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例6篇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文1

[关键词] 网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1],在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因素的同时,努力抵制它的不良因素,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的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分析网络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有效的提出网络传媒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的斗争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是继承和传播的高地,是多元文化的互动的前沿阵地,也是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无孔不入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极易导致一些高职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背弃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动摇[2]。

2.中西文化价值冲突更为直接和剧烈

有些西方国家试图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仅搞经济和政治的扩张和侵略,而且进行文化扩张和侵略。这种文化价值的冲突,也很容易使一些高职生对西方价值文明产生盲目的崇拜。

3.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被削弱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社会主义思想流派中的一个学派,不应把它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来源。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其主流意识地位,模糊业已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必将会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混乱。

4.高职生文化认同出现危机

当代西方文化中,强调绝对的自我、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非理性主义逐渐取代了理性主义,成为文化的主流思潮。这种思潮现已被一些高职生接受,并逐渐由浅层次上的文化消费发展成深层次上的政治认同,由感性欣赏变为理性追求,不加抵制地接受西方文化,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政治意识淡化。尤其是享乐、色情、暴力吸毒等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毒瘤,对高职生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生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的繁杂多样和强大地思想渗透性也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带来一定的影响[3],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元困境

网络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体现着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发展迅速,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但其中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以及就业方式的多样性使得人们的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多变性。贫富差距的逐渐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步履艰难,中西方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差异,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波动很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运作中阻力重重。

2.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骤减

网络无国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地球都成了一个村落,网络让世界各国的距离越来越近,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网络世界中有交融也有冲突,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因为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牢,分析判别能力弱,因而就在这种网络文化中良莠兼取,往往就忽视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和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这在客观上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地位和影响的“被埋没”,呈现出庞大的网络信息取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

此外,信息网络本就是一个毫无界限的信息资料库,而且高职院校学生获得这种信息资源的手段极为便利,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甚至不用上课在宿舍中就能够享受到信息网络的优势。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量的网络信息造成了学生的注意力的严重分散,而多是涉猎于感兴趣的游戏等资源,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流越来越少,学生也不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丝毫热情,就使得高职院校的细想政治教育陷入了被冷落的境地,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偏差严重

网络中的信息质量差异很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容易对很多信息不加辨别地吸收,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消极的影响[4]。尤其是近些年,西方借助网络信息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及控制力,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宣扬拜金和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消极人生观,与我国传统的勤劳、奉献、集体主义等的价值观相悖,这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继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有很多诋毁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党言论信息,旨在削弱我们的民族力量。

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互动平台条件有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建设力度不够,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也缺少比较专业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总体来看,在国民经济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投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少的,广大高校利用财政拨款对学校进行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资也很有限,由于投资的回报率比较低,所以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网络平台,硬件设施水平不足造成思想教育氛围欠佳。

三、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基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遇到的重要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可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来解决:

1.加强基本理论教育、夯实学生思想基础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教育与熏陶的过程,所以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尤为重要,这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第一步,也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纵使其走出校园依然受用。无限自由的网络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自由化,难免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渗透和散播对社会稳定带来危害的不良信息,高职学生涉世未深,不夯实学生思想基础,很容易上当受骗,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帮助学生校正不良的思想倾向,提高对有害信息的警惕性,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控能力。

2.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巩固学生思想教育阵地

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信息传播和交流最便利的途径,高职院校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就拓宽了教育途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参与到校园网络的建设中,与学生一起净化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5]。在校园网中逐渐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内容,这是净化校园网络空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中充分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和营养,宣传主流价值观,培养道德素养高尚的新时代高职学生。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页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模式和渠道,例如心理咨询方式、法律援助形式、学习板块、交友板块等,来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网络化转向现实化,将整个版面的设计更加具备人性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师生的个人主页来进行点对点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育。

3.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杜绝有害信息传播

在建设和完善校园网的同时,加强高职院校的网络化管理十分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自己又没有能力排遣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网络孤独症、网络狂想症等消极的意识,学校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其端正人生态度。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学生科学上网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内部和学校周围可以上网的地方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法制教育宣传,来增强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杜绝在校园内传播各种有害信息,使得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

4.做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是做好细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高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师。这些专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应变力,能快速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发现问题,能有效的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能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并能创建有吸引力的教育网站,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6]。此外,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为人师表是重要的一环。

5.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把思想政治融入网络教育中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内容的研究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广泛,学生来自经济条件不同的地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切忌枯燥说教,通过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7],采取学生更易接受与认同的任性化教育模式,使学生从本质上转变态度,提高认识。

综上所述,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主流是积极的,但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迎难而上,认真分析研究网络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影响,扬长避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探求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此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谭建刚,秦鼎.高校“两课”教学如何适应网络环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10

[2]张利民.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文化的塑造与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3]张各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5

[4]陈春萍.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2002,8

[5]王迎,陈丽,陈美玲.网络化课程教学及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交流 交融 交锋

《求是》在2010年的第1期发表胡锦涛总书记《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的署名文章,文章中胡总书记指出: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据此,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学习提出“交流、交融、交锋”六字方针指导学院“思政网军”建设,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打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仗,就必须按照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的要求,主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水平高、网络业务能力强、熟悉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穿着“红色马甲”的“思政网军”。

1 交流

要想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是前提与基础,而要想交流有成效,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1 解放思想:从观念上正确看待大学生上网,化偏见、训斥、拒绝为理解、包容、接受

有人说,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而21世纪是网络高速公路时代。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举之一,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互联网虽然因其多元的文化环境、潜隐的政治环境、非控的舆论环境、缺乏理性的环境和困惑重重的伦理环境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重挑战,但其主流是先进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机遇大于挑战。学院院党总支在分析客观情势的基础上认为:“思政网军”建设的理念是主动介入网络,与大学生共成长,从观念上消除偏见,决不能视网络如同洪水猛兽,对上网学生决不能用批评、训斥的教育方式,采用围、截、堵的方式,而是换之以理解、包容、接受、参与,对上网学生甚至网瘾学生给予平等对待和无私关爱。为此,学院党总支站在全局高度,先后数次组织思想政治辅导员参加网络文化专题培训,千万百计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为辅导员作专题讲座,鼓励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参与者、关注者、引领者的身份参与大学生网络群体活动,倡导大家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牌平台,用平等对话交流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如今,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中,100%拥有自己的博客,100%加入自己所分管学生的QQ群中,绝大多数辅导员能够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 实事求是:够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研工作和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研究工作

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了解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则无从谈起。学院定于每年九月份由各分管辅导员采用分层抽样调查,随机访谈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学院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做了深入调研,这为做好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此外,学院党总支积极鼓励辅导员开展相关研究,这些研究的展开为学院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相互支持的良好态势。

2 交融

交融是交流的深入,要想真正做到与学生网民的和谐共处,水乳交融,“思政网军”必须积极参与网络活动。

2.1 不断加强思政网军的能力建设

“思政网军”的战斗力强不强,能力是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思政网军”的战斗力,学院党总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一手抓“思政网军”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一手抓“思政网军”的信息技术能力,改变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不精通电脑,懂电脑的辅导员不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努力使“思政网军”成为网络和德育相结合的专家。近年来,学院先后多次资助辅导员参加网络自动化办公软件培训,每年定期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多次请专家就网络文化建设做专题讲座,《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政府网络传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书籍人手一本,现在每个辅导员都对学生开放自己的QQ空间、博客,很多辅导员对于学生推荐的视频、网站、益智类游戏乐此不疲,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交流畅通了,工作起来也顺手了许多。

2.2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形式,开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社区

网络互动的自由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必须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式、训导式方式,而必须尊重网络主体的意见,让他们自由表达,平等交流。在互联网上,虽然师生之间不能直接面对,但可以通过开辟讨论区、聊天室甚至是视频聊天室来进行彼此沟通。

学院在不断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的同时,还不断开辟思政教育的新社区。学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网络紧密结合,以生动鲜活的教育内容充实学院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各级学生组织也开辟了自己的网络社区。同时,实行网络自治,即依靠学生建网站,支持学生管网站,指导学生用网站。

(1)依靠学生建网站。学院每年以学生勤工助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成立5年来,共有近1000名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参与包括栏目设计、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网络安全、信息采编等工作,他们是学院网站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转贴于

(2)支持学生管网站。学院现有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200余人,他们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学院组织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员开展网络调研,制定网上道德自律规范、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在网络中筑牢自律防线。学生信息员遍布校园网站,各大组织网络社区和QQ群,人人网、天涯、猫扑、七零三、八零四、校内网等学生经常登录的热门网站与社区,负责捕捉、反馈网上信息,定期总结BBS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

(3)指导学生用网站。学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经常组织学生访问著名理论网站,了解学科前沿和学术动态,撰写网上研究论文,利用校园网开展理论宣传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

2.3 及时回应学生困惑与关切,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问题

(1)建立了限期办理与答复制。在学院每周召开的党政联席会上有一个固定议程就是要讨论从网络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那里汇总的问题,对于能够在规定期限内能解决的问题,就让有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给予办理;对于确实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或无法解决的,必须给予答复与解释。

(2)建立了代表合议制。对于学生在网络上反应强烈,涉及绝大多数学生群体利益,或者相当部分学生网民对于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决定或做法存在较强烈的质疑的,学院会成立专门的事故处理小组,并规定事故处理小组中必须有3-5名由学生网民推选处理的网民代表。这一做法成效显著,温州医学院学院仁济学院自建校以来,还没有发生过网络公共危机,学生对学院各项工作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建立了定期座谈制。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学生群体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对学院各项工作的看法与态度,学院党政领导每月与学生网民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反应自己和所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方面困难与问题,听取他们对于学院各项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给予答复与解释。

3 交锋

深入交流,深度交融的基础上,对网络领域出现的道德问题与违法活动,要敢于作斗争,敢于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

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网络空间的虚无缥缈和浩瀚无边在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极大地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人性的弱点也在这个虚拟世界尽情呈现。从互联网走出科技精英的垄断成为大众的一种交往方式起,网络就不再是一片净土,虚假信息、色情信息、垃圾信息及其他有害信息日益泛滥,渐成痼疾。②信息污染、信息欺诈、侵犯个人隐私和侵犯知识产权、论文剽窃等道德和违法活动层出不穷。尽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专门规范网络行为,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立法的天然滞后,加上网络空间有别于现实世界的特殊性,使得现实生活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在网络空间收效甚微,举步维艰。良莠不齐的信息和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给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学院积极组织思政网军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

学院党总支把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上升到学院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看成是学院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在每年秋季新生入学之际,学院都有邀请市公安局资深网络警察来学院为学生作专题的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其次,依托各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进行网风、网纪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活动,如辩论赛、案例分享会等;第三,学院积极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和课程建设的合理经验,在大学生中开设网络道德课程与法治教育课程。例如,学院计划在未来几年陆续开设《网络伦理学》和《网络法制教育》等课程,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第四,学院思政网军积极整合资源建立优秀网站,开发德育软件。学院着手开发的寓教于乐的德育软件与平台“专业知识开心辞典”、“公考大赢家”“你来搏——人文百科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受益非浅,使网上德育有现实可操作的运行载体。学院计划在校园网上设立德育主页,设置世界观、人生观探讨、法律案例分析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栏目;将有关教育内容做成定时显示网页,放在校园网的出口端;在网上设立谈心室、讨论区开辟电子刊物、举办网上征文等活动。

本文受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课题(WSK10048)资助

注释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历来占据着重要地位,开展和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开发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深刻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展开探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与特征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国内最先、最早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是2002年2月刘梅[1]提出的,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一定义是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角度下的,并没有反映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韦吉锋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中,从“网络与人的本质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出发,指出“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2]

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一方面呈现为在网络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对网民(或受众)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既扣紧人的本质又抓住网络本质,既针对网络影响又发挥网络影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它既有网上的互动,也有网上网下的联动,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和网络方式。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3]

(1)开放性、共享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式过程,以启发、讨论、探究、质疑、收集信息、自主学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表现为: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开放性、教育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开放性、教育时空的开放性以及思维训练的开放性。这种全方位的开放性的必然结果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化,任何个人都可以在住所、办公室等一切网络联通的地方,通过网络跨时空、跨区域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化。

(2)交互性、平等化。它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思想政治信息、知识和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之间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部围绕着信息和知识生产、传递、交换、流通、竞争和冲突等环节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相互参与、相互操作。这种网络交互式传播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固定关系和单向灌输的面对面交流方式,促进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化,使教育更具有亲和力,有利于促进情感交流的真实性与直接性。

(3)自主性、个体化。自主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网络的主体,受教育者可以在网络上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与教育者或其他受教育者互相沟通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其本质上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自觉接受外部教育影响和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自主性也即意味着个体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受教者的需要和兴趣,强调从受教者的现实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4)虚拟性、隐蔽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主体以及相互作用方式的虚拟性。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物理空间的电子空间。即在电脑网络空间这一虚拟世界中进行思想政治的虚拟教育,这种虚拟教育既不是虚假的更不是虚无的,而是虚拟实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虚拟性是指主体的存在方式在网络中虚拟了,表现为人格虚拟、身份虚拟、活动虚拟和角色虚拟。相互作用方式的虚拟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涵盖到的各种知识、信息等在网络上的数字化流动。这种虚拟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得以隐蔽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通常能使其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途径

1.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即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主体能力,不仅注重道德知识的传递,更要着力于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培育和养成。

(2)开放性原则。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虚拟世界,将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下、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结和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自主教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

(3)民主性原则。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与尊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搭建一个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网络平台。

(4)个性化原则。要求开展的网络思想教育必须真正理解学生的合理需求和个体差异,认可和帮助学生实现各自的合理需要,不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得到相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最好的发展。

2.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原则

(1)职业性原则。它是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首要原则,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职业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围绕职业性展开。职业性原则要求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指导等。

(2)能力性原则。这是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能力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能力为本,强调在“行”不在“知”。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只是与普通院校的差别在于:普通院校一般强调“要知要行、由知而行”,高职院校更多强调“可少知须多行,可行而后知”。能力性原则要求特别注重三种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三种能力为辨别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能力、抵御不良侵蚀的人格完善能力和恪守法定准则的行为责任能力。

(3)地方性原则。所谓地方性原则是指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院校自身特色、体现院校所在地区特色,必须与当地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等相契合。这是由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功能所决定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要在当地就业、生活,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本地化教育,即使是本地生源,对其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本地化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1)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网站。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网站,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第一种形式是在网上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资料,为团队组织活动提供素材,为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资料库中,学生、教师不但可以查找和阅读电子读物,还可以随时对资料进行调用、增删或更新。第二种形式是开发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觉,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种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上图书馆、科技馆等虚拟社区,向大学生们介绍健康向上的书刊、影视作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轻松自然的网络浏览甚至文娱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信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设立校园BBS网站。利用BBS网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把握好舆论引导。在大学校园中,BBS站是学生舆论最集中的场所。小到评价个人言行、食堂卫生、图书馆光线、学分制、课程设置,大到申奥成功、加入WTO,都可能成为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做好舆论引导首先要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评判意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能力。BBS模式极高的学生参与率和广泛深入的影响力,使其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同时,也可以称为网上主题论坛的基本平台。成功的主题论坛能够促进信息共享、知识交流,有助于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

一个良好的BBS网站必须有一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骨干,他们构成网络信息员队伍,其主要职责是:定期整理BBS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积极信息,反驳或平衡消极信息。此外,还应当邀请和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发表明确、切实、中肯的讲话、文章,鼓励广大学生参与提问、讨论,变以前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渗透式”教育。

(3)组织在线交流。网络在线交流突破了现实中面对面、一对一、同地同步交流的限制,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交流:教师或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在公共聊天室中与多人聊天、自建聊天室和约定对象讨论或设置私聊频道二人对谈。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大胆、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且与教师的接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沟通。在这样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动性、交互性极强,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也容易达成共识、产生共鸣。通过在线深层沟通,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业疑难、特有心理困惑、乃至人生发展等各种个性化的微观或宏观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质量;范式;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2-0076-06

自教育部1999年批准高校试办网络教育以来,已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67所试点高校有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权。这些高校及其网络教育学院一直重视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然而,这当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高校网络教育的目标和对象的定位不够清晰,网络教育性质模糊,尚未摆脱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发展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调查和分析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有助于网络教育学院自身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相关的经验对其他教育活动也不无启发。

一、教育质量管理三种范式的理论特点

范式(paradigm)一词源于希腊文,一般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规范等意。根据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观点,范式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价值观,基本定律、基本理论,以及模式、方法或技术。从具体形态上看,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或三种范式的探索,这三种范式分别是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三者的基本差异可以简单地从方法侧重、管理目标、责任主体三方面加以表述(见表1),而其中的共同要素正是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需要析出并加以改造或吸纳的。

(一)质量控制理论以事后检测为重点

最早的质量观念是质量控制,重视生产结束时检验和筛选有缺陷的产品,致力于去除产品中的问题。这种管理范式被称为“事后历程”(after-the-event-process)。质量控制的主体通常是质量控制员或稽查员等质量专业人员。质量控制采用的最普遍方法是检验或测试。这种方法在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以决定教育活动是否“达标”。因此,通过检测确定目标与表现之间的吻合程度成为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显然,这种质量管理范式可能带来废品和重复作业等相当多的浪费。

(二)质量保障理论以预防缺陷为重点

针对质量控制存在的浪费问题而提出的质量保障概念,重视从生产一开始就预防缺陷的出现。质量被事先设计到程序中,以保障产品按预定的规格生产。质量保障就是生产无缺点、无缺陷产品的方法,它被称为一种“事前及事中的历程”(before-and during-the-event-process)。这种系统规定了生产依照什么标准、生产如何进行等程序,是一种预防模式。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注重质量文化建设

全面质量管理吸收了质量保障的概念并加以延伸发展而成。它注重创造质量文化,持续改进质量。每个员工的目标都定位于让顾客欢欣(不只是满意,也不只是超乎顾客的期望)。在全面质量管理关于质量的定义中,顾客是最重要的。1982年,彼得斯与华特曼出版了《追求卓越》一书,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顾客有需要的时候,以顾客期望的方式提供顾客想要获得的东西。这自然包括了随着潮流的变化,满足顾客变化了的品位、需求与期望。

20世纪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欧美介绍到日本后,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后,该理论被重新引入欧美,在工商业中被广泛应用,并被快速推广到教育等领域。当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又一次为人们所关注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举措而被高等教育界的许多人士所倡导。虽然也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以强调质量、强调全员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高校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甚至掀起了世界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运动。

调查显示,上述教育质量管理的每个阶段或每种范式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都时有体现。

二、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调查概况

课题组从2010年底开始,借用教育质量管理一分为三的范式分析框架,采用全部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课题组调查了全部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可获得的管理文件与相关报道,以教育质量管理三种范式的基本特点为据,从价值观、基本原理、方法或技术等方面,析出类别,结合个案情况,比较质量管理主要范式各自的特点,并就此对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选择或转换有所反思。

调查以网上资源为主,包括各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媒体报道、中国知网等,辅以图书馆收藏的纸质材料。对个别网络教育学院的情况开展了实地访谈或电话咨询。

(二)观测点

为分类方便,我们以教育质量管理各范式最为显著的理论特点为参照,将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观测点进行了简化处理,从质量管理时间与内容两个角度,以每个范式最为侧重的特点作为归类依据。

质量控制型:注重对教育质量的结果检验,即主要根据学生毕业时的学分与成绩等情况颁发相应证书,并检测出“不合格者”。

质量保障型:注重对教育质量的预防。重点放在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探索生产无缺点、无缺陷产品的方法,追求教育质量的“零缺陷”。

全面质量管理型:整合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的优点,侧重质量文化建设,即教育质量管理渗透到教育全过程之中,并特别注重打造全员而不只是教师负责教育质量的质量文化。

(三)调查对象与内容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教育部批准试办的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不包括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因违规操作等原因被关闭或因自身原因没有连续开办的3所网络教育学院。尽管这4个机构的不少材料目前仍然能够在网上公开查到,但为分析简单起见,本研究不作统计。

调查共搜集各校网络教育学院对外公开的教育质量管理文件1500余份。各校的规定及分类标准五花八门,具体内容有重叠,涉及数十个方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20项:(1)学籍管理;(2)毕业及电子注册;(3)学分与学位管理;(4)课程管理;(5)教学环节管理;(6)学生学习过程管理;(7)学生奖惩及学生活动管理;(8)学分制与教学计划;(9)成绩考核管理;(10)学

生行为准则;(11)学制与学习年限;(12)申诉;(13)违纪处理;(14)专业设置管理;(15)教学实践工作、实习方式管理;(16)班主任工作细则;(17)课程教学辅导员管理办法;(18)学生证管理;(19)对教学站的基本要求;(20)招生及有关工作协议。每个方面都有大量不同的具体规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类型、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不同范式的典型规定等情况作了归纳和反思。

1、我国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

64所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如表2所示。

2、我国网络教育学院质量管理范式的类型及其数量分布

在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大致可归为质量控制型的有13所,质量保障型的有38所,全面质量管理型的有13所(见表3)。

3、我国网络教育学习质量评定的主要(技术)方式

此次调查发现,我国网络教育学院普遍重视学习质量的评定工作,评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百分制(22所)以及百分制与分级制相结合的方式(30所)。当然,也有学院实行二级制、四级制、五级制、混合(综合)式、结构分数制等方式(详见表4)。

三、我国网络教育学院不同质量管理范式的典型个案

实际上,在64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已经不存在单纯地属于某一类型的质量管理范式。但我们通过查阅这些学院的具体规定,将其最为典型的价值观或管理技术作为归类的依据,还是为各类质量管理范式找到了较为典型的一些规定。

(一)我国网络教育质量控制范式的典型规定

个案一:

在校期间,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网院主管部门审核报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予以退学处理,并注销学籍。在有效修业期内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x大学毕业证书。

在有效修业期内,学生未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但所获得的学分数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数90%(含)者,经本人书面申请,可获X大学(网络教育)结业证书。

在有效修业期内,学生所获得全部学分在30学分(含)以上,但未达到结业所需学分数,经本人书面申请,可获X大学(网络教育)肄业证书。

对修读未满一学年而退学或被开除学籍者,发给学习证明。

在此类型的网络教育学院官方网站上,有关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学习证明等规定,清楚地表明了这些机构重视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精神,其质量管理属于典型的事后筛选型――最终分出有无缺陷及缺陷的类型。

(二)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保障范式的典型规定

个案二:

新生无故逾期一周(不入学注册),取消其入学资格。复查后,凡属弄虚作假、或者不符合招生条件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不退学费。

必须在有效学习期限内,修满学分。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课程成绩一般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勤成绩占15%,作业成绩占15%加权平均计算。课程成绩不及格或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课程,可以申请参加一次重考,重考成绩即为卷面成绩。

凡缺课时数达到授课学时的三分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课程考试,须申请重新学习该课程。

该类型网络教育学院对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成绩考核、学生奖惩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实际上就是将学校视为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通过设计合理的预防方案,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的条件,从而确保零缺陷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种“事前及事中历程”。

个案三:

在规定日期内到学院(或校外学习中心)办理入学手续(报名登记、缴费、填写学籍卡)。

各科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成绩、平时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当学分累积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标准,即可毕业,学校发给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

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考试,完成所学学分,考试成绩记入成绩册,作为升级、重修、奖惩、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课程考试分考勤(点击课件率)、作业分与期末试卷分,期末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面试等;平时考核可通过小论文、大型综合题、阶段测验等,以及考察学生完成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等情况综合评定;其比重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而定。课程成绩总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该课程的比重,考试课最多不超过20%。平时成绩占期终总评成绩的30%。考核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重修课程的考核成绩按实际成绩记入,原不及格成绩不记入毕业成绩总表。

根据这样的规定,“合格”才能毕业,这显然是必须坚持的,是质量控制范式所蕴含的积极因素。这类规定强调了预防因素的介入,把不合格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在毕业前解决,确保教育的零缺陷目标的实现。在时间上,也是典型的“事前及事中历程”。

(三)我国网络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典型规定

这种范式以正式加入ISO系列的网络教育学院的有关规定最为典型。

个案四:

学院依据成人学习特征和各种媒体特点,注重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了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用的教学模式。此外,通过实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预约选课和预约考试等举措,允许学生自定步调,自选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院引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标准,积极探索标准规范与自身远程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个案五:

管理规范:按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以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规范本院的教学服务质量管理。

资源优秀:充分利用X大学的教育资源,整合其他优秀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

服务满意:以学生,医药卫生机构为关注焦点,提供顾客满意的远程教育服务。

质量方针:管理规范,资源优秀,服务满意,技术可靠,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

技术可靠: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教学产品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提供一流的医学远程教育: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走在行业的前列。

个案六:

“十二字”办学理念――资源(Resource)、服务(Service)、过程(Process)、监控(Monitor)、质量(Quality)、效益(Outcome)。

“全人教育”方针――提供“全人”教育(Whole-person Development),培养学生具备“十大素质”。

“三新”活动――以新技术(New Technology)、新理念(New Concept)、新角色(New Roles),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推行新的教与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角色,培养新世纪的新教师。

模块制双证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出口、多入口、多目标、多层次、多模式的“模块制双证教育体系”(Learner-constructed Modular Educational System),又称“彩虹塔”(Rainbow Tower)……

“五个任何”教育服务――任何人(Any One)、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Place)、任何方式(Any Mode)、任何需求(Anv Need)。

这类网络教育学院从管理规范、质量方针、技术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精心设计,创造教育服务的质量文化,从而追求顾客满意度。

上述表述虽然是用于宣传的,但也从目标上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育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只有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尽力而为,才不会让学生、企业界等“顾客”产生受骗的感觉。因此,这些宣传在客观上引导着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范式的转换。

四、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特点反思

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的基本特点是教育质量管理正在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型,但目前的显著特点是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三种范式并行,甚至在同一所网络教育学院中也能看到三种范式并行的局面。

就调查材料而言,注重毕业生“零缺陷”而又实际存在“淘汰制”、重视学员作为“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信息公开是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毕业生“零缺陷”,但实际存在“淘汰制”

此次调查没有找到关于淘汰制的明确规定,但几乎每所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都有关于“退学”的规定。这说明,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各种范式中,受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影响,正逐步重视生产“零缺陷”的产品,尽量避免培养“不合格”的学生。当然,不合格“产品”万一出现了,实际上还是要被“淘汰”的。只是,淘汰制与全面质量管理这种质量范式的精神是不一致的,也与教育学中乐观主义的学生观相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范式被广泛接受和真正确立,事实上存在的“淘汰制”也许会逐步被淘汰。

根据“掌握学习”等乐观主义的教育理论,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掌握”学校所教的知识,在学习成绩上几乎不存在所谓的优生、差生等“正态”分布,因而网络教育在理论上也不宜追求学习成绩上的淘汰,而应转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促进人人成才、有效避免学习“缺陷”的质量管理范式。

(二)重视学员作为“顾客”的需求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根据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同时强调全员对质量负责,强调全程参与并持续改进质量。

在我国多数高校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核心要义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适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满足社会和学生的期望。在国内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界,这种顾客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正越来越受重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已正式加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行列,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各方“顾客”的需求都非常重视。

(三)质量管理信息公开

在被调查的网络教育学院中,教育质量管理的文件几乎全部在网上公开,随时可供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和有关方面浏览。这从制度层面促进了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运转。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网络文化日益渗透到教育系统的每一个领域的今天,网络教育学院的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其他教育机构参考。

五、余论

(一)教育理论界宜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政府的教育政策历来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网络教育的有关政策及理论却重视不够。事实上,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教育部对每一所试点高校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批,还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制定了相关的质量认证标准,其中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保证规范》(CELTS-24)和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网络教育课程质量认证基本标准》。我国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或通过了一些国际性的教育质量认证(如ISO系列),但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更缺乏从教育质量管理范式及其转换的角度所作的系统分析,致使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还缺乏本土化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对此,教育理论界不能袖手旁观。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成员,招生规模稳步快速发展。2008年招生147.22万人,在校生已达355.9万人,其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不断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承认。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网络教育更为重视引进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理论界应主动研究相关问题,并为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寻找和提供新价值、新方向与新的理论支持。

(二)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在提倡和建构质量文化的同时,避免消费主义对教育质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文5

摘要:现代社会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也为高职类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能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德育教学,就必须强化德育网络课程建设,完善网络德育课程的载体建设,同时,还应该推进高素质的信息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道德和发展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德育工作

0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迅猛的发展,使得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对高职院校的传统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怎样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底子比较薄、综合能力素质比较低的特点,结合高职类院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目前需要进行深入解决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文中就是针对此进行剖析,探讨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类院校德育工作的可行模式。

1德育工作的信息化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思想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除了在继续坚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下,还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构筑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素质教育教学的新模型。概括起来,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德育授课效果现代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面向外面精彩世界的学习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具有涉及面非常广、新闻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担负道德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创作和收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如应广泛收集为我所用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精心组织和利用,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多门课程的PowerPoint课件,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思想等等,通过这些课件来完成德育教学。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添加各种实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奥运会开幕、近代中国国情的珍贵视频,甚至是学生所熟悉的一些身边事件,把这些实例跟书本上的有关知识相结合放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具有信息量大、负担轻、效果佳的特点。

1.2 通过网络图书馆的浏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上网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不过,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游戏、聊天和看电影等网络娱乐活动。为此,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来查阅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就业指导等有关内容,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浏览各种数字图书馆,如万方数据库、E-Book等网络资源,详细了解国内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动态、成果和方法,并从中汲取精华,开拓自己的思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1.3 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职类院校的道德教育应该跟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紧密联系起来,明辨其中的是非,这也是德育教学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也随着浸入。对此,教育工作者只能通过加强思想和道德教育,特别是时政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学生定期浏览各种时事门户网站,教师要定期组织时事专题讲座来向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1.4 针对各种社会问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当代学生对各种国家大事、新鲜事物和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对各种热点时事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可以事先提出各种问题,如在校学生恋爱问题、社会公德问题、学英语和考英语问题等,然后让学生从课本和网络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查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表意见和观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调动学生思考和发言的主动性和新颖性。

2德育的信息化载体构建

在信息化条件下,高职类院校应该着力构建一体化的校园网络,该网络应该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应使其真正成为高职类院校开展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新型基地。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和模式:

2.1 完善校园网络建设要依托国际互联网,建立各种安全、稳定、畅通的校园网强势媒体,可以开设多种板块,如道德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实习培训、勤工俭学、社团建设等等。可以创办各种品牌栏目,如爱国教育基地、办学成就、个人主页、校园生活等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周到服务。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旨,引导在校学生关注各种社会热点和校园热点,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踊跃参加的网上学习和生活乐园。

2.2调动各种新兴网络技术,如博客、QQ群等应该通过各种网络即时通讯技术,包络QQ群、MSN、手机网络和各种论坛,及时将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和资料发个学生,采用自然轻松的方式来传播先进文化资源,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交流平台,来对学生进行课外学术指导。

2.3 建设BBS论坛,向学生传播新鲜资讯通过院校自行构建的BBS论坛,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学校动态,自由各种信息进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个人独立观点;对热点问题进行评论、探讨。真正把校园BBS办成为全校师生交流互动、传播思想的良好平台。

2.4 开通校长信箱通过该信箱,为学生提供一个反映问题、建言献策的畅通渠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是自己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该信箱来向学校高层进行反映。同样,学校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情况,倾听学生心声,及时解决各种实际中的问题。

2.5 建设各种虚拟群体各个院系和班级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校友录、班级主页和QQ群等网上虚拟集体,有兴趣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学生组织或社团。在各种虚拟群体内,可以包括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为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提供有效平台。

3推进信息化德育工作组建设

3.1 道德教育工作组的构成应该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成立专门负责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而负责学校学生工作、宣传工作、网建工作、思想工作和网络技术工作的负责人作为组员,该工作组主要负责总体任务的规划。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由专职、兼职道德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保障人员构成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兼职教师可从师生中选拔产生,作为网络评价员和网管员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则由网络中心的有关人员构成。这样,就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教育管理体系。

3.2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组的职能网络是便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而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就直接决定了德育教学的工作成果。对于各类高职院校来说,应该致力于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书评、熟悉思想德育工作和网络文化特点、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工作队伍。这就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熟练掌握各种专业信息化知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能够对各种主题思想教育网站进行构建和维护;对网络言论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要学会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导引,能够始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的活动吸引人,用各种高雅文化熏陶人。

3.3 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对于专门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该争取实现固定编制、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和固定召开会议。而对于从事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学校应该给予相应的待遇。

4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针对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准确把握网络主旋律现在,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着网络,对上网学生产生多种负面影响,所以,必须确保网上存在吸引力很强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正确、积极的思想文化来占领网络阵地。应该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争取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各种信息化平台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人生追求。

4.2 强化网络教育现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的窗口和渠道。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丰富多彩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良内容和思想。所以,对学生的网上鉴别能力的培养就非常重要。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自律能力,在各种不良网络文化面前要坚定信念、把握正确方向,构筑思想上的坚固防线。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同时,应该做到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友,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思,不跟网友随意约会;还应该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正常运行秩序。

4.3 强化网络发展教育现代校园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民的主体逐渐向大学生倾斜。不过,好多学生对我国的相关网络法规来接并不多,对网络上的一些潜在危险认识不深,对网络黑客和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充分。所以,各类高职类院校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让学生具体了解哪些网络行为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了解违法网络行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给违法者本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就应该教育学生合法的利用网络来学习,净化网络环境。

所以,应该不断推进高职类院校信息化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模式,努力开拓信息化条件下的育人新领域,使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三课堂,有效提高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新颖.论德育工作新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2007(10):34.

[2]田建国.高校德育环境与对象、内容和理念[J].山东农业教育,2005(1):29.

[3]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3):42.

[4]柳欣,黄裕钊.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

网络教育学院论文范文6

一、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中,由教职员工,尤其是作为校园主体的青年学生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等通讯手段的大量使用,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文化和这些网络手段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情感、思想多个层面在内的文化形态的总和。而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地位和影响愈来愈重要。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

高校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以正确的价值观武装师生,能实现以共同理想为思想基础,能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更好地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网络文化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较大,既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收效明显,也由于价值观的冲突等对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3.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因此,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兴趣爱好,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精品,使之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将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闲暇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实践方向

闲暇教育是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价值的利用闲暇时间,提高学生闲暇生活质量,充实个人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为全面发展个人组织的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闲暇教育”为工作视角,以网络文化“治疗”网络成瘾,打造学生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关系着其未来成长。在各网络平台中,给学生提供兼具趣味与教育性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关注度,吸引学生将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有意义的网络内容中。同时教育部推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坚持以网络文化育人为出发点,开发优质网络信息资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并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促进更好的个人发展。

三、基于闲暇教育的网络文化建设实践

(一)打造多种平台,全面整合各类资源

良好的网络平台是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以建立名站名栏为导向,以满足师生需求为目标,以学院育人特色为基础,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平台,做到网络文化的硬化、净化、美化。

1.改版学院网站,打造学院信息主阵地

学院有着充足的资源优势,学院网站可以作为弘扬学院主旋律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迅速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内容涵盖时事评论、科技前沿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形式以视频、图片辅以文字,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2.着力建设校园论坛学院专版,延伸育人平台

校园网络论坛同样是弘扬主流文化和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阵地。邀请专家学者编写关于科技新态、行业发展等文章;优秀学长撰写关于职业规划、成才励志等博文;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负面言论等,均为加强校园论坛建设的有效方法。

3.学生工作利用移动客户端,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学院各年级开通官方微信、QQ群、飞信群、微博等平台,提供各类实时通知公告,为信息的及时、准确及全面提供了保证。同时,利用学院微信服务号,开发通知公告、信息核对等为一体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实现学生工作无纸化办公的逐步实现,更加环保便捷。

(二)建立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

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离不开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为了打造一支网络媒体、网络管理、网络专业技术和网络市场运营的强大队伍,我们需要把学院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网上名编辑、名版主等人才队伍。

1.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将会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吸引学术大师等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邀请他们发帖撰文、开办名师讲坛,导师们勤敏笃行的科研作风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将会深刻地影响学生。

2.学生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队伍则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强大的建设力量。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QQ、微信等网络渠道与家长及学生进行沟通。同时,辅导员队伍网上开博,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指导,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3.学生骨干团队

学生骨干团队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学生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服务队伍及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学生中的“意见领袖”,以“网言网语”有效引导学院学生思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打造特色项目,不断开拓闲暇教育新阵地

在如今微博、微信等盛行的“微时代”,笔者所在学院在全面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多种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三微一体”的立体宣传,将学生微访谈、辅导员微视频、长微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使博客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关注;平台着力形成一个师生同为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局面。该博客是学院闲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