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例6篇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文1

1.1时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不再只满足物质生活上需求,更重视精神上的享受,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充满真诚、友爱、理解、宽容、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友善、真诚安宁的生活空间。讲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突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责无旁贷。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我国家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又缺乏文明礼仪的系统教育和有效训练,而中小学生可塑性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造成当前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语言粗俗、举止不雅、自私任性、不善团结、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凸显。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德育重点工作之一,它是中小学生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对于中小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展示良好精神风貌,构建和谐学校,并以此辐射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

2.1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2.2养成教育规律

一是“阶段说”理论。中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讲文明、讲礼仪的最佳时期。中小学各年级要有各自的训练重点,要研究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二是“中心扩散说”理论。行为习惯内容相当繁杂,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细致训练,要抓住中心。中心抓准了,形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把许多其它的好习惯带动起来。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我们也应该抓住“文明礼仪养成”这个中心,由此带动其他良好行为的发展。

3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策略

3.1重视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行为习惯的塑造阶段,他们对待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处于似懂非懂阶段,特别是在待人处事、人际交往方面我行我素,让父母老师头疼。因此,帮助中小学生养成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善相处的文明礼仪品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要从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抓起,重实践。一是要重视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想法的表达,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首先就应该落实在日常用语上,要求每个人都要在理解文明礼仪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文明语言的表达,运用“你、你好、请、对不起、谢谢”等文明交际语,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发现,要求学生讲普通话,会减少大量粗痞话词汇(大量粗痞话都是方言),可设置专门的普通话和讲文明语督察员,为培养学生讲文明语的良好习惯提供环境。二是要加强文明礼仪习惯的反复练习。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绝非用规则就可教好,规则迟早是会被他们忘掉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他们身上固定……同样行为反复操练,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校在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教育的同时,还编写了《冷水江二中行为习惯“三字经”》,包括行为习惯篇、学习习惯篇、语言习惯篇、卫生习惯篇、安全习惯篇、孝心教育篇等;主要通过“三项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语言习惯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如课间操时大声朗诵三字经、举行三字经知识抢答赛、三字经自我对照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实践,把习惯的养成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3.2强调教师在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引领者,是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督促者。学校应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来安排,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规定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形式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到每一堂课上。如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讲文明、讲礼仪”演讲等,加强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明确文明礼仪的概念,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仪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文明礼仪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见面沟通时,要注意文明用语,讲究接待礼仪,用优良的文明礼仪风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们在卫生习惯教育方面,就提出“不丢一片垃圾,发扬一种品格;捡起一片纸屑,彰显一种精神”口号,教师带头捡起身边的纸屑,带动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效果明显;在“孝育”方面,我们号召学生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多做家务事,为父母递杯茶,帮父母洗一次脚;在全校评选“孝敬”之星,通过身边真实的事迹教育,传递正能量,同时结合班会课、品德课让学生懂得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3.3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影响

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规范师生的文明行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培养学生自豪感,陶冶师生情感,引领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着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大力量,对师生内心行为有着强大的制约作用。我校花大力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励志文化图、走廊警句、节水提示牌、文化墙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学生经常在励志图、文化墙边津津乐道,用走廊警句做自己的座右铭。名人的榜样作用、名言警句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4重视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地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主要来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养观念,家长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具备了高尚、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德健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孩子。这取决于家长本身的文化因素,也取决于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准则和做法。”父母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方法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时候在孩子身上直接再现。但我们的家长往往不明白这一点,因此教师要向家长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规范,应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取得整体效应。比如可建立家校联盟教育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天填写家校联系本。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有所成效。

4结语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文2

《小学生礼仪常规》共10条,除第一条是小学生参加的重大升降国旗仪式礼仪规范要求外,其余9条概括起来可分三大部分:自律性礼仪规范、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公共场合的礼仪规范。这么多的条款背过容易,落实到行动中却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班级管理训练过程中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每学期都有计划、分阶段地逐项训练。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礼仪教育,要求师生全部参加,着装整齐,鼓号齐鸣,场面严肃隆重,达到这一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靠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形成的。各班升旗手出旗时的正步走,音乐响起时的甩旗动作,音乐结束国旗到顶的技巧,全校师生肃立行礼,演唱国歌洪亮整齐等,每一个环节都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训练到位。严格训练过程,让学生自然体会到升旗仪式是庄严肃穆的,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旗帜,应该热爱它,尊敬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与此同时,兼顾自律性礼仪规范的训练(坐、立、行姿势,使用礼貌用语等)。第三、四周,学校在巩固以上教育的同时,加大力度抓好交往中礼仪规范的教育。总之,在班级管理每个阶段力求突破出重点,兼顾其他。事实证明,抓重点训练既有利于有效地养成良好习惯,又有利于带动其他。

二、知为先,行为重,分层深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需要分层深化。为了净化校园,使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我们训练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在这个单项训练中我们遵循知行并重的原则,进行分层深化,取得了明显效果。训练步骤是:(1)认知明理。懂得为什么不通通乱扔果皮纸屑,应该怎么做;行为上由无意丢弃纸屑到经别人提醒马上改正,然后达到能将垃圾丢入果皮箱,并能提醒别人或举报错误行为,时间大约为一周。(2)强化训练,深化主题。开展“捡起一片纸屑,奉献一份爱心”的活动,行为上达到见到地上的纸屑、果皮主动捡起来并放入果皮箱,时间为两周。(3)总结表彰、树立典型、组织观摩。在班级管理,我校的四四班、五二班积攒废纸,自筹班费的做法得以大力推广。(4)开展“接力赛”。学校德育处加大检查力度,组成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的检查小组,每周一查,各班开展“创一周无纸屑”“创两周无纸屑”竞赛和“无违纪周”“无违纪月”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使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和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这种分层深化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有特色,勇创新,典型激励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文3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存在的问题

1.在学校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到老师,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问好;在同学之间相处时,学生还没养成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这些礼貌用语的习惯。另外有些小学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还有待更好地加强。在整洁的校园里,有同学丢的纸屑,塑料袋;在课间有少数同学高声喧哗,追逐打闹。还有少数同学受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讲粗话,脏话,争吵,打架,搞不团结。农村孩子不如城镇孩子讲文明懂礼仪,男学生的礼仪行为不如女学生……

2.家庭礼仪方面有的学生不能做到文明待客,有的学生在家不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有的学生不能在和父母说话时使用礼貌用语,有的学生不能在爷爷奶奶生病时主动看望。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孝尊敬长辈。

3.关于学生社会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人走在街上,随地吐痰;在超市选购物品,不会把东西放回原处;观看演出,表演结束后,不鼓掌;在车上或路上,手上有垃圾,随手乱扔;过马路时,乱窜;不保护环境,不珍惜资源。

二、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自身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不够。

小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对某些行为不能作出很好的正误判断,这也就是学生自身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有的同学能认识到什么是失礼行为,不可以做;有的同学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哪些是正确的礼仪还区分不清,所以在行为方面就会存在失礼;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同学是直接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注意而经常失礼的。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这极少部分不约束自己的同学很容易就对其他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假如其他同学都被不好的方面影响了,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学校文明礼仪的教育的重心应适当偏向少数对文明礼仪认识不清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的这部份同学。

2.受社会不良大气候的影响,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出现了反复现象。

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到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门的思想就会有波动,小学生的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甚至有的学生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对还是去做。因此,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不仅是耐心,而且是毅力,做到持之以恒。

3.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发展性。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不如低年级孩子那么大方自如。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非常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的人又没有感情基础运用起来又不大自然。但这不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

三、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

1.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礼仪规范教育入手。如:低年级根据自己年级特点采取编儿歌、每日一句、等形式去掌握礼仪知识;中高年级营造浓厚的礼仪氛围(办有关礼仪的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不同的形式去牢固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队礼问好,见到班里不整洁就主动整理,上学衣冠整齐,上操、集会、放学站路队要做到快静齐。

2.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了解,注意时效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注意观察,发现小学生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并做好记录、登记,然后探索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对具体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纠正。(注意不文明行为尽量不责任追究至具体某同学,否则不利于长期实行,而此做法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全面、及时引导好学生。)学校要根据《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采取讲故事、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文4

一、学科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养成的主阵地,教育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必须强调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育,即从学科目标、内容特点出发,因“科”制宜,适度融入。例如,在接手一年级的新生时,怎样把《指导纲要》和“八礼四仪”中的相关要求变成形象可感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让这些刚从幼儿园走出不久的一年级新生接受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学生上课的行为规范。如当预备铃声响过后,要求学生静下来,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带微笑地等待着老师宣布上课;课桌上的物品做到摆放整齐、有序;在课堂中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随便插嘴,而且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因素,并给予学生教育。除了在“品德与生活”等课程中直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之外,还要注重其他学科渗透德育。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年幼的孔融让梨,先人后己,数千年来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纵横天下;程门立雪,更是尊师重道的典范;开国元勋看戏给古稀教官让座,也体现了一代伟人尊敬师长的胸襟。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对礼仪道德的重视。三是注重课外教育的拓展。我们可以在每天都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给学生们讲一些美德小故事,或者和学生们共读美德故事绘本,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的熏陶,通过故事进行教育引领。

二、打造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离不开切实可行的活动载体。也只有通过活动中的体验,才有可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明礼仪的规则与意义。如果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给学生的仅仅是“不允许”“不准”等传统制度的用语束缚,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例如,在江苏省推行的“八礼四仪”中的7岁“入学仪式”,就是对低年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好的活活动载体和教育契机。我们将入学仪式的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感知礼仪规范。通过了解校史、学唱校歌、新生与老生的结对、校长寄语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对学校的新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每一个班级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易行、让学生喜欢的活动,如以“八礼四仪”为主题的班级好人好事评比,一年级的学生认字不多,就可以从信手涂鸦开始,让学生们用喜欢的图画把能体现文明礼仪规范的内容画下来,评出优秀作品加以表彰。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就可以让他们准备礼仪故事进行课本剧的排练,甚至邀请家长前来观看。在这些活动中,让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他们的个人行为。我们还可以通过班级黑板报、手抄报、晨会、班级博客等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此外,我国传统节日也富含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是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资源。据此,我们组织开展一系列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家庭的实践活动。例如,三月份,我们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形成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相关敬老活动,让孩子懂得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美德。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体验去涂染学生的精神底色。

三、情境创设:在文化氛围中濡染

文化具有强劲的教育力量。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中,文化的教育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熏陶。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说话,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墙壁上的标语、板报上的宣传,都紧紧围绕“八礼四仪”的要求展开。力求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他们的身边起到暗示、提示的作用,提醒他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文明用语做成小卡片贴在学生目之所及的地方,让班级中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过程留下痕迹,见证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还及时开发和运用好“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我们学校有的班级,还进行了环境创设和布置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活动始终将学生主体性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主题教育的价值在学生与环境的对话中得到真正体现。

二是班风建设。班风班貌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意无意地受到一种高尚精神的影响和支配。在班级中通过开展“礼仪之星”“文明队员”“八礼四仪标兵”等评选活动,使“文明礼仪”成为一种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

三是教师示范。儿童早期的一些态度大多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随后形成的态度来自于对身边最接近的各种人物的模仿,如父母、老师等。孩子进入小学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这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文明礼仪规范中每一项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都更要努力做到。让教师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四、家校共育:在现实生活中升华

教育只有在学校、家庭、社区合力作用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效。学生在家庭、社区中的表现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因此,文明礼仪要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与社区的协同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家校共育,让学生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升华。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低年级段家校共育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共商教育对策。例如,我们学校举办“亲子共读”“亲子共唱”和“亲子共做”的“三共”活动,通过让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唱一首歌,共做一件好事的活动,激发家长参与文明礼仪教育的热情,发挥家长示范引领作用,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走进家庭、走进生活。

班主任还可以借助家长会、家校通、短信联系等方式让家长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文明礼仪教育,多听取家长在礼仪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博取众家之长,同时力求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中,让子女在日常家庭生活实践中强化教育效果,让每个家长都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维护者和主力军。笔者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不定期地电话垂访和家访,通过详细的询问,了解孩子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和执行情况。还特意制定了“文明礼仪”的达成回馈表,让家长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通过表格打星的形式加以反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不出现真空地带。

五、建章立制:在规范约束中强化

文明礼仪习惯是不可能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愿就能养成的,必须通过制度加以落实,因此,制度与纪律的约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础。我们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从三个层面建章立制。

一是就学校层面而言,我们抓住小学生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我们对学生提出规范要求,强化文明礼仪纪律约束。为了有效落实这些规范要求,我们开展文明礼仪先进班级、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等举措,加强激励,有效促进人人争做文明使者、班班争做文明示范的局面的形成。

二是就班级管理层面,我们主要是通过班级公约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制订、执行和维护之中,让学生对制度遵守形成内在动力,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执行规定、维护制度,约束不良行为,同时也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是就个人自律层面,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若学生一违反要求,立竿见影就处罚,则丧失了学生最佳的自我教育和反省时机,使其很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给学生留有一个“冷处理”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有空间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达到了“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这样教育就少了“教条主义”的冰冷面孔,多了一些温和的人情味。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文5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讲求、崇尚接人待物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出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是民族素质、国体形象的体现。文明礼仪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与人相处时的亲切***真诚,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文明礼仪体现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切细节之中。文明礼仪是一种品质,文明礼仪是一种修养。人字的结构很简单,一撇一捺,但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为促进文明礼仪风尚的日趋浓厚,推进校园和谐,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做到:1、 参加升国旗仪式,做到快、静、齐,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2、 参加集会严格守纪,观看演出、比赛做文明观众,不起哄,适时适度鼓掌致意。3、 仪容仪表端庄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留披肩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4、 不打骂人,不说脏话,不高声喧哗,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负弱小。作为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接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批评教育。尤其是在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理应有一颗悔过之心,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而那些顶撞辱骂老师的现象,更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所不耻的行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是我们每个中学生首先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礼仪。同学们,“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讲文明懂礼仪重在行动。“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当是我们的基本素养。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礼仪的受益者,更是文明礼仪的创造者,每位同学都是九中校园的文明礼仪使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使九中校园的明天更加文明有礼,和谐美好!谢谢大家!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范文6

文明礼仪教育有了政策支撑

福田区众孚小学安排学生给清洁工献花,这是校长杜文莉的创意。这个创意源于她多年前偶然听到的一次对话。当时,看到几个调皮的孩子随手将零食和垃圾扔在校园内,一位清洁工劝诫了几句后,不但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激和认同,其中一个孩子还说:“我们捡起来了要你干什么,你不就是扫地的么。”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杜文莉的心,她发现在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上一定要避免假大空,要从身边小事入手,从提高个人素质的具体规范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出发。

杜文莉表示,给清洁工送花是众孚小学所倡导的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的一个具体范例。“为什么我们在公共场所能明显感到和一些文明礼仪先进国家的明显差距?那是因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习惯随意躺卧、吃零食、乱扔果皮、大声喧哗。文明从身边小事做起,你做到了看电影必须关闭手机、在一切公共场所都有秩序地排队吗?”杜文莉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为文明礼仪教育设定了许多主题,并通过专题教育、文明中队建设、文明导师进校园等多种办法,对学生们进行规范引导和心理感化,现在,不少孩子甚至成了文明市民的带头人,他们的变化还影响到了家长乃至社区。

很久以来杜文莉一直在想怎样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她感到难点在于文明礼仪教育应该摆在怎样的高度。目前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有德育课,而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课的一部分内容。德育课本身在学校里也不是最重要的课程,如果单独强调文明礼仪教育,会不会让人有什么看法?

2010年底,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礼仪纲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这让杜文莉感到自己的想法有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撑。

德育课的落脚点

《礼仪纲要》提出:“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杜文莉表示:“《礼仪纲要》要求文明礼仪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学校相应的策划了一系列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从给清洁工献花,到日常的师礼仪生互动、学生交往礼仪互动,都是很具体的行动。”

《礼仪纲要》要求,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知行统一。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在杜文莉看来,《礼仪纲要》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到知行统一的层面,等于是帮助学校给德育课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德育课教学内容往往抽象枯燥,如何给中小学生上好德育课一直是难点。而用文明礼仪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到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之中,德育课教学也由此得到推动。”

《礼仪纲要》出台后,更多学校给予文明礼仪教育更高程度的重视,一些学校还将文明礼仪课程从德育课中分出来进行了单独的教学。

文明礼仪校本课程解读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中学,校长王贺印力主开设了独立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王贺印认为,学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化,于是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

在开设这门校本课程之前,王贺印组织教师对课程开设的需要进行了评估。评估小组认为,从学生的需要看,条件较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受到长辈溺爱,性格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家长忙于谋生,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往往缺乏教养。这使得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专门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王贺印认为,文明礼仪校本课程能立竿见影地改善学校风气,这是校情决定的。王官营镇中学地处唐山市城乡结合部,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各村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家长经济条件好但文化底蕴不足,忙于生意事务而家教不足。这就造成一些学生任性散漫、唯我独尊、没有礼貌。

课程开设后,分三个单元――“校园礼仪”部分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同学,学会请教、商量、倾听、劝阻、合作、感恩等人际交往模式和礼仪。“家庭礼仪”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等。“社会礼仪”要求学生学会问路、乘车、购物等礼仪和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这门校本课程从2011年开始在初一、初二开设,纳入正式课表,课时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该校还安排大量课外实践,通过调查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配合自主学习、竞赛展览、角色体验,学习各种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实施一年后收到良好效果,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形成。

程晗:文明礼仪从点滴抓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程晗博士是《礼仪纲要》的起草人之一。程晗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中小学里一直有文明礼仪教育,但以前都是自发的做,重视的程度、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很大差异。这份《礼仪纲要》向全国中小学校提供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提出了宏观政策要求,使得各学校在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规范、科学、有效。”

据程晗透露,起草这份《礼仪纲要》的想法产生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时任北京市奥运教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程晗,感到只有在全国中小学中普遍开展规范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使得全体国民树立一个良好的国民形象。当时程晗着手编写了若干本文明礼仪教材,有《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从那时起,他就希望这方面的教材成为全国大中小学的必读读本。于是,他向教育部建议,加强文明教育。恰好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收到一些地方关于加强文明礼貌教育的建议,于是给教育部做了相应批示。这份《礼仪纲要》就这样在各方要求下应运而生。

程晗介绍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朝阳区的呼家楼小学和花家地小学就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三礼教育”的试点工作。试点教学经验随后进入了北京市地方课程和教材。河南省许昌市的魏都区一些小学等也相继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工作。2009年后,重庆市云阳县在全县中小学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上级好评。负责这一工作的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余绍龙也应邀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起草工作。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教研中心的副主任王颖也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起草工作。

“我感到文明礼貌应该作为德育的重要方面。”程晗表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与以前大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同,独生子女没有机会从大孩子身上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貌,对他们应特别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学校原有的德育课抽象内容较多,操作性不强,文明礼仪教育则要从点滴行为抓起。《礼仪纲要》强调,要重点落实生活学习中从情感出发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以情入手。”

程晗表示,这份《礼仪纲要》考虑到了《中小学生文明守则》中已有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对这些内容就没有重复表述。在《礼仪纲要》总目标中,分“了解”“知道”“懂得”“掌握”和“做到”5个不同水平的目标要求,把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上升到了“学会做人”的高度。在分目标中,又细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层次,强调了各个学段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顺序和各有侧重的重点目标任务。

这份《礼仪纲要》的实施,没有设定严格的时间表,这主要是考虑到各地实际办学条件等具体情况不同,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工作,有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专项教育。此外,《礼仪纲要》体现了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传统的相互尊重,对于一些敏感的禁忌也没有用文字明确提及。

程晗表示,应在师范类教育中重视文明礼仪教育这块内容,让师范毕业生有这方面的意识。目前各校或多或少有文明礼仪教学内容,但是因为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在教育部分属师范教育司和基础教育司两个不同的司,短时间内很难做出统一要求。现在初步设想在教师从业资格考试中引入文明礼仪教学内容,今后逐步将这一内容引入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