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例6篇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dd0128”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现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献策,力促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8月18日、8月24日,县政协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长角坝镇集中隔离观察点、长角坝镇卫生院、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袁家庄街道办袁家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教殿村卫生室、西岔河镇卫生院、大河坝镇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协商等形式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2个,个体诊所10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85张(县医院110张、乡镇卫生院75张);县医院现有编制84人,实际在岗167人,卫生院编制110人,实际在岗91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65人,实际在岗74人;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2010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时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2名工作人员,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产;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诊疗水平不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同时,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2003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8张,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20米的基本要求,3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危机意识不强。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无缝对接;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职能。近期,我们组织专班围绕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家,其中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民营医院4家。高级职称医师有120人,中级职称医师有106人;高级职称护士有38人,中级职称护士有203人,公卫医师有112人,全县共计有2447张床位。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孝昌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无到有,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乡(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二、具体做法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我县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建立并完善了《孝昌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从无到有、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并重、协调机制从单一部门应对到跨部门协调联动的重大转变。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对内负责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对外负责与宣传部、气象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应急处理方式,初步建立起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紧急状态相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队伍建设。秉承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的基本原则,我县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组成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分别为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四类卫生应急队伍,第一梯队由现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常备队伍,其它由曾从事过相关专业的业务人员组成预备队。

(三)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非典以后,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在应对暴雨洪涝灾害、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禽流感疫情、伤寒疫情、水质污染事件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县卫生应急工作反应迅速、有效的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作为孝感市第一县市获得“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先进县”称号。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县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参与联防联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水平低。一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因经费不足,无常态化财政保障机制,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我县疾控中心近十年仅自购1台离子色谱仪大型仪器,有些仪器因精度不合标准,已处于停用状态。二是业务用房面积小,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医院与办公区域混合办公。我县没有一个规范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应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的“三室两通道”标准,才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三是各医疗卫生机构资产负债率较高,运行困难。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处于负债运行,特别是近半年因疫情原因,业务收入基本为零,但医护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硬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入不敷出,均出现不同程度财务困难。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是应急管理体系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卫生应急管理效能。如我县疾病控制中心因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近年来学科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应急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存在一岗多职现象。如卫店镇卫生院王平医生,一人身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村医管理、应急管理、预防接种门诊数职,工作强度大,无法专心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三是应急人员缺乏专业学习培训,救治处置能力不足。卫生应急队伍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基地,不能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影响救治处置效果。

(三)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预测预警能力不强。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尚未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的信息资料库,各方面工作经验不足,监测报告网络系统领域建设处于空缺状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与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有效协同不够,区域内各领域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发现、报告和早期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薄弱,极大影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和判断,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影响救治效果。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抓住国家当前对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倾斜的政策机遇,策划一批应急与谋远的卫生项目,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预防控制硬件设施和设备配置落后的状况,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适度超前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和不断加强。补齐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规范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做到专项预案体现专业应对、部门预案体现部门职能、单位预案体现具体处置、重大活动预案体现预防措施,逐步形成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若干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分事件类别的部门单项预案,处置流程、工作规范所组成的卫生应急预案和规范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监测报告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应急平台。加快建设以县、乡应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为主干,县直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为枝干,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为支点的全县应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公共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等整合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充分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指挥协调、综合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职能。

(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医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应急救治队伍专门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训练有素能打胜仗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必要的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充实壮大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队伍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五)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讲究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也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推动将健康元素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崇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坚决预防和严格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2020年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8月份以来,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赴县市区及部分疾控医疗机构、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开展网络议政,召开市直单位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快。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等项目相继启动,投资达18.45亿元。各县市区实施重点医院改扩建、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16个,总投资12.325亿元。

(二)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初步建成。完成6个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建成乡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35个。市县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6个,县市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

(三)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市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4个;联合组建区域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3支。按照“四集中”原则,强化“四早措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常态化防控,取得确诊病例全省最低(6例),每万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0.02)的显著成效。

(四)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急救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枢纽,县市区急救分站为纽带,乡镇急救点为支点,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急救体系。参与构建“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等跨地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应急跨省演练,提升了我市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水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均为临时设立,没有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部门应急职能不清晰,沟通协作不够高效。卫健系统应急管理与指挥体系不完善,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缺乏,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顺畅,存在“防控-治疗”分离问题。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考核评估机制,推演验证不充分,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不相适应。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市本级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市县综合医院都未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区和发热门诊,多为临时改造和搭建,基层卫生院(室)重大疫情基层首诊、预检分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进展不快,利用市体育馆改造升级平战结合设施未启动。市本级财政专项经费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缺人缺设备缺技术,市县疾控中心检测、现场处置等专业设施普遍缺乏,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三)专业人才不够充足。全市疾控机构省定编制434个,实有编制423个,整体空编率15.6%;乡镇卫生院空编362名;村医1167名,50岁以上占46.3%。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特别是基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全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紧缺,现有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仅占2.5%和1.3%。

(四)物资保障不够有力。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职能部门没有明确,尚未建立物资储备库。物资保障生产流通网络和物资采购储备、调用更新、收储补偿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平台没有建成,分级使用、分类管理规范标准缺乏。目前,我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经费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和省财政经费为主,疾控中心物资储备不足且更新不及时,医疗机构常规储备仅能维持日常所需,难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对策建议

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特别面对秋冬季第二轮疫情扩散风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高效的应急预警决策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领导,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研究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落实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深化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疫情协查、联合培训演练、防控物资调配机制。

依托“数字宣城”综合平台,整合现有信息业务资源和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和现场调度等功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疾病预警监测信息系统,配套重大传染病流调、疫苗可追溯、应急医疗物资管理和调配等子系统,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

(二)科学设计,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抓紧修订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技术指南,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优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保障、舆论引导等环节,调整充实相关内容。

设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日”,建立预案动态更新和演练制度,每年组织跨区域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在实践中推动不同层次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实战演练及效果评估、疫情信息摸排等工作。

(三)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摸排我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现状,等高对标沪苏浙,针对性制定任务清单和建设计划。启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过渡期内保留同翔医院作为应急医院,新建市立中医医院,推进市体育馆平战两用改造升级,配足负压病房和救护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市县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改(新)建,确保年底前完成。加强乡镇医疗救助点建设,提升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增加急救机构辅助岗位投入。加快推进市级及县市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配备、更新实验室设施设备,提升新冠病毒核酸以及其它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优化市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专业人才引进流程,盘活用足现有编制资源。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室)绩效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重视加强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组建公共卫生应急专家智库,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疾病防控基本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大型设备购置、应急医疗物资更新等专项支持力度。

(四)平战结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设立市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依托各类综合医院建立储备点,明确主管部门及职能,健全“市-县-机构”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标准、品类,科学评估存储规模和布局,出台相应采购标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实现科学调配和高效管理。

创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模式,实行实物储备与协议实物化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原材料储备与生产设备储备、本地供给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建立储备、生产及流通网络。完善补偿机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在我市布点,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基地。

(五)基层导向,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2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乡级人民政府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在全市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至年底,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危险化学品、气象灾害、公共卫生、水上搜救、公共事业、森林消防、动物疫情等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人民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经济开发区(包括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要结合实际,以公安消防队伍或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二)加快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发挥就近优势,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转移安置人员、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基层专业应急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专业应急队伍,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队伍建设:

(一)防汛抗旱队伍。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组建有水利技术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村(居)民等参加的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地段的村(居)委会组建村(居)防汛抗旱队伍,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

(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危险化学品单位依法建立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队伍条件的小型企业应建立兼职队伍,并与邻近建有专业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参与风险隐患排查。

(三)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县、乡级人民政府组建由气象技术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村(居)民等参加的县、乡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台风、强降雨、沙尘暴、冰雹、雷电、冰雪等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卫生应急队伍。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受伤人员医疗救治或卫生学处理,组织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城市与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应急救援对口协作关系。

(五)水上搜救队伍。县级人民政府整合水上搜救应急资源,建立或确定水上搜救队伍。水上搜救队伍在当地水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水上搜救活动。在船舶、设施、航空器及其人员从事水上水下作业活动,发生或可能发生人员遇险、水域污染等突发事件时,搜寻救助遇险人员,控制、减轻水域污染等危害。

(六)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县级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交通运输、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专业优势,分别组建完善本区域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懂技术、有经验的职工组建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实施应急抢险救援。

(七)森林消防队伍。森林防火任务重的县、乡级人民政府、林(农)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风景区要建立森林消防队伍,并与公安消防、当地驻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建立联动机制。

(八)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农业、海洋与渔业、卫生、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管理人员、有关专家和动物防疫、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承担畜禽、野生动物、水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

(九)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县、乡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干部、志愿者等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协助做好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参与隐患排查整改以及本村镇(社区)应急预案制订、应急处置和应急知识科普宣传。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县(市、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规模。注重制度建设,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队伍资质认定管理,保持队伍相对稳定,提高队伍应急能力。各县(市、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要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培训演练。加强专业培训演练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设若干专业培训演练基地。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指导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专兼职人员培训演练工作。县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集中轮训两周。易受灾害影响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培训。

(三)装备建设。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开发区(园区)要按标准为基层应急队伍配置专业器械设施、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重点配备抢险救援特种器材设施,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严格装备管理维护制度,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大型专用设备统筹调用征用机制,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装备建设,满足应急需要。

(四)经费保障。县、乡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及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对于危险化学品工业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应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五)示范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建设标准,选择若干部门及若干乡镇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示范工作。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基层队伍应急能力。

(六)政策支持。落实基层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保险以及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免交过桥过路费等政策措施。鼓励社团组织和个人参加基层应急队伍,完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对在应急管理、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深化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应急机构,密切协作配合,全面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要按照“规划好、组织好、建设好”的总体要求,分解落实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县、乡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应急队伍建设规划、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公安、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保、水利、农业、民政、卫生、安全监管、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质监、海事等部门及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3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全市应急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实际,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性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按照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标准和市工作要求,全面动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确保今年10月底挂牌成立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年底前,镇乡(街道)挂牌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分队;年,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全面建成、达到省级验收标准,重点领域专业应急队伍得到全面加强,镇乡(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分队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我市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以公安消防大队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不少于100人、“一专多能”的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市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原则上由市应急办主任任政委、消防大队负责人任大队长。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除承担全市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铁路、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园区综合性应急救援中队。滨江精细化工园要以辖区消防中队为依托,于今年年底前建成不少于2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市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的下属中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经济开发区、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也要于年3月底前,依托镇乡消防支队、专职保安联防队员、预备役人员、派出所民警等其他专业队伍,建立不少于2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中队。

(三)镇乡(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分队。年底前,各镇乡(街道)要挂牌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分队,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就近优势,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转移安置人员、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三、市、镇两级专业应急队伍建设

在全面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要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加强以下几支队伍建设:

(一)防汛抗旱队伍。由分管水利工作的市领导负责,市水利局具体牵头,年内市、镇两级政府分别组建由水利技术、土建、闸站运行专业等人员参加的防汛抗旱抢险专业队伍,防汛防旱重点地段的村居委会组建村居防汛抗旱队伍,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

(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市领导负责,市安监局具体牵头,抽调各镇乡、园区安监所1名同志组成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家队,指导全市金银铜牌企业中危险化学品单位年内依法建立不少于10名专兼职人员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对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队伍条件的小型企业,督促建立兼职队伍,并与邻近建有专业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参与风险隐患排查,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市环保局、公安局年内各成立不少于20人的应急队伍,会同专家队抓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途中发生的侧翻、泄漏等事故救援处置工作。

(三)卫生应急队伍。由分管医疗卫生工作的市领导负责,市卫生局具体牵头,年底前,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救援的特点和需要,组建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其中,依托市疾控中心组建承担传染病、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别组建承担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队伍,开展伤病员现场急救、转运、诊断、治疗等医疗救援工作;依托卫生监督机构,组建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开展卫生监督和稽查等工作。

(四)水上搜救队伍。由分管水上搜救工作的市领导负责,海渔局具体牵头,将水上搜寻救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组织领导。年底前,挂牌成立市水上搜救分中心,沿海镇乡组建海洋渔业搜救分中心,建立和确定辖区水上搜救队伍,配齐配全水上搜寻救助设备设施。各水上搜救、海洋渔业、内河水上搜救分中心在市搜救中心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辖区水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基层水上搜救队伍在市水上搜救分中心或专业水上搜救分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水上搜救活动。

(五)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分别由分管电力、信、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市容环境等基础设施运营单位的市领导负责,年底前,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优势,分别组建、完善生产、运行等各环节的应急保障应急队伍,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晰。交运输部门,要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运输保障队伍,建立客运、货运和国省干线公路、内河干线航道清障保畅应急保障专业队伍。

(六)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由分管农业工作的市领导负责,市农委具体牵头,年底前,建立由农业、渔业、商贸、公安、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动植物疫情应急队伍,承担各类食品、畜禽、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

(七)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由分管政法工作的市领导负责,市公安局具体牵头,年底前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突发事件信息员平时参与本村镇(社区)突发事件隐患排查整改、应急预案制订和应急知识科普宣传等工作,应急期间负责及时准确传递和报送突发事件预报信息、及时报送灾情,协助做好转移安置、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八)舆情导控队伍。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市领导负责,市委宣传部具体牵头,年底前,整合市“两办”、“两台一报”、公安网络警察等力量建立舆情导控队伍,加强对各类舆情的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准确把握舆情,充分疏导公众情绪。要根据政府新闻发言人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处理机制。

四、应急专家队伍建设

应急专家队伍是指由相关行业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人才组成的应急队伍。要加紧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确保年组建到位。应急管理专家组负责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协助做好突发事件分析研判工作,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调查评估等工作。应急管理专家组原则上由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和协调工作。

五、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整合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加快组建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市的应急志愿者队伍。要创新组织动员方式,动员更多公众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应急管理,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

六、工作措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一要加强统筹规划。按照“规划好、组织好、建设好”的总体要求,对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各镇乡、街道、园区的应急队伍建设规划和建设情况要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市、镇乡人民政府及各主管部门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深化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应急机构,密切协作配合,全面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会同市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应急队伍建设规划、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公安、国土资源、交运输、城乡建设、环保、水利、农委、民政、卫生、安全监管、海洋渔业、气象、电力、信、质监、海事、食品药品、检验检疫等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同时加强对基层专业队伍建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三要突出示范引领。要结合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在镇乡、街道、社区和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组织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示范工作。要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联合作战水平。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4

为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安全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为主线,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为重点,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及检疫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检疫监督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卫生安全水平,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件,确保全市现代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主要目标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计划项目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人畜共患病布病、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建档率、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率达到100%,检疫合格标记、出证、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含扑杀)率达到100%;大牲畜、猪羊和家禽的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和5%以内。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动物防疫工作主体责任。各乡镇街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动物防疫工作要求,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市政府与乡镇街区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落实“双包双保,六不漏”的免疫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凡因工作不到位导致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对全年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防疫重点,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水平。各乡镇街区严格落实以强制免疫为主的预防免疫,严格落实“六统一六不漏”的工作要求,在每年集中做好春秋两季防疫工作的同时,全市实行“每月集中3天补免”的办法,真正做到“强制免疫全覆盖、日常补免常态化”,确保免疫密度,强化免疫效果,确保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牢固的基础免疫屏障。进一步推进以布病、结核病为主的人畜共患病控制净化工作,开展好结核病、布病的检疫监测,检出的阳性牲畜要全部进行扑杀处理,按省规划要求完成年度控制净化目标。同时加强对狂犬病的免疫。继续开展防疫示范村(场)创建工作,提升动物防疫工作整体水平。

(三)科学监测预警,增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各乡镇街区和畜牧部门要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要按照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抗体监测和病原监测相结合、实验室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切实组织开展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监测任务。要重点强化种畜场、交易市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地区疫情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病原学监测数量,及时掌握和评估疫情动态,为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提供科学依据。健全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加强应急防疫物资分级储备,提高应对突发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扑灭。

(四)强化检疫监督,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畜牧部门要落实“一岗双责”制,加强产地屠宰检疫,监督屠宰企业开展“瘦肉精”检测。强化产地检疫,实行检疫申报制度,检疫员必须到养殖场(户)按检疫规程开展检疫,全市产地检疫面要达100%。严把屠宰检疫关,检疫人员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做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工作,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对超市、农贸市场、肉品专卖店等定期查验,对外埠肉进入我市严格执行报检制度,督促、指导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对无检疫证明、证物不符、逃避检疫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从重从严处理。加强防疫监管,全面落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的防疫监管责任,建立从养殖源头加强防疫隐患排查和卫生安全保障机制。

(五)科学谋划,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到2012年底,完成所有乡镇街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乡镇街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依托现有的乡镇街区畜牧兽医站,采取加挂牌子,即“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方式,实行联合建设,要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每个乡镇街区要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配备2—3套速测仪器及相关工作设施,承担本地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乡镇街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程。按照国家无规定疫病区标准,建成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动物防疫屏障体系,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检疫、动物防疫监督的手段和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将“瘦肉精”监管、检疫监督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开展。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解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场所问题,加强乡镇街区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完善冷链体系及应急物资储备库。扎实开展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提高疫病检测、监测和诊断水平。各乡镇街区也要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投入,重点解决应急物资储备、防疫消毒等防疫经费。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县“两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共创平安、共享和谐”主题,增强公众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作贡献。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举办各种应急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促使公民了解和掌握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预案、预防、预警、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常识,进一步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促进全县防灾减灾总体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

三、主要内容和安排

(一)宣传内容

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重点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各类应急预案及公共场所突发险情、传染性疾病、中毒事故、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交通事故、动物疫情等的应急处置要点和急救常识。

(二)组织安排

1、组织开展“应急管理进课堂”活动。由县教体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原则要求全县中小学安排应急管理知识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二个课时。

2、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重点突出急救知识、消防与火灾逃生知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卫生防疫知识四个系列的主题教育。其中急救知识和卫生防疫主题教育由县卫生局牵头组织,消防与火灾逃生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由县公安局消防大队牵头组织,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实施。由各牵头单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应知识涉及较多的社会群体组织专场讲座,每个主题原则要求一年不少于四个讲座。

3、组织开展专题性宣传教育活动。各镇乡、街道和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根据各自对应的应急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地开展专题性宣传教育活动,如交通安全、防汛防旱、动物疫情、农林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用电安全等。原则要求各镇乡、街道一年至少组织开展四次以上的主题教育活动,各应急主管部门一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对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县级新闻媒体每年安排一定版面(专题)和时段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4、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竞赛活动。由县应急办联合各应急主管部门在全县开展各类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原则要求一年不少于一次。

四、工作要求

1、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能力的根本所在。各镇乡街道和有关单位必须从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的高度,切实提高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把这项基础工作抓好抓实。

2、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应急主管部门要根据活动要求认真落实宣传计划,各镇乡、街道要全力参与,积极配合。系列主题教育的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能,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师资、场地、人员落实到位,确保宣传实效。

乡镇疫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6

为深入贯彻学习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智慧助老”行动和《全国老龄办关于做好老年人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全国老龄办涵【2021】2号)相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将我局开展退休老干部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XXX公安局退休干部基本情况

XXX局现有退休干部105名,其中男性94人,女性11人,59岁以下31人;60至69岁47人,70至79岁20人,80至89岁5人,90至99岁2人,平均寿命78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9人,中专9人,大专41人,本科6人。现有退休党支部1个,支部党员49人,都配有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委员合计5人,均由退休干部担任。

二、XXX公安局疫情防控基本情况

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两手抓,坚持科学研判、精准防疫,紧扣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环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市、县疫情防控相关会议精神,我局除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外,还积极宣传退休老干部疫情防控工作、多措并举,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一)全面加强公安监所疫情防控,确保“墙内”绝对安全。始终坚持监所防疫标准高于社会面的总要求,严守场所封闭管理、人员核酸检测、收押过渡隔离“三条底线”,牢牢把住进口关、隔离关、防治关、警力关“四关”不放松。拘留所、戒毒所、看守所每日坚持民警、工作人员检测体温,扫描健康码,并一律佩带口罩上岗执勤,对监区实行每天一次的消毒工作,每月对民警及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加强日常管理教育,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坚决确保疫情防控和监所安全同频共振。

(二)认真组织疫情防控演练工作,全力提升防控和处置能力。聚焦 “2+12+24”小时工作目标,统筹公安、卫健、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组织疫情防控演练,以练促战,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大力提升实战能力。目前共组织疫情防控演练4次,其中我县自行组织演练3次,市社防组组织演练1次。

(三)全力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疫情防控督导检查。严格落实秋冬疫情防控范措施,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各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目前,社防组已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共6个督导组完成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各县直部门的检查,共检查各类企业、行业场所158家次,排查整治涉疫等隐患60处。同时,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寄递渠道、大型活动、旅游景区的疫情防控。

(四)紧盯疫情形势,不断强化各项措施。近期,结合“元旦”、“春节”人员流动大及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压力剧增的实际,社防组拟定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认真抓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根据12月10日中共XXX县委常委会第十二届委员会2020年第39次会议安排,社防组将于近期再次组织督导组深入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场所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高效推进。

三、退休干部疫情防控情况

(一)加强舆论引导,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不定时在XXX局退休干部群发放疫情防控相关提示,及《XXX局内部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赫公传发【2021】23号)等相关疫情防控知识,鼓励退休干部出省及时向当地村居、社区报备,最好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

(二)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大“智慧助老”普及。对于到局机关办事情的老干部,积极向他们普及“健康码”、“行程码”,对于不会的老干部,主动帮助其注册,以便他们出门办事不为难。同时帮助其下载“云上贵州多彩宝”并添加数字黔老栏目,我局数字黔老注册率达75%。

(三)对于未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干部,积极向其家人宣传“智慧助老”,要求其子女将老干部信息添加到同行人信息,以方便其出行。

(四)在公安局门口设置绿色通道,方便我局退休老干部进出。向特巡警大队告知老干部情况,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只需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方可进出,减轻出行负担。

(五)推而广之,我局各服务窗口对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只需测量体温、佩戴口罩便可进出。

(六)我局每年为退休老干部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及时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

四、存在问题

一是因常态化现状,大家思想都有放松或者麻痹现象。二是退休干部居住分散,不易集中。如有的退休干部长期居住在贵阳、海南、四川等地;有的长期居住在乡下;有的返回老家,很少可以面对面交流,只能通过微信群为大家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冬春季节来临老年人易发病,经常出入于医院等医疗场所,加大感染风险。目前,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已清零,但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春季节到来,疫情防控急需进一步加强。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鼓励老年人多到户外运动,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久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增强健康体魄。

二是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鼓励大家多用智能手机,积极普及“智慧助老”行动,方面老年人快乐出行。

三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的思想准备。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两手抓,坚持科学研判、精准防疫,紧扣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环节,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四是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大力宣传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人情往来、喜事操办,倡导简约生活。教育引导老干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