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教育论文范例6篇

档案学教育论文

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1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档案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只有在具备了大量的、可靠的教育教学材料,并继承已有的教学成果,借鉴前人优秀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情况下,才能够有节奏、有秩序、高效率地运行教育教学管理。当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思想就是源自学校的教学档案。

因此,高校应当充分注重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将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建立并完善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同时,高校教学规划的制定与改进、教材的选取与运用、专业以及专业课程的开设等的依据也是源自教学档案,这些依据将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活动的成败造成直接影响。总之,高校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资源,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管理高校教学档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更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观念

在这个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重视。作为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在更新自己的知识时,树立起良好的服务观念以及开发档案的新观念。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不能在停留在原来的思想上。为此,高校档案室必须要广大师生对知识以及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加大相关教学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力度,积极的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必须让档案管理人员逐步的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过渡到档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模式上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促进高校教学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改进高校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

高校的综合档案室要对学校的档案工作进行定期的、整体的、系统的监督与指导。作为档案室的工作人员,需要迈出档案室,深入分析学校各教学部门的工作规律,了解他们工作的具体内容,合理把握文件材料归档的范围,并根据分析、了解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档案的收集计划,力争做到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实效。同时,档案室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各立档部门的工作动态有一个及时、准确的了解,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另外,教学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还可以精选出一些收集齐全,工作规范,立卷质量较高的部门,组织其它部门参观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建设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使各高校在办学方式、办学理念以及学科领域的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色,这就使得高校的教学档案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教学档案的产生、整理、收集、利用等运转过程中,应当以档案管理的标准与法规为依据,有效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规范化;同时,依据指标体系的要求,对于教学档案相关的支撑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另外,必须完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学档案在高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较强的信息材料,进而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四)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

档案人才是知识管理型人才。档案信息所具备的知识性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知识性的劳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的影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认清自己是否具备运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高效并准确获取各种教学档案信息以及其他的相关的档案管理所需要的的能力。

如今,很多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不具备这些综合能力,他们要么是能够运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而缺乏档案管理能力,要么就是具备档案管理能力却不具备运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的能力。为此,高校必须要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努力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必须要注意引进新鲜血液,聘请那些具备良好的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档案管理工作人才进高校从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三、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进行丰富、改善

要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要加强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并尽可能的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使得档案数量更加充足、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的合理。从档案室来说,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对单位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对于档案馆来说则需要坚持馆藏教学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在合理扩大接收范围的同时,还需要对所接收的教学档案的质量进行甄别、控制。

需要对档案补充机制进行完善,要广泛地开展档案征集的工作,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对散存在社会和个人中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还需要对馆藏结构中文书档案占主体的单一局面进行改变,并加强与各个专业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之间的联系,以此来促进教学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积极拓宽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树立起竞争的观念、积极服务的理念、市场理念以及协同合作的观念等先进的观念和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实关注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对教学档案信息的实际需求,是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二是要打破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常规范围,利用各种方式有效扩大档案室在学校中的影响力;三是注重开发档案室的新的社会功能,以扩大和提升教学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对学校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加强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校的档案馆(室)应该积极的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建立起档案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不仅仅是档案信息存储系统,它同时还是对已经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进行深一层的加工与组合后所形成的专题性的、高层次的档案信息的科学分类组合。通过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后,可以大大的提高查询速度,进而方便用户,同时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

在21世纪,将各种资源与信息进行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核心。档案管理现代化,就必须要是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就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同时还需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加强建设高校教学档案的现代网络化

随着不断推进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教学档案有了新的形式,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逐渐减少,而以光盘、磁盘为载体的现代化教学档案在整个教学档案材料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管理的手段、方法上,以往的教学档案管理都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为适应信息时代管理的特点和需要,不仅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还要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开发或购买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建立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在教学档案的管理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发光盘、联网检索和信息查询等服务,充分挖掘信息资源自身的综合性、积累性等优势,使我们所得到的相关信息重新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发挥出更大的利用效益。

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学校体育档案;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9

1. 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虽然,学校体育档案的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第二,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薄弱,不能明晰档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档案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体系不健全;第四,管理模式和标准不统一,档案运用价值有限;第五,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档案建设和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体育教学的综合考察和体育科研的资料缺失,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创新。

2. 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档案的方法

为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档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价值,从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档案的运用和价值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2.1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

随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的丰富,体育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立体育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字化模式下强调数据库建设、数据压缩和整理、资料拷贝、数字录入等技术和手段,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介质档案替换成数据型的计算机阅读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点在于数据储存容量大、查阅快捷、便于保存等。规范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涉及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档案库建设标准、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保存技术、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只有建立规范化的档案制度,才能有力保障档案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前进的,那么,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也是一样,随着体育信息资料的发展而出现动态化的调整,动态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强调的是在工作中依据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档案建设的需要,为全面完善档案工作提供互补性的技术支持。如新的数字技术运用、查阅档案面的扩展、丰富档案内容和利用档案能力提高等。

2.2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

学校体育档案是指学校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和物品,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档案内容也复杂多样,如何对档案进行分类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档案工作的实践中,运用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档案分类是一种高效途径。卢元镇教授将文化大结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次、内核的心的层次、中间的物和心相结合的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中间的制度文化形态、内层的精神文化形态。结合卢元镇教授的文化结构理论和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孙丽的分类方法,将体育档案第一级划分为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以及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把这三类档案分为一级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级档案分类。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以具体物质形式表现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参考资料、学生考评资料等,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部门工作档案、体育活动档案和人事信息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政策法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和程序档案。依据文化结构理论模式和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下一级档案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从而,理清档案内容的结构层次,为档案管理提供便利。

2.3重视档案在体育工作中运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学校今后更好地发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加强档案的运用,明确档案的价值。首先,档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和其他体育档案内容,从学生个人信息中提取学生考核资料、学习过程资料、学习态度资料、学习能力资料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制作学生学习信息表,在结合现有体育设施设备、科研资料、教学资料和政策制度要求,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学习。第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档案中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学生现状、教材分析、教学参考文献、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教学评价和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进教学组织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满足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体育科研是不可少的,档案中大量的教师文献,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学校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教育趋势、体育活动方案等可以反映学校长期以来的体育文化建设,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分析学校体育发展历程,提供实际依据;体育档案健全,存档时间长,学生活动内容记载丰富,为各项研究的开展提供大量的真实数据和佐证。第四,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档案中详细记录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取校园活动中好的积极的事例作为基础,大力创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学校育人发展目标。

3. 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档案工作,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制度化管理,有利于理清学校体育档案范畴,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的开发与运用。

4. 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健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深刻理解档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功能,能为今后体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因此,体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身的档案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利用档案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33.

[2] 孙丽. 传承体育文化创新档案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3] 王彤瑜 ,叶明.体育档案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3

一、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的作用

随着招收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所形成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与日倶增。每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批书及毕业论文全部移交档案馆存档。学位论文档案专业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保存价值。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既能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程度,又能反映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学位论文则是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通过科学研究独立完成的。这些论文档案在每年学生搞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选择研究方向时都有参考作用。外校及本校学生经常到档案馆参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的学位论文档案。这有助于他们吸取别人的长处,了解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需要从何处入手。学位论文档案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在工程招标、中标设计竞赛,实际工程设计,实际科研项目研究中,能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还可给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为专题写作和完成论文积累材料创造条件。

二、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的功能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评估中需到档案馆索取硕士培养方案、计划,掌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论文摘要,了解硕士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在举办硕士教育评估展览时,需借阅全部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目录,查看存档的研究生工程设计项目和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档案对硕士教育评估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能反映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特点。总之,档案馆提供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凭证、参考和指导作用,很受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的青睐,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实现了社会价值。

三、研究生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的利用价值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审批书。审批书的内容有在校学习成绩考核单、本校导师和聘请外校教授对该生论文的评阅意见表,答辩委员会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论文及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考核,也是检验研究生学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档案反映研究生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学识水平。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需索取学位申请审批书及学业成绩考核档案并进行公证,证明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学位审批书档案记载了导师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填写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登记表时,必须以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目前申请科研项目评奖,必须查询导师对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作为上报材料附件的依据,否则科研项目不能参加评奖。可见学位档案的重要价值。

四、开发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资源

学位论文档案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文字载体,是科技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主要形式。高校档案馆(室)是学校的信息储备基地,应建立档案信息中心,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完善档案检索体系,对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进行案卷级输入,对各类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贮、浓缩档案内容,应用现代化技术准确传递信息。定期将学位论文档案目录及论文摘要汇编出版,下发各院系专业资料室供学生查询,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和研究范围。档案信息中心保存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最全,而且是手稿,具有专业特色,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档案信息中心为方便用户查询,扩大的服务范围,有效地组织馆际交流,应及时档案信息,帮助用户顺利进入信息中心和相关文献部门的检索体系,提高档案工作利用率。

五、结语

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4

一、档案高等教育

新中国诞生后,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的急速扩展亟需大批档案专业人才。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原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曾先后举办了档案管理专修班和训练班,均因缺乏适用教材而停办。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办档案专业教育。至1984年底,全国已有24所普通高校、14所业余大学开设了档案专业。各高校在开设档案专业的同时,相应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和讲义,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档案专业教师。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了首批档案学专业硕士。

美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一直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没有档案专业本科教育。教师授课没有标准的教材,通常都是自编讲义,档案教师少之又少,全美加起来不足十位。迄今为止,共有23个州的38所大学设有档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于1994年通过了《档案学硕士学位课程指南》。该指南将学习课程分为三类,即档案学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辅知识。教师授课的原则是偏重于具体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讲授,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档案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系、还是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异同点在于:(一)在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方面,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高等教育体制,拥有丰富的档案专业教材和齐全的师资力量。而美国只有研究生教育,没有档案本科生教育,缺乏专门的档案学标准教材和专职教师。(二)在授课内容和形式方面,我国的档案专业授课形式略为死板,教师非常注重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是很强。而美国则注重于专业技能、相关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经常带学生去各类档案馆参观实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这种形式类似于MBA的案例教学,其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对照美国高等教育而言,我国档案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档案工作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学生动手能力弱,知识结构单一,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强调实践技能和个人能力的发展;关注现实、保持与实际部门的联系应该是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今后发展所应侧重的内容。

二、继续教育

1992年,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了“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电视讲座”,并出版了相应的电大教材。1997年制定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提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形式和要求。随后,又颁布了《全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培训要点》,该要点列举了18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有:电子文件的产生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术语的标准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新型载体材料的保护技术、方法;当代档案馆的性质、功能;档案馆网布局及档案流向问题;走向21世纪的档案开放与利用;档案鉴定理论与企业档案的管理;信息共享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文件中心和联合档案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检索体系等若干问题。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指某些大型档案馆对本馆新聘任的档案业务人员进行的一种大学后教育。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建立了为期2年的在职培训制度。该制度要求新聘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通晓美国历史,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于竞争激烈,应聘者一般都具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培训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岗位轮训、论文写作及考评四个大方面。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档案原则与技术、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及其各部门的职能和任务、行政组织和管理程序以及人事、财务制度等、档案保护技术理论与实践、联邦文件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这种培训方式,自始至终对学员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继续教育对推动两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两国继续教育都是由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代社会。不同点在于:(一)对教育对象要求不一。在中国,所有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不论其学历高低与否,均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而在美国,只有拥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二)在教育内容方面,中国比较注重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及核心课题的研究。而美国则注重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及对档案部门行政职能及人事、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提前介入。岗位轮训是美国继续教育工作中最独到、最吸引人之处。学员在2至3个月的轮训期间,被交叉派往10至12个部门进行实习,熟悉馆藏、广泛直观的了解档案局(馆)的各项业务。各部门负责人可借此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弱点,方便日后的聘用工作。无论是受训者还是培训者,都对这种作法感到非常满意。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这种轮训方式。当然,良好的投资是这项培训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岗位培训

1985年6月,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档案学教育改革座谈会。”会议提出中国档案教育必须由倚重职前教育向在职教育转变。自此,档案在职教育迅速发展,类型不断丰富。各地陆续建立了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或基地,受训者不计其数。1990年7月,在辽宁鞍山召开的“全国档案教育工作座谈会”特别强调了要将岗位培训作为迅速提高在职档案干部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方案。随后,国家档案局又在《关于开展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明确要求,在1995年年底之前必须对所有在职人员轮训一遍,并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上岗任职的资格证明。此后,该项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美国岗位培训对象可分为三类:即从业前接受过和未接受过档案教育的档案专业人员和对档案专业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一直是为美国档案界提供最为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的重要力量。该协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以及夏季年会期间,大约要举办25-30个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有16类,即收集和征集、鉴定、档案教育、著录与编目、电子文件、职业道德、信息科学、管理、社会宣传(包括档案馆及档案人员的管理)、口述史、保护、利用服务、特殊载体、专门馆藏、概论(档案原则与实践介绍)等。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的现代档案学院也是提供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一个主要机构,每年夏、冬季都要举办一期培训班。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岗位培训为两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异同点在于:(一)培训目的不同。中国的岗位培训是一种上岗资格证明,而美国的岗位培训则是档案专业人员和档案业余爱好者获取和加强专业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二)培训内容不一。中国的岗位培训课程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档案五门基础课,即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编纂学、科技档案学、档案保护学,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美国的岗位培训课程比较侧重于对档案工作具体业务环节的讲授。尤为突出的一点是,非常注重对“口述史”的讲授,这一差异缘于中美两国档案工作者对“口述史”的理解程度。美国档案工作者比较注重对“口述史”的研究和探讨,中国档案工作者还没有普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档案馆前任馆长威廉·W·莫斯先生所著的两本口述史专著——OralHistoryProgram(口述史计划手册)和Archives,OralHistoryandOralTradition(档案、口述史与口头传说)在国际档案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笔者认为,把这项工作当作填补历史空白、完善馆藏结构的一种有效措施,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资料:

1窦晓光:《论我国档案继续教育的几个问题》,《档案》1998年第1期。

2张照余:《走向辉煌——档案教育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档案》1999年第7期。

3李音:《美国的档案教育与培训》,《中国档案》1999年第8期。

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5

笔者结合学者们关于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的阶段划分,以档案学发展阶段最普遍的“四分法”(即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为中国档案学形成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9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960年至1976年为停滞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为恢复发展和繁荣阶段,这是最普遍的一种阶段划分方法)为依据,结合档案学教育的发展阶段,从当时档案学的发展状况、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等方面,对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探究。由于1960年到1976年为我国档案学的停滞阶段,故对此阶段不作陈述。

1 档案学产生形成阶段。我国近代档案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从民国初期到1949年,其形成起源于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运动”和故宫博物院1931年的明清历史档案整理工作,也因此形成了两大流派――机关文书档案学派和历史档案学派,推动着档案学的形成发展。

1.1 “文书档案改革”和整理明清档案。民国初期,国民政府为解决政府行政效率不高问题,发起了“行政效率运动”。文书档案改革作为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进行得有板有眼。文书档案改革的序幕是1933年6月行政院召集的改革公文档案会议,会议的主要决议有:一是在文书拟写方面,规定公文需要就文稿意义划分段落,并采用标点符号断句;二是选择公文与档案改良之方案。在甘乃光主持的“行政效率研究会”有关人员的广泛调查和研究后,发现“文书和档案本不能分,档案是归档之文书,文书是即未归档之档案,二而实一者也”,甘乃光提出实施“文书档案连锁办法”,作为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最好试行方案。

在这场运动中,由行政效率研究会创办的机关刊物《行政效率》杂志,先后刊载了60多篇文书、档案工作方面的文章;还出现一批文书、档案学专著,如许同萃《公犊学史》、徐望之《公牌通论》、等。

“”后,中国史学界开始关注近代史的研究。当时,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学术机构对整理明清历史档案非常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史学界对如何整理和利用历史档案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1.2 同期档案学教育概况。1934年,在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背景下,由国民政府教育部资助,在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特种教习,并在该校图书馆学专科中增设“档案管理法”课程,这是近代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开端。以后,还有重庆的私立崇实档案学校、上海的中国档案函授学校、四川职业档案所等档案教育机构。

早期档案教育设置的课程,分为档案专业课程和非档案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有:《档案管理法》、《档案经营法》、《中国档案通论》、《档案行政》、《档案编目法》、《中国档案学》、《西洋档案学》、《公文研究》、《文书档案连锁办法之实施》等。非专业课程则是一些基础概论课程。

1.3 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从我国近代档案学形成的背景、当时的档案学著作以及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我国档案学形成阶段比较重视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这个阶段,档案学是被作为历史学的辅助科目存在的。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文书处理能力及史学素养。这一方面满足了国民政府在文书档案工作中对新型档案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史学界提供了一批具有史料整理和历史档案编辑的人才。

2 档案学初步发展阶段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档案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建设,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也开始起步,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开始重新构建。这个时期,档案学界摒弃了档案学是历史学的辅助科目的观点,开始强调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在这个阶段,我国档案工作普遍开展起来,档案工作的重点就是重建和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成立档案行政领导机构,制定工作基本原则;积极开展档案馆的利用工作;建立科技档案工作;创办档案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等。

2.2 初步发展阶段的档案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分别在私立武昌图书馆专科学校、北京大学图书馆专科、辽西省“档案工作短期研究班”开办档案学教育。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增设档案班和档案教研室,设立档案专业,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和举办研究生班,这标志着我国现代档案高等教育的开始。

这个阶段的档案学是一个由多门科目组成的独立学科,课程设置主要有《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技术档案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文件保护技术学》、《文书学》、《中国档案史》、《外国档案史》等。这个时期的代表学者和著作主要有:曾三《曾三档案工作文集》,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当代中国档案学论》,和宝荣和陈兆的《档案管理学》及二人合著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裴桐《党务材料管理法》等。

2.3 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概况。这个阶段的档案学主要是实用经验档案学,是对苏联和我国档案工作经验的总结。档案学生需要着重培养自己的研究和调查能力,注重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的研究分析,从而为我国档案工作规范、政策、方针、条例的制定提供有益的探讨和建议。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在这个阶段开展起来,由于科技档案的独特性,科技档案管理也有特殊的管理方式。所以,这个时期的档案学生专业素养主要侧重于对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研究分析和对档案工作新问题的解决。

3 档案学恢复发展和繁荣阶段

3.1 政策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变化。由于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档案提供利用的政策也出现由严格约束到逐渐放开的倾向。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入到档案事业中以后,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也在相应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3.2 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概况。档案学开始进入到繁荣时期,档案学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档案学一方面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理念,一方面对我国档案工作领域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档案被当做一种信息资源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档案管理问题开始被放在信息开放的大环境下进行讨论。档案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也有了可喜的理论成果。

档案学教育形成了一个由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等级完整的体系。档案高等教育的规模空前,师资队伍庞大且拥有高学历的人才比重不断加大,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档案学生的培养方向呈现出灵活的方式,更加适应档案事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成为档案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办公自动化、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等成为档案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档案学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文书工作 档案管理 教学特征 教学改革

        0 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 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 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教学方法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课程设计从总体上讲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条条框框,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2.1 编写修订教材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载体,学科发展的程度、深度应该在教材上体现出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教材,包括一部分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大多是对本科教材或档案专业教材的简单“改良”,只是泛泛地罗列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和工作场景的模拟几乎都没有涉及到。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特点,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我主动追踪文书与档案工作相关知识的发展前沿,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有关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鉴定、归档,新的档案归档载体的使用和介绍等新兴问题,多方面整合知识资源,修订编写了顺应文秘专业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前瞻性,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问题。

        2.2 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科学规律加大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训练的比重,以此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并在课程中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再认识理论、发展理论”的基本思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应改革过去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实训实践课时数应占40%以上,将平时的所有实训、实践课都结合相应理论教学,在适当的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书档案的办公现场进行实习,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升华。实习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可以到学校的文书与档案课程实验室、学校综合档案室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对文书与档案工作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课程以及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进行课题分解,确定每个实习实践课题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课时,灵活设置相应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提升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2.3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2.3.1 范本教学法 俗话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范本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收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同类型的文书范本和档案范本,在此基础上适当加以修改和加工,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分析答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领域最前沿的规定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3.2 情境教学法 面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桎梏,情境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创设相关场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模拟中体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收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设置如下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秘书、主管领导的角色,绘制收文登记簿和文件处理单,将收文处理的程序一一进行演练;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指出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之处;然后由教师作点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收文处理工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收文处理工作的基本处理环节,与纯理论式讲授相比,情景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3.3 实物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教学,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文书与档案教学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出示实物,学生便能豁然领悟。例如在讲解“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这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知识点给学生展示档案盒、小型缝纫机、塑料螺钉、起订器等专业工具,同时也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展示档案库房、缩微品阅读复制设备、易耗低值物品等的相关图片资料,把枯燥的理论介绍变成直观生动的形象演示,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所接受。

        2.3.4 参观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前往地区、县市的档案馆参观,将档案馆、档案室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加深学生对档案馆的库房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身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现代数字化、科学化的现代档案信息处理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相关单位进行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业务等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参观也能使学生学习档案工作人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档案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片面性,例如重理论,轻技术,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于理论水平等。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正确定位和有机结合,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观念,一是要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将培养计划纳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的政策,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自身的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中去。对于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文秘专业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秘书岗位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并为他们获得文秘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实践和机会;对于从行政转行过来的教师,可以给予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从有关单位引进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寻找、鼓励并帮助优秀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通过他们把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新观念带入学校,帮助在校任职教师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因此,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人才也是提高“双师型”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师队伍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文书档案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工作者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教学改革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浅论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

[2]张小玲.“双师型”文秘教师队伍的建设[j].秘书杂志.2005(12).11-14.

[3]梁健平.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