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技术论文范例

教导技术论文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1

选择一些学术品德高尚的学者作为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对研究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培养他们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意识。高校应该加大学术道德以及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学术道德和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首先是在校园内普及学术道德的内涵,倡导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献身学术的良好学风,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科研规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学风严谨,致力于创造原创性学术成果。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人格垂范、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实施学术道德教育,导师既有重要的责任,又有潜在的权威。导师应从思想、言语、行动上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导研究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负责,督促他们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7]。

二、继续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与惩治力度

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反映了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环节存在很大漏洞。针对这种严峻的科研形势,在高校当中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学术监督机构已经迫在眉睫。研究生学术监督机构在国外的高校当中十分常见,并且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国内高校应当充分借鉴国外高校现有的经验,安排专门人员,成立专门的学术监察机构,制定科学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践行监督和惩罚,形成威慑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术成果的原创性[8]。除了成立专门的学术不端监察机构,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进行检查。高校都已引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系统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美中不足的是检测对象仅局限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而没有推而广之。笔者认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应配备给各院系,将检测对象细化到期末论文、课程论文以及要发表的论文。这种有形的监督既强化了其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又削弱了研究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9]。

三、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诚信机制

当前国内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往往都是以科研成果的多少来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科研成果数量的多少直接和研究生的奖学金挂钩,这种单一片面的科研评价机制给研究生科研带来了错误的导向,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不惜铤而走险。以科学道德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学术诚信机制,建立研究生诚信档案,将学术不端行为主体记入诚信档案,放入个人档案并终身跟随,为涉及研究生授予学位、奖学金、考评提供依据,使得记入档案的学术不端者受到多方面的排斥,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就业[10]。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产妇护理;应用评价

0引言

据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剖宫产成为产科采用最多的一种手术方式,主要针对产妇难产以及产科并发症等[1]。如果孕妇对剖宫产认知匮乏的话,就会产生害怕,紧张焦虑的负面心理,不利于母子平安[2]。有消息提出,为剖宫产病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负面心理,加快产妇术后痊愈[3]。对此,本论文选出84例在我科室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是否有用,具体见下文。

1基本资料与护理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2017年度我科室收治的84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平分,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20~45岁,其中第一次生产35例,经产妇49例。将两个组别孕产妇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可知没有太大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实验。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日常普通护理;观察组:日常普通+优质护理模式。

1.2.1术前准备

进行手术前,根据不同产妇的不同情况,采取单独针对性知识讲解,目的是让产妇对剖宫产有个清晰的认知,还有其身体状况的了解,同时告知其手术相关事宜。

1.2.2护理情绪

住院后,护士应当第一时间告知产妇和家属禁忌事宜,讲解孕妇实际状况,安抚其焦躁、担心等不良心理。手术前耐心为产妇和家属解释剖宫产的必然性和优势,以便其更好配合手术。术毕第一时间告知孕妇手术结果和婴儿情况,用语言和行动给产妇鼓励和肯定,嘱咐家属温柔对待产妇,并随时留意产妇情绪状态,防止产后抑郁。

1.2.3运动护理

告知产妇不要着凉,教导其正确哺乳,术后采用平躺姿势休养,等麻醉消散后辅助产妇活动四肢,嘱咐其6h内多翻身,为产妇定制专属性的有效活动计划。

1.2.4术后护理

术后的2h内需密切监测产妇身体状况,重点留意产道出血,以防发生大出血。辅助产妇将身体擦洗干净,并告知其家属正确饮食,术后6h内能吃流食,多喝水加速排便。按揉产妇四肢帮助其身体血液通畅,也能减轻切口痛感。遵医嘱为产妇提供药物,定时换药并留意切口情况,防止创口感染。

1.2.5姿势指导

术前护士应讲解示范正确卧姿,教导产妇训练,术中辅助产妇合适卧姿,随时留意其姿势是否正确。术后辅助产妇平躺休养,并全程监测产妇基础身体体征,有异常及时报医。

1.2.6辅助减轻痛感

麻醉消散后,产妇对切口痛感的耐受度不同,护士可采取一些措施使产妇不再专注切口痛感,如跟产妇聊天,以此来减轻疼痛,如有需要可根据医生嘱托给予止疼药。

1.2.7饮食指导

制定科学饮食方案,调理身体健康,为不同产妇拟定个性化食谱补充身体缺失养分。手术后产妇会元气大伤,所进食的物质应以营养全面的流食为主,高纤维、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最佳,如杂粮粥、鸡汤等。

1.3判定标准

针对两个组别患者手术后排气、拔管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评。

1.4计算方法

所得数据经由统计软件SPSS23.0计算研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所得P<0.05表示差异的存在,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个组别研究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却远高于对照组,是有很大差别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围绕产妇制定专属的护理预案是优质护理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为更好、更有效地护理服务剖宫产产妇而存在的,与高要求、高质量的现代护理服务接轨,使护士和病人相处的更融洽、更和谐[4]。在本论文研究中,挑选了84例在我科室接受了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平分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只给予普通日常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优质护理干预,针对饮食、姿势、情绪和痛感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5]。研究最后结论可知,增加了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和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却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距比较大,P<0.05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由此可见,针对进行了剖宫产的产妇而言,增加优质护理模式更贴合治疗需要,更能表达围绕产妇开展护理工作的中心思想,不但明显缓解了产妇术后疼痛折磨,也大大缩短了排气和拔管时间,给产妇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治疗氛围,有利于医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不仅是现代护理高要求的产物,也是促进产妇更快恢复健康,融洽医患关系的必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瑞永.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8(18):33-34.

[2]刘华云,张维,李雪玲,等.全程优质护理对减少剖宫产产妇术中寒颤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19(10):36-38.

[3]杨沈英.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9(11):3050-3052.

[4]王庆捷.优质护理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8):905-907.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3

科技期刊编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仅需要编辑业务知识的积累,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琢磨,反复实践,反复总结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同时有经验的编辑对年轻编辑的悉心教导也非常重要。通过日常不断地积累,才能熟练地处理各种编辑事务,积累经验。同时,高校期刊编辑往往人数不多,编辑需要处理网上收稿、送审、、编辑、校对、发行等全业务流程,所以就也就需要编辑在每一个编辑的具体环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9]。

二、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编辑会议,深入学习

有机会参加各类编辑业务的培训,对于高校科技期刊职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编辑的培训,可以了解最近的编辑规范,学科行业中专有名词的正确写法,公式的正确书写等等。参加学术会议,可以提高编辑的专业知识,了解杂志所在学科的最新发展变化、学习学科中最热点的话题、最尖端的技术、最活跃的专家。很多专家及其团队往往代表着杂志所在学科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会议的方式认识这些专家,同专家多接触,了解专家、学者的想法、理念、观点,同时在会议上可以第一时间约稿,第一时间将最先进的知识在高校科技期刊上发表[10]。

三、不断撰写论文,形成人才梯队

鼓励每一名编辑撰写编辑类论文以及编辑本专业的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有助于编辑对自己工作中每一个流程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编辑自己的思想。同时对日常工作中与读者、作者沟通中的一些问题、一些技巧,总结归纳,有助于编辑同行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编辑水平的提升。同时,编辑所学的专业应该是其所在期刊的主要研究方向,这样才能在编辑实际工作中,慧眼识别出优秀的稿件,优秀的团队,优秀的作者。编辑如果拥有专业编辑素养,才可以慧眼识别出一些作者将研究相关领域中不成熟的结果、预实验的结果,或者实验结果中的一小部分投稿,以不负责任的态度投稿等现象。只有编辑有比较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把握好期刊的发展方向,使得高校科技期刊高质量、高水平快速发展[11]。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实习;细节问题;答辩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可以培养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动手能力、知识创新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以此提升专业素质。但是在学生实习阶段,其中也会存在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实习选题与答辩等,这些细节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中药学专业实习进行重视。

1.毕业实习价值体现

中药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务必要利用实验操作的形式进行论证与运用,从而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成为一名专业的中药学研究人士。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排学生实习必要[1]。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实习,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自身实验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教导下,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与路线,加强对中药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开发科研构思与科研设计思维,以此实现思维的创新。所以,安排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是培养社会、市场与企业所需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也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实习也为学生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真正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与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药学专业实习及细节问题

2.1实习题目的选择

中药学专业学生为了能够通过实习,选择一个好的实习题目十分重要,而这也是论文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学生在选题时,需要掌握好论文题目的先进性与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可行性。通常实习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中药学专业知识,必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转化为技能,而这不仅为实习提出了要求,也为实习题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生选择的实习题目要与实践内容相符,并且能够通过实践得到实现。作为一篇优质的论文选题,必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①先进性。因为论文选题是中药学专业的热点,而学位论文起点则一直居于最高点;②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则是指论文选题要体现预测行,即通过这一选题能够达到什么目的或是得到什么解结论,对科研成果进行预测[2];③创造性。创造性也就是学生通过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式、提出理论与实验结果能够与以往存在很大突破。因此,从某一角度分析,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学生的实习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2.2拉近师生关系

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写论文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所处环境与当时精神状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指导教师更多时候采取的是耳提面命方式,这样不仅不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有效获得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如今的大学生更多时候面对生活感觉到无尽的压力,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情况下是为了实习论文而交流,缺乏一定的人情味,使中药学专业实习过于僵硬。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也会对实习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其实作为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实习中接受到真正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师处获益并且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进行交流。基于此,指导教师务必要在平等、理解等多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

2.3中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练习

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一段时间过后便会遗忘,但是实习阶段所积累的技能却会永远铭记[3]。由此可见,在实习阶段培养好的研究习惯与精神是学生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确定实验目标、选择方案、准备实验素材、基本操作、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与现象、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等多个环节,尽管这些步骤已经在实验课程中学习过,然而实习阶段的要求会高于学习阶段,因此,学生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再次巩固,特别是对数据的记录,这对于学生中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真正实现中药学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2.4论文与答辩

论文是学生实习阶段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论文的撰写从整体分析也是实习过程的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将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叙述,以更为专业的方式将中药学专业概念进行诠释,对实验数据进行强有力的验证。学生在撰写实习论文时,需要将调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思想观念进行表述,保证论文中语言的简洁性与逻辑的清晰性,以免出现歧义与误解。一般情况下,中药学专业的学位论文结构较为固定,其中涵盖了一些主体性项目,且各个主体项目也体现了各自的功能,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有其固定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则要认真了解科研论文格式要求,以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通常是由学校组织进行,再由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所选实习题目进行指导,学生要做的便是叙述清楚,保证条理清晰,准确回答各位教师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整的记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其实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细致的指导,学生自己也要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化素养,进而推动我国中药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志鹰,夏新华,杨岩涛,周小江,颜红.专业认证下的中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3:8-9+24.

[2]张子龙,倪健,李贡宇,窦津晶,王运丽,邢丹,吴清.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04:34-38.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社会学习论;人文教育;英语课程;应用价值

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促进经济交流发展。鉴于此,高校强化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忽略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刘润清提出:“英语课程不能仅以工具性及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为重点,而应让学生通过课程认识英语文化,提升英语素养。”王守仁也指出:“以学理性作为学科分类,英语本就是人文学科的一大分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背景下,人文教育必须深入落实在各学科课程中,以此推进素质教改的可持续发展。以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为指导,强化英语课程的人文价值,推动文化、教育、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习论在人文教育中的发展概述

(一)社会学习论基本概念及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20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其理论重视学生个人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社会化的环境及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及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强化[1]。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包含一切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人性人格塑造及理想境界提升的教育行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而社会学习论着眼于通过社会化人文科学下的社会化学习提升和调节个人行为,最终目标是强化学生个体的人性素养。由此可见,社会学习论与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相似性,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初期,便被英美等国外教育学者研究应用,但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广。1989年王新玲《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此外国教育方法引进国内大众视野。

(二)社会学习论下人文教育应用模式

社会学习论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英语中的应用模式,以教学管理迁移、教材种类置换及课下学习强化这三类应用型措施为主。首先,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以奖惩并行的管理模式为主。班杜拉在社会学习论中提出,当人们达到学科某一阶段的既定标准时,会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继续行动中的“过程状态”[2]。高职教师在此理论指导下,将奖惩制度按照指标分类,规范高职学院英语课程的课堂纪律、强化课堂质量。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和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考核评价中,高职教师开始将应用型英语文化及英语思维评判纳入英语考核中,挚爱培养学生个体化的英语创造性思维,体现人文教育中对学生个体人文精神及人格的高度培养方针。其次,基于社会学习论中的多元文化思维培养方式,在教材中增加体现英美社会科学观及时代哲学观的参考文献。对于高职英语课程中教材体系及教材选用的设置,采取灵活分类法。将针对主体英语水平训练的教材分为一类,将针对学生英语文化思维加强的辅助教材(社会科学、历史、哲学、英美文学)分为一类。最后,强化学生课下学习模式。班杜拉认为,人的复杂行为主要为后天习得,并大体受后天经验环境影响[3]。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课上学习时间较短,学生英语的培养和训练多在课余大量时间完成。

二、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德育教化价值

1.交互决定论下人文教化功能

社会学习论对学生的人文教化功能具有重要的思维引导价值。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其在社会学习论中研究得出的关于人类行为影响因素的结论。交互决定论将学生进行学习行为时受影响的因素分为两种:以环境刺激、行为预期、社会政策影响为基础的“先行因素”,以学生自我标准制定、自我奖惩控制及榜样示范影响为辅的“结果因素”。一方面,国家在宏观政策指导下对人文教育提出要求,高校管理团队对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进行改建营造。在校园英语文化讲座、英语板报绘画展览、英美名人格言张贴等活动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刺激下,学生个体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英语思维及语言语法的正确习惯得到培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他人(即榜样)的学习观察,自身会下意识模拟、认同榜样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掌握优秀者的学习行为模式,依靠观察学习提升自身学习效率[4]。从英美文学、时代周刊、名人演讲等英语文化的教材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在观察“名人榜样”的过程中,完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建立正确跨文化交际的价值观。

2.自我调节论下德育情感体验

社会学习论对师生的心理联结具有重要的情感促进价值。社会学习论认同外界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但其理论重点在于外界影响后个体对外界行为的“内化”。即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学生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和体验都不相同,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由学生的学习过程自我观察、课程学习自我评价及课后内化自我反省这三个过程组成。这一系列过程皆为学生自我调节的过程。在自我调节论的引导下,高校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个体对课程的“不同反应”。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学习中,设置学生对老师的课堂评价意见机制。

(二)自我效能价值

1.情境条件强化自我效能完成质量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产教融合的教学要求[5]。《意见》指出,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完善和推进产教融合政策,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职业应用人才。因此,在社会学习论导向下,将高职英语人文教育以更加现实化、职业化的标准深入进行,以更加实用的视角强化情境条件,从而促进英语课程能够与不同的产业职位融合发展。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的完成深受活动场合选择的影响。除上文所述高职院校的人文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外,高职英语教师在课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学术辩论英语、交际实用英语、经济商务英语等各类英语语言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环境下强化环境对自我的认知影响,提升英语学习自我效能和英语自信心调节这一过程的质量和速率。

2.经验主义推进自我效能社会标准

个体自我效能的提升对个体具有人格促进价值,集体(即无数个体)自我效能的提升,则能促进自我效能社会评价标准的完善。学习中的效能标准不断提高,整体社会的人文风气及经济动力持续增强。班杜拉曾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研究,其指出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除能够唤起情绪的情境条件外,还包括成败经验及替代性经验。学生在自我学习的经验积累中逐渐反省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对别人的经验借鉴中完善英语思维认知,扩展英语文化眼界。以英语文化贴吧、校园网英语研究论文为例,其都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经验总结。学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经验总结和他人经验借鉴的学习过程中,推动更精确、更完善的经验研究结果出现。在经验的累计下提升自我效能,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上的英语语言学习标准。目前,高职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模式便是应试教育转型素质教育的结果,其转型便是建立在各学科学者教师对于职业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科学性经验总结上[6]。

三、社会学习论导向下人文教育在高职课程中的强化路径

(一)树立学科层级榜样基准

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与人的交互影响,环境的影响除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和校园基建外,还包含其他人的行为对学生个体造成的影响[7]。上文所提到的“榜样作用”便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受到的“他人影响”。班杜拉认为,多数人以观察他人的行为而模仿学习。在没有标准化的榜样规定和错误审判制度下,学生会产生盲目崇拜、甚至错误认知英语语言的问题。学生对他人的英语学习经验生搬硬套直接借鉴、对名人英文演讲中语言语法不加评判的直接应用,都不利于学生英语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基于此,高职院校以树立学科层级榜样基本标准为创新路径,完善榜样作用的力量,规避错误榜样行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对英语学习的经验贴及研究论文进行筛选分类,并根据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适用性进行标准制定。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实时关注、以便改善。另一方面,在社会学习论的指导下,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自我人格的完善,杜绝学生盲目崇拜榜样的硬性模仿行为。

(二)建设三重行为强化体系

在英语学习复合性任务加大、英语学生基数增多的背景下,以社会学习论下的三重强化作用,引导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自我修缮。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建立行为强化体系,教导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及自我调节。首先,以人文知识迁移作为基础进行直接强化。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将英语内容的语法背景或语言美学进行教学介绍,将人文知识迁移到学生的课本知识中。其次,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就会形成自身的英语思维习惯,这一过程是“替代强化”的过程。此时,学生不需教师教学引导,就会在学习中下意识的考察英语文化与英语人文背景。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对学生自身所查历史的监察、辨别作用。最后,自我强化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教师教导、教师监察的一系列过程,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强化,达到高效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高职课程校外平台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的支撑引导作用[8]。在此基础上,高校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创新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深化平台。现阶段课程的情境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挥,高职院校与各企业合作,提供不同的英语职位平台供学生实习。学生通过实习提升英语实用技能,职业技能水平优秀的学生还可在毕业后直接转正。除此之外,孔子学院类国际文化职业、国际电商类经济职业的国外岗位,每年均有部分职位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四、结束语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中教学观的践行,符合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人文教育观念。社会学习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及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教改方针,在我国高职院校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人文教育体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得到强化,产教融合要求下的国际平台发展也逐步开放。由此,社会学习论在推进我国教育创新和英语职业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也可人文教育背景下的其他学科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青.“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97-100.

[2]苏可.人文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70.

[3]彭茜茜.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1):37-38.

[4]霍红,刘妍.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8):43-45.

[5]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4):90-96.

[6]杨修平.基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职英语课程教改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4):91-96.

[7]邓颖玲.注重英语专业的人文性———部级教学团队“读议写”模块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3):436-441.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6

1从动画片中挖掘故事的续写

续写是很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习作方法。续写故事,就要靠想象,想象要大胆、新奇,又要合乎情理。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看电视动画片,把欣赏动画片和指导续编故事、续写相结合,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既能关注故事的情节发展,又能专心地有目的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认真收看,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为续编故事积累习作素材,一举两得。为了让习作指导更为集中,让学生编故事更容易些,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可以采取从“扶”到“放”的指导方法,即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片断,让学生找到故事的线索,顺着这个线索,把故事编写完整。进行续编故事的习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续编故事要做到瞻前顾后、顺藤摸瓜。如《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片中的哆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各种神奇的魔具,能帮大雄度过难关,解除各种疑难杂症。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作者,新编一个关于哆啦A梦和大雄之间的有趣而又神奇的故事。学生在观看了《哆啦A梦》的动画片断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哆啦A梦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对哆啦A梦非常熟悉,因此,马上就能说出来,再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习作欲望。有的学生写道:哆啦A梦递给大雄一个普通造型的“优点反射镜”,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戴上这个反射镜,当别人要批评你的时候,一看到这个镜子,马上会发现你的优点,就会表扬你。”大雄拿着反射镜,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他的两眼放光,就像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似的。大雄喜滋滋地拿着反射镜,来到妈妈的面前,想让妈妈也好好地表扬自己的优点。

2从动画片中挖掘场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场面描写中,既有环境的描摹,又有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动画片《灌篮高手》是篮球爱好者喜欢看的节目,也是小朋友爱看的节目,这部动画片既能为学生的场面描写提供素材,也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带着习作目的去观看《灌篮高手》,为指导学生写“比赛场面”打下基础。如,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樱木花道与对手决战时,那激烈、精彩的比赛场面,樱木花道精湛的灌篮技术,以及在篮球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篮球比赛的场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教师在指导写《灌篮高手》的《精彩的篮球赛》之前,先指导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大家一起分享灌篮高手樱木花道的风采。结合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从动画片中挖掘童话的编写

电视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很多是活泼可爱的动物,展示给小朋友的是动物间充满神奇而又有趣的故事,有团结友爱的,有斗智斗勇的,有克服困难的,等等。观看这些动画片,也为学生编写童话提供了素材。学生充满想象力,也喜欢编写童话。如《猫和老鼠》让人感到久违的天真。猫与老鼠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不记前仇。教师可指导学生也以猫和老鼠为主人公,想象猫和老鼠之间所发生的不和或互助的故事。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与电视动画片中不一样的情节,同样去表现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比赛看谁编的童话故事《猫和老鼠新编》比电视中的更有趣。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猫被老鼠捉弄得火冒三丈,两根胡子气得不停地向上翘,尾巴不停地摆动着,真是吹胡子瞪眼睛,就像是一颗快要爆炸的炸弹似的。猫气呼呼地想:今天,我不把该死的老鼠捉住,我誓不为猫。人们不是都说老鼠怕猫吗?老鼠想要跟我斗,下辈子吧!想着,它就一溜烟地跑到老鼠窝前。”

4从动画片中挖掘观后感的撰写

动画片中的感人情节同样让人流泪。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有益的动画片,让学生带着情感去看,为写观后感积累生活经验。如《宝莲灯》的素材取自于中国流传很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沉香为了寻找、救出母亲,历尽千辛万苦。这部动画片教导人们只有不断努力,靠坚强的意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战胜顽固的敌人。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看这部感人的动画片,并且精心选择自己最受感动、感触最深、最受教育的片段,在班队活动中进行交流后,用心地写观后感。

5从动画片中挖掘科技小论文的练写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7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火灾高发的严峻形势,使得电气防火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据《国际能源展望2006》判断,“十一五”期间,中国用电量年均增长约8.0%。至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按此发展计算,至2020年,将达到5.6万亿千瓦时。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电气火灾近年来也频繁发生[1]。据消防部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气火灾在全国总火灾数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97年~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1324起,直接经济损失156526.2万元,造成1936人死亡、1116人受伤,年均占有比例为31.56%、44.3%、28.3%、28.6%,表明重特大恶性火灾多数为电气火灾[2,3]。由于电气火灾的形势严峻,为了预防电气火灾频发,有必要在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在该类课程中,讲授电气火灾形成机理、从电源供配电、电气设备与线路选择、应急照明与疏散、防爆电气以及防雷防静电等设计源头加强电气防火措施。

火灾监控技术是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其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火灾监控实际上是火灾探测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的总称,它是依据主动防火对策,以被监测的各类建筑物、油库等为警戒对象,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早期火灾探测、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所以,火灾监控主要包括了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控制系统等。火灾监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一直是消防行业探讨的热门课题。作为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有关火灾监控技术的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而火灾监控技术是基于弱电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归属于电气设置范围,因此,火灾监控技术的内容被纳入电气防火课程群。

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已成为全国消防工程专业的共识由于电气火灾高发的形势及火灾监控技术的重要性,大部分地方高校消防工程专业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4]-[6]。7所地方高校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只是不同学校有不同侧重,如中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侧重于火灾监控技术,西南林学院注重电气防火技术,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对电气防火和火灾监控均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气防火类课程的重要性。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设置及相互关系

与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毕业学员从事的是消防监督管理业务。电气消防审核和电气防火监督检查是消防监督业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构建以《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为核心的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1所列的课程中,《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消防电气控制技术》为必修课程,其他课程为选修课程。从图1可以看出《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的核心地位,并且该门课程由多门课程支撑,保证了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紧密衔接和渐次深化。《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作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其课程体系相对成熟,课程内容完整,课程实践丰富。各门课程围绕该门课程来建设这是由它的主要内容决定的。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气防火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包括电气火灾原因分析、消防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防火、电气设备及线路防火、防爆电气、防雷及防静电等。围绕其核心内容,必然需要《建筑供配电技术基础》作为第一部分的知识补充。同时,对于电气火灾高发的现状,可以运用先进的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加以预防,因此,及时补充《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选修课作为新技术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火灾监控部分,在部分内容中包括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概述、火灾监控系统组成、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等。这部分火灾监控技术知识相对完整,但是,对于不断发展的、新的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由选修课《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来完成补充。而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需要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因此,开设了《消防电气控制技术》必修课程讲授技术的实现,而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的联动控制部分只讲授联动控制要求。同时,作为消防工程专业的学员,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管,因此,开设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选修课作为有益的必要补充。

电气防火课程群改革的具体内容

近年来,电气防火课程群一直在不断改革。从课程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及手段、考核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改革始终围绕武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按照公安部党委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总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突出公安现役教育特色,以改革人才模式为切入点,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着力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构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战训练、日常练兵有机结合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训练体系,更好地满足公安消防部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期待。因此,电气防火课程群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公安消防部队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改革目标,电气防火课程群的改革核心是改革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式及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

贴近消防实际,追踪消防科技前沿,改革教学内容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或更新。教学内容必须要紧跟消防形势加以调整。因此,在核心课程《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对电气绝缘材料等级,依据最新的规范《电气绝缘耐热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按2008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消防设备供配电、供配电系统防火等进行了教学内容更新;按防爆电气设备的系列标准GB3836-2010,及时更新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时增加了电气火灾监控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应用。在选修课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和《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课程中,更是强调了与消防科技前沿的结合,根据最新发展科技及时更新讲义,始终带给学员最新的消防前沿知识。课程建设小组2009年完成的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p#分页标题#e#

突出能力,强化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学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加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按照武警学院教、学、练、战一体化思想,将实验、实训、实习、模拟演练和综合演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核心课程《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开设了电气火灾模拟实验,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实验、火灾监控实训等模块,突出考核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课程组设计完成的“电气火灾隐患模拟实验台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在《消防电气防控制技术》课程中,提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实训平台,强调了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电气防火课程群从基础到专业,均有相关的实验和实训平台,强化学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在毕业前的综合演练中,电气防火消防监督检查和电气防火审核贯穿于整个专业综合演练的全过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消防实践环节,实现了教、练、用的完美统一。

侧重创新,“教”“导”结合,促进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的“四个转变”[7]。即课堂教学从传统灌输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实验教学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考试从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转变,毕业设计从模拟训练向工程实践转变。

探索性教学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把传统的重演绎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与侧重归纳、分析、渗透、综合有机结合。如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讨型”教学。讲课重心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诱导、教导等,使学生由传统教学所形成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向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转变。首先紧扣课程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单元的研讨主题。主题的设计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前布置研讨主题,给学生留出查找资料的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只提供分析的思路,学生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最后,教师对于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和总结,纠正研讨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在消防供配电系统设计、火灾探测器设计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设计这几个研讨式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消防部队业务,设置教案和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式教学,利用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调用相关CAD图纸,模拟场景,让学员参与审核。此外,在变配电所防火和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择这两个研讨式教学环节中,将研讨式教学与教学参观相结合,选择变配电所、加油加气站等场所作为实践教学地点,让学生结合实际单位做设计、做审核、做检查。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现。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实验与实训环节,设置了电气火灾模拟、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和火灾监控实训。学员不仅能进行验证性实验,更能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有的同学对不同型号的插座进行过载实验,得出与电气线路过载实验不一样的结论;有的同学在对电气线路过载进行测温实验的基础上,对发烟量进行了测定,得出不同过载倍数的电流发烟量不同规律;还有的同学对人体静电在不同情况下的带电量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规律;特别是有同学利用红外成像仪对电气线路进行实地火灾隐患检测,发表了学术论文。在《消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置了综合实训平台,教师只讲授基础理论部分,在“教”的同时,更加注重“导”,引导学员在实验室完成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这样既加深了学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实训,变换不同的接线方式,得出不同的控制关系。

能力考核的实现。高等教学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更新课程考核理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因此,《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考核改革作为专门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立项研究,在全院作为首批示范考核改革课程。在该门课程的考核环节设置了实验实训考核、研讨式教学环节考核、课程设计考核、平时表现考核及课终考核。在《消防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中,设置了实训考核,强调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环节。通过过程考核与课终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实训考核的有机结合,促进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

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近三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和设计进行了大改革。强调学员的选题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消防部队的需求,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再加之电气防火课程群的设置深化了课程内容,为学员进行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学员的毕业设计紧密围绕工程实践这一主题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如撰写建筑消防供配电系统设计、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等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均有所提高。

“教”“学”相长,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师的“教”和“学”都离不开丰富的信息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师的视野开阔,同时又能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成果。课程组建立了“《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辅助教学系统”、搭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这些网络资源中,建立了基本资料库(包括法律、法规、标准等)、案例库、论文资源库、练习题库、课件、网上作业及答疑等。学员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并且能建立与教师沟通的渠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平台,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员,实现了“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由于教学效果突出,2008年,“《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辅助教学系统开发”获公安部教学成果三等奖。

教导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规培制度;导师;因材施教;沟通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既往的研究生培养主要是像“师傅带徒弟式”的跟随导师学习、研究,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1],与研究生的人格培养、专业知识的拓展及科研引导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998年,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布《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两个文件[2],开始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于是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就此分为了专业型和科学型两类。临床医学专业型学位侧重于临床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了一批批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和提高的问题,尤其在当前正在实施运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范化培养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完善和最大限度发挥这个制度的优越性,有很多措施需要配套,一些原本相对固化的观念需要改变,其中的关键是提高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3]。本文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及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培制度下导师的作用进行探讨。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

1.1“四证合一”专硕并轨

为与国际接轨,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1995年原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4],其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广开来,并进行得如火如荼。为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应医学人才的培养制度,2013年我国批准首批64所高校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015年又正式出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这一系列的改革与方案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5],全面实施“四证合一”,即2015年起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制度,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确保合格毕业生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硕士学位证》4证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即步入33个月的临床轮转当中,大部分院校包括笔者所在的临床学院的临床专硕都是利用下班后及周末时间进行统一的理论课程学习。

1.2临床和科研两座大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尤其是临床内科专硕,33个月在各个临床科室轮转,参与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就意味着专硕研究生承担着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一边临床工作,一边学习,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这就特别需要扩宽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一线工作极其繁重,检查患者、写病历、各项诊疗操作等,加班及各项考核均是专硕研究生的常态。可是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既是住院医师的同时更是研究生,虽说专业学位侧重于临床实践及操作能能力[6],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其培养的不只是一般从业人员,而是具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复杂操作性技能、较高专业理论的专业人士和专家[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初心是为了改变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的训练不足以及临床能力较差等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科研训练[8]。最近本院调查也发现部分专硕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水平下降很明显,答辩专家对答辩结果不满意。这是否说明专硕的培养出现了偏颇?实际上,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9]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新时期因为: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2)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3)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4)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因此从当前形势发展到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需要,对于临床医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会看病,还要懂得分析数据[10],但专硕研究生只能依靠下班及周末时间进行科研活动,又因长期在外的非本专科轮转,与导师接触甚少,导致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承向研究生的渠道变窄,科研学习也得不到很好的指导。我们对多位本院内科研究生导师调查,均反映研究生跟随自己导师做临床和科研的时间少,普遍认为现阶段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规培制度下,研究生学习的“面”广,但“专”不够,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欠缺。而导师往往是所带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都比较熟悉,专业造诣较高。因此,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在当前的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规培制度下最大限度发挥导师的作用?因此,我们尝试分别从导师的视角和研究生的视角探讨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规培制度下的导师作用。

2导师的作用

研究生有别于本科生,主要跟随导师(或导师组)学习、研究,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导师指导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研究生们初出茅庐,学术和临床都较为稚嫩,需要导师悉心指导。相对专硕研究生轮科的流动性,导师一般是固定二级学科的医生,有自己在本科室的行政及医疗职能。专硕研究生在入学后即已确定是某临床科室某位导师的研究生,熟悉导师及其所在科室的业务及了解本专业其常见病和危重病对未来择业有相当大的帮助。否则轮转完33个月,貌似临床凡事都懂,实则全都不精。专硕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仅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导师所在科室,但是这几个月充分利用好对研究生培养却是极其重要的。在跟随导师所在科室学习期间,导师要多注意带领培养专硕研究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技能及决策能力,这对研究生今后独立处理二级学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甚至疑难危重病会有很大帮助[11],并能提高研究生的诊疗水平,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研究生在知识积累、科研经验和科学洞察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并通过自身的努力钻研,实现临床和科研上的提高。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来看,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规律归纳等各个环节无疑是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了给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各高校大多压缩了专硕研究生在校课程,减少了循证医学、动物医学实验、科研概率、统计学软件应用、文献检索等课程的课时,导致很多专硕研究生缺乏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在学业包括临床知识及科研方面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非常大的重要性。因此,平时医教研工作就十分繁重的研究生导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关心指导所带的研究生的学业及生活就非常之重要。其中,贯穿研究生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毕业论文的完成,其选题的指导及写作指导则是体现导师意义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导研究生的科研的训练、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位论文的答辩等,在专硕研究生在读期间,非常需要导师言传身教指导其临床实践,包括查房带教、门诊指导等,尤其重要的是教导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在临床中中发现问题,包括对疑难疾病、治疗后临床效果、改善预后及疾病病因学的探查,继而分析问题,结合查找文献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设计临床科研课题,提出研究方案进行观察研究,直至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然后得到科研终极目标——论文的完成并发表。通过这些在临床中来又回到临床中去的过程,使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能在繁忙的临床工作里得到有指导的临床科研的训练的双收获。此外,在每个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资质、动手能力等都各有不同的情况下,做好研究生统一规范教育的同时,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并端正学生的学术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3研究生视角下的导师

我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共47人,通过对我院2017级35位专硕研究生的走访调查,77%的人表示专硕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专硕研究生长期在外轮科,临床工作繁重,与导师接触甚少,沟通交流不够,加之许多导师因科研压力,常年忙碌于科研工作,专硕研究生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贡献较少,且专硕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低等方面的因素,易导致导师对专硕研究生想管管不了,想教没时间教。也有少部分导师甚至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未能履行导师的职责辅导专硕研究生解决临床及科研问题。实际上,大部分研究生都希望多和导师接触,多在导师身边,聆听教导,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学习导师的医德及专业素养。只有在多沟通交流的情况下,导师和研究生才能实现知识、学术、智慧的传递和交换,才能使研究生获得灵感,悟出方法,教学相长。上述现象在临床内科专硕研究生身上更加突出,相较于内科,外科、神经内科、五官、妇产科及儿科的情况较好,研究生和导师的反应均优于内科,可能与这些科室的规培制度安排不同,研究生在导师所在科室轮科时间较长有关。

4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