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意义

文学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意义

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着重发展其创造力。文学鉴赏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及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提高其想象、创造和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在文学作品学习中,语篇分析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让其感受文化氛围,为其进入社会奠定基础。本文主要论述目前高校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语篇分析法中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以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一、文学阅读教学的问题

就当前高校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出现了明显偏差。教学要么是以语言形式学习为主,侧重对学生进行形式项目和结构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对文学语境特征的教学,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词汇和语法就可以学会语篇;要么是以语境、功能学习为主,侧重对学生进行语境特征方面的教学,例如知识面扩展和语义分析等,但却并未重视对文学阅读中基础字系特征、词汇语法的教学。

1.以语言形式学习为主

阅读教学从生僻词语的讲解出发,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掌握词语发音、意义、搭配等内容;在学生掌握好词语后,教学生如何朗读语篇;在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学生句意的解释和分析。此类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引导,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语篇整体意义、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写作目的等并不能有效掌握。最终,学生形成了“见树不见林”的思维模式,交际能力不足,文学阅读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2.以语境、功能学习为主

这种教学具有泛读性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大概阅读,在学生略读的基础上直接分析整个语篇的主题、结构以及意义,并在粗略分析后直接进入下一个语篇的学习。粗略语篇教学仅仅注重对语篇学习中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相关知识的积累,并未注重对学生基本语言形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学生的语篇学习常常表现出能略读、速读,能掌握宏观意义,却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经常犯拼写、发音以及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

二、语篇分析具体方法分析

1.体裁结构

体裁框架作为篇章模式,能够揭示每一类体裁的语篇本质、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不同语篇的风格、使用方式、范围虽有所不同,但有明显的共性,例如多数语篇都有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一般故事性语篇的开头会对故事的时间、地点及所涉人物进行说明,在中间会就故事的发展进行阐述,结尾部分则说明含义、思想、启示等;一般议论性语篇都在开头指出问题,在中间部分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论点、论证,在结尾部分给出结论。

2.篇章模式

篇章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问题解决模式和“主张—反主张”模式。前者首句为读者提供情景,继而提出问题,再而描述问题反应,最后对反应做出评价、揭示结果;后者先提出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观点的澄清或驳斥,使得语篇具有明显的辩论性特点,此类语篇中一定会有“我主张”“认为”等关键词。在语篇教学中,前者是最为常见的,可用于科学论文、试验报告、文学篇章等。

三、语篇分析法与文学阅读教学的结合

1.语篇教学的基础

传统文学阅读教学侧重的是对词、句的教学,这在初级学习阶段有明显作用,但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各异,这使得传统教学的开展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难。语篇由交际过程中连续的话段、句子构成,兼涉书面语和口语形式。语篇教学是从对语篇的分析开始的。对课文进行整体分析,是从整体至部分、从上至下的教学,也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分析——总结每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现象的交际功能。语篇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对层次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文章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观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语篇教学方法

语篇分析教学联系语篇、语境,在分析时否定了作者的创造力,但对文本的意义进行了有效阐述。文学课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双向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课堂知识的探讨中,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参与能力,最终使其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在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从宏观语篇结构入手的培养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观察段落关系、理顺文章思路的能力,使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掌握语篇结构,对文章形成立体式思维。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法强调的是对文学所反映的意义和道德进行分析,忽视了文学自身的价值,也忽视了阅读者的心理期待,使整个学习过程陷入固有的框架之中,使学生失去了审美能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语篇分析法能深入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3.语篇教学思路

语篇教学法的总体思路是从理解整篇内容方面着手,在分析中运用所学知识捕捉语言线索,在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对分段内容及重要信息进行查找,最终通过分析表层含义、作者意图,深入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意义阐述是读者的责任,文学的价值由此产生。教学过程中的读者是指整个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传统文学教学中,教师文学史讲述者、意义解释者的权威地位一直不可动摇。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更能锻炼其思维发散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其不再被动地进行课堂学习。语篇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使其终身受益。语篇分析法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文本的宏观形式,还能让其掌握文本的意义。特里•伊格尔顿主张把文学看成一个开放的实体,而非一种稳定的、范畴明确的实体。[1]文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引导其从整体上把握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挥判断能力。

语篇分析法不仅注重对语篇内容的分析,更注重对语篇形式、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并最终将分析所得的理论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成为知识的延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也体现了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语篇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发挥、应用得当,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常荣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英]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