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例6篇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销售百分比预测资金需求

一、运用销售百分比法的假设条件

运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的假设条件包括:

1.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各年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才能用已经存在的现时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现实数据数据来预测将来的相关数据。事实上这种百分比关系在不同年份之间是不可能相同的,但在特定时期、特定企业中,相近的年份之间的某些项目与当年销售额的百分比是比较接近的。

2.销售收入和销售净利率估计

企业的预测期销售收入及销售净利率是可估计的。销售百分比法是依据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项目占销售额百分比来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有先预测出预测期的销售收入数额,才能结合销售净利率预测出其净利润,再根据计划的留存收益率或股得分配率计算出留存收益的金额,从而预测出外部融资需求。

3.留存收益率(或股利分配率)

留存收益率(或股利分配率)是计算企业留存收益的必要条件,有了这一条件,就可以结合预计的净利润计算出预测期企业内部资金来源,再用企业预测期的资金需求总额减去内部资金来源,就可以得出企业外部融资需求。

只有以上假设条件同时存在,才能运用会计公式计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外部融资需求。

二、运用销售百分比法的程序

1.计算百分比

根据基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金额及基期收入额计算销售百分比。包括流动资产销售百分比、长期资产销售百分比、应付款项销售百分比、预提费用销售百分比等。

2.计算预测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金额

根据基期的有关销售百分比和预测期收入额,分别计算预测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与销售额无关的项目金额按基期金额计算,留存收益项目的预测金额按基期金额加上新增留存收益金额预计。

3.计算留存收益的增加额

根据预测期销售收入额、净利率和留存收益率或股利支付率计算预测期留存收益的增加额。

4.计算外部融资需求

根据会计公式:“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计算外部融资需求。

三、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企业资金需求

依据前面所述的假设条件及百分比法的运用程序,下面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1.假设条件

(1)假设A公司各年度的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应付账款和预提费用四个项目的金额与当年销售额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而其他项目的金额大小与销售额不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2)假设2006年度的销售净利率是4.5%,我们在本案例中假设预测期(2007年度)的销售净利率与2006年度的净利率相同,即:4.5%。

(3)假设A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法是按固定比率支付股利,各年度的股利支付率是40%。

(4)A公司2006年度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假设A公司管理人员以2006年度销售额为基础,结合公司的事业发展状况、行业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公司2007年度的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

2.预测2007年度资金需求

为了预测2007年度资金需求,我们必须先计算出2006年度的销售百分比,然后依据该百分比及2006年的财务数据计算2007年度的财务数据,然后运用会计公式计算出2007年度的资金需求预测值。

按照销售百分比法,我们可以根据2006年度的有关财务数据计算销售百分以及预计的2007年度有关财务数据如下表所示:

预计2007年资产负债及销售百分比简表 单位万元

上表中运用销百分比计算的2007年数据具体如下:

流动资产=8000*16%=1280(万元);

长期资产=8000*30%=2400(万元);

应付账款=8000*6%=480(万元);

预提费用=8000*1%=80(万元)。

设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与2006年相同,即4.5%;2006年的股利支付率为40%。则2006年的留存收益增加额为:8000*4.5%*(1-40%)=216(万元)。根据2006年留存收益数额和2006年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预计2007年的留存收益数额为:570+216=786(万元)。

与销售额无关的项目则按2006年度的数额计算。预计2007年的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数额为:

总资产=1280+2400=3680(万元);

负债合计=100+30+480+80+1000=1690(万元);

权益合计=200+50+786=1036(万元)。

根据以上的相关预测数据,计算2006年度企业外部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3680-1690-1036

=954(万元)。

企业外部融资需求也可以按照增量销售额来进行测算:

企业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额-负债增加额-留存收益增加额

=(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46%*3000)-(7%*3000)-[(8000*4.5%)*(1-40%)]

=954(万元)。

综上所述,销售百分比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资金需求预测方法。运用这种预测方法首先要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区分相关报表项目的金额的变动是否与销售额变动有关。然后计算相关的销售百分比。最后根据销售百分比及预测期销售收入,以及企业的留存收益率,计算预测期的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金额,在此基础上运用会计公式:“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确定外部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杨香敏任万林刘晓晴:EXCEL软件在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年第4期:61~63

[3]石世文:企业筹资途径分析[J].发展研究, 2005年第12期:79

[4]林松池纪根培:企业持续经营中短期财务规划的探讨[J].经济师, 2006年第2期:136

[5]张涛:销售百分比法分析与改进意见[J].会计之友, 2006年1月(上):73~75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文2

1月5日,融创中国董事会对外,旗下全资附属公司融创置地以5100万元收购绿城地产旗下无锡绿城湖滨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滨置业” )51%的股本权益,湖滨置业正是绿城无锡地王的项目公司。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自2011年初至今,融创中国累计斥资近90亿元购地或收购股权,新获取权益土地面积接近200万平方米。

另一边厢,在万科集团、保利地产、龙湖地产、雅居乐地产“低速前进”,绿城中国、富力地产、中信地产业绩同比下滑的2011年,融创中国“亢奋”地卖楼,并且收成不错。在刚刚出炉的2011年度房企销售额排行榜中,融创中国的销售额为192亿元,同比增长近130%,从2010年的30名开外跻身至第18名,直逼房企“老将”招商地产。

融创中国品牌总监李公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源于2011年初,公司就决定调控背景下坚持高端精品战略。”对于2012年,李公杰表示公司销售额肯定会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稳健增长。而业内人士分析,2012年的楼市将进入“极寒”。

如此一来,2012年,融创中国还能“如愿以偿”继续“高歌”,还是开始新一轮的冒险游戏?

2012年第一宗交易

2011年,楼市股权交易频繁,规模股权交易宗数、金额分别为124宗、471.76亿元,均创造了历史新高。北京中原地产预计,2012年房地产股权及资产全部交易额很可能突破3000亿元。这不,新年第一单便在两位房企“大佬”之间达成。

1月5日,融创中国与绿城中国双双公告,对外宣布了两家联手持有湖滨置业。据公告内容显示,融创中国以5100万元将湖滨置业51%股权纳入囊中,使其成为融创中国附属企业。据了解,湖滨置业是绿城无锡地王的项目公司。2009年、2010年,湖滨置业分别亏损3.5万元、1258.2万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该公司的净资产为7593.9万元。

陷入资金困境的绿城中国,出让旗下项目公司股权的并非只有湖滨置业。根据绿城中国每月通讯,绿城中国曾在2011年12月出让旗下杭州绿城墅园、杭州绿城锦玉、上海静宇等项目公司,融创中国为何偏偏看中了无锡地王项目?

坊间传言,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和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私交甚好,孙宏斌不仅成为该项目的业主,更是直言绿城中国为“房地产行业的榜样之一”。

李公杰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收购行为首先从公司利益的角度考虑,这是个双赢的事,该地块是无锡位置最优越、资源最稀缺、配置最高端的项目,“楼面价为5000多元/平方米,相比后期该区域8000多元/平方米的地价来说,性价比相当高”。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2009年8月,绿城中国以29亿元的价格将“XDG-2009-41”地块收入囊中,创下当时无锡市区土地总价的新纪录。该地块位于无锡滨湖区蠡湖新城西区范围内,冬至蠡溪路,南至陆典桥浜,西至隐秀路,北至太湖大道。总土地面积约22.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折合楼面价约5490元/平方米。据了解,该地块按照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被划分为2-5、2-6、2-7、2-8四个地块。其中2-5、2-6地块规划为商务办公及居住用地;2-7、2-8地块规划为商业居住用地,即正在开发中的香樟园,而正在销售的别墅单套总价都要2000多万元。

根据绿城中国每月通讯,2011年10月,香樟园首次入市,推盘面积达5.05万平方米,成交2.3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销售均价分别为3.05亿元、1.3万元/平方米,销售金额位于绿城中国当月新盘之首。2011年11月,香樟园再度推出5.05万平方米,成交4.1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为5.29亿元。不仅继续蝉联绿城中国内部月度新盘销售之首,更是摘得11月无锡全市备案面积、销售金额双料冠军。

香樟园被融创“迎娶”后,后续将推出什么样的产品?采取什么样的销售策略?是继续使用绿城中国的品牌,还是换成融创中国?时代周报记者就上述问题咨询融创中国执行总裁汪孟德。汪孟德表示,刚刚收购该项目,上述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充分沟通后确定。而绿城中国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寿柏年则表示:“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作,在后期的项目发展中可能既有融创的品牌,又有绿城的品牌。”

集中火力主攻六城

其实,融创中国之所以看上绿城无锡地王的另一原因是,可以增加在无锡地产行业的市场份额及增加其在无锡投资的总数目。

李公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融创中国一直坚持重点城市深耕细作的原则,在现有城市或区域添加新项目,一方面可以节约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更了解该地楼市、客户需求,继而更有效经营当地项目。而进入新城市,则面临未知的风险”。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融创中国自2003年成立之初,就进入了无锡市场。目前,融创中国在无锡有3个项目,在市区内有融创天鹅湖、融创理想城市,建筑面积分别为130多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1个项目位于无锡下属的宜兴市。“2011年,融创中国在无锡的表现不错,位列无锡房企销售金额第三位,而融创天鹅湖、融创理想城市分列无锡年度单盘销售金额第三、第五位。”李公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无锡之外,融创中国还进入了北京、天津、重庆、苏州4个城市,和无锡一样,均交出漂亮成绩单。在北京市场,融创旗下的西山壹号院荣获2011年下半年销售金额冠军,并以半年的销售周期位列北京住宅年度销售金额第三名。

时代周报记者从融创中国内部员工处了解到,早在2011年初,孙宏斌就在融创中国内部放话,西山壹号院极有可能进入北京年度楼盘销售三甲,并提及方兴地产的金茂华府也能进三甲。而实际结果是,二者双双入围。

此外,融创中国在重庆的融创奥林匹克花园、苏州的融创81栋,分别摘得2011年重庆住宅单盘销售冠军、2011年苏州别墅销售冠军,其中重庆项目还以30多亿元再次刷新了重庆单盘销售纪录。而区别于上述地区两三个项目销售的局面,融创中国在天津的在售项目甚至多达十来个,其中融创奥城摘得天津2011年单盘销售冠军,融创中国也高居天津2011年度房企销售金额榜榜首。

“重点城市精耕细作是一种‘贵族式’发展路线,在项目上精挑细选,在购买能力上有大量购房追随者,经营优势体现在项目利润率高、企业资金韧性强。”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过,长期来看,全面布局将适应我国的二、三线城市化进程。

然而,从融创中国最近的拿地策略来看,依然集中于上述六城。2011年1月10日,融创中国以8.87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与4.54亿元的配套工程费用取得天津塘沽两宗土地的使用权;2011年9月16日,融创中国联合保利地产,以29.9亿元取得天津棉二地块。2011年12月16日,融创中国联合方兴地产,以30.67亿元取得北京来广营地块。此外,2011年9月27日,融创中国还以14.5亿元从首钢手中购得西山壹号院项目公司50%的股权,继而拥有该项目100%股权。

始终手握15亿以上现金

2011年,无论从拿地还是卖楼,对融创中国均是颇为积极的一年。

2011年度,融创中国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30%,远远超过销售额TOP50房企19%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融创在2011年为获取土地或项目股权,斥资约为86亿元,占其年度销售金额的45%,远远超过万科、恒大、保利等十大标杆房企20%的平均水平。

“不能简单把销售金额和拿地金额放在一起讨论,销售业绩是影响现金流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这不是全部,对于目前并不缺钱的融创中国来说,购置自己看中的土地是非常正常的企业行为。”李公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2011年初,公司内部就讨论过,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或许是获取优质土地资源的好时机,而目前的土地市场情况和当初的判断基本一致。

时代周报记者整理公开资料得知,2011年,融创中国先后6次在天津、北京、重庆三地购买土地或收购股权,加上本次收购“湖滨置业”获取的权益土地面积,合计接近200万平方米。这一数字远远超过2011年融创中国119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

加码土地市场之余,融创中国在2012年还会加大力度卖楼。李公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1年融创中国在售的项目,会继续在2012年推出新房源,融创中国2012年的目标会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稳健的增长。“增长的目标一旦确定,融创中国肯定会全力以赴。”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文3

根据《企业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账户和主要账务处理》(征求意见稿)规定,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或延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账户,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按期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购入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或分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或无形资产账户,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然后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账户,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在此方面不涉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收益及其摊销问题,因此新准则与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所得税方面尽管税法没有对应的规定,但基本上也是参照此规定执行,因而新准则的做法又会与税法产生差异,并且该差异贯穿业务的全过程,必须认真对待。

下面结合案例分析在延期收款销售与延期付款购买、分期收款销售与分期付款购买两种情况下,对购销双方的核算方法进行新旧比较,并探讨新准则对将来税收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延期收款销售与延期付款采购会计处理新旧比较

现行《收入》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即计量采用名义金额;新《收入》会计准则则要求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规定收入应按其已收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计量。如收入的名义金额与其公允价值(通常为现值)差额较小,可按名义金额讲量;如收入的名义金额与其公允价值(通常为现值)差额较大,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延期收款销售与延期付款采购业务,目前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购买方按照收到的发票账单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销售方通过“应收账款”账户核算;而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延期时间较长,涉及金额较高,对于购买方应通过“长期应付款”账户核算,销售方应通过“长期应收款”账户核算,对于在核算过程中出现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确认融资收益,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期进行摊销,因此新准则下购销双方会计处理方法均会涉及与税法的差异。

案例1:2007年1月3日光明公司从长江公司购买材料,考虑到光明公司由于手头资金很紧张,但是信誉很好,双方签定购销合同,购买价格为4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2008年6月30日偿还物资款。2007年1月3日长江公司发出了材料,并按400000元的价格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只有360000元,即如光明公司当日能及时付清款项,则材料的价格为360000元,多支付的40000元是由于长江公司资金被占用应获取的利息。

长江公司销售业务:

现行做法:

1.2007年1月3日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光明公司46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

2.2008年6月30日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468000

贷:应收账款—光明公司468000

税务分析:会计处理方法与现行税法无差异。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做法:

1.2007年1月3日销售时:

借:长期应收款—光明公司46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

未确认融资收益40000

税务分析: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应确认的收入应为400000,而会计核算只确认了360000,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增40000元。

2.按期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假设按半年摊销一次。

P=F*(P/F,i,n)

360000=400000(P/F,i,3)

复利现值系数(P/F,i,3)=0.90

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再采用内插值法求得:i=3.6%

表一:未确认融资收益摊销表

时间未收本金A

当期未确认融资收益摊销额

B=A*3.6%

销售日360,0000

2007年6月30日360,00012,960

2007年12月31日372,96013,426

2008年6月30日386,38613,614

总额40,000

(1)2007年6月30日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12960

贷:财务费用12960

(2)2007年12月31日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13426

贷:财务费用13426

税务分析:2007年度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共冲财务费用26383元,税法没有未确认融资收益及其摊销概念,因此本年度根据公司核算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纳税调减26383元。

(3)2008年6月30日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13614

贷:财务费用13614

税务分析:2008年度公司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共冲财务费用13614元,税法没有未确认融资收益及其摊销概念,因此本年度根据公司核算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纳税调减13614元。

3.2008年6月30日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468000

贷:长期应收款—光明公司468000

光明公司采购业务:

现行做法:

2007年1月3日购买时:

借:物资采购4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贷:应付账款—长江公司468000

2008年6月30日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长江公司468000

贷:银行存款468000

税务分析:会计处理方法与现行税法无差异。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做法:

1.采购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3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40000

贷:长期应付款—长江公司468000

税务分析:会计核算确定的购进材料的账面成本为360000元,而税法认定的该材料的成本为400000元,在将来该材料消耗或出售时该差异还有转回,消除差异。

2.假设光明公司按半年按实际利率法摊销一次未确认融资费用,可参照表一相关数据。

(1)2007年6月30日,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1296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2960

(2)2007年12月31日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1342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3426

税务分析:2007年度光明公司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金额为26383元,税法没有未确认融资费用及其摊销概念,因此本年度根据公司核算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纳税调增26383元。

(3)2008年6月30日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136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3614

税务分析:2008年度光明公司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计入财务费用金额为13614元,税法没有未确认融资费用及其摊销概念,因此本年度根据公司核算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纳税调增13614元。

3.2008年6月30日偿还全部款项

借:长期应付款—长江公司468000

贷:银行存款468000

二、分期收款销售与分期付款采购新旧会计处理比较

案例2: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与大地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协议,向大地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大型设备一套,并约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从销售当年末开始分5年平均分期收款,每年20万元,合计100万元。假定大地股份有限公司在销售成立日支付货款,只需要支付80万元即可。假设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在每年末按总收入20%的比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大型设备的成本为60万元。

东方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现行会计核算办法:

1.发出商品时:

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600000

贷:库存商品600000

2.按合同约定收款日收到第一期款: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3.按照配比性原则,按相应比例同时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000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120000

税务分析:会计处理与现行税法规定无差异。

第二年至第五年末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第一年确认收入、结转成本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

1.发出商品时:

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可以认定为80万元,与名义金额100万元差额较

大,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借:长期应收款—大地股份有限公司10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0

未确认融资收益200000

同时根据配比性原则一次性结转销售商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0

贷:库存商品600000

注:由于主营业务收入一次性确认,因此取消了通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核算的方法,将销售商品成本一次性结转。

税务分析: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在发出商品当日由于没有确认收入,因此不形成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核算时产生了200000元的利润,因此在公司核算利润的基础上需纳税调减200000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按期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

(1)计算求得名义价格折现为当前售价(公允价值)的利率:

P=A*(P/A,i,n)

80=20*(P/A,i,5)

(P/A,i,5)=4

查该年金现值系数表,再运用内插值法求得i=7.93%。

每年末按期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如表二所示:

二、未确认融资收益摊销表

日期未收本金

A当期未确认融资收益摊销额

B=A*7.93%

销售日800,0000

第1年末800,00063,400

第2年末663,40052,600

第3年末516,00041,000

第4年末357,00028,300

第5年末185,30014,700

总额200,000

(2)第一年末按合同规定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长期应收款—大地股份有限公司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3)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63400

贷;财务费用63400

税务分析:按照现行税法规定,第一年年末尽管会计处理时已经不再考虑收入,但是税法要按照总收入的20%确认收入,同时按20%的比例结转销售成本,即考虑(1000000-600000)*20%=80000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同时由于税法没有未确认融资收益及摊销概念,因此第一年年末未确认融资收益摊销冲减财务费用增加的利润634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纳税调减。

第二年至第五年末年末按期按规定比例收到相应款项,同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收益以及税务分析方法同第一年年末,在此不再重复。

大地股份有限公司:

现行会计核算方法:

1.购买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10000000

贷:应付账款—东方股份有限公司1000000

2.每年末分期付款:

借:应付账款—东方股份有限公司200000

固定资产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税务分析:会计处理与税法不存在差异。

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核算:

1.购买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8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

贷:长期应付款—东方股份有限公司1000000

税务分析: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为800000元,而税法认定的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1000000元,因此该差异在公司将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还需要转回,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2.年末按规定比例支付相应款项,同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具体每年摊销的金额可参照表二:

(1)第一年年末按规定比例支付相应款项:

借:长期应付款—东方股份有限公司200000

固定资产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2)第一年年末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注:若固定资产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未确认融资费用摊入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摊入财务费用,假设本案例中大地股份有限公司买回固定资产后立即投入使用):

借:财务费用634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63400

税务分析:按照现行税法,由于没有未确认融资费用及其摊销的概念,因此会计核算未确认融资费用年末摊销增加的财务费用减少的利润634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纳税调增。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文4

空调是一种类金融产品

空调运作是家电类产品中最特殊的,操作难度也是最大的,其主要原因是空调产品的高价格与不确定性。空调产品相对单价较高,空调消费所占家电类比重最大,因此,操作空调产品必须具有较大的资金规模;另外,由于空调受季节性影响大,导致经营空调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对经营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促使空调产品必须具有相对较大的利润空间,才会进行流通。因此空调是一种“高资金、高风险、高利润、高难度”的产品。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2006年8月,客户A付出1000元购进空调一台,3个月后,以1200元的价格将这台机器销售,同时,客户A得到制造商100元奖励。也就是说,客户A在8月份实际付出900元的货币,3个月后,得到1200元货币。在这个过程中,空调随着物权的转移实现了价值的创造。因此,可以把空调看做一种类金融产品,它具有了货币的流动手段与贮藏手段两大职能,并且深刻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行业发展初期,市场不够饱和,竞争不激烈,空调曾是一种暴利产品,扮演了一种投机与投资的角色,虽然今天行业进入竞争阶段,空调产品的这种特性还是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利润有所降低。从这个角度看,空调产品具有金融产品“高额收益”的特点。

空调产品的销售协议,实际上是对远期销售实行的一种远期合约,是对未来与即期价格、政策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例如,当期购买100万元的空调,实际上隐含了“远期收益”,如果在远期全部销售,则会产生20万元的盈余收入;如果产生滞销、残次或其他不确定性损益,则起初价值100万元的货,期末可能不值100万元。这就是风险性的存在。

再看一个空调产品的运作模式例子,某企业计划在8~12月、1~3月、4~7月三个时间段分别实现销售规模24亿元、12亿元、24亿元。按照行业节奏,有两次销售高峰,第一次在8~9月,第二次在3~4月。第一次的目的就是把经销商的资金全部占用,排挤其他品牌,第二次再次集中收集经销商资金,大量压货,保证旺季销售需要。也就是说,淡季为做大规模,吸收渠道资金,就必须提前透支后期资源,然后,通过后期盈利资源来弥补前期的亏损。如果经销商流动资金不充裕,也可以利用一些金融工具,如第三方信贷――制造商为经销商做担保,银行先把资金转给制造商,经销商从制造商提货,后期销售变现后归还银行。

在空调产品的政策中,还有一个特别政策――淡季贴息,这个政策设计目的是为吸引经销商资金而付出的资金使用成本,这个政策设计则足够体现出空调是一种类金融产品的符号。通常情况下,贴息力度维持在5%以内,但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逐渐上扬,贴息政策会受到更大的挑战,这自然需要制造商方面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是典型吸收渠道资金的手法。

政策设计是空调产品运作的核心内容,但仅凭借政策拉动远远不够,还需要从网络建设、加强分销、强化培训、促销活动、客情关系等方面,帮助渠道上的资金加快流通速度,其核心目的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一般都经过“吸款压货分销一回笼”的循环,资金循环周期越短,越有利于利润的创造。

从整个行业分析,空调行业的关键是规模与利润的平衡,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则是系统价值链的竞争。总的看来,空调产品具有类金融产品的属性,不管从产品本质上,还是从其操作手法甚至操作规则上,都可以认定空调是一种类金融产品。空调业的这种特性与格力模式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吗?

格力渠道模式

格力模式在1997年开始起步,初创的目的是为解决不同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平衡经销商关系,随着模式不断完善与创新,格力模式逐渐成长为成熟、规范、持续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正规的名称为“区域股份制联营公司”。格力总部输出品牌与管理,只占少许股份,而销售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现独立盈亏经营。

格力对渠道成员的定位与其他公司有所差别,销售公司直接控制分销商,分销商将款直接打到销售公司,这样,格力公司加强了对分销商的控制力度,从而将批发商完全定义为一个资金、物流、服务的运作平台,大大改变了批发商的职能,这是格力模式的创新之处。

格力搭建了一个以品牌为基础,系统成员内利益均衡分配、资金高速流动的经营体系,维系这套体系运作的支撑因素包括高质量产品、良好的品牌信誉、均衡的内部机制、独创的专卖店模式。这套体系核心就在于格力营销政策中“高价格、高政策、高回报”的核心思想;格力通过这套经营体系源源不断实现了商流与资金流的快速转移,为格力总部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那么,这种表现在格力年报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格力财报分析

下面,我们运用杜邦分析法对格力电器2002~2006年财报进行财务分析。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从表1短期偿债的两个参数中,可以看出,短期偿债能力在逐年降低,特别是当流动资产中去除存货、待摊费用、预付费用后;速动比率从原来的97.01%逐渐下降到52.10%,这说明可以即刻变现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小。

长期偿债能力:表1数据显示,连续5年资产负债率都在高位徘徊,长期负债压力巨大,这说明格力的总资产中绝大部分是由负债来构成的,从产权比率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负债最高达到了股东权益的4.2倍,股东权益比率也可表示这一点,但其长期负债率较低,通过查阅其资产负债表,我们发现,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占的份额最大,这说明格力占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资金现象比较严重。

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格力的盈利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且保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这也是众多基金公司看好格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债务结构分析

从表3可以看到,格力的存货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2006年达到了32,24%;格力电器的总资产逐年提高,但其资产负债率一直在高位徘徊,股东权益比率逐年减少,库存周转率逐年降低,同时预收账款也占有较高的比重,以及应付账款出奇的高,这些数字都说明格力的销售公司运作模式的特点:充分占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资金,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润。股权捆绑经销商

2007年4月28日,格力电器公告称,其大股东格力集团将8054.1万股,占总发行股份的10%,作价10.2亿元转让给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河北京海成为格力集团(控股40.84%)之后的第二大股东,格力地产为其第三股东,占5.8%。这样由原来格力集团与格力地产对格力电器的绝对控股稀释为格力集团、河北京海、格力地产三者绝对控股的转变,格力电器的治理结构得到较好的改善,彻底结束了一股独大的局面。

河北京海由格力空调的10家销售公司投资组成,这10家销售公司因此间接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二股东;河北京海也成为格力电器与经销商之间的资金运作平台,格力销售公司最终通过这个投资公司与格力电器建立起产权关系上的联系。

格力电器转让经销商股份事件,成为空调企业融资模式探索道路上的标志性坐标,同时,这也为空调企业的资金运作增加了更加实际的借鉴。

产融结合

在格力业务板块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独立公司,那就是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公司呢?它又在格力业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2004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将财务公司的市场定位界定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实,财务公司是一种非金融类银行机构,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职能是控制资金风险与降低资金成本,通过财务公司对集团内不同成员进行跨区域、跨时间、跨行业的资金调配。

“产融模式”是得到国际运作验证的成熟的模式,也是跨国公司降低运营风险与成本的需求,典型的例子就是GE金融公司,其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仅次于花旗银行。目前,在国内家电业,海尔、TCL等少数企业拥有财务公司。实际上,财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发展导向,未来的财务公司将会逐渐发展为股权多元化的金融投资控股公司,以资本与业务为纽带走出企业实现市场化发展。

2007年7月,格力电器竞买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16%股权(其中包括格力置业10%、格力罗西尼6%)。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直接持有财务公司49.92%股权,加上格力电器两全资子公司(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财务公司2%股权,合计持有财务公司53.92%股权。2008年1月11日,格力电器公告显示,12.19亿巨资增资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增资后格力电器持股比例增加至88.31%,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通过分析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业务板块,可以断定这个财务公司在格力整个大经营体系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放开与国际资本的逐渐渗透,这个财务公司的重要性将继续进一步体现。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宁波民营企业 应对 金融危机 成败关键因素 启示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同于上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上次是局部的、冲击力有限、影响面小、且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几乎没受到影响,这次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冲击力强、影响面大。这次危机也使我们加深了对危机管理的认识,提高了防范危机的意识,使人们不得不探讨如何应对危机、健康发展。危机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二是危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三是危机事件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四是危机的双重性。危机是危险加机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处理不当,则危在旦夕,然而处理得法,又会成为未来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罗森塔尔和皮内泊格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危机感的情境。狼来了,一方面对羊群是件坏事,他威胁羊的生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羊群体质,胜者为王,危机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民营经济占宁波经济总量的八成,宁波民营企业的特点是外贸、出口加工业比例大,与深圳相比规模相对较小、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小,因此这次危机对宁波经济冲击是严重的,以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宁波gdp为例,第一季度gdp仅增长1%,在浙江11个地市中排名靠后,远低于全国6.1%的增长水平,第二季度4.6%虽有止跌回稳的趋势,但影响仍严重。根据我们2008年12月和2009年7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困难时有些民营企业倒闭、有些停产、有些减产和裁员,销售收入减少50%为数不少,多数减少在30%左右,但又有些企业逆势而上,销售收入不但不减,反而增加。那么究竟为什么有些企业倒下了,有些企业影响严重,而有些企业几乎不受任何影响?虽然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目前经济平稳回升,总体形势向好。但是一方面经济周期总是存在的,十年、八年就会有周期性波动,各式各样的危机还是会出现的,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会对企业以后健康发展有利。另一方面,这些成功应对危机经验在没有危机时期仍然有用,在危机时期可以保持不受影响、甚至是快速增长,那么没有危机影响增长速度会更快,竞争力会更强,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宁波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经验与教训。有关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论述不少、策略也很多,那么到底那些是关键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策略,那些是关键失败的应对金融危机策略这一问题事关民营企业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在研究、探讨宁波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经验与教训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关键成败因素。

一、部分宁波民营企业成功的应对措施

1.太平鸟集团成功的应对措施

太平鸟集团是以时尚休闲服饰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营销为主业,兼营投资拓展、进出口贸易、医疗保健、印务包装、物流、二手车交易市场等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创业开始于1989年,太平鸟品牌创立于1995年。集团目前总资产12亿元人民币,员工2800名左右,其中生产工人1700人左右,管理、业务、营销、行政服务人员1100人左右。公司从1996年至今一直位列全国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双百强单位,2000年起荣登宁波市百家重点企业、宁波市百强企业、浙江省百强私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列。2008年,集团销售收入32.59亿元人民币。

(1)虚拟经营战略

1997年是太平鸟蹒跚起步的第二年,此时正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市场急剧萎缩、订单大量流失、银行抽走资金等等,对太平鸟来说仿佛是灭顶之灾。当时的太平鸟和其他服装企业一样,设计、生产、销售,从头做到底,一年的销售额不到1000万元。那时的宁波,服装企业强手如林。面对危机,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扩大规模。而太平鸟开始实施虚拟经营战略,重点高研发和营销,一条适合于城乡接合部企业发展之路(城乡接合部企业面临发展区域狭小和工厂外迁等城市化进程需要的限制),一方面,与中国纺织大学合作,成立了太平鸟时尚女装设计开发中心,拥有了国内理论扎实、富有激情的设计师队伍,目前年研发量5000款左右。另一方面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太平鸟专卖店营销网络,目前拥有2000户门店。紧紧抓住了附加价值高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砍掉附加价值低的中间制造环节,创造了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模式,占领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占领竞争制高点就会赢得主动和竞争优势,1997年,太平鸟在转型之年实现了1000万元销售额;次年,轻装上阵的太平鸟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1999年,太平鸟高奏凯歌,年销售额8000万元。

(2)另类——创新战略

2000年前后,在休闲男装盛行全国之时,以男士休闲衬衫著称的太平鸟发动二次创业,全力开拓休闲女装领域,并带动宁波女装迅速发展。2008年10月,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太平鸟将街头时尚引入男装设计,推出都市平价时尚休闲概念,带动销售额提升83%。对此公司董事长张江平表示:“另类,就是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拿短板理论来说,打开眼界盯住行业的长板短板,从其他企业的短板入手,这是太平鸟模式的核心。”

(3)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战略

2007年以前该集团以外销为主,出口高达70%,之后该集团调整战略,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战略,以自营时尚旗舰店为引领在全国逐渐建立2000户门店,同时开展网络营销(2008年魔法风尚网购社区开业前2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借助自建网上销售平台pb89.com,预计2009年销售规模将过亿。),实施“陆海空”战略,陆是指国内连锁店,海是指海外市场,空是指b2c。品牌定位是“买得起(价位200元~300元)、快速、时尚和小批量”。

太平鸟的正确战略不仅危机时期适用,非危机时期也同样适用,1999年销售额由1997年危机时的1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2004年10亿元以上,2006年23亿元,2008年达到32.59亿元。2008年1月~5月销售额9.96亿元,2009年1月~5月销售额13.95亿元,增长40%。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纺织服装业同样遭受冲击,一部分沿海服装加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在悲观气氛愈现蔓延之际,宁波太平鸟集团却逆势而动,全年销售额预计超越30亿元,到2010年突破50亿元的目标毫不动摇。

2.狮丹努集团成功的应对措施

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宁波东方宏业制衣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5月,是一家股份制集团型企业,现有员工3810余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为织造、染色、制衣、国际贸易为一体的集团型针织服装企业,公司装备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产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该集团销售额达13亿元,2007年销售总额达15.6亿元。2008年销售总额达到17.56亿元。宁波狮丹努集团是一家拥有2家进出口公司、3家成衣生产分公司,月生产针织品400万件,每月平均出口1200万美元的中型服装制造和贸易企业,是一个以外销为主的外贸企业(产品90%以上出口)。

金融危机对该集团的影响是2008年几乎没有影响,2009年第一季度有影响,第二季度止跌回升。该集团应对危机措施分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出口,降低成本

狮丹努管理层大幅度提高了“出访”频率,到世界各地参展,以增加贸易量。公司认为只有走中上层路线,才能突围。所谓中上层路线:第一,生产品牌中的中上层;第二,品种结构的中上层。2007年1月~7月公司出口6561万美元,2008年1月~7月出口8613万美元,同比增长31%。狮丹努抓住机会,主动进攻,专做其中上层产品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1月~7月公司接单出口1022万美元,2008年1月~7月接单出口1952万美元,同比增长90%。公司在巩固大客户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型客户,积极参加国内国际服装展览会,寻找新客户新商机。

狮丹努将把生产企业搬到成本相对低廉的地方,如苏北、安徽等地,浙江本部主要负责研发、拓展进出口贸易等。公司徐建昌介绍说“这样,成本降低5%~8%,而我们企业拥有不少管理、技术上的人才,可以对那边的公司进行指导。”,“这条路将在明年下半年走远,后年走宽。”

为了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减少费用,狮丹努积极寻找直接客源,服装产品不通过第三者中转,而直接到达品牌商。据介绍,目前,直接客源占狮丹努客源的40%左右,一些世界著名品牌都授权其为供货商。

(2)修炼内功,提高服务

该公司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打破国际贸易壁垒,配全技术装备、检测手段、社会责任、劳动保护、消防安全等一系列软硬件并通过国际认证机构认证验收[8]。注重节能减排,整个企业的照明已经全部换成了节能灯,将缝纫机器的交流电改成直流电,这样一来,电费还不到以前的一半。接下来,要将锅炉的燃料由油换成天然气,初步估算费用又可以下降三四成。此外,他们还开始了设备更新,从国外引进了自动剪裁机,既省了资源,又提高了剪裁质量。此外公司还改进企业内部生产工序;实施“星级服务”计划,增强客户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借鉴香港管理模式,接单后设定时间目标,从样品开始到面料管理,做好配套检测,把交货期和品质控制在设定的目标内,做到同样的价格生产质量最优,服务最满意。

(3)采用多种手段,减少汇率损失

2008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速度是2007年的一倍。从接单后到收汇的三四个月时间内,一美元汇率损失0.33元人民币,占整个利润的50%。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狮丹努运用有效的金融手段,如远期外汇买卖、买断外汇等,把汇率锁定在正常范围以内,然后出运、提单、贴现,大幅减少汇率损失。加强内部管理,公司每周开会调节解决,使贴现率达到100%,在金融上采取国际多种货币之间的汇率进行远期交易,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公司还向客户收预付款,减少汇率损失,说服客人用欧元和澳元结算等措施来减少损失。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使该公司较好的应对这次金融危机,该公司监事会主席、投资部经理孙玉杰预测2009年是公司利润最好的一年。

此外,宁波沁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占领技术制高点,以内销为主,走微笑曲线战略;宁波富田集团的扩大外销,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外市场销售,以及富田老总提出“不死、慢死和好死”,即不死意味着坚持活下去,等待取胜和发展机会,慢死等待救援,好死是从新组合新的企业或被兼并。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坚持“立足浙江、发展全国”,“大营销、中生产、中研发”策略,使得该公司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公司销售额3000万元(医药),利润300万(医药),2008年销售额1.2亿元(医药),利润2000万元(医药),总利润3000万元,公司不但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以年均40%速度发展(行业平均发展速度为20%),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40%,预计总收入4.5亿元~5亿元总利润4500万元(2008年总收入3.5亿元)。雅戈尔纺织业购买外资企业扩大销售渠道和积极开展ie工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均是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因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列举,只是把他们成功经验归纳如下:

①立足国内市场

②中低档产品

③高新技术

④多渠道

⑤虚拟经营

⑥收购

⑦特殊商品与营销模式

⑧符合政策导向

⑨良好的营销渠道

⑩较好的企业管理水平

具有较好的危机管理水平

降低经营成本

二、部分宁波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失败的教训

宁波某金属制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出口,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又属于高能耗企业,这次危机使得该企业在2009年3月以前严重亏损,销售额锐减50%左右,企业采取的措施是裁员、减产和等待。另一家电器公司虽然号称高新技术企业,但技术含量不高,比例也不大,没有该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采取的措施也是裁员(裁员一半以上),也没有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单一,且以外销为主,企业管理水平一般,也没有开展ie工程等降低成本措施,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以静制动,苦苦的等待,危机冲击严重。还有几家停业和倒闭就不一一列举。总体措施归纳如下:

1.只立足国外市场

2.产品非生活必需品

3.产品技术含量低

4.渠道单一

5.中间大、两头小,生产环节过大

6.不符合政策导向

7.企业管理水平一般

8.企业竞争力不强

9.危机管理水平不高

三、民营企业成功与失败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

根据笔者提出的成败关键因素分析理论[9] ,即民营企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和民营企业失败应对金融危机所没有采取措施的交集,我们得出民营企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民营企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所没有采取的措施和民营企业失败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措施的交集,我们得出民营企业失败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他们分别如下:

1.民营企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

(1)销售渠道宽

(2)具有危机管理意识

(3)积极应对

(4)占领行业竞争制高点、走微笑曲线发展之路

(5)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

2.民营企业失败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措施

(1)销售渠道单一

(2)缺乏危机管理意识

(3)被动等待

(4)企业管理水平一般

(5)技术含量低、受制于人

(6)战略管理水平低

四、宁波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

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健康发展就应具有良好发展战略,具有危机管理意识,防患于未然。军事上的竞争以往是占领高地和交通要塞及战略制高点,今天是占领空中制空权,未来也可能是宇宙、太空制空权。企业竞争也有制高点问题,设计、研发,品牌和销售就是一流企业竞争的制高点,而超一流企业争夺行业标准和游戏规则制定权即制空权。谁拥有制高点和制空权,谁就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两头大,中间小,走微笑曲线之路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也是平时发展的良策。销售渠道宽风险相对就小,东面不亮,西面亮,以免受制于人。中国拥有13亿人口,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不应放弃这个大市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国内收款困难而放弃这一市场。应内外结合,共同发展。“用创新延续基业,用和谐铸就辉煌,用品牌开拓市场,用诚信赢得用户”,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制高点,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持续改进是成功的黄金定律,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应不断改进,不断流程再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钥匙;诚信是立业之本。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孙子兵法是我们的国粹,“不死、慢死和好死”,也是孙子兵法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很好运用,“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我们要分析危机下人们需求特点,收缩奢侈品战线,扩大物美价廉、必需品战线,国外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国内需求影响有限,应扩大内需,加重内销比例。“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应不断创新、出奇制胜。宁波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良策,多数也是平时竞争的良策。

参考文献:

[1]薛 澜 张 强 钟开斌: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2]畅铁民:企业危机管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3]陈 华 刘 荣:企业危机管理之路:如何将危机演变成商机[j].管理现代化,2008,4,22-25

[4]陈春磊 沈伏佳 孔丽玲:浙江中小企业危机管理调查与思考[j].经济纵横,2005,5,108-110

[5]张 晓:中小企业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求生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7,41-42

[6]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企业活力,2009,3,10-13

[7]朱 宇 邓少华:两翼齐飞天地宽——太平鸟集团“微笑曲线”发展之路[n].宁波日报,2009,8,13

金融销售月度总结范文6

过去一个月里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甚至于法国的国家债务偿付能力都被市场多方质疑,而欧盟和德国却还在纠葛于自身利益无法及时出台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11月初,G20成员国领导人峰会可能会出台一个具备足够火力和威慑力的方案,确保债务危机国的财政问题不会拖垮银行体系。

目前银行业健康状况的不明朗正在麻痹整个欧元区经济,这让新的衰退萌芽已然显现。目前中国可能积累较大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信贷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信息不透明使市场中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在这种质疑声中,首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出场。他先下了一个结论:我国银行业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接下来,抛出三个理由:一、我国银行体系房地产信贷资产占比相对较低。二、我国对银行业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控制有效,证券化产品数量极少,风险特征相对简单。三、房地产贷款结构合理,风险低。

其间,刘主席分别引入三条数据以分别支撑上述三个观点: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8%;集合信托与房地产贷款余额之比仅为4%左右;我国约98%的个人按揭贷款低于80%,按揭贷款平均偿债收入比为33%。包括农村信用机构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仍低于2%,不少地区继续呈下降趋势。

经过一系列有理有据的发言后,市场质疑声渐稀。看到市场人士尚面露迟疑之色,刘主席最后下了一剂猛药:根据最新的压力测试结果,即使出现最极端的房价下跌40%的情形,银行业风险整体仍可控。于是,市场已然风平浪静。

接下来,针对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国务院出场。经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同时财政部颁发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期盼已久的地方债终于开闸了,于是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在短期内将不再是问题。

短时间内,折磨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和信贷难题在中国用中国的办法轻松解决了。既然是完胜,诸多亮点值得一提。关于房地产信贷的解释,我很赞同银监会的做法。首先,透明度明显提高,有助于增强投资人信心;其次,一个结论和几个明确的数字非常有说服力,对于平息市场的质疑声作用显著。而最后那个下降40%的假设,则使人印象深刻。

说完好的,再说些个人对部分内容的不同看法。“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8%。”这是刘主席支撑其观点的重要论据。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便是,房地产贷款余额的比重并不大,尚不及两成,相关风险完全可控。我个人的看法是:房地产行业横跨投资和消费两大领域,涉及金融、建筑、钢铁、水泥、建材以及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而上述相关行业在GDP总额的比重约为45%。房地产行业的波动不仅仅涉及到开发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其他相关行业的贷款也将受到直接冲击,进而对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构成更大的威胁。因此,更加全面地审视房地产行业对金融体系的深刻影响,才能更响亮地拍胸脯。

至于地方债,我觉得它本身是件好事,是金融创新的体现,有助于多元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但考虑到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诸多问题,我个人实在乐观不起来。因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短期无法改变,资金投向与正遭遇调控重压的房地产联系紧密,且回报率偏低无法吸引投资人。目前来看,地方债放行,还是延缓地方债到期偿付风险以及缓解市场资金面紧张困局。而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提高收益率并吸引机构投资者,将是地方债制度设的重要出发点。

A股地产板块

关键词:行情

期内,中证房地产指数下跌9.06%至278l点。继上期大跌后,中证房地产指数本期再次大幅走低,弱势下行的格局已然确立。至于下跌诱因,除了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升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经济增长前景的不明朗以外,房地产价格显著松动、成交量回升乏力以及调控政策持续加强等房地产基本面的利空消息对A股地产股的股价影响显著。期内我们观测的25家A股地产股,只有2家公司股价上涨,其余23家公司股价均不同程度下跌。期内表现最好的五家地产上市公司分别是:陆家嘴、中国国贸、中粮地产、万科A和北辰实业,其中只有陆家嘴和中国国贸上涨;而跌幅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别为:首开股份、滨江集团、世茂股份、嘉凯城和苏宁环球。整体来看,以陆家嘴和中国国贸为代表的持有型投资物业占比大的地产公司再次跑赢房地产板块,成为风雨飘摇的地产板块中的一丝亮色。

关键词:前9月房地产投资

2011年前9个月,累投资额4.4万亿元,增长32.0%,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符合预期。其中住宅投资3.2万亿元,增长35.2%,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9月单月开发投资6444亿元,环比增长9.1%。9月投资增速放缓符合预期,虽然投资增速年内有持续放缓趋势,但未来几个月仍将维持高位。自筹资金在资金来源的比重显著上升。9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从8月的31.6%下滑至25.0%。在经历了前几个月的高位波动后,9月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基本确认投资放缓趋势的确立。1~9月新开工的高增速主要是由于保障房项目的快速开工。我们预测,2011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23.3%,剔除保障性住房贡献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增速为17.3%。

关键词:前9月房地产销售

9月销售反弹符合预期,但增速超预期:9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1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销售额增长21.2%。其中主要城市累积成交同比下滑2%,环比仅上升6%,意味着三、四线城市销售环比大幅增加。我们判断,在调控政策不放松的情景下,9月所出现的全国销售面积累增速的下降趋势会持续。基于占比较大的非限购的中小城市成交的稳定表现,我们预今年全国商品房住宅销售同比仍然能实现正增长,预全年商品房住宅销售增速为8%。基于政策暂不会放松、行业去化压力持续加大的假设前提,我们预测2012年的销售增速为2%,其中一线城市下滑25.5%,二、三线城市下滑27.1%,其余城市则增幅略微收窄至15.6%。

港股地产板块

关键词:行情

与A股地产板块的表现不同,期内香港内房股板块出现反弹,标智内地房地产指数基金上涨2,11%。由于前期香港内房股大幅下挫,短期内跌幅惊人,从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消化了房地产板块的系统性风险。期内,由于市场和投资者的参与风险资产情绪回落,大批洁空内房股的投资者回补空头,致使香港内房股短期内涨幅可观。期内,涨幅榜前五名公司分别为:方兴地产、碧桂园、中渝置地、中国奥园和保利香港;而涨幅榜后五名公司分别为:恒盛地产、雅居乐地产、恒大地产、宝龙地产和佳兆业集团。我们认

为,短期内内房股的表现仍充满不确定性,但波动性将逐步收窄,而市场预期也基本得到修正。

关键词:佛山限购风波

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楼市调控新政,从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该政策出台不到12小时,又于11日晚11点24分被佛山市政府通知暂缓执行。对于限购政策,我们维持前期的观点,即限购政策从本质而言属于短期行政干预,并非市场中长期发展目标。如果限购政策过于严厉,使得地产市场过快冷却从而影响地方经济和就业的话,后期对限购政策的适度修正将在情理和预期之中。

关键词:中报负债分析

从负债水平看,整体房地产板块(包括A股地产股和港股内房股)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但半年内上升了1.63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有所减缓。但有息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快速上升:有息负债率上升8.24个百分点,达到103.24%;净负债率上升13.72个百分点,达到64,65%。

从资产负债率对比,公司之间差别不是很大,大型公司最高为71.54%,小型公司最低为65.10%。有息负债率方面,不同规模公司则有较大差别,小型公司为85.97%,大型公司则高达109.96%,A股的大中型公司均超过120%,H股大型公司超过100%;净负债率方面,A股中型公司和港股内房大型公司较高,均超过70%,部分公司净负债率超过150%。

从有息负债率与净负债率对比看,大型公司有息负债率较高,但净负债率与行业对比则差距不大,这一方面说明大型公司仍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型公司拥有较多的现金。从有息负债构成看,大型公司长期有息负债占比较大,短期偿债压力相对较小。

综合而言,房地产板块的债务结构较合理,短期偿债压力有限,而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强。我们预,随着楼市成交的持续低迷,下半年房地产板块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将被削弱,而现金流量表情况堪忧,存货上升、自由现金流下降以及资本支出紧缩将成为重要特征。

公司点评

万科(000002,CN)

随着8、9月份推盘量的增加销量逐步回升,9月销售额环比8月上升19%,基本符合市场预期。9月份12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降幅为12.0%,降幅与8月份基本相当。各个重点城市项目的去化情况一般,销售面积环比与8月基本持平,同比降幅超过20%。从公司的销售面积来看,9月份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5%,较8月份上升约12%,预公司9月的去化率平稳,销售情况仍略好于整个市场。2011年1~9月公司完成了销售额971亿元,目前已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1081亿元的90%,今年仍能实现销售额的平稳增长。

而销售均价小幅波动。万科9月份销售均价为11583元,相比8月有所回升,与今年的累销售均价持平,今年公司销售均价一直在11000~12000之间波动,预全年在11500元左右。

三季报方面,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31.9%。前三季度,万科累实现营业收入293.1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9.5%。由于前三季度结算量持续低于销售量,而其间费用主要与经营规模、销售规模相关,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低于结算收入增速。随着第四季度更多的项目竣工并转入结算,预全年结算量及净利润的同比增幅相比前9个月将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越秀地产(123,HK)

2011年首9月,越秀地产累销售面积32.06万平方米,录得合同销售金额47.1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4%和30.8%,分别占全年销售不低于54万平方米和90亿元目标的59.4%和52.4%。我们认为,如果公司近期所披露的14万平方米及29.6亿元认购金额能够确认,则越秀地产的年度销售达标概率将大幅提高。

2011年上半年,入账面积大增推动收入猛增。期内,越秀地产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9.57亿元,同比增长378%,而撇除投资物业重估值以及相关税项和少数股东权益后的影响,公司核心赢利为人民币9.98亿元,同比增长351%。

立足广州,并逐步拓展至全国是越秀地产的核心发展策略。在广州遭遇限购令后,越秀地产开始逐步加强广州以外地区的开发力度。越秀地产实行务实的土地储备策略进行全国布局。截止到2011年6月末,越秀地产共拥有约679万平方米的未开发物业。

由于前期销售情况弱于我们的预期,以及认购金额确认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公司在2011和2012财年的核心赢利分别下调5%和8%。我们认为,疲弱的销售将迫使公司减缓开发进度并控制资本开支。根据我们的预测,越秀地产在2011年和2012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人民币13.16亿和14.17亿元。我们认为,尽管股价大幅下跌,但基本面的风险仍高,现价不具吸引力。我们给予越秀地产“持有”评级,12个月目标价1.02港元。

绿城中国(3900,HK)

截至2011年9月30日止的前9个月,绿城集团累取得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67亿元(包括人民币27亿元的协议销售额),总销售金额中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权益金额约为人民币173亿元。前9个月,绿城集团的销售达标率仅为4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新推项目的销售去化率较低。新推项目在9月实现销售2,53万平方米,销售去化率仅为25%。

可以预见的是,最后3个月里,绿城将进行降价促销以加速资金回流,我们预绿城旗下在售物业的平均降价幅度将超过15%。至于其全年550亿元的销售目标的达成,其销售额达标能见度较低,我们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