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例6篇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1

“雄安记忆”即雄安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全部记忆符号集成,它涵盖了文字、图表、照片、视频、音频、实物等各种载体形式,全面、客观、真实、完整地记录雄安新区建立、成L、发展的历史全貌,以读、视、听等方式原汁原味地对雄安新区发展轨迹进行全景式再现,同自然文化遗产、建筑一道,共同形成一座新城记忆的有力物证,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雄安记忆”工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高位、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全方位、全方面保存原始档案等原则,包括九个方面:雄安新区原行政区域内城镇、乡村、街道重要设施和建筑物现状现貌等相关资料;新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资料;城市拆迁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音像、文档资料;重大项目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体保存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新区各级机关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关于雄安新区的讲话、批示和到雄安调研的照片、视频等音像资料;新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相关资料;中直部门和中央企业疏解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资料;其他与雄安相关的记忆内容。

省档案局局党组多次组织召开局党组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有关精神,准确把握设立雄安新区的时代背景、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积极研究,就如何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找准档案部门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提出建议,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发展,谋划实施“雄安记忆”战略工程。

省档案局局领导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和督导。局长田昌明召集专题调度会议,实地听取保定市及雄县、安新、容城等地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就推进“雄安记忆”工程和收集档案文献资料、整合接收档案、现状拍照摄像留存记忆、档案普查清点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积极挖掘雄安历史档案,特别是发改、国土、交通、城建、水文、地质、农林、教育、卫生等部门档案资源,提炼有价值信息,提供给雄安规划建设等部门服务。省档案局分管局领导带队,相关业务处室组成指导工作组深入雄安新区一线开展工作,进行现场业务指导。

同时,省档案局下发《关于做好雄安新区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通知》(冀档发〔2017〕23号),对新区规划区域内档案部门推进“雄安记忆”工程提出要求:一是做好档案留存工作,确保现有面貌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留存,各相关档案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现行政区域内城镇、乡村、街道重要设施和建筑物等现状、现貌的拍照、摄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二是做好档案平稳移交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新区筹委会要求,监督指导现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做好档案工作,对其档案情况及现有馆藏进行全面统计,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有序推进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确保档案不损毁、不流失,档案实体和信息绝对安全;三是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现存档案资料的需求巨大,档案部门要积极服从服务于新区规划建设,有意识、有重点地利用馆藏现存档案,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省档案局的积极推动下,保定市和雄县、安新、容城三县迅速开展工作。一是做到人员保障,加强相关业务培训。保定市档案局组织召开全市档案业务培训会议,就新的归档办法和档案执法对全市档案工作人员员进行了培训,从5月中旬起,将结合雄县、安新、容城三县的档案现状,分期分批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推进“雄安记忆”活动的深入落实。二是摸清底数,开展档案资源统计。从4月中旬开始,对行政区域内各部门各单位档案情况及现有馆藏进行全面统计,开展档案资源底数调查工作。抢抓时间节点,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启动阶段,对现行政区域内城镇、乡村、街道重要设施和建筑物等现状、现貌的拍照、摄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用镜头记录历史,为国家、为社会、为后世留下永久的记忆和财富。三是利用现有档案资源,积极开展资政服务。在新区规划建设启动阶段对档案资源需求量、查档人员多、工作头绪多,保定市和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努力克服困难,立足于现有条件,创新思路,大胆作为,尽可能多地为查阅者提供档案资料。在档案查阅利用上,细心、热心、周到做好查档利用服务,积极挖掘档案资源,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决策提供档案参考依据,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政”作用。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2

1986年,北京市档案馆依据党和国家开放历史档案的决策,呼应学术界和社会对档案文献的迫切需求,创办了《北京档案史料》季刊。《北京档案史料》是一份兼跨档案界与历史界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以“发掘史料、公布档案、提供利用、推进研究”为宗旨,以刊登有关北京地区的档案、资料和发表相关史学论文、文章为基本内容。1996年在创刊10周年之际,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鉴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期刊进行调整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一年四本,按季度出版发行。

《北京档案史料》是全国省市级档案馆中唯一一份连续出版的档案编研出版物,截至目前,已编辑出版129期(辑)(第130辑正在编辑中),3000余万字,其中挖掘公布档案史料700余组(专题),为资政参考、学术研究和服务文化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98年荣获北京市党史优秀征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北京档案史料》的发展历程

30年来,《北京档案史料》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前行,回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北京档案史料》期刊时期

1986年至1998年,《北京档案史料》从季刊到双月刊,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间,《北京档案史料》办有档案史料、专论、人物研究、史料研究、读档随笔、历史沿革、史料便览、馆藏介绍等23个专栏,共出刊58期,100余万字,其中公布档案史料300余组(专题),发表学术研究和资料性文章200余篇,刊登100余幅历史照片,在档案界和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关于近现代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档案史料的公布,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决策参考发挥了基础凭证作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二)《北京档案史料》丛书时期

1999年《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至今已出版71辑,累计2000余万字,其中公布档案史料400余组(专题)。《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出版后,我们利用丛书的优势和档案馆办书刊的特点,依托市档案馆及各区档案馆藏档案资源,定位于服务,加强选题策划。自2001年第3辑起,在《北京档案史料》开设固定栏目,连续选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重要文献。2004年起,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首都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在每一辑《北京档案史料》上组织一个专题,系统公布相关档案史料。2009年起,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每年策划一到两个选题,充分发掘馆藏档案资源,并整合已公布的档案史料,编辑专题史料,作为《北京档案史料》专辑出版。

2011年在《北京档案史料》编辑出版25年之后,我们将其开本从32开改为16开。改版后的《北京档案史料》,在档案史料选题上,更加关注发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史料的公布;在文章编发上,更加注重体现北京特色;在丛书装帧设计上,更加庄重、大气。特别是史料专辑因其选题精准、内容丰富,信息量密集,深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欢迎。

三、《北京档案史料》30年发展的特色

(一)明确定位,立足服务

通观《北京档案史料》30年来的编辑思想和内容,突出体现以下三方面的服务意识:

1.配合社会热点,突出为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意识。特别是在进入2世纪后,《北京档案史料》不但编研形式上有更新,更注重选题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在提供资政参考、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围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北平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纪念日,以及配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等首都工作大事要事或突发事件,《北京档案史料》都及时组织专栏或策划专题,以馆藏档案为支撑,适时整理公布、编辑出版,凸显公布档案史料的特殊功用。

2.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加大为学术研究服务的力度。精准、及时研究公布档案史料,为学术研究服务是《北京档案史料》又一主要职责。2000年以来,我们将公布档案史料的重心进一步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领域转移,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北京档案史料》所刊登的档案史料和学术文章内容涉及北京政治、经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30年不间断地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具有原始性、权威性的第一手档案资料,搭建了社会各界利用档案史料的平台,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贴近社会,面向读者,加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关注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从多方面多渠道挖掘稿件,登载一些具有地方特色、资料性可读性强的文章,并形成系列,拓宽《北京档案史料》的内容范围。30年来,《北京档案史料》所刊登的档案史料和资料性文章,为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宣传北京、了解北京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例如,《北京档案史料》公布的有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市规划等档案史料,为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历程”(20多期)提供了史料支撑。

(二)以《北京档案史料》为媒介,拓展档案文献的开发范围

在坚持做好馆藏档案史料研究公布的同时,我们注重编辑、整理、出版保存在社会民间、有价值的著名或有代表性人物日记、笔记、口述史料及田野调查资料。自2001年起,我们陆续进行了《杨度日记》《廷杰存稿》《那桐日记》《那桐奏折存稿》的点校整理,以在《北京档案史料》连载或结集等形式编辑出版,并促成了这些珍贵手稿原件捐赠进档案馆收藏。在《杨度日记》原件捐赠暨出版座谈会上,戴逸、李文海等教授称:《杨度日记》以《北京档案史料》特辑的形式首次正式出版,“实是史学界的一大收获”。在《那桐日记》原件捐赠及出版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对《那桐日记》的点校、整理、出版可以看做是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此外,《北京档案史料》还陆续刊登了《京郊清墓探寻》和《京郊清代墓碑》系列专题,以及佟麟阁将军殉难处调查报告、有关北平和解放、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口述史料。这些史料的抢救性采集与整理,对于还原历史细节真实情况、推动史学研究、丰富馆藏档案种类和范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三)加强策划,深度开发,形成系列

《北京档案史料》从期刊到系列丛书,为保证多样性,每期(辑)刊发档案史料主题相对广泛。在连续出版10余年、有较丰富的史料贮备的基础上,2003年4月起,我们对《北京档案史料》自创办以来所公布的档案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分类,计划编辑出版《北京档案史料精选本》,以更系统、更便捷的方式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利用服务。这一工作受到了戴逸、彭明、蔡美彪、张注洪、刘桂生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认为编辑史料精选本,对于弘扬北京历史文化,体现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8月《绝对真相:日本侵华期间档案史料选》(42万字,40幅照片)编辑出版;2007年12月《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85.5万字,24幅照片)编辑出版,这两部史料精选专辑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绝对真相》在全国图书征订会上,位居新华出版社送展的近百种书籍征订排行榜第五位,2006年获得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之后,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组织策划选题,将新发掘的档案与已公布的史料相结合,编辑史料专辑,列入《北京档案史料》丛书系列出版”这一形式固化下来。

2009年为纪念90周年,在策划《北京青年报》的《“五・四”之光――档案解读》系列专栏的同时,恰值《北京档案史料》出版第100期(辑),我们编辑出版了《档案中的北京五四》史料专辑。《五四档案解读》自4月13日起连续6天整版刊出,在《北京青年报》每周评报中被评为“好稿奖”;《档案中的北京五四》史料专辑作为重大选题报送审核时,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认为:“书稿所收录的档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将组织编写《北京党史图志》与编辑出版《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史料专辑同时策划。6月29日,整合市和区县档案馆资源的《北京党史图志》特刊共计16个版面,在《北京日报》刊出。7月1日,《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来馆表示:《北京党史图志》刊出后,得到市委宣传部和报社领导、业内同行和广大读者的称赞,反响很不错,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65万字的《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也出版发行。

2012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我们编辑出版《档案中的北京文化》史料专辑和《北京文化叙事》。2013年,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北京市提出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编辑出版《北京的名山名园》史料专辑。2014年,为配合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纪念京张铁路通车105周年,我们以馆藏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京张路工撮影》为线索,采取田野调查拍摄、走访知情者口述与馆藏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老京张铁路京冀两地的道、桥、隧道、涵洞、站房等历史遗存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考察纪实报告,编辑出版图文并茂的《京张铁路百年轨迹》,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四、《北京档案史料》未来发展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档案管理 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52-01

引言

清代以后出现了档案一词,之前被称为“册”“中”“文

案”等,简单地说就是对历史的记载。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先从档案的定义出发,然后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定义

(一)档案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简单地说就是对历史的记载。在我国古代不把这种记载叫做档案,不同朝代叫法不同。商代时称其为“册”,周代则叫做“中”,秦汉时期就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案卷”“文案”等,到了清代以后才多用“档案”,现在统一称为“档案”。

(二)城市规划档案

城市规划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审批环节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法律权威性、客观真实性等特点,是在城市规划审批环节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也是城市建筑工程开展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科研、抗灾等不同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健全档案管理体制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各级领导要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具体事宜由档案室亲自执行,要积极有效地落实工作机制。对于负责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要分工具体,一定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档案室的日常工作。同时,每年将档案工作均列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而且要时常检查档案存储情况,同时要确保本单位的档案工作专项经费的到位,保证档案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跟上时代步伐。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档案记载着丰富的信息,也汇集着大量的指示,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相比其他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者可能会更加辛劳,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繁琐、复杂、重复性强,可能会相对枯燥,因此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省时省力,还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因此实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案势在必行。同时需要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有一定的耐心、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上一条已经提到,档案要信息化管理。现在大部门的单位都做到了信息化管理,效果明显,只是个别地区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就说明城市规划档案工作已逐渐从昔日的传统管理模式演变到计算机信息数字化管理模式,并从档案的手工查询发展到网上查询。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者跟上时代脚步,不断给自己充电。另外,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晓各类档案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了解档案法律法规,增强档案与其他专业的渗透与联合,并牢固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城市规划的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幸运的是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可能部分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之繁重、复杂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者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急先锋。希望本文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小米.城市建设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和城建档案管理的国际学术研究现状分析[J].城建档案,2003(01).

[2]连莹.论新时代下的城市建设管理——以福州中心城区的发展建设为例[J].成功(教育),2007(08).

[3]赵占国.关于做好城乡规划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9).

[4]聂建新,徐辉,舒守典.论档案事业的“十一五”发展[J].中国档案,2005(01).

[5]陈为邦.对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规划师,2004(12).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档案;使用价值;现实意义

一、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它是客观形成的,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现代国外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对于档案史料的重视和迫切要求,充分证明了档案史料的重要使用价值。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揭示和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可以提供历史研究作为证据的主要是档案史料。史书和地方志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进行政治斗争不可缺少的材料,编史修志是我们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史修志最可靠的材料也是档案。所以说档案是进行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的第一手史料。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这两部我国古代的名著,编修时都大量地利用了档案史料。

我国具有悠久的编修史志的传统,内容之丰富,卷宗之浩繁为世界各国罕与伦比。据有关学者统计,我国历史地方志有一万多种,达十万多卷。我国编史修志之所以发达,与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档案史料是分不开的。档案史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档案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外交、文化教育等的重要凭证。我国各级档案部门以及民间数量巨大的档案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档案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内容十分丰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档案中有大量文书、地图载明我国的领土海疆。解放以来这些档案为我国与友好的邻国划分边界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和霸权主义者歪曲历史,制造谎言妄图侵占我领土和海岛,但谎言代替不了事实,我们保存的大量有关档案和图籍是揭露这些谎言和捍卫我国领土的极好材料。

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如治理黄河、长江、海河等河流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流量和最小的枯水量,成为设计三门峡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依据。在发展农业中也大量利用档案中晴阴录等材料,从而掌握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水旱灾害情况,为制定我国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古迹遍及全国,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而这些古迹每届修缮和陈列展览,也都要利用大量历史档案。

档案不仅是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可靠依据,同时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许多文学创作的实例表明,档案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曾对作品的取材、情节构思起过重要的启迪甚至是凭证作用。中国作家姚雪垠写《李自成》时,也是阅读了大量的档案材料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二、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是新的社会实践最可靠的凭证和依据。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档案发生的效用与日俱增。正确地继承前人的经验,有批判有分析地运用档案材料,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防止思想僵化的较好途径。档案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客观地、真实地记载者各阶段的活动,铭刻着历史上的千秋功过,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广泛地利用档案已成为党的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党为刘少奇同志、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编辑《选集》《选集》等都利用了大量的档案。社会实践产生了档案,并赋予档案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档案是总结经验、交流技术、落实政策、配合并服务于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档案中记载着各机关工作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为落实政策、案件、配备领导班子、交流技术、总结经验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凭证。某市剧团一位编导,1957年被错划为。当时他认为一切全完了,于是便悄然到内蒙一边远地区隐居,连亲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1982年人口普查,才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山区发现了他,并向他宣传了党的政策,他这才给原单位发信要求复查他的问题。原单位派人查了几个月毫无结果,最后找到档案馆,档案馆提供了他被错划的全部材料,问题解决后,该人无限感慨地说:“是档案救了我。”

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档案可以增加知识,对于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历史明君贤相以及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他们从切身体验中赋予档案以“文化财富”、“知识宝藏”、“历史舟车”等崇高美好的名称。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和以为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前后都采取了接管档案,保护档案,统一管理档案的有效措施,这是十分英明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作了重要指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因此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库房问题。有的单位档案房简陋、潮湿,致使档案材料因长期受潮发霉而纸张变质、字迹模糊,或是档案遭受虫蛀、鼠咬;二是人员问题,有的单位档案无人管理,或是只派些老、弱、病、残应付,这些单位不注意留存档案,也不想利用档案,“只要机器转,什么档案不档案”;三是有的由于管理不科学,致使鱼龙混杂,玉石不分,用时查找不到,使一些“真材”没有“用武之地”,躺在卷柜“睡大觉”;四是不少人不了解档案在整个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科学文教战线广大知识分子,还没有更多的便利条件像到图书馆那样到档案馆去利用档案从事研究,有的还没有养成利用档案的习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就需要我们积极、耐心地宣传档案的重要性,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尽快改变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落后状况,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告诫人们轻视或忽视档案作用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由于平时对科技档案不重视。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档案;使用价值;现实意义

一、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是客观形成的,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现代国外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对于档案史料的重视和迫切要求,充分证明了档案史料的重要使用价值。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揭示和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可以提供历史研究作为证据的主要是档案史料。史书和地方志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进行政治斗争不可缺少的材料,编史修志是我们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史修志最可靠的材料也是档案。所以说档案是进行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的第一手史料。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这两部我国古代的名著,编修时都大量地利用了档案史料。

我国具有悠久的编修史志的传统,内容之丰富,卷宗之浩繁为世界各国罕与伦比。据有关学者统计,我国历史地方志有一万多种,达十万多卷。我国编史修志之所以发达,与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档案史料是分不开的。档案史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档案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外交、文化教育等的重要凭证。我国各级档案部门以及民间数量巨大的档案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档案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内容十分丰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档案中有大量文书、地图载明我国的领土海疆。解放以来这些档案为我国与友好的邻国划分边界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和霸权主义者歪曲历史,制造谎言妄图侵占我领土和海岛,但谎言代替不了事实,我们保存的大量有关档案和图籍是揭露这些谎言和捍卫我国领土的极好材料。

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如治理黄河、长江、海河等河流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流量和最小的枯水量,成为设计三门峡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依据。在发展农业中也大量利用档案中晴阴录等材料,从而掌握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水旱灾害情况,为制定我国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古迹遍及全国,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而这些古迹每届修缮和陈列展览,也都要利用大量历史档案。

档案不仅是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可靠依据,同时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许多文学创作的实例表明,档案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曾对作品的取材、情节构思起过重要的启迪甚至是凭证作用。中国作家姚雪垠写《李自成》时,也是阅读了大量的档案材料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二、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又是新的社会实践最可靠的凭证和依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档案发生的效用与日俱增。正确地继承前人的经验,有批判有分析地运用档案材料,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防止思想僵化的较好途径。档案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客观地、真实地记载者各阶段的活动,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广泛地利用档案已成为党的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党为刘少奇同志、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编辑《选集》《选集》等都利用了大量的档案。社会实践产生了档案,并赋予档案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档案是总结经验、交流技术、落实政策、配合并服务于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档案中记载着各机关工作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为落实政策、案件、配备领导班子、交流技术、总结经验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凭证。某市剧团一位编导,1957年被错划为。当时他认为一切全完了,于是便悄然到内蒙一边远地区隐居,连亲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1982年人口普查,才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山区发现了他,并向他宣传了党的政策,他这才给原单位发信要求复查他的问题。原单位派人查了几个月毫无结果,最后找到档案馆,档案馆提供了他被错划的全部材料,问题解决后,该人无限感慨地说:“是档案救了我。”

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档案可以增加知识,对于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历史明君贤相以及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他们从切身体验中赋予档案以“文化财富”、“知识宝藏”、“历史舟车”等崇高美好的名称。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和以为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前后都采取了接管档案,保护档案,统一管理档案的有效措施,这是十分英明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作了重要指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因此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库房问题。有的单位档案房简陋、潮湿,致使档案材料因长期受潮发霉而纸张变质、字迹模糊,或是档案遭受虫蛀、鼠咬;二是人员问题,有的单位档案无人管理,或是只派些老、弱、病、残应付,这些单位不注意留存档案,也不想利用档案,“只要机器转,什么档案不档案”;三是有的由于管理不科学,致使鱼龙混杂,玉石不分,用时查找不到,使一些“真材”没有“用武之地”,躺在卷柜“睡大觉”;四是不少人不了解档案在整个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6

重大历史事件解读

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设立雄安新区,是河北发展历史上的大事、喜事、盛事。4月2日河北省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各级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强化担当、开拓进取,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河北省档案局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区域的档案主管部门,深刻认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从历史高度出发,严格落实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主动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同步部署档案工作,积极谋划实施“雄安记忆”工程,督促市县档案部门抓好落实,旨在从历史记录者角度深入诠释雄安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为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留下珍贵历史记忆,切实履行好档案部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

入基层,深调研,谋新篇

一到各市县,田昌明局长就召集档案局班子成员召开座谈会。会上,局长汇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田昌明局长认真听取大家的汇报,边听边记,还不时插话询问有关情况。“馆藏档案数量有多少?”“都有什么种类?”“档案数字化进行到什么程度?”“档案文化建设推进得如何?”“档案馆建设推进的如何”“利用者都来自哪些群体?”“哪些民生档案利用率高?”每到一处,这些问题都是田昌明局长与市县局长必谈的话题。

保定市档案局局长张冰水汇报说,“保定市近几年来重点抓了六大项工作,成绩最为显著的档案文化建设,把档案信息资源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视听艺术有机结合,精心编写了十余部档案出版物,为档案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插上了新翅膀,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提高了档案工作在社会中的知名度。”田局长听了很高兴,他对张冰水说,“你们做的非常好,是真正树立了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的理念。我们一定要加大档案编研开发力度,把档案编研开发变成档案部门“出成果”的重要渠道,变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特别是对外宣传的良好途径。”

在定兴县档案新馆建设工地,当刘晴局长汇报到新馆建设没有获得中央中西部建馆补助资金的情况时,田局长不由得感慨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定兴县摒弃了‘等、靠、要’思想,立足于现有条件,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把建馆由构想化为具体行动,值得其他县市学习。”同时还强调指出,“档案新馆建设,这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好事,要抓紧推进,尽快把新馆建设思路变成现实。新馆建设一定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积极吸收利用现代建设理念、现代管理技术,坚决避免刚建成就落后的情况发生。”

在高碑店市调研临近尾声时,田局长反复叮嘱局长冯东悦,“你们的保管条件相对弱一些,必须加强档案安全保管,要把档案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始终绷紧安全弦,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绝对安全。”

雄安新区档案工作是此次调研工作的重点,为此雄县、容城、安新三县集中到保定市档案局一起研究分析当前档案工作。翟继祥、陈丽宁、陈永红三位局长一致表态,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好档案工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目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做好档案平稳移交前期准备工作。各单位要从大历史观出发,切实做好档案工作,加强领导,配备精干力量,提供保障,突击清理现存档案,做好移交准备。二、做好历史原貌留存工作。为确保现有面貌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留存,组织开展县域内城镇、乡村、街道、企业等重要设施和建筑物等容貌的拍照、摄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用镜头记录历史,为国家、为社会、为后世留下永久的记忆和财富。三、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档案信息需求巨大。有关部门要积极服从服务于新区规划建设,有意识有重点地对现有档案资源,特别是发改、国土、交通、住建、农林、水利、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部门的档案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四、主动融入新区建设。伴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将形成数量浩繁、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和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客观真实、完整规范收集、保管、利用好这些档案,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使命所在。

谆谆之语话“雄安”美景

田昌明局长对保定市近年来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干部职工付出的艰辛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指出雄县、安新、容城三县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启动阶段,档案工作跟进及时、开展迅速、成效明显。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思想认识到位。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亲自谋划、提出要求、指导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我们河北来讲,既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重大考验。档案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强化责任、使命、担当,坚决承担起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历史责任,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建设经验,扎实做好当前档案工作,在推进重大历史性工程的大考中交出档案部门的优异答卷。二要坚决服从服务新区规划建设大局。档案部门要积极向前靠、向前看,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要积极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团结一心,扎扎实实把新区档案工作向前推进。三是着力全方位精准打造“雄安记忆”工程。该工程是服务于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档案综合工程。雄安记忆就是将雄安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全部记忆符号集成,涵盖文字、图表、照片、视频、音频、实物等各种载体形式,全面、客观、真实、完整地记录雄安新区建立、成长、发展的历史全貌,以读、视、听等方式原汁原味地对雄安新区发展轨迹进行全景式再现,同自然文化遗产、建筑一道,共同形成一座新城记忆的有力物证,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同时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决策提供档案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