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1

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从表现手段来看融合了大量的人文文化因素,这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使命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健康地体现环境的优美造型,并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准则,来体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本质?人文文化因素是重要的贯彻原则,因为人文文化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空间设计理念与原则,都将使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因人文因素的丰满,而更具生命力与艺术附加值。相反,体现以人文为本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必然是需要外在物化的形式予以体现与执行实施。除了精神上的领会与理解,外在的物化条件是人文文化的基本需求,如人文文化通过环境艺术得以实现其人与环境的互动,实现人文文化内涵的传播,才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所在。

2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的矛盾性

另外,从环境艺术所属门类来看,是具体科学学科,即环境艺术设计是隶属于科学的,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俨然,科学的严谨与技术性决定其与人文具备的意识性是有区别的,因此科学与人文的差异性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未必能完全重合,从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矛盾。其次,从各自的价值追求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通过空间的艺术的手段予以实现与打造,而人文文化则从本质上要求“以人为本”精神文化的传承,二者在目标与实现手段上仅有部分交叉。再来看,人文文化是历史的传承,不同文化的传承路径不一致性决定了多源文化的交融,不同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风格体现存在差异。

3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人文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精神追求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存在,环境艺术设计是人文文化表现文化传承的外在物化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导向性效用,引导环境艺术设计通过环境空间设计,充分发挥“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文要求,实现二者共有价值的最大化,正是本文力图研究的目的。根据前述分析,将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效用,应该注意的原则总结如下:

3.1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利用人文文化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体现人文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在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要贯彻实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发展。因此,充分利用人文文化对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方面主要蕴含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要求上,通过人文文化价值要求人与环境的空间协调度,探索适用的量化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的舒适度与实用性方面成为人文外化的切实途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要求上,艺术对人文的追求是贯穿了整个历史进程的,将人文精神价值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充分丰富环境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结合学科的内涵。

3.2环境艺术设计应根据人文文化价值差异调整其设计表现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交叉而不重合的特征,表明了二者分属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应充分利用二者的矛盾面通过“求同存异”的方法论为指导,具体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设计适应性,保证环境艺术设计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3.3注意区分与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注重区分人文文化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区别,以区别对待不同价值体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作用。如部分反映了人文文化的人体工程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人文文化本身对其影响是不同的。在差异中不断深化人文文化以及相关领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才能不断深挖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的设计操作实践夯实基础。

3.4保持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自身发展路径的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集技术与艺术与一体的科学学科,更是设计行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应当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保持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贯彻其本质原则,实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除了应充分吸收众家之长,更应高拓深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途径中,应保持与时代接轨的触角,与行业先进技术与思维接轨的态度,但与此同时更应该走精细化拓展本行业发展的道路。

4结语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向国际市场打开大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都开始融入国际元素。在环境设计领域,很多境外的设计师在国内环境设计工程中中标,并参与到国内的环境设计活动中来。这让国内的环境设计行业在惊呼“话语权丧失”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国内环境设计领域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进而在我国环境设计领域掀起了一股融合传统文化的浪潮,也因此,传统文化得以在中国的环境设计活动中重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科教文化行业进步迅速,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也逐渐苏醒,对外来文化开始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国际和异域文化产生了异议,认为这些建筑、景观不能反映出自己民族的特色,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念。在这种社会和民众需求的推动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现代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优势、局限性及发展思路

(一)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环境设计领域中,传统文化要素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以建筑设计为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很容易区分的,因为现代建筑设计更加趋向于建筑原本的形态,也就是说更加倾向于建筑的实用性。基本上当前建筑物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那么在建筑中除去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剩下的就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因素往往是非理性的,是为了提升更深层的建筑品格和审美形象才加入进去的,这就意味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融合是有局限性的,或者说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是这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的一种看法,单纯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对环境的塑造理念,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够让环境塑造更加具有历史的沿承性,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创造和审美追求,这是其他任何文化理念都不能起到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有儒、释、道三种学说,这三家在对文化的阐释上,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三种思想达到了空前的一致,都认为人和环境应该是和谐共存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息息相通的,这就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应该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沃土,将传统文化与未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融合的应用

(一)树立自信心,破除对西方中心论的迷信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国门的初开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得国内的环境设计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对西方思想和西方设计理念的模仿,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稳,这种思想的盲目和急躁退却以后,环境设计人员开始认识到环境设计必须根植于民族和国家的土壤,并以此为起点。我国的环境设计事业开始对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的环境设计理念进行探索,走上了一条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证的新道路。当前我国的环境设计主体,应该树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相信在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呈现出更加无可比拟的深厚底蕴和内涵。同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环境设计理念必将破除西方中心论的迷信,能够让中国的环境设计回归到传统文化延续、传承和融合创新的道路上。

(二)对世界各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切发展和创新都源自于对旧有事物、理念、思想的总结与提炼,在环境设计领域,我国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国理念的一隅,也不能逡巡于传统文化的桎梏。而应该博采众长,既要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研究一切外来文化,在了解自身的同时也了解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世界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差距,我们有什么优势,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环境设计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了我国和世界环境设计的最新发展,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环境设计的全面认识,才能清楚当前环境设计发展的方向。进而在根植于传统文化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环境设计理念。

(三)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完美融合

我国文化不仅具备无所不包的广域性,同时也具备纵向千年的时域性。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上,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先驱,是历史向前的引路者。当前我国的环境设计行业也站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上,我们的环境设计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兼顾现代元素,并结合中国环境设计的实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传统文化是基于传统社会实际创造的,在现代环境设计活动中传统文化的结合应用一定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所以在当前的环境设计领域中,设计主体一定要创造性的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结合在现代社会的血脉中,与环境设计的现代元素一起促进我国环境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3

元素解构是指根据自身的需求,把传统景观符号中不同体系、时代和地域的一些单体符号按一定规律或随机地加以组合,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代表某种新的含义。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就是在本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元素进行分裂、片断化、不完整化和持续变化的创作手法,使原有的视觉元素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元素解构打破了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强调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断变化的特性。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新整合体现出朴拙、大气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而浑朴的生命本质,加之动感丰富的空间构架,形成全新的空间语境。保留文化符号的某些肌理,通过对元素符号的重新解构,使人们在感受设计创新的同时也领会到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元素解构的设计手法为医院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表述方式,从而使地域文化具有了全新的视觉面貌。如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大厅背景墙上的不锈钢浮雕取材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汹涌壮观的钱江潮,既提示人们,医院位于被誉为浙江“母亲河”的浙江省第一大河钱塘江边,更提示人们要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勇敢精神面对病痛,又告知人们要以“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的坚毅精神战胜病魔。在钱江潮的浪花中还加入了C、H、O、N、P这五种构筑生物体的基础元素,丰富了浮雕的文化内涵。

二、夸张变形

以当代的艺术手法,将元素意象加以夸张放大,产生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在某种限度和原则指导下的夸大和强调。在设计中,夸张往往是对符号的提炼、分裂与变形处理,无论是尺度、形状,还是材料、色彩等形式要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并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象征符号,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夸大的结果使人明白作品的“形”所强调的意义。如杭州市下沙医院住院厅背景墙石材浮雕“富春山居”意境清和,悠闲自在,宁静致远,取材于元朝书画家黄公望以杭州富春江为背景所创作的、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三、借代手法

将地域文化元素中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投射到当代医院公共艺术设计中,使其带有传统的文化信码,这样设计出来的公共艺术作品能起到新旧沟通的作用,并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西溪湿地是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城市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植被繁多,生长着形形的水生植物,如睡莲、莼菜、菖蒲、野慈菇等。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大厅背景墙上的石材浮雕取材自医院所在地——西溪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睡莲,有着矜持超脱、芳华四溢、迎着朝气、抛去暮气的意境。杭州市下沙医院门诊大厅的挑台阳角选用具有杭州地域历史文化气息的“良渚玉琮”造型,通过现代手法演绎,使空间凸显杭州地域特性。

四、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就是把历史事件或传说中的部分场景通过画面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这样能使人们联想起某一时代的生活、某个地域特定的传统景观,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感性。如杭州市下沙医院在电梯厅、候诊区、门诊和病区过道等公共空间陈设以杭州运河和余杭塘栖、富阳龙门、桐庐深奥、建德新叶等江南古镇村为题材的马克笔画、风景油画和石材浮雕等,将江南古镇村的沧桑之美、江南园林的婉约灵动之美展现出来,带给人们清美的视觉享受。

五、结束语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设计艺术;文化精神;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设计艺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于一体,综合性与交叉性是其学科的基本特色,艺术化与生活化是其学科的具体体现。设计的现象从人类造物活动的伊始就开始了,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设计艺术开阔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在这个被设计了的物质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里,设计艺术成为人类生活世界最感性、最直接的文化类型。经天纬地是设计艺术的创意源泉,思维观念是设计艺术的内涵精神,对接时代是设计艺术的主体任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艺术把人的内心生活以图式的方式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物质化艺术行为,它成为文化的具体生存状态。自从设计在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以来,设计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被延展和开拓,它不断的走向人类的生活世界,当代设计的形式和内核与工业时代相比已产生了本质性的区别,它是一个延伸到人类所有生活领域的活动和概念,它变成了一种富于生活世界以形式和秩序的实践,因此,当代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精神化的概念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

一、设计艺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形式

在当今的街市上漫步,定神环顾周围,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眼前所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现代视觉图像的爆炸性画面,如果与中国的20年前相比,这时会有另外一幅不同的画面辉映在你的眼前,那就是已成为记忆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清纯设计。在那个被称为“思想的年代”里,从人性反思阶段的“启蒙思想”到感性解放阶段的“美学热”,从以听觉为主导的文学作品到拥有视觉力量的电影艺术,从朴实无华的日常生活到平实素雅的工业用品,一切都是那么崇高和清纯,这是一个以听觉为主导的年代。从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之交走到今天,市场经济、消费时代、大众传媒时代等时段的接踵而来,我们逐渐置身于一个视觉图象的年代里,琳琅满目的时尚用品、五彩缤纷的商业广告、繁杂逼真的电脑图象、令人目眩的国际互连网争相展示着神奇的魅力,这一切都证明了文化语境已经从昨天的清纯走到了今天的繁丽。不管是昨天的清纯还是今天的繁丽,它首先是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观念的产物,而从另外一种角度上说,当前的物质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都是被设计出来的。我们不能否认,设计艺术在整个文化语境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也决定了设计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走向。

从广义的设计艺术来讲,东西方的设计发展史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手工艺时代,但到西方国家进入到工业社会后,现代设计艺术从19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日用工业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艺术形式逐渐成熟,它改变了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质量和形象。对中国来讲,从20世纪初期的“图案”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工艺美术”,尽管它们具有“装饰艺术”的特性,但与当时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商业经济突飞猛进,具有现代意义的设计艺术的概念开始成熟,到20世纪末,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现代设计艺术的形式范围从最初的装潢设计、特艺设计、染织设计逐渐延伸到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以及数字媒介设计等内容,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不断涌现,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学科体系在不断的完善。现代设计艺术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但其广义化的设计艺术概念也与此同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现代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观念和生活行为。

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和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延伸自己的内涵,设计艺术与其它文化形式一样,不同的时代,其形式和概念各有其特征。设计艺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形式。

二、当代设计艺术的文化特质与文化维度

设计艺术满足了人类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需要,它无疑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为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而存在的设计活动,其创造不仅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可实用的物质性产品,而且他还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并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心理。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每一个现代人所面对的是应接不暇的广告、包装、时装、环境、工业产品等现代设计的主体画面,设计成为当代文化最集中、最直接的标志和体现,它把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多元因子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当代文化一种崭新的形式―一“设计文化”。设计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行为,他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性创造活动。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室内艺术设计、商业文化

1商业性与文化性的辨证统一

室内艺术设计往往具有两方面的内涵:商业性与人文性。商业性体现了室内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社会与经济基础,是商业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文性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传播着一种文化和精神,它是建筑与人之间的无形纽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室内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还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历史现象,是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是生产力发展的代表。在思想多元化、信息产业化,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发展今天,各种行业、产业趋于饱和,人们对室内艺术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室内艺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室内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人体工程学、建筑物理等专业知识,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环境。通过这一环境展现给观众,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可以这样说,商业化的需求促使室内艺术设计的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是建立在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充分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门跨学科的艺术设计专业。

2商业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商业文化下的当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往往喜欢将许多物质化的信息展现在室内空间之中如旅行中的纪念品,购买的艺术品、古董,家人的照片,乃至有特色的家具等,这些信息传达出主人生活的幸福、美满。这种具有物质化表现的幸福观与传统幸福观比较是有区别的,在传统文化意识中,人们的传统幸福观是家庭、子女、工作、健康等方面的平安、顺利,当这几方面达到了心里的目标之时,人们则会感到十分幸福。但在当代社会,幸福观念不在仅仅是个人为实现自身追求的一种倾向。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再有贵族与平民的先天差别,地主与佣人也不再是社会的阶层特征。因而从阶级、伦理中解放出来的人开始大规模式地向所谓“幸福”发起冲锋,这就造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后果。这种幸福导致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以表现出“幸福的样子”。对于室内设计的消费也不知不觉地成为这种幸福追求中的重要表现。接下来,再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商业文化中表现十分活跃的因素:享乐。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被享乐事件包围着,电视剧有“戏说乾隆”,娱乐节目有“欢乐中国行”、“超级女声”,书架上有各种流行书、旅游指南、娱乐大全,各地区有名目繁多的节庆,还有大量的娱乐场所、KVT、时尚酒吧……,似乎享乐的气氛、享乐的名义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在商业文化中人们对于娱乐、享受的观念似乎正变得理所应当。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以追求高尚的品格、辛勤的工作为生活的真谛,现在情况变化了,人们不再以享乐为羞耻而是积极地投身到享乐之中,而商业文化下的当代室内设计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则是拉动经济的重要环节。

3商业文化背景下室内设计的“大众化”表现

从文化的传统层面来认识,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室内设计作品不乏经典之作。比如西方的神庙、哥特式教堂、拜占庭的教堂、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宫殿、近代的包豪斯校舍等等;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则有庙宇、皇宫,不同地域特征的民居,还有建国后十大建筑的内部设计都可称其为经典。这些室内设计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从传统审美的层面来认识,必须强调审美历程中的精神需求,确定审美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有知识、有教养方可进行。但在商业文化语境之中的时候,大众文化广泛的漫延开来。人们看到了审美与文化的另一个层面,审美不再专注于令人敬畏的高雅层面。人们开始学会放松自己、娱乐自己、用各种方式来使高度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因而产生快乐的体验。因此当代室内设计不再那么严肃了,不再一味强调使命感与意义,它好像不在乎被人们评价成什么,关键是令人愉快。这时候创作的目的可能不在是为了留下经典之作,而是自由自在的快乐主义。

在历史上看众多经典建筑与室内空间大多是在权力阶层的控制下创造的,它们必须适应权力阶层的政治需求,如果违背了权力阶层的意志,这种作品是很难留传下来。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经典遗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权力有关的。另外经典的产生与所谓精英的反复评价与理论描述、分析有关系,在精英们的赞美之中人们不得不认同经典就是这样的。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一部分开始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认识的变革之后而成为经典,比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在建造的初期艾菲尔本人饱受攻击,但后来艾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的标志。可见社会认识层面的不断变化也可以催生出诸多经典。现代主义设计潮流初期的精英们的目的是想创造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潮流,但是由于自身的认识仍然是精英化的思想,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只有他们才能解决20世纪初期在工业生产大幅进步后的人们生活问题,因此他们的努力最终并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这多多少少与他们的精英思维有些关系,他们太热衷于教导人们去相信他们,正如柯布西耶曾在作1923年发表文章中说:“艺术不是一种大众的东西,艺术不是一种基本的精神食粮……艺术最具其傲慢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张岩冰译,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来增祥,陆震纬编著,室内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文化艺术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文化精神;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浓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也同样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在现代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很容易产生自我价值观的混乱及精神信仰的危机。这样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就出现了厌烦、冷漠、近于模式化的以极简为宗旨的设计风格,此后,后现代主义设计又在反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产生了。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及特征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技术运用上,而且它本身也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时代观念的变迁。艺术设计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艺术设计只是为了少数贵族特权阶级服务,呈现出传统的、以手工工艺为主的古典主义设计特征;第二阶段,艺术设计以形式简单,功能性强为其主要宗旨,呈现出工业化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特征;第三阶段,就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阶段,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阶段。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Post-Moderism)没有确切的定义,普遍认为它的内涵与外延较难界定。有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从20世纪 50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开始的,这样就将“波普”运动看做了后现代主义的起源。[1]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紧密相联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不强调功能性,不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设计的影响,而重视装饰和个性、具有反传统、漠视理性的特点,表现出对现代主义、平凡主义的一种厌倦。但是,在形式上它仍然是一种现代主义或国际主义的延伸,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所做的再塑造,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和张扬。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前两种设计风格的结合或继续。但是,我们又不能非常绝对地说,这两种设计风格,哪一个更能代表时代的进步,因两者有其某种社会功能相同而并存。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起云涌,它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因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使得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世界显得更丰富多彩,更加人性化。可以说,这是后现代 主义设计的优点。

三、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文化精神

后代主义建筑、阿基米亚和孟菲斯小组等是众多的设计流派和思潮中有较大影响的,对建筑设计的高技术思潮的一种引申是艺术设计中的高技术风格。意大利有两个激进的设计组织,即阿基米亚和孟菲斯小组,他们继承了“反设计运动”的传统,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大众文化的价值。而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众多的后现代设计流派之一,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建筑界,它不是广义上的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指称,而是指狭义的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建筑流派和思想的一种反叛。上面所指出的设计思潮流派在其众多的先锋设计师的实践努力的基础上,汇聚集成一股强劲的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体现出了或显或隐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

1981年9月在“孟菲斯”举办的展览中,因为展品的功能几乎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许多批评家把展品看成是玩笑或恶作剧的挑衅行为。在“孟菲斯”的代表人物埃托・索得萨斯的设计理念中,作品的使用价值和功能似乎已被遗忘了,不是形式追随功能,而是形式追随表达。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历史的脉络,诗性的叙述及文化的底蕴往往比其实际的价值和功能更为重要,这就使得“孟菲斯”设计群体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反现代性、反理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国际规模的后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内涵。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作品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对历史脉络的钟爱与解构,如后现代建筑理论家詹克斯的《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一书中,用“后现代古典主义”来对整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命名。因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用特殊的方式对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传统进行了很好的继承。比如,于1995年博塔设计并完成的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该建筑以红褐色的色调为主,以传统的砖石为材料,但是,其铺砌的手法相当细腻。横向的线条非常耐看,主立面的完全对称构成古典传统建筑所具有的厚重、沉稳风格。博塔认为,这个建筑具有古迹要素又具有现代品格。砖这种自然材料,它能引起人们对大地与火的联想,体现了人们对远古时代人类所居住的茅屋的记忆。他虽是个现代人,但是,在他的笔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整个建筑的历史的描述和绘制。[2]上述可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人类的历史没有走向断裂,反而历史更为弥久;在传统语汇中他找到了新的灵感,其创造的个性也没有丧失。现代主义建筑抛弃的文化底蕴在他那又被重新拾起,这正是体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积极的方面。

在以简约、怪诞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显现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精神实质:否定和反叛理性主义的世界观,赞扬和肯定多元性与不确定性。但是,它的手段却是对历史的丰富性的一种重新解读和对历史词语的一种重新运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拼贴的戏谑与思路的拓展。这些构成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文化的方方面面,他们体现着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后现代的文化精神。我们冷静地看待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就会发现它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及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它是人类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悖论、知识状况时以新的思维方式所做出的一种全新反应。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21.

[2]詹和平.后现代主义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