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化范例6篇

城市生态绿化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1

【关键词】城市绿化 植物 生态系统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也同时处在高峰期,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氧气被大量消耗;烟灰、粉尘、放射性物质、强烈致癌物漫天飞舞;光化学烟雾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上升到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有些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污染的大气不易散去,形势更加严重;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骤增,汽车尾气的污染火上加油。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广大市民群众对拥有良好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若再不痛下决心进行综合整治,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效会被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所抵消。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最终解决尚需一定时间和一个过程。

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现在,植物又被作为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城市绿化必须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城市绿化的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个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达到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至今仍有很多人把城市绿化作为观赏和装点城市为目的,城市绿化工作者要挖潜增效建设城市绿化最本质的内涵,而不是形式,即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最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这一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斗争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城市绿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土地。我们要在用地上保障城市发展形态,控制城市的无效蔓延;根据国内外大量材料证明,不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对其生态平衡具有临界幅度的意义,即达到或超过这一幅度,生态环境有望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要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只有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用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十分紧张,这一方式在当前来说显然是很有限的,不能满足实现生态平衡所要求的绿地面积,改变生态效益增长方式就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建成区内绝对没有可能增加绿地面积。现在,城市中高大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屋顶质地构成对城市生态的恶化起着很大作用,尤其夏季高温天气屋顶大量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增加了室内外的温度。有些国家把屋顶绿化也纳人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无疑也是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各地只需结合各自城市情况进一步研究政策和进行试点推广。屋顶绿化不仅见效快、成本低,绿化效果好,当然更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改善城市生态效益明显,它不仅减少了恶化环境的面积,而且增加了同样面积的绿色植物。

绿地在城市中的规划位置对其作用的发挥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特色,同时受气候影响,有季节变化,虽不同时间,不同光照,而产生绚丽多彩的景观。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化,按照城市卫生、安全、环保的要求建设防护绿地,防止风沙灾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搞好特殊地段的绿化,既能够把新鲜空气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生态质量,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景观,使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2

关键词: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

在国内外研究中发现,不管是城市生态平衡,或居民生活环境,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均提出城市绿化,需重点改善生态环境,使美化景观与经济发展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经验,主要分析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内容。

1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

从1960年开始,社会发展注重重工业发展,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危机逐渐加重。在城市生活的局面,肺癌、支气管癌等城市疾病发生率日益提高。处于该种状况下,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最终受害者是人类,人们也无法脱离生态自然的保护。所以,在近几十年来,城市绿化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环境绿化经历了诸多阶段:在古代,自然园林是供狩猎使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供贵族观赏使用。在19世纪末,随着城市环境急剧恶化,政府征收土地开辟绿地,是供居民使用,在亚欧各国掀起了公园运动。

2城市绿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1990年开始,我国许多城市着手开始绿化建设,绿化建设出现了历史,能够明显改变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绿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然而,在城市绿化进程中,因意识不强且观念落后,设计感不强,缺乏绿化特色,加上养护管理不合理,使得城市绿化处于一种无序、不合理状态。另外,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主要表现如下:

2.1人均绿化面积少

由近几年可看出,我国绿化前景不乐观,各城市绿化状况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且南北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在2009年末,我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mz的城市少于20个。随着开发区绿地增加,郊区绿地逐渐增加,我国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

2.2绿地面积严重缺乏,城市绿化建设规划不合理,缺乏系统园林配置

未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绿化建设,绿化建设的文化氛围、艺术层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园林建设中,未考虑居民享受、使用与休息的休闲环境建设,与自然景观融合度不高。

2.3开发商重视开发效益,未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绿化建设

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中,许多开发商注重眼前利益,将城市绿化工程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所以,使得环境被肆意开发,破坏了最初合计规划。所以,政府需强化引导力度和监管力度。

3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忽略了城市环境。而鸟语花香、绿色自然的生存环境,是居民向往的居住生活。现阶段,在城市建设中,绿化建设受到政府部门关注。人居环境好坏,需依靠绿化建设。

3.1树立整体性与系统性观念

无论城市哪个角落,均属于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在绿化建设中,需立足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局部因素。在城市绿化中,立足城市整体角度,开展园林绿化建设。

3.2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

尽量利用城市特殊因素、有力因素,建立集中性园林绿地,使园林绿地呈片状、线状或环状。若城市用地紧张,政府不能过度依靠开发商,需尽量利用目前条件,开展绿化建设。在绿化建设方面,需节约土地开放,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为城市建设提供环境依托。现阶段,北京、上海、沈阳、宁波等城外郊区,均逐渐向室内延伸绿地,特别是沈阳,非常注重生态建设,已完成片状环境绿化。截至2010年底,沈阳市区整个绿化覆盖面积为9750hm2,公园绿地面积3018.32hm2。对于沈阳城区绿化,其覆盖面积大于50%,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7%。在南方,上海外滩、昆明大观河等,为城市绿化提供了良好环境条件。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3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生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也阻碍了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加强城市绿化工程生态管理,促进城市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绿化逐渐被当地人民重视,因此,园林工程绿化施工管理更多的被提上话题,虽然我国在城市绿化施工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不菲,但在施工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阶段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园林绿化不仅仅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软化、遮挡有碍观瞻,还能改善小气候。从而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景观效果,提高城市可宜居指数。同时,城市园林绿化也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因此,现代化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应该采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需要本着“适地适树”或“改地适树”的原则来综合提高城市景观,同时需要对城市园林进行精心管理,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与可持续性。

二、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绿化施工、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比如庭院的园林绿化工程,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型的绿化施工工程。对于此类工程,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开工前没有详尽的规划设计方案,对现场存在的一些限制因素不能很好地把握,大部分规划设计仅有效果图。简单的设计图不可避免地使绿化工程中的元素材质、单元规格等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规划设计师和具体的施工人员在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没有对园林景观思维及整体效果统一理念。恰恰因为这种随意性和不统一性造成园林工程监理员缺乏管理上的依据,只能临场应变,从而导致绿化施工体现出来的效果与规划设计所想表达的景观理念产生较大反差,导致图纸与实际脱钩,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和浪费。

2、大多数园林绿化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多数从事园林绿化施工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和业务操作上缺乏经验,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绿化施工,导致规划设计图成为摆设,或者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后使园林绿化施工的效率降低。此外,由于园林绿化工程较多,施工季节集中在春季,园林工程施工队伍又多为临时组建,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缺乏相互配合的经验,很难保证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保持一致。因此由非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的施工无法达到合格标准,导致多数的绿化工程植物成活率较低,或者生长势较弱,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的标准。

3、没有严格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不严格按照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造成了绿化施工的整体效果不符合要求。例如,在施工时忽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的地理位置都有自己的小气候特点,而不同植物栽培时所要求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栽培不考虑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不能使二者相互进行统一,导致绿化植物生长过程中长势较弱,抵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严重的会逐渐死亡。

4、绿化植物的后期养护工作管理不到位

园林绿化施工的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现象。后期管理中不及时进行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等管理,导致绿化植物不同程度地缺水、脱肥、杂草丛生造成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供应不足,导致缺素症、土壤板结等现象,植物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城市绿化工程的生态化管理

1、熟知工地土壤类型、质地条件

土壤是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的基础。为提高植物种植的成活率,在工程实施前要对施工区域内的种植地土壤的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化验研究分析,然后依据施工种植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选择种植穴的深浅,并结合土质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和客土。

2、要根据施工区域情况科学选择、种植。

种植前要对植物的基本情况熟知,并严格把关苗木的品质和质量,确保所选苗木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而且在栽植前要针对拟栽植苗木根系完好情况、失水程度、气温等情况进行合理的修剪。改善、调整一切可能影响种植成活率的因子;栽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种植后并且要将种植后的苗木轻轻上下提动几下,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分层填土并压实;栽植后及时交足底水,12小时后要根据苗木种类,树穴土壤商情给予适当的浇水及叶面喷水。

3、种植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植物生长规律进行种植和管理

苗木的成活率关系着城市绿化工程的质量,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每种植物的苗木生长、生态习性进行种植,并且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种苗木的生长规律进行管理,只有确保了苗木成活率,才能有景观、短期内产生最大生态效益。

4、清楚建设意图

在施工前,项目管理者要对施工图纸分析透彻,要与项目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建设意图,并到项目施工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施工范围内的各种情况,并及时与市政、电讯等配套部门联系沟通,在充分理解施工图纸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前期的工作准备,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施工有的放矢。

四、提高城市绿化工程质量的保障措施

1、实行绿化工程招投标制

绿化工程施工必须要经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承招符合绿化工程项目施工资职要求,并且绿化施工业绩记录良好的园林施工企业进行施工。

2、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因而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细分,尤其是对一些不良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实现工作经验的有效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管理水平。

3、确保种植所需材料的质量

在苗木采购前必须认真阅读施工图纸,熟知工程量,避免因测算失误出现屡次进苗,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苗木采购前,负责施工的企业项目管理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各种所选用苗木的市场价格,在采购时坚持选择那些质量优无病虫害、价格合理的苗木供应商,以确保工程质量科学有序发展。

4、做好后期管理

种植植物俗话有“三分栽七分管”的说法,充分说明城市绿化项目后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后期的管理跟不上,即使施工项目质量再优良,在非专业的绿化管理下,也会造成种植植物死亡或长势衰弱,都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绿化工程景观效果。

5、注重工程的交接工作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管理单位往往不是同一个单位,因而要求部门相关人员应该及时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单位进行有效交流,促进后期的管理单位有效掌握园林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苗木的出产地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解,方便日后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对植被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解,以便适时进行防治病虫害。对生长不良的植被进行了解,并向建设方咨询相关施工情况。

6、园林绿化要综合反映当代人的需求

城市园林设计包含了多个学科, 其中包括建筑、规划、 环境、 美学等,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审美、 功能追求, 并不是某一学科、 一个专业的的作品, 而是综合反映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愿望。 “以人为本” 近年来成为很多城市追求的新理念,但大多是在追求人文与当地文化特色结合方面, 更有甚者仿欧美作品, 反而丢弃了一个园林绿化应有的最基本的东西,没意识到其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没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大环境下, 园林该走的方向。 城市绿化道路应打造色彩丰富、 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 形成 “人在花园里、 城在绿树中” 的园林生态新城区, 处处可见 “树美、 绿浓、 山青、 水秀” 的优美环境。

结束语

我国园林施工管理工作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为城市绿化工程的性质特征决定,园林施工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只有管理者熟知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知识并给予合理科学管理、在植物种植管理技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掌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创建更好的城市绿化工程。

参考文献

1]雷燕峰,王所.城市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新产品,2010,(13)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4

1、 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 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转贴于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3、 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 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 合 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72-1

0 引言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冲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城市的园林绿化制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生态建设和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重要环节。我国东北地区的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特殊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东北主要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部分农田绿地面积急剧缩小,不透水的建筑和水泥地面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北地区城市变热,而热量交换能力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强,给城市的生态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纬度较高。通常情况下,常绿树木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少。同时,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如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7-2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以下。这种自然气候状况下,给城市的园林绿化带来不可回避的难题。

然而,东北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大连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9%,人均公共绿地达7m2,是第一批国家卫生城;沈阳城市绿地率达到了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被国家评为森林城市;长春,赤峰等城市的园林生态建设也在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1 科学提高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质量

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早晚温差较大。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特点,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由于东北地区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这些自然气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也大大影响了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提高东北地区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必须统筹好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城市植物生态功能性及生态适应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对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做出科学的规划。

1.1 要统筹好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园林绿化大致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维护三个方面。城市的生态建设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的园林绿化需要城市的经济建设作为依托;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态建设又能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和谐发展。园林绿化与建设要融入到城市整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1.2 城市植物生态功能性及生态适应性

选择适合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植物,是搞好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考虑到所选植物能够发挥多大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也必须要考虑到所选植物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选择绿化植物要从东北地区实际气候情况入手。对于东北地区可以选择如乔木类的黑松、章子松、云杉、银中杨、水曲柳等植物。

1.3 对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做出科学的规划

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是城市生态建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园林绿化做出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测评。在采集完相关数据、指标后,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的德尔菲法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对不同时期的绿化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2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讲究实效

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城市的生态投入不会像其他投入那样在近期内取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应该从实际出发,尽可能的、因地制宜的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不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档次”。切勿生搬硬套,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达到低收入、高效益的目的。选择适合东北地区生长的植物,从分考虑到植物对东北气候适应性。

2.2 园林植物的技术管理

目前,城市对绿地的技术管理,属于市政园林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单位、学校、公园等也有专业的机构负责一定范围的绿化管理。这些管理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切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从温度、湿度、阳光、土壤、空气等多个因素入手,注重植物的微小变化,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2.3 加大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城市的生态建设市民应该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只有全民动手才能实现全方位的园林绿化与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意识,保卫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果。提倡居民“见缝插针”把每一个城市局部绿化好。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城市中现有古木的保护,城市中的每一株古木本身就是一处绝佳的自然景观,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

3 结语

影响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因素有很多,气候、纬度等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因素的努力,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手段,对城市进行绿化和生态建设。通过种种有效的措施建立生态良好的森林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鲁敏,张月华.沈阳城市绿化植物综合评价分级选择[J].中国园林,2003,7:66-68.

[2] 徐涛.长春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问题析论[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城市生态绿化范文6

关键词: 城市道路;绿化;生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绿化的内涵、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1.1城市绿化的概念

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创建稳固绿地以及自然舒适的生态休闲空间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参考自然界植物群落分布、生长规律情况,将植物群落作为绿化的最根本单元,用科学而创新的手法展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就称之为城市绿化建设。在对城市绿地进行建设、布局之前,应该先对城市景观的薄弱环节以及不利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在对人口密度、生态环境状况、绿地服务半径以及防灾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之后进行城市绿化建设。并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按需建绿扩绿,以市民生存空间和周围环境的连续性、整体性为出发点,关注于绿地镶嵌性和廊道的连贯性,使得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相结合成为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另外,还应该做到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来建设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使城市绿地的自我修复力、更新力得到提升,提高城市绿地的抗逆性以及稳定性,促进城市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工的低度管理。

1.2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的重要性

城市是在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基础上诞生,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居民在尽情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各种便捷的同时,也忍受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各种压力。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连接两地的交通通道,更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宽阔舞台,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然而,城市的大规模扩张给城市带来致命性的破坏,全部城市系统都处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边缘。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它可以不断地改善城市景观以及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内涵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所以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作为保持自然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再者,城市楼房鳞次栉比,工业交通加重了空气污染,人们越来越渴望环境优美的道路绿化,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追求“骨架”和整体的平衡和谐,是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

1.3影响城市绿化的因素

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直接决定了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所以为了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就应该增加叶面积。一般来说,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5-10倍,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20倍,而草本植物在这方面就小了许多。相比于草坪,树木的生态效果更好一些,而生态效益最好的生态小群落则是由灌、草、乔复合构成的。对于一些有害、有毒的气体,大多数的植物都可进行吸附清洁;在降温、降尘、降低辐射以及消毒等方面,乔、灌树做得更好一些。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3.3倍、32.2倍、2702倍、25.5倍。所以,对于一些城市绿化工作中“草坪热”的流行,要严格树立起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香化、美化以及果化要做到同步发展,使乔、灌、草三者混合种植,创造出自然科学的植物群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不错的生态效益和功能,最终可促进城市绿化项目的进步与发展。

二、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2.1道路绿化建设滞后,绿化率低

作为提升城市发展速度的工具,和展现城市魅力的窗口,城市道路建设承担着许多重要的责任,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都应当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将城市文化特征展现出来,实现城市市容的整体改观,建设单位在道路建设上更多地选择了硬质道路小品和各种灯光效果的灯饰,却忽视了植物配景的重要作用,使得规划设计中绿地大面积减少,以致影响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而且,由于道路绿化建设的速度落后于道路建设的速度,造成大部分城市往往在完成道路建设后,才进行绿化建设,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绿化成本,而且绿地立地条件差,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面造成损坏。

2.2植物品种过于单一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园林植物在道路植物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应凭借其多样性实现道路绿化整体效果的提升。从某个角度来说,道路绿化水平高低的判断,可以以道路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为依据。然而在现实当中,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应用种类很少,一般都不会多于10种,特殊情况之时通常只有一种,导致种植的层次结构比较简单,这样的话就在立体上缺少效果。

2.3重建设轻管理

绝大部分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主要是通过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施工单位,同时通过城市园林管理单位当做监管的单位。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因为没有在施工与养护之间建立良好的衔接关系,以及管理单位的养护人员经验和重视程度不足,而使得道路绿化施工中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建设上,在养护方面比较忽视,使前期的投入浪费,这种情况令设计意图不能进行较好的展示。

2.4道路景观绿化和城市整体规划严重脱节

道路景观绿化具有体现城市自然与人文的功能,但在实际施工当中,绿化树种和景观设计却只重视效果图,而往往忽视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与条件,普遍存在违背绿化树种生长自然规律的情况。虽然,初期满足了图纸的设计要求,但在后期的养护中却发现道路景观与城市规划脱节,不仅不能展示城市的人文,而且与当地的自然风貌也有所背离,甚至出现年复一年的改造,不仅浪费了资金,还缺乏当地城市所独有的特色。

三、针对城市道路生态绿化设计问题提出的策略

在以后的设计中如何规避这些问题,把自然景观、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进行结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通过巧妙地构思,重新树立城市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具有独特地绿化景观效果,呈现一个丰富而又不同的新城市道路景观。

3.1遵循城市道路生态绿化设计原则

满通功能,保证交通,做到四季花卉草木多彩缤纷,增加城市色彩,降低城市污染程度,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这是城市道路生态绿化的总的前提。具体要做到:

3.1.1从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体现市容市貌,并表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在留有原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植物造景,并达到一定的安全系数,道路和周围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引导行驶,还能调节自然生态,使人们在此种环境下惬意生活。

3.1.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规划知识,将绿化设计对道路的破坏程度最小化。可采用覆盖式或镶嵌式的模式,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想像与实践,最终使点、线、面相协调,达到增加单位面积绿化量的效果。

3.1.3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绿化设计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为了实现人们的期望,道路景观的创造应把当代人们的心里需求考虑在内,绿化植物应选择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使人心旷神怡的品种,给人们一种亲近自然、靠近自然、走进自然的感觉。

比如说素有花城之称的广州,在树种选择上比较侧重使用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植物,不仅考虑到当前人们视觉上的观感,同时还满足了味觉上的体验,搭配种种观叶、观果以及闻香植物可以使景观效增强果(如图1)。江东路侧绿化景观效果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自然生态的自然风貌。在种植方式之上按照植物生产的规律来种植,每一条路段全都使用树种,绿篱模纹图案也表现出规律替来出现,这样就可以形成有一定节奏以及韵律的整体感,比如说马场路上的隔离带景观,就是通过细叶紫薇、黄金榕球、细叶榄仁以及盆架子这些植物不一致的搭配形成两个组合植物群,之后交替变化成为规律性道路景观。

图1

3.2增加植被种植种类

种植不同植物的群落,形成高低错落。色彩变幻、季相变化的不同风格(如图2 ),使树木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栽种树木时,看好其特性,做好高低、疏密、形状、色彩的搭配工作,认真计算树木长势,让未来的树木衬托城市建筑,柔化城市道路建筑硬环境,增加街道尺度感与色彩感,同时遮挡城市道路两侧不雅的建筑,达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整体景观质量的效果。做好树木分配工作,让乔、灌、草、花等植物交叉种植,使布局和植物品种应密切配合,形成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合的一体化生态绿化体系,增加色彩变化,提升新鲜感。

图2

3.3行道树的选择要多样化并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行道树高度在同一条道路上应大体保持一致,以避免因高低错落不同、大小粗细各异而影响整体景观效果。与此同时,也要使乔木、灌木等植物多样化,以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利用地被植物与攀援植物覆盖率广、形态多样和花期各异的特点,增加景观效果。应加大那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使用比例,科学配置、谨慎选择。对一些道路污染严重的地方, 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力强、叶色有变、耐修剪的树种,大力引进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的植被,改变“秋黄冬秃”局面。经过长期驯化的优良品种是草皮的首选,不能一味的注重眼前利益,要以大局为重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配置上把道路长度考虑在内,以避免同一条道路大面积的重复,形成动态绿化景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丰富多彩。

3.4挖掘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地方特色

城市道路生态绿化要求既体现共性又体现个性,如一些城市的市花可以作为基调树种,充分显示地方文化韵味,赋予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城市,而且更增加了城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

四、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占重要比重,对改善城市生态功能及优化城市交通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给市民创造宜人的生活局部环境。当然,这是一个需要努力与艰苦探索才能完成的重任,一些城市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只看重道路的交通功能,而对道路景观绿化漠不关心。这就使得城市道路绿化未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道路绿化设计是一成功典范,综合各种原则,从而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特色和创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发展的环境。在以后的道路绿化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计手段,将人工艺术与自然生态亲密结合,使绿化的再创造过程成为自然美、艺术美、文化美、意境美的升华结晶,让过去的生态和自然得到真正的提炼和再现,为城市居民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使景观、环境、休憩娱乐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朱媛.城市道路绿化及其生态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9:644-645

[2]王亚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

[3]田青.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