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方案范例6篇

思政实践方案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1

关键词: “05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是在“05方案”后。“05方案”实施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认真总结其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验

“05方案”后,党中央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政策的支持力度,各高校努力探索并加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乐趣和创新反过来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产生积极性和兴趣,最终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实践教学成绩斐然。

(一)坚持以国家、学术界及高校教师自觉重视的态度不断加深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

1.国家对实践教学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强调实践育人,加强实践教学的文件。2001年和2005年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了重要位置。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1]这一指示精神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确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2]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200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8]5号)进一步明确要求:“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特别强调“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明确了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成为制度性的规定。

2010年以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四届)召开为契机,思政课实践教学受到党和国家的更大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高校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三个基本能力来培养”。根据学科性质强化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若干科学问题的实践根源,了解科学原理的解释对象,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1年)中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的要求,并从制度设计和条件保障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指导意见。中央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毫无疑问,这些文件及会议体现了国家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实践教学本身发展的高度关注。

2.我国学术界、高校各级领导和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是重要支撑。

首先,“05方案”后的近10年时间,我国学术界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断加深,研究力度和广度不断深入,在实践教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如内涵、类型、作用、实施的方式方法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其次,高校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落实实践教学。追本溯源,通过对学术期刊网上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文章统计,有以下发现:一是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这类文章数量很多,经过筛选,较好的就有数百篇之多,说明大家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二是写此类文章的作者除教育部的人员外,更多的是高校的各级领导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说明不管是教育部行政人员还是高校的领导和德育教师都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思考认识和探索研究。三是这些文章内容较切合学校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且随着年份的变化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更具体、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特色、收到实效。这说明高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更加科学、明晰、务实、有效。

(二)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拓展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充分运用其教学成果科学育人。

世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的。实践教学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05方案”后,实践教学上,一是广度上虚拟实践教学成分增多。以前重实体轻虚拟的教学逐步在转变,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讲,虚拟实践教学拓展了教学的空间,节约了教学的实践,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自由。二是深度上由战略向战术的转变。近年来,国家对思政课教学宏观政策的调整加深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实践教学具体操作的研究。其最终成果以实践教学的相关项目,教学教程,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手册等形式体现。如李维波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实训教程》(2013)、杨艳春主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2013)、刘晓黎主编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2012)等都是对实践教学的具体深化。这些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三是从实践教学内容上注重整体研究。学者和教师普遍认为,以整体性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虽复杂但必须这样做。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度体制的保障,国家、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构建,学科建设上师资、平台、软硬件的建设上,由此构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四是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较纯学术的理论研究不同,实证研究更易衡量和评估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的途径。这方面,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做得很好。当然,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这也是近年来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逐步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对理想信念的升华和巩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产生的良好效果又要求实践教学不断完善丰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

(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关键。

党和国家一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给予厚望和关注,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团中央1983年11月首次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概念之后,社会实践活动一直得到各方面的关注。1989年,在同清华大学部分师生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了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向广大工农群众虚心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锻炼自己。”2011年,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中央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05方案”之前“78方案”、“85方案”、“93方案”、“98方案”、“2004年16号文件”和之后的“2008年5号文件”、“2011年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都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改革的历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是思政课内容的根本,又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证。因此,以党的政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科性、实践性和时效性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二)高校多管齐下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保证是重要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

1.思想上提高认识和意志上加强领导是前提。

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又是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实践。因此,实践的过程就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过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本身就是实践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方法。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都加大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和改革力度,从课堂和书本转向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变得非常普遍。从长远战略看,实践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行统一。其次,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机制体制及其相关制度,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是关键。一是高校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校领导统管统领宣传部、共青团、文明办、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明确任务,分工明晰,形成合力;二是完善教学保障机制以及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着力开展实践教学研讨会、教研会、经验会,加强校际间的沟通交流,共享发展成果和经验。

2.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是基础。

推进实践教学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思政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以整体上完备的、统一的教学大纲促进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随意性,甚至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的教学内容、目标、形式等需要更加细化,每个学校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实践教学的整体实施上应该趋于接近。可以按照大学分类来构建综合类、理工科大学、文科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避免各自为政,采取“统领+特色”的方式编写大纲。其次,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没有考核就没有公平公正,更没有积极性和激情。建立和完善一套考评机制对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因此,一是明确以主管领导、相关部门、教师与学生为标准的考核主体,完善以教学计划、组织、效果为体系的考核内容。二是以360度考核方法为依据体现考评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也就是坚持领导和教学成果的考核相结合、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的结合、坚持自我、同事和学生相互考评的结合。三是继续建立和完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实行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实践教学效果和后期工作的第二次修正和再衡量和考评。通过反馈,共同发现问题,探寻原因,制定对策,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以建立实践基地长效机制促学生成长成才。实践教学主要依靠实践教学基地,没有基地建设就没有成功的实践教学。目前可供参考的模式有“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校企一体化模式”、“爱国教育基地模式”等。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钱立洁,泉州师范学院马列教学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161-03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决定从2006级学生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普遍实施“两课”学分制新方案。“两课”现统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新课程与原课程的较好衔接,使新方案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对新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素质提高与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中的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创建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案实施的新模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课程建设,使大学生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教育部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把“98方案”的七门必修课调整为四门。新方案规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三个学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系统化,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六个学分,把我们党四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把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作出的理论贡献加以综合,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国情有重要意义。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两个学分,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化了解,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原来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改为选修课。新方案、新教材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大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方案的实施是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同时也是对“两课”教学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的总结和深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作出积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喜欢的必修课。

新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把“98方案”的七门必修课调整为四门必修课,即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它充分体现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大学生理论教育的综合性、历史延续性要求。新课程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国情,并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发展和创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的成果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因而新课程方案的改革和应用,有利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

(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责任。但受西方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而看不到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精神危机、堕落虚伪和尔虞我诈。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及发展前途持怀疑态度,对四项基本原则产生动摇,思想政治方向不明确,甚至有些大学生思想观念出现扭曲,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如不迅速扭转,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系统的教育和科学引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必须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要做到新课程与原课程较好衔接,使新方案的贯彻取得成效,必须对新问题进行探讨,为加强新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更新与设计提供新思路创造条件。

(一)新方案的实施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有知识结构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规定了四年制本科学生必修的七门课程。高等院校基本上按七门课程划定教研室和教师编制,这样的组织建制奠定了“两课”教师的专业化走向,使学科形成了稳定的知识结构,很多教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所建树。而学分制改革的特点是专业化的界限将被打破,是相近学科的融合,重新组合为新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原“两课”教师单一化的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新方案课程建设的要求,必须使学科重新组合,因此教师须丰富和扩展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创造基础条件。

(二)新方案的实施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须增强。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原“两课”的课程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必须有新的调整。原“两课”师资队伍为“98方案”课程所配置,师资队伍已形成专业规模,涵盖了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新方案将必修课由七门整合为四门,原“两课”设置的教师总体资源必须进行大力度的整合,才能使师资达到最优化配置。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与专业化的师资相适应。为了稳定教学秩序,适应学分制课程的需要,必须依据新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建设一支过硬的与学科发展规模相符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顺畅运转。

(三)新方案的实施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强调: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课堂教学同等对待。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考核量化指标和考

核内容,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课时,并给教师记入实践教学工作量。学生实践课的两个学分必须落到实处,对实践教学的各方面都应有明确规定,使师生操作有依据,避免政治理论实践课的随意性和形式主义。必须确定稳固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保证社会实践学分落到实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措施

(一)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创新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丰富了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的国情内容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策略原则,在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对各门课主要内容的衔接与融合、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设置、教学体系的科学研究与妥善安排,加强各门课程之间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使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中得到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沿理论动向、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情加以调整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充实与时代同步的教学资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

(二)以吃透教材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运用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在使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我们必须执行国家教育部对新方案的设置。在教学中要使用高质量的新教材,并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更新点。只有在对新教材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新旧课程的转轨与创新,才能符合课程建设方向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

(三)以改进教学方法为基点,促进教学相长。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活跃教学环节,切实保证新课程的开课质量。为此。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全员培训的精神,各高校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各级培训,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竞赛和观摩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水平、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相长,切实保证开课质量。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3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37-02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之外尝试性地安排了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尽管如此,各高校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负责人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

一、科学决策与计划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管理学理论认为,所谓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机会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计划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行动保持统一方向,促使组织目标实现。计划的形式包括目的、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遵循教育管理的规律,只有科学决策和计划,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决策和计划具有不同层次,包括学校的、教学单位的、教师个人等层次。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决议和精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整体工作规划之中,要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思政课四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作出规定。通过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单位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较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统筹安排和指导任课教师的计划和行为。教师个人要根据教学单位的计划和方案制订每一学期更为具体详尽的实践计划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避免短期行为。

二、建立和健全组织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管理学理论认为,组织目标一经确立,决策和计划一旦制定,为了保证目标与计划的有效实现,管理者就必须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调。各高校要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指挥协调部门、实施部门和主要配合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应规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各自的职责,又要在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和编写教学计划方面相互配合,使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式、手段和组织形式等都明确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态势,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高校一般都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领导小组,党委宣传部应为实践教学的指导、协调部门,负责思政课教学的院、系或部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部门,团委、学生处是主要配合实施部门。同时,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环节。负责思政课教学的院、系或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部门,负责实践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学期开课计划编制,审批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授课计划和实施方案,检查、指导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审核实践教学的经费使用情况,总结评比实践教学的效果等。任课教师为实践教学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制定所任课程实践教学的授课计划,依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准备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具体组织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评定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提交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等。

三、加强领导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但是如何让他们运作起来,需要通过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领导职能表现为指挥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指挥作用是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协调作用是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激励作用是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2008年1月20日在全国高校“概论”课教师培训班上的书面讲话中指出,“高质量地全面实施新方案,领导是关键……各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新方案的实施工作。”各高校要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科研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奖励措施中予以保证。要落实思政课建设实践教学的必要措施,统筹协调好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实施部门和主要配合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完善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这样,通过健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让思政课教师愿意并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协调和激励作用。教师的指导包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储备方面的补充,做好实施操作阶段的技术层面、心理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端正认识、纠正做法偏差,确定实施的时间、场所、对象、形式。而且教师还要做好协调和激励工作。

四、加强控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管理学理论认为,由于环境的变化、管理权限的分散和工作能力的差异,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部一致的现象,这样必须加强管理的控制,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同时,控制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要加强控制。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要提出明确、规范的工作要求,建立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单独设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一方面要制定针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每次实践教学都要有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每次实践教学的任务、主题、要求、运作方式等;教师要亲自参加、认真组织,保证每次活动都有应有的教学效果;每次实践教学结束要及时总结,为以后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认真执行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是否有详

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效果如何、每次实践教学结束后是否及时进行总结等等。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等级应该是教务处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同事的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几方综合评定的结果,教师所获得的实践教学考核等级与其工作津贴相挂钩。另一方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重视实践课的学习,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自己的任务,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或提交心得体会。教师要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平时或期末考试成绩。

两方面的考核评价都需要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譬如,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可以通过看其参加社会实践时数、出勤情况、交流发言次数、递交论文或心得体会篇数等量化的指标,又要看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积极性、创造性、思想进步状况、社会对该生的评价信息等定性指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绩应该是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等几方面综合评定的结果。学生的综合评定结果只有达到及格以上,才能取得相应的实践教学学分。

五、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活力和源泉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政治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的较典型、较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以讲授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主,实行一种重概念、重理论体系、重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政治课作为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借鉴法学教学的方法,在政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政治课的特点所决定的。政治课研究的是整个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政治教师应教会学生将特定的知识与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进而运用政治理论来解释现实生活和处理各类问题。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政治课的教学不仅要给学生现成的理论,更要提高学生在实现生活中学习、贯彻、运用所学理论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教师围绕学生关注的各种问题选择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一,案例教学中由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大量原始资料和信息进行判断与分析,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的自觉性。其二,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发表观点,并进行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分有利。

二、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中应用的方法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根据笔者的经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精心挑选,介绍案例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案例。选用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典型性(不在于案例当时产生的新闻效应,而在于与政治理论的联系性)、疑难性(即各种处理意见、方案及理由均应提供出来),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的特点。

其次,将所选案例完整地通过口头阐述、发放资料或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也就是说让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再讨论案例,留给学生5-10分钟时间思考,然后立即展开讨论,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2. 让学生概括案情

在案例讨论前,先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案例,但不能漏掉影响案例处理的关键事实,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把握关键事实的能力。如果概括的不是很全面、很简洁,可以让其他同学先找问题,再概括一遍。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补充,最后用最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让学生进行对比。

3. 找出争论点

让学生结合案情和提问提纲找出问题的争论点或焦点所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此环节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找出争诉点,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和进行补充,必要时给予提示和有效引导。

4.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一方面,让不同的学生就每一个争论点发表意见,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发言,教师可点名让学生在其提示或引导下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不断追问,以引导讨论的深入。有时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按照学生的思路引其深入,层层递进,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同时也可以追问一些与案情相关但和案件处理无关的问题,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点评总结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参与度

一、目前参与度不够的现状分析及成因

(一)从参与面上来讲,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

目前是思政课实践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形式,一般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实践项目,如辩论赛、模拟法庭、新闻播报、主题讨论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实际教学活动中看,课堂上的这些教学活动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上课期间班上大概80-85%的能够参与进来,参与面比较广。但问题是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形式,毕竟虚拟的课堂环境和客观现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它先天地存在着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得来的体验不真切、感知度不足,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学生的参与度又不够深,但仍然做不到全员参与,并且思政实践教学也不应该仅仅局限性于模拟的课堂活动。

(二)从学生参与深度来讲,校园的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度较高

现在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体活动比较多,学生们参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校园十大歌手、演讲比赛、时装秀表演、话剧表演、辩论赛、武术比赛等,有些思政任课老师为开展实践教学,就以这些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又符合思政教育的主旨的文体活动为切入点,梳理出校园思政教学活动的新思路,在校园演讲比赛中,设定“道德与法”、“个人与社会”、“在宝马车里哭与在自行车上笑”等辩题和校园的辩论赛活动协同进行,并且开展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拿辩论赛来讲,活动中不仅有辩手、评委、主持人,还要后勤服务队,保障团(纸条、现场用具)、秩序维持队、礼仪队,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结合校园里的这些赛事等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比赛活动通过排练、彩排、比赛、评比、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思政课的主旨,而且可以消减当前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天然抵制情绪。由于参与这些活动学生是自发、自愿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参加比赛的这部分学生,把比赛看的很重,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因此,他们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能深刻体会到思政实践教学所设置的内容深度和思政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从这个层面上讲,和校园文体活动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是这种结合校园活动的思政实践教学局限性也很明显,一是参与者多数是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一般是从社团活动的角度开展活动,学生本身很少从思政实践课的角度来考虑,参与的学生多数只是在客观上从活动过程中受到思政实践课的影响,但教学效果无疑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在这样的校园实践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思政课育人的核心内容和学生校园活动主题紧密柔和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教师对活动的过程管理比较困难,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捂得太紧。正确的方法应该像放风筝一样,让学生们一方面感觉到活动有相当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否则,学生就会没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也感觉到有一根绳子在扯着他们,否则,活动易流于形式,偏离主题,但如何拿捏这其中的松紧度很难把握,教师对活动过程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三是参与进来的学生人数有限,参加的主要是一些校园里比较活跃的学生,像学生干部、有才艺的学生等,从参与的广度上来讲,它和思政实践课堂上相比参加的人数少,学生参与度较低。

(三)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或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度最低的一种形式,但是恰恰这类实践活动才能给学生最真切、最实际、最能培育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方式。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用在思政校外实践教育再恰当不过,但是,囿于师资力量、经费、社会资源等限制。从笔者所在的学校情况看,这一类的实践教学目前只是个别学生代表能够参加,一个年级有三、四千名学生,参与者至多只有上百个名额。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政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大多是爱国教育基地、到城乡贫困儿童、养老院开展公益活动或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做社会调查,除了这些传统的形式外,还有许多当代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周期较短连续性差割裂感强,学生参与度低,效果甚微,应该对这些教学形式进行认真策划,制定方案,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观一趟、帮扶一次,做一份调查,交一份报告、感想就完成教学活动,人的价值观、信念,的确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果不能连续地开展参观、帮扶调查教学活动,在加上实践形式老套、内容老旧,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而新时代有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思政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学生却没能参与进来。比如现在很多公益活动都可以为思政社会实践教学开拓渠道,也有大量的社会组织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大学生也能够并乐于接收这些新颖的教学活动,像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部门为实行职能外包,成立“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这种机构本来可以吸纳大批的高职大学生来进行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毕业后都能够进行定点帮扶社区内的人群,参与社区举办的活动,不仅能克服思政实践教学连续性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真正的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青年学子道德思想品质教育,形成全社会有效遏制道德滑坡现象的合力;再比如院校的思政老师也可以利用一年一度的春运,定期安排学生到火车站等流动人口密集需要帮助人多的地方,为旅客等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遗憾的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能有效的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依然囿于参观革命圣地、帮扶贫困儿童等有限的几种传统形式,不能紧握时代的脉搏、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切身需要适时组织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也不了解实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社会育人意识,影响了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二、问题的解决之道

首先,根据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针对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学生体验不真切等不足的问题,可以把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实习课有机结合起来,来提高大学生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的深度。由于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教学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优先”的方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课程中实训、实习的课时多,也颇受学生的普遍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思政实践课堂课可以和这些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结合在一起。比如和通信专业“通信事故现场应急实操”项目的实训相结合,其专业重点是训练学生事故现场处理的专业技能,思政课实践的重点可以是训练“合作与竞争”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老师们在学生实训前把两门课的教学目的告知他们,学生在现场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注意这些教学点。课程结束后由专业老师和思政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分别给出考核成绩。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中有很多可以和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结合的内容,比如“实事求是”、“爱国爱乡”、“理想信念”等。把思政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实训、实习环节中来,可以克服单独的思政实践教学课虚拟性和,学生感知度不真实的难题,并且能“德”“智”并重,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

其次,思政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来。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一些学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参照这一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执行和教学评价中来,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评价一般都是有课任教师一手完成,学生只是被动第执行教学方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果从方案的制定到方案的执行,到最后的考核整个过程都有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列实践内容来策划实践方案、执行计划,最后的考核评价也让学生进来,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担任指导者的角色,这样既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大大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思政实践活动可以紧密结合具体赛事活动抓住思政教课教育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而比赛的策划、执行计划、评价机制等具体过程都放手给学生去做。

第三,社会、学校、老师都要有“育人”的强烈意识,青年学生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的社会物欲膨胀,导致过度重视青年人的技能培养,“德育”由于其效果的滞后,所以从社会环境上必须扭转世人重“技”轻“德”的观念。从社会讲,企事业单位要有为青年学子提供思政实践教学的机会的责任意识,不能只讲经济效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都有吸纳大学生社会实践义务,为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提供、创造条件和机会,吸收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思政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从高校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担负起“育人”的重任,高校不是技能培训机构,而是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教学管理部门理应把思政教学抓起来,切实重视德育教育,不能一种讲求就业率,从思政教学部门来讲,编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等,思政任课教师必须对传统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仔细梳理,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连续性,形成一整套系统、规范、动态而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社会实践教学方案。这样从宏观社会环境到微观教师个人形成重视“育人”育的合力,营造重德育的社会氛围,对推动大学生参与到思政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思政实践教学要体现时代性。目前,高职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形式依然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到贫困乡村帮扶儿童、老人,养老院进行公益活动,城市社区和农村做社会调查等这些传统的形式。这些沿用了几十年教学套路实在引不起学生的兴致,这些活动很多学生在中学甚至在小学都多次参加过,再加上如今网络、资讯的发达,学生不出校门已知天下事,所以如今的思政实践教学要跳出这些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套路,否者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时代性,更不能使学生大范围的参与进来。信息的泛滥一方面给传统的思政实践教学带来重大冲击,另一方面又混淆学生们的视听,众多的虚假、错误信息观念给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今天必须让大多数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百姓生活,进而了解这个时代,还他们一个真实可触摸到的社会现实,而不是混在信息中“信息扭曲的虚拟”社会。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 0 0 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各高校纷纷响应党和国家的要求,积极地探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就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有些学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下面笔者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剖析,从中探讨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为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有必要全面地掌握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笔者以网络上为平台,在网上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认真地对省内的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在笔者就将从网络上抽取的200份有效问卷的基本情况做个总结。

(一)通过对网络上的有效问卷的查阅,反映出如下现状:

1、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全面展开实施。

从接受调查的同学所在学校反映出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在所有的“思政”课理论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一般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式与政策”三门课程,而在接受调查过程中仅有及其少数的学校在三门课程中均进行了实践教学,人数只占到接受调查人数的9%,绝大多数学校均选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90%的受调查者反馈出这一信息,其次是73%的受调查者表示学校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施了实践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全面实施仍有一定距离。

2、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能得到学生普遍认同。

在开设“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一题中(多项选择),从回收的有效试卷中显示出,86%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71%的同学认为有助于了解社会现实,62%的同学均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仅有2%的同学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是无太大意义的。在你认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一题中(多项选择),68%的同学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样重要,26%的同学甚至认为实践教学更重要,仅4%的同学认为理论教学更重要,在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意义一题中(多项选择),89%的同学认为有利于促进理论与时间的结合,70%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62%的同学认为能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仅4%的同学认为没有意义,从这些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是能正确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的。

3、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状况难以令学生满意。

在选题中让学生评价自己学校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状况中,6%的同学选择了效果一般,只有12%的同学选择效果很好,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2%的同学所在学校几乎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在针对现状如何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选题中(多项选择),84%的同学认为学院需要提供相应的平台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实践,77%的同学认为学院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整体素质,76%的同学认为现行考核制度需要改进,70%的同学认为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模式,45%的同学认为需要创建实践教学的保障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有序开展。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目前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差强人意,学生均感觉需要从多方面改进现行实践教学方案,才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将网络调查结果与实地走访的情况结合起来,就目前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难以令学生满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院在思想上轻视“思政”课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将有限的课时用于充分保证专业课的学习。目前,高职院校中不少领导对高等院校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2]将有限的课时用于充分保证专业课的学习,几乎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课上都只能做到保证理论课时的最低课时,而对实践学时很难保障。从调查问卷中显示52%的同学表示实践教学课时需要增加。而老师们则认为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配合理论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以开设实践教学绝对是要在保证理论能学完的前提下,而在现有的课时中理论学时都只能勉强够用,就无法来开展实践教学。所以在一些学时比较少课程中如“形式与政策”课,几乎很少有学校开展实践教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