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例6篇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我国乡村旅游企业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村旅游企业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广大游客的青睐。然而,乡村旅游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亦暴露了出来,如何规避和降低乡村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迫在眉睫[1]。

一、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规避和降低企业因盲目投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风险的评估,提高企业投资的成功率。乡村旅游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上,在投资决策前,企业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财务风险的分析和论证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全面详实的财务风险分析,使经营者能准确的判断出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是否全面、真实,所投资金能否按期收回等问题,从而作出较为准确的投资决策。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乡村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坚持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分散和转移,有效的化解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危机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将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预报,使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可及时化解企业因面临财务风险而带来的财务危机[2]。

二、经营管理视角下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过实地走访了16家乡村旅游企业后发现:所有被调查企业都未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乡村旅游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混乱,没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划分,经营者即为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账款不分离,使管理者完全凌驾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上,长此以往,制度就形同虚设,无法发挥监督制约功能,给企业带来了财务管理风险。此外,乡村旅游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未编制各类财务计划,使得企业在运作期间无参照和考量的指标,不能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进而制约了资金的流动,使企业存在财务经营风险[3]。

(二)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

乡村旅游企业在聘用员工时,侧重选择自己信任度较高的亲戚、朋友作为其员工,招聘渠道没有拓展到人才市场,致使有能力,懂服务,会业务的人才进不来。即使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企业吸纳了有实力的人才,也因不适应企业的文化与环境而离开了企业。因此,乡村旅游企业现有员工大多为经营者亲属或当地妇女,这些人员因未接受过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不懂服务技巧,导致游客流失严重,长此以往,乡村旅游企业将渐渐失去已有和潜在的游客群,导致企业未来市场存在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入,给企业带来财务经营风险。此外,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同时担任财务管理者的角色,所聘用的财务从业人员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无法有效的预测和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低估企业存在的危机,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旅游企业过于注重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发展速度的提升,忽略了企业自身内涵的建设和品质的提升,企业经营者缺乏危机感,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不注重信息的获取,不主动、积极、系统的评估风险,在投资、筹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将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升到整个企业统筹安排的高度考虑,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预测、评估、控制和管理,致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多风险和危机。

(四)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

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受外界环境、季节性的影响较大[4]。经济发生波动、市场失去调控、政策发生改变、资源出现调整等都会使乡村旅游企业面临风险。尽管上述因素均来自于企业外部,但由于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且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对于企业而言难以准确预测,也无法进行干预使之发生有利改变,因此,都会对置身在该环境下的企业的内部运作、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五)收益确认缺乏合理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乡村旅游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编制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财务预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有效监控财务的执行情况,期末就无法准确衡量企业的盈亏,影响乡村旅游企业收益的确认。收益的确认不仅关系员工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企业后期资本价值的增加规模。因此,收益确认不准确致使乡村旅游企业在进行后续投资时面临投资风险。

三、加强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乡村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财务计划的编制和成本的控制,确保流动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此外,应明确管理者、经营者权责,强化财务职能部门的监控,确保账款分离、账账相符,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要求和程序,确保经济活动的有序、规范开展,实现乡村旅游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

乡村旅游企业应“引进去、走出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引进去”要求聘用一批服务意识强,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善业务、知市场的员工,共同经营企业,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走出来”要求加大企业员工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技能进行量化考核,使企业员工形成竞争意识,居安思危,从而完成“树人”到“树企”的过度,规范企业管理,规避和降低企业各类风险[5]。

(三)规范收益的确认和分配

收益的确认和分配关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收益确认时,应结合企业当年的财务预算,准确核算企业的盈亏状况,对盈亏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做好下一年计划。同时,企业应根据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情况,结合相关考量指标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分配方案,从而保证利润分配的公正、客观性。

(四)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乡村旅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仅要从管理者入手,强化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管理层的风险防范能力,还应深入到经营者、财务人员、普通员工,在纵向层面是形成合力,提高警惕,时刻关注和识别潜在风险,加强企业管理,确保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性,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乡村旅游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生产经营期间,企业应注重财务的计划、核算、控制和审核,强化财务预算的控制,加大财务执行监管力度。同时,企业应结合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出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的应急预案。日常经营中,注重企业储备金的提取,有效盘活流动资金,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哲侠.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中国商界,2013:64.

[2]宁晨希.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3

[3]杨静海.谈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旅游纵览月刊,2014(12)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2

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乡镇企业方针政策的推动下,我省乡镇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伴随着省第十次党代会吹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号角,我省乡镇企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王富玉(省委副书记):

重温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就是要始终坚持以谈话为指导,深刻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我们党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立足于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把乡镇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重温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必须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努力推进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乡镇企业新的历史使命。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乡镇企业必须坚持立足“三农”,按照贴近农民、贴近农业、贴近农村的要求,做好“三篇文章”。第一,贴近农民,就是要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第二,贴近农业,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第三,贴近农村,就是要实施“村企互动”战略,大力繁荣农村经济。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情况,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乡镇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重视、关心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要从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高度,切实落实好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等方面全心全意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坚决治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

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和管理乡镇企业的新办法、新路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企业搞好服务上来,真正发挥“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做到有为有位。

乡镇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要依法纳税,吸纳就业,保护环境。对社会上应当解决、政府一时难以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乡镇企业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多为社会做贡献。

谌贻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20年的实践证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乡镇企业过去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将来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目标,这对乡镇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乡镇企业,坚持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不动摇。现在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用减少农民的办法来解决,要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办法来解决,总之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的办法来解决。

二是要立足基本省情,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动摇。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靠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当中,乡镇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引领农村三次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三是要围绕构建和谐贵州,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不动摇。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很突出。社会要和谐,必须坚持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在发展乡镇企业时也是要能快则快,在好中求快,在快中求好。

四是要创造发展环境,坚持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没有领导的重视乡镇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第二,发展乡镇企业一定要有规划,一定要有产业布局,一定要突出重点,发展产业集群。这样可以节约我们的管理成本,节约基础设施配套成本,实现企业市场信息共享,延伸产业链条。第三,要营造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使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健康有序。

总之,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之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乡镇企业;我们要坚持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变,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不变;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之一,就是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不变。我们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项带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抓牢抓实,这样才能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实的保障。

李昌来(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为了推进我省乡镇企业再创辉煌,我们提出了乡镇企业的“鸟形战略”设想:

一、鸟头: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再提高。二、鸟的双翼:一边是企业,一边是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二者之间建立“村企互动”的联合机制。把农业与非农产业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把农民组织进来,进行有效益、有规模、有安全质量标准的商品生产。三、鸟的躯体:广大农村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沃土和腹地。要充分利用我省农村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优势,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四、鸟的双脚:即乡镇企业的两个支撑点。一是科技进步。二是金融信贷。要综合利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乡镇企业。

龚晓宽(省委讲师团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为了加快我省乡镇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在品牌的建设上有大的举措,应当做好下列方面的工作:

要加大名牌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争创贵州品牌、农业部品牌、中国品牌。按照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培育和扶持品牌产品。

要围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品牌建设。要促进乡镇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创新步伐的加快创立更多的名牌。

要加大对于品牌建设的投入。加快新产品、新工艺研发速度,以形成新的品牌。

要围绕我省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名牌产品建设。特别是以辣椒制品为主的调味品加工,以牛、猪肉制品为主的畜禽食品加工,以油菜籽加工和稻谷加工为主的粮油食品加工,以白酒、果酒、茶叶为主的饮料加工,以林(竹)纸、林(竹)板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以及现代中药材加工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要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实现专业化生产,合理分工协作、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使品牌的形成和壮大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要突出个性特色。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目标顾客的个性偏好,找准市场定位、实施品牌战略。

要突出文化特色。要按照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从品牌的名称、图形、色彩的设定,到贯穿在整个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广告宣传活动都要突出我省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点。

要建设学习型企业。要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手段,提高企业所有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综合素质,以雄厚的创新知识基础增加品牌的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工程。要使学习和创新成为乡镇企业的风气,全面提高乡镇企业创立品牌的整体实力。

张之君(省乡镇企业协会会长):

我们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环境变化,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型、改变经营模式,乡镇企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实现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其次,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再次,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型,还要从实业型投资到金融服务方面转型。同时,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保持企业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个体经济不断壮大,乡镇企业要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要有公共事业的投入,应该始终围绕“三农”问题找出路、想办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培养乡镇企业的明星企业,建立一支长效稳定的企业家队伍;要大力宣传乡镇企业,抓重点树典型;要积极开放金融市场,拓展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乡镇企业基金会、担保公司来加快发展。与此同时,乡镇企业还应尽快进入到资本市场。

王朝新(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要进一步加快县域乡镇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一、深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创新经营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理顺乡镇企业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功能。二、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子。要从当地的资源、人才、交通、能源、水源等综合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工业小区,集中连片发展。三、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农业加工乡镇企业。要在精深加工上下工夫,切实改变当前存在的产业链条短、加工经营比较粗放的状况,不断延伸产业链,围绕县域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做“特色”文章。四、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进军县域乡镇企业发展的主战场。大胆选拔和放手启用敢想敢干,善于经营,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各种农村能人。五、积极在县域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要改变县域乡镇企业千辛万苦地在社会上到处寻求原料、人才、技术、资金和销售对象的状况,逐步转向通过日益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使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去满足自己发展经济的需求,把资源配置和产品交换提高到新的水平。要把市场建设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抓紧办好。六、多渠道增加县域乡镇企业的资金投入。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金融,逐步建立、完善农村资金市场;要积极引导各专业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切实把乡镇企业作为进一步加快县域资金投放的一个重点。

向阳生(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首先要求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全省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仅能够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产业化扶贫中,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也大都是乡镇企业。我省发展特色农业,包括乡村旅游、“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乡镇都要依托于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天然地具有反哺农业的功能,支持发展乡镇企业,肯定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因此,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贵州,在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的情况下,更应该坚持长期持续地发展乡镇企业,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现实需要。

蔡福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农村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稳定推进。要推动和谐贵州建设,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第一、走乡镇企业集群化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和谐发展。第二、将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点,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树立环保理念,打造绿色乡镇企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和谐发展。第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疏通乡镇企业人才流通渠道,实现乡镇企业内部的和谐。

叶韬(省乡镇企业局局长):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品牌;管理;策划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光园区休闲游;三是乡村旅游景点(农庄、山庄)休闲游;四是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特色文化村休闲游。目前,浙江省正在蓬勃发展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核心的“农家乐”旅游,就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

本文以该省诸暨市东和乡“农家乐”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基本条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试图找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1 东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1 自然地理条件

东和乡地处浙江省诸暨市东部低山丘陵区,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谷奇峻,层次巍峨,农林水资源丰富多样。

1.2 历史文化条件

东和地处会稽山,这里因大禹在此祭祀、会盟、婚姻、丧葬这四件大事而名扬史册。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经济上的生产基地和政治文化上的宗教圣地,东和乡的“走马岗、天马山”等地名都有典可考,东和的历史文化由此而渊源深厚。

1.3 农业发展条件

东和低丘陵坡较多,适宜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一优二高农业。目前已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基地:一是部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浙江诸暨十里坪万亩有机茶良种示范基地;二是省级林业特色基地-诸暨市东和乡白哺鸡竹良种;三是吊瓜、香榧和高山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有机茶、象牙笋、吊瓜、香榧、高山蔬菜等多种特色产业竞向发展的良好局。

1.4 交通和信息条件

东和交通便利,市级公路枫桥至嵊州谷来公路、 舞公路、石砩至闹桥公路过境,交通和信息网络日益发达。

2 东和乡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2.1 规划开发不够科学

东和乡同其它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一样,存着着一些盲目性。一些农家乐项目的开发没有根据区域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缺乏资源的科学论证,其发展处于“一盘散棋”式的状态中,粗制滥造,建设雷同。如十里坪有机茶生产基地部分竹林需要改造成风景林,增强旅游景观的观赏性。一些楼房会舍需要粉饰墙体,绘出反映地方传统风俗的故事画,以增强民俗文化的浓厚氛围。

2.2 发展特色不够明显

部分农家乐项目的开发过分地依赖于自然资源,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服务项目与诸暨市其地方的农家乐旅游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无法满足游客对多种多样的农业景观、形形的乡土文化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学习体验等多种需求,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

2.3 设施功能不够齐全

一些旅游点(村)功能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农家饭店,发展难以持续,需要充实观光、食宿、娱乐、参与等功能。经过调查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乡村环境洁化不到位,排污排水通道不畅,餐厅、厨房、厕所等卫生状况不良,消防、交通、用电等配套设施还不到位,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卫生和安全管理存在一定隐患。

2.4 经营服务不够规范

这些农家乐旅游项目都是民间集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经营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乡村旅游仍处于一种“小而散”的自发性发展状态,经营比较粗放,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环保意识不强、对外宣传不够、包装意识淡薄,服务档次不高,整体接待水平偏低。

2.5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乡村旅游作为近些年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政府产业监管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乡村旅游的管理涉及政府多个责任部门,如农办、旅游、工商、税收、卫生防疫、消防、技监、公安、环保等,在对农家乐的管理中,往往造成“人人可以管,人人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3 当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3.1准确把握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互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生态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呵护生态,更好地秉承传统、保护文化。

3.2 逐级制定发展规划并有效的实施。镇乡要按照《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地的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编制《镇(乡)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村及旅游点则结合镇乡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村(点)农家乐发展详规》。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

3.3 着力打造一二个乡村旅游“名品、名企”。 镇乡要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渔)业和森林、水库等休闲旅游项目,培植出一二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旅游“名星产品”。并通过“抓大扶小、以点带面”策略,积极扶持乡村旅游业中的规模企业。组织实施“创优争星”活动,培养和扶持乡村旅游的拳头企业、品牌企业使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乡村旅游的知名企业。最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自营的“农家乐”项目的扩大和开发。

3.4 要解决好乡村旅游管理的机制问题。要明确和理顺行业管理的归属部门,界定管理职责,建立行业管理章程、服务质量标准和经营许可证制度等。乡村旅游的主管部门和所在的镇乡要建立健全农家乐管理职能机构,加强对企业、农民经营行为的有序管理和贴心服务。同时要积极组织指导经营者建立协会组织,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行业自律。

3.5 做好乡土节庆活动的内涵挖掘和活动联动。镇乡要结合市场调查和本地的旅游资源调查,确定乡村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和目标市场,选择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发上,不仅要深入挖掘和充实本地的风俗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还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策划、组织这些活动,如举办“开茶节”、“播种节”、“樱桃节”、“过小年”等。就拿东和乡来说,可将本乡举办的节庆活动与诸暨市一级举办的“西施文化节”、“珍珠文化节”、“袜业博览会”等大型节庆活动联动起来,以“大会带小会”,近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发展力。

参考文献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连锁经营 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连锁经营理论已经在众多行业得以应用和发展,然而,国内外有关旅游连锁经营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试图将连锁机制引入乡村旅游,以期推进江苏乡村旅游发展。

一、江苏乡村旅游引入连锁经营必要性

乡村旅游为零散化产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零散化产业是指:在这一产业内,有许多企业在竞争,但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如果用市场标准衡量,一般认为如果前四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超过40%,这就是比较典型的零散化产业。在一般情况下,零散型产业由很多中小企业构成,不存在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乡村旅游就存在这样情形,生产过程具有很小的或几乎没有规模经济或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成本下降,换句话说,商品的单位成本不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明显递减。

那么江苏乡村旅游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常而言,多数零散型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来创造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通过采用向业主经营人出售各个独立地点的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来克服,业主经营人在一个全国性组织下进行经营,这个全国性组织负责提供品牌宣传,统一采购和其他服务。这样近距离控制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保证,规模经济也得以实现。在这种原则下产生了一些巨大企业,如在野营地产业的KOA,在快餐业中的麦当劳、必胜客等。根据规模经济、专业分工和交易费用等理论,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可以获取众多优势。其一,品牌优势,如统一的品牌形象系统、市场营销系统、标准培训系统;其二,技术优势,如中央预订系统(CRS)、物业管理系统(PM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其三,客源优势,如中央化的客源聚集平台、网络化的客源配送系统、人性化的客源会员制度;其四,管理优势,如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质量体系、服务体系、财务体系;其五,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连锁经营,对于江苏乡村旅游而言,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最佳途径之一。

其次国内外一些旅游企业连锁经营实践也为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提供了借鉴。如广东中旅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旅行社管理公司后,通过并购控股,省内外连锁旅行社已达16家。2008年,广之旅营业额超18亿元,组团人数160多万人次,已拥有30多家营业点,近200家营业网络,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球财富500强之一,美国运通公司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00多个旅游办事处,并通过与世界各地具有领导地位的旅行社结盟,为数千万运通卡会员和顾客提供休闲旅游服务。日本交通公社是日本最大的旅行社,每年通过旅游连锁经营向海外输送近300万日本游客。

二、江苏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1、江苏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江苏旅游要持续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中国旅游强省。到2010、2015和2020年,江苏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2700、4630和6700亿元左右,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分别达到14.4%、17.6%和19%左右。在发挥传统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区观光旅游的同时,大力开拓城市、工业、农业、生态和节事旅游。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的增长、相关产业的拉动和贡献作用得到共识。

国家有关部门为统筹协调乡村旅游发展,先后颁发《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关于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的贯彻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江苏乡村旅游发展。

目前江苏的旅游主要依靠几个中心城市展开,且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和国际有一定的地位。但乡村旅游发展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两者发展不协调。因此,实现旅游的城乡互动,城市旅游反哺乡村旅游是新农村政策在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具体实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江苏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2003-2006年上半年,仅苏州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5亿元,接待旅游者2100万人次,培育了以农家乐、渔家乐和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的各类乡村旅游区(点)300余处,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

2008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收入2933.2亿元,增长16.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8.8亿美元,增长11.9%。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已拥有各类农业旅游区(点)近500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8家。全年接待量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据调查,凡是全国农业旅游点的村民,每年来自旅游的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就地搞旅游服务,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实践证明,农业旅游迅速成长为江苏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探索出一条以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之路。虽然江苏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对发展乡村旅游缺乏科学认识,效率效益低下、成本居高不下,特色不明显、服务水平低,卫生状况有待改善。

2、江苏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007年江苏农户家庭经营的一二三产业收入看,人均分别为1560元、339元、653元(其中批零贸易餐饮315元,比浙江少113元)。江苏农户年人均农家乐产值112元。江苏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带动作用有待提升。本文通过江苏99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企业抽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不存在规模经济。产品开发、经营方式简单粗放,生态意识不强,内容单一,项目雷同,成本居高不下,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目前乡村旅游的经营大多数是农户自发的,各守一摊,没有有效的市场秩序管理。同时,囿于当前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长远目光,对于高新技术引用存在障碍,从而导致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配套服务和标准化(规范管理)做得不够。这不仅产生了普遍的低水平重复竞争现象,还降低了本来应有的产业带动能力。

(2)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许多经营者存在“小农思想”,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江苏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只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由于受到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大学生返农比例过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未转移劳动者素质呈现:女劳力多,年龄偏大者多,文化程度偏低者多,无技能者多。

三、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策略及对策

1、差异化策略

江苏乡村旅游引入标准化连锁经营是不是就能解决现实问题呢?首先,乡村旅游的经营的范围不一致,如农家乐、农林科技教育、乡村民俗、农庄等,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不一致,难以实现产品标准化,更不能实现统一采购。其次,消费者需求多样性,顾客需求是多样的,每一个顾客希望产品有不同式样,也可能为这种要求付出代价,并且不愿接受更标准化的产品。因此,对某一特定产品式样的需求很小,这种数量不足以支持某种程度的生产、分销或市场营销策略以使大企业能发挥优势。有时,零散的顾客需求起因于市场需求的区域或地区差异。这必然要求江苏乡村旅游企业统筹规划,在连锁经营的同时兼顾差异化战略。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行政化命令来实现企业连锁经营的差异化,即基础性高度一致,提品差异化。传统的单一化的连锁经营,不符合顾客求新求异喜新厌旧的个性化需求心理。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差异性,远远大于对产品供应的同一性,如肯德基在中国卖牛肉“川辣嫩牛五方”、“烧饼”,星巴克卖粽子等。乡村旅游经营的核心“乡村性”,即产品的差异化,强调的是特色。乡村旅游引入连锁经营机制,不是全盘标准化。在引入管理、制度、人才的同时,保持产品的差异化。

差异化连锁经营实际是“以顾客为中心经营”的体现,中外不少著名企业集团就是通过差异化个性经营,作为品牌延伸的过渡来做强、做大的。差异化连锁经营是差异化战略的体现和实践,当市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沼,谁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谁就能重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差异化连锁思路更符合乡村旅游特点,适合消费者求新猎奇心理,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2、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指乡村旅游连锁经营企业依据自身状况和市场情况,最合理、有效地运用品牌商标的策略。树立品牌经营观念,加强政策引导,注意培育本土品牌,培育独特的品牌文化。品牌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

(1)统一品牌策略。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乡村旅游连锁企业将经营的所有系列产品使用同一品牌的策略。使用该策略,有利于建立“企业识别系统”,使推广新产品的成本降低,节省大量广告费用。如果企业声誉甚佳,新产品销售必将强劲,利用统一品牌是推出新产品最简便的方法。采用这种策略的企业必须对所有产品的质量严格控制,以维护品牌声誉。

(2)个别品牌策略。个别品牌策略是指乡村旅游连锁经营企业对各种不同产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品牌。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可以把个别产品的成败同企业的声誉分开,不至于因个别产品信誉不佳而影响其他产品,不会对企业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后果。但实行这种策略,企业的广告费用开支很大。最好先做响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带动个别品牌。

(3)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乡村旅游连锁企业利用市场上已有一定声誉的品牌,推出改进型产品或新产品。采用这种策略,既能节省推广费用,又能迅速打开产品销路。这种策略的实施有一个前提,即延伸的品牌在市场上已有较高的声誉,扩展的产品也必须是与之相适应的优良产品。否则,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或降低已有品牌的声誉。

(4)品牌创新策略。品牌创新策略是指乡村旅游连锁企业改进或合并原有品牌,设立新品牌的策略。品牌创新有两种方式。一是渐变,使新品牌与旧品牌造型接近,随着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改变品牌,以适应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这种方式花费很少,又可保持原有商誉。二是突变,舍弃原有品牌,采用最新设计的全新品牌。这种方式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但需要大量广告费用支持新品牌的宣传。

3、人力资本策略

通过组织化的人力资本,打造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人力资源的乡村旅游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建立在单个个体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种相互协调、相互默契、相互包容的团队之中的,它不会因为某个个体的离开而消失。它不仅包括了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技能,也不仅仅是指个体的学习和知识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知识互补与互补性知识。互补性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而且,正是因为互补性知识使得企业具有独特性,以区别其他乡村旅游企业。从另一方面讲,互补性知识使得员工个体的知识、技能可以产生1+1大于2的协同作用,并且使其在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的价值大于其市场价格,使他们不能轻易离开乡村旅游企业。

4、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个环境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卫生状况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企业投资环境。具体的说,可以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政府支持引导(制订行业规范标准、产业政策支持、提供基础设施)。政府已明确投资几十亿资金发展旅游业的策略,加之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乡村旅游连锁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协会。协会积极参与监督行业准入工作,并充分行使其行业行为规范,建立职业操守,维护行业权益,宣传行业形象,提高行业人员素质和加强行业交流等六个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为乡村旅游连锁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公平竞争,协调利益冲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形成行业的凝聚力,扩大行业的影响力,启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四、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模式构想

1、江苏乡村旅游具体经营方式

江苏地区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私营经济都比较发达,江苏乡村旅游在营运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多种经营模式。具体包括政府主导经营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模式,村集体为经营主体模式,村民自主经营模式,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经营模式,混合型经营模式等。江苏可以借鉴韩国的观光农园的经验,以规模化为主导方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集约化,形成江苏乡村旅游品牌;借鉴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民宿经验,保护并促进家族型个人经营的乡村农场、农家乐等,鼓励并引导其形成地方和企业特色。并引入连锁经营,比如后者,可以以加盟的形式实现。

2、江苏乡村旅游线路连锁

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的旅游市场的辐射力,在连锁线路和内容上就要实现点、线、面相结合,在连锁方式上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江苏乡村旅游的点很多,对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点进行组合,形成旅游线路。传统民俗古村落(国家和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等)连锁线路:三十里庙村(徐州)-陆巷村-明月湾村-枫桥;再如梦江苏-水乡游(盐城湿地-洪泽湖-扬州运河-江南水乡),不同类型点的连锁(如沙溪-艳阳农庄-苏州玫瑰园-近水楼农家乐-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世业洲)。打造五大乡村旅游连锁带(长江沿岸旅游带、淮河流域旅游带、沿太湖旅游带、沿黄海岸旅游带、大运河旅游带),四大乡村旅游连锁区(宁镇扬泰旅游区、苏锡常通旅游区、徐宿淮旅游区、连盐旅游区)。通过直营连锁、自愿加盟、特许加盟等连锁形式,形成品牌。

3、江苏乡村旅游企业连锁

江苏乡村旅游企业连锁形式:(1)城乡互动型。租盒子的方式在传统农活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中也可以采用,首先在全省各地建立连锁农园,统一品牌等,再把大块的农田分成小块租给市民,在种植和日常管理上由企业和农户按照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经营(市民也可抽空参与),最后农产品归市民所有。另外,也可以采用农家乐搬进城市的方式。第一,企业建立专有的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品牌等。第二,企业为旗下的农家乐点提供原材料,(开发特色餐饮产品,形成标准后,推广到旗下各个农家乐连锁店铺)。第三,企业待时机成熟时,将农家乐点复制到城市,让城市居民不下乡也能吃到正宗的农家菜。(2)景区(点)连锁型。利用江苏现有旅游景区(点)的品牌、客源、市场等资源进行连锁。(3)与旅行社和第三方企业合作连锁。如与携程、艺龙、芒果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或与康辉、国旅、中青旅等企业合作连锁。(4)与连锁酒店合作加盟连锁。如与金陵饭店、锦江、维景等酒店集团合作。利用连锁酒店的资金、品牌、管理、人才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五、结论

连锁经营模式是一种适合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理论及实践分析,可以看出江苏乡村旅游引入连锁经营的必要性,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和营销体系,连锁经营不是解决江苏乡村旅游所有问题的万能药。尽管如此,连锁经营在资金、技术、客源、品牌、营销等,尤其是人才方面的优势对江苏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升竞争力,是江苏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新思路。

(注: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SJD790068。)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89.

[2] 江苏省统计局:200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江苏省统计局网,2009-02-16.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旅游

前言

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于缓解农村用地紧张、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力助推器,同时也是我国落后的乡村地区脱贫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本人也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推动当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一、阻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资料,并结合多年的走访调查发现,当前阻碍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和管理不够全面

1.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认识不全面

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科学的调研分析,全面系统的规划,科学的管理等等。但是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者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认识不足,缺乏调研,仅仅在现有的农田、果园等的基础上简单改造,盲目地花大本钱去改善硬件设施,把菜园田垅改成停车场,把乡村小道改成水泥路面,甚至为了开发娱乐项目而把清新的空气、淳朴的自然风光弃置一边。这些错误的开发方式,不但没有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反而破坏了乡村旅游区的资源环境。

2. 对乡村旅游内涵认识不全面

盲目的把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甚至把乡村旅游片面地理解成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其丰富性,对农业的多种用途和功能未加以考虑,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部分乡村旅游开发者因为缺乏对乡村旅游内涵的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开发的理念与旅游者需求相背离,他们仅仅从个人的角度简单错误的理解城市旅游者的需求,追求城市化、现代化而忽略的乡村旅游原本的“乡土”特色。对乡村旅游内涵认识的错误和落后,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仅仅以农业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足,很难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破坏了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在空气质量方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的城市旅游者不断涌入,旅游者乘坐的汽车所排放的汽车尾气破坏了原本自然清新的空气;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而不断建设的餐馆、锅炉等,不断排放的废气改变了乡村原本的泥土气息;城市旅游者随地吐痰、吸烟等恶习也使得乡村原本纯净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在环境卫生方面,旅游者随手丢弃的烟头、食品袋等垃圾废物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旅游区的卫生环境,当地农民以及游客的生活和健康也受到了威胁。乡村旅游开发而遗留的建筑垃圾也使旅游区的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

水体污染方面。游客在水源随意丢弃的废弃物,以及漂流、划船等项目对水源不可避免的污染是乡村旅游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破坏了水源,原本清澈的水面上漂浮了一层厚厚的油污和水藻,严重破坏了水源周边以水为主要链条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植被保护方面,伴随着的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不断增加,植被面积不断减少;旅游者随手丢弃的塑料袋漫天飞舞,植被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旅游者的随意采摘和践踏也是乡村旅游地的植被被破坏的祸首。

(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素质较高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员,但是由于大部分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自发性的,管理与服务人员以家族式村民为主,没有完善的用人制度,一些本来没有乡村旅游管理能力的人处于管理部门。部分村民服务意识淡薄、文化水平不高,使得内部管理混乱、管理滞后,乡村旅游区服务质量较差。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那些既懂乡村生活情况,又懂旅游营销和开发的管理人才。所以低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与乡村旅游加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统一管理和引导,不但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会使原本就松散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加松散。

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从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乡村旅游

1、正确认识乡村旅游

无论是乡村旅游的开发者、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还是乡村旅游的政府管理部门都要正确认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明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政策要求,明确乡村旅游规划及发展的科学方法、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到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应当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的资源优势,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统一协调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农业生产为代价盲目的发展乡村旅游。同时科学预见乡村旅游发展可能会给农业以及乡村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规划发展初期,尽可能规避这些负面影响,制定好相关措施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并积极制定消除负面影响的防护措施,使乡村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2、突出特色, 全面发展乡村旅游

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比,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乡村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自然、纯朴、悠闲的生活方式都是乡村旅游产品的独特卖点。而这些特殊的旅游资源对于乡村居民本身来讲并不具备吸引力,所以乡村旅游产品的目标市场是生活在城市、对乡村生活充满好奇的城市居民。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突出乡村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升入挖掘乡村特色旅游产品,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永续发展。

首先应深入分析能够吸引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自然清新的空气、原始的田园菜垄、农家小院、朴实的民风民俗、简单的民间生活、常规的农业生产等真实的乡村生活环境。将这些特色资源与旅游业结合,通过观赏、参与、采摘、垂钓、品尝、入住等方式使城市旅游者参与到乡村生活中来。此外,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在乡村旅游资源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不同乡村的个性,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各乡村要根据本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备的资源优势,结合本村的发展历史、本村独有民俗习惯、本村特色的餐饮,深入挖掘具有本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以使本村乡村的旅游产品在竞争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确保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1、树立生态观念

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将断送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树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者正确的生态观念。要使其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更是确保乡村旅游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媒体宣传、培训讲座、发放传单等多种宣传方式,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杜绝旅游企业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杜绝旅游者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行为,杜绝对农田、果园等的过渡开发,要使生态环境保护行为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主动保护并监督他人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2、加强游客管理

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是大城市居民,他们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水平较高,心理优势明显,因此游客的管理难度较大。但是他们在参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破坏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比比皆是。为了确保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不受破坏,就必须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首先,乡村旅游区应在景区示意图、景区宣传板、景区导游图、景区宣传册等醒目位置做好类似“保护乡村资源、人人有责”、“绿色生态、从我做起”等的环境教育宣传。

其次,针对乡村旅游者在乡村旅游期间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当地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度,设立流动监督岗,制定惩罚措施,用法律法规规范其行为。再次,针对于客流量较大,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区要根据景区承载能力,利用线路设计和分区规划等技术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严格控制好游客数量及停留时间,保证生态系统不受破坏。最后,乡村旅游区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以身作则起好示范作用,并在导游讲解中渗透生态保护知识。

(三)“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提升服务

1、引进管理人才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很多乡村旅游企业都是乡村旅游区居民自发组织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模式混乱,导致旅游企业没有竞争力,生命周期短。因此要确保乡村旅游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引进管理人才是重要的保障。乡村旅游区应当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吸引乡村旅游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充实队伍。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享受政府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定期聘请管理专家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或者设立名誉企业负责人以及管理人才入股等多种方式,以保证发展乡村旅游对人才的需求。

2、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乡村旅游区居民是乡村旅游接待与服务队伍的主力军,但是很多乡村旅游区的居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散漫、自由、不受约束,存在“小农意识”等原因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接待与服务质量。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接待水平,必须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农民从传统的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顾客就是上帝”的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很难快速转变,因此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通过专题讲座,岗前培训,岗位考核等方式改变乡村旅游区居民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不良习惯。制定旅游接待服务等级评定标准,制定奖惩措施,可以定期评选出“服务之星”、“微笑之星”等在接待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游客反映好的旅游从业人员予以奖励。也可以定期选派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到专门的旅游学校、培训中心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三、结论

总之,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与乡村旅游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保障乡村旅游资源的持续性,使乡村旅游能够健康、协调、持续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理论性、现实性较强的研究课题。随着国内外乡村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乡村旅游不但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金丹、方益群,论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

[2]王迎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1/33

乡村企业管理论文范文6

一、加强领导,确保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今年初,乡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全乡企业发展的现状,确定了发展企业的工作思路,即:“优化投资环境,狠抓重点企业,突出项目建设”。今年全乡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增加值5758万元,国地税115万元,新增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其中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投资100万元的企业3家,投资50万元的企业5家。

1、加大工作力度,营造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以工强乡”为目标,认真谋划全乡的企业发展大计,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办实事,给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一是充实乡镇企业领导班子,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下配主管副职6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抽调4名懂企业经营的乡干部组成工业办公室,把精力全部放在乡镇企业发展上,为企业排忧解难。每周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集中研究一次乡镇企业工作,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工业办公室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工业办公室成员每天深入到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时时谋划新项目。二是开展“访能人,谋发展,做贡献”活动,对有实力的企业大户、在外能人进行拜访,逐一向他们征询家乡发展的建议,鼓励他们回乡办厂。三是组织企业厂长、经理、业务大户外出参观,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激励他们树立上项目的雄心,争着干,比着干,扩大企业规模,在全乡上下营造了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制定优惠政策。年初乡党委、政府根据本乡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乡的企业发展注入后劲。①新上项目奖励政策:对项目负责人按投资大小实行奖励,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奖励投资额的2‰;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奖励投资额的3‰;对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奖励投资额的4‰;②税收奖励政策,凡年纳税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纳税额的2‰;年纳税在20万元以上的企业,乡奖励纳税的3‰;年纳税在3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纳税额的4‰;年纳税在4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纳税额的5‰。

3、兴建工业小区。为给企业发展搭建平台,我们从今年春就开始谋划兴建温城工业小区,利用温城爻厂废弃地和闲置养殖场,铺设一条电力专线和20部程控电话的线头。

二、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结构调整、取保农业富乡。

针对温城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狠抓结构调整,实现富民目标。

1、加大投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多年来,温城的农业基础很薄弱,水利条件较差,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彻底改善水利条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我们争取到了土地复垦项目和咸淡混浇项目,以两个项目为契机,我们充分调动各村积极性,全乡共打深机井10眼,浅井30眼,安装防渗管道3万米,为农业增效打下了基础。

2、抓调整,搞好林业攻坚。

为彻底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人均百棵树创千元目标”,今年春季和秋冬季,乡党委、政府层层推动,制定激励办法,严格目标责任制,结合村村通工程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把全乡所有的荒弃地、沙荒地、坟地、村庄四旁和乡村路边沟全部植上了树。今年全乡共发展经济林6200亩,四旁植树21万株,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证。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党建工作。

1、严格要求,注重实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和**精神。为了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更充分,使我们做到思想不放松,工作不停顿,党委、政府建立了干部理论培训制度和考试制度,今年共举办理论培训4期,参训人员达到500人以上,提高了乡村两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工作作风也有了明显改善,为群众解决吃水难、浇地难、上学难的问题14件,使广大群众确实得到了实惠。

2、着眼优化,立足转变,努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党委成员包村责任制,按照“五个好”的要求狠抓农村党支部的创优、转变工作。目前,对3个支部进行了调整,有5个支部进入优秀行列,需转化的3个后进班子全部转化,全乡农村班子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注重抓好新党员发展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广泛积极选拔优秀中青年加入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全年共发展党员3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2人。

四、坚持“三为主”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1、狠抓人口指标落实关、流动人口关。今年全乡人口出生率达到8.54‰。计划生育率达到94.12%,妇女综合节育率达到93.61%。

2、抓“三村”建设。根据各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把全乡46个村分为三类:自治村、合格村、后进村,通过抓典型带全面,抓后进促平衡,使全乡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抓生殖健康服务。利用育龄妇女上站普查,聘请县计生站和温城卫生院,为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服务,2003年以来,共查病例1000人,使计生站真正成了育龄妇女的娘家。

五、抓住两个关键,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深化村务公开。通过对全乡村务公开规范化管理,坚持做到“七个统一”即统一阵地建设,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程序,统一版面标准,统一版面绘制,统一指标管理,变收取意见为搜取意见,使公开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为彻底抓好村财乡管工作,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职牵头,农经站负责、纪检参与的农村财务管理小组。严把收入、支出、审计三道关口,做到“三不入账“,即未经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签字的不准入账;村主要负责人经手人签字不全的不准入账;不符合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准入账。同时每半年对农村财务审计一遍,并对审计出的问题及时督促进行整改和纠正,这样有效的改善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

六、强化乡纪委作用,保持全乡的政治稳定。

1、由乡纪委书记牵头,成立了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群众来访,并实行主要领导接待制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查处农村干部违纪问题,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了全乡稳定。

2、健全长效矛盾排查机制。成立以主管副书记为组长的矛盾排查小组。将全乡分为六个片,责任层层落实到六个片长和每个包村干部身上。安排对各村进行矛盾排查摸底,并实行矛盾排查登记制度。什么矛盾、出在哪个村、责任人、什么时间解决,都要详细登记。定期收取各片汇报,对矛盾比较突出的及时召开班子会进行专门研究,并不定期对各村进行抽查。

3、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因工作不细致,或处理不当,造成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的,扣发片负责人和包村干部一个月工资;村支书和村主任扣发扣发一个月工资,造成严重后果的支书、村主任引咎辞职,各片负责人和包村干部停薪待岗。

七、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1、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深入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家庭创建。利用秧歌队演出等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在全乡上下大搞移风易俗,火化率达到100%,杜绝了二次装棺。

八、积极推动文教、卫生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1、中考成绩逐年提高,今年全乡共考取一中公费生18名,自费生14名,全县综合排名第六。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万元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仪,并购置了电脑等教学器材。

2、宋门中心卫生院投资15万元对房屋进行了修缮,购置了诊治仪器和设备,和衡水第四人民医院挂钩聘请专家坐诊,防疫、妇幼保健工作正常运行,人们的卫生保健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