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

谈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

摘要:根据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由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逆向定制学生实践职业技能要求,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依据能力标准改革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国家及地方相继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乡村农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然而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技术和人才的匮乏,仅仅从事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链中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1]。乡村振兴给农业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农业产业链上急需优秀人才的重任[2]。那么,农业高职院校怎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产业链上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目前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农产品企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1.1乡村农产品企业人才现状

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是以农村大龄妇女为主,她们利用农闲在企业打工,农忙时企业不得不停产。大学毕业生很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新品研发、机器维修技术、营销、售后服务等人才严重缺乏,企业老板常常一人兼几个岗位工作,企业管理、研发、营销甚至机修岗位职责都是老板自己去做。因此,极度匮乏人才的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甚至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1.2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亦快速发展。例如,仅江苏省高职学校就达90多所,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每年高考人数却在不断下降,由此出现了高职招生计划数大于每年生源数的现状,农业类高职学校招生更是举步维艰。而在就业方面,农业类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大多在农村基层和一线,然而不论是来自城市或农村的学生大多不希望去农村工作,而是希望能够在城市就业或创业,然后在城市安家。因此,受当前招生就业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农业类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很多学生没有从事专业工作到农牧业领域发展,而是在城市从事与所学无关的工业或服务业,导致换工作现象较频繁,学生择业满意度也低[3-4]。即使有进入农牧业产业工作的学生,也会因乡村的工作环境或待遇等问题而选择辞职。因此,如何引导涉农专业毕业生乐意到乡村去,长期从事农牧业产业的工作,为乡村振兴出力是一项值得探究的问题。农业类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得不把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城市就业或创业,导致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能与乡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紧密结合。同时,为了迎合学生追求当前热门专业的心态,被迫把自身农业主干专业的建设搁置,在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条件不满足的条件下,不断开设当下热门的专业,甚至不惜去掉校名中的“农”字,以迎合考生追求热门的心理。这种一味迎合考生的办学指导思想,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农业高职学校没有了办学特色,由此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这种功利性的办学思想,导致农业高职学校的毕业生没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缺乏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敬业精神、人文素质等,这将直接影响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5]。因此,要正确分析、客观认识农业高职学校当前的招生现状,加快推进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新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同与支持,已经成为农业高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2乡村振兴给农牧业高职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2.1乡村振兴战略拓展了农业高职院校招生培训领域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并鼓励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参加弹性学制的农业类职业教育;支持地方农业高职院校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根据乡村振兴需求情况,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无缝对接,为乡村振兴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这对于当前农业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职业院校招生工作方面的“利好”政策。农业高职学校应当抓住国家战略机遇,一方面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给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带来的利好,鼓励学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改变招生办法,采取注册入学的方式,积极吸纳有志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到校学习技能,并积极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能力培训中去[6]。进一步拓展招生培训对象,从传统主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的招生宣传,走向面对广泛的社会人员学历提升的招生和技能培训。

2.2乡村振兴助力农业高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

乡村振兴战略积极鼓励在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能人企业家回乡创业,把城市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带回家乡,促进乡村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新产业的发展。能人回乡创立现代农业新产业,这必将会带来许多与之相应的新职业,这就促进了乡村新技术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成长。这将促进农业高职院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与现代农牧业人才需求相对应的优势学科和专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并使自身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而且,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三产”的融合发展,乡村将成为更多优秀农业新产业人才施展才华的地方,这也为农业高职学校涉农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遇。

2.3乡村振兴带动了农业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的支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提到要发挥农业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农业高职院校要全面实施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产业链上需求的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与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及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规格要求零距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专业学生投身乡村建设,激励涉农专业毕业生积极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自我价值。

3农牧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3.1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形成服务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办学特色

在国家大力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学院积极与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7],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区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的需要,适时调整涉农专业方向,并根据需要适时设置涉农新专业,如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技术等专业,努力打造特色涉农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实现与同类高职院校错位竞争。同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期实现与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使人才职业能力与岗位条件零距离,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需求。

3.2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培养农产品加工优秀人才

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体现高素质、高技能,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确保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因此,学院积极探索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目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能获得国家税收减免和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校企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签订共同培养学生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通过定向招生、减免学费、安排就业、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面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譬如,学院与江苏兴化伽力森公司、江苏宿迁益客公司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农产品加工人才的模式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好评。在实践教学上采取边做边教的理实一体情景教学模式,尽可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开展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技能,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实践,学习真实技能。充分体现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在真实岗位上培养的理念,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无缝对接的培养目标[8]。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求的急需精英人才。

3.3小班授课,灵活开展学徒制教学

学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试点涉农专业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企业冠名班,该班学生要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实践技能为主,校内教师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为辅助,更多的教学任务放到农产品加工合作企业开展。为兼顾到企业师傅的工作时间与指导学生学徒的时间,对于现代学徒制班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采取随生产变化的灵活教学方式。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班学生的实践教学辅导,制定详细的工作与实践教学计划,对试点班学生实行“小班上课、个别辅导”教学模式。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校内理论授课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采取“边做边教”“课后集训”“晚上辅导”“周末突击”“共同答疑”“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教学,让试点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理论知识,同时又熟练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参与完成合作企业的部分产品生产任务。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在共同合作教学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共同提高教学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3.4校企协同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院专门配备优秀教学团队、思想政治辅导员,合作企业配置优秀师傅团队,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辅导,及时跟踪分析试点班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动态变化,确保试点班的学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都取得明显进步。现代学徒制班学生的优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完成,让试点班学生时刻知道自己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实习的员工。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9]。

3.5校企紧密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只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农业人才,才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在教师能力培养上,学院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学院每年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农产品加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了解企业新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担任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开发顾问等,指导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新技术研发。同时,学校企业密切合作,从行业企业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素养高的工程师,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共同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

3.6积极引导涉农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情怀

学院针对涉农专业学生不愿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现状,从学生入校时就加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报效祖国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理性的择业观[10]。首先,加强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宣讲,让学生全面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使学生对“农业将成为有前途的新兴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相关专业将成为有吸引力的专业,乡村将成为环境优美、宜居乐业、城里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的未来乡村远景充满信心,逐步使学生树立起在乡村基层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心和理念。其次,让学生多参与乡村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了解将来乡村人才需求方向、专业能力要求,分析自身的能力与不足,制定学业提升计划。让学生了解自我、规划自我、准确定位、理性就业,实现人生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乡村“三产”深度融合[11],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学院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到自主创新创业中,学校设立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并付诸实施,提供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典型创业成功的毕业生示范导效应,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借助“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移动APP等信息技术手段,助力乡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壮大。

4结语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入,并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类高职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高职院校只有在密切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下,遵循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充分调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农产品加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农业高职院校人才的力量。

作者:徐海祥 王正云 李志方 施帅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