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例6篇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特教学校;德育管理

据新华网北京5月17日报道,我国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宽带上网用户9700万户。由此可见,互联网在我国各地、各领域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各门学科争相占据这一互动交往平台。网络所涉及的内容除了科学技术外,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也逐步地丰富了起来,蕴涵于其中的价值思想也是多种多样。网络内容呈现出多样复杂性特征,对于普通的网络使用者来说,由于时间和地理的跨度,以及内容的信息符号化,网络交往的确是具有虚拟隐蔽性。而从网络使用者的年龄分布来看,18岁以下的用户2000年1月仅占2.4%,到2002年7月就达到了16.3%,到2006年学生用户已经达到了40%,这体现了互联网生力军年轻化的国际性趋势。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们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的特殊性格、心理往往使他们脱离集体,自我封闭,这使得他们更加愿意通过网络来倾诉自己的烦恼,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网络成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最好渠道。但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理性分辨是非的能力差,而信息量巨大,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网络使得特教学校对学生德育管理的难度与日俱增。特别是多样复杂的内容,多元的价值,虚拟隐蔽的交往将使特教学校的德育在网络时代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网络化时代,特教学校德育管理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网络时代的德育管理者必须对网络影响德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不是一味简单地拒绝、抵制,而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网络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我们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按照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适时地调整学校德育方法手段,发挥学校德育管理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应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致的前提下,遵循导、督、防、诲四项原则。

一、因势利导原则

由于特教学校学生理性思维发展不成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较差,思想免疫力不强,学生主体行为容易失范。因此,要求教师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发挥德育管理的主导功能,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而引导的关键所在是,使学生进行目的性学习、娱乐活动,提供有益的网络活动场所。为此,学校应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益学习的网站,并自觉建设形式灵活多样、轻松活泼的校园网站,满足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放纵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流向非法网页或沉迷于游戏等,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品德。也不是一味的禁止,导致学生的逆反,或落后于时展的步伐。

为此,网络时代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基础。首先要有网络德育意识。在网络时代,增强教师网络德育意识是搞好德育管理的关键。在网络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中,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党和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行德育管理,保证德育管理的方向的可靠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次,是网络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联网得以完整体现。为此,教师必须改变工作作风,认识到学生自主性对德育管理的意义,以“人本”关怀学生方能适应网络背景下的德育。第三,教师应有一定的网络资源意识。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只要能主动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选择信息提供指导。

二、勤查严督原则

目前,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普遍比较高,教师除了过硬的思想素质外,同时,还必须具有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提高广大教师计算机技术和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熟练地操纵网络、驾御网络能及时地处理网络中所产生的问题,比如说,制作网页,设置防火墙,服务器等等。不仅保证了德育的方向性,还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只有在教师熟练地掌握了网络的技能和技巧后,教师才能真正在网络时代起到德育管理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随意性,互联网有使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的一面,但是,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形成与健全孩子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他们把握道德认知能力较差、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思想抵御能力不强,因此,在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勤查严督。经常性地检查浏览历史记录,对于合理的予以鼓励;对于非法地行为应及时地教育、制止。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使用网络的主动性也较强,易于操控。较难的是,社会中的“网吧”和家庭网络的使用控制。因此除了学校外,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来,加强德育网络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网络使用真正的“勤查严督”。

三、防微杜渐原则

“防微杜渐”原则,不是禁止学生使用互联网,而是针对学生个体多样性、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而作出必要且适当的反应。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形下,构建相关的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控制,或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控制信息源也是必要的。

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要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网络技术。特教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是比较有限,而目前的特教学校学生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有时也是有心无力,对学生的说教如“过耳之风”难见成效。有人说,新时代的文盲是不识电脑网络者。因此,不仅学校教师要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家长们也要对此问题加于重视。如今,不少家长还是“电脑盲”,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管理乏力。

就如此情况而言,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在思想价值等方面保护特教学校生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编写一定的程序限制学生登录不良网站浏览不良的信息,并为他们引入科学、健康的信息软件,搭建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平台。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借助行政手段加强对社会上网吧的监控和管理,取缔非法网吧。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黑、黄、赌、毒等信息垃圾的传播。贯彻“防微杜渐”原则,真正做到德育内容上纯洁性,增强学校德育效果。

四、谆谆教诲原则

一些学生“道听途说”,或使用搜索引擎时获得的某些网站极具蛊惑性和诱惑性的信息,只要思想上稍微懈怠就容易误入歧途。为了特教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贯彻“谆谆教诲”原则。正如孔子所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在这里,贯彻“谆谆教诲”原则,应以鼓励先进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树立榜样模范积极引导,逐步规范网络德育。

首先,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极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吸收网络文化,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这也确实是网络德育的任务之一。并且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规范网上行为,杜绝网上破坏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通过网络取得的成绩予与鼓励和表彰,以模范榜样典型促进学生健康使用网络。其次,学校也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及时地对非正常心理行为进行疏导、纠偏,以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隐患。长时间的上网,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建立网络心理咨询站,借助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在自身努力及老师的帮助下,可以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求得心理平衡,达到医治心理疾病的效果。最后,还应提及的是,对学生的监督教育也绝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也要求家长和社会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给特教学校德育营建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而且还要给特教学校德育营建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网络时代德育管理已经引起了不少德育理论工作者和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者的关注,网络德育管理是与网络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网络德育建设的滞后,将影响着特教学校德育效果的增强。由此,亟需特教学校的德育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在认清时展的形势,加强思想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与时俱进,全面认识“网络”特征,充分贯彻“导、督、防、诲”四项原则,加强德育网络联系,保障网络时代特教学校学生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健康地成长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2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输出口,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酒店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进行准确定位,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及时解决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人才培养难题,确保为社会输出优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同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教育行业的重要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影响着社会酒店管理人才的整体质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酒店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

2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2.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2.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2.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3结语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3

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力作为资源禀赋,必须要进入市场进行检验,才最终能够被市场认可。因此,未来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和精神沐浴,而须要从承担社会分工的角度,为人力资源市场培养精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实践性复合人才。管理类学科主要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类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具体专业背景不同,但都是通过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以掌握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也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提高生产力的。目前高校学科设置中,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其下辖15个二级学科。从学科设置情况来看,未来毕业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工作岗位。从管理类专业的性质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突出实践教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使学生掌握管理类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许多学生对管理类实践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以致在就业之初就出现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管理类专业背景学生的工作经验与能力也是制约校企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就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这是一个组织的内部核心部门,其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理论知识不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指标,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刚刚初出茅庐的大学新人是很难进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岗位,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就业时的茫然与困惑。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实践教育不仅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也是验证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及其实现自我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应看到,当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发展个体,教育主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主体,它具备与汽车、旅游等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特征,其中教育产业链的形成,要求学校从价值链的整体考虑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安排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培养诉求更要求高等学校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主体协同发展,谋求实现最大目标。在高等学校教育产业链的发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而在三者之间,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等诸多方面也都关注并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及高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和改革。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的《牛津词典》,其本意是指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后来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被经济学者运用于企业与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学家相继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发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被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被归结为利益相关者。当然利益相关者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伴随其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不断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高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国内外研究日益丰满,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学家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认为学校成长的关键是必要的内外部合作,高校须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校教育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利益相关者构成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围绕学生与学校组织存在的教师、家庭、企业、公共部门、传媒、社区等个人与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中。尤其是高校的实践教育中更离不开与组织内外相关者的联系与沟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从3个属性方面利用多维分析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层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权利性和紧急性由高到低进行赋值评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关者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也是最权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备上述三个属性特征;其次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也称重要相关者;最后是潜在利益相关者也称边缘相关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活动中,其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相关者,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企业(用人单位);预期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潜在相关者,包括高等学校、社会、媒体等。

四、结论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4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崇尚教育的国度。时至今日,我国教育事业已日益走向繁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几辈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大学教育已然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使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能够获得高等教育,从而为各行各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然而,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却也带来诸多难题,尤其是大学学员的骤增无形中加重了各大院校管理上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老套的教育管理模式日渐暴露出自身的不足,比如,所需工作人员众多,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工作效率太低,不能够精准及时地解决问题;管理人员与学员的沟通无法达成良性互动等。若想摆脱如上困境,对高校教育进行“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改良老套教育管理模式的最佳选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具备很多其他管理模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比方说“,信息化”管理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从而使节余出的工作人员在其他岗位上贡献力量“;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信息化”管理可以节约工作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单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来讲“,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教师与医生相结合的双重身份,借用“信息化”桥梁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更加便捷,从而更加方便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已开始逐步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各大医学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弊病。综观全局,各大院校间尚且没有创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各大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上还存在极大的差异;从单方面讲,各大院校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大多侧重于管理职能,却忽视了其作为教学互动桥梁的作用,致使学生们无法借助这一平台与教师得到良性沟通。另外,管理系统比较庞杂,缺乏集成性,也使得其管理功能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医学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可行性

医学院校的师资条件以及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的统一性与逻辑性为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师资条件上来讲,我国各大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地,普遍具备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且有很多专业人士掌握着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完全有能力创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工作内容的统一性与逻辑性角度上讲,各大医学院校虽然从教学内容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其管理工作的内核却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一个管理周期即指招生、学籍管理、学生培养以及授予学位等最为基本的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在内容和目标上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同的管理模式都面临数据分布时所存在的分散性与层次性问题。但“信息化”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数据的收集、传播、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故而,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医学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乃是提高医院院校管理水平的必行之路。当然,若想加强医学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方说,管理平台的构建一定要规范合理,这就要求各大功能模块既分工明确,又要统一互动,而且要兼顾管理系统的包容性与继承性,并要与当前的管理模式相结合,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发师生互动功能,让师生通过信息通道进行良性沟通,从而更加方便于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设置师生交流的窗口或留言板,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老师,答疑解惑。另外,还应该注意网络安全问题,防范黑客盗走数据,这就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按期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并且随时准备应对突况。最后,还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可以按期对其进行培训,以便使这些管理人员不断接收新的管理知识,从而防止知识老化;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不断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医院院校在管理软件的开发上还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更好地发挥管理优势。

3结语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5

生命教育的内涵。简单而言,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意识的教育。既包括对自我生命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生命意识的形成是与敬畏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大学生而言,以生命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为主的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乏。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很少能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他人,甚至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还有一种情况是属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子女在成长后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不畅通,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六岁之前如果缺少父母的陪护,共情能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生命意识健全的完善。

2.学校教育的忽视。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重视成绩,忽视人的心理发展,对挫折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负性生活事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出现茫然、自暴自弃,或者迁怒他人和社会的应激反应。“教育的目中无人和生命的淡漠,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还导致学生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3.大学生心理不够完善。

从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信仰的缺失,导致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学习、经济、心理和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焦虑、压抑、迷茫、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失衡的问题。心理脆弱的或调适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就会放弃努力,放逐自我或者选择极端、消极的方式处理这些心理问题,在一些事件的刺激下就会出现自残或残害他人的过激行为。

4.不良网络和媒体的负面影响。

网络几乎是大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差,好奇心也强,对网上那些黄赌毒、鼓动自杀言论、教唆犯罪的行为无法区分,常会迷失自我,而网络游戏,图片、视频,网络小说等等的传播,暴力和色情常常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在冲动的情绪之下常常引发识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下降,从而诱发漠视生命的行为发生。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构建生命教育的实现途径

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学生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认知观,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其次还要重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加强全部门参与的管理理念,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构建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利用国学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信仰与追求。

实践证明,国学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学涵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核心,包括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人生追求,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命认知观。通过坚持长期开展国学讲座,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借助传统文化精髓,塑造大学生有信仰和追求的生命认知观,肯定多元的价值观和成功观,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2.心理辅导与法制教育并重。

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心理教育也是高校教育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多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教育活动,洞察学生的危机动态,在第一时间化解危机。此外,要重视法制教育,要让大学生懂法、敬畏法律,在冲动的时候能悬崖勒马,避免更大的伤害。

3.重视大学生的生存和挫折教育。

生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面临危机时成功自救,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人,降低风险和损失。比如应对火灾、地震等事件,还有溺水、交通、踩踏等事件的安全教育。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构建校园文明网络,利用网络发现舆情,传递正能量,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成长中发挥真正的潜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感受生活的乐趣、克服困难后的幸福感,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范文6

(一)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对口单招学生个性较为突出,爱表现,不惧怕权威,不愿意受束缚,自我意识很强,缺乏集体责任感。对口单招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较为灵活,善于人际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也较强,但是江湖气较浓。同时,他们具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现实,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二)有一定专业基础,动手学习能力较强

对口单招学生在中专学校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在专业学习方面,接受能力也很好,在各项技能大赛中成绩较为突出。

(三)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综合成绩较差

由于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造成了招录的学生生源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随着近几年生源数量的减少,各高职院校陷入招生困境,竞争激烈,导致所招录的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即大多数学生公共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成绩较差。

(四)过于放纵自我,自我控制力较差

由于中专院校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学生过于放纵自我,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较差。其具体表现为:思想上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行为上自由散漫,缺乏恒心和毅力,做事仅凭爱好和热情。

(五)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较低,缺乏自信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中学阶段大多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尺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过低。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学习差生,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动力,在生活上玩世不恭,心态较重。

二、对口单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习方面

对口单招学生大多是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或者是各门功课发展不均衡,综合成绩较差,对高考失去信心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较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风气不浓,而且学习倦怠现象严重。

(二)班级管理方面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班级管理与学习要求等方面都不如高中学校要求严格,导致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但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形成了很多陋习。同时,对口单招学生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感受,缺乏集体责任感同时又不愿受束缚,不愿服从管理,自由散漫,班级凝聚力不强,所以班级纪律较差。

(三)心理方面

由于对口单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强,在教师和普通高中学生面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平衡,存在认知偏差,这些学生中形成自我贬损与自我夸大的两极对立现象。自我贬损的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较低,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放弃,而自我夸大的学生盲目自大,自我感觉良好,不能以虚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对口单招学生培养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高职学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者间的人才培养体系处于脱节状态。所以,高职院校如何根据中专、高职院校间存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对口单招学生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对口单招学生在教育和学生工作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关键。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单招生已具备的一定的技能,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单招生不宜采用和统招生同样的课程设置方式。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增加诸如数学、外语等公共课课时。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做适当优化,设计符合对口单招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源头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对口单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针对对口单招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自我意识偏差较大,缺乏自信与进取心,可尝试采取发展性指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才能使学生建立自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多途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