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范例6篇

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范文1

思政元素体现在课程、专业课堂等方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步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来源:文章屋网 )

思政元素范文2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有效途径,当代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国家为了更好地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特提出了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年龄,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要对学生做好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健康、健全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课程思政”的提出能够更好地践行教书育人的理念,把专业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掌握专业本领。在“课程思政”新教育方法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加快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应对今后在工作中会遇见的各种问题和复杂场面,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新要求。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商贸零售专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形势

自从“课程思政”新教育方法实施以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学习和推进,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高职院校,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商贸零售专业中的市场营销课程也要积极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极大地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更多,他们接触到了大量正面或负面的消息,对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思想特征。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偏科比较严重,平时不喜欢主动学习探讨学习方法,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且还存在厌学、暴力、早恋等不良现象,甚至有一些学生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这些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处于叛逆的状态,思想不是很成熟。2.外部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一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能够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二是,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获取信息也非常方便,在这些信息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青年学生涉世较浅,很容易被迷惑和利用,影响其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高职院校商贸零售专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形势

高职教育是我国层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性人才,成为助力国家建设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商贸零售专业主要是为商贸零售专业培养复合型、实用性的人才。该专业的学生需掌握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等知识,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商贸也呈现出新的形势,对商贸零售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都比较高,线上经济非常火爆,市场营销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投放人群也越来越精准,需要专业型人才来进行营销。现在网络信息非常杂乱,负面的信息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学校并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此而阻碍学生接触网络,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网络信息,多利用网络学习有益的知识,并了解线上营销,通过自己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来服务单位和客户。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意义

市场营销是我国高职院校商贸专业的基础课,学好市场营销课程能够为学生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对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进修具有较大的作用。

(一)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商贸零售专业教学基础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主要涵盖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内容,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理念,充分的掌握营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商贸零售专业的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信誉和职业道德。市场营销课程都是与经济和市场相关的,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积累实践经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时刻关注国外和国内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来判断未来的市场走向,以此来开展市场活动。新时期的营销活动需要借助网络和新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营销活动。

(二)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是我国各大产业发展所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态势越演越烈,尤其是在网络营销非常火爆的今天,虚假营销、恶意竞争的事件层出不穷,把营销市场搞得乌烟瘴气。高职院校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避免出现虚假营销、恶意营销的现象。课程思政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也学习正确的观念,让学生拥有民族自信、道路自信、专业自信,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好地为单位和国家做出贡献,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价值。高职院校把课程思政运用到市场营销课程中是有其目的和意义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以应对纷杂的市场环境。

(三)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激发学生兴趣与充实价值观

一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以往的思政课都比较单调,教师空讲理论,学生机械记忆,甚至很多学生逃课或者不听课,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教育部门推行“课程思政”后,教师把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在一门课堂上掌握两门专业内容,学生更愿意学习和接受。教师还可以多组织营销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二是市场营销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十几岁的年纪,这正是一个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将更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真实观点和想法,如遇到错误的思想还可以进行及时的引导。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思政元素融合的途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腾飞式的发展,全球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正在冲击我国的市场营销模式,在这样复杂的态势下,我国市场营销一定要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并且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将思政融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中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积极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课中施行“课程思政”是要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巧妙地结合,形成教学的协同效应,学校应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任何时期都不能有所放松,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市场营销课程除了要教会学生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一定要让学生避免恶意营销、虚假营销等违法行为。

(二)将思政融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时一定要多结合社会热点和国际经济形势,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更有兴趣,还能够让他们了解社会动态和经济形势,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我国国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一定要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今后在面对经贸工作时才能从容不迫,积极社交。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有效,例如消费者分析模块可以让学生通过“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将思政融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将市场营销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行思政方面的创新,让学生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师还可以利用好网络技术和APP,在通信软件上群发课程信息,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四)将思政融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价中

高职院校想要尽快推行“课程思政”就要把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中,以此来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师要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结合知识点越多越巧妙,评价分数就越高,同时还要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对教师进行考核。“课程思政”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组织活动也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刘秋,李春婷.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析———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公关世界,2021(8):63-64.

思政元素范文3

【关键词】基层 民政职工 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政部门所涉及的业务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当前,民政系统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种“教育”活动持续时间长、形式不够活泼,感染力、吸引力有所欠缺,致使部分干部职工对这种“硬性”教育产生厌倦情绪。如何切实有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职工队伍,夯实民政工作基础,成为提升民政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民政系统工作实际出发, 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从观念、方法、形式的元素创新入手, 作一简要论述。

1.以观念创新为先行,拉升新时期民政思想政治工作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一项工作,它最讲究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而这种协调工作绝不是随便就能做好的。在新的时期里,如何创新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协调的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要立足于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民政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辩证的方法,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创新观念。要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意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冲破束缚,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不断接受新事物,积极开辟民政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探索新办法。其次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民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多渠道的方法,大胆实践、谨慎论证,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单位和工作实际,力求工作上有独创性、超前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和民政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要根据形势任务和民政工作人员队伍的实际状况确定重点,既要坚持持之以恒的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又要解决好一阵松一阵紧的问题,通过采取督查、考核兼顾的措施,保证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任务的落实。四是要努力培养和提高民政系统基层单位政工干部综合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拓宽政工干部的知识面,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使之成为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懂基层民政业务的内行。

2.以方法持续为依托,强化新时期民政思想政治工作保障

当前,民政系统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要抓住机遇实现民政工作的跨越发展,首先需要的是稳定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其采用的方法实现的路径要具备可持续性。1、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工作。民政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满足于本单位、本系统的发展,更要着眼长远,服务好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于群众利益的需求。2、要加强干部职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应着力提升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制定完善教育、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按个体分工、职位不同分类施教,全面加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3、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抓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充分调研基层干部职工队伍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既要解决当前问题,还要制定长远教育计划,理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4、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干部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不能单靠政工干部“唱独角戏”,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财力到位”,形成上下启动,左右联动,大家关心,人人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

3.以形式多样为吸引,提高新时期民政思想政治工作品位

思政元素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思考

 

1.引言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是一群正处于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的青年人。大量调查和长期观察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易形成各种内心矛盾。如求知欲强烈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对一切新接触到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认知结构与思想方法简单,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分辨能力较差,受外界影响较大。从情感角度上看,由于自我意识的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易受环境影响,易冲动,在思维方式上带有冲动性、波动性、非逻辑性和直觉性,表现为情感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另外,还有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等。要解决这些矛盾,使大学生成为知情意统一的、感性与理性交互融合的“完整的人”,就必须重视“审美”。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美学原则,借鉴美育方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的期望[1]。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遵循的美学原则

2.1 知情意统一的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作为个体存在,具有共同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审美过程,主客体双方也同样会历经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具备这三大类意识要素。论文参考网。在哲学史上,人们往往把知情意划归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大类。

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认识实践活动也不例外,也需要知情意三者的统一,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参考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审美过程,分析其心理过程,它首先开始于主客体之间的感馏和知觉,感觉是指对生理上的表象个别特性,如肤色、胖瘦、高矮、声调等的认识,知觉则是对诸多个别特性之间关系的整体认识,即是将个别特性加以综合,反映出一个具体的人。而后,感知觉所获得的个体经验可以通过记忆累积并保存。主客体之间还会根据语言上的交流、行为上的观察,推断想象对方的兴趣爱好、过去经历等,获取更多的信息。

2.2 真善美统一的原则

成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是真善美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思想、真挚的感情武装人,启迪人、打动人、发挥着政治导向、精神激励、道德宏扬、审美塑造、人际协调的功能,它是真的、善的,具有塑造人的心灵美的美育价值。真善美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

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是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规律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功。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和所依赖的是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因而理所当然地应该向人们提供货真价实的真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所受到的一次次“冲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假大空”。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含量决定了自身生命力的强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新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就必须高扬真理的旗帜。

善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善不仅是伦理学范畴,也是指维护与某种特定的人和自然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论文参考网。善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即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有用、有利和有益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善为前提,只有善的教育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宏扬社会的优良传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同时具有真的属性(科学性)、善的属性(思想性)和美的属性(审美性)。只有当三者高度有机的统一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实现其价值目标。

2.3 德育与美育内在统一的原则

德育与美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体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性教育,而美育则侧重感性教育;前者重在意志行为的优化和伦理道德修养,而后者重在情感陶冶和审美修养:思想政治教育有功利性、政治性强的特点,美育具有形象性、愉悦性的特征;前者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容易使人产生排斥情绪,而后者具有自由性和实践性,容易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研究成果证实,美育有助于人脑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学途径

3.1 加强主客体互动,实现教育形式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授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是整个教授活动的发动者、设计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也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主动的客体。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与学生平等通畅的沟通机制,做好道德外化工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学生是实现道德内化和实施自我教育的主体,是自身品德形成和建构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要被学生认同,只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实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准则、道德修养,进而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师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需要、生心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也需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教学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民主平等是转变师生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师生主体间互动的重要体现。民主平等也是一种美,因为它体现的是教育双方在人格行为上的相互尊重与理解,美即在这和谐的双向沟通之中。当今高校学生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身心异常活跃,显示出既现实又高傲的心理特征:渴望成功、追求个性、讲求实用,但又性情浮躁、盲目自大、疏远政治、逆反说教,这些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主体的主体意识和信念,塑造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以人的自尊、自立、自强和人的价值、尊严、平等、民主等为内容,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平等交流、说服疏导为主要教育方法。从审美的角度说,学生作为审美和创造美的主体地位也是教师不可替代的。因为学生所有的发展(情感、体验、认识等)最终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他们自身内在心理结构、图式的重建。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自主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注意培养高校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多提倡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改变过去存在的那种神秘化的倾向,特别是在涉及到广大高校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教育者有责任应将事情原委、实际困难如实地告诉学生。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等思想具体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情感互动是主客体互动的基础和桥梁。互动十分强调动作或情感相互作用的对等性,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因为主客体的交流绝非仅指言语和非言语等手段的互动,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情感的互动和人格的彼此感染。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当人们不仅在认识上懂得了理想、品德的重要性,而且在心理上、在感情上也对这种理想、品德产生认同之后,理想的确立和品德的塑造才是牢靠的。而美最容易唤起人的情感,给人带来欢乐和鼓舞。一个人只有心甘情愿地投入某事,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倾注他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高校师生都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互动能达到情感相融的境界,相互信任,就会使主客体双方都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自由的愉悦,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美的形象性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真实、形象的东西,创造一种直观、生动、实际,又能体现深刻内容的美的情感环境,以此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主体形象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能否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多,对学生影响大,因而发挥教师人格美的魅力便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美,在欣赏教师的形象美中创造自身美的形象。

(1)美的教师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美的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使教育者充满魅力,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这是带有强制性的法定约束力及权力影响力所不能企及的。教师的人格美主要包括教师的智能人格美和品德美。智能人格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有能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出有深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品德美是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是教师人格美的核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严于律己、品行端正,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有德之士;要以身作则,为人先行: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光明磊落,公正廉洁、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对于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刻苦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2)美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是教学中师生间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条件。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的高低。一个成熟的、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他的语言表达应是质朴、真诚而富于感召力,幽默深沉而富于哲理。

4.结语

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贯彻美学原则,培养“完整的人”,实现人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相应的美学理念、美育形式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真正实现教育形式美、主体形象美、德育活动美和校园环境美,使主客体在美的感受中实现教育的和谐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美学原则,借鉴美育方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宋妍, 李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5.

[2] 黄毅静. 浅议德育美学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3.

思政元素范文5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专业;教学单元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它揭示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适性,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下,这门课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而课程思政又是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1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特点

实验诊断学是使用多种临床检验技术获取相关人体资料后,对机体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判断,为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变化、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等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它的教学辐射面广,教学对象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影像学、儿科学、临床药学、眼视光学、全科医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尽管不同专业使用的教材相同,但是各自的专业特点不同。另外,该课程知识点繁杂、学习难度大、实践性强且课时少,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分配给实验诊断学的课时数是32个(20个理论课课时/12个实验课课时),一共10个教学单元却包括整个检验专业5门专业课中的大部分内容。

2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的现状

目前,实验诊断学教学仍以简单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如讲解每个检测项目的概念、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结果分析以及如何正确选择[2]。笔者所在学校的相关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大多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不知道如何在复杂的专业和知识点背景下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不知道如何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模式上的跨越,也不知道如何科学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总之,方向不清、路径不明是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结合专业和教学单元特点融入课程思政,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实现全时空浸润的实验诊断学思政教育,从“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探索建设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体系迫在眉睫。

3“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挖掘实验诊断学思政资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为了思政而思政”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首先应激发教师的思政意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特别是认识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3];其次应鼓励教师立足不同专业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不同教学单元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进行梳理;最后还应经常组织教师讨论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某些教学环节的知识点高出学生的水平,或者学生专业基础课学得不够扎实,教师在举出某些例子时,学生毫无反应,再加上时间限制,教师对于一些思政结合点无法充分展开论述,导致思政教学显得生搬硬套、不够自然。因此,教师除了依据学科前沿动态重构知识体系之外,还应该在课前课后加强师生联系,多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日常与医学相关问题的敏感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

4“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实现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

教师不应将思政元素生硬地插入教学体系中,而要从每一个主题架构到整体教学设计,对课程思政进行整体设计,做到层层递进,有序开展[5]。首先,根据专业特点设计融合课程德育及智育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从专业知识中挖掘的思政元素,设计不同教学单元的思政切入点、育人元素和思政教学案例等;最后,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上过程完成以后,再回到整体设计,由此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表1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按不同的教学单元阐述建设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初步整体设计。

5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案例

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第3教学单元“骨髓细胞学检查”为例,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可能从哪些方面进行制定?”,再展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结合前面的知识点重点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从《共识》的最后一页——“参与共识讨论的专家”部分引出最早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起草者,也就是这上面很多专家中的一位老师——杨祟礼教授。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血液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杨祟礼教授参与筹备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成为开创中国血液学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她用形态学的方法比欧美早20年发现M2b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她提出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分型特点和标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理、急慢性分型、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策略都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使新中国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缓解率从33%提高到80%,使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缓解率从0%提高到50%;她主持展开了全国白血病和再障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率先开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她行医50载,育人50年,积极投身我国血液学骨干人才的教育培养,为血液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教师要鼓励学生,唯有不断学习,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努力攀登、潜心钻研,不负大好时光,勇攀医学高峰,才能成为优秀的医生。

6结语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课程之一,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对培养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索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学单元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从“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建设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体系。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又要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此外,教师要多学习、多观摩、多思考,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借助多方面的支持和力量,让自己和学生共同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形成课程思政的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伍敏,褚春民,孔桂美,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9):71-72.

[2]吴文鹤.说课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探讨[J].科教文汇,2021(4):99-100.

[3]高国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J].教育研究,2020,41(9):23-28.

[4]董轲,林芳,王希,等.标准化病例库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7):1221-1223.

思政元素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多元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使得思政课程建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1、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1.1、高职思想政治课课程模式建设情况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参与社会调查和参观教育基地等。受到多方面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参与效果也并不明显,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较大的开拓空间;其次,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地区特点、专业方向等还未形成有效对接。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课建设相结合的问题,研究力度尚且薄弱,结合力度不够,高职院校也没有针对企业所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并不乐观,多为传统的书本教学,课程模式较为落后,网络课程教学、多媒体线上教学较少。

1.2、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建设情况

我国高职思想政治课不重视课堂氛围的建设,主要表现课堂氛围沉闷,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导致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建设情况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脱离科技元素和时代背景,采用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较少,无法活跃课程氛围。传统守旧的课堂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忽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象思维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过程十分枯燥。

1.3、高职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建设情况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对于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发展影响重大,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内容建设情况不佳,课程内容仅包括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概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远远少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较为严重,完全遵照教学课本进行教学和学习,参与性较弱。

1.4、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时建设情况

我国高职院校为三年学制,第一年和第二年为专业理论课学习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实践为主。思想政治课也是公共基础课的内容,高职思想政治课所占课时较少,往往被高职院校大量压缩。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课时要求具体为思修课需要保证每周3个学时,毛概课需要保证每周4个学时,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安排大幅度挤占思想政治课课时,在思想政治课程安排上克扣时间,为了凑够一定的学时,往往使用一些学习活动来替代。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多元化建设的路径

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建设对于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可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2.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模式多元化建设路径

课程目标改革指出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可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政教学训练模式,开辟出完善思想政治研究、完善课程教学和进行思想政治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途径,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愈加开放化。

我国高职教育注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要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途径和原因的,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课程模式改革的出发点。例如,针对多媒体教学风靡的今天,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应当融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培养目标,简化教学内容。充分考虑社会系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和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并重。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不良的行为对于社会的危害,杜绝“黑客”行为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犯罪的行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氛围多元化建设路径

鉴于教育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的传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在大力促进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注入更多的元素,以声、图、动态演示等多种方式活跃课程氛围,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从其他学校或者本校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织具备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以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更加富有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多元化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现实生活元素。教材上的实例往往过于陈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学生们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限制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然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下可以搜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如从网络渠道获取内容,以补充教师的课程内容。教师还需要发挥好率先垂范的作用,每个思想政治理论都具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运用条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元素,以现实中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

2.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学时多元化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学时多元化建设可以分为课内学时建设和课外学时建设。课内学时建设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时的建设情况,如果要想改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时分配不均、分配较少的情况,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完成做好监督工作,可以将课程学习划分为思政理论学习课时、思政理论参与教学课时、思政理论讨论课时和思政理论考核学时等;课外学时主要指思想政治实践学习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社会调查课时以及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课时。

结束语

普通高等院校强调的是知识学习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高职教育则强调技术性。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于课程建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落后的模式阻碍,进行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课程是所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国良.论培养高职思政理论课双师型教师的依据――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改革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4-28.

[2]刘德福,张伟,李权化,刘俐娅,况贤,蔡刚,马亚平.重庆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问题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62-70.

[3]戴春平.当代大学生生活社会化实现的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下企业锻炼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9-11.

[4]齐永芹,邓凡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滞涨进程的归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4):76-78.

[5]储著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创新研究――基于办学模式转型与企业行业文化培育视角[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6):30-33.

上一篇安全工程

下一篇素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