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微小学校教育现状

农村微小学校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小学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家,这些孩子的监护人一般都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而且这些老人除了照顾孩子还要忙于家里的各种农活儿,对孩子的监护很不到位,更不要说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了。这样学生在学校外的时间,由于不能有效监督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最近也有很多此类安全问题发生。

另外,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面对这些问题,首先,学校教育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细心观察,用心沟通,真心相待。让学生在学校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虽然老师代替不了父母,学校不是家庭。但是我们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如同父母的爱一般温暖,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校也如同家庭一样温馨。

其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农村微小学校,由于缺少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使得学校教育缺乏活力,教学形式简单僵化,社会的认可度也低。这也直接影响着这些农村微小学校的持续发展。作为教师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这不仅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学校的教育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但只要我们以赤诚之心去工作,务实重干,与时俱进,科学管理,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作者:王立新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大沟乡宋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