分为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类型,其中,直接理解为没有中介思维参与,是由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一种理解行为;而间接理解则是借助前人的经验或者是个体遗忘的经验,经过一些列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所实现的一种理解行为。在钢琴教学中,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于钢琴作品理解的深浅和多少,而文化本身作为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并且对于艺术以及音乐、钢琴等,具有十分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因此对于提高钢琴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文化修养对钢琴作品的分析作用探讨

在钢琴教学中,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文化修养对于钢琴作品的分析作用上。在钢琴教学中,以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目的,而进行钢琴作品的分析也是钢琴演奏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艺术环节,结合钢琴艺术的整体特征来看,进行钢琴作品分析是完成钢琴艺术的具体实施计划部分。通常情况下,进行钢琴作品的分析,既是一种全面文化知识实际应用实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综合文化修养具体应用体现的过程,要想实现对于钢琴作品的全面与深入分析,必须要以文化修养作为基础,进而保证钢琴演奏顺利与成功。

通常情况下,进行钢琴作品分析,主要是对于钢琴作品的作曲家生平简历以及艺术道路、美学追求和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进行理解与把握,同时还需要对于钢琴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形式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对于钢琴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主要是进行钢琴作品题材以及主题、情感、人物、事件等的理解和把握;而进行钢琴作品艺术形式的理解把握,主要是进行钢琴作品的体裁以及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对于钢琴作品的这一具体分析过程也可以看出,文化修养高低在钢琴作品分析中作用,同时对于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以及优劣作用和影响。

3、文化修养在钢琴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分析

在钢琴艺术中,钢琴作品表现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钢琴作品演奏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钢琴艺术创造的过程,文化修养在提高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还表现在文化修养对于钢琴作品表现能力的提高上。钢琴演奏的过程就像所有的音乐表演一样,以创造和创新作为生命,如果钢琴演奏与音乐表演过程中没有创造与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的钢琴表演艺术。进行钢琴教学目的,就是进行新型钢琴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如果学生自身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就不能够对于钢琴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形式等进行很好的理解,自然也不能够很完善、全面并且带有创新与创造情感与能力的表现出来,自然也就不能够产生好的钢琴演奏艺术,达不到理想的钢琴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总之,文化修养作为钢琴演奏艺术的智力支撑和动力之源,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具有全方位以及系列化、深层次的作用。进行钢琴教学开展与实施中,应注意通过文化修养的提高与增加,来实现钢琴教学的提高和发展,推动钢琴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思囡,陶亚兵.试析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任远.中国器乐钢琴改编曲中装饰音的艺术特色与教学[J].艺术百家.2011(2).

[3]李爱华.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4]刘朝晖.出自于实践的真知――论鲍里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带来的思考[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2(8).

钢琴研修总结范文2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与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区音乐活动与行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掀起一波波钢琴热,钢琴已经是社会上受到普遍认同的音乐表达乐器之一,也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虽然国内几经课程改革,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以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为切入点,并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情勾勒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这将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供改革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 一、现实问题与成因 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也是地方文艺队伍的重要骨干力量。钢琴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经过调研发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师资队伍整体缺乏规划与培训、学生生源音乐基础相对薄弱、教授方式传统单调、课程设置不符合教学规律、注重技能传授而忽视师范性等问题。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凸显的现实问题的可能性成因有:钢琴人力资源规划欠缺;部分老师没有及时调整心态转岗;音乐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人才培养体制与音乐类师生不配套;学生来源复杂,个体差异大,师生欠沟通;钢琴课程教学与师范教学实践脱节等。既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这些问题,作为高师钢琴教育的工作者与科研人员,有必要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寻找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既要从转变钢琴人力资源建设观念、调整课程体系、师范性教学方面考虑,又要从生源质量、授课方式、学习观、教育观等方面考虑,路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以充分解决问题。 二、研究现状分析 尽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在知网及百度上的查询发现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切入点也大不相同。如张楠在《调整与创新:高师钢琴教学体系的构建》一文中认为“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要求,钢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从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对这种新的钢琴教学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金茗则对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侧重点以及主要目的进行了探讨;马丽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以及钢琴教师教学实践的转变等进行了研究;张金石则提倡学术性和教育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胡千红认为教改活动应首先在钢琴基础课中展开,集体课教学不仅体现出了与个别课不同的授课形式,更体现了内容的更新;陈蕾认为高师在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方面存在着缺乏启蒙教师、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滞后等问题;丁姗姗认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工作者应不断合理优化课程体系,精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马雁则认为应从高师钢琴课教学的学时、内容分配、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4个方面进行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钢琴教学侧重点、钢琴教学转变、学术性与教育性并重、授课方式、调整与创新、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内容分配、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与研究,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概述与简要分析,为本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而通过以上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在过往的研究中对钢琴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招生制度、师范性、授课方式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涉入不深,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根据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成因,分析过去学者们的研究,通过归纳总结,结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特征,本人尝试勾勒以下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 (一)转变钢琴师资队伍观念,做好钢琴人力资源规划 钢琴教师是学生钢琴技术与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观念直接影响钢琴教学的走向。无论是钢琴练习曲目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钢琴教师的选择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往往按照传统,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忽视学生的活学活用。很多钢琴教师为了在学生期末测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一个学期只学习一到两个曲目。另外还有许多教师是从声乐、二胡、古筝、电子琴等专业转岗过来的,由于他们在钢琴教学中钢琴专业知识以及个人演奏水平上的相对欠缺,往往不能给学生真正带来技能上的正确指导,他们需要进修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队伍而言,需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对于需要培训学习的教师,必须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为系部领导层与人事部门要做好钢琴人力资源规划,保证钢琴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以及合理流动。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钢琴课程设置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的去向主要是做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而乐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的途径之一就是接受钢琴教学,这也是钢琴课成为基础必修课程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因受到升学大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仍然以升学的文化科目教学为主,音乐课程被视为边缘科目,致使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比较单一,不受重视。许多学校以声乐教学为主,辅以钢琴伴奏与识谱教学。与中小学相对应,大多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以钢琴、声乐、乐理知识为主,其他科目多以选修或辅修形式出现。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教学规律调整钢琴课程设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与市场需求。 (三)完善招生制度,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p#分页标题#e#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文化课相对优异,而专业技能较差,甚至许多学生的钢琴处于零基础状态,这就造成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困难。其原因之一是音乐教育专业学费相对音乐表演专业要低,吸引了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源。要吸收具有钢琴基础或者音乐基础较好的生源,学校在招生中可以降低文化课门槛,采取与音乐表演分数相当的措施,另外可以通过转专业吸收部分高质量的生源。我国的招生制度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随着不断扩招,加上一般采取全国统一录取的招生模式,将许多具有音乐基础且愿意从事教育职业的生源拒之门外。我们应该完善招生制度,根据区域需求,将统招与单招相结合,寻求更有效的招生模式,争取把音乐基础好、乐于从事音乐教育的青年招到音乐教育专业中来,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 (四)注重钢琴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表演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钢琴的技能表演,在考试中也是以钢琴技能评价为主。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教学工作,不但要求他们自己会,还要求他们能把自己的技能有效地传授给他人,让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接受他们的音乐讲授。事实上,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教师五到六级钢琴的技能水平已经足够,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范性,不但要让学生获得钢琴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具备传授自身钢琴技能给他人的能力,对于技能的表演方面可以适度淡化。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师范性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模仿教学习得,也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低年级学生的实践中习得。当然淡化钢琴表演并不是反对钢琴表演,而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注重钢琴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表演。 (五)注重理论素养提高,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 理论素养是进一步理解事物的基础,良好的理论素养促使人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乐理、和声、音乐史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辅助,同时也需要具备对生活感悟进行提炼的能力。这不但要求钢琴教师具备宽广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素养。具体在钢琴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观摩、班级授课等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钢琴理论知识时,可以采取班级授课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学模式,不定期地采用观摩教学模式。提高理论素养是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实践良性运行的前提,授课方式在教学中的变化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结语 当前,钢琴因其适用性早已成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虽然钢琴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不断的扩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如钢琴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缺乏,从声乐、二胡、作曲等专业转岗过来的钢琴教师缺乏业务培训,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技巧而忽视情感与曲目背景的把握,师生沟通不畅,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薄弱,钢琴教学与师范教育实践脱节等。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怎样应对,作为高师钢琴教育的工作者与科研人员有必要对其分析研究,寻找合理路径。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课程设置、师资规划、技巧与理论结合方面考虑,又要从授课模式、生源类型等方面考虑。我们要在转变钢琴师资队伍观念上下功夫,也要做好钢琴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钢琴课程具体设置;不断完善招生制度,吸收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专业生源;注重钢琴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表演;同时注重师生理论素养提高,不断探索合适的授课方式。

钢琴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等艺术职业院校(高职艺术院校) 现状 问题 改革思路

高职钢琴教育作为高等钢琴教育的一种新类型,丰富了我国高等钢琴教育体系结构,同时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钢琴教育的迫切要求。从2000年第一所高职艺术院校成立至今,全国独立设置的艺术职业院校约有25所(含民办院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艺术职业院校80%都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而在这一专业中基本都设置了钢琴演奏专业方向或其他钢琴类专业方向。但因这些高职艺术院校起步晚、规模小,又多为艺术中专升格而来,在组织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学科、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培养规格,多按普通本科教学模式来组织,有些院校干脆就按本科教育前三年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高职艺术学院教学的特色及优势并无法体现出来。高职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本科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这给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按照常理,有关钢琴教学现状或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思路方面的研究成果应该很多,可是虽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很多,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钢琴专业方面的课题研究却十分空乏。有一些零星的文章,如钟华的《高职钢琴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等。这些文章虽然从某些方面对高职钢琴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进行了触及,但大多只是蜻蜓点水,并未进行系统与透彻的研究。

一、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1.专业方向与课时安排

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目前大多开设了钢琴演奏方向,除此之外,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还开设了钢琴调律方向。

2.教学比重与师资结构

近年来,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方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院校年招生人数约为50人,其中钢琴专业主修10人左右,副修及选修人数100人左右,钢琴课程教学所占比重为60%。各高职院校钢琴教师约为10人, 其中大多为本省高等院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及附近省市音乐院校的毕业生。钢琴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也有少部分研究生学历。师生比为1:10。

3.内容与使用教材

高职艺术院校还没有适用的钢琴教材,钢琴课程多采用普通高等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教材,较多选用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钢琴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是沿用专业院校的做法,一般采用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复调音乐、乐曲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结构,对复调与练习曲重视不多,而且缺乏中国作品的练习,甚至在教学中所练习的作品多限于1979年以前创作的耳熟能详的作品。

4.生源情况与毕业去向

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的生源主要为各高职艺术院校中专阶段的毕业生,占46%,这部分学生的钢琴演奏程度及水平较高,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另一主要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约占35%,这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但钢琴基础相对薄弱。在对钢琴演奏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得知,约6%的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升入成人本科院校就读;约4%的毕业生在音乐文化企业、艺术表演社团从事演奏及伴奏工作;约20%的毕业生在琴行从事钢琴教学和陪练教师;约10%的毕业生在幼儿园、私立艺术学校从事钢琴教学及陪练教学工作;近50%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或待业观望。在对钢琴调律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可知该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二、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问题分析

钢琴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与教学模式,高职钢琴教学与本科艺术院校及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钢琴教学既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随着文化事业规模的扩大,文化事业的市场化趋势,音乐文化的普及,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大量的在第一线从事钢琴表演、钢琴教育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对毕业生到岗后,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跟踪咨询和服务,发现我国目前的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演奏方向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应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至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其具体表现为:

1.缺乏职教理念的研究与树立

全国各艺术职业院校因其从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每位教师多为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接受的是学科型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较之职业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因此,职教理念在高职钢琴教学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与树立,直接影响到办学模式的确立。正因职教理念的缺失或认识上的模糊,不能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教学手段沿袭传统,缺乏新意,教学内容狭窄,导致在办学实践中本科“压缩饼干”现象十分严重,缺乏从大政方针上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环节上予以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指导,最终导致学生就业不理想。

2.缺乏基于适应市场的专业设置

我国高职钢琴演奏方向的设置实质上沿袭了普通本科的专业设置,从专业名称到专业方向、培养目标都没有大的区别,专业方向单一,缺乏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尽管在钢琴类人才培养方面也新设了一些专业,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钢琴调律专业,但在培养模式上并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优势,尽管文化部已设立职业技能(钢琴)的鉴定标准,但鉴定标准的出台并未引起高职艺术院校的重视。

3.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质量不高

在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这种专业教育体系里,一切都以选拔、培养和造就艺术家为中心。受这种体系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也习惯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事实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并且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由于目前高职钢琴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在制定上受本科院校影响甚至重复,导致现有的课程体系“本科压缩饼干”现象严重,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和具体的规格要求尚未清晰,培养目标偏移、模糊不清,最终导致把高职艺术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

三、高职艺术学院钢琴教学的改革思路

面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高职钢琴教学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职教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新的理念,有选择、有取舍地构造一套全新的培养方案,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来重新审视并转变办学理念是发展艺术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钢琴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钢琴教师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1.建立科学的高职钢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绝不能等同于高师,也不能等同于音乐学院等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师表演艺术类音乐专业是专门培养音乐教师的,音乐学院主要是培养演员的,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掌握音乐技术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具体地说,高职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具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能够从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音乐文化场所所需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社会音乐培训市场和群众文化艺术市场。

2.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钢琴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

(1)课程设置应体现合理性

点面结合、多能一专是高职艺术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高职钢琴专业不是培养艺术精英,因此必须合理开设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专业课程,以适应职业需求。如果把弹奏技术和弹奏方法比作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么基本练习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点面结合、多能一专是指学生掌握的艺术能力必须全面,并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突出专长。

(2)课程设置应注重拓展性

从课程体系来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必修和选修的处理上,应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可分为专业技能类、专业理论类、综合人文类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可分为钢琴表演、钢琴教学、钢琴陪练、钢琴调律、钢琴制造、钢琴销售、钢琴设计等;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艺术概论、流行音乐史及鉴赏、MIDI音乐制作等;综合人文类课程可分为普通话、形象礼仪、美术基础等。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应充分向其他邻近学科拓展,要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大的空间,并且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3.走校企联合的道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服务的功能。(1)高职专业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职毕业生主要在本省内就业,所以课程设置要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2)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不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需求,它的“出口”即学生就业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仅仅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的“进口”即生源就会出现问题。钢琴教学也不例外。高职钢琴教学要做到同时兼顾地方经济(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走校企联合的道路,即产学合作育人,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于钢琴调律、钢琴制造、钢琴销售、钢琴设计等技能课,学校可以通过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实行部分课程“外包”,引进优秀的企业培训公司,建立以企业精英、成功人士以及资深讲师组成的团队,在学校内建设“准职业教育环境”,打破学校老师给学生上课的传统模式,将学校的部分课程“外包”给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让学生除了学习学校的专业课程外,还能接受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求职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在教学上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缺乏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经历,编写的教材多与行业需求不相吻合。而目前市场上的准职业化教育和准职业化培训课程,目标客户多为高校毕业班学生或者有求职需求的人员。若这些课程“前置”于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建设“准职业教育环境”,行业“反客为主”,让钢琴制造厂、琴行等行业全程参与学校的钢琴教育,引导更多国内外的知名钢琴行业走进学校,即可以弥补高职钢琴教学的缺憾,还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总之,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有许多的机会但也面临市场的巨大挑战。愿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锐意改革,以在日益发展变化的文化产业中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雨梦.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科教文汇.2009(3上):217

钢琴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育 钢琴课程 改革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13年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不仅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更能体现个人情商和艺术审美价值。音乐交流更是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大师被邀请来中国讲学和演出。因此,国家大力普及和推广音乐教育,除了创办专业的音乐学院外,并在各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成立音乐系,高度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国际音乐交流。在音乐的专业学习中,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于地域差异,师资水平和学生质量分布并不均匀。特别是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扩大招生,音乐专业的招生人数与日俱增,不免出现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不仅影响了钢琴教学体系的成熟,也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日后毕业去向留下隐患。为此,应该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钢琴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以往教学体系的不足,拓展新的教学领域。

德国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说过:“必须把音乐保留在学校中,一个学校的教师必须会唱歌,否则我并不看重他。”纵观德国、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钢琴教育现状,大都是以培养孩子爱国精神、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等方面为主要目的。其中,不少国家已经把钢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让钢琴教育进入普及阶段。

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而急剧增加。目前,一般家庭拥有一架钢琴早已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中、小学校中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不少重点中、小学已经开始招收艺术特长生;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琴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此起彼伏。这一切都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家长只是希望通过学习钢琴,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但未提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钢琴演奏人才。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有多少孩子要学习钢琴?又有多少孩子只是想通过学习钢琴,提升自己的修养?

市场是以供求关系来体现的,巨大的钢琴人才市场需求,与我们传统的精英演奏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格格不入。在钢琴艺术如此繁盛的西方国家中,也未提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钢琴演奏人才。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得一大批有一定钢琴基础但演奏技术并不太突出的学生考入高职高专院校,入学后,基础的薄弱往往就会凸显出来。快速提高钢琴的演奏和伴奏能力,使学习充满乐趣,全面提升综合音乐素质变得尤为重要。

现在高职高专的钢琴教学沿用的是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体系,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表演专业,教师授课时讲得最多的是弹奏技术,而对于其他的教学领域有所忽略,如钢琴伴奏的演奏、伴奏的编配、弹唱、重奏等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更愿意在这些方面有所学习。在学生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学生们往往会选报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等演奏模式,而通过最近的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可以发现学生在伴奏编配方面的不足。而又有多少学生毕业后会成为职业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大多数会进入演出团体担任声乐或器乐的艺术指导,有的会进入学校或培训机构当一名钢琴教师,真正成为郎朗式的演奏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我们的教学重点恰恰和他们今后的毕业目标不太相符。一名好的艺术指导要求的不仅仅是演奏技术,还要求有基本的编配技能,有与人合作的技巧,甚至要求会弹唱基本的曲调,以便于和演唱(奏)者能默契配合,相互协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不仅要会弹,更要会教,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研究钢琴教学法,熟悉各种类型的曲目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懂得如何表达各时期乐曲的风格等等。

钢琴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钢琴教育;普通学校;艺术培养 

 

一、引言 

钢琴教育课程目前大多在音乐学院开设,普通学校由于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往往对钢琴、绘画、书法等相关课程不够重视,常常出现时间挤占、课程压缩等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同时,很多学校还存在师资力量和硬件环境的不足,其软硬件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对钢琴教育的渴望。此外,由于升学考试的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家长也不赞同钢琴等非考试科目占用过多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平衡好传统教育科目同钢琴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钢琴教育在普通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2]就在普通学校中大力推广钢琴教育。众所周知,上世纪的苏联在航空、航天及重工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竞争对手美国就苏联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全民普及的国民音乐教育有关,前苏联在全国开设了多家音乐学校。在正常教育外,还能接受到艺术教育。钢琴教育中的音乐感觉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以及十指的运动对大脑发育起到的促进作用 使前苏联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和意志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发展,它使整个前苏联的科技与文化艺术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无独有偶,美国[3]也紧随其后修订了国民教育计划,把普及音乐教育,特别是钢琴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994年,美国文教委员会接受了NSAE出版的文化标准议定书,在克林顿总统主持下,美国国会将其定为2000年法定目标,并命名为《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法》。 

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就注意到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经济上的多种形式给予支持。本文基于这一论述,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钢琴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阐述了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前钢琴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钢琴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钢琴教育作为艺术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促进 

钢琴音乐是文化艺术[4,5]的一部分,良好、正确的文艺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修养,更能开发人的聪明才智。在钢琴练习活动中,包含着多种智力活动,一般来说首先要集中注意力看谱视唱,视奏,不仅要将音乐符号通过瞬间记忆转化为歌唱演奏的操作指令,还要对乐谱进行长期记忆,以便熟练和再现,这实际上同时调动了弹奏者大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各个方面,是各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钢琴学习对提升音乐智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通过良好的钢琴音乐教育可以尽快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 

2.外部促进 

钢琴教育不仅对智商开发有帮助,对个人修养和情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心里健康,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具体来说钢琴教育激发了学生对于美的意识,学生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懂得并且愿意和朋友、家长和老师交流,同时对其它事物的兴趣也与之增强,这正说明了钢琴学习对非智力性心理也有较大的帮助。

三、问题分析 

钢琴教育在对学生从内到外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钢琴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接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以往专业性的钢琴教学多注重课堂教学,学生的艺术践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2.音乐技能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没有良好而娴熟的音乐技能 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了意义,在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轻艺术的状况,这种弊病在国际学术交流的比照中愈显突出; 

3.我国普通中学的学习负担较重,没有大量时间投入到钢琴练习中,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决定了钢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等同于以往的钢琴学习。 

四、实施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普通学校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特性,给出以下相应的实施对策:&nb

[1] [2] 

sp;

.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在普通学校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要求同时并进的原则 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艺术体验 领悟和表现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普通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应加强了艺术实践的环节和要求 通过经常性地参加各种形式的钢琴演奏会和综合音乐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观摩 切实增加学生的艺术经验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水平。 

.注重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相结合。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开阔教学视野 将学生的钢琴学习领域从原来专业的钢琴课程中只局限在钢琴技能的领域拓展 提升到普及钢琴课程对于钢琴艺术的整体认识层面上来 真正做到钢琴教育的普及、艺术修养全民性的提高。 

五、结论及展望 

本文结合当前钢琴教育的研究现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了我国当前钢琴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将来的研究中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条件,探讨钢琴教育同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的交叉结合。 

钢琴研修总结范文6

关 键 词:钢琴教师 硬功 软功

伴随“钢琴热”的持续“升温”,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也不断攀升。但这种“升温”背后明显存在“重技轻艺”“重技轻文”两种跛足倾向。这两种倾向在“市场价位”的诱引下,使钢琴教育由于缺少人文底蕴而发展后劲不足。这除了钢琴教育的体制性问题外,从主观上讲,就是钢琴教师“软功”缺乏锤炼。笔者从事高师钢琴教育多年,经过实际探索和体验,深深感受到,要做一个优秀的高师钢琴教师尚非易事,他(她)不仅应该是一个钢琴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钢琴艺术家和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钢琴教师尤其是高师钢琴教师的“硬功”从总体上是练得不错的,但缺乏的恰恰是“软功”。

所谓“硬功”,就一般而言,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作为钢琴教师当然不限如此,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力和修养。在衡量钢琴人才的标准上,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唯“硬功”是瞻。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条件。这也正是我国钢琴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它既不是外在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也不是物化的知识结构和非人性化训练,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功夫,属于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思维能力。“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钢琴教师教学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1]钢琴教学不单是技术层面的,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即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必须先行。俗话说,“授人以渔”。就是说不要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向学生授之以方法,启之以智慧,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把握音乐。钢琴教学思维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核心。教学者必须在提高自身钢琴教学演奏技巧和更新钢琴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提高钢琴演奏思维和钢琴教学思维及其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钢琴教学中有所作为。

其次,情感内涵。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应该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笔者同意把它称为“帝王艺术”,因为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它居一切艺术之首。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感情。只要我们静心下来欣赏一下西方古典名曲,就会充分感受到这种情感。钢琴教师应该加强这种情感的培养,不断通过音乐来激发这种情感,并借钢琴演奏示范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

再次,人文素养。钢琴教学需要很深厚的人文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植根于文化环境之中,它的内涵的大部分与音乐本身以外的文化,如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心理学、道德、宗教等发生关系。钢琴教师首先要借助这些人文知识来树立人文精神。要“立人”先必“自立”,要达人必须自达,这乃是教育之古训。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用英国学者帕金的话说,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中国钢琴教育家,首先必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文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才可能在研究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正像有的学者所说:“音乐能表现一切观念和事物,音乐能提供文化最内在的精神手段。”[2]正因为如此,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

最后,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既是人文修养的一部分,也是人文修养的升华。钢琴教师不仅要有音乐艺术修养,而且还要有其他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艺术实践的修养,还要有艺术理论的修养。现在有不少的钢琴教师只是懂得一点音乐技术,至多懂得一点音乐艺术,而对于其他艺术一窍不通;只有一点音乐艺术或技术实践的感受,而缺乏音乐或艺术理论的修养。他们只是钢琴教学的教书匠或“技工”,而不是艺术家和教育家。傅雷先生在《家书》中提出的先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的教诲是值得我们钢琴教师去反思并引以为鉴的。

当我们知道什么是“软功”后,下面笔者就如何练好“软功”谈一点看法。

首先,要对与音乐相关的哲学思想或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和有所体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就是通过了解哲学实现的。纵观中西音乐史,大凡著名的音乐家总是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音乐创作思维均源于哲学的启示。如贝多芬受到过康德哲学的熏陶。他的《英雄交响曲》以及一些钢琴作品在本质上是康德哲学及其其他一些哲学的旋律化或音响化。又如瓦格纳的歌剧也是叔本华哲学的艺术再现。再如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的“自然音乐”“具体音乐”的创作,就是受到中国道家哲学的影响。作为一个高师钢琴教师,对所演奏的钢琴作品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必须有所了解。如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就要了解康德哲学和美学思想。由于康德思想博大精深,不可能像理论家那样去作深入研究,但对于一些基本思想应该有所体悟。演奏瓦格纳的歌剧如《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就不能不了解叔本华的意志哲学等相关哲学。演奏西方现代钢琴作品就不能不了解现代哲学。同样,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也不能不了解中国哲学。中国有一大批钢琴作品既借助了西方音乐技术元素,又运用中国哲学理念。所以,在演奏和示范教学中西音乐作品时,必须要了解中西哲学思维方式和理念。否则就不能领会作品的真实内涵,就不能在示范演奏和教学中真正再现作曲家本人的思想和创作理念,并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思维能力决定着演奏能力,思维能力差必然演奏能力就差。在我国钢琴教育中普遍存在演奏能力缺失的问题,用周广仁先生的话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偏重强调演奏质量,忽视演奏能力的培养。”[3]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演奏能力和教学能力入手。如何提高呢?首先要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来自于哲学。哲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提高思维能力:一是从思辨的角度;二是从诗性的角度。思辨强调的是思维的逻辑性,诗性强调的是思维的想象力和非理性的创造力。而这两种思维能力的提高,要端赖于思辨哲学和诗性哲学的学习和培养。特别是在演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这种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受思辨哲学影响较多;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受诗性哲学的影响较多。

其次,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对学生施予爱心。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当你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必须与之接触的东西,是学生的心理。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无论是学习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可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师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社会的重视。2005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会议上提交的数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集中探讨了音乐心理学中的各种问题,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

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体验。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反复熟习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理解时代和环境对作者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另一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对教学内容和具体作品的情感投入,而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同样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一周内仅有很少的课堂交往时间。特别在广州,大学城建成后,教师和学生的直接接触的机会更少,使两者之间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怎样充分利用钢琴音乐教学活动这个客体达到情感交流呢?除了客观因素外,关键是教师如何突出一个“爱”字。在“爱”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的和谐气氛。应该树立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即:要把学生看作是“爱”的、平等的主体,不要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被任意操作的对象。根据笔者以及很多同行长期钢琴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投入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相应的情感,并使情感变成快感和美感。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记忆力更深刻,爱心更强烈,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次,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衡量一个钢琴教师的水平不应该单纯看他的技巧水平,更应该看他在演奏和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的东西。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钢琴教师,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技术培养过程。从小对钢琴的强迫训练是非人性化的,继而上了专业院校后又是一个技术加知识的训练过程。而对于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非常缺乏。加之改革开放以来,金钱主义或市场负面效应使不少钢琴教师失去了人文关怀,也缺乏应有的能力去关怀。这是我国钢琴教育亟待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现在连理工院校都开始注意开展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聘请大量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艺术院校借鉴的。笔者觉得,钢琴教师必须要跳出自身专业的限制,结合自身修养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多与人文学科的专家和学者交朋友,多听他们的课,参加他们的学术沙龙活动,多了解和吸收哲学、宗教、文学、历史等人文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钢琴音乐作品是最能够体现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因为它产生的背景正是西方人文主义鼎盛时期。如果你不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知识和精神,你就不能正确把握钢琴作品的真髓。如果你要演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你就必须深切体悟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那种不屈的人文精神;你要演奏李斯特的《爱之梦》,你不仅要了解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所写名为《尽情地爱》,更要了解李斯特是如何既根据歌词内容又超越其内容的伤感情绪,以达到对神圣爱情的炽热追求。

最后,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加强艺术修养。其他艺术修养已经包含在人文修养中,之所以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它与钢琴艺术最接近,是音乐或钢琴音乐的姊妹艺术。笔者发现,我们不少钢琴教师不仅缺乏一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还普遍缺乏姊妹艺术的修养和知识。一个优秀的钢琴教育家、演奏家,除了钢琴的演奏和教学艺术外,不仅不同程度地要有其他方面的音乐知识或表演经验,还应该有绘画、雕塑、文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用一位钢琴音乐学者的话说:“钢琴家应该像画家面对颜色一样,对音色十分敏感和富于选择能力;像诗人一样,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并能把万千思绪浓缩到一个短句之中;像杂技演员一样,你接受最艰苦的训练并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任何艰难的技巧动作;像电影演员一样,毫不做作、朴素自然;像指挥家指挥乐队一样,能让钢琴发出像交响乐队般的丰富音响……”[4]因此,笔者以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钢琴教师,要在现有的钢琴演奏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更多地掌握一点其他艺术门类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和教学达到更高水平,使自己的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