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范例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1

(一)提高了粮食单产。

种植任何粮食作物的时候,农民的主要目标都是想要尽可能的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粮食作物能够在抗病、抗逆方面的效率和品质都有所提高;将粮食作物的地方品种和品种间的杂交种植,以及重单作种植到间作套种等科学的栽培技术的改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作物单产的提高。

(二)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粮食作物结构来看,我国最近今年有这样一些调整:烟草、药材、油菜、:玉米、小杂粮这样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小麦、薯类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继续缩减,养殖业不断发展,这些调整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三)降低了劳动强度。

城市化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加深,向城市迁移的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种现象导致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减少,而且呈现劳力老龄化的趋势。如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匮乏问题就需要利用到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轻简栽培方法和机械化规模生产将能有效的缓解劳动力问题,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四)提高了生活质量。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在缓解劳动力不足,增产增收的同时必然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则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当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就愿意选择更加优质的粮食品种。市场对于优质品种的粮食作物的需要也将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

二、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宏观管理体制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1)体制和政策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建设和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较晚,体制改革的科技和经济结合问题还处在搁浅的状态,很多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问题不能得到管理体制的支持。

(2)部门和环节相互之间不协调。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由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控结合进行,但是双方要建立起协调的关系才能配合着把工作做好,而现实情况下,有的方面,政府的干涉明显多于市场的资源自我配置。

(二)创新主体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1)政府公共研究部门创新能力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公共农业机构的科研技术队伍的建设不完善,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整体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不科学,人才激励机制不足以引进和留住人才。科技人才不足导致的科研力量薄弱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很多农业企业没有给与自身的技术创新方面以足够的关注,而很多的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的中介机构所具备的力量又比较薄弱,所以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3)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农业方面的科学技术的推广程度和农民的接受程度有关,而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农民在理解和适应农业科技创新的时候需要较长的过程,这也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的阻碍因素之一。

(三)创新机制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1)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尚不能适应创新要求。

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科技投资作为物质基础,如果投资不到位以及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健全则会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出现问题。投资不到位的原因除了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之外还有就是其投入结构不合理,政府或者很多企业在进行投入的时候没有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出现了投入的重复或者过于分散的情况。

(2)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和技术之间的的升级换代比较快,所以农业科研的发展需要各各方面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及时交换沟通。如果各个部门的科研协作不够,知识、技术、信息互动不畅,就会导致科研的低水平重复。所以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强调健研究设施和基础数据的共享机制。

(3)产学研互动的机制不完善。

农业创新的出发点应该是市场的农业科技需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要从这样的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有效的科技需求到科技成果之间的转换。

(4)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激励机制是鼓励科技人才进行不断创新的有效动力之一,激励机制完善将是激励农业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到农业生产应用的有效措施。而目前的这种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管理机制与模式不适应发展需要。

(四)创新环境和条件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创新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创新法制与政策环境不完善。也就是说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需要政府给与的宏观调控,如公共科技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相关的规则还不够健全,每个地域所需的宏观规划和专门指导等都不够到位;其次就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还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对科技基础条件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基础条件还是相对落后,很多科技资源共享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整体布局和统一的宏观管理,没有整体和宏观的布局就会导致农业科技投资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最后就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之中,政府的职能履行过程中出现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使得在科技资源在宏观配置过程中出现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五)创新文化方面制约因素分析。

创新文化方面对于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阻碍也是不可忽视的:学术民主作风存在行政化倾向。行政化的等级的观念和标准不利于学术与科研的创新;各个部门的工作分割现象较为普遍,协作性差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主体间的真诚互动和沟通;制度缺陷导致急功近利现象的存在让自由向上的科技创新价值导向受到抑制;创新的公平性和创新性不足,由于没有健全的科研体制、风险共担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竞争动力和能力不强,这种环境是不利于激流勇进的创新精神培养的。

三、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举措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创新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强化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储备研究?,立足于市场农业建设的需求,重点加速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加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撑能力。其次是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支持引领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也就是说提升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着力解决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最后就是加大成果转化、农民增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力度。发展循环型和节约型技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四、结语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2

1开发生产领域方面

首先,科研机构和人员对生产领域技术支持不足,重视不够。农产品科技产品结构相对复杂,这增加了农技推广人员在一些技术理解方面的难度,因此,科技人员在研究和开发时的工作地点不能完全局限于实验室,而且还应到田间地头进行相关技术指导,减少技术推广应用环节所遇到的各种阻碍,为科技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扫除障碍。其次,产与学、研、推广各环节严重脱节。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是三个独立体,因此,如何将三者有效结合是发展我国农业所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科研领域方面

首先,研究领域狭窄,局限于传统格局。粮、油、棉、麻等大宗类农作物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点,全国从事大宗农业生产的技术人员占全部农技人员90%以上,其中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这反映了在研究环节上注重产前、产中,而忽视农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运等产后环节。其次,研究机制存在不完善。目前研究机制缺乏鼓励制度,导致人员缺乏研究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研究人员仅仅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应付研究,导致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科学研究后发现其研究并无现实意义。最后,研究经费不足。农业研究需国家给予的经费支持,而目前我国发展有限,总体资金有限,需投入资金的项目多,这使得相应的资金投入量也随之减少而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政府财政划拨,农业研究经费不足问题出现便不足为奇。

3农业科技创新措施

3.1完善推广领域

首先,需要将推广设备更新。结合原有的报纸、杂志、黑板报、学习班等方式,根据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完善农村网络体系,利用网络对农技进行推广,避免信息获得滞后问题。其次,招募推广人员并适当的给予补贴。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人力的帮助,农村存在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他们的认字水平较低,仅依靠纯文字类的推广宣传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效益,通过招募推广员,由推广人员进行讲解能起到较好的推广作用。此外,为保证推广人员不流失,给予他们适当的补贴相当具有必要性。

3.2加强开发生产

开发生产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在开发生产科技产品前,应当对当地的农业环境进行考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发生产,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将试验环境范围扩大到农地中去,结合农民对科技产品的意见反馈对科技产品进行试验修改。同时参照、学习国外农业科技创新较为发达国家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技推广较好融合的方式,结合我国农村实情及专家们的意见对我国较为薄弱的三方融合方式进行强化。

3.3重视科研

国家在农村科技创新方面适当的增加资金投入,农村相关部门拓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此外,国家应当完善农村科研项目制度,制定适当的鼓励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同时,对科研项目的制定及开展严格把关,避免过多的资金投入到与农村科技创新项目无关的项目中,造成资金浪费。

4结束语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3

以产学研推为一体,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产学研推一体化优势。充分发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研发优势,狠抓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与科技相互支撑、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生产促科研、科研带生产的良性循环。集团公司根据农业技术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总部设立农业科技处(农业处),负责全垦区各项农业科技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各农场都建有农科所、植保站、兽医站、土肥站、农机站等农业专业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为垦区实现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体系支撑。以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垦区5个重点农业科研院所(站)、18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支撑,构建辐射全垦区的科技研发网络。与中科院土壤所合作的院士工作站也正在积极筹划之中。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江苏垦区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270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5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50人,中高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8%左右,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职工总数的13.5%。近几年来,每年从农业院校招聘大学本科、硕士生到农场就业,形成了人才队伍的梯次配置。三是注重高端实用人才引进。垦区特别注重培养和引进顶尖专业人才、领军人物和落地人才,培育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争在分子育种、生物灾害综合防治、循环农业及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以落地生根、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

充分发挥垦区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优势,搭建新技术、新成果创新的推广应用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围绕生产需要和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力度。集团公司专门设立科技项目专项经费,支持下属各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十一五”以来,垦区累计实施了400多项科技试验,部分课题项目研究创新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通过农业“高产增效、节本安全”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稻、麦、棉、植保、土肥、农机、养殖等十项农业技术体系,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改进、创新,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组装、集成和生产中关键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对垦区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到较好提升,农业综合产出逐年提高,主要作物单产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引进并开发了一批填补垦区生产空白的农林牧渔新品种。近年来,垦区通过试验示范引进近100个稻、麦、棉、花卉、果林、水产、畜禽等农业新品种,引进新农药,消化吸收新技术50多项,累计推广辐射面积达500多万亩,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达29个,合作开发新品种达15个,有22项农机技改和创新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加大对外合作研发力度,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创新技术。集团公司与省农委、省农科院、南农大、扬州大学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华种业加大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大型种业企业合作的力度,通过优势互补,开展协作育种,先后与江苏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镇江农科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发展有机联合为目标,加快绿色有机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垦区100万亩耕地全部进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生产领域,已有81.3万亩农田获得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其中: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8个,农业部肉禽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农业部水产类健康养殖示范农场3个,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1个,农业部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联系点农场1个,部级种子生产基地15个,部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规模化养殖小区128个。苏垦米业被农业部安排为首批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实施单位,弶港农场的西瓜、东辛农场东米公司的肉禽列入全国农垦质量追溯试点。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4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

1我国农业科技的改革

1.11985年的改革

第一次农业科技的改革目标是为了通过调整科研方向,促使传统农业转向科技农业发展,实现科研多渠道创收而进行的改革,主要的手段是基于当时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拨款制度的改革。

1.21992年的改革

第二次改革的目标是将科技与经济结合,全面投入农业科技发展道路的创新上,并形成了“三三制”。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深入推广了农业科技的优势与好处,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创新。

1.31999年的改革

第三次改革的目标是对科研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可以说这一次的改革持续至今,由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分类管理然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速度,为现代农业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但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改革的步伐受到了阻碍,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横在面前需要迫切解决。

2基于当下社会发展对于目前现代农业提出的问题

2.1管理体制的不明确

农业科技不仅仅是农业,而是涉及多个部门与领域,对于农业科技的管理体制一直处于模糊不明的关系,多个部门之间虽然共同合作来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但是就管理层面而言却是独立的[1],不够明确的管理体制导致了管理问题上的纰漏与疏忽众多,也为科研潜在的腐败问题带来机会。

2.2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是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如同羊群缺少头羊,其它羊就会漫无目的的乱走[2]。农业科技与市场关系紧密,农业科技的变化时刻影响着市场的变化,所以农业科技在市场中始终面对强风险与强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无论就科研团队的人才上,还是科研成果的运营上,都缺乏对于主体的确立,使得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愈发的不明确。

2.3激励政策的不到位

激励政策是鼓励我国科研人员深入科研创新创举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就农业科研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多相关的激励政策措施,但是这些激励政策背后科研人员所面对的是繁琐的操作程序、申请步骤、客观条件的限制等等,诸多阻碍使得奖励政策反而成为了诸如一纸空文一样的存在,不到位的激励政策降低了科研人员的探究激情,也是阻碍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直观因素。

2.4推广的力度与成果的转化慢

无论是从科研成果的推广上,还是对于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农业产业信息上都体现出了一个致命的因素——慢。而造成推广的力度与成果的转化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储备与培养上,存在供不应求,数量限制的问题,同时科技转化为农业与职业农民培训没有衔接好,致使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理解与消化、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问题,最终导致了“慢”。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完善政策体系

3.1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

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措施。基于部级的科研机构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以农业生态与科研单位为基础,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高农业科技管理的职能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与此同时,就农业领域诸如农业生物、耕作、机械等方面不断提高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农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同时在相关配套措施的辅助下,建立起农业科技发展的区域线,为农业科技创新划定区域,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

3.2进一步健全激励政策

进一步健全激励政策能够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决心与科研进展的步伐,是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从科研经费与使用制度上入手,确保科研经费的落实能够到位,使用制度的建立合情合理,并进一步形成弹性的预算管理。其次建立考核评价标准,对于突出表现的人或机构给予奖励,建立以科研学术理论与农业实际结合为主要内容,并结合社会效益为重点的评价体系,为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进而开创农业科技创新新局面而全面奋斗与努力。

4结束语

农业科技创新是接下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一直以来就农业领域所倡导的发展方向,科技的创新推动现代农业的进步是基于当下现实所对农业提出的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对于农业改革历程、现存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从理论的角度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望相关学者能够继续深入探究,共同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少华.科技组织管理创新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工作通讯,2017(10):100-101.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5

关键词:农业科技;金融耦合;政策支持;机制管理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平衡与经济稳定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农村经济建设若想取得进一步发展与进步,需要加强对现代农业科技技术创新的研究。农村金融政策,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间存在着耦合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也在不断加强。为此,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政策扶持与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经济发展的统一步伐。

一、我国金融发展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一)税收政策。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农业最为直接的金融政策是财税政策,是对农业补贴最为明显的体现。当社会市场经济无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时,税收政策则对农业发展起到极大支持。我国的税收政策主要可以分为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于农业发展中的推广机构,科研机构与科技研究所等进行相对应的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则是针对相关农业企业所提出的一系列税收减免的优惠,税收政策的推出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科技贷款政策。科技贷款政策主要包括政策性的银行科技贷款,商业银行科技贷款与民间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科技贷款作为农业债务融资的主要工具,对于农业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金融引进具有重要作用。

(三)农业技术市场政策。农业技术市场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农业技术企业与农村技术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加强技术管理来确保技术合同法规的严格执行,农村技术市场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加强科技与经济沟通的作用。

(四)人才政策。人才是推动科技技术创新发展的最主要原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人才竞争也是最主要的竞争内容。随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提加,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入农业发展中,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性进步,人才政策的推出对于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大幅度减少人才的流失。目前我国的农业企业的福利相对比其他科技行业来说水平较低,农业科技企业为吸引更多人才,需通过福利待遇,工资报酬,住房职称等提供更多的政策性补助。近些年来我国针对农业院校提高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高校的人才培养,为农业发展输送更多全面性综合人才。

(五)创业风险投资政策。近几年来,更多的人参与农业企业的创业发展中,但相对比其他行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创业难度更大,同时遇到的企业风险性也是不可预测的。面对此问题,国家通过推出创业风险投资政策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农业创业中,解决创业企业存在的风险投资问题,顺利的带动农村企业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发展下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一)农业众筹模式。农业发展的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技术的推动,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也需要建筑互联网金融平台。因此,农村科技与农村金融之间的耦合关系是较强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推动科技与传统农业的结合,给予了农业生产得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如互联网的销售网络平台的搭建所耗成本较少,但却扩大了农产品对外销售,提高商品销量。金融服务的线上支付也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农村众筹模式需要以互联网线上支付为技术支持,当农业科技企业在发展时,若存在交易前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农业众筹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提前收到货款,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特别是对于创业型企业,农业众筹模式可以降低农业科技企业的生产风险性,提高了对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

(二)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模式。农村的经济发展除了基础建设以外,也要推动农村的内部消费,政府等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来综合农村的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以此带动农村经济。互联网平台下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模式日益完善,随着农村的产业资源数量的增加,以此为基础全新的销售模式应运而出。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模式,综合传统购物模式与电子商务消费,这是农村当地政府与农村金融共同支持下所完成的促销模式。农业同意生产商可以与多方投资方进行合作,扩展农村金融收入的渠道多样化,农民的经济收入多样化。同时建立互联网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对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管理约束,改变农村经济的消费模式,更为有效地确保农村金融的有序发展。

(三)供应链创新模式。基于互联网为发展供应链创新模式,是全新的农业产业链。在此供应链中,农产品作为供应主体,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农业产业链与企业间的有机结合,将农业金融服务发展以更为科学性的构建,将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农村企业间的利益与风险形成共同分担的形式,转变为联合的增信机制,更好地完成以农业为发展的企业融资。供应链创新模式的建立,更好地将农业金融与科技进行连接,以供应链为发展基础完成农业经营的生产销售回款等全过程。互联网平台也可以对产业链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健康发展。

(四)网贷融资模式。网络购物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常态化,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日益完善也促进了农村金融发展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对于农村金融经营发展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中的资金渠道,为解决该问题推出了网贷融资模式,网贷融资模式使得农业经营主体在进行金融贷款申请时具有较大的便利。网贷融资进行金融贷款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作,完成申请审批交接等过程,在进行金融业务申办时,申请者需要进行两次审核,确保网贷融资的安全性。

三、金融创新机制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我国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金融政策,在农业科技技术创新探索实践过程中取得极大的成效,但因总量的不足导致问题的存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类金融贷款仅占全行贷款的0.2%,科技类金融贷款数量仅是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的3.8%,目前仍未成大规模发展。同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模式支持也有待加强,目前金融的资金引入大多数采取的是抵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的模式,但这与农业科技企业的轻资产的特征具有不符性,互联网社会的大数据现代化增信手段也很少使用。因农业科技发展的风险较高,目前基层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是不愿意对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支持,在主观意识上缺乏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正确认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充分地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策性金融在金融体系中起到指导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的战略发展与政策的运营提供服务保障。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来说是政策性金融最主要的履行责任。因此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应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战略高度,加大对农业科技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相关政策的改变,提高政策性金融所覆盖到的面积,加大其影响力。在整体的金融体系中起到良好的代表作用,以此来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发展。

(二)突出政策性金融支持重点。金融机构在对农业科技企业做出政策性金融支持时要明确支持重点,农业科技支持重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支持现代化种业发展。农业生产状况与种业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对于开展分子设计育种高效制繁中,种子深加工等农业科技企业进行支持,通过资金的引入加快企业的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推动区域性的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带动更多现代化的种业企业发展。2.支持高端农机装备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灌溉机械,仓储设备与一系列智能化农业作业设备技术研究的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性金融通过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智能化选择,最大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的工作难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在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时,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政府等部门起牵头作用,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等科技创新项目。政府通过对民营农业科技企业的数据收集,加大对企业入驻的数据查询走访,择优选择企业进入到科技创新园区内,形成园区内的一系列政策性金融支持。

(三)积极创新支持模式。金融机构应根据农业发展实际需求与农业科技企业特点,来制定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模式。在进行资金贷款时,金融机构可以扩展抵押物的范围,针对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特点可以进行大型农机具机器设备抵押,可以对农业设施使用权专利商标知识产权等作为抵押,降低农业科技企业的贷款门槛,提高企业贷款可得性。金融机构需要加快研发供应链相关金融产品,以服务农业科技为核心,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设定。以农业科技为核心,农业发展的上下游企业可以选择将订单应收账款存单等当作抵质押物,促进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的经济化转变。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如融资租赁公司与不同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通过对农业发展提供贷款来达到间接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农业科技行业的投资最大隐患是风险问题,为缓解该问题,可以建设成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合作的局面,来促进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的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发展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企业的资金融入力度,以此来带动股权融资或投贷的发展。

(四)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设。要提高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性金融的带头作用来带动基层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针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高风险特征,金融机构需要适当的提高风险容忍度,在经济发展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免责机制的设定,对于不良贷款行为要进行更为仔细的分析,适当放宽企业贷款条件要求。打消基层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科技创新的顾虑,解决基层金融机构不想不敢参与的问题。针对基层性金融机构要进行适当的权力下放,给予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权利,鼓励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创新性产品模式,对于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将农业科技企业的贷款进行下批,同时上层金融机构也要给予下层金融机构的更多技术性指导,上级金融机构应宽容下级金融机构的失败。为带动下层金融机构的发展积极性与主动性,应将政策进行适当的倾斜,如政府在针对金融机构进行考核时可以将政策扶持倾向于对农业科技创新起到支持与推广作用的金融机构。农业科技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内部财政资金管理水平与加强对政策性金融资金的衔接配套,科技企业要充分地发挥出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与风险分担,以此来对自身企业的稳定性发展提供一定保障。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在市场经济中履行自身责任,对农业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财税与货币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差异化的监管机制,优化与管理金融的发展环境。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耦合机制设计

(一)政府引导农业科技发展。在农业科技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参与来引导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此阶段中政府可以为农村科技发展提供风险创投引导资金,借助此来吸引社会大量的金融资本投入到农业科技中,与此同时政府也要为投资农业科技发展的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性的扶持,最常见的政策扶持,如财税政策,通过对企业的补贴来避免金融机构的资金亏损

(二)在市场政府推动下共同促进农业经济。为推动农业科技也创新首先需要了解农业科技企业在发展中的需求,金融机构也要完善自身的项目服务,通过金融服务的创新来适应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金融机构通过自身项目的完善可以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同时大量资金的注入也可以也带动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政府在此过程中要完善农业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科技产业的联合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科技金融产业集群的扩大发展。在农业科技发展初阶段时,政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风险创投引导资金,当社会资金引入的目的达到后,政府就可以推出对农业科技金融资本市场的干预,最大限度地给予市场自由化的发展。

(三)市场的自由性操作。市场的自由性操作是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中金融机构作为主导力量,要求金融机构应主动结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形式,以及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文化的创新,来更好地完成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项目服务,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与农村科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给予市场的绝对性自由,但政府也要做好指导工作,在此阶段中政府起到的作用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树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金融风险防火墙,避免因过度的金融创新而产生金融泡沫,通过对市场经济的环境维护为农业金融机构与农业科技企业的自我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五、结语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

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经济建设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政府通过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国民收入总值。生产资本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发挥农业金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把互联网运用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中,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生产-销售-服务”的农业经济发展平台,更好的推动农业金融经济的发展。

1科技创新视觉下农业金融发展的条件

1.1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农业改革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我国政府加强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关注度,国家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为农业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2019年的“三农”文件中,政府提出优先发展农业的原则,农业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政府加强落实农村的土地流转政策[1],让农村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管控和支配;政府提高农村互联网的基本配置,通过降价和试用等方式普及互联网,为农业金融的发展提供物质和政策上的保障。

1.2农业信息化的驱动

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深入到农村的经济建设中,农村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也逐渐完善,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更好的响应党的“三农”号召,国家的科技部和农业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高科技和农业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农村的网络建设逐渐普及,基础设施也将逐步的完善。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的网络覆盖率还在快速的上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为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1.3现代化农业市场的需求

农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国的农业生产以粗放式的管理为主,给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带来了阻碍。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生产,由于农民的风险意识较差,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并不高,严重影响到农民的整体收入。同时,农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受到金融市场抵押物质审核的阻碍,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较低,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现阶段由于现代化资金的需求量增加,产品多元化[2]的不断发展,农业的金融发展更需要借助高科技的指引。

2科技创新视觉下农业金融发展的模式探究

2.1农业众筹模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农业金融的发展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金融平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将高科技和传统的农业金融相结合,给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高效、便捷的服务优势。如,互联网技术下的网店投资较少,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优势;线上支付的模式给农村的金融交易带来便利。农业众筹模式是基于线上支付的基础上,指在交易前生产资金出现不足,可以通过交易平台让消费者提前汇款,解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对于大型生产发展的农户来说,农业众筹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的风险,整体上提升了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

2.2线下体验线上抢购的模式

为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需采取各种手段促进农村内部的消费,用于综合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水平。在电子商务平台日益完善的基础上,产业资源日益的增多,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促销手段应运而生,“线下体验线上抢购”的结合是在当地政府和农村金融的支持下的促销手段,它可以多个投资方与同一个生产商合作,让农民的收入多样化,同时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平台进行管理和约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更好地保障农村金融的有序发展。

2.3供应链创新模式

供应链创新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的农业产业链,所谓的供应主体也就是农产品,在互联网的交易平台上将农业产业链与企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风险共分担的形势,科学地构建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形成联合的增信机制[3],让以农业为主体的融资困难更好的化解。供应链的建立将农业金融和科技有机的整合,在农业供应链中完成生产、销售、回款的全过程,同时网络平台的监管作用将会保障产业链的更好发挥。

2.4网贷融资模式

随着网购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网络平台也日益完善,农业金融的发展也和互联网有机的结合,但在实际的发展中资金成为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大困难,针对这种现象,网贷融资模式营运而生,为农业的金融贷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贷融资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需要经过申请、审批和交接等流程,申办的过程要进行两次审核,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网络平台出现的不良贷款需要进行相关的法律诉讼、委托相关部门清收,通过上门拜访和电话提醒的形势进行处理。

3结语

在开展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很多,但在现代化高科技的指引下,国家需要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从而带动农业金融的发展,政府要结合农村现阶段的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的生产和消费,从整体上提高农业推广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邵毓.对基于互联网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81.

[2]王仕佳.基于互联网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的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19(9):31.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7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市加强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广安龙安柚优质高效种植、华蓥蜜梨集成创新等农业示范项目等,“科技之花”在田野间精彩绽放的同时,我市突出民生科技创新,引导鼓励医疗、教育等行业机构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民生服务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医疗和养老为例,我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联办,三级医院增加到7所;建成养老机构25所,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8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与“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民生科技创新还需加码加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把握发展大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民生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回应新期盼。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育推广,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河海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设立农林科学研究院,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推进广安龙安柚、广安蜜梨、邻水脐橙、广安青花椒、岳池稻米、武胜大雅柑、武胜蚕桑等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要加强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应用,推进与知名农机企业合作,引进发展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数字农业,实现现代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重点突破。要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建设创新平台,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生产体系,打造一批新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范文8

关键词:基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科技创新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农机技术推广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对应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1创新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对粮食安全的保护,这样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产生推动性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要求,从而帮助农产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针对其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还需要将行政的区划的分析,就需要实现区域推广站的建立,同时创新对应的竞争和用人机制。通过区域站的建立健全,才可以确保其农民实际需求的满足,并且做好对应的布点处理,将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引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实现研究,做好后续的推广处理。通过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拓宽,就可以带动区域农户的发展,满足其对应的进步。基于具体的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推广处理,实现对队伍的精简,这样也可以维护其体系的稳定性,再加上推广网络服务功能的设计发挥。将区域推广站的基本功能增加,作为新技术以及成果对应的展示平台,再配合上试验基地的推广,完善其教育和培训处理,如此就可以满足没有平台来进行培训和推广的问题。另外,通过竞争方式的合理引入,防范人流流动性不足,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配合上有效的创新,就可以避免农业推广机构的限制。首先,合理引入从业人员的资职机制,提升基本的人员素质,完成对从业资格考试的认证,最终培养其人才,及时的补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次,实施竞争上岗和对应的招标管理,努力提升农业技术的调配力度和基本交流。最后,实现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对应的规范标准,实现考核制度的完善,这样就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方式和内容的分析,最终完善指标体系和评级机制。针对相关的人员的成绩与工作量,做好对应的评判[1]。

2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模式

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还需要实现对推广机制的创新处理,将社会的力量完全发挥出来。目前,在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因为市场激励机制的缺失,就可能会出现有效实施的影响,最终无法配备对应的利益诱导机制。同时,提升推广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将服务的空间进一步的拓宽。首先。改革培训模式,实现对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好农民对应的教育服务,能够为其农业科技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迎合农业经济的持续实施。另外,在实施技术推广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其实际的竞争力提高,实现对农机技术的推广深化处理。另外,做好技能方面的培训,也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持续推动,这样就可以满足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且注重培训与讲座,提升对应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其次,利用多方联动的模式,提升其具体的服务质量。确保所有的监理人员都可以选择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文明执法,从而提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对应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性,并且掌握时机的信息恭泰,这样也可以将实际的问题全部的解决,确保其工作内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进而获取社会的支持与任课,最终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2]。

3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对新型农机技术推广的分析,通过创新方式,让农机技术推广能够真正满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毅.扎实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J].江苏农机化,2019(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