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例6篇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1

本培训工程针对长沙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全市选择120名35岁以下的农民、将他们培养成直接服务当地“三农”,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科技骨干,担负起支撑和引领全村致富的重任,使之成为农村科技创业、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的骨干,继而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家、村级干部的后备人才。

二、培训对象及条件

1、培训对象

在全市行政村中,挑选120名(原则上每村1名)具有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较好、热爱农村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一线的农业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农村村支两委及其返乡创业农民工中的青年农民代表,(优先考虑没有挑选过的行政村)。

2、学员条件

从事农业生产工作3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具有高中(含职高)毕业、中专毕业或同等学历文化程度及以上,(同等条件女性优先)。

三、报批程序

1、第一阶段:本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推荐,乡镇政府初审,县委组织部、科技局审查,3月31日前报长沙市科技局。

2、第二阶段:长沙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农村工作办联合审批,确定学员名单。4月15日前完成。

3、第三阶段:湖南农业大学对报考者进行入学资格审核.报省考试院审查注册。4月28日前完成。

4、第四阶段:湖南农业大学成教学院、长沙市科技局、长沙市委组织部寄发录取通知书,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来校报到。5月中旬开学。

四、培训方案

1、培训专业(专业可根据学员报名后再定)

园艺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园艺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能为从事蔬菜、果树、花卉“三园”方面的设计、栽培技术管理服务。

电子政务: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采集、利用、管理、信息安全方面以及农业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涉农企业和先进农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食品工艺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管理服务,能为从事食品工艺方面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管理服务。

2、专业课程(根据学员的要求,另行设定)

园艺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开设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农学概论、植物学、普通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政策学(一)、农业气象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病虫害防治,增开考查课程生产实践、农业概论、农业经济管理学、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等课程。

电子政务专业: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政府经济管理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并在英语、社会学概论、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政治学概论、机关管理、数据库及其应用等课程中任选两门选修课程。

食品工艺专业:主要开设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化学(二)、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工厂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卫生微生物检查、食品微生物学(实践)、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化学,增开考查课程生产实践、农业概论、农业经济管理学、农业推广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等课程。

3、开设有关讲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法

农业电子商务技术

农业新技术系列讲座

长沙地区优秀农业企业、示范村、农业基地实践

培训传授农业技术的教学能力和方法

五、学员须知

1、学习形式及要求

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学制2年。考生通过每科考试,成绩合格者,由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湖南农业大学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文凭,国家承认学历。

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以自学为主,学校助学为辅相结合的形式;

③学员每学期在校助学辅导时间为2个月,住校学习期间,学员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

④2011年5月份开学

2、学费与其他费用标准及说明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育学VS教育技术学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也许你今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时,也想着将来能走上神圣的讲台。那么,请跟我一起来看看教育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异同吧。

教育学专业简单地来说就是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的―门学问。具体地说,教育学研究有关教育的理论和目的、家庭教育、教育原则等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像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等,都是其研究的课题。教育学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远程教育装备技术则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教育学的交叉。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电视系统、科学和自动化的教学设备等先进的教育装备,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大专院校的自动化研究所、教育装备研发公司、外企或合资公司、学校或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装备的研发和管理工作。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开发能力的教育装备技术开发人员。

国内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大多是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此外还有西南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交通工程VS交通运输

交通是城乡经济的命脉,道路网络是城市的网架,城市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不断完善交通工程建设和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将有力支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无可置疑,交通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工程专业分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工程两大方向,主要培养适应于交通规划、城市道路及公路的勘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复杂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及道路工程设计和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和建立实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析、解决交通和道路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管理和贸易、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运输商务,载运工具故障诊断和产品开发,汽车运用和维修等工作。

开设这两个专业的国内院校主要是一些交通、工业和理工大学,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寄托了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愿望,如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实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是集飞行器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主要培养航天航空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设置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学校不多,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

我国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发家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与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与农业、农村有关的地方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系统从事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国内主要的农业大学均设有这两个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

无冕之王

――新闻学VS广播电视新闻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纸、期刊、广播、网络、电视以及书籍构成了信息传播的各式载体。现在又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具有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变化加快、技术含量增大和复杂性增加的特点。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个传媒的盛世。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就站在了信息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汉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对它进行研究与学习。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纯人文的学科,它强调的是“文学”。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该专业着眼于培养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研究汉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它一方面要探讨和总结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的汉语言发展开辟道路。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等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这两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只要是综合性院校一般都会开设,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需求也提高了。艺术设计逐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有艺术的影子:包装日益精美的商品,风格各异的装潢,还有我们的精神食粮――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的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对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较高,作为―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智力资源,已经日益被社会、企业所重视。这对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规模发展的空间,也对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以应用艺术为主,研究范围涉及商品的形态与功能、经济与艺术、信息时代的方法与手段,以及有关视觉传播形式和规律的领域,强调产品、人、环境三者的和谐关系,是与众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理论和素养,研究并掌握现代艺术的表现能力,拥有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学专业主要让学生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以培养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出版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设置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很多,如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华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厦门大学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原野,渴望绿色,渴望回归和接近大自然。

园林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园艺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需求;策略? 网

? 网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使得更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流动性比以往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三种分流趋势:一是仍固守农业,从事农业或与农业密切相连的规模化经营产业;二是不愿远离家园,但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到当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三是进城务工,他们人数最多,多数长年不归,主要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分流后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工作领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1.进城农民对非农业技能需求强烈,职业教育需求人群空前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 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 533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预计未来这种增长趋势会更加明显。?

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工业、商业、建筑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工荒问题。但是,调查发现,在进入城市的农民中有51.1%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低,在文盲半文盲农民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仅占26.3%。由于他们一无专业技术,二无高深知识(虽然有的经过了短期的技术培训),进城之后主要从事初级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满足城市对低层次劳动岗位的需求,主要岗位有建筑工、装修工、装卸搬运工、修理工、家政及餐饮服务员等。许多进城农民尤其年轻的新生代农民,渴望通过自己的打拼能扎根城市。然而,没有受到良好职业技术培训、没有技术专长的农民在城市收入较少,工作难以稳定持久,难以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职业技术教育关系到农民进城后工作的稳定和收入的提高。?

2.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留守农民农业科技水平亟待提高?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蓬勃展开,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建设现代化新型农业成为“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08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以及农村城镇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对土地的耕种,转包、出租土地现象日益增多,而留守土地的农户开始出现专业大户,如种粮大户、蔬菜种植大户等。与此同时,果树栽培、养殖等规模经营也蓬勃发展。规模经营给农民带来较高利润,但也存在极大风险,需要经营者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并能不断采用新技术,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发展绿色农业,领先市场,才能确保丰收和更大效益。?

此外,今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每一项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因此,对留守农民加强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已刻不容缓,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高效生态新型农业的必由之路。?

3.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当地就业创业的农民需要特色专业技术培训?

乡镇产业为广大农民提供当地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要领域,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乡镇企业在技术、设备以及资金等诸多方面均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比,这就决定了乡镇企业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调查发现,有特色经营的乡镇农村,农民人均收入相对较高,劳动力较少外出打工。“坚持本地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产业链项目”现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目标。?

随着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的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新兴工业园和开发区的出现,特色产业链的形成,各类技术型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凸显出当前乡镇产业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不足。能在当地实现就业创业是许多农民的梦想,然而无论当地就业还是自主创业均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掌握当地特色产业技术。大批计划当地就业创业的农民急需专门的特色产业技术培训。?

二、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1.拓宽生源,实现职业教育平民化、大众化?

早在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指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发展职业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主要对象就是农民工。”当前职业教育应拓宽生源,给予进城农民和留守土地的农民以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吸纳他们为教育的对象,实现职业教育平民化、大众化。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以已婚的青壮年为主,少数是初高中毕业生和中老年人,他们在知识结构、就业需求、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这些人,大都拖家带口,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者,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不能长时间为学历、证书脱产学习,多数人只能半工半读。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适度转变原有的办学模式,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首先,要有效分流农村劳动力。要做好中学生升学、就业分流工作,进一步减少无知识无技术“新农民”的产生。要鼓励广大中学生积极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理性选择个人发展方向,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设置多项奖、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减少新一代文盲。?

其次,要分层教学与培训。要根据知识能力水平,对现有农村劳动力有效分层培训。对知识能力水平高的年轻一代农民可以进行全职的学历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向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方向发展;对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负担重的中老年农民,可采用非学历的短期技术培训,也可把工作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重在强化基本劳动技能培训。?

最后,职业教育要与就业相联系。要与企业、社区、农业部门联合办学,采用订单、定点、定向等多种培养、培训方式。适度采取“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使学习、培训、实习、就业相结合,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2.调整专业结构,实现由综合发展向特色化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产业调整升级,落后产业不断被淘汰,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社会急需大量技术型人才。调查显示:我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30万从业人员,医疗护理人员每年需要新增15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30∶45,城市化率将达到57.5%。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交通旅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首先,学校应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调研用人市场,根据市场用人需求改进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为社会提供优质职业教育。适当增添有关规模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等农村急需的专业和培训内容,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通过各种培训把部分留守农业的农民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农业技术人员。其次,职业教育还应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专业设置应力求特色化。?

调整专业结构一要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与地方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相联系,打造品牌专业;二要与就业市场相联系,适应农业人口向用人量激增的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主动设置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三是专业设置要高新化,淘汰落后专业,着力打造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

3.成立科研机构,提高科研能力?

由于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农副产品多以粗加工、简单加工为主,严重影响农副产品资源的利用价值。尤其是广大乡镇企业,急需采用先进设备,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加工水平,实现由粗加工逐渐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化。?

首先,职业院校要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组建科研团队,调研当前农村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技术上给当地生产提供指导和帮助。其次,要鼓励教师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积极参与企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立足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帮助企业和农民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再次,建立企业与学校的互助合作关系,即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培养科研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实习基地等帮助;建立学校与农村专业户结队帮扶关系,推广新技术和优质品种,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设完善的服务网络,实现培训、示范和技术指导一体化。?

4.提高师资水平,建设新型教学团队?

师资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在“‘十一五’全面推进职教师资建设”的报告中强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重实践性、重技术,而许多职业学校却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这与社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安全工程;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群

1特色方向课程群结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设置是基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体现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的特色课程群。该课程群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科学前沿,比较完整地提供了一条特有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技能的平台[4-6]。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依次由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业余科研四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和专业选修课“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为农业大国,在掌握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同时,学生获得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现状及生产管理手段的知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而“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管理”正是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学生开设的一门辅助课程;实验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实习课程由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组成;业余科研包含学生独立自主申请科创实验项目和学生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两大部分。

2实践技术

从由浅入深、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角度分析,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以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理论为基础设置不同深度的实践课程,针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方法教学。实践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业余科研3个层次。1)实验课程为60学时的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第5学期开课,实验内容分成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农产品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微生物检测基础技术3个单元,设置了滴定法操作、样品前处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微生物菌落测定在内的13个实验内容[7],训练学生针对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8-9]。2)实习课程是1周的教学实习、3周的生产实习和12周的毕业实习,依次为第5、7、8学期开课。教学实习围绕农业与农产品安全检测的相关教学内容,实地参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输送基地、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等机构,让学生熟悉生产实践流程。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的工作岗位实习3周,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毕业实习则是要求学生进入到实习机构,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选题和开展12周的实验,通过实践完成毕业论文。3)业余科研分为自主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依托性教师科研项目。与其他实践课程不同,业余科研主要以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学生为对象,不单独设置课程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自主性创新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从课题选择、项目申请书撰写、申报立项、中期答辩、项目结题全程独立完成,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依托性教师科研项目,则是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择优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承担一定量的科研任务。通过3个层次的锻炼,学生从常规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基础和经典检测技术实验,到生产实践单位参观、实习,再到独立自主或参与性的完成相关项目,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见解和实践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和后期科研深造中。

3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课程群的教学效果,建设“理论课—实验课—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科研项目”的完整过程和有深度的课程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针对不同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10-12]。理论课以教师主讲和学生单元讨论的形式教学,闭卷考核。实验课内容丰富,以计量认证标准教学,针对农产品样品前处理、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固有有害成分等方面开设对应的检测方法、手段和技术,以12个小组实验+1个独立考核实验的形式教学,小组实验要求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的固定小组,协作完成前12个内容的实验,独立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程时间内单独完成1个实验,在此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实验课总成绩由小组实验占60%和独立实验占40%组成。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进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运输基地、省/市级地方农产品检测部门机构进行短期的实地作业参观和考察的教学手段,将理论课堂融入社会生产中,赋予学生对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以现场答疑和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科研项目包含学生自主立项和参与教师团队项目,分别由立项部门和指导教师单独对参与学生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形式的考核及反馈。

4农产品安全动态

为加深学生理解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保障农产品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及发展动态,在特色课程群的应用过程中,针对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进度安排,专业课程任课老师以及业余科研指导老师会从植物源性农产品和动物源性农产品两大范畴中选定追踪目标,从社会热点、新闻动态、前沿科技等方面,查阅文献资料,以两种形式检验学生对动态的掌握情况。其一,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做PPT演讲报告;其二,个人或团队分主题撰写农产品安全动态报告论文。通过这些形式辅助学生获得农产品安全动态信息,分享和追踪前沿信息。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烟草;农业科技园;创新;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7-1732-05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taking “qingjiangyuan”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in enshi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yue-ping1,xu zi-qing1,wang chang-jun2

(1.school of economic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2.hubei tobacco company,wuhan 430032,china )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qingjiangyuan”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is headed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ased on system innovation. two key points including recyclable economy and advanced high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key words: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l

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促进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贡献者。在全国烟草总局的正确战略措施推进下,烟草行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稳步提升态势,显示出较好成效。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在烟草行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市场冲击,以及健康持续发展挑战的同时,其功能单一、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烟草产业取得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根据国内外烟草行业的实践经验,科技园是烟草行业进行改革创新的载体。“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正是顺应时展潮流,为烟草产业功能改善、科技创新、经营方式转变而创立的,科技园所实施的循环经济创新模式是该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值得国内其他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借鉴。因此,对其进行总结有利于烟草行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技术创新、现代农业以及农业科技园的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以下主要的理论成果。

1.1 技术创新理论

国外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1]。目前,国外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已发展为四大理论流派,其主要观点为:产业和地区的创新发展要以企业家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内在动力,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促进产业、地区的改革创新。国内针对技术创新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必要条件[2];②企业需要采取改进生产工艺等创新措施以提高利润水平[3]。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1.2 现代农业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戴维斯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农业综合企业,西方发达国家紧跟戴维斯,开始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道路,形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理论[4]。中国学者从技术、人才、生产方式、信息等角度对现代农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代农业的特征: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区域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销售;第三,功能实现多元化;第四,拥有充裕的高素质人才储备;第五,劳动和土地的生产率较高;第六,农业生产设施先进、生产条件完善;第七,成为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5]。

1.3 农业科技园理论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各地园区建设实践角度对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农业科技园区至少应有科技含量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综合经济效益高和经营管理机制完善等四个基本特征,形成了复合生态农业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前者认为在传统农业的经验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管理手段能建立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现代农业,后者强调园区规

要从总体出发[6-8]。同时,学者指出现代农业园区应具有生产与加工、研发孵化、示范推广、科普培训、集聚扩散、旅游观光六种功能[9]。

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农业科技园的内涵方面有所研究,但对于将烟草产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园相结合的创新发展研究甚少,尤其是如何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指导烟草产业发展的研究仍是空缺。

目前,农业科技园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示范载体[10],其辐射效应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园相对国外科技园起步较晚,在园区建设方面缺乏全方位综合创新和持续发展效应,譬如,有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招商引资力度欠缺,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有的较注重旅游,科技研发后劲不足;还有的科技园管理不完善,园区结构有待调整等,真正达到农业科技园标准的不多,创新性强的园区更是屈指可数,都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本文以“清江源”烟草农业科技园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园区的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循环体系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力求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创新发展模式

遵循“创新、持续、发展”原则,综合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的三种形式,力图以现代农业理念构造一个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循环经济、革新管理体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农业社区。

2.1 以现代农业理念构造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

现代农业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具有信息化、市场化、集约化、多元化等特征,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主要围绕这几个特征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首先,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及过程,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全面获取农产品生产的各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和应用。其次,科技园产品的研制、生产、开发、销售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来调节园区的资源配置,建设有机作物种植园、有机畜禽养殖园,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再次,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加大资本、科技、人才、设施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品产出率,转变粗放型的开发模式,走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态农业之路[11,12]。最后,科技园除了进行传统的产品生产外,还开发一系列绿色养殖、种植项目,种植无公害蔬菜和名品花草,为园区向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教育等领域渗透创造条件[12,13]。

2.2 发展高效节能的可持续循环经济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必须走可持续环保节能路线,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协调农业和环境两个因素,最大限度地限制浪费、减少消耗,追求资源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另外,通过合理的加工利用,减少烟草农业废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通过降低废水、废弃物资源化成本,开发高值产品,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率,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科技园作物品质,保护园区环境、资源,尤其注重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和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相结合,促进水资源二次利用。

2.3 打造高新科技研发推广平台

按照国家烟草总局“一基四化”和“三化同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扣行业实际和本地实际,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兼顾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和适用技术,上接市场、中接科技、下接烟农,由科技园成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并以其为媒介将科研院所与企业连接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重点开展高新尖项目的研究,突出自主研发。然后以科技园中试基地为载体,扩大科研产品试验规模,将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直接进行试验、推广,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与应用脱节问题,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2.4 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是科技园持续发展的支柱[10],园区要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科技园采用了以下组织形式进行创新:①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农业科技园所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农民,所以为了获得当地农民的真诚合作,必须按照现代农业合作

社的规范要求,建立产权完善,利益分配格局清晰,专业分工完备,管理公开透明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以便企业、农民双方齐心协力建设科技园。②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农业科技园受制于农业生产特点,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收益稳定的行业。为了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科技园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必须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规范收益分配制度,创造公平、合理的收益机会。

2.5 现代农业社区创新

农业科技园的建立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是农村新面貌的一个缩影和样板。科技园响应党的号召,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为目标,坚持提高效益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丰富园区烟草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完美结合,构建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洽的生态农业社区,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等[14]。同时,科技园注重新型农民培养,以当地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为参照方向,引进国内外高新的技术、资金和设施,加强农民思想素质、职业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打造精干的技术队伍、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和经营队伍。

3 “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创新发展模式

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所在地——恩施州望城坡、茅坝槽等村是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村。在科技园建园之前,当地农产品产量低下,人均收入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望城坡南端的农户中有70%的住处不通公路,其西南端的茅坝槽也有50%不通公路;2007年,望城坡人均收入为1 900元左右,茅坝槽人均收入不到1 650元。因此,湖北恩施州烟草局按现代农业理念于2008年启动恩施香城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形成了现在六位一体的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整个园区按照现代农业的七个特征要求进行布局建设,被划分为三大主要区域和五个功能分区。园区的循环经济理念、科技创新意识和农民合作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特征,为当地烟业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美化生态环境、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3.1 园区区位设置

按照技术扩散原理,“清江源”建成了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大主要区域。

3.1.1 核心区 望城坡是科技园的主体,是整个园区的中心区,集技术及其推广、农业科研、人才培训和社会化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融合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发挥技术研发与传播功能,培育新的产业门类(如有机养殖、有机种植、旅游观光、苗圃、餐饮住宿等),设计新的循环体系(如废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运用,地理循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园区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起着带动作用。 3.1.2 示范区 茅坝槽和蒲家垭是科技园的技术成果实践基地,也是科技园的产品生产销售聚集地。两村吸收了科技园研究的新技术(如有机肥修复土壤技术、阿维菌素防治害虫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紫光灯物理防治技术等),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企业+农户+科研”的运行方式,开发新产品(如秸秆食用菌、生物有机肥等)并进行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发挥着示范作用。

3.1.3 辐射区 该区是农业科技园示范推广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的场所。恩施州是望城坡烟草产业涉及和影响的区域,是科技园进行产业开发、技术示范和产品生产销售的主要阵地。望城坡、茅坝槽和蒲家垭与恩施全州进行技术对接,以点带面,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方式推广至全州各家农户,达到增加全州经济效益、提升农户生活水平的目的。

3.2 园区功能分区

园区把三大主要区域划分为五个具体的功能分区,各区之间虽有交叉重合之处,但各有侧重。各功能区的位置分布、功能定位及目标如下:

3.2.1 现代农业创新区 主要分布在林场至见天坝一线。该功能区紧紧依照现代烟草农业的特征,在抓好烟叶主导产业的同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栽培、种植、养殖技术,深入开展有机养殖、有机种植和机械化循环农业建设,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等新品种。目前,园区已建立了有机养殖基地,修建了专业养殖圈舍,建设了温室大棚和烤房,种植了特色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新增

了科技研发、观光旅游等功能。通过不断探索,科技园的现代化农业已初步成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2.2 科技研发区 主要分布在以科技楼为中心的见天坝一带。科技是园区建设、农业增效、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源动力,形成烟农、企业、市场一体化的产业链,进行实地考察、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教学培训、市场开拓,为全州烟叶的种植、生产、管理、销售提供平台。现在,该区设有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烟草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现代烟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区三个部分。

3.2.3 烟叶生产示范区 园区的烟叶种植分布在五个地区,共533 hm2:屯堡乡蒲家垭村200 hm2,茅坝槽村163 hm2,龙潭坝村133 hm2,望城坡村33 hm2(含白肋烟)以及方家坝沿铁路桥两端至何功伟村办公楼3.3 hm2。烟草产业是科技园的主导产业,根据科技园的土壤条件,实现土地的有效轮作,合理规划烟叶和农产品种植规模;结合科技的开发应用,加大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减少“白色污染”,体现了一流的烟叶生产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3.2.4 农产品加工区 科技园修建了菌种厂、秸秆压块加工厂、生物肥料厂等加工厂。在工厂内,开展烟秆生物质秸秆压块烘烤烟叶、烟秆生物质循环利用、烟秆粉碎后作为菌棒等多种低碳环保生产,有效清理和利用废弃秸秆,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2.5 生态观光区 主要集中在望城长廊等公路沿线。该区重点打造高山湿地、望城长廊、花卉盆景园、生态鸟语林等景点,通过观光、娱乐、餐饮、住宿等项目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完美耦合和人文、自然的和谐统一。

3.3 园区循环体系

传统烟业开发只注重企业利润最大化,建设高耗能、高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项目,忽视了生态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而“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打破这一格局,围绕“烟草立园、科技兴园、产业富园、生态美园”的指导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在大力培植烟叶主导产业的同时,创新性地引入烟草循环农业理念,积极发展循环有机农业等产业,全面推进“清江源”循环经济建设[15]。

“清江源”的循环经济体系主要包括四大循环——资源循环、加工循环、产业循环、农户循环,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有机产品。

生态农业:园区以烟草种植为重点,经济林种植为辅,同时进行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建设。用烟杆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将动物的废弃物生物处理后用作沼气,微生物还原后用来净化湖塘,同时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源的多级利用。

有机产品:科技园主要进行有机烟叶和有机卷烟生产,同时与外界市场的粮、菜、肉、蛋、奶相联系,形成有机产品发展产业链。园区的有机食品实现加工深度化、品种系列化、应用广泛化格局,是科技园的主要经济来源。

3.4 园区科技研发

科技园开展了科技项目30余项、部级项目3项以上,取得了烟草技术研究成果10项,获得了科技进步奖9项,得到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制定了管理技术服务标准5项。

园区实行湖北省局主管、恩施州烟草公司主办、相关科技研究院所及企业参与配合的运行模式,采取“公司+专家+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技术对接机制,被划分为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烟草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开发区和现代烟草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三个部分,是全州烟草新产品研发、实验和示范基地。科技园。自成立以来,科技园先后开展了80多项科研项目,为全州烟叶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药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全州烟草技术的进步和烟叶质量的提高。

烟叶技术的推广以科技园为核心,辐射到全州、县、站和组。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是科技园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延伸的主要形式,另外,园区还在泉州各县市成立技术推广站,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工作。

恩施州烟草科技研发与管理中心是技术中心,下设7个研究室,建立了技术研发推广和技术合作体系,设置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机制。同时,技术中心聘请了国内知名烟草专家为烟叶生产提高咨询服务,还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河南农业大学、湖北市烟科所、青州市烟科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3.5 园区农业专业合作机制  合理

运行机制是农业专业合作方式的保障。农业专业合作社依靠“机构健全、统分结合、管理联合、运行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上接公司、中拓市场、下惠农民”的形式将恩施州、科技园和农户紧密结合起来,使恩施州的综合开发、科技园的经济发展、农户的快速增收得到同步发展。

科技园主要形成了三种农业专业合作模式。①“一社三体”经营模式。“一社”指烟草专业合作社,“三体”指专业户承包、专业农场、公司化集中种植三种烟叶生产经营主体。烟草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三种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形成高效管理、独立经营、专业服务的有机整体。②“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开发模式。该模式在开发公司、合作社和农户间搭建桥梁,构建集中管理、分工负责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③服务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运转模式。科技园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在有偿为农户提供烟叶生产咨询服务的同时,也分别承担相应的经营业务,体现了服务原则和赢利原则。

科技园还将土地流转与承包机制进行了完善。一方面,科技园区主要吸收行业自助投入和政府对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采取对土地进行整体租赁的方式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科技园凭借当地政府的支持,依靠本地农民和合作社,建立了“管委会+地方政府+村委会+烟叶专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组织模式,该体系集中各方力量,通过专业的分工和科学的管理,形成了强大的管理组织系统,成为园区发展的有力保证。

4 结语

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综合开发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解除了烟草行业的发展“瓶颈”,满足了消费者对有机健康食品的需求,实现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涌现出更多的成功案例和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周绍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6):156-157.

[3] 吴 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d].杭州:浙江大学,2011.

[4] 逢锦彩.日、美、法现代农业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5] 张宝文.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谈现代农业六大特征[j].中国农垦经济,2001(11):7.

[6] 吴沛良.现代农业新“板块”—农业科技园区[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01.

[7] 申忠海.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8] 黄修杰,何淑群.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0,(7):289-291.

[9] 安晓宁,魏 虹.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与建设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4,17(1):46-47.

[10] 蒋和平,江 晶.“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j].科技与经济,2013,26(1):34-35.

[11] 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4(3):4-6.

[12] 尹成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8(3):4-8.

[13] 王建洪.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业多元化投资协同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农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综合改革

生物技术是我国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1]。《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4)对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2-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于1994年在东北地区第一个本科微生物专业基础上建立,1998年微生物专业调整为生物技术专业。该专业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并在2019年入选黑龙江省“双一流”专业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原有微生物方向的基础上,于2015年增设食用菌方向。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方向的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农业、食品、环保和医药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的能力;适应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的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在食用菌栽培与加工厂、检疫等部门从事应用微生物(侧重食、药用菌)、农业、食品、环保和医药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的能力,适应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是立足于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生态大农业发展实际,顺应服务寒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理论基础和现代实验技能,成为能够胜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在当前“双一流”专业建设推动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对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总结,凝练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一、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措施

(一)深化专业综合改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坚持“质量核心”和“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学科特色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每年修订和完善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和食用菌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为基点;在生物科学大类框架下,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执行创新实践学分替换制度。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课程思政,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产出导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科研载体,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众所周知,专业建设与教师息息相关。多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重视加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倡教学及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同时以基层教学组织为载体,开展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增强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将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活动纳入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教师潜心教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提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不断加强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本科实验平台建设;积极加强与企业联系,夯实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此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省高校工程中心、省科技创新团队及校级重点实验室,逐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内涵。在外部条件不断完善的同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根据生物技术学科特色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定期修订和完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直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并且充分利用国家及黑龙江省的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提升一线教师的国际化水准,通过学校“青年教师生产一线实践学习班”,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重视教师引进及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在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物技术专业通过全职引进、兼职聘用和自主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教师,全力打造业务骨干,并采用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建立健全生物技术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化分子生物学两个基层教学组织,所有教师(含实验教师、实验员)均为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任务安排、课程组建设、教材选用与编撰、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改革交流、教学效果互评、学生双创训练指导以及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强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材管理、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监控管理等。建立和遵循学院各项制度与规范,包括试卷管理办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办法和实习安全管理等。制定和执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考试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办法等。同时建立完备的教学档案,包括专业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验大纲、生产实习大纲及教学日历等。实行教务处与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以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保障机构,通过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教学相关监督检查体系,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和反馈,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同时,生物技术系积极开展教学反馈评估分类总结及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根据督导和学生等综合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

(四)加强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多年来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对每届毕业生连续跟踪调查三年,每年统计一次,三年调查覆盖率分别为50%、50%和20%。同时,采取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填写调查表、网上调查和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质调查。由毕业生本人填写调查表时,要求填写时间具体,内容详细。采用电话调查形式时,负责调查人员要在调查表上签字,并确保调查内容详细、真实。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就业部负责。每次调查结束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根据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主题会议,提出整改措施,改进教师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并随时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重视并有目的地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3年来,生物技术专业教师承担各级教学改革项目近30项,获得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基因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生物技术专业教师出版各类专著教材合计15部;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本科生承担部级、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累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以及生命科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奖项20多项,本科生参与近20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生物技术专业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支结构优、素质高、业务强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已然形成,并多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新入职教师3人,2名教师出国访学,1人入选青年龙江学者,教学团队博士率达90%以上,聘请香港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教师王震为讲座教授,。基于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的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于2019年制定了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及技能,微生物和食用菌方向在选修课设置上着重体现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其中,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总数占比超过40%,实验室新增和升级维护仪器463台套,扩展大学生双创训练实验室面积近500平米,新建校外生产实习实践基地5个,投资近30万元升级改造校内食用菌基地。近三年,生物技术专业所有教师无教学事故和专业教学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各教学环节质量较高,均达到国家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已培养24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100余人。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很多毕业生已然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毕业生也普遍认为通过在生物技术专业四年的系统理论学习,结合实习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双重引领下,培养出了具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艰苦奋斗的独特精神。从用人单位的整体评价来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方面优秀率达到66%,称职率达到28%,基本称职率6%。由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因此其成为了黑龙江省生物技术企业新入职人员的主要力量。其中,大部分毕业生目前依然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各方面的表现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保研及考研学生累计52人,其中在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院和国外名校就读者超过40%。

三、未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紧密围绕北大荒及东北寒区地域特性、应用型和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紧紧依托生物学学科的微生物方向,既保证寒区环境微生物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传统优势方向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又积极培育北方食用菌育种栽培等新方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同时,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拓宽引进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充实人才队伍,构建具有明确定位、生态良好、职责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新入职教师及青年教师进入以学科和专业实验室为载体的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体制。加大专业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办学环境,把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发展战略和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创造发展条件,找准发力点,优化专业课程;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留得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践行上述思路,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资源,既要保证已有专业方向的优势,又要发展新的方向。通过制订详实的教师引进培养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积极培育各类人才,进一步强化寒区环境微生物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的优势,同时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食用菌方向教学和科研团队。在切实有效地开展吸引全国各地生源的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契机提升学科与专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生源质量。运用好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专业建设政策,不断争取资金支持;加强社会服务和转化,拓宽专业建设资金来源,改善专业教学、实验及实践条件;加大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舍弃那些传统的实验项目。鼓励教师申请部级及厅局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服务于教学。支持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各类比赛,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建设好校内食用菌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寒区环境微生物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高校工程中心,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鼓励、支持和帮助学生报考研究生,努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研究生录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