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范例6篇

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范文1

一、整体感知,预测设疑

语篇教学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材料,千万不要将课堂的教学集中于语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型上,而是要从语篇整体出发,让学生在语篇整体情景中理解语言,发展语言能力,而不是断章取义地说教。因此在语篇教学中笔者通常是结合语篇的文本,结合语篇插图、话题等让学生进行想象或猜测语篇内容。预测是语篇教学的好方法,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预测即将发生的故事,这一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知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激活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信息,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的教学中笔者就结合语篇话题A letter to a penfriend,让学生思考Who writes the letter? Who is the penfriend? 让学生结合插图预测语篇内容,进行思考、预测,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对语篇的好奇心和阅读的满心期待,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动投入者,给阅读教学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课文动画或听录音等多种的方式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内容,让学生对语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内容。通过预测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学生对整体感知就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探知欲,这样的整体感知就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预测设疑,整体感知”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活动推进,理解答疑

语篇教学不仅要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感知语言内涵,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精读,处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和新的语言知识。而小学生缺少语言基础和一定的语言学习技能,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降低学生语篇阅读的难度,获取语篇的具体信息,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任务和要求,有着具体目标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中,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之后,笔者设计了Listen and answer解决LiuTao怎样认识Peter的和他为什么要写信给Peter; read and circle圈出Liu Tao写信所需的物品;read and underline想一想妈妈会问哪些关于Peter的问题;listen and choose 选出Liu Tao打算告诉Peter什么。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任务活动,将语篇内容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等渗透其中,有了明确目标的具体的任务的引领,使得学生的阅读步步推进,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语篇的主要内容,在这些任务的帮助下,学生逐步掌握了语篇的大意和精髓。

三、突破难点,发散思维

语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信息,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读懂语篇,同时更要抓住重点,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更多、更细、更有深度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3 It was there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初步理解了语篇大意之后,设计了让学生完成表格的任务,学生寻找出camera和films过去时间内和现在所在的地方,再结合表格引导学生运用句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处理了本课的重点语言内容:一般过去时。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语篇教学范文2

【Key words】Genre; Genre Analysis; Genre Pedagogy

体裁(genre)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的分类,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惯例紧密相关(Kress,1985)。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该分析法超越了语言的表层描述,注重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试图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认知结构。

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体裁教学法” 成为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理论依据

1.体裁。“体裁”最早被用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后来人种学家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学家们对“体裁”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界定。目前国外从事体裁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学派:以Swales,Bhatia为代表的特殊目的英语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以Halliday,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SFL )和以Miller,Berkenkotter & Huckin(1993)为代表的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Rhetoric)(依次简称ESP学派,SFL学派和NR学派)。

ESP学派中的Swales最早对体裁做出界定,认为“体裁”是一组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这一定义又被Bhatia进一步阐释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

SFL学派中的Martin 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某一特定文化成员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Eggins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他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类型的体裁”。

NR学派的Miller认为体裁是“社会行为”,在“作为社会生活的体裁”一文中,她指出“体裁不是分类的形式名称,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建立在典型修辞活动上的、规约的语篇分类”。

三个学派对体裁的界定在本质上一致,即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基本一致的图式结构。然而,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仍存在某些差异,使用者可以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创造性,创作出符合特定情景的语篇。

2.体裁分析。体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既涉及文体分析,又涉及语篇分析,其根本宗旨是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表层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所以,体裁分析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解释性。体裁分析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体裁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以及影响语篇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和构建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在语篇中实现的理据。因此,体裁分析不仅关注语篇的语言特征的描述,更重视解释语篇的构建理据,探讨语篇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

二、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语言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裁能力(genre competence),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更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体裁教法根本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以帮助他们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对于体裁教学法,尤其是显性教学(explicit teaching),三个学派持不同的观点。NR学派大多数研究者反对显性教学,认为体裁在课堂上是难以捕捉、不可学得的,教师的显性教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体裁意识可通过大量接触同类体裁的语篇而不断渗透获得。体裁知识与得体的交际行为不是通过课堂指导学得的,是在参与日常活动和职业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因此,基于该学派的理论主张的教学活动受到限制。

另外两个学派的教学理念则恰好相反。ESP学派主张显性教学,认为那些尚未渗透到目标文化中的二语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体裁教学才能了解体裁规约。这一学派的教学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语言资源特征。SFL学派也支持显性体裁教学,该学派研究者认为,体裁教学的目的就是解释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只有显性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体裁。因此,学生需要教师通过范文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才能掌握语篇。Martin等人设计出“Teaching-Learning Cycle”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示范分析(Modeling)、共同协商写作(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整个过程涉及大量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交往活动,通过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讨论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构篇机制、语法修辞等特点。这些教学活动涉及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三、体裁教学法的综合评价

从实践应用层面可以看出,将体裁理念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显著。然而,该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

1.体裁教学法的优点。(1)体裁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不同体裁的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该教学法提供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可根据不同体裁的图式结构,很快抓住语篇的框架,同时可以模仿图示结构来组织新语篇。(2)体裁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关注语言符号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将语篇建构过程看做是一种社会行为,更加注重语言资源的社会性。(3)体裁教学法模式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语篇教学范文3

对于笔者而言,“思维导图”(mind map)就是一条不错的教学良策。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能够以图形简化文字,提炼语篇,帮助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既凝练了阅读线索,又概括了语篇信息,有着“千言万语不如一图”之优势。在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明确阅读任务、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实践三方面,谈谈如何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叩响小学英语阅读之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导图指路,明确阅读任务

小学生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心,遇到一个新的语篇时,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去读。逐字、逐句、逐段地从头读到尾,是他们天性使然的阅读习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高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改变他们原始的阅读习惯,借助“思维导图”的办法,帮助他们明确阅读的任务,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认真读完了语篇的每个词汇,但是却依然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而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他们理清脉络,指引他们带着任务去阅读。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new home》这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在语篇导入教学中,呈F了课前绘制的“Map”,把“我”想要找的东西,呈现在新家图中。在语篇热身中,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地图,把这些东西标记出来,并把它们读熟了,为接下来的对话练习打下基础。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提示下,初读语篇,把“我”想要找的东西,从语篇中都先画出来,如此引导学生找出与“Where is/are….”相关的句子。

导图引路,启发学生思考

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脑袋瓜子其实转得很快,而且往往可以给教师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语篇阅读中,一线教师要改掉精讲语篇、面面俱到的毛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常把“思维导图”作为语篇教学的导航,以“思维导图”引路,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给他们走进语篇的机会与空间。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单元“story time”时,笔者将教材中的“Match and say”这道配套练习进行了改造,将原本连线小练习,变成了“思维导图”的半成品。在这个“思维导图”中,笔者以“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为主线,引导学生找出对话的主人公,并找出他们对应的上学工具,在地图中的“Home”做上相应的标记,以“思维导图”出发读语篇,并在语篇阅读的过程中,完善导图,实现了以导图指导阅读,以阅读完善思维的教学目的。在这个迂回的思维活动中,学生们既从导图中获得了语篇阅读的线索,又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潜能,深化了对语篇的认识与理解。

导图造路,促进学生实践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窗口,它不仅是一个小故事,融合了新的词汇、知识点、跨文化交际背景等,它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语用大舞台,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肥田沃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以“思维导图”造路,以语篇为背景,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跟着“思维导图”,脑也动起来,手也动起来,把语篇中学到的立马用起来。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时,笔者发现这个语篇的内容比较长,话题也比较新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吃力。为此,笔者在教学“cartoon time”时,尝试在语篇的基础上,开辟语用的新天地,把Bobby和Billy的“the poster”――Protect the Earth加以延伸,以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画白板的形式,画出poster的导图,并鼓励学生放飞想象,打开思维,把poster的导图,画得更丰富、更完善。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大家的“思维导图”,动手制作一张以“Protect the Earth”主题海报。在这个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生们很快就能够将“story time”“cartoon time”里学到的东西,用在其中。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保护环境这个话题的认识,而且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应用水平。

结束语

语篇教学范文4

摘 要: 哈蒙德提出的“读写循环教学”理念把英语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个循环,克服了以往结构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微课作为教学手段可贯穿写作教学的四个阶段,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介绍以微课为载体,以“读写循环教学”理念构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具体阐释此模式在“美国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应用,希望该模式不断提升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微课 读写循环 大学英语写作 教学模式

1.引言

“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教学”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对象为在校学生,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将微课视频资源整合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可以进行符合正规教育的正式学习(汪滢,2014:17-22)。“读写循环教学”理念提倡通过不断的读写循环逐步增强学习者的读写能力(Hammond et al 1992:5)。笔者尝试以“微课”为载体,借助“读写循环教学”理念,构建以“篇章结构习得”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主要回答两个问题,即:何谓以微课为载体的大学英语写作读写循环教学模式及该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应用。

2.以微课为载体的大学英语写作读写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

哈蒙德(Hammond et al 1992:5)认为一个完整的写作教学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建立场知识、建立语篇模式、合作创造语篇和独立创作语篇。在这种写作读写循环教学模式中,微课作为教学手段贯穿写作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场知识。学习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了解写作主题,使学生在学习范文之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为分析范文和进行创作活动打下基础。教师使用微课视频给学生展示相关教学要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文化和相关重点。第二阶段,建立语篇模式。学习者通过学习典型语篇,熟悉相关的语类模式和语类结构。教师向学生介绍语类模式、带领学生分析体现主题的典型语篇、引导学生注意语类的社会功能及所表达的目的。教师使用微课视频给学生展示典型语篇的语类结构及词汇语法特征,让学生深度了解相关语类的语篇模式。第三阶段,合作创造语篇。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与语类样本相类似的书面语篇。学生亲自将语类与主题结合起来,运用语类模式表述对主题的看法。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给学生展示与写作相关的主题。第四阶段,独立创造语篇阶段。教师给予学生独立创作语篇的机会。教师的角色从明确提供帮助转化为发表建设性评论,与此同时,发现学生在独立创作语篇过程中出现的个别或全班性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教师要确认学生已掌握了主题、语类结构及相关的词汇语法模式。另外,教师还可重复播放前两个阶段的微课视频,提高学生独立创造语篇的效率。

综上可见,以微课为载体的大学英语写作读写循环教学模式可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以微课为载体的读写循环教学模式在《美国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有四种语类结构: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中说明文按照其功能分成:举例说明文、比较对比说明文、过程说明文、下定义说明文、原因说明文、结果说明文和分类说明文。笔者以“美国大学英语写作”第九版第12章结果说明文(Effect Essay)为例,探讨在读写循环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利用微课,在作教学的四个阶段让学生掌握结果说明文的语篇功能,把握结果说明文的语篇结构,最终独立创造结果说明文语篇。

3.1建立与结果说明文相关的场知识

在建立结果说明文的场知识阶段,笔者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三个问题。问题1:What is effect essay? 问题2:What ar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 essay? 问题3:What are the effects of watching too much TV? 通过问题1,让学生清楚“Effect essay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n event or situation.”。通过问题2,让学生明白结果说明文的三个特点:explain several effects of a single cause; the cause is brought up in the introduction; each effect is discussed in each body paragraph。通过问题3,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列出“Effects of watching too much TV”的提纲。如图1所示:

3.2建立结果说明文的语篇模式

在建立语篇模式阶段,笔者在课中设置两个任务,让学生了解结果说明文的语篇模式。任务1:引导学生分析“Joys of an Old Car”这篇范文的语篇结构,并引导学生用提纲的方式列出范文的语篇结构,如图2所示。

任务2:引导学生用提纲的方式列出结果说明文的语篇结构图,如图3所示。

语篇教学范文5

试图通过整体性原则、心理学原理、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来阐述课堂语篇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构建一种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归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实践;构建;学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97-02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始终没能,也不敢摆脱升学的指挥棒,热衷于“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使用英语的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粗略懂一点语法,能辨认一些单词,听、说、读、写能力低下。这一现象极不利于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极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听不懂、看不懂、写不出、讲不出的畸形英语。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1 对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主要内容的思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我们认为,“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一部分无需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作为教师可侧重进行学法指导;这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的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英语学科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之所在。因此,我们主张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归的课堂教学模式。

1.1 语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a. 整体性原则b.心理学原理c.图式理论d. 认知理论。

从广义来讲,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识分类等心理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学习是由一系列过程所组成。根据这一理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1.2 语篇教学法的含义。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以往的这种以词、句子为核心的外语教学,如果用在外语学习初始阶段也许是有一定作用。但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也包括文化背景、语用、认知等方面的知识。Skehan(1998:18)认为,只有通过实际参与语篇交际,才能真正理解语篇。因此,只有语篇教学,才有利于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

1.3 语篇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各个部分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

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a. 导入(呈现) b.速读 c. 理解 d.精读 e.复述(表演)f.讨论g.巩固等七步。a. 导入(呈现)(Presentation):可通过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图式。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要大于语言知识。

2 教学构建的策略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各项教学媒体相继投入使用,校园网、多媒体实验、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保证了英语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保证,因此在每一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展示语篇功能,从中心句(topic sentence)到关键词(key words);从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到段落结构(paragraph structure);从中心话题(theme)到与此有关的深层次的思考(in-depth considerations),在整个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依托所创设的情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篇交际能力。

3 结束语

语篇教学范文6

首先,现行英语教材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的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包括学生语篇领悟能力、语篇的解码能力、以英语方式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不能一蹴而就。然而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包括教材的编辑在内,侧重的仅仅是学生对单词的认写程度,基本忽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忽略对英语表达技巧的培养和引导,这其实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基础训练。

在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语篇的表达上,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学生对于语言的书面运用状况,对于错误的关键点能够给予及时的纠正。这本来是非常有效果的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但是,过往的研究及教材的编纂聚焦的是句法层面和语篇结构,并未将语篇的语义逻辑和表达功能解释清晰。传统的英语教学也并没有将初中生应该学习的基本句型按句法和语意结构的难易程度进行规划以便在不能的年级进行不同的教学计划,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语言表示的事件、概念关系,就是思维运作所欲陈述或呈现的关系,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运作以及传达思想的工具。学生之所以要练习句型也是为了能正确运用句型来表词达意。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重点培养的应该是学生的应用能力。仅靠单词是不能够把事件、概念关系交代清楚的,语篇才是思维传达的基本载体。因此语篇的学习尤为重要。虽然学生练习语篇是被动的,但是对于语篇的使用却是主动的。所以英语教学要包含对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对选择不同表达功能的语篇的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学规划完善的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其对学生语篇的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初中英语教材的编辑工作者们势必要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二、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建议

1.以语篇为中心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据本文之前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英语教学要进行改革。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将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语篇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分析,将语用知识、文体知识等自然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这种对比句子或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做的语言分析就是语篇分析。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把阅读技巧介绍给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顺利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语言直觉。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直觉,就是培养学生在词和句水平上的一种抽象的语言能力。所谓直觉,是在认识的初级阶段,思维概念还未形成的时候,以种种感官印象作为前提,主体依据内心的意念,对事物信息进行加工描绘以构成内视形象或具体意象,具有直接性和感性的特点。这种直觉培养,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结构方面的知识。虽然有可能导致学生只注意单个的生词或者句子,但是在引导得当的情况下,是利大于弊的。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找原文就能轻易回答的问题,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学生也许学会了快速做题的方法,但是实际的英语能力并不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或者是练习题的时候,应当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层次性。比如说,应该出一些文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需要讨论思考或者联系全文才能回答的问题。或者,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做,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统筹分析能力,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具有语篇意识,对文章也能理解得更为充分。

上一篇软件教学

下一篇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