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子化论文范例6篇

银行电子化论文

银行电子化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和制约条件,并指出我国要克服各种障碍,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

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顾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固守自己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即停止自己的银行体系建设,追求全新的电子银行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

1.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支付体系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领域一旦出现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调剂资金余缺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必将会出现规模更大的资金流,运用传统的货币支付体系将会产生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经济金融市场的顺利运行要求电子银行这一新的支付体系来满足更大的资金支付和转移。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这就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方向,其趋势都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使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这一趋势促使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

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是推动金融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年来不断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国内的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务①,如果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自身的网络信息建设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4.电子银行的优势

第一,没有分支机构,具有费用开支少、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而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客户的低成本服务优势;第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第三,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

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依然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银行的要求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人们都知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加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完整的信用体系,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客户提出的信用交易结算方式,个人之间的小额交易更加的倾向于现金交易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这就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约。

2.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发展电子银行必须的网络软件和硬件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非电子化网点以及众多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还存在低档次重复投入,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的问题。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国电子银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造成资金在线支付的滞后,部分客户在网上交易时仍不得不采用"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办法。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网络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3.网络安全是个大问题

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电子银行网络化经营更加要求经营机构提起高度的重视。由于技术开发的特殊性,电子银行面临如计算机网络病毒、网上犯罪以及软件运行等风险。计算机病毒可能毁掉整个系统,网上黑客可能破坏网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电子银行的安全营运。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电子银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必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网络安全同样是中国发展电子银行面临的大问题。

4.法律法规难以严格约束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措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电子银行是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各项法律建设要重新开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设,监管方面的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刚刚出台,还不完善;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进一步明确。超级秘书网

三、最后的结论

中国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这已经是不能改变的。要认清自身面临的制约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银行发展模式,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只要中国突破面临的制约条件,电子银行的建设必将赶超其他的发达国家。CNAPS②的建设已经为中国电子银行系统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释

①水泥加板凳的服务就是国内银行的服务地点局限于水泥建筑的营业大厅,客户到营业厅办理业务,先排队,然后坐到柜台前跟里面的服务员交流。

②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NationalAutomaticPaymentSystem。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

参考文献

[1]陈进.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中国报道,2006年第8期.

银行电子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子银行;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对策

一、电子银行概述

电子银行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支付系统的网上金融服务系统,个人或企业客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办理从查询、转账、汇款、缴费到证券、外汇、基金等一系列业务,享受更贴身、更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电子银行的服务类型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离柜业务。

二、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银行服务作为一种新时尚,挑战传统银行经营理念,革新传统银行业务活动,改变传统银行经营战略,具有传统银行所没有的优势。虽然如此,但从现行情况来看,电子银行的业务经营和传统银行一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1999年11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会根据银行技术环境的变化,专门成立了电子银行小组(EBG)来负责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2000年10月发表了EBG关于电子银行发展引起的风险管理和监管问题的报告,并指出相关的主要风险有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和安全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根据业务技术角度分析,其所面临的风险基本分为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1)技术风险。一是安全风险(safety risk)。由于电子银行是借助发达的网络优势发展全球化的电子信息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因此,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是电子银行最重要的系统风险。二是战略风险(strategic risk)是指由错误的商业决策而实施不合适的行为或者对商业环境的变化没有做出及时的反映而引发的风险。从管理层素质来看,由于管理层对电子银行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规划。从工作人员素质来看,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很难做到在执行决策时与风险内的战略计划相一致。(2)业务风险。一是法律风险(legal risk)。它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没有遵守在网上交易中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由于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很多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原有的有关商业银行的法律框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而关于电子银行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使得电子银行业务出现事故时在责任的认定、仲裁和承担结果执行等问题上难以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声誉风险(reputational risk)。声誉风险影响着银行与建立与新客户的服务,并且维持为现有客户通过服务。当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遇到使用困难而银行不能解决时;当银行无法提供其承诺的产品时;当银行系统出现重大缺陷致使客户财产信息无法得到安全保障。这些都会使银行丧失声誉。三是市场风险(maker risk)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使银行收益招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按照不同的市场量变,可以将市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权价格风险和商品风险等。由于产生变动的原因很多,往往又多属偶然发生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损失资本的风险。

三、电子银行发展的对策

(1)加强网络安全。一是银行要建立严密的安全体系,针对目前脆弱系统进行模拟黑客攻击。二是有应急计划,保证即使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意外情况,也可以保证客户信息不丢失,并且继续提供服务。(2)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选择的直接因素。所以在处理电子银行业务的都应该重视并组织员工培训,以提高内部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让客户体会到电子银行具有的人性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3)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监督力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针对信息技术在金融环境中的广泛应用。在不影响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进行创新的前提下,通过对开展的电子银行业务种类和特点进行研究,制定适用于它的原则和意见,以规范和引导银行机构有序地进行各种电子银行业务。并根据发展情况,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另一方面银行必须保证电子银行(包括网站)上的信息披露与其他途径相一致,从而确保准确而连续地将信息传给客户。应经常性地监督电子银行,保证其正确执行法律、法规。

参 考 文 献

[1]杨开明,宋志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杨青.电子金融学(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帅青红,张宽海.金融电子化概论[M].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力丰,王学鸿.试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问题与策略[J].企业导报.2010(5)

[5]奚振斐.电子银行学[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银行电子化论文范文3

一、《电子银行》课程特点分析

《电子银行》课程一般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属于边缘学科课程,跨越金融、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的知识领域。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国内外银行电子化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各类电子银行系统的功能目标、基本原理、业务处理过程、系统结构、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措施和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银行相关知识、网上金融服务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既了解银行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又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管理银行业务计算机软件。从课程性质上看,《电子银行》不仅是建立在快速发展的C&C、IT和Web等科技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现代金融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因此,其又是一门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目前,由于电子银行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无论在技术、业务,还是金融理论、管理理论方面都还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阶段。所以,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能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围绕电子银行实践,深入了解电子银行的一般流程,熟悉我国目前主要的电子银行业务开展情况,掌握在线支付的基本流程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网络支付工具。逐渐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电子金融领域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学科特点。为了有效实现《电子银行》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以泰勒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紧密结合《电子银行》课程特点,构建了基于泰勒原理的《电子银行》课程教学模式。

二、《电子银行》课程内容确定

《电子银行》课程主要包括:银行电子化发展概况、电子银行体系、网上支付与电子货币、银行卡、电子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前六部分以讲授为主,以案例分析、讨论和自学为辅,最后一部分以实验和实践为主。本课程共48学时,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8学时。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层次也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开发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独立创新的技能。

三、《电子银行》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关注电子银行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电子银行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来完成各项活动的,因此伴随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仅以枯燥、乏味、过时的理论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适时优化《电子银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体系;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做到既能保持课程的基本教学宗旨不变,又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课程的受众,但更是课程的主体。我们认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要求学生使用书本知识和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重要著作开展讨论,写出读书笔记,也可以实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如在《电子银行》课程中涉及自助银行内容之前,就安排学生到实体自助银行去体验基本业务操作,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介绍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就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讨论,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德国的课堂,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课堂发言不仅仅是学生的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探索不同的做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学生讨论的方法,鼓励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尊重学生的新观点,使得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论坛。例如,对于网上银行的现状、银行卡的应用及金融监管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掌握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而不是知识的套用,强调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模拟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在电子银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完成一个个递进的任务为线索,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获得较大成就感和自信心。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多样化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准确展示图形,还可以辅以文字、音效说明,这样大量节省了板书时间,把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教师易教、学生易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实践课的教学打下很坚实的基础。《电子银行》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每一章的内容都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并在每一章的开始都要介绍这一章的知识体系和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文字、图片、FLASH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课程内容,通过感受课堂的气氛、观察学生的表情,自然地将启发—解释—深入的教学过程,一步步地贯穿下来。在每一章结束后,再把这一章的主要问题以思考题或讨论题形式提供给学生,以总结所学内容。

5.引入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乐趣将实践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电子银行》教学,不仅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让学生分角色完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任务,如网上银行模拟交易,并分析、研究、解决电子银行、网上支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再通过演示方式逐步讲解,用正反两种事例告知学生出错的原因和规避方法;在课后要求学生通过上机作业的形式,进一步督促学生增加模拟实验练习,并鼓励学生与教师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如在实验室作模拟实训、学生亲自办理网上银行业务以及组织学生去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合作基地进行参观等,使学生对电子银行的业务流程等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银行电子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电子政务; 需求分析; 组织符号学; 客户关系管理

1引言

电子政务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发展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速的反应,以便更好、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电子政务的本质是“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目的”。随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引入,国内外的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对电子政务需求进行研究的重要性。需求研究不仅仅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进行准确定义,而且揭示了服务的决定性因素和障碍,以及电子服务的可能性收益。研究潜在消费者及其选择已经成为影响电子政务预期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对电子服务最终消费者的研究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中心环节,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的优势逐渐显现。

近些年,银行atm逐渐成为国内银行延伸网点、塑造品牌、服务客户的重要手段。随着银行atm规模的壮大,其功能不应只局限在存取款上,应该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自助银行服务,同时也有助于银行业开拓更多的商机,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目前,全球范围内atm功能基本呈两极化发展趋势——“简单化” 与“多功能化”。在atm市场规模逐渐全球化的同时,客户关系管理(crm)也成为企业营销策略研究和营销系统应用的持续热点,于是许多银行纷纷加入到crm应用的行列。在银行业中实施crm,有助于银行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正所谓“得客户者得天下”。建立和发展crm正是提升国内银行业核心竞争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crm的客户细分理论、需求分析的相关理论以及组织符号学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进而展开对银行atm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包括基于crm的银行客户分析、银行atm系统的现状分析以及从用户角度分析atm系统的功能需求等。用组织符号学measur的语义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进行银行atm系统的需求建模。着重从方便用户使用以及用户对atm功能的需求上来分析,并提出一些具备可行性的想法和建议。

2基于crm的电子政务

2.1crm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最初是由gartner group于1999年提出来的。最初crm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企业全面解决客户的问题。对于crm的内涵,许多研究者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软件和技术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商业策略,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管理机制,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个客户信息管理的过程,还有学者把它界定为一种集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数据仓库等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客户服务等领域提供的一个智能化的解决方案。crm是把客户置于决策出发点的一种商业理念,它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是真正“满足客户需要”,以加强与客户的长期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获得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crm的特点主要是注重客户份额、强调个性化定制、实现一对一营销和服务以及推行外视型管理。crm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客户让渡价值、一对一营销、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等。

2.2电子政务中的crm及其应用

近年来,由于crm在私营企业改善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等方面,特别是在建立企业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考虑把crm引入公共部门,以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

一些学者对企业中的crm与电子政务中的crm的不同作了研究。 如从客户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行分析,认为企业的客户包括企业的顾客、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战略联盟伙伴、销售商等)、企业的内部员工等。电子政务中的客户主要包括与政府打交道的各类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内部员工等。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电子政务中的crm与企业crm的主要区别是政府不能对其用户按照企业的价值标准进行分类,它还需要考虑某些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政府实施crm的目的不同于企业,企业实施crm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因此更多地考虑效率、成本,特别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crm比企业crm所提供的服务范围要广,包括与其用户息息相关的方面。还有学者从竞争性、市场导向、涉及的用户群体关系、产品或服务的范围、质量、个性化程度、客户细分、预算、沉没成本、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法律、利润导向等角度对两者的区别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除了上述区别外,电子政务中的crm与企业的crm还有许多联系。例如两者在以客户为中心,改善服务的理念和宗旨方面是一致的,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追求是一致的。此外,电子政务中所使用的crm系统也多来源于企业的crm系统。有学者从服务对象、职能、目的、技术手段等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虽然crm来源于私营企业,但同样适用于政府。

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利用crm理论,对电子政务的用户进行了初步研究。有的学者认为电子政务中的客户主要包括与政府打交道的各类企业与个人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内部员工等,提出应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对客户进行细分以提供个性化服务。王浣尘认为电子政务的客户可以分为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企业单位、其他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并通过上海市政府网站把用户分为市民、企业、投资者、旅游者和需要特殊社会救助的人群等进行了说明。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从接触方式、业务处理、业务分析等角度构建了基于crm的电子政务系统业务模型,并提出了基于crm的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虽然许多研究者对在电子政务中引入crm进行了探讨,然而这些研究还基本上是对crm引入电子政务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缺乏对crm理论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深入分析。

2.3crm的客户细分理论

crm在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客户细分理论。客户细分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的过程。这种细分是将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划分成一个个细分群,同一个消费群内的消费者彼此相似,而隶属于不同消费群的消费者被视为不同。

对客户分类主要根据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客户的价值,从企业产品与服务等角度对客户进行分类。

根据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可以把客户细分为:①一般客户,主要是指零售消费者,包括个人或家庭,主要购买企业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其特点是数量众多、消费额不高;②企业客户,其购买的主要目的是看中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经过加工以后再销售给其他客户或企业;③内部客户,是指企业内部的个人或业务部门(内部雇员就是重要的内部客户)需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来达到商业目的;④渠道分销商和代销商,主要是指为企业工作的个人或机构,其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目的是作为进行销售获利。

根据客户的价值进行细分,可以把客户分成:①vip客户,他们对企业贡献的价值很大,消费额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很大,但数量不多;②主要客户,是指消费额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较大,为企业提供的利润较高的客户;③普通客户,为企业提供的利润不多,但人数众多。也有研究者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clp),按照客户的当前价值与客户的增值潜力两个指标,将客户分成白金客户、黄金客户、铁质客户和铅质客户。

根据企业对客户的不同反应,可以把客户分成:①屈从型,这是指对于企业最有价值的客户,如vip客户,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向其倾斜,从而满足其需求,赢得忠诚以获取利润;②关怀型,这主要针对主要客户,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应该反映出他们的需求,以获取忠诚;③适应型,针对这类客户,企业主要以自身为主,只需要使产品或服务适应该类客户的需求,引起其购买兴趣;④冷漠型,主要指那些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客户。

2.4基于crm的银行系统

一方面,在银行业中实施crm,有助于银行对其客户行为进行预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crm系统使银行可以按照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客户的价值,从企业产品与服务等角度对客户进行分类,进而根据不同客户的类型,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crm的出现实现了银行经营从“以产品为中心”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模式的转移;实现了从saving bank向service bank的转移。借助于crm系统,可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关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管理能力,crm能使银行跨越系统功能和不同的业务范围,把营销与服务活动的执行、评估、调整等与客户满意度、忠

诚度、客户收益等密切联系起来,在增强银行整体的营销、销售和服务活动有效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业务活动的管理水平。

3银行atm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

3.1需求分析的阶段

herb krasner定义了需求分析的5个阶段:需求获取阶段、需求建模阶段、需求规格说明阶段、需求验证与评审阶段、需求管理阶段。其中,需求获取阶段和需求建模阶段是整个需求分析的重要阶段。

(1) 需求获取阶段。需求获取的过程就是通过需求调研,获得清晰、准确的需求。是系统分析师和用户对项目中描述的用户需求的普遍理解。该阶段将信息从不同的用户角度不加选择地收集到一起。信息的收集过程通常采用采访交谈的方式,对系统所涉及的用户对象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是开放式的,从管理者到普通操作人员都能够表达他们自己的需求目标。

(2) 需求建模阶段需求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待开发系统预期目标的分析,识别出所有相关的概念和关系,建立需求模型。建立需求模型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需求分析理论的支持。该阶段将为最终用户所看到的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作为对需求的抽象描述,并尽可能多地捕获现实世界的语义。

本文将采用组织符号学方法对银行atm系统的客户进行需求获取和建模。

3.2基于crm的银行客户分析

依据客户细分思想,按照客户与企业的关系,将银行的客户分为一般客户、企业型客户和代销型客户。其中,一般客户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庭,他们相对于银行来讲,主要是使用银行的基本服务,如货币业务,其特点是数量众多、消费额不高。而企业型客户并不一定局限于以组织形式存在的企业,“企业型”客户代表的是具有“盈利目的”含义的客户,其使用银行服务的主要目的是看中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如参与购买保险、基金等项目的客户。代销型客户,主要是指企业委托银行为其代办某种任务,即企业把自己的货币业务委托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支付其他费用等。

3.3从用户角度分析atm系统的功能需求

对atm的具体功能进行划分。例如,一些atm可以处理存款业务,而另一些atm则用来执行那些除纸质存款以外的功能。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银行atm系统的需求,应将重点放在atm的业务内容上。依据对银行客户的细分,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将atm系统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型业务,就是从主体客户(即一般客户、企业型客户)的需求角度,为了方便客户的使用,参照银行柜台上可提供的业务种类,增补银行atm的功能,实现atm在主要职能方面的完善;二是中间型业务,一方面满足代销型客户(如广告媒体、票务机构)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丰富为一般客户和企业型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

3.3.1直接型业务

目前,银行的atm机上已经可以提供与柜台的日常服务内容大体相同的基本业务,如存款、取款、转账、汇款、查询等。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经过调研分析,从用户的使用便捷角度和功能需求方面思考,认为还可以在银行的atm机上进一步优化已有的业务功能或者增设一些如面值兑换方面的功能等,以此来进一步提高银行atm机上直接型业务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3.2中间型业务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很多企业或者机构在业务上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对于这一特点,本文考虑可以在银行atm机上增设代收代付或代购代销这样的中间型业务,如自助充值、缴费,或代购票券等。这样不仅丰富了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种类,而且也能使用户在atm机上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用户对银行atm的满意程度。

通过数量庞大的atm联网网络,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增值服务,将是银行降低自助售票机开发投入、提高atm设备利用率、降低柜台服务工作量、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4基于组织符号学的银行atm系统的需求建模

4.1组织符号学的概念和特点

组织符号学(organizational semiotics)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stamper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liu进一步总结和发展了组织符号学的理论。组织符号学是用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描述和解释组织结构和行为的学科,建立在词语表达和所指内容间对应关系精密化的理论体系之上。它能够以一种均衡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了技术、人、社会等因素,同时有效地克服了已有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在精确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不足。

引出、分析、说明用户需求的方法(methods for eliciting,analysis and specifying users’ requirement,measur)是由stamper于20世纪70年起的一个研究项目。measur以组织符号学作基础,旨在研究一套用于进行需求分析、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的方法。当前measur包括5种方法:问题表达方法(problem articulation)、语义分析方法(semantic analysis)、规范分析方法(norm analysis)、联系及控制方法(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analysis)及元系统分析方法(metasystem analysis)。

这5种方法各自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并通过精确的语言及清晰的模型来引出并表示用户需求。在这些方法中,对组织建模最为重要的是语义分析及规范分析,因此选用这两种方法对银行atm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建模。

4.2语义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4.2.1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组织符号学和符号学框架,是一种引出并表示用户需求的方法。语义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商务系统的用户需求、组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系统等。语义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明确表达问题中使用的语言,帮助分析人员清晰准确地表达用户需求。它是一个把业务组织概念化的过程,通过语义分析,可以系统地分析组织行为并把组织行为表示在本体模型上,主体及其行为方式是本体模型要表示的重点。

4.2.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确定规范并将规范与语义模型的每一部分联系起来,通过确定组织内的执行者、可供性和本体关系,提供记录语义和组织行为的方法。规范分析基于本体图,它规定了一系列的步骤,可以系统化地引出并表示规范,从而得到组织的动态行为模型。它包括4个步骤:责任分析、相关因素分析(信息辨识)、触发条件分析及详细的规范表示。通过规范分析,可以明白哪个执行者负责什么行动、在什么条件下一个执行者会采取什么行动以及行动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这样就可获得关于组织的一个清晰的动态模型。

对于语义分析中出现的任何可供性都有与可供性的开始、结束相关的规范。规范分析可能发现具有相同的可供性的起点和终点的规范。根据执行者开始和结束规范的责任,或者特别的触发事件,这些规范可能相互独立。规范分析也是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建模的有力工具。

4.3以面值兑换业务为例的需求建模

面值兑换业务的提出是为了满足人们可以将整钱破零的需求,实现将100元面值的纸币兑换成等值的50元纸币的服务功能。本文提出在银行atm上增设面值兑换功能的需求方案,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建模。面值兑换业务的语义分析如图1所示;面值兑换业务的规范分析如表1所示。

5结论

结合crm在银行业的应用,对我国银行atm系统进行改进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梳理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营销成本,也是提升国内银行业核心竞争力和解决atm系统功能单一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银行atm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建模,需要结合需求分析理论及电子政务的思想,通过研究银行atm市场的发展和系统特点,从整体上把握银行atm用户的需求特征。为了能够根据atm用户的特点进行更为深入的针对性研究,应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中的客户细分思想。

本文研究和探讨将crm运用于银行atm系统需求分析中的意义与可行性。从用户需求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银行atm用户的需求特征。分析crm与银行atm系统需求分析相结合的意义和可行性,运用crm的客户细分思想,对银行atm用户需求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分类。提出银行atm系统在功能需求方面的业务种类,再根据不同客户类型的特点,对银行atm系统在功能需求方面提出直接型业务和中间型业务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提出每种业务类型的几种可行需求方案。为了具体分析和详细说明所提出的需求方案,运用组织符号学measur的语义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对面值兑换业务进行分析和建模。

本文提出的客户分析思想和需求方案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效用,将crm融入银行atm系统需求分析,对银行atm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也为结合crm的电子政务需求分析以及电子政务领域中银行atm系统的需求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可行的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甘明鑫,曹菁. 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濮小金,司志刚,濮琼.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赵国俊,等. 电子政务[m]. 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蔡立辉. 电子政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 金雪妹,王铭. 美国在电子政务中实施crm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8(1):10-12.

[6] 周宏仁,唐铁汉.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7] 周首华. 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65-172.

[8] 周斌. 客户关系管理对电子政务的借鉴[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

[9] a schellong. crm in the public sector:towards a conceptual research framework[c].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proceedings of the 2005 nation conference on digital government research,2005:326-332.

[10] 王雪华,郑佳露,王蕾.crm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6(3).

[11] 叶伟芳,徐迪. 浅谈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 管理学报,2005 (z2):224-227.

[12] 黄曼慧. crm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06(3).

银行电子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农信社 后柜员时代 服务

一、后柜员时代的提出

随着电子业务席卷我国金融机构的浪潮,农信社也在近年来大力开展了相关业务,并因此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跟上了社会主义金融改革的步伐。电子银行业务的出现直接引导农信社逐渐步入了后柜员时代,在此背景下,农信社柜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重心都发生了变化。

二、我国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广泛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浪潮,农信社也加快了电子化业务的普及。ATM机、CDM机、CR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业务相继得到展开。

1997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电子业务的元年,在招商银行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率先开展了网上银行之后,电子业务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然而,由于农信社环境较为闭塞、体制相对落后的原因,在早期并没有相关机构为我国农信社统一开创电子产品及倡导发展电子业务,直到2006年,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领导下,各省各市的农信社才开始将目光投放到这一业务范围上。电子银行业务在我国农信社开启了初期的发展,虽然步子很大也非常迅速,但相对于国有及商业银行,已远远落后,并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在科技建设、思想认识上,还是业务发展平衡问题、业务专业培训、风险意识问题上都与国有及商业银行的电子业务开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临诸多困难。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国各省市农信社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对策,不仅加强了开展电子业务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提升科技手段的竞争力,并在实际执行中加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根据农信社独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发适于农民使用的个性化产品,以及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安全性管理等。

三、农信社柜员服务的特点

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柜员都是银行服务最直接的载体,是机构的形象代言人,农信社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农信社普遍实行综合柜员制的原因,同一个柜员通常可以办理各个方向的业务,由此带来许多问题,当然形成这种局面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农信社柜员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线操作人员数量不够,以及从而引发的人员老化、员工素质低等问题。在人手缺少的情况下,很难提高服务质量,所以在服务方面体现出的劣势非常明显,首先不具有先进的思想认识,营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淡薄,习惯了等客户上门;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对专业用语、微笑服务不够重视,对办理业务的效率也有所懈怠。此外,在内控制度方面也不够严格。

四、后柜员时代农信社柜员职责的转变

相对于传统柜员服务体制,电子银行的出现使银行运营成本更为低廉,对用户而言办理业务更加快捷、方便,而且可以跨越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不仅可以节省很大的人力,减轻柜面压力,同时也可以拓展农信社的业务空间,继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带来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农信社一方,也能为办理业务的顾客提供极大便利。

针对上文提到的一线操作人员数量不足,一些农信社采取了远程集中授权的控制模式,使后台作业如机器作业般更为高效,这直接促使许多后台管理人员可以释放双手,有更多精力走到台前,为客户近距离提供优质服务。

而对于原本的一线柜员而言,服务内容也随着电子业务的开展而发生改变。服务重心由原本与客户面对面办理业务,逐渐转变为了解并调查客户对新产品的体验及意见,并通过这些结论来不断改进新产品,以此来提升电子银行产品的质量以及技术含量,无论在安全性、实用性、还是在便民性、适用性上不断增强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在2008年至2011年的过程中,电子银行业务随时间进展二飞速发展,在2010-11年间,企业网银增长率达到10812%,个人网银增长率达到2251%,而通过电话转账的增长率达到了450%,发展效率惊人。

数据来源: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资料

而以浙江省农信社发展为例,自去年以来,浙江省农信社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电子银行业务,不仅大力拓展渠道,丰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电话银行的功能,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更为安全、便捷,以及优惠的金融产品,获得了客户的赞许。2014年以来浙江农信社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48.09%,从以下表格中可以看到浙江农信社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发展。

可见,在后柜员时代,农信社的服务提高要两手抓。一方面要提高银行人员的基本服务技巧及服务意识,接待客户时要热情相待,微笑对人,使客户感觉如沐春风,面对客户的质疑及意见大度接受,不与客户直接冲突;要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加强营销理念,不再局限于农信社小小天地之内,而要将眼光放长远,可以将国有及商业银行的高服务水平作为进步的目标。据悉,自去年以来,不少浙江农信社的工作人员走利用假期时间走出办公室,组织进村入户,前往周边村舍帮助村民办理社保卡的激活,并在服务过程中使用移动3G终端设备,这就是后柜员时代农信社服务转变的一大缩影。

另一方面,则要提高电子化产品的操作技能水平。先客户一步牢牢掌握先进电子化产品的各项操作,无论对于网络银行、电话银行、ATM机的使用还是其他各方面电子产品的信息都了解透彻,并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完善的服务,尤其加强“售后”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先前所述的一系列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后柜员时代,农信社的柜员服务也面临着转型。农信社应明确这一点并将相关理念深入到各个部门之中。如果说在当今科技化及网络化的趋势下,电子化业务水平是硬实力的体现之一,那么服务质量象征了软实力。与时俱进是处于高速改革、发展之中的农信社需要时刻谨记的原则,随时调整自身的步伐,才能不被时代抛下。

参考文献:

[1]史联合.对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4

银行电子化论文范文6

央行在加强监管,间接调控准电子货币的前提下,还可以主导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货币的发展,并运用与其配套的货币政策。本文给出了我国电子货币的一种可行性方法,供对电子货币关心的决策者、实践者及使用者参考。

关键词:电子货币 金融IC卡 实用模型

一、电子货币的分类与定义

人类交易支付发展,经历了以货易货(实物货币)、贵金属(有价值代币)、硬币纸币(无价值代币)、支票(符号货币)、信用卡(信用系统)、电子货币等阶段。

因目前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与实质在理论界尚无统一认识,为方便电子货币实用模型讨论,本文先讨论电子货币的定义及范围。

(一)现有电子支付方式与电子货币的异同

货币的三种基本职能为:价值本位、交换工具和购买力储备。同样,电子货币在货币职能上,也体现了这三种角色的统一。

目前出现的电子支付,总体上可以分为信用卡、虚拟币及虚拟账户三类,但是,它们可否归于电子货币,可由货币的三种基本职能来界定:

1.信用卡、贷记卡

信用卡是第一个应用电子技术的支付工具。从价值本位上看,信用卡本身没有“币值”,仅代表储存在银行的现金、存款,而不存在兑换关系,本身不能作为价值尺度;从购买力储备上看,信用卡本身不具备储备能力,是其代表的现金、存款具有储备能力。因此信用卡、贷记卡仅仅是一种延期支付的信用凭证,本文不将其归于电子货币范畴。

2.网络虚拟币

网络虚拟币是由互联网公司发行的网络支付产品,主要用于购买各种网络服务。从价值本位上看,网络虚拟币具有“币值”,网络虚拟币一般可以一定比例与人民币进行兑换,即网络虚拟币以发行者即互联网公司的信用为基础,其“币值”可以作为价值尺度,标准与人民币具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从交换工具方面看,网络虚拟币可以换购网络服务,并且在交换过程中传递的是“某某币”这种“资金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交换工具的属性;从购买力储备上看,因为目前国家规定网络虚拟币只能单向兑换,即网络虚拟币不可兑换成人民币。所以网络虚拟币没有可赎回性,不具储备职能,不能归于电子货币范畴。

3.网络虚拟账户

网络虚拟账户是由互联网技术公司或银行发行的网络支付产品,主要服务于互联网电子商务中的商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易。从价值本位上看,用户通过充值(实质上是兑换),把银行存款转成网络虚拟账户的“资金”。与银行卡代表的银行资金不同,网络虚拟账户资金以发行者,即互联网公司或银行的信用为基础,它是有“币值”的;从交换工具方面看,网络虚拟账户作为网络电子商务的主要支付工具,已承担了交换工具的职能,在交换过程中传递的是“网络虚拟账户资金”这种资金流;从购买力储备上看,“网络虚拟账户资金”有可赎回性,可1:1赎回为银行存款,因此具备储备职能。由于以上三个职能的完全具备,网络虚拟账户属于电子货币。

(二)电子货币的属性

按照参考文献【2】,纸币属于外生货币(outsidemoney)。电子货币具有内生性(insidemoney),即电子货币供应量不由中央银行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共同体共同决定。与纸币不同,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实体的内在需求。

在众多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中,我们来看欧洲中央银行(BCE)和国际清算银行对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通过电子手段储存货币币值,可以不必通过银行账户,在使用后最后由发行者进行最后的兑付”。

用这条定义重新评判虚拟账户符合定义描述,属于电子货币。然而根据货币法定的原则,电子货币要成为真正的货币,还需经国家立法的明示认可,网络虚拟账户具有电子货币的实质,但没有货币的法律地位,也不可能取得法律地位。因此,以上各种电子支付严格来说,都应称为广义电子货币或准电子货币。

二、电子货币的重要性

(一)准电子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影响

准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工具,虽然目前占我国支付交易量的比例很小但发展很快,网络第三方支付年交易规模有望在未来三年内突破3万亿,为了说明准电子货币对现有货币体系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只有纸币现金的情况下,货币体系的运作情况:

只有现金纸币的货币体系包括现金纸币取得、交易、存款、行间清算与资金划拨等流程,有点需要强调的是,银行通过贷款,又可产生派生存款,对基础货币有乘数扩大效果,有很多金融投资易是由电子转账完成的。

准电子货币出现后,与只有纸币的货币体系共存的流通状况如图二所示:

通过对比只有纸币的货币体系和准电子货币共存的体系,可得出以下结论:

1.准电子货币对现有通货有替代作用,监管不力会严重影响基础货币量

基础货币作为具有货币创造能力的强力货币,对货币供给起着决定作用。准电子货币的发展使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减少,从而减少了金融当局的货币发行数量,使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小,并减少了金融当局的铸币收益。准电子货币对流通中通货的替代作用,会对银行流动性管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活期存款和银行准备金,进而对基础货币及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

2.准电子货币有货币创造功能,监管不力会严重影响货币乘数

准电子货币的发行与银行券发行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在银行券发行初期与金属铸币(如黄金)保持等额兑换关系。当某家银行的银行券被普遍接受时,银行券的发行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与金属铸币的等价兑换关系,演变成一种信用创造过程。当准电子货币被普遍接受时,准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可以将准电子货币赊卖、借贷给需要准电子货币的具有良好信誉的消费者。另外,消费者购买准电子货币后,可能没有将全部资金用于支付,而是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时准电子货币已经不仅仅具有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还具有储藏等职能,准电子货币发行已经具有货币创造过程。因为准电子货币的交易基本脱离银行账户的监督,由此无法估计虚拟货币余额与总量,如果不进行有效监控,该领域可能导致大量的投资与滞纳资金,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综上所述,准电子货币发展与监控的滞后会影响国家支付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高效性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二)对准电子货币已经采取的监管措施

准电子货币环境下,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更复杂,加大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监控及调节难度,央行有必要对准电子货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调节。

(三)央行主导方式下的电子货币发展

目前我国准电子货币的发行者,主要为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本文认为,央行除了对其加强监控外,还可以主导真正意义下电子货币发展,其原因是:

1.有利于直接减小准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由央行主导发行电子货币,那么余额与总量都在央行控制范围内,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2.有利于保护金融当局的铸币收益

准电子货币对现有通货有替代作用,而现有通货的减少,使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缩小,减少了金融当局的铸币收益。由中央银行主导电子货币发行,作为发行方,中央银行仍可获得电子货币的“铸币收益”,只是形态与纸币有所区别。

3.可丰富货币的种类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分为纸币与硬币,这两种货币在印制、发行、回笼和反假等诸多环节中,央行均需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精力。由央行发展卡基电子货币,不仅丰富了货币的种类,支持与加快我国现代支付产业发展,而且可大大节约资源。特别是在解决小额支付领域的纸硬币流通问题,尤其能取得理想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4.己具备良好的实现基础

实际上,央行多年来致力于支付现代化,已经为发展电子货币,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现基础。

(1)金融IC卡是电子货币的理想载体

(2)低成本高可靠性小额支付终端是电子货币流通使用的良好工具

(3)央行大小额支系统和银联的银行卡跨行转接清算系统是电子货币资金清算的理想平台

三.电子货币的应用模型

本文将着重研究电子货币的实用模型,出于以下原因:

1.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与国际对比相对滞后。

2.在面对面交易的应用中,卡基比数基具有优势。是实现货币电子化的主要手段。

比照纸币体系,电子货币的应用模型也可以分为发行模型、流通模型及清算模型。

(一)发行模型

严格意义上的电子货币是经国家立法明示认可的货币,发行机构只能是中央银行。

目前纸币通货投放、回笼、销毁过程如图三所示:

电子货币的制作、投放、回笼、销毁过程与纸币有所区别,如图四所示:

(二)流通模型

为实现流通顺畅,电子货币可以支持卡与卡之间进行资金划拨,电子货币与现金及银行存款账户可进行等值兑换。其流通流程如图五所示:

(三)清算模型

纸币的清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纸币本身的调拨,需要在中央银行及各银行的金库之间进行运输与储存,成本很高。二是纸币对应的存款数据在中央银行及各银行之间的划拨,这个过程通过电子化手段来完成,由中央银行提供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及银行卡跨行转接清算系统等)来完成。两种清算方式差别很大,需要配备不同的流程来完成。

电子货币的清算方式相比纸币更具有一致性。中央银行建有电子货币总数据库,各机构建有分库,电子货币在总库与分库间的调拨及分库与分库间的调拨完全可由统一的中央银行电子货币清算系统完成,这一过程与存款的调拨过程十分相似,对中央银行来说具有处理的一致性。

对有余额的电子货币卡也存在中央银行与机构之间的调拨,这种调拨方式流程与纸币调拨类似。但因为电子货币币值与载体的可分性,这种调拨相对纸币来说大为减少,不是主要的方式。

(四)安全与防伪

传统纸币通过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实现交易安全与防伪,但伪造技术也步步跟进,让人防不胜防,伪造货币案时有发生。传统纸币由于易在水火下损坏,占用空间,易于失窃,因此不适合作为储蓄、投资的工具。

电子货币由于有密钥系统、电子认证技术的保障,伪造可能性几乎为零。随着金融业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们更习惯以电子方式进行储蓄、投资、交易。

央行发行的电子货币,相对于非金融机构的准电子货币来说,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且金融IC卡作为载体,应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电子安全技术,比目前大量使用的磁条银行卡更安全可靠,可以很好满足大众交易、储蓄的需要。

四、电子货币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及监管措施

(一)电子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电子货币有效运行的指南,央行电子货币政策最基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央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有法律保障的合法货币,具有独立性。人民银行作为卡基电子货币的唯一发行机构。电子货币具有价值本位、交换工具和购买力储备的职能,与纸币相同,电子货币是不可赎回的。

2、电子货币具有可兑换性,电子货币与纸币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并可互相兑换。电子货币也可兑换为银行存款。

3、电子货币作为纸币的替代品,同纸币一样也是高能货币,银行机构可通过电子货币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开展信贷业务。

4、人民银行允许银行及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公司发行准电子货币,与央行电子货币不同的是,减少并禁止用现金对准电子货币的兑换,不能基于准电子货币开展信贷业务,发行者必须对其发行的准电子货币余额建立无条件赎回机制。

电子货币、准电子货币和纸币共存的货币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监管环节

电子货币与传统纸币的巨大差异,在监管上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

1.避免电子货币过度发行

要求电子货币发行的余额,有相应比例的安全资产如国债等做担保,电子货币发行的担保机制可避免过度发行,也可避免当电子货币出现流动性危机时,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

2.对银行机构实行电子货币准备金制度

由于银行可以进行信贷业务,那么同纸币一样,需要对银行实行电子货币准备金制度,目的是对电子货币的信用创造功能进行有效监控与测度。

3.减少并禁止用现金对准电子货币的兑换

减少并禁止用现金对准电子货币的兑换,包括禁止用现金购买充值卡类产品对准电子货币进行充值,逐步过渡到由银行账户转账兑换。目的是防止洗钱风险,并且可以方便中央银行对其它机构发行的准电子货币余额进行统计和管理。

4.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尽管电子货币对央行基础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都会很显著,但是由于电子货币发展不能削弱金融机构对央行结算服务和最后贷款人作用的需求,因此也无法完全改变利率的决定和调控机制,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发挥稳定币值和稳定经济的作用。

五、结论

电子货币与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经济繁荣与方便民生都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国也有了基础并发展迅速;同时,电子货币与准电子货币可以使影响货币供给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发生变化。在推进我国货币电子化进程的同时,货币政策也迎来了许多挑战。

我国在规范监管非金融支付机构,间接监控准电子货币的前提下,可以以央行为主导基于金融IC卡、小额支付终端及现行支付清算体系发展电子货币,主动管理电子货币及在新环境下运用货币政策。根据研究,央行发行电子货币具有重要性、可行性,提出了我国发行电子货币的一种可行性方法,供所有对电子货币关心的决策者、实践者及使用者参考。

参考文献:

1、贝尔纳德.列特尔 货币的未来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周虹 电子货币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周光友 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与货币供给的相关性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年第3期

4、周虹、王鲁滨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影响 金融电子化 1999年第5期

5、Benjamin M. Friedman, Decoupling at the Margin : The Threat to Monetary Policy from 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in Banking, International Finance , Oct .2000

6、Benjamin M. Friedman,The Future of Monetary Policy: The Central Bank as an Army with a Signal Corps? NBER Working Paper No.7420, Nov,1999

7、Berentsen, A.Digital Money, Liquidity,and Monetary Policy. First Monday ,Vol2,No7 July 7,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