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例6篇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文1

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2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结合

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

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

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

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全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最后,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3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二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1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编制实验教学大纲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3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参考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文2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双语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而是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学科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更不是翻译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学习学科知识、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理论。简而言之,双语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经济类学科,是国际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的结合,体现了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兼顾的指导思想。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预测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外贸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中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本科教学逐渐普及化的趋势,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在本科阶段应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强调应用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其培养模式呈现的主要特点为:将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英语的学习放在了尤为突出的位置,要求通过四年以英语为主体的专业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在毕业时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和至少一项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从毕业生择业意向和工作表现来看,具备良好英语水平和技能的学生就业率明显较高。就业后这类学生能够较快地独立开展工作并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因此,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外贸岗位更欢迎这类人才,使得这类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而双语教学能最大程度满足上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英语、用英语。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各经济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将逐步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将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将进入中国或在中国开展经营业务,这使得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员更加受到青睐,由此彰显出双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4号文件,其中提出推行双语教学的要求,大大推动了全国展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若要达到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双语教学必须要形成体系。笔者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师、学生和配套条件这三个要素在内的三角形模式。

首先,要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在三角形双语教学模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师资建设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其他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例如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和谐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能够流利的进行两种语言的表达和全面的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方法来提升教师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首先,可以采用“送出去”的办法,这样使得教师能够在全英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强化,这种办法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种方法时间短而且由于费用较大只有少数教师能有少数的机会。第二,可以采用“引进来”的办法,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国内双语教师作为其助教,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可以采用同行研讨的方式。各学校双语教师互相到对方院校进修或定期研讨。总之,就是要连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建设双语教师师资队伍。

其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双语教学的本质是使得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思维,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双语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在三角形双语教学模式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最后,是要完善各项配套条件。双语教学要形成体系,除了以上两点外,还不能少了最后一点,即各项配套条件的完善与建设。就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这些配套条件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国际贸易专业具体哪些课程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要看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例如,理论性教学课程《国际经济学》和实践性教学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关于教材的选择,笔者建议,还是应该选用国外教材,只是在使用时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只要教师注意与中国实际结合,解释好国外的相关背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针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选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课堂教学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办法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密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强化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每一节课的内容。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室模拟业务教学和社会实践分散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贸易的能力。在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学习用外语填写单据进行谈判的能力,再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外语演练,最终达到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夯实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的激励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包括必要的资金支持、精神方面的激励和连续不断的培养进修机会。而对于学生而言,涉及国外相关学习资料的广泛提供、双语课程学分的适当增加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双语教学涉及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两方面的内容,考核时应该以学生的专业知识考核程度为主,英语语言技能考核为辅,同时还要考虑到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参考文献:

[1]苏广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曾伟,郑金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J].双语学习,2007,(7).

[3]田俊芳.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文3

1.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仍然较为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便运用到多媒体设施,教师也只是运用WORD或是PPT文档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课堂缺乏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式。这样就是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国家贸易的流程、业务方式以及法律社会环境等也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的进程,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等都应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事实上,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少将新的变化以及形式发展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跟不上时展的变化。

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缺乏

在高等教育当中,为培养符合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专业技术。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这类“双师”型的教师较为缺乏,大多数教师都是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因此不能在授课当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需要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1.确定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是以合同为核心,企业进出口流程作为主线,要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就要确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所以,根据实际进出口流程我们将国际贸易实务整合为四个一级项目,具体如下:

(1)交易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进出口前,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国际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编制规划进出口方案和具体操作思路。

(2)交易磋商,即指交易磋商的具体程序内容以及洽谈的方法和技巧等。

(3)合同签订,主要包括了解合同的种类,相关法律效应,以及合同编写的内容和方法,合同条款等

(4)合同履行,其中包括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以及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两个方面。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制单、交单结汇以及出口核销和出口退税等过程;而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装运、办理保险、审核付汇、接货报关、检验及核销等过程,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根据上面的四个一级项目的指导,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不同的二级项目,并与实际操作模拟实验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国际贸易的具体内容,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师生双向评价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大多都是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目的不相符合,即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施操作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课程项目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双向评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另一重点是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在提高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培养深造的同时,还要引进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双具备的优秀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语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文4

按照要求,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契合课程的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授课内容的价值。但是,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教室内完成,其模式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识或加以基本的理解为主要内容。传统的模式重视实务中的理论和规则而轻实践,强调每门课各自的知识点而忽略课程间的联系,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案例教学,造成学生感觉专业概念太过于抽象而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问题已在学生的专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考试中反映出来。其次,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一方面造成知识点零散而不能融会贯通,出现知识点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持久掌握的问题;另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他们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很难清晰地把握对外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关键之处,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广大出口导向型企业用工的需要,从而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劣势日益突出。鉴于此,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依赖教师讲解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适应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的设立内容

教学模式的设立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性、务实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此外,它还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要求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

1.启发式互动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有其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这部分,理论教学中应改变教师单向讲授的现象,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针对讲授内容,提出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辩论,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进行评讲。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改善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知识的把握。

2.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指投入专门的学时用于案例讨论或习题练习,主要用于辅助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为专业学习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讨论或习题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国际贸易惯例》课程中关于承运人责任及免责问题可以通过案例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惯例条款的理解和应用;《国际结算》课程安排习题课,让学生练习根据信用证内容来缮制票据和结算单据等。另外,教学案例还可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体现实务类课程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

3.专题陈述模式。

该模式,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形成专题,通过学生课下准备,继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陈述与讲解的方式,表达学生对讨论专题的观点。该模式目前在研究生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本科教学很少涉及。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本身的把握,而且有助于对学生查找文献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

4.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应用在实践环节,属于动态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两类方式。一是在校内配有计算机及模拟软件条件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例如外贸流程模拟练习基地、国际贸易结算模拟练习基地、模拟交易中心或模拟实验室等,通过模拟实务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中,模拟软件的使用率以及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决定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另一种实习实训教学,则是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改变以往合作单位被动接受学生实践实习的局面。学校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不仅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弊端,增加了学生的工作经验,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反馈,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特色有针对性调整,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5.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模式。

该模式指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根据竞赛规格与参赛成绩或是考取资格证书的难易含量冲抵学分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参加教育部与纺织总会举办的“外贸跟单员”大赛,取得一等奖可以折算为1学分,学生考取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证书可以折算为2学分等。由于相关大赛或是资格证书的考取必须以对应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所以通过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成绩,而且可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三、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1.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体系,除了教学模式本身的内容外,还应有后续评价环节,从而使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实现动态优化。学校基于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形成对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其中,启发式互动模式、案例分析或习题教学模式、专题陈述模式、实习实训教学模式,以及以赛促学、以考促学的模式分别命名为模式1至模式5;一级评价指标(准则层)包括学习兴趣度因素、学习主体性因素、实践能力因素、教学效果因素以及就业能力因素;进而,将各项一级准则细化得到二级评价指标(指标层),并给出影响作用选项,用以反映不同教学模式对提高各二级指标的作用。

2.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应用。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文5

国际贸易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贸易类型,但对中职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这就容易让他们产生“无用武之地”的错觉。角色扮演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将国际贸易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模拟场景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告诉他们这些知识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派上用场,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多重要。这种时时瞄准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唤起中职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重视,激发他们认真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的热情。实践证明,通过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应用“角色扮演法”,扭转了过去“教师强行灌输,学生听而不闻”的尴尬局面,通过实景模拟,学生以表演者的身份亲身参与到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中,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原则、执行程序和规则条例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国际贸易课程应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

1.情景性原则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角色扮演其实就是一种表演活动,学生能否快速“入戏”,取决于情景的支持。如在讲到我国关税制度时,首先在课程伊始介绍我国海关的标志和主要职责,背投上是中国海关的标志和建筑图片,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国家海关的庄严,这个就是环境情景的作用;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关税管制的有关资料,给角色扮演活动带来材料情景。

2.共同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就是让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共同参与的效果要好于个别参与。如在模拟出口程序时,不安排个别学生扮演角色,而是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独立的模拟表演团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角色,每个小组最终都要完整地模拟出口程序,并且互相交流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各组出现的问题和对出口形成的认识。模拟阶段要求每个成员全力参与,交流阶段鼓励每个成员踊跃发言,在共同参与、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认知度,较之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3.趣味性原则

角色扮演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创设情境和选择角色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点和所向往的职业为首选题材,如官方代表、企业执行长等,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快乐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以此来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兴趣。表现的方式也是多式多样,如在贸易条例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创设情境贸易双方对话,也可以制造矛盾引入仲裁机构,或者直接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来运用条例解决问题,也让整个模拟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4.适度掌控原则

适度掌控原则是指教师应随时把握活动节奏,适当调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适当参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思维过度开放,犹如脱缰野马,离题千里,作为教师应把握活动的方向和节奏,适时引导和控制,既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避免漫无目的的廖侃;既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又要建立紧张的思维进程。

三、国际贸易课程应用角色扮演法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角色扮演法为国际贸易课程的高效、优质开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1.解决知识关联度高,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

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行为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贸易行为,在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即使是一笔简单的清洁贸易,往往也会涉及很多的知识点,例如贸易流程、贸易术语、运输方式、运输保险、货款收付、商品检验、法律惯例等一系列的相关内容,对知识量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掌握如此全面的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为如此,让许多国际贸易课程教师对角色扮演法望而却步。面对这一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按照贸易程序重新处理教材。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遵循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学科关联性进行排布,这就导致了每一部分内容都堆积了大量的知识点,如果简单地按照教材的安排,按顺序、完整地将这部分内容先讲授,再进行模拟实训,既耗时长又容易使学生混淆。因此,应该根据模拟情境的需要,对知识进行摘选和重组,先用的先讲,后用的后讲,这样有的放矢的学习,学生往往更容易上手。二是由简入繁地设置情景。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简单情景开始设置,不要操之过急,避免出现问题套问题的复杂情况,要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分析能够看出问题,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讲知识点与所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一一对应的思考模式。

2.解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

初次尝试角色扮演法的教师常常会抱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教学进度推行不下去”。这往往是由于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对活动内容概念模糊,或觉得模拟环节单调无趣,缺乏参与的热情和信心。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角色扮演法在应用之前要做更加充分和细致的准备,包括准备材料、设计问题、预想进度、估计突发状况、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有计划地推动学生准备材料的进度、了解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程度、掌握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决不能想当然的布置一个概括性的任务,任其自由发挥。如在信用证支付的讲授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付款行(开证行)和通知行(议付行)来模拟整个信用证支付的流程,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表演,但其实这样的角色扮演仍然停留在硬性背诵记忆阶段,模拟过程太过简单,情境设计缺乏新意和趣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的教学情境要能够引起并维持注意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产生满足感。以上述教学内容为例,可将其设计为活动与问题相结合的情境模式,如首先将学生分为4组,每一组扮演一个角色,然后在投影上显现两个鲜红的大字“破产”,让学生瞬间感受到情景赋予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谁破产了”、“为什么破产了”。接下来给出详细的文字材料,利用材料情境让学生对应信用证支付流程图详细了解问题的始末缘由,滤清四个当事人之间关系,同时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避免破产,挽救企业?”,各组分别讨论解决方案,并分别指派代表现场表演。整个模拟过程时而紧张、时而刺激、时而充满成就感,让学生深刻体会信用证支付的重要性,牢牢掌握信用证支付的标准流程。

3.解决漫无目的讨论,失去课程主题的问题

比起“默默无语”,应用角色扮演法时更容易出现学生思维过度、失去课堂主题这一问题。虽然整堂课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最终无法得出预想的结论,整个讨论过程没有产生任何实际价值。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没有适时地起到引导和掌控的作用。角色扮演法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但并没有将教师完全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在整堂课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即引导员。如果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很难保证整个讨论过程能够按照预想的目标进行下去。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适时引导,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紧密跟踪讨论过程,对每个表演者的参与内容、参与程度密切关注,避免讨论内容偏离主题;二是将讨论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阶段性讨论子目标,子目标越密集讨论失控的几率就越小,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就越高,这是保证角色扮演过程顺利、顺畅进行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教师应在每次表演完毕,要有针对性的总结和指导,为下一次的角色扮演做铺垫和准备。

四、结语

国际贸易教学论文范文6

1.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1.2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

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全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最后,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1.3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2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2.1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2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编制实验教学大纲

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2.3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