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例6篇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文1

一、公共关系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

《公共关系》是高校公共管理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关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与公众的基本概念,企业所面对的主要公众及如何处理与这些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实务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从总体上把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实际案例,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公共关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点都可以通过案例来教学,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公关课程当中来。如在讲授“公共关系概念”时,要求学生理解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就可以把组织和公众都通过例子来讲解,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的程度实现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运行。如销售企业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物业公司于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丰富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迅速明确公共关系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解公关的本质特征。

(二)公共关系所涉及内容类别的理解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分类,可以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到塑造组织形象的问题上,主要包括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防御性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等十种类型。对于这些不同组织形象的塑造,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阐述,如建设型公共关系,一般来讲都是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或某项事业、某个产品的问世阶段,所以像类似于开业广告、开业庆典、免费招待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案例资料。在讲到公众的分类问题上,仍然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问题,公众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顺意公众,指的是那些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赞成和支持的公众,如针对某个产品的忠诚消费者就成为组织的顺意公众,如中国移动的广大客户就是这个产品的顺意公众。

(三)对公共关系中实务问题的理解

根据具体的公关实务,把案例贯穿于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增加课堂的效果。如讲到公关广告,公关广告和商业广告有一些差别,如何更好地理解公关广告的涵义呢,可以播放一些企业的MV,如“康美药业”等,加深学生对公关广告的理解。类似于企业的赞助广告、创意广告、致歉广告、服务广告、宣传广告等都有非常多的例子来解释其现象和本质。在讲到公关职能时,就可以通过案例“日本人巧探大庆石油”来解释公共关系采集信息的功能。

三、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公共关系》这门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并且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确实有生活中直接可以拿来的案例,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案例的智慧和乐趣。

(一)理论与联系相结合,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高校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要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将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能力。

(二)案例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事物,这在公共关系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很不实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乏味,产生厌学心理。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体验角色,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者的角色来举行庆典活动、新闻会、公关策划活动等,让学生以真实的身份来体会公关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三)注重双向交流,达到双赢效果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文2

1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

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

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目前各高校专业实习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实习单位的落实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公司的方式,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条件,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根据本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所处北京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分散实习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自己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对于实在找不到适合岗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寻找。但分散实习不等于没有要求和管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个相应的目标和规划。在实习开始之前,实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专业实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同学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的特点进行交流,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未来职业期望和实习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也使学生理解专业实习的重要性,能够按照相应要求积极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去。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文3

依据案例研究参与者与案例来源两项标准,当前美国大学公共关系课程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见下表)。其中的众多因素,值得国内公共关系领域相关人员关注。

个体指定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单一学生个体对指导教师指定的案例进行分析。

比如,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公共关系原理》(Principlesof Public Relations,2011年秋季学期)课程要求每名学生在指定教材中的案例中选取特定案例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家庭作业。学生带着教师指定的问题去分析案例并作出回答,并将一个案例带给全体学生进行公开讨论。

加州橘郡海岸学院(Orange Coast College)的《公共关系导论》(Introduction to Public Relations,2009年春季学期)课程共选取11项案例,每名学生需要首先对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了解并进行分析,之后在课堂内的讨论中回答相关问题。

个体自选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单一学生对自选的案例进行分析。

北得克萨斯大学的《公共关系专题》(Problems in PublicRelations,2010年秋季学期)要求学生选取两个案例(其中一个为当下事件,一个为以往案例)进行分析,对每一案例完成3页左右的报告,并向全体学生展示分析结果。

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公共关系案例研究》(Public Relations:Case Studies,2009年秋季学期)要求每名学生自选两类案例:四个一般案例与一个主要案例。两部分的分值相同,都占课程全部分值的25%。指导教师对一般案例的报告不做严格要求。学生应当为一般案例研究准备简短报告(3-4页),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相关社会组织已经开展的操作进行扎实有据的分析。最终,每名学生应当提交四个一般案例的分析报告。主要案例的研究是选取特定的社会组织或特定社会组织的特定部门展开分析,最终报告长度(包含参考书目)应达10-12页,这明显区别于一般案例。

主要案例的研究过程会持续8-10周,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提案、框架、完成。第一阶段,每名学生应当确定研究对象,并说明选取这一研究对象的原因。第二阶段,每名学生应当提交对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的内容框架,这一框架会在全班展开讨论。第三阶段完成研究报告。指导教师在三个阶段对学生逐步进行指导与交流。

小组指定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小组对指定的案例进行研究。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公共关系案例》(Public RelationsCase Studies,2011年春季学期)要求几名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协作,组成所谓的“学生公关公司”(StudentPRFirms),以类似公关公司的操作模式对公关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操作建议。案例可以选自指定教材或外请报告者提供的案例。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每一小组始终关注单一的案例,指导教师与各小组就选定的案例进行会面讨论,最终各小组提交深入的分析报告。

夏威夷大学的课程《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PublicRelations Theory and Planning,2009年春季学期)要求学生分小组为真实的客户(夏威夷大学传播学院)准备公关计划,指导老师与各小组对公关计划进行不断的课堂内讨论。课程最后,各小组要与真实的客户会面,进行真实的公关提案。

小组自选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小组对自选案例进行分析。

比如,肯塔基大学的《公共关系案例研究》(Case Stud-ies in Public Relations,2010年秋季学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当下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与全体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这些案例来自新闻报道、公关出版物或美国公关协会网站等。每一小组需要对每一案例提供两项主要内容:第一,简短的摘要;第二,立足于公共关系,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社会组织采取的操作进行简短评述。

整合案例研究

美国一些大学的公共关系课程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实际上体现出一种整合状态。比如,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课程《公共关系案例研究》(Case Studies in Public Relations,2010年秋季学期)整合了以上四种方法。在课程的前半期,每名学生需要选取两个案例进行简明评估,并为每一案例提交两页以内的简明报告。两个案例中,一个应当来自指定教材,一个应当来自指定教材之外,由学生自选。课程后半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一实际的公关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的选取需要得到指导教师的审查许可),最终完成小组论文(7-10页)并带到课堂,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

小组案例的分析应当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案例中涉及的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2、案例涉及的事件的基本信息一一案例中社会组织面临的情境;3、媒体的报道状况;4、该社会组织的相关信息5、该社会组织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技巧;6、该社会组织的关键信息以及利益关系人发出的信息;7、对该社会组织的公关计划进行深入分析;8、针对已经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技巧提出自己的操作建议;9、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案例研究的深度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文4

(一)有利于培养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首要因素,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突破,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的欲望和追求。[3]只有树立了创新意识,才会有随之而来的创新欲望以及创新行动。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中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之中,实践证明是培养公共管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并日益受到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青睐。

(二)有利于激发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热情

公共政策分析能力或者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能力是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然而在大学阶段,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公共政策课程,对于涉世尚浅、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功底不深的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的确有着较大的难度。运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解读公共政策理论,获取公共政策知识,可以有效调动公共管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学生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地释放,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有利于创设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宽泛地讲,环境是指某事物发生、存在所处的生态条件或某种行动所处的背景。事物和环境之间既相互分离又彼此渗透。”[4]一切事物皆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创新也是一样。所谓创新环境,是指影响创新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外条件或一切因素的总和。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甚至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

(一)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准备

与讲授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需要有更加充分的准备,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成败,也进而影响着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公共政策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其准备包括:一是预先制定完善的案例教学纲要,也就是说案例教学不能心血来潮,要有预先设计,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及进度之中;二是精心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案例,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政策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三是认真设计具体的案例教学方案,如案例的切入点、案例分析提纲、案例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职责等。

(二)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进行

案例教学的进行也就是课堂教学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案例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案例讲析法、案例讨论法、案例演练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定性,所以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也千姿百态。总的要求是,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案例教学法的“教”不在讲授,而在于启发、引导,[5]引导学生围绕公共政策案例中的问题,结合公共政策课程的相关理论,自己去分析、去讨论、去争辩、去做出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正确引导,而不能“放羊”,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三)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总结

案例教学的总结极为重要,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差的总结或不总结往往导致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有限,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水平。公共政策课程的案例教学总结一定要注意:一是与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的关联性,如政策执行教学中选取的公共政策案例,教师总结时一定要与政策执行的有关理论及知识相联系,不能漫无边际;二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保护学生不循规蹈矩的思维,赞誉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见解,尤其要让学生懂得,案例讨论的参与性和创新性比讨论结果与实际案例是否一致更重要;三是尽管教师不能“先入为主”,但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学生的案例讨论做出辩证的点评与分析。

三、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以培养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了高等院校的充分肯定。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一)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的功能

公共管理人才的总体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公共管理学科及其相关专业也基本上是应用型专业。公共政策既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理论与方法体系源于对公共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要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就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案例教学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经验知识。所以案例教学对于公共政策课程来说极为重要,而且“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多角度分析能力,而不是探询唯一正确的答案。”[6]这又非常有利于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高度重视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公共管理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作用及其重要性。

(二)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方案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公共管理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重视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落到实处,落到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和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之中。要结合公共政策课程的内容体系,制定系统、完善的案例教学方案,例如哪些内容适合课堂讲授,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应该选取怎样的公共政策案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贴切的案例教学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做好预先的安排和准备,有时还要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最好还能够建立一个公共政策案例库,以备案例教学的需要,等等。所有这些,均要预先做好教学设计,设计越科学、越合理,往往越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比较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不断对比、反思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公共政策课程运用案例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参与质量是开展案例教学的精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共政策课程的案例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成功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能恰当地担当其角色。[8]在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演讲者”、“灌输者”的角色,恰如其分地担当“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重新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大包大揽地“满堂灌”了,而是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起着引导或指导作用,指导案例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的讨论,协调课堂的氛围,维护讨论的秩序,启发讨论的思维,尤其要在讨论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做好案例讨论的总结。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得当与否事关案例教学的质量,甚至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成败。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se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KE Yan

(College of Humanilities,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the common method used management class curriculum. I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course to use case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cept, cultivate their analysis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The design of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mport, rhetorical questions and reporting.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cases to be typical in case teaching, putted forward and appraisal mechanism, avoid a lift,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ase summary several key problem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case discussion;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course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弊端已日渐明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是值得尝试的一项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也称为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该法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与交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医学和法律教育中,随后在哈佛商学院得到大力推广,进而在公共管理的教育中也得以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九种教学方法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后,发现案例教学在包括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六个方面综合效果第一。①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意义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讲解概念如何做到通俗易懂,使学生真正领会内涵一直是教学中的一项难点。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讲解“危机”这个概念时,从词源学来说,它有两层意思,即危险的境地和机遇。前一层意思容易理解,后一层意思是难点。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可以结合“非典”案例。我国现有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始于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的成立。预案编制工作于2004年全面展开。2005年4月17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5至6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预案也陆续。虽然“非典”危机的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但这次危机的发生也促使政府开始重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是有机遇的含义的。

(2)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方法。②例如在讲到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理念时,可以设问“我们身边哪些公共危机事件是可以预防的?”促使学生通过身边的案例来找寻知识点和实际经验之间的关联。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一种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从宏观来看,公共危机管理作为政府培养人才的主干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危机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推进公共管理的改革。从微观来看,每个民众都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者,其公共危机意识和自救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的效果。因此,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接受公共危机教育,提高分析和解决危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所周知,教师“一言堂”的状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无法成为社会建设的实践者,更不可能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发现和创造。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践行而获得的知识,才可能被真正掌握和运用。例如公共危机管理有一条原则是树立权威,分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共危机的直接责任主体是事发地的基层政府,但如果危机事态严重或随着事态的发展,基层政府无力处置的时候就需要更高级别的政府介入。结合具体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公共管理事务中学会如何应用这条原则。例如2011年9月21日,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400多村民因到市政府上访无果,发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部分村民毁坏公私财物并冲击、围困村委会、公安边防派出所。最初陆丰市、东海镇组成工作组进村做工作,村内恢复正常秩序。但因为村民对工作组的不信任,加之村民代表薛锦波在关押期间死亡激起民愤,事态再度恶化。村民与警方在乌坎村口互设关卡、路障,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形势十分紧迫。在这种情况下,中纪委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队的工作组进驻陆丰,并与村民代表谈话,答应了村民的要求。随即,村民取消原定于21日的集体上访和游行,并自行拆除村口所有路障,事件最后以妥善解决告终。这是一个成功运用树立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这条处理原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自觉探索知识的思维模式。

2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1)导入式案例教学。导入式案例是在知识点讲解之前,先行引入的案例。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这个案例设计谈论题。问题的设计必须和这节课要讲述的知识点相关,通常是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预防预警机制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三鹿奶粉”事件,并设计讨论题“这个事件是否是可以避免的?它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预防预警机制中存在哪些问题?把案例放在新课的学习之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设问式案例教学。设问式案例是在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公共危机的特性——不可确定性的时候,可以设问“哪些公共危机事件表现了这种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汇报式案例教学。汇报式案例通常是放在某一章节讲完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理论来分析某个案例。这种方式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讲完公共危机的控制处理机制的时候,可以布置案例汇报题——请结合某一公共危机事件,分析其控制处理的得失,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即鼓励学生讲出超出课本知识之外自己的思考。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

(1)案例的选取要典型。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示范、观察和模仿获得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③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教师在这个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量选取最新的、与知识点关联度最大的、社会影响最广的案例。陈旧、相关性不高、影响面小的案例通常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对案例的选取和分析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典范,可以引导学生在案例的搜集准备中找准方向。

(2)共同建立案例库。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以案例库的建立为前提的。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库的建立可以借鉴哈佛商学院的做法。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了近8000个案例,其成功之处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投入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案例编写。哈佛商学院每年新编的案例大约350个,每个案例投入的经费约1.5~5万美元。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可根据学校的财力和实际所需费用进行核算。其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师生能共享案例资源,并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建立信息平台后,所有案例都可以随时下载,并根据时间先后给案例创建多个版本,便于师生查阅和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发动学生参与案例编写。哈佛MBA学生学习的两年时间,需要完成至少500项案例。对于学习公共危机管理的本科生,可以要求在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项案例的编写。

(3)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引入考评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可以借鉴哈佛商学院的做法,将案例的编写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等同于教研论文,并针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将课堂的案例讨论作为学生成绩的50%,另50%是考试,并且在试题中加入50%的案例分析题。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必然会积极参与到案例的准备和讨论的各个环节。

(4)尽量避免“搭便车”现象。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由于课堂容量有限,目前多数案例教学是以小组形式进行,通常是7~8人一个组,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其他学生难免有“搭便车”的心理,而使某些人成为小组发言代表。为避免这一现象,可以尽量将每组的人数减少,使每个人都有作为发言人的机会。在无法减少人数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一些环节最大限度地避免“搭便车”现象,如教师指定发言人,随时向组中任意学生发问、学生之间互评等。

(5)重视案例的小结。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检验的一系列原理、方法及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会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未来决策的效率。④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实现了知识的探索和思想的碰撞,此时需要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对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和评价,否则案例教学可能流于形式。公关危机管理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教师的评价不是判断观点的是非,而是一方面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另一方面指出可以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思考。

注释

① 田广通.“项目小组”在案例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5):168-169.

② 宋华明等.分时段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6):430-431.

公共关系案例教学范文6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公共管理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践教育理论、传输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也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被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来运用。案例教学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大学,哈佛大学在法学、医学、商学等专业教学中相继引入案例教学,20世纪30年代开始,公共管理教学领域也逐步采用了案例教学,并开展了案例的编撰与建库工作。案例教学比较适合公共管理教学的需要,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成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对于推动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2]研究性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形成学生学以致用与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3]。在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参与探索和实践的学校与老师越来越多,形成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成为老师们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虽然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在思维、能力和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目标趋同、手段兼容[4]。研究性教学可以基于案例驱动来开展,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可贯彻研究性教学理念,但也不限于研究性学习。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地位,其意义体现在:

1.案例教学契合了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融合。1998年,博耶委员会出台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报告,提出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应基于研究,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5]。高校开展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为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而案例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公共管理理论,而应该服务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形成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民主政治建设状况来看,公共管理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时代使命,既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要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挑战。因此,公共管理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应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应当知道公共管理是什么,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哪些?第二层次:知道了公共管理大概是什么后,还要了解公共管理为什么是这样。既要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公共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又要了解这些理论、制度、程序背后的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观,更要知悉决定这些价值观和公共精神的社会背景及相关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等。第三个层次:通过研究性学习与思考,提出适应时展需求的公共管理应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如此的理由。这是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综合集成基础上的创新,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样的案例教学就是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多向度融合。

2.案例教学体现了研究性教学的“学习革命”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革命”的理念,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的[2]。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导入与一定公共管理实际相联系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公共管理情境,分析问题,研拟解决方案。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由单纯记录变应对思考,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6]。

3.案例教学着眼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最好途径[7]。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包括案例教学在内的九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能力培养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结论显示,案例教学法对分析能力的培养高居首位[8]。公共管理案例来源于实践,“作为对于特定公共管理情景的描述,公共管理案例一般是以管理中的事件和问题为素材,以陈述的方式来制成的。”[9]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与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养成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强调参与、合作、互动、交流,有助于构建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2]。而案例教学强调师生良性互动,造就师生主体间往关系[10]。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生则“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交流互动,不断激发思维火花,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交互、平等,实现教学相长。

二、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教学案例因素。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案例。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真实、典型、矛盾突出的事件提炼。”[11]能否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真实情境、能够引发争论的教学案例,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是研究性教学取得实效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目前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有时变成了“举例”教学。“举例”是为了陈述、说明或印证已讲的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表现出明显的问题意识,虽然案例情境是真实的,但通过合理的编排,案例本身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效果等可以广泛深入地加以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11]。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都应当选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这对案例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材、案例汇编等出版数量持续增多。但从目前情况看,本土化案例数量仍显不足。由于国情、制度等不同,引进的西方公共管理案例与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很难紧密关联。案例质量也参差不齐,高水平的案例编写与开发队伍缺乏。相当多的案例选材不准,案例应具有的典型性、时代性、冲突性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启发性引导性不高。

2.教师自身因素。研究性教学指向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这是推进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应转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2]。案例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内驱力,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建构起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案例情境的教学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是筛选与编撰教学案例的能力。选择教学案例,应考虑质和量两个方面,包括与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关联度、案例的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匹配度、时间安排等等。除了现成的可用案例外,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科研,开展公共管理实践调查,以第一手材料为基础,自己编撰案例。编写一个合适的案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需要认真思考案例主题、谋篇布局、问题设计,也要同时编写教学手册,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细化每个教学环节。当然不需要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较高的案例编撰能力,现在不少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案例研究与编撰机构,由专业人员开发案例,供教学使用,案例编撰也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是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虽然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但教师仍是对整个案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并对课堂节奏加以控制的主体。“教什么”很重要,“如何去教”更为重要。案例教学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互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而巧妙的教学设计。有时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时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很少留出教学生成的空间;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反馈,而没有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教学现场的把控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3.学生自身因素。案例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研究性学习。一个真实的、紧密结合实践问题的、具有较强启发性、争议性的案例,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研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研究性教学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教学案例应尽可能基于学生经验,贴近学生实际。但学生的知识背景、社会经验等差异较大,对于案例的理解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嵌入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合适的公共管理理论工具和恰当的分析框架去研讨问题,才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4.时间与空间因素。案例教学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安排要有合理的次数,不能一味强调案例教学的课时数量。案例教学过程耗时较长,而总课时又有限,如何妥善安排,充分保证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相互支持,需要认真思考与设计。开展案例教学,空间因素也很重要。学生分组讨论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室,桌椅最好是能移动的。有些案例教学需要布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这对教室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推进案例教学在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需关注的重点

1.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但案例教学需要事先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案例的挑选、教学过程的设计、讨论问题的提炼、教学场景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花费的时间也较多,付出的精力也多。案例教学也面临着理论的系统性不够等方面的质疑。案例教学拓展到课后,也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的复杂性。很有可能,案例教学费时费力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方面都使得案例教学在具体应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引发了不少争议。这就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动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持之以恒地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

2.注重提升教师案例编写与教学设计水平。无论是案例选择与编写,还是案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师都是关键因素。一个好的案例,在谋篇布局、起承转合、逻辑构架等方面都很有讲究,这需要教师有挑选或编写合适案例的能力与技巧。这种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实践才能形成,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案例编写与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与交流。案例教学重在互动,难也在互动。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驾驭课堂、掌握讨论节奏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对案例教学过程各环节各阶段事先进行认真思考和设计,还要对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走向准备好不同的预案。因此,教师既要当好“行动者”,又要当好“研究者”[11],不断增强管理实务经验,并对实践观察的现象进行深刻思考与分析。

3.注重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案例教学完成后,应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应用案例教学究竟好不好,应该最终由学生说了算。应贯穿学生学习效果导向的评估原则,着重分析案例对培养目标达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分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他方面素质(如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等)等的影响效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案例教学质量实施持续改进。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永远“在路上”,案例教学在研究性教学中应用的规律也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深入认识。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推动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值得我们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范守信.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8):27-30.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3]高辉,郭文善,严长杰,等.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讯,2014(22):141-143.

[4]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7-121.

[5]伍红林.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2005(1):79-82.

[6]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1):34-36.

[7]刘伟.以“问题”为着眼点积极推行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1):48-49.

[8]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7.[9]王浦劬.试论公共管理案例的基本特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1(7):15-16.

[10]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