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论文范例6篇

阅读材料论文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材料;高考阅读材料;切合程度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高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重要的语言输入渠道。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比较高中英语教材中Reading部分的文本材料(北师大版)和高考英语试卷中文本材料在话题和常见文体方面所占的比例,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探讨如何选择阅读教学材料,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二、理论依据

阅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如何使用教材,英语课标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安徽省《考试说明》对阅读材料的话题和文体的考查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即“要求考生读懂有关日常生活或体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教材和《考试说明》在编写和选用阅读材料时,都考虑到材料与日常生活贴近,与学生的需要贴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

三、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课程标准、安徽省近三年的《考试说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1~8和近3年来全国各地英语高考试卷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进行了研读和比对,探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在话题和文体的类别和数量等方面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课题组结合英语测试基本理论,以课题学校为单位选择一年的高考真题卷进行话题、文体和题型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比归纳,初步总结高考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规律和特点,为最后实现本课题研究成果提供必要的实证材料。我们对全国一卷与二卷和十六个省市从2009到2011连续三年高考完形填空的体裁和题材以及阅读理解的体裁和题型做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教材1~8模块中的阅读材料(共84篇)所涉及的话题不能完全覆盖课标中所列出的24个话题;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材料在话题和文体覆盖方面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话题和文体的覆盖的相关程度不高;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六类阅读理解题在4类阅读文体的语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文体)中所占的比例高低不一:教材话题和《课标》话题的相关程度较高;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材料的话题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所覆盖话题的比例有高有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材料的文体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所涉及各有关文体的篇数和比例存在不太切合的现象;2009~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考查考生阅读技能6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有高有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文本材料的话题范围、阅读材料的选材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和高中毕业生的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要求;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在有关话题和文体的覆盖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高考“阅读理解”题不同文体的语篇在高考阅读理解6类问题中所占的比例各有侧重。因此,在合理使用教材、选择材料补充课堂阅读材料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所补充的阅读材料应与课程标准中所覆盖的话题保持一致。二是阅读材料的选择标准要参照〈课标〉中对教材编写的一些原则要求。三是针对教材中阅读文本所覆盖的话题和文体与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在有关话题和文体的覆盖方面不完全一致的特点,重点选择补充阅读材料。四是结合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对阅读选材的要求,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合并或删减教材中的某些阅读语篇,为学生释放更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六是结合不同文体结构,运用不同的阅读技能解决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常考的6类问题。七是结合高考中对语篇的选材要求,选择与教材大话题相吻合,与教材小话题的外延相一致的阅读补充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结合考点,把考点和课时目标的设定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安排阅读活动;结合考查要求,灵活使用教材中的练习和教师自编练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解题能力。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2

第一步 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 考生要想完全驾驭材料,至少要将材料读两遍,每一遍都有必须要完成的内容。

一、阅读第一遍——了解材料内容

(一)材料形式。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

(二)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心句。

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落

经过第一次阅读,考生对材料内容已 的了解,第二次阅读材料的目的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

下面就理清脉落的步骤具体作一介绍:

2.技巧的二次使用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

通过对各段之间、各 在的逻辑联系,达到思想认识上的系统化,再通过整体系统的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在脑海中归纳出了材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质的过渡。

第二步阅读理解的原则 为了保证真正“读懂”给定材料,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时间原则

申论考试一般提供5000字左右的材料,花多少时 料便成了一个首要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应为40分钟为宜,但根据华图学校课堂的多次测试和总结的实战考试经验,我们认为以30分钟为最佳,因为申论考试看似时间宽裕,实则也很紧张,而且考虑到每次作答前都要草拟提纲,这实际上是二次阅读,完全可以补充一次阅读中没弄清楚的地方。

(二)整体把握的原则

申论阅读往往涉及很多材料,如何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材料,并依此进行分析得出这段材料要说明的中心问题,这是申论考试的关键。而这个关键的前提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而不是对材料一知半解。只有全面掌握了材料,才可能全面概括材料,挖掘材料的主旨,制定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进论证。所以说整体把握的原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也是申论考试的基础。

(三)筛选性原则

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如2000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还包括:噪音污染引发纠纷的信息,法院审判陷入困境的信息。对于这两个信息,有些考生就没有从整体把握进行筛选,有的将纠问题,有的将法院的司法审判列为主要问题,可想而知,这将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三步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要素 只有阅读完了,阅读好了,阅读透了,才能了解文意,理解其中的思想,掌握其中的信息,也才能着手去写,去形成文字来表神主旨。下面我们来谈一下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要素。

一、认识材料 认知材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

认知材料就是认字、读字、识词、解句的过程,即通过文字符号的认读和词义的感知,来了解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而感知材料表达的内容的一种能力。

二、理解材料内容

阅读材料不能仅是局 生动、具体的认知上,还必须进 材料内容的抽象理解上,以获得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理解材料内容就是对材料阅读的悟意明理的过程,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理解材料内容需要经过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多层分析过程。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图式理论 交互式阅读理念

一、引言

随着国际商务交往的日益频繁,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上迫切需要高素质、能力强、善交际的复合型商务人员。其中,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阅读并获取和分析商务信息是很多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迅速提高学生在商务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阅读理论出发,结合商务英语特点,阐述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商务英语阅读能力。

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课程是与商业密切相关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于商务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需要专业教师对有关商务概念做必要的讲解和分析。这些知识的缺乏经常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阅读材料和有针对性地深入讨论。例如,在阅读《新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第27单元“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增长的影响”时,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国际贸易理论中“相对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因此,无法理解自由贸易是如何对国际贸易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的。

第二,教师没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技能训练机会。现在有些“所谓的阅读训练”无非是常用的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没用引入阅读策略的恰当运用。造成这种现状常常是由于部分教师不清楚有关阅读理论,无法领会阅读过程的实质要求,不能举一反三,对各种阅读策略的运用灵活施教。

第三,Dudley-evans,T and John,M(1998)提出,应用阅读材料信息是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面上,阅读教学依然以教师讲解和翻译课文、学生做好作课后练习题为主,教师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就阅读话题进行后继的讨论、公众演讲、会议主持、论文写作、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课堂学习效

果。

三、英语阅读相关理论介绍及相应商务教学策略

1.图式理论(Schemata theory)和其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图式理论显示阅读实际只是一个偶然的视觉效果,更多信息是由读者揣摩出来,而非来自书面印刷文字,(Mark Clarke & Sandra Silberstein,1977,P136-137)即读者能明白他们阅读的材料,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这些视觉刺激提炼成超越文字图形的各种含义,再把这些含义分配给已储藏在他们大脑记忆中合适的概念组,进而完成思维过程中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的高效交流。图式包括两大类:内容图式和正式图式。内容图式是我们了解关于人、世界、文化和宇宙方面的知识;正式图式则是关于文体结构方面的知识。

商务英语阅读材料以商务内容为基础(business content-based),广泛取材于原版商务周刊、财经杂志、专业期刊、合同和法律文件、技术说明书和手册以及原版教材,存在篇幅较长、句式复杂、术语多的特点。为了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理解阅读材料,则要求:1)学生广泛阅读,丰富和扩充图式知识。2)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商务概念进行讲解和分析,并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2.相关阅读策略和其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根据Hudson(1998),“由下到上”策略(Bottom-up strategy)认为“意思”是由字母、单词、词组、从句、句子以直线的方式构成,但仅采用“由下到上”的阅读策略往往是不够的,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有时还需要采用“由上而下”阅读策略(Top-down strategy)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框架(Schematic knowledge)。这些知识框架包括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修辞知识,(Carrell,Devine,Eskey,1988)包含“由下到上”策略和“由上而下”阅读策略的“交互式”阅读理念可能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阅读方式。Hudson(1998)认为:“阅读本质上可看成双向的过程,其既有高级思维和背景知识的应用过程,又有原文本身的加工过程。”为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这种阅读策略。

基于商务英语阅读材料大量涉及专业术语和基础专业知识,题材丰富多样,在阅读这类材料时,学生不能呆板、套用某种阅读策略,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阅读材料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如:(1)阅读材料难度大,或学生语言基础差,但学生相关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丰富,学生可能更多地用到“由上到下”策略,即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框架而进行的阅读;(2)而阅读材料难度小,或学生语言能力强,但缺乏相关商务知识,则学生可能会更多用到“由下到上”策略,即由字母、单词、词组、从句、句子以直线的方式阅读;(3)介于(1)和(2)情况之间,学生则可能更多地采用包含“由下到上”策略和“由上而下”阅读策略的“交互式”阅读策略。

四、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以阅读IBM管理为例)

1.课前阅读和专业学习

课前,我们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源了解IBM来历、经营状况、发展历史。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邀请专业课教师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组织相关议题讨论等。

2.课上预读阶段

在预读阶段,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对内容预测可能是阅读的重点。在这个阶段,可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相关商务术语或词汇后,看或听相关话题影像、录音材料或案例资料,然后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师生间互动,让学生列出关于此话题已知、未知或渴望知道的信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即将阅读的内容、文章结构,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某些话题直接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如:(1)Do you know IBM?(2)Do you ever hear about the culture of IBM?Can you describe some of it?(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BM’s culture?(4)Is the text a descriptive story or a formal exposition?

3.阅读过程

在阅读整个过程,学生验证他们阅读前的预测,用他们框架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语言元素如单词、句法知识等解码文字意思。(Carrell,Devine,Eskey,1988)在阅读阶段,学生安静地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自身语言、背景知识状况,灵活地采用通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的阅读技巧。常见问题类型如:(1)What does the text talk about?Is it about the IBM’s management style?(2)What is every IBM employee’s ambition?

在阅读的后期阶段,常用的阅读任务为:对细节理解(reading for detailed comprehension)、细节归纳(summary from details),或根据上下文推断文章意思(inference from context)(如:Is the journalist Robert X.Cringely positive or negative about IBM’s working culture?)。学生可以通过配对活动校对他们的答案,并分析、讨论。

此时,学生经过课前学习准备、课上安静阅读、交流讨论,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以及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内容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上述内容涉及的语言也有了初步的掌握。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运用进行讨论,突出基于学生基础和阅读材料难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包括“由上到下”策略、“由下到上”策略和“交互式”阅读策略,因此,灵活使用各种策略应成为阅读中的关键。

4.知识运用过程

知识运用要充分体现出以任务型学习为主、以满足学生在日后社会商务活动中需求为主导的教学。因此,常见的任务有案例分析、情景表演、项目报告,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包括:对阅读材料有关的议题进行讨论(辩论)、个人公众演讲、角色表演等,最终以演讲、论文、报告等形式呈现任务执行结果。

执行过程为:

(1)教师确定并公布任务。(2)学生课下准备。(3)课堂讨论、表演和实训操练。(4)教师评估或学生互评,侧重面是语言交流和专业知识应用。(5)学生完善和修正原有任务。(6)递交任务结果(演讲或论文)。

通过一学期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对象为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商务专业三年级62名学生。通过定期测试和期末采用调查卷调查等形式,结果发现:84%的学生喜欢新的教学模式,88%的学生认为他们提高了阅读技巧,82%的学生觉得他们掌握了商务英语课程中75%以上的词汇量,92%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实用;从测试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平均成绩由期初的67分提高到期末的78分。因此,不难看出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有效的,对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五、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为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商务英语读物,应加强商务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增进学生商务知识、概念的理解,并加大学生课外商务内容的阅读量,丰富他们原有商务知识框架,发挥图式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根据阅读材料难度大小、学生语言基础、相关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的强弱,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课堂教学通常经过预读、正式阅读、读后运用三个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Regents.

[2]Carrell,P.Devine,J.Eskey,D.1988.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larke,Mark A.and Silberstein,Sandra.1977.Toward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for the ESL READING CLASS.Language Learning 27:135-154.

[4]Hudson,T.1998.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reading.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8 pp.43-66.

[5]Krashen,Stephen 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London:Longman.

[6]Robinson,Peter.2001.Task complexity,cognitive resources,and syllabus design:a triadic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ask influences on SLA.In Peter Robinson(Ed.),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李冬燕.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5期.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4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法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无论是教还是学,接触最多的都是文科性的语言叙述,这就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必要性。

1.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正文和补充材料部分都是阅读的素材,为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忽略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活动。据调查,在课堂上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比例仅占7%,有明确阅读要求的只占3%。这样的教学活动违背了教学的科学规律,也违背了编书者的本来意图,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考试过程中的必要性

中考要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的题型固定在两类:一类是单项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无论是单项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阅读都是其主要的考查内容。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需要学生阅读分析,非选择题的材料和问题也需要学生阅读分析而后作答。

3.实践过程中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知识实践性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是要与社会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校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忽略阅读教学,学生就失去了感悟、体验和分析的环节,也就失去了分清是非、提高能力的机会。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法的可行性

1.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看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常常采用议论文的格式,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一个课目就是一个大的论点,一个框题就是论据或一个小的论点,而正文部分则是论证过程(有时也包含论据),补充材料则是例证,也就是用事实说话。

2.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看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在阅读中产生,在阅读中培养,在阅读中形成。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阅读教学法

1.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指导

学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对学生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效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1)关注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

如果学生阅读的内容、形成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似,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2)要关注学生阅读成就感的生成

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观,就是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首先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会让学生读有所得。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及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法,如阅读故事等材料一般指导学生采用略谈法,了解大体情况即可。在阅读一些理论性的论断或比较优美精彩的材料时,一般采用精读法,要对材料进行边读边想,反复推敲,理清材料结构,把握材料的实质内容。

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习惯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强化中逐步把课堂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5

一、物理教师的阅读传统

物理教师的阅读传统蕴含于我国物理教学的传统。笔者发现,“物理教材分析”长期以来在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为物理基础教育培训了大量师资,至今在一线教学中享有口碑,当前仍然有学校或教研室以自编教材或选用的方式进行“教材分析”的培训与学习。由此,对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研究就需要从教材分析的传统做起。

事实上,物理教材分析就是物理教师对教材的一种阅读方式。早期的学者都十分重视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就有了教材分析这一专业性的阅读工作。因为早期的物理教师读懂教材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他们往往对教材的关键术语、逻辑关系等进行专门强调。例如,对于教材中“恰好”“正好”“刚好”,甚至“状态”“极”这样的术语,教师都会着重指出并详加解释。或许这种阅读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些蹩脚,但是对当时的物理教师与物理教学是绝对必要的,甚至在今天也未尝过时。

颇有价值的是,传统的物理教材分析提出了诸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等体现本土特色的观点,基本把握了教材结构中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并在实践中彰显了有效性。然而,这种经验化的“篇、章、节、点”的教材阅读观也亟待超越。某种程度上,传统教材分析立足的是一种“就教材,说教学”的语境,实际上都在有意无意地绕过了真正意义上对教材的“阅读”。这诚然有历史条件的原因,然而今天则绝对有必要补上“阅读”这一课。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与教材建设的长足发展,以传统教材分析为支撑的“重点难点”“标准教科书”等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物理教学的需求。近年来就有大学教师称,“相当多的教师已经把‘课堂教学就是主要为了疏通难点,突出重点’当作了教学信条。他们习惯于把教学内容经验性地分割成孤立的一个个难点、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并据此来设置教学策略,编写教案,实施教学。学生则根据这样的考点布局来准备考试”。“重点难点”也往往被庸俗化为“考点”与“非考点”[3]。可见,物理教师对教材的阅读方式已在某种程度上禁锢甚至异化了课堂教学。

当前,不仅要提高物理教师对教材阅读的水平,还应将“非教材阅读”纳入到提升教师阅读素养的视阈。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获得与提升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论文写作有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构建并融入专业团体,进而整体提升物理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地位。

二、提高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迫切性

当前,物理教材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这对物理教师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材、比较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教材编写已经超越了传统教材编写提出的“逻辑轻快”原则,明确提出了提升科学素养与增强历史感的目标。其中,阅读分量的增加是各种教材的显著特点。例如新教材的“电动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人教版教材与上海市使用的拓展型教材都有大量的课文阅读,这同传统教材的编写风格截然不同。

事实上,即使是物理教材本身也不可避免地承载着人文内涵。对此,中科院物理所的曹则贤先生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塑造了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比较一下德语物理学教科书之有板有眼注重现实细节和法语教科书之轻灵飘逸注重数学理性,你会恍惚觉得这是来自两个世界的物理学”[4]。可见,物理教师的阅读还承载着以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理解物理学、鉴赏物理学并发展物理学的重任,甚至可以立足物理学思索不同的文化心理。

此外,教材的分析者和阅读者都不是抽象的,而是价值主体。传统的教材分析中,教材编写者、学科教育学者、一线教师都是在分析教材。而课改之后,教材分析、教材阐发的价值取向则展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物理教师树立自己的阅读观。一切都表明,对教材等阅读材料只着眼于公式符号、逻辑条框、知识结构等层面已不足以把握物理阅读的全部。新的改革既是我国物理教学的发展机遇,也对物理教师的阅读素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物理教师的阅读困难

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提升诚然迫切,而物理教师遇到的阅读困难(Reading Difficulties)也尤为特殊。更多情况下,物理教师并非排斥阅读,而是有细微的阅读困难未被体察。

物理教师的阅读不应仅仅包括教材,科学史哲、教育学、心理学等著作都应进入物理教师的阅读视野。这些大量的非教材文本往往拥有不同于传统理科教科书的结构方式与表达方式,阅读这类文科文本往往构成物理教师的阅读困难。在多年的专业教育中经历了长期的处理数学语言、符号公式的训练,物理教师处理文字材料的能力的确还很欠缺,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与人文学科迥异的思维方式。笔者发现,不少物理教师在阅读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等著作时往往坐不住、读不进,“读两句就头大、脑子一团浆糊”。这都是物理教师阅读困难最现实的反映,而克服这些困难并非容易。

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克服阅读困难需要放下身段,从学习阅读方法开始。事实上,阅读既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能力。许多大学课程将当堂“读书—研讨(讲解)”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阅读的习惯与能力。而对于一些经典的物理学、科学史哲等著作无疑都需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甚至需要提供专门的阅读指导。

即使是逻辑层面带来的阅读困难也不容小觑。传统阅读对物理文本中名词术语、逻辑连接的强调依然是基础且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物理教师鲜有系统逻辑学学习的经历,这直接制约了物理教师对阅读材料中文法的系统理解。

四、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培养

1.培养与训练阅读方法

如前所述,训练阅读方法对物理教师的阅读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应该为物理教师开展专业性的阅读方法指导。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阅读前,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写作学知识,理解诸如内涵、外延、周延、划分、定义等逻辑范畴。

阅读文本的人文性特征则需要相应地培养教师人文阅读的底蕴。例如朱熹就曾提出精辟的读书法见解: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5]。再如曾国藩将自己的读书法概括为“有志、有识、有恒”[6]。物理教师应在学习前人读书法的基础上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笔者认为,做笔记、札记是物理教师培养阅读方法的很好方式。这实质上是教师精神积累与物质积累的双重过程。教师在阅读中,可以用做笔记、札记的方式记录、整理、琢磨学过的东西、闪过的念头。对阅读方法的培养可以选择以教师用书为载体,开设教师阅读能力课程,开展持续培训。

2.改革与积累阅读资料

物理教师的教材阅读始终是启始性与基础性的。虽然当前物理教材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教材改革仍有极大空间。有学者指出,当前物理教材建设,“大家常常见到的只是一些缺少研究积累的编写者为突出重点而进行章节顺序的变换,或为分散难点而进行的知识点的移动等等”[7]。笔者发现,对传统“重点难点”“逻辑轻快”观念的超越并非一蹴而就,与《原理与问题》等国外著名教材相比,我国教材文字的可读性、文风的变化性均显不足。因此,继续改革物理教材、教师用书等基础性阅读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材之外,物理教师非教材阅读资料的提供则需要各级教育教学单位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此类阅读资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潜力。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而是一门专业。阅读的过程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一些困惑、彷徨其实有很多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而了解这些,才能够运用专业的概念、范畴来思考问题,并进入专业的话语体系来表达、探讨问题。

物理教师自身对阅读资料的搜集和保存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物理教学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优秀的研究资料难于收集。所以,建立自己的阅读资料库很有必要。如果案头能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资料库,将为物理教师的阅读提供极大助力。在众多阅读资料中,笔者认为,多版本的物理教材、大学物理教材、普通物理专题研究、物理学史以及一份专业期刊,应该作为物理教师阅读的常备资料。

3.思索与形成阅读哲学

物理教师的阅读之所以超越功利性的技能而成为一种素养,因为它要求物理教师在阅读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生成对阅读的哲学思考。基于一种阅读哲学,物理教师能够确证并为自己的阅读价值观进行辩护,从而也能拥有抵挡各种混乱思潮的保护壁。

事实上,物理教师都会在有意无意间持有不同的阅读观。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纸上得来终觉浅”“尽信书不如无书”等信念,都在思想深处决定着物理教师对阅读的认识,进而左右阅读行为。譬如,教材与教学、教材与课标、教材与非教材究竟是什么关系?某种教材在多大程度上拥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如何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列书单?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物理教师阅读哲学的思考。

笔者认为,教材等阅读材料作为一种文本,传统的“作者中心”文本观念亟待改变,我们通过阅读哲学的思考理解阅读材料的独立性。正如巴尔特所说,传统的文本观念里,“作者是文本的主人,而文本只是作者思想的延伸和派生物,文本始终处于受支配的被动地位”。而在文本中心的视角下,“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读法,不必受作者制约,也不必看批评家眼色,从而在实际的阅读中摆脱了作者和批评家的权威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自由”[8]。这一理论对物理教师阅读的启示在于,教师需要从作者那里索回教材等阅读材料的解释权,文本不再是编著者的附属物,拥有了独立的地位。这样教师就从阅读观念上跳出“揣摩专家意图”的泥淖,从而走上批判地、创造性地阅读文本,使用教材的道路。而这也正是提升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李余仙,王晶莹.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概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

[2]常生龙.读书,改变物理课堂[J].物理教学,2013(2).

[3]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曹则贤.物理学咬文嚼字开篇词[J].物理,2007(7).

[5]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杨宝山.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的建设:历程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阅读材料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语文;语文阅读;个性化阅读

一、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1.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群体的显著特点是,其年龄与高中生相仿,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大学生校园生活非常接近,但是高职学生的社会认知不足,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职学校面对的现实是,经过短暂的学校学习生活就要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职业技术的优秀程度无法弥补人文素养的缺失。语文阅读能够有效地对此进行补充。因此,高职院校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高职学生群体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这里的差异性既包括学生性格上的差别,也包括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差别。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一差异性带来的问题。因此,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教学对于整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利于社会认知的成熟。

2.教法分析

高职语文教学的课时较少,这是由高职教育的总教学目标决定的。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术的人才为教学目标,而语文学科的专业性特点并不突出。如何短时高效地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没有充足课时的保障下,个性化语文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

总之,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学校,符合学生的学龄特点和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工作的需要,符合高职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需要。以此,在高职院校实行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1.个性化阅读之阅读材料选择个性化

在个性化阅读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阅读材料选择的个性化。例如,部分阅读课安排在阅览室和图书馆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进行图书类别的甄选,然后进行定时的阅读。

阅读材料选择个性化的最大优点是提高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有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的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材料学生个性化的最大不足是老师很难再有限的时间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对此,提出以下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效进行的参考意见。第一,对于在阅览室和图书馆开展的个性化阅读课堂,设置相应的读后感作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下课即现阅读成果。第二,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依次限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自己所读的书籍进行推荐。第三,阅读的场所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外进行,例如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知名书店或者临近高校图书馆。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对书籍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都非常有利。

2.个性化阅读之阅读心得表述个性化

高职语文教育的个性化阅读课堂上,有学生各抒己见的特征。例如,在教师进行的主题阅读课上,教师提供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后分享自己心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

阅读心得表述个性化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够性,打开学生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此外,学生们的见解各不相同,常常出现思想的碰撞和辩论的交锋,这有于学生养成辩证看问题的思维习惯。阅读心得表述个性化的在课堂上呈现出的不足在于课时较短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部分学生害怕观点错误而很少发言。对此,提出以下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效进行的参考意见。第一,老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考从阅读材料的信息量大小、与学生的相关程度以及材料体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议选择短小精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论的材料,从而节省材料阅读时间,进而留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唇枪舌战,越辩越开心,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第二,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以便于学生课下对材料的背景进行研究,有利于学生课堂材料评论更具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对于学生所表达的见解,要尽量给予肯定和表扬,避免批评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所以,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想,找到学生的思想的出发点,对其特殊见解给予合理解释。

3.个性化阅读之阅读方式选择个性化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看书的方式的静态的阅读,通过看电影的方式的动态阅读,通过听材料的有声阅读等等。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可知,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个体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各不相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静态阅读、动态阅读捉着有声阅读),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方式个性化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缺点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考量难以进行。对此,提出以下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效进行的参考意见。第一,要从静态阅读、动态阅读和有声阅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素材以利于学生进行选择。第二,成立个性化阅读小组(静态阅读、动态阅读和有声阅读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心得的分享。此外,根据高职院校的性质与大学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高职院校要考虑引进移动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的便利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累计时长,进而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育成果。

三、结语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介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高职语文阅读教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像高中语文教学一样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像大学一样指导学生阅读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个性化阅读教学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高职语文的教育功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和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社会认知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