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例6篇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会计;建议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但随着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包括赛事组织设计、资源配置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系统的研究,建构一套合理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国外的研究对我国开展技能竞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理论仍然需要更多的完善,在宏观及微观视角下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仍然需要不断补充。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大量收集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汇总、比较研究,系统掌握了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确定了职业技能竞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希望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技能型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最终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对行政教育部门的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问题在于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建设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体系,建议将技能大赛制度内化到行政教育部门当中,实现技能大赛由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周期性工作转变。同时需要制定相应具体的行政实施细则,否则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力度必然会逐级减少,最终声势浩大的技能大赛落实到职业院校里就仅存空洞的口号。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信息公开原则、普惠性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基础性制度体系。

(一)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的高度。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也公布了一些要求各地区大力开展技能竞赛的文件,也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样一句教育界“流行语”,但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实质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上级行政教育部门可以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各个职业院校的一次“高考”来看待,制定相应详尽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甚至问责制度,相信各职业院校自然就会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的最终考场,为了备战这场“高考”,开展各类的校内竞赛,围绕大赛的内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二)成立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大赛的举办方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为其深入持久地开展竞赛提供保障,并且要把相关制度予以严格落实,因为在所有环节当中,制度的执行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所以常态的工作需要一个常设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行政教育部门应成立常设机构,例如:技能竞赛科。建议省、市、区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都分别设立这类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指挥组织实施区域内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配有专职的、带编制的教育行政人员来直接组织管理竞赛工作。不建议大赛的举办采用由行政教育部门主要牵头,由行业企业、各职业院校组成组织委员会的共同管理形式,以确保各类竞赛的专业性,避免竞赛出现商业行为及各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包括直接组织、具体安排各学科的技能竞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并负责对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的研究,编制完善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编制常年的、周期性的技能竞赛计划等,使职业技能竞赛在制度下有序开展。

(三)成立职业技能中心。建议成立省或市职业技能中心,功能为职业技能的培训、检测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中心应直接受控于行政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竞赛常设机构,是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一,日常工作包括:各学科各种技能的测试及证书的颁发,统筹安排本辖区各职业院校间的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所有的测试及竞赛都在本中心进行。性质为行政教育机构,并且不与商业机构合作,避免了商业运作模式带来的一系列不公平问题。职业技能中心不依附某间学校或某个企业而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运作场所,有各学科技能测试的设备仪器,为此行政教育部门必须有所投入,构建各类固定资产,配备各类专家及公职人员。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的职业技能包括传票翻打、点钞、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等,为此,技能中心就必须配备计算器、传票、点钞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电脑、会计软件等相应的设备工具。技能中心应制定职业技能测试制度,制度适用于各职业院校。制度应规定各职业院校都必须组织学生到技能中心进行各学科的各类技能测试,测试成绩可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合格以上等级者颁发各级技能证书,作为学生求职、晋升的依据,并作为学校颁发毕业证的条件之一。这种技能测试制度的好处还在于,由于存在着技能中心的第三方评价,在这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下,学生的技能测试成绩,可以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监督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并配以相应的奖罚措施;也可以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颁发各种奖金、晋升的依据之一。不仅能促使各职业院校自觉围绕技能测试开展日常教学,为了提高毕业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促使教师为了学生能通过技能测试全力授课,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技能中心的技能竞赛;学生也会为了拿到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更加自觉地学习,能有效地抑制学生通过搞关系等方式通过考试和教师对考试把关不严等现象,学校的办学风气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测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也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竞赛目的。

(四)分层分级的竞赛机制。教育部提出了要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序列,这是大赛举办者的行动纲领,必须层层落实。职业技能中心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举办本辖区的技能竞赛。设置省、市级别职业技能中心的,市级技能中心隶属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市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竞赛具有行政性质,各职业院校必须无条件参加,为此学校应把这类的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任务。为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技能中心每年要举办一次全省级别的大规模的技能竞赛,为了让学校有多一次的参赛资格,省级比赛可设计为与市级技能竞赛不关联,各院校在市级比赛的基础上可重新派选手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有资格代表省参加全国总决赛。若只设置省级别技能中心的,就由省级技能中心负责定期组织本省各职业院校的各类技能竞赛及全国总决赛的选拔赛。校级技能竞赛由学校组织,学校要以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项目为载体,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竞赛覆盖学校的每个专业。由于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技能中心的各类技能测试,这些测试就是学生的一次个人竞赛,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作为选拔选手组队参加校内团体竞赛或省市级赛的依据。若选拔选手时需要重新测试学生时,可依靠职业技能中心,职业技能中心应提供最新的测试平台,例如提供会计专业网上在线测试,这样可以解决学校教师选拔选手困难的问题。

(五)竞赛项目细化制度。许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综合性的竞赛,颁发综合性奖项。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为例,由“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和“会计业务手工处理”两部分组成,在“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环节又穿插了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不同岗位的专项技能PK赛,奖项是这些项目的综合奖项,包括一二三等奖,没有设置单个项目的奖项。这样会令到没有获奖,但单项技能突出的选手得不到鼓励,也打击了没有获奖的参赛学校的积极性,不利于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为此建议职业技能竞赛应细化竞赛项目,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可细化为各专项技能竞赛,也即可以分为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总奖项下相应设置各专项技能奖项。为了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中心也应常年举办与大赛内容相关的各学科细化的竞赛项目。例如会计类的竞赛,应设立上述的点钞技能竞赛、翻打传票技能竞赛、账务手工处理技能竞赛、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技能竞赛等竞赛项目,以便更好地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选拔赛对接。并且技能中心作为各职业院校的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可颁布技能竞赛规则,规定各职业院校必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的学校可获得奖状和奖励。这些奖项也是教育部门对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进行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六)制定培训制度。建议职业技能中心编制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首先要加强中心内管理人员以及各学科各类技能培训导师的学习,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实际案例的讨论分析会、典型介绍、专题调查研究、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深入地进行竞赛理论的探讨,研究国外技能竞赛发展水平成熟国家的先进竞赛制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技能中心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并通过组织各职业院校教师到技能中心参加各类培训班,把技能中心学习到的最新技能和理论传递到学校,最终传递给学生,能很好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七)赛出综合能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始终倡导与追求的目标。以会计专业为例,我国目前正需要大批的具有应用型、会计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财务会计人员。但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究其原因就是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较低,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的现象,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不是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不仅能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更需要职业道德强、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沟通、有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目前的各级技能比赛,比专业技术多,比综合素质少。为此建议竞赛项目设置综合能力面试环节。形式可分为个人面试和团体面试,个人面试侧重个人能力,团体面试侧重团体合作能力。通过交谈,竞赛选手的内在潜力和能量可以表现出来;通过回答各类问题,可以知道竞赛选手拥有多大的综合能力。面试评测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2.综合分析能力。3.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八)时间安排。职业技能竞赛的时间安排不妥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出现一系列的备赛问题。竞赛时间应该顺应学校的教学规律,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下,建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的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2月底,省赛在每年的11月中旬。因为根据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职业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也就是大三的第二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并且很多的职业院校为了让学生比其他学校早一步找到实习单位,把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上述的竞赛时间安排,可以让大三毕业生离校顶岗实习前参加省赛,能避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赛前集训时,出现学生宁愿顶岗实习也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职业院校的建议

职业技能竞赛需全程全员参与,制度的落实不是有多少学生参与国赛、省市赛,最重要的环节是有多少学生能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的训练及竞赛,这是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虽然本课题组建议成立职业技能中心,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技能测试,但技能中心的竞赛毕竟是校际之间的比赛,学校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竞赛,只有校赛才是全员参与的竞赛,因此必须建立全程全员参与、科学、健全的校级竞赛制度。

(一)思想上真正认识技能竞赛的本质。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比较重视技能竞赛,但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提供知名度,为此而开展一些相应的临时性活动,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挑选参赛学生,选人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没有达到人人参与。并且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都是临时性质的,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举办技能竞赛的意义,没有把技能竞赛升华到应有的高度。真正意义上的重视,是必须把技能竞赛作为日常的工作来抓,建立长效机制。校级技能竞赛制度趋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经常性、全面性的开展,且项目设置要实现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全参与。这些都取决于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本质的认识程度,学校认识的深浅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能直接影响全员的参与程度,因此职业院校要把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对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目标,否则,校内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宗旨。

(二)制定长效的技能竞赛工作制度。只有保证各项技能竞赛都能按制度办事,才能避免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要把技能竞赛写进每年总体工作计划,要求各专业必须举办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例如:技能竞赛月、各类协会的技能竞赛活动等,并且这些活动不应每一学年只举办一次,建议上下学期均应举办。可根据教学进度来举办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例如会计专业,当修完了《基础会计》课程,就可以举办基础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竞赛;当修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就应举办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等。技能竞赛要求学校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制定细化的竞赛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大赛有方案、落实有措施、安全有保障。在竞赛项目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以本学期课程为主,充分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学生基本素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和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做到部署周密、安排细致、宣传广泛、发动积极,各环节要衔接紧密、确保竞赛的高效、实效、公平运作,体现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讲技能、人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组织管理体制。为保证各项技能大赛都能按制度办事,关键是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的技能竞赛管理机构或岗位,配备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技能竞赛的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选才和训练细则等。建议职业各院校成立技能竞赛科室,专门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科室成员必须为专职成员,只有专职人员才有时间、精力,去严密地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技能竞赛,处理竞赛过程中的问题,并深入地研究技能竞赛,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不赞成有些院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兼任主任的技能竞赛委员会,去负责领导、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并且这种竞赛委员会成员是由教务科、学生科、团委、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组成的。这种机制模式,非专职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非本职工作,非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种兼任机制也表明,这些院校表面上很重视技能竞赛,实际上技能竞赛的工作只作为兼任工作被对待,没有被真正重视。技能竞赛科是专门具体组织管理技能竞赛的部门,每学年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科技文化节等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竞赛的开展,不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技能竞赛科负责日常技能竞赛管理工作,如转发省或国家的竞赛规程,组织、申报、审批竞赛经费;组织各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本校技能竞赛,制定本校竞赛方案、确定竞赛规模和时间,组织技能竞赛命题、评审;做好参赛时的后勤保障,负责与竞赛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调配学校的资源;协调人事部门做好技能竞赛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认定等工作。

(四)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无缝对接,才能使技能竞赛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的建设目标,为此关键要着重修订基于技能竞赛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会计专业,为了突显技能竞赛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可规定会计班的学生每学年都必须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别技能竞赛活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载明《各级各类别技能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学分奖励的办法》,规定学生参加院级(含院级)以上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系统、协会、学会主办的各类会计竞赛(不含各类表彰)获得奖励证书的,获奖的学生不单单获得学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时可获得学分上的奖励。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46-03

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技艺展示舞台,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随着技能竞赛的常态化,竞赛的范围越来越广,竞赛的项目越来越细,竞赛的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技能竞赛的开展,引导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促进了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技能教学质量。

技能竞赛是观念、技术、人才、经济的竞争,由于各个参赛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办学条件的悬殊不均、专业师资队伍技能水平的差距等,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竞赛的组织和训练带来了负面影响,是技能竞赛中的不利因素。基于多年参与技能竞赛的实践,笔者现分析和梳理竞赛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现状分析

(一)常规教学与竞赛训练的“双轨制”现象

技能竞赛的宗旨是参赛学校之间的“参与、交流、竞技、提高”,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当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很多学校的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是分割管理,实行“双轨制”模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技能竞赛项目及要求与国家指导性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相比有偏差;二是技能竞赛项目及要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相比有偏差;三是技能竞赛要求与常规教学的要求不完全一致,技能竞赛的标准高于常规教学的标准。

指导性教学计划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训练都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工作,尽管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三者具体的实施要求不同,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工作,必然会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于是,许多学校为了突出技能竞赛训练、提高竞赛成绩,购置竞赛专用设备,对参赛选手另起炉灶,进行专项训练,并将竞赛训练内容、竞赛人员安排、竞赛训练设备与常规教学内容、常规教学人员、常规教学设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割管理。这就必然使得竞赛训练与技能教学形成“双轨制”,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也加重了参赛学校的负担。

(二)教学资源使用的不均衡现象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使用不均衡主要因为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采取了分割管理,使得许多学校受资金、设备和师资资源的限制,将最先进教学设备用于竞赛训练,用最优秀的专业教师专门指导参赛学生。这就必然导致少数参赛学生占用了学校的最优质资源(设备和专业教师),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只能用少部分资源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使用不匹配、不均衡。

教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情况更为严重,专业教师和教学设备总量本身就不足,根本不能同时满足竞赛训练与技能教学的需要。但是为了参加竞赛,学校只能将仅有的教学资源给少部分参赛学生使用,这就严重影响了常规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技能教学的训练工位不够、教学时数不足。另外,有些用于竞赛的设备并不适用于常规教学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连续参赛,每年的竞赛设备更新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这样必然会导致参赛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降低。

(三)易导致中职学校培养出技能偏才

当前,有些中职学校在技能竞赛获奖的荣誉驱动下,育人模式出现了“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学校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门用于技能竞赛选手的训练,从入校开始就选拔和培养参赛“苗子”,开设“技能竞赛奥赛班”、“应赛班”和“竞赛训练班”等,即采用“技能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以技能竞赛为目标,以技能水平的高低来检测教育结果。由于训练内容单一、针对性强,仅局限于技能竞赛项目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这种做法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如限制了选手能力的充分发挥,使得选手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这种做法也偏离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了“技能偏才、怪才”。“技能偏才”尽管技能水平较高,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面窄,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类学生面对的就业岗位少、就业面狭窄,难以应对日后职业岗位的流动和变化,也即影响了竞赛选手未来的职业生涯,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不对称”现象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

公正、公平是技能竞赛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是所有参赛人员平等参加竞赛的集中体现。公正、公平体现在技能竞赛的方方面面,贯串于技能竞赛的全过程,是举办和谐竞赛的前提条件。

由于参赛学校覆盖面大、参赛人员多、参赛项目广,在组织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现象并影响着竞赛的公平、公正性。一是由于竞赛设备通常是大赛指定商家、指定品牌、指定型号,采用“一口价”的形式,价格普遍较高,在设备采购中只能采用单一来源的设备。这就为学校低价购置设备增添了很多困难,同时为商家高价出售增加了砝码,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无疑是一种负担。有的学校常常由于资金缺乏,购买设备困难,无法参加竞赛,使得选手失去了参赛机会。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参赛学校是不公平的,对参赛选手也是不公平的。二是在竞赛中,有的学校既是承办学校又是参赛学校,比其他参赛学校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比赛前获取了竞赛设备、竞赛场地、竞赛备料等与竞赛相关的信息,使得承办学校与其他参赛学校在信息上出现严重“不对称”现象。特别是连续承办多届竞赛的学校,其竞赛选手对于竞赛设备、竞赛场地、竞赛环境的熟悉程度及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些必然会导致竞赛的不公平性。还有个别承办学校利用竞赛中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出了不规范行为,这就直接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影响了其他参赛单位的积极性。

建议

(一)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和选手选拔机制

要解决教学与训练的“双轨制”现象,必须建立“教赛”常态管理和选手选拔机制,即赛学结合,学练一体,在同一个时间和同一个空间共同完成竞赛和教学训练任务,使得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共存共融,不分彼此,促进教学质量和技能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延续,是教学成果的综合展示。离开常规教学谈技能竞赛缺乏系统性,离开技能竞赛谈常规教学又缺乏竞争性,竞赛成绩的背后需要良好的常规教学做基础,需要不懈的日常努力。应通过建立教学与竞赛常态管理机制,将竞赛的选拔机制融入学校教学改革中,将竞赛的标准融入到学校专业建设中,将竞赛的项目融入到教学训练中,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技能竞赛调节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转变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真正体现技能竞赛所倡导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知、以赛促建”的宗旨。同时,通过专业建设为技能竞赛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课程改革为技能竞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优秀选手,将竞赛机制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竞争意识融入到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在教学中包含竞赛,在竞赛中体现教学,形成名副其实的“教赛一体化”。

(二)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

解决教学资源使用“不均衡”现象,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教赛一体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师资源,缓解教学资源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企业或社会各种资源为中职生技能训练提供支持和服务。

校企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中职学校技能竞赛是一个成就人才、发现人才的过程,应通过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为校企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其目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发挥企业的设备和人才优势,为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其也是中职学校和生产企业合作的桥梁和有效载体。

政府应给予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和吸纳中职学校竞赛选手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选手对生产过程的感知,提高选手对技能竞赛项目的认知。中职学校要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向,主动与地方企业联系加强合作,广泛听取企业对实训基地提出的建议,与企业共建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吸纳地方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技能竞赛方案的制定、选手的选拔、训练的指导、竞赛对策的研究,共同分享技能竞赛的成果。要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精心传授和指导,不断提升参赛选手技能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推动中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建立参赛选手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总理在湖北思远信息技术培训学院考察时勉励学生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技能;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既要学会生存,又要懂得做人。在对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训练过程中,应全面体现温总理的讲话精神。从参赛角度来看,选手的成绩不仅受技能操作水平的影响,更多的还受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质、个人心理素质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因此,建立中职学校参赛选手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重视选手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掌握技能的操作与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技能操作的掌握是以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技能操作的深度掌握,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技能竞赛选手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注重选手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这充分说明国家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内容。针对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更有必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解压,应针对不同的选手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引导和心理互动,以缓解、减轻选手的心理压力,消除选手的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增强竞赛选手的勇气和自信心,确保选手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得参赛选手在竞赛中控制好比赛节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序而沉稳地完成每一个项目和动作,不到竞赛结束,绝不轻言放弃,培养选手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培养选手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团队中成员之间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团队协作不仅要强调个人的成果,更多的是突出团队的整体业绩。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技能竞赛的开展,在近几年中,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在项目设置上越来越体现企业的生产实践,反映现代大工业、大企业的发展,并更加着重于装配制造、设备安装等行业的发展,设置了团体竞赛项目,突出了团队合作的理念。中职学校应将企业文化、团队意识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和竞赛训练中,努力培养选手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选手的职业素质和“三创”能力 职业素质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要重视参赛选手的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将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纳入竞赛训练中,激发选手的创新能力,关注选手的个性发展,培育选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按照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培养参赛选手的职业认同感、忠诚度、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加大对选手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规范等素质的教育,使竞赛选手不仅能够适应当前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还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革,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技能竞赛的赛点承办轮换或第三方承办机制

建立技能竞赛的赛点承办轮换或第三方承办机制,可以为中职学校提供均等的承办竞赛的机会,从而调动所有中职学校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减少竞赛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规范现象,改变承办学校的选手对于场地、设备和环境的客观存在的优越性,避免或者减少技能竞赛中的“不对称”现象,最大限度地确保技能竞赛的公平与公正,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技氛围。

竞赛的轮流承办能够为更多中职学校提供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能够成为承办竞赛,或者成功承办技能竞赛是学校的一种荣誉,更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能够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校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学校知名度,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可以说,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竞技“奥运会”,是选手之间技能的大比拼。竞赛承办的轮流制能够增加中职学校和选手对技能竞赛在精神层面的深度理解,弘扬大练技能和勇于拼搏的比拼精神,有利于中职学校展示风采和树立形象,有利于选手展示最佳竞技状态和发挥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22).

[2]吴承霞,马哲.以技能竞赛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教育(下旬),2010(4).

[3]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03.

[4]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87-88.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3

一、主要做法

1、机构健全,形成行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的竞赛新格局。公司成立了“云铜集团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分管生产的副总和分管劳动竞赛的工会主席任副主任,集团机关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技部、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部室领导为相关成员,负责全集团竞赛活动的总体策划、整体推进与项目审批。组委会下设竞赛办公室(设在集团工会),负责公司竞赛活动方案起草、具体实施和竞赛工作的日常协调、事务处理;各二级企业也相继建立了竞赛组织机构、制定了操作程序,从宣传发动、选手报名、场地准备、赛务安排、人员组织等各个环节,都致力于流程的常态化、机制化和规范化,保障了赛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2、三级赛制,确保了集团职工技能竞赛开展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云铜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组织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集团竞赛组委会直接组织的部级、省部级一类竞赛,例如中铝杯全国技能大赛,云南省省级技能大赛。二是由集团各二级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在本系统内组织的集团级二类竞赛。三是各二级或三级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三类竞赛。云铜集团每年开展省部级一类竞赛1—3项,各企业开展二类、三类竞赛工种在50个以上,每年参加各工种比赛培训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人,形成了群众性的学习竞赛热潮。

3、以赛代训,全面促进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整体提升。集团每年根据不同的大赛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确保每年职工参与面、培训面、培训方式实现新突破,2006年以来,集团每年职工培训数量在4000人次以上,职工队伍专业技能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4、有效激励,助推技能大赛全面深入开展。一是逐渐把技能大赛打造成为职工破格选才、快速出才、竞赛成才的大通道。大赛能够授予各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能参与五一劳动奖章评选,能够获得职业资格的晋升等等,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大赛的热情。二是为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设立大赛组织奖、先进集体和个人等多种奖项,对二级单位开展技能大赛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等等,促进了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三是开展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延伸广大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的工作手臂。

二、取得的成效

8年来,共承办了16个工种的省级职工技能大赛,产生了16个省级技术状元、144名省级技术能手,在云南省属企业中名列前茅。2012年9月,集团成功承办了“中国铝业杯”第六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污酸处理工实际操作考核竞赛,云铜集团六名参赛选手包揽前6名,并取得了优秀组织奖、团体优胜奖、优秀教练员奖,产生了两名全国技术能手。从2006年至今,已连续8年开展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加与职业资格等级证相关的竞赛人数已超过了2万,其中1万余人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两点体会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CBA;主客场赛季;特点;训练原则

中图分类号:G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83―03

CBA已进行了10个年头,10年来CBA先后采取的所有赛制改革表明,它已完全向NBA靠扰。特别是第十个赛季的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改革举措正是在总结前九个赛季经验基础上推出的。实践证明,CBA主客场赛制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篮球发展环境和基础,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促进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开发篮球市场具有很大的作用。但由于CBA本身竞赛制度,决定了CBA主客场赛季制具有赛季持续时间长,比赛场次多等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并采取什么样的原则来更好地指导训练,这是所有CBA教练员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地概括CBA主客场赛季制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探索CBA主客场赛季制训练原则,皆在为提高CBA球队训练质量.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1 CBA主客场赛季制特点

1.1赛季时间长,准备期短CBA主客场赛季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赛季时间较长,CBA于每年的11月份开始至次年的4月底结束,历时达5个月之久。准备期也由传统双周期的3个月缩短到1.5~2个月左右(表1)。打破了以往人们认为的准备期在一个大周期中通常是最长的观点。这对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在较短的准备期内尽快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由于比赛期比以往加长,准备期缩短,要求运动员全年都要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因此传统的周期性理论必须得以突破。

1.2一周固定三赛,比赛数量增多2004―2005年篮球主客场赛制采用一周三赛制,分别安排在周日、周三和周五。由于赛季时间加长。并且一周进行三次比赛,因此比赛场次大大增多。2004―2005年赛季共需进行317场比赛,每个队在常规赛需进行38场的比赛,进入前8名的队最少需进行53场,最多则需进行59场的比赛,而以往的赛会制一个队一般只需要进行15场左右,赛季制比赛会制比赛场次增加三倍,见表1。竞赛期时间加长,比赛场次增多,使得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锻炼的机会也大大的增加。但同时也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战术水平,还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能水平,才能保证在整个赛季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3易地客场比赛,旅途劳累易地客场比赛是指参赛主体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到另外一个地域参加比赛。CBA主客场赛制采用主场打一场比赛,然后再易地到客场比赛这样一种轮换的方式。中国地域辽阔,CBA的比赛场地北至吉林,南至广州,西至新疆,东至上海,南北相距约2 500 km多,东西相距约4 000 km。主客场一周三赛,运动员一周需要二次往返来回主客场地之间,旅途非常劳累,加之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使队员精神不振。此外由于比赛时间在冬春季节,我国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温差大,冬季气候温差四五十度,这些气候条件的反差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极易引起运动员疲劳,使得运动员在易地前后的竞技状态发生一定的波动,进而影响到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1.4主场优势。胜率高所谓主场,即在本地自己所熟悉的场地及各种熟悉的比赛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比赛。CBA主客场赛季制,具有主场获胜率高的优势。通过对2000~2004年三个赛制的比赛结果分析,发现联赛存在着明显的主场优势(表2)。

主场比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尤其是地利和人和两个条件。“地利”就是指比赛场地,在篮球比赛中。主客场地的颜色、背景及灯光等条件都不尽相同,心理学观点认为,运动员对场地、设施等比赛条件的熟悉与认可产生的心理定势对运动员临场技、战术发挥有很大影响。“人和”即观众的心理倾向,近几年来由于CBA的成功运作,观众人数越来越多,主场气氛显得极为浓厚,主场作战,观众大多是支持主队的球迷,他们营造出一种有利于主队发挥技、战术水平的气氛,使主队队员心理上明显获得优越感,使战斗士气和情绪越战越旺,使竞技水平得以高水平发挥。

1.5竞技状态呈波浪性 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达到优异成绩所处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它包含着运动员准备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个方面。

CBA主客场赛季竞赛期从每年的11月开始至次年的4月底结束,历时5个月,其中在赛程中间有10 d的休息时间,以便队员欢度春节。在这长达140 d左右的赛季里,运动员不可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竞技状态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低潮和消退,因此可根据赛程的安排,在休息期间有意识地降低运动负荷,使运动员的身心得以调整,以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进入后一阶段的比赛,这样运动员竞技状态曲线则呈现出一头一尾为波峰,中间为波谷的一种波浪形式的持点(图1)。

2 CBA主客场赛季制训练的原则

原则作为人们指导行为、处理问题所依据的标准,是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篮球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根据CBA主客场赛季的特点,结合现代篮球运动实际,CBA主客场赛季制训练的原则有:

2.1小周期训练安排原则 小周期训练安排原则是指按照CBA主客场赛季制一周三赛的特点,安排训练负荷的内容和量度来组织实施训练的过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人体的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基于这一特点,运动训练过程也是周期性地予以组织实施的。人们把周训练作为组织训练活动极为重要的基本单位,周期学说中的小周期也基本上持续一周时间,但是为了比周训练周期更为灵活,时间可以是几天到十多天。

CBA主客场赛季竞赛期由许多小周期组成,由于实行一周三赛制,竞赛期内只能采用2天或3天的小周期安排,周一为休整日,周二为赛前训练,周三比赛,周四休整和赛前训练,周五比赛,周六休整和赛前训练,周日比赛。但是由于小周期时间短,并不利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稳定与发展,赛季比赛频繁而造成的体能透支,影响了他们竞技水平的稳定发挥,并容

易引起多发性的伤病,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要有高超的训练艺术,才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日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2.2针对性训练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根据不同比赛对手、不同队员的技术特点和位置、不同队员年龄和身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安排训练的过程。

CBA主客场赛季训练主要是围绕每周三次比赛来进行,因此针对性强。训练内容和方法主要取决于赛中对手的情况,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等因素。主客场赛季训练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要充分考虑比赛对手的具体情况、本队队员的特点、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训练进行。根据不同对手采取不同战术,并加以演练。每一次训练课,都要针对下一场比赛对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战略思想,制定具体的进攻与防守战术,主要配合方法和攻击点,并在训练中反复演练。同时还要根据自己队员的技术特点和位置,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强化和发展各队员的特长和技术,使其在比赛中能得以充分发挥。再有就是要根据队员的年龄和在队中所起的作用,有区别地安排赛季中的训练负荷,对年轻的非主力队员。由于比赛负荷小,因此训练负荷可适当加大,而对一些年龄较大,又有伤病的主力队员,其训练负荷则应减少。

2.3以赛带练赛练结合原则 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原则指在赛季期间,通过对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弥补。表现出比赛问题在训练中能得以及时解决,训练效果在比赛中及时检验,从而提高球队的实战能力。

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优异成绩只有通过比赛才能获得,经常比赛可使运动员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比赛是检查训练效果的最佳手段,是积累比赛经验和提高心理素质极其有效的方法。以往甲A联赛采用以训练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训练周期长,比赛交流少。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不强,赛练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主客场赛季中比赛场次多达40~50多场,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合理运用战术,并使其运动水平在比赛中正常发挥。通过以赛带练,赛练结合,对临场技巧、比赛运用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同时对比赛中暴露出技术及配合上的问题.及时在训练中加以解决,再拿到比赛中去检验。通过训练比赛的反复,使全队实战水平不断提高。

2.4竞技状态调控原则竞技状态调控原则是指在主客场赛季制的竞赛期中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得以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相对稳定。

篮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在比赛期间内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技战术水来的最适宜状态,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不存在于某一个时间点上,而是存在于某一时间区域内。在一段时间内,竞技状态总体上始终处于某一个较高水平的区间之中。但是由于外部的种种复杂环境的变化以及运动员有机体内部的生物学适应的暂时调整,使运动员竞技状态不可能一成不变,它始终在一定的区间波动和变化着。CBA主客场赛季制赛季时间长,运动员不可能在整个赛季都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低潮和消退。因此必须采取调整赛季期间周训练负荷、加强心理调整、合理调配比赛队员阵容等措施来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整,使其竞技状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不大,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2.5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是指赛季期间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影响

近年来,各地对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大赛活动相继举行,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归因于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带来的种种促进作用。

一、技能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有研究指出专业赛事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有积极作用,认为可以锻炼举办方学生的专业接待能力,锻炼高效组织能力,提高有效交际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培养爱校敬业意识。对参赛学生的积极作用是激发学习动力,提供展示平台,检验课堂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实习就业优势。但同时认为,专业赛事也会对学生有消极影响。主要有:一是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二是学习效果的短期性,三是比赛失利的挫败感,四是同学关系社会化。针对消极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适当的集体观教育,科学的学习生涯规划。

二、技能大赛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能竞赛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是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育人理念的冲击,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职业技能大赛强化教师合作能力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迎接挑战,指出了教师未来努力方向:技能大赛需要职业院校教师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做创新型教师,技能大赛需要更多的德才兼备的良师。

技能大赛强化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平时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较弱,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促使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大赛,因此,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也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三、技能大赛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形成了教学激励机制,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包括硬化了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标准、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更具职业性,推动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快了由模拟、仿真实训向生产性实训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技能大赛有助于推动“尊技重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以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化教改,推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四、技能竞赛有利于推进课程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体现了高职课程文化的课程文化目标、课程文化内容和课程文化,引领了课程建设,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技能竞赛项目,创新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模式,一是以竞赛项目为导向,将竞赛任务引入到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设计中,二是在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三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这类课程采用以技能测试为中心、设计和制作并重的考核模式,

在肯定技能竞赛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分重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过分重视参赛选手而忽略了全体学生。如何使技能大赛惠及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每个教师的积极性,是值得深思与探究的。

总之,通过一系列技能大赛,加快了 “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教竞赛体系的形成,践行了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我国在职业教育工作领域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职业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检阅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对技能大赛取得的经验,要予以总结和推广;对技能大赛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龚俊朋,崔丽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对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5):135-136.

[2]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55-59.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6

历时近3个月的某某市职业技能大赛结束了,在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后,我们试验研究中心的所有参赛选手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我经历了此次比赛的全过程,有很多切实的感受。自公司建制调整以来,公司加大了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选拔,从制度上给人才的成长开辟道路,建立了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两条不同的成才成长道路,如工人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术体系,以及二级技师、一级技师、首席技师聘用技术体系。而此次和某某市行业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某某市职业技能大赛”更成为发动职工广泛参与,不断学习,提高职工职业技术水平,促进职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好办法。对职工个人来说,这是一次借“大舞台跳舞”的好机会。首先,此次大赛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某某供电公司和某某市行业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这次大赛,从初赛一开始,公司就非常重视,为了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张贴宣传海报,大力进行宣传。为我们尽可能搭建完善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大赛的口号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有幸能参加这次大赛,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好的机会。其次,此次大赛是一次系统学习与提高的机会。在初赛阶段,公司教育处就组织了专家给我们讲课、答疑,从基本的电工基础知识到工作当中要遇到的电气设备的原理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我们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考试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这也要求我要对电气试验中曾经熟悉与不熟悉的相关知识都要重新巩固,通过这次技能大赛,使我的专业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再次,此次大赛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竞赛。大赛充分体现了选拔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在复、决赛中均以实际操作为重头戏,与现实工作紧密结合,同时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此次大赛也是一次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竞赛。这次我试研中心取得的成功还来自于整个集体的团结协作,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是“团结作战”,发会个体优势,发现问题互相提醒,经常交流体会,互相考核,做到了“互促互帮”、“共同成长”。正是有了以上较为扎实到位的工作,我们才能在这次比赛中“厚积薄发”。最后,此次比赛也是一次组织严密,保障有力,各级领导、部门充分重视,在组织者、协助者、参赛者这三方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的大赛。各方都非常满意。组织者看到了自己辛勤工作带来了比赛的极大成功;协助者看到了自己的工作在比赛中所体现的价值,享受了对他人支持所带来的无限快乐;参赛者经历了学习、奋斗、收获的全过程,体会了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直至取得优异成绩的最高享受;而各级各部门的领导也进一步地发现了本部门、本单位基层的优秀工作人员。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比赛。无论从哪个层面,从哪个角度看,都会得出这样的结果。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我非常感谢此次比赛的发起者、组织者、协助者,是他们的高瞻远瞩和辛勤工作让我有了一次自我提高、学习成长的好机会,有了一次展示自己的大舞台;我也非常感谢和我一样参加比赛的各位选手,是我们共同的竞争使比赛充满了悬念和看点,是我们优美的“舞步”赢得了阵阵的喝彩,用最好的方式向关心我们、支持我们、协助我们的各级领导、同事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感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