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例6篇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教学质量;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22-03

毕业生质量调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反馈的有效手段,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2001年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导向,以问卷形式对海南医学院2012、2013、2014届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2012―2014年参加海南医学院校园招聘会并录用2012―2014届海南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的96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各级医院59家(61.5%),其中三甲医院11家(11.5%)、二甲医院34家(35.4%)、社区医院14家(14.6%);急救中心8家(8.3%);医药相关单位29家(30.2%)。海南地区用人单位66家(68.7%),非海南地区用人单位30家(31.3%),涉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贵州等地区。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访谈,根据《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教育结果对医学毕业生需达到的能力制定调查问卷。教育结果包括三个方面:1)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

力;2)态度及临床技能;3)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的能力。问卷对每个方面能力对应设计相应项目。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的评价,第二部分为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进行的对比评价。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数据结果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对海医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其中26.04%选择“很满意”,61.45%选择“满意”,总体满意率达87.49%,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肯定(见表1)。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经卡方检验,p

用人单位对反映学生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的四项指标总体满意度较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82.29%,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为86.46%,善待患者(顾客)为89.59%,尊重医学伦理为80.21%。

在反映毕业生态度及临床技能的10项指标中,总体满意度很高的有三项,分别是遵纪守法为93.50%,胜任日常工作为98.96%,抢救危重病人或危机处理能力为93.75%;四项指标总体满意度较高,分别是与患者(顾客)交流通畅为85.42%,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求教为85.42%,(临床)技能操作能力82.29%,表达分析问题逻辑清晰为80.21%;三项指标总体满意度偏低,分别是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为70.83%,具备(临床)医学思维为71.81%,领导力为80.21%。

反映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的能力六项指标总体满意度为:钻研业务78.13%,自我学习、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为84.38%,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为66.67%,参加业务考试成绩为76.04%,英语应用能力为60.42%,计算机应用能力为62.50%。反映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指标、态度及临床技能指标和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能力指标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4.64%、83.56%、71.36%。

所有评价指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很满意度较高的数量少,20项评价指标15项很满意率在25%以下。其中对毕业生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评价不满意率为10.42%。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总体满意度也较低只有60.42%和62.50%。

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中,三甲医院很满意率为18.18%,二甲医院很满意率为23.53%,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医院单位很满意率为25%,医药相关单位为31.03%,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比较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外校毕业生比较评价详见表2。在与外校毕业生的比较评价设计中,所设计内容与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对应。由统计表看出,用人单位评价海南医学院毕业生除英语应用能力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外,其他方面与外校毕业生基本相当。

用人单位认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参加业务考试成绩弱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8.75%、15.63%;有2.0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与外校毕业生存在明显差异,但也有34.38%用人单位认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强。评价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强于外校毕业生比例较高的项目是工作态度、对患者(顾客)态度、(临床)技能操作能力、胜任日常工作,分别占48.96%、36.46%、34.38%、31.25%。

3 讨论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各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总体较好,尤其是善待患者(顾客)、遵纪守法、胜任日常工作、抢救危重病人或危机处理能力等指标总体满意度在90%左右。用人单位对反映毕业生医学认识及医疗实践能力、态度及临床技能指标平均满意度较高,说明毕业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医疗实践能力、临床技能教育效果良好。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海南医学院进行全员应急救护培训,在应急救护教育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和探索,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毕业生质量存在短板 数据结果也显示,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能力指标平均满意度仅为71.36%,特别是创新思维、英语能力及计算机能力满意度较低,数据与学校原有用人单位调研基本一致无提高。这提示海南医学院需加强创新教育,加大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教学。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培育学生自我学习,具备一定科研能力,以保障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能力进行终身学习及在职进修。

用人单位对工作敬业负责、善始善终满意度仅为70.83%,

不满意度达10.42%,主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辞职率较高。部门基层单位表示,留人用人十分困难,这提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诚信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三甲医院很满意率低于二甲医院很满意率,并且三甲医院很满意个数明显少于二甲医院,这提示如果想要毕业生在较高水准医院中求职,必须加强各方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 海南医学院把岗位胜任力、领导力和个性发展设定为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用人单位虽然对毕业生胜任日常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对表达分析问题逻辑清晰、具备(临床)医学思维、参加业务考试成绩评价偏低。这些指标与岗位胜任力紧密相关,对应数据值得教育者反思。

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领导力满意度为80.21%,围绕学生领导力培养,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与患者(顾客)交流通畅、与同事和睦相处、虚心求教满意度较高,在与外校毕业生比较中,认为沟通能力强于或差不多的占85.42%,说明毕业生协作沟通能力较好。但善于总结,勇于创新评价满意度较低,仅为66.67%,今后应注重创新教育。在今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

4 结束

毕业生质量调查有利于学校了解社会对当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改进、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参照体系,对医学相关毕业生进行调查,能为医学教育拓宽世界眼光,明确质量保证的方向。本次调研获取的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毕业生评价和海南医学院毕业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比较评价数据,说明学校输送到社会的毕业生基本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相当。随着国内医疗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医学人才的质量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强学生对医学认识,提高医疗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2

一就业管理体系建设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大事。随着新校区搬迁工作结束,新老校区分离,学校学生管理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党政领导就把就业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党总支及行政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学生党总支。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学院领导专门制定就业工作奖励政策,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并定期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积极关注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分析和解决就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建议。此外,学院依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地州108家医院建立联盟医院的平台,宣传我院应届毕业生,同时还要求各科室领导、专家利用外出开会、会诊、培训等机会积极推荐我院毕业生。

二就业教育体系建设

1就业工作贯穿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全过程

学生从基础医学院转入第一临床医学院后,开展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争当优秀医学生”为载体的系列学习实践活动,融入“五好”、“五带头”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习、考研、就业和择业等主题内容的指导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大三学年和大四上学年,学生总支和年级办以“三率两比例”作为有利抓手,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在校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三率”指的是外语四级通过率、考研上线率、毕业生就业率;“两比例”则指学生党员比例、学生违纪比例。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各种综合能力进行强化教育,有力地促进学风建设工作,营造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风气,创建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每届学生外语四级通过率、考研上线率、毕业生就业率、学生党员比例逐年升高,而学生违纪比例则为零,从而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他们的毕业储备了就业能力。大四下学年至大五上学年,学生总支和年级办与学院临床教学管理部联合培养学生的实习技能,通过每周四举办临床专家技能讲座和教学查房,拓宽临床思维能力,增加临床知识面,严肃学生实习纪律,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医患沟通能力,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大五下学年,学生总支和年级办着力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和政策,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并通过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全力培养毕业生的就业技能。

2教管结合,全员化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教管结合即第一临床医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学生工作及就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针对一校多区的新形势和学生教育管理的新特点,专题召开了“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教管结合工作会”,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教+管”联系机制,进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管理分离的格局,教管联手着力打造第一临床医学院毕业生核心竞争力。通过学生总支与教学管理部通力合作,发挥全体医、教、辅人员的积极性,对全体学生从课堂抓起、从宿舍抓起、从畅通师生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抓起,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渠道,在临床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及目标,努力转变就业观念,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是在教学环节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党政领导、各教研室负责人及学生党总支教师每学期17次深入课堂听课,督查课堂教学,并在学期末专门召开“第一临床医学院学风、教风建设专题会议”,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二是建立临床实习学生奖励机制,对实习成绩优秀、实践操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按20%的比例颁发证书,予以表彰,为切实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完善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学院领导带头为毕业生专题举办系列人文及专业讲座,开设“临床医师的素质培养”、“心理健康与医患关系”、“医疗现状对医学生的挑战”、“如何做一个好医生”等,指导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人文类讲座,获得了广大同学的普遍好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三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划拨相应工作经费,充分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在学校管理重心下移至学院后,于2010年3月正式设置正科级学生工作部门,并在学校每年划拨生均60元活动经费的基础上,每年从医院财务中单独划拨生均40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为学院坚持教管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白求恩精神,贯彻落实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物质保障。

2举办系列就业指导专场讲座

第一临床医学院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教育模式。学生党总支分别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和老师为毕业生举办了“如何平衡考研和实习关系”、“医院面试技巧”、“女生就业求职化妆技巧”、“从学生到医生”、“医生的心路”、“医学生人文素质与职业生涯”、“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方法”、“职场礼仪”等就业指导讲座,从就业政策、形势、技巧、理论等方面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指导,为毕业生走向毕业,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完善就业信息收集、传递形式

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是就业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让毕业生全面、及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毕业生年级办公室采用多种形式收集、传递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一是完善学生联络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积极为毕业生和传递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并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上报和服务工作;二是建立中国移动飞信平台,通过添加学生手机号为好友,及时、准确传递每一条就业信息;三是开通新浪邮箱,相关就业政策、信息及时,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能通过登录邮箱详细查询和下载。

4扎实做好常规性就业服务工作

学生党总支和毕业生年级办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原则,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服务常规工作。一是通过年级大会、学生干部会、党员大会有效宣传我院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握正确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增强毕业生就业的基层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就业工作制度,及时、准确、高效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填写、就业签约和解约、离校手续办理、学生就业统计情况等服务工作;三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外医药类招聘会,现场做好就业指导与答疑工作。

5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做好贫困生就业工作

第一临床医学院贫困生人数较多,毕业生贫困面占到35.59%。贫困学生就业难,缺乏自信心,就业心理问题突出。关心贫困生和贫困生的就业及就业心理问题成为就业工作的难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生党总支和年级办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点面结合的工作原则,积极排查就业困难生,通过给予就业困难生临时困难补助、设置学生工作助理临时岗位、心理辅导等不同方式,帮助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准确定位,建立自信,积极求职。此外,学生党总支还积极参与学生处助贷科“助学育人”项目申报,并联合第二临床医学院聘请本校和附属医院专家教授为贫困生免费举办执业医师资格考前培训,内容涉及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人文素质提高等共20多场讲座,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举办小型招聘会,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

为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我院积极利用各种渠道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通过举办各类小型校园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学生党总支于2011年1月和3月份别举办了华山眼科医院校园专场招聘会、金域医学检验集团校园专场招聘会。两场招聘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我院与两家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毕业生现场了解用人单位招聘的基本程序,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四就业考核体系建设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四年制 医学检验 毕业论文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参考文献::

[1]杜鸿,朱雪明,张萍,等.重构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62:176.

[2]曹向红,徐敏,王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771-2772.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4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文做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指导教师

一、医学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现状

2011年,广西中医学院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对医学院校500名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有关就业心理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3份。以本次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当前医学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如下。

(一)消极就业心理普遍存在

在回答“您认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是否普遍存在消极心理?”时,选择“存在”的占69%,选择“不存在”的仅占3%。在回答“您认为良好心理素质对医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否重要?”时,70%的毕业生选择“非常重要”或“重要”。表明医学毕业生认为就业普遍存在消极心理,并且认为良好心理素质对就业有重要作用。

(二)消极就业心理的主要表现

1.良好情感体验少,消极情感体验多。医学生在寻求职业过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择业情绪心理.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常常是通过各种不正常的择业情绪表现出来的。在回答“在就业过程中,您有以下哪种情感体验?(多选)”时,选择“紧张兴奋”占37%、“忧郁烦躁”占40%、“消沉失落”占37%、“热情积极、坚韧执着”仅占32%。由此不难看出,医学生就业过程中积极良好情感体验少,消极情感体验多。2.消极心理倾向明显。焦虑急躁是医学毕业生常见的消极心理.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紧张、恐惧等情绪体验.过度的焦虑急躁会产生较严重的消极心理.自认为就业过程中有这种心理倾向的毕业生占53%。2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有依赖心理倾向,希望学校、家庭帮助解决就业,甚至寄希望于托关系、走后门。2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有自卑倾向,就业没有自信,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与此相反,2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工作挑剔自负,过于自信。3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有幻想心理倾向,希望有一天伯乐能够发现自己。22%的毕业生对就业感到怯懦害怕.2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就业过程中彷徨无奈.1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容易受别人影响,常常虚荣从众。认为没有这些心理倾向或不清楚的只占11%。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认为医学生消极就业心理倾向明显.表现也较为复杂。

二、医学生消极就业心理的成因

医学生引发消极就业心理的原因有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其特殊的一面。

(一)就业体制深刻变革和医疗用工制度较为僵化

自主择业作为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医学生虽然在心态上已经接受.但要很快适应这种变革显得非常吃力.导致对前途迷惘、悲观、失望,从而产生各类消极就业心理。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机构多为事业单位.用工制度较为僵化.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走后门等不正常现象,公平竞争、合理流动的环境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从而挫伤毕业生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心理。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态势

医学毕业生就业总量巨大.据卫生部最新统计.到2010年中医学类毕业生达到119万人。医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专业结构看,中医学等专业总体供大于求,临床医学、部分卫技专业需求略大于供给。从学历层次上看,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需矛盾突出。从地区结构看,大中城市需求萎缩,县及县以下需求较为旺盛。从需求的性别结构看,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男性,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医学生极易遭受心理挫折,引起消极心理。

(三)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引发心理危机

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逐步从“学生角色”变为“社会角色”的过程。在这个关键时期,医学毕业生要突破原先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与社会广泛接触和交流.而他们没有就业经历和经验.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给医学毕业生带来诸多不适应,这些都会增加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从而引发消极心理。

(四)社会、家庭、医学生自我的期望值较高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医学生的培养仍然不可避免的要采取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对于社会、家庭、以及医学生个人而言.对自我的期望远远高于其它专业大学生.难以树立务实的择业观,导致就业渠道越来越窄,从而挫伤自信心,引发消极心理。

三、医学类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现状及队伍建设素质要求

医学类院校具有专业性强的显著特点.关注其就业指导教师的现状可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充公认识到优势及不足之处.便于调整和改进就业指导。

(一)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

目前各高校都已经成立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办公室或部门.虽然名字各有不同,但其工作人员职能都大体一致,基本上承担了本校的全部就业工作。当中包括学校就业部门的计划及安排、联系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就业数据录入上报、档案转移、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等。种类分散,而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无法达到高校教师对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质的要求。因此,各高校普遍以讲座的形式,一次性地集中大批量同学进行就业指导。

(二)队伍结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所包含的内容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学科。作为医学类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还要熟知医药类专业知识及行业发展状况。而在目前医学类院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中所出现的情况:一是因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严重缺编,供不应求,已不能满足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需要:二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主要来自学生工作系统.尽管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但通常没有受过就业指导相应专业的培训,缺乏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其在日常事务处理中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工作需求还要兼任就业指导教师,可想而知,就业指导课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医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6

第一条为适应本省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完成院校教育之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且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在经过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毕教委”)或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毕教委”)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分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所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进入培训基地进行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的人员(下称住院医师)。

第四条鼓励各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奖学金,资助优秀的住院医师完成培训。鼓励企业、保险公司、个人等以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或其他条件,共同促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本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考核办法和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省毕教委由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和部分地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省毕教委办公室委托*省医师协会承办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

第七条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管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第八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第九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省毕教委认可、公布;认可、公布办法由省毕教委另行制订。

第三章培训实施

第十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实施培训。

第十一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住院医师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年度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年的12月底前报省毕教委,并在每年的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备案。

第十二条普通专科培训招生以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也可招收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亚专科培训主要招收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指导意见公布前已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在开始试点的3年内,亚专科培训可招收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第十三条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省毕教委认可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第一年必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并经统考合格者,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为1~5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卫生部毕教委认可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条培训基地及所在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工作档案,培训相关内容应在《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中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录。

第*条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组织符合条件的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指导。在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考试考核

第*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全面检查核对住院医师的《培训登记手册》,对完成培训细则规定内容的人员,按照培训标准要求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核、日常考核、轮科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方法、条件按照《*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专科医师培训的考试考核,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

第二十条住院医师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培训内容的,培训时间顺延;完成培训内容后再进行考试考核。对在考试考核中弄虚作假者,培训基地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应取消培训资格。

第二十一条省毕教委对培训基地及其所在医疗机构组织的考核进行不定期的指导、检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基地给予限期整改,对在整改阶段无明显改善的不再认可其培训基地资格。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专科医师培训经费实行单位支持、个人分担、政府资助、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需要的经费,要为受训医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包括住宿等生活条件。

第二十三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应为带教医师提供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四条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和培训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六章附则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由省毕教委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

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方案公布前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基地招聘研究生进入相应阶段的培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至少有1年以上三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临床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

2、按照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已完成相关病例、病种的实践;

3、通过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临床能力考核,并以此作为进入相应培训阶段的依据,确定培训年限。

二、培训目标

经过培训使住院医师达到“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普通专科医师或亚专科医师水平。

三、培训要求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政治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专业理论:根据普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4、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5、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初步独立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2500个印刷符号。

6、人文医学: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理论:根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临床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本专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技术,熟悉门、急诊专科疾病的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能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能胜任总住院医师的工作。

3、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比较熟悉地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

4、教学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承担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和进修医师或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5、科研能力: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6、人文医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给病人予人文关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培训年限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3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1~5年。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培训期间无论任何理由请假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培训期限延长一年。

五、招生办法

各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参加培训人员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招生计划报*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每年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

六、培训方法

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为主的培训方式。专业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主要采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第一年必须实施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培训基地主任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医师组成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和指导。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以参加亚专科的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七、培训内容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公共科目学习内容和时间如下:

1、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参考学时数12学时。

2、循证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3、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参考学时数8学时。

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参考学时数8学时。

5、医德医风:参考学时数8学时。

6、人文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二)临床实践培训内容按照各普通专科、亚专科培养标准细则的要求实施。

八、考试考核

(一)内容

《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内容按卫生部统一要求,含工作态度、医德医风、医学法律知识、行业服务规范、相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外语、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

(二)考试考核方法

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公共科目、专业理论等主要采取笔试方式,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主要采取面试的方式。

(三)考试考核类型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和组织形式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确定。住院医师应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的第3年参加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住院医师应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带教老师应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住院医师轮转与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及参加阶段考核的依据。

3、轮转与年度考核:住院医师在完成培养标准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和完成年度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与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4、阶段考核:

(1)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主管部门依据普通专科培养标准相关内容,组织公共课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或考核。

申请普通专科培训考核者,应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

(2)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省毕教委对其完成培训情况及医德医风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省毕教委将审核通过的住院医师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卫生部毕教委依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相关内容,组织以考查临床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

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者应提供《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亚专科培训阶段登记手册和省毕教委审核证明。

(3)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及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培训期限顺延1年。

(4)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或考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的资格,培训时间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九、证书发放

参加普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指住院医师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场所,是根据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行认可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临床科室。

培训基地设置在经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医疗机构中的临床科室。

第三条培训基地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普通专科基地)和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亚专科基地)两类。培训基地类别依据卫生部普通专科目录和亚专科目录设置。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培训基地认定条件包括:

一、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二)教学条件

1、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临床师资队伍。

2、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

3、具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场地。

4、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住院医师接受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三)组织管理

1、成立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有院级领导分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2、成立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

3、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人事管理、住院医师考试考核等制度。

(四)支撑条件

1、提供培训对象的工资和补贴,保证给予与本院同年资职工的同等待遇;

2、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提供必要的住宿等生活条件;

4、妥善解决人事档案和工龄;

5、积极协助培训对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办理医师执业注册手续;

6、与培训对象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7、保证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培训对象离开基地。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有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每个普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2;每个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1。

(二)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要求。

(三)普通专科基地应设置有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的临床和辅助科室;亚专科基地所在的临床科室能够满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相关辅助科室设置齐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有关临床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符合全科医学培训标准要求。

(四)医疗条件(包括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设备等)能够达到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学科常见疾病,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培训需求。

(五)培训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应为本院人员,不得由外院专家兼职),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培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五条医疗机构可组织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要求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省毕教委讲认定(包括复审)的申请。

第六条认定步骤

一、形式审查

省毕教委办公室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普通专科基地,由省毕教委通知申请单位实地评审的时间;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亚专科培训基地,省毕教委初审通过后,报卫生部毕教委。

二、实地评审

(一)普通专科:省毕教委组织评审团,依据普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进行实地评审,讲评审意见,由省毕教委对评审结果进行认定,并将通过的基地名单和培训规模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二)亚专科:省毕教委协助卫生部委员会组织评审团,依据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核定培训规模。实地评审工作于每年8月底前完成。

三、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基地具备培训专科医师资格。基本合格的,应在半年内整改并接受复审。不合格的2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四、公示

培训基地评审结果实行公示制度。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审批结果由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网站进行为期二周的公示。对结果持不同意见者,可在公示期限内向省毕教委讲复查申请。

亚专科培训基地评审结果由卫生部毕教委公示。

五、公布

通过评审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名单及招生培训规模由省毕教委于每年9月底以前向全省公布。

亚专科培训基地的名单与招生规模由卫生部毕教委公布。

六、再认证

培训基地评定周期为5年。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1年讲再认证申请,省毕教委根据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实行动态管理,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亚专科培训基地由卫生部毕教委进行再认证。

第四章基地管理

第七条经评审通过的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核定的培训规模接收住院医师,并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开展专科医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