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培训总结范例6篇

铁路培训总结

铁路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铁路;职工;培训;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27-2

1 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素养较高的职工来支撑,铁路运输行业对职工专业素养的依赖性更高。因此,该行业都会有序组织一些职工工作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目的是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满足新时期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铁路运输行业一直按照一种较高的势头在发展。导致我国铁路职工专业素养上的缺陷十分明显。铁路职工培训作为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工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当前我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进行考察,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职工培训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总地来说,职工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想要开展一场有效的职工培训,那就必须要对分配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开展有效的培训方式等环节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当前我国铁路职工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培训任务都是由上级部门下达通知的。而需要培训的员工所在的下级单位,却不会提出培训的要求。上级下达的培训通知,必然是按照上级的意愿进行的,缺乏对需要培训部门的实际调查,那么对于培训时间和规模的把握也许就不是十分准确。而且,上级下达通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的被动性,会降低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1.2 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和总结

首先,在授课效果上,培训的组织者往往无法对教师的能力、课堂学习氛围、职工的学习状态等,进行一个准确的测评。这些都是职工培训的重要组成因素,如果无法准确测评这些方面,那会大大增加培训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其次,培训工作的改善较少。如果过多地关注培训计划的开展过程,而忽视对于培训效果的检测,对职工的培训成果进行检测,那么就无法做出针对性的总结,缺乏总结就很难实现进步。

1.3 职工学员的某些特征影响培训结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职工普遍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十分明显。首先,这些职工大多缺乏耐心,一心想着如何提升个人的待遇,以及迁升问题,但是在进行个人培训上,表现出的兴趣不大。其次,这些职员大多喜欢具有新鲜感、刺激感的事物,喜欢接受不同的人生体验。但是对于传统的培训往往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有些甚至还会感觉培训只是一个形式。最后,这些职工的思想大多十分开放,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那些“灌输式”的培训模式,常常让他们感觉到枯燥乏味,觉得培训没有任何必要,自己来参加培训,不过是维护个形式罢了。

2 铁路职工培训的创新策略分析

2.1 建立一个正循环发展控制链,发挥职工培训的主动性

培训的正循环发展控制链,主要包括分析需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结果测评、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铁路部门的培训基地是铁路职工培训的中心指导场所。在培训前期、培训执行,以及效果反馈当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培训基地要充分实现职能发挥,全面协调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2.1.1 积极分析职工需求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员工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职工培训计划。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有:职工的综合素质、职工的专业知识技能、职工的业务熟练程度,以及职工队伍内部专业素养的差异。将这些调查结果与当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对比,制定一份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培训基地应当建设一个全面的培训数据库,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充分运用大数据、现场调研等有效方式,计算出每位员工的真实技能与其所在单位要求的差异。基于此,制定一份科学的职工培训计划。

2.1.2 主动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基地在总结当前实际的培训需求之后,再结合基地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这是保障培训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培训基地将调查得出的结果,以及制定的培训计划拿给上级检查,与上级部门、培训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共同确定培训目标,确定一份详细的授课计划,包括授课教师能力、培训方式等。从而为实现预期培训目标奠定基础。

2.1.3 严格落实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整个培训任务的关键所在。培训基地应当按照严格的要求去执行。经过检查备课、组织评价等方式,加强对于培训过程的监督。对学员要采取每天签到、定期考察等方式,来保障员工学习的质量。与此同时,培训基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考察纪律,保障考察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这为培训效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保障。

2.2 创新融合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训基地在选择培训内容,以及确定培训目的上,都是从铁路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的。在培训的方式上,多半是综合考虑了培训内容、培训目的,以及职工学习特点。其中主要的就是职工的学习特点。最终形成了一种“教”、“学”相融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培训各主体之间的连接,有利于提升教授课的责任感,加重了对职工学员的监督,能够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2.2.1 提高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优质课堂

有效的师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保障培训的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到个人能力上的不足,形成上进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师资的整体素质上着手。我们要挑选一支具有较扎实专业功底的敬业爱岗的队伍,确保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烈的责任意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培训的质量。培训部门可以聘请一些专家来进行授课,主动邀请一些铁路院校的专家来授课,还可以邀请某些业务部门的主干来进行现场指导。让学员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从而形成学习意识。

2.2.2 融合渗透“教”与“学”,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要推行有效的融合B透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为成员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条件。以培训教师与员工的互动为基础,鼓励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多表达自身的疑惑。多关注课程设置、教案设计、课题研究等,在“教”与“学”相联系方面的体现。还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由职工为教师设计微课、开展授课,增加员工对自身条件的客观认识,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最后,开展互动式学习和讨论。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案例探究等。组织学员主动进行交流,突出个体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擅长挖掘学员的潜能,帮助学员增强自信。

2.2.3 增强实训,提升综合素质

培训基地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在技术岗位作业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状况,有效开展实训。从多个角度出发,给员工更多的真实操练机会。首先,课程设置必须要具有务实特点。多设置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教师要针对员工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措施。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切实提升学员的技术能力。其次,要开展大量的实际训练或者模拟训练。按照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原则,运用实训设备,以及模拟演练系统,来帮助学员进行实际的参观,以及现场模拟,帮助员工逐渐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最后,同时要增强员工的理论素养。

3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在铁路中的投入,我国铁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前景一片大好的时期。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铁路运输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职工专业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开展实践性强、效果较好的职工培训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刘永清.浅议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4).

[2] 王斌.浅谈提高铁路职工培训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J].科技信息,2011(02).

[3] 朱端豪.浅析现代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

铁路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短期培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6.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73-02

从2009年石太客专的投入运营到2012年京广高铁的开通运行,大量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入到我段职工的日常工作中。高速发展的铁路建设,对铁路职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从这几年的日常维护检修以及发生的事故报告来看,大部分职工素质远远没有跟上铁路发展的脚步。在铁路信息化全面推进,“四新”知识不断投入使用的形势下,如何提升铁路职工培训质量,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开展大规模的长时间的脱产培训,对于本就生产人员紧张的一线工作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短期的脱产培训班。如何利用这种人财物投入相对较少的短期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适应铁路发展的要求,成为各个站段必须要面对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铁路职工短期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配套。而大部分铁路职工都是学校毕业或部队复员后,直接进入铁路系统,在以往的工作中很少有脱产培训的机会。面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更何况新入路的员工缺少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普遍偏低;新入路的员工退伍军人和中专毕业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对现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上更是力不从心。

2.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铁路各工种的培训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然而对职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仍显不够。铁路企业的管理一直是半军事化管理,相对于其他外部企业缺乏竞争性,因此就导致领导对职工的技术培训要求不严格,再加上职工自身认为所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符,促使了职工对培训没有积极性。

3.培训师资队伍不合理。我段的培训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科室的工作人员,一类是车间、班组的技术员、技师。技术科室的教师理论上更强一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实践经验更为丰富。目前两者还不能有效的结合,取长补短,并且教师在对职工的培训方法上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

4.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在组织培训之前,对培训内容的调研不足,负责人员只是坐在座位上想应该设置哪些课程,并没有深入基层班组了解现状,职工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更有甚者为了照顾面子而安排一些课程,这样就使得有些课程安排浪费,而职工所急需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学与实际不符,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5.培训教材不合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应用,原有的教材由于出版时间过长且内容陈旧,实用性实践性强的教材缺乏,而现有的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工艺操作规程不足以满足教学的教材所用。

6.职工学习态度不端正。目前大部分职工还存在进入铁路就等于抱上了“铁饭碗”的错误思想。

二、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1.一把手负责化。职工的培训应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进行,由劳资、职教部门组成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由铁路各站段的领导组织动员学习,加强提高对培训的认识,有效的让职工认识到培训是一项有利于自我进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从“要我培训”改成“我要培训”的转变意识。

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要想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筹备培训阶段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对象,针对每一次培训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客专有客专的培训计划,高铁有高铁的培训计划。其次,根据其工作线路内具体设备的不同制定教学计划,重点学习本线路内的设备情况,对于其他线路内不同的设备也要进行了解,但不作为本次培训的重点。

3.师资配置教学方法合理化。对铁路职工进行培训的教师来源是有限的。因为师资有限,为了共同拟定有理论深度,又切实可行的培训教材,可以通过让专职教师与一线技师在培训之前,先把培训的内容和实践内容详细的探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提高了培训效果,也拟定了教材。对于教学方法,通常是拘泥于固有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为了打破这种模式,建议采取互动式教学,走出校园到工作的一线环境中,让职工融入到培训中,现场教学、现场处理故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使铁路职工短期脱产培训更加有效。

4.建立严格的师资考核培训制度。授课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培训教材,精心准备,为学员注入新鲜的血液。职教部门应定期将专兼职教师选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厂家,进行培训或调研,应对不断变化进步的新铁路技术。每次培训结束前,针对培训内容、方式是否适当,受培人员有没有积极性,考试前以问卷形式发给学员,让学员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讲课方法等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加以改进以利于今后的培训。

5.配备高效实用的教材。有针对性的专业短期培训就要配备专业的书籍。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与现场密切相连,面对新的需求,原有的陈旧教材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根据高铁培训的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专业订购了一批高速铁路维修岗位的培训教材,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另外,根据现场实际和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案例自主编写一些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进行讲解,更有利于职工的学习和掌握。

6.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充分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职工的学习态度、思想认识是保证短期培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铁路特有的工作性质,一线职工大部分都是倒班制的工作方式,上班时忙工作,下班忙家里,对路局的一些新形势、新政策了解不是很到位。还保持固有的工作态度,大锅饭思想严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随着铁路的深化改革,保持原有的工作状态必将被淘汰。培训中应加强思想教育,将路局、站段有关的激励政策讲解清楚,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形成争着学、比着学、赶着学的良好氛围。

7.严格考核,确保培训质量。根据考核的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采用网络考试和笔答,试卷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方面的知识。考试成绩是与岗位奖惩晋升挂钩,避免考试流于形式。

总之,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合理的设置短期培训的各项内容,使培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培训的质量。通过短期培训可以使我们的职工在“四新”知识面前不畏惧、不恐惧,可以轻松的应对处理,为高速铁路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保证。

参考文献:

[1]蒋斌.对搞好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2):70-71.

铁路培训总结范文3

摘 要 随着机车牵引动力的更新换代,打造一批适应新形势、发挥专业特点的铁路现代化机车检修队伍,对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来说,不仅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从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必要性出发,总结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铁路机车检修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机车检修 培训 对策

一、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必要性分析

(一)机车检修培训是适应铁路现代化的需要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管理型人才,更加需要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术型人才[1]。而拥有这些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资源。

(二)机车检修培训是铁路运输安全的保障

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铁路职工必须熟悉和掌握铁路新工艺、新技术、新规章、新设备。尤其是铁路机车从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过渡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机车检修能力,否则铁路运输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研究不足

培训需求分析是拟定培训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才能弄清谁需要培训、培训什么。对职工进行培训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岗位人员培训需求,才能在培训计划拟定上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现在的培训需求调研没有全面考虑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期望和本人的培训意愿,仅从单位当前需求出发,导致培训需求得不到有效落实,有时培训流于形式,常常是为培训而培训,且培训课程缺少系统性,使得培训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师资力量、校企交流缺乏

对于铁路职工培训,一般采取专兼职教师授课或者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而专兼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授课培训,还有其他繁杂的工作,工作量大、精力有限,教学质量不高的弊端便显露出来。而且,随着机车车型的更新换代,大部分专兼职教师的技术知识更新不及时,有些已经过时,授课时全凭以往工作经验,教学质量便打了折扣。师带徒方式,能使徒弟快速掌握日常作业重点、难点,但总体来说培训缺乏与外界专业技术院校的沟通交流,如远程实践教学、订单式培训、校企交流扶持等。

(三)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培训效果评估是对职工培训前后收益变化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培训效果评估方法较单一,通常采用现场考试来检验培训效果,之后也没有后续的跟踪调查,对效果表现的延迟性、间接性等方面体现不足;另一方面对职工在培训后进行工作过程时能力的提升以及工作态度的变化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培训效果评估不够全面。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培训内容都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

三、铁路机车检修培训对策研究

(一)树立现代培训理念,引起职工对培训的重视

随着铁路技术设备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机车检修技术含量越来越大,机械化作业程度也不断扩大,单靠传统“师傅带徒弟,徒弟照看师傅干”已慢慢不适应铁路现代化的要求[2]。因此,单位应该想方设法让职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使职工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去,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参加培训学习,以适应检修技术、设备的更新。

(二)科学分析培训需求,提高培训针对性

单位在进行铁路机车检修培训需求分析时,要结合铁路局发展战略定位,从最近接收的新业务,面临的新技术出发,充分考虑尊重职工个人培训需求。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为企业更好服务的同时,还能满足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获取个人成绩,做到单位与职工的双赢。

(三)优化师资队伍,开发特色教材

一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通过专项理论、技能考核、实践教学、现场答辩等环节,并以专业化、年轻化为标准,将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经常聘请机车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或具有丰富检修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讲师,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二是提高师资水平。采用定期输送专兼职教师到机车生产厂家、专业技术院校和外局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取经,提高教学水平。

(四)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立体化培训

对机车检修按专业系统划分培训模块,从易到难进行“理论基础、专项检修、应急故障处理、技术攻关”的递进式、模块化培训。加大对机车的故障汇总统计,设计教学案例,模拟故障发生成因、过程与环境,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对机车检修中的疑难杂症,成立攻关小组,培训人员参与故障原因分析,检修排查,形成攻关培训。

(五)构建评估体系,重视培训效果评价

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不断完善培训项目设置、培训计划制定、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基于多纳德评估四层次模型,构建机车检修培训的评估指标体系(表1)。重点设置行为层和绩效层评价指标,注重利用知识培训来改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工艺的实际效果,通过量与质的评估,完善评价体系,呈现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铁路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铁路职工;培训效果;提升;问题;路径

在员工成为企业最重要财富的知识经济年代,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尽管这些年,铁路一线职工培训越来越被重视,培训工作不断系统化、规范化,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以及不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铁路一线职工培训效果的持续提升,这成为了铁路企业员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铁路一线职工培训原则

(一)按需培训原则。按需培训原则是指铁路一线职工培训需要有针对性,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发现一线职工群体工作中存在的能力、知识等方面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来进行培训,避免将培训资源的浪费。按需培训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可以做到有限培训资源效果最大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对于一线职工来说,因为所培训的内容是自己工作需要的内容,因此培训积极性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二)持之以恒原则。培训并非一日之功,这要求铁路一线职工培训需要遵循持之以恒原则,尤其是在知识折旧速度空前、铁路加快发展的年代,如果培训没有持续性,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就会影响培训效果。所以铁路一线职工培训需要制定长远规划,持续不断的努力,根据一线职工工作职责要求变化,不断制定新的培训计划,推出新的培训项目,采取适宜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实现一线职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动态调整原则。动态调整原则要求铁路一线职工培训培训需要根据培训开展情况进行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的不断调整变化,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规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一线职工培训中可以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反馈来准确的把握此项工作的效果,密切关注培训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潮流,根据调研和反馈结果来进行培训调整,确保此项工作效果能够持续提升。

二、铁路一线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源不足。所谓资源不足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储备不足,二是利用不足。目前铁路企业在职工培训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和规范使用的指导,各工种培训规范明确,实训基地加快建设,但企业内外培训资源依旧匮乏或得不到有效利用,基层单位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材种类繁多,针对性和实用性差。

(二)培训方法单一。目前铁路职工最主流的培训方法就是集中学习以及网络培训,这种方法向参加培训者灌输培训内容,缺少基本的互动,职工培训积极性不高,做不到主动适应,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三)培训反馈低效。通过有效的培训反馈可以发现既有培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培训效果的节节攀升。目前铁路企业一线职工培训中存在培训反馈低效的问题,没有建立多层次的效果评估体系,对于培训问题做不到全面的把握,结果导致培训做不到很好的调整,影响到了培训效果的持续提升。

三、铁路一线职工培训效果提升路径

(一)有效利用培训资源。与企业外部培训资源充分对接,充分利用各院校专业优势,做好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划。按照培训规范要求,组织各系统各专业专家修订职工岗位应知应会教材,培训教材要改 “大而全”为“少而精”,并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进阶和提升。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一线职工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置能力。总之,通过有效利用培训资源,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二)创新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创新要注意考虑一线职工的偏好,这一群体不太喜欢呆板僵化培训方法,更喜欢那些实践性强的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模式,渴望通过培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针对一线职工这种偏好,培训方法创新方面可以引入讨论教学法、观摩教学法、评价中心法、岗位式培养等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一线职工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引入菜单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培训方法引入来有效的提升培训效果。

铁路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铁路;职工培训;人力资源

1、铁路职工培训的目标及意义

铁路企业对职工的培训,是为了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个人素质、增加团队协作能力、灌输企业文化、树立终身教育观,最终提升铁路企业综合竞争软实力。具体说就是:

1.1 提高职工能力

铁路职工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进行着重复的劳动,劳动的熟练性不容置疑,但绝大多数职工只知道这样做,但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对职工的培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职工“知其为、知其所以为”。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同时也对职工的个人素质进行再教育,包括心理素质、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等。

1.2 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铁路是大的联动机,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多人协调合作。培训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解决团队协作问题,通过体系化的学习和小组化分小队练习,进而增加受培训职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中,改善平时僵硬的工作氛围,调解职工与职工、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1.3 灌输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拥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对铁路职工的培训中,通过引导职工自觉行动、团队合作,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让职工感知铁路企业文化、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1.4 树立终身教育观

大部分铁路职工都是学校毕业或部队复员后,直接进入铁路系统,为中国的铁路事业贡献着力量,很少人再有脱产学习的机会。铁路职工培训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延续,它不分空间、时间。铁路企业可不定时的对职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更灵活、更有针对性,是一种终身教育的观念。

2、现有铁路职工培训所遇问题

多年来,经过铁路人共同的努力,铁路职工的培训既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又作为一种职工的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然而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

铁路各工种的培训,甚至非运输企业,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然而对职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仍显不够。由于铁路企业长期半军事化的管理,缺乏外部的竞争,导致企业的领导普遍存在“企业职工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上岗后只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就能胜任工作”的意识;而职工也认为培训、不培训一个样,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关联不大。

2.2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铁路企业在组织职工培训之前,对培训内容的调研不足,导致培训内容随意性大,老的、职工耳熟能详的内容较多,而职工真正想了解的,一线工作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安排不足,致使培训内容陈旧,学用不符,这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2.3培训师资水平与培训方法存在不足

培训的老师一般有二种来源:一是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职教师,另一种是常年在一线工作的熟练工人。专职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功底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而一线工人所遇到的工作问题处理的经验丰富,但语言表达和问题的剖析深度却不够。并且老师在对职工的培训方法上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

3、铁路职工培训的有效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铁路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把手负责化”、“调研、培训细致化”、“师资教法合理化”的“三化”来有效解决铁路职工培训所遇问题。

3.1 一把手负责化

铁路职工培训由单位一把手牵头组织开展,人力资源部职教部门组成培训领导小组,从上到下,由各段组织培训前的学习动员,提高铁路职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位职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铁路职工培训是一项有利于自身进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活动。把“要我培训”变成了“我要培训”。

3.2 调研、培训细致化

要制订出符合铁路职工的培训计划,必须要在职工内部深入、细致的开展调研。铁路企业的重大变革、职工个人工作环境和岗位的变化等,都会对培训产生迫切的需求。

一是从现状中找需求,收集不同工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职工对培训的期望。二是从发展中找需求,包括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新规程的实施,生产方式的变革,劳动组织、岗位设置的变化等。再根据收集和总结出来的需求来制订细致的、职工愿意学习的、急需向职工介绍的培训内容。

3.3 师资教法合理化

铁路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客运服务;素质;培训;考核激励

一、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素质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现有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绝大多数思想健康、作风扎实,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群体。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铁路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思想观念、职业技能和人员结构不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速度,与铁路改革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行总体提高。现有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的突出,导致部分管理者和职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铁老大”思想。近年来铁路的整体客运服务水平较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旅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并没有牢固树立,服务态度生、冷、硬的现象尚未杜绝。部分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文化修养不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不主动服务,服务不到位问题,在日常服务中仍然存在。有的服务人员很难接受新的服务理念和掌握现代服务技能,有的服务人员心理素质差、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在处置服务差错或者纠纷时,极易与旅客发生冲突。可见树立“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有着现实的紧迫性。

(二)思想观念滞后

1、忧患意识差和竞争意识淡薄。大部分服务人员还存在“铁饭碗”思想,对铁路客运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危机感。随着铁路的改革和发展,铁路作为运输现代企业,企业制度仍在不断健全,竞聘将成为企业用人的主要方式。而现有服务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对服务工作敷衍了事,对岗位的撤并及人员调整,束手无策。

2、学习观念落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需要不断学习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训。铁路服务人员临时突击、应付考试与检查的学习态度远远落后于现代企业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职业技能偏弱

客运服务工作看似没有技术可言,部分人员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对服务工作的钻研不够积极,不会主动去学习一些业务书籍或与岗位工作相关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积累。还有一些“80后”的服务人员,一般来说他们的工作经验较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处理事情不够冷静,致使旅客对其服务不满意。

(四)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结构不合理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铁路用人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客运服务人员结构不太合理,并影响着客运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沈阳局沈阳客运段某一车队来分析:该车队共有服务人员795人,其中女工514人约占2/3;党员71名,不到1/10。其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该车队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且文化素质偏低。

1、年龄结构不合理。服务工作需要年轻的面孔,年轻人富有朝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符合铁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该队服务员中30岁以下者只占40%,这个比例有待于提高。

2、文化素质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铁路旅客运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客运专线即将开行的动车组列车更是高科技的集成,需要高素质的服务人员。而该队初中学历的服务员竟占了一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服务人员才占4.4%,显然不能满足客运服务发展的需求。

二、影响客运服务人员素质的因素分析

(一)用工机制的制约

铁路用工机制的不合理性极大地制约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铁路体制的总体制约。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铁路劳动生产率低下,职工队伍非常庞大,由于政策的因素还要接受大批转业人员。基层单位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用人单位,没有权限根据人员的变化、结构来决定需要补充的人数及层次。

2、用工形式单一。当前用工机制比较僵化,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服务人员进入铁路企业,不管这个职工各方面的素质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岗位的需求,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可以一直干下去,这样很容易造成职工滋生懒惰思想,进而影响工作质量。

(二)培训方式滞后的制约

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一环,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列车的服务水平。当前,客运服务人员培训存在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缺乏系统性。铁路培训没有从一个称职的客运服务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应掌握的知识等方面去进行系统设计,而是想到什么就培训什么,随意性较大。

2、培训缺乏针对性。现在铁路的培训大部分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教育。管理者没有真正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不知道服务人员到底什么方面欠缺,盲目进行培训,效果很不理想。

3、培训内容单一。对客运服务人员的培训往往以业务规章为主,忽略了其岗位所需的服务知识、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服务人员的培训本来就缺乏,再加上培训方式和内容不正确,导致了服务人员的素质不能提高,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三)考核激励方式不合理的制约

铁路客运部门的考核和激励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淡化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形成了现在所谓的“铁老大”,思想考核和激励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岗位工资的确定标准明显不尽合理。客运服务人员的作业看似很轻松,但也非常辛苦。长时间在列车上工作,正常作息时间被打乱,对心理和生理都有不良影响,而且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被投诉、被无理谩骂的风险,尤其是相对较低的收入更不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2、奖金分配的不合理。基层的服务人员拿的奖金最低而且在服务人员内部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方式。长此以往会导致表现优秀服务人员工作热情降低,进而影响整个职工队伍的服务水平。

三、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的方法对策

(一)服务人员的招聘

人力资源作为三大资源之一,应当在进口招聘处把好第一关,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服务质量。由于不可能通过简单的面试程序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素质,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因此要首先把好学历关。根据服务工作的特点,招收大中专毕业生是一个相对合适的办法。当然,光招收高校毕业生是不够的,最主要还是招收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二)服务人员的培训

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没有工作经验或经验较少的人进行培训,培训时要根据人员特点,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培训时间到位、培训内容到位。培训采取理论培训与上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2、再教育培训。再教育培训是根据工作需要对在职职工的工作培训,一般具有针对性且时间较短的特点。服务人员需要再培训一般分为两种:第一,部分服务人员在上岗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对列车上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作的不够熟练而需要再培训。第二,由于列车等级的提升和列车需要调整服务内容时要进行短期的培训。由于客流具有季节性和方向性,不同季节,不同区段,客流比例不尽相同。为提高服务质量,客运部门必须进行应急性培训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赢得旅客的认同和赞许。

(三)服务人员考核和激励

造成乘务员队伍素质不高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服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方法不合理。因此,要提高乘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对此问题重视起来,尤其是客运企业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要把对服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当作企业乃至行业的重大发展战略,认真抓紧抓实。关于如何对乘务人员的进行管理,主要认为应从以下两点做起:

1、服务人员的考核。任何一项劳动人事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事考核,它既是人事管理活动的手段,又是进行人事管理的依据,人员考核的对象、目的和范围复杂多样,因此考核内容也颇为复杂。就服务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而言,考核的方法总结起来说分以下两种:第一,民意调查测验法,该方法把考核的内容分成若干项,制成考核表。让旅客评出服务人员的优、良、中、差。第二,共同确定法,即由列车长或车队队长组成考核小组(一般7至9人)依据的报酬,不是真正的劳动报酬,按照考核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逐人逐项打分,用以确定服务人员的素质情况。

2、服务人员的激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和状态,其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导向目标。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广义而言,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力特制组织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其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针对客运服务工作来说,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第一,薪酬激励。要激励客运服务人员,必须通过合理的薪酬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运用的方法,因为追求生活的需要是人的本能。第二,目标激励。对于客运服务人员来讲,由于工作地点的特殊性,在其工作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的难度很大,组织上可以以零投诉或者创建红旗列车为目标,达到目标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达到激励的目的。第三,精神激励。客运服务人员常年在列车上工作,压力很大,通过精神激励,可以使压力得到释放,有利于取得更好的业绩。例如关注他们的感情需要,关心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感受,把对服务人员的情感直接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情绪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愉悦中,促进服务的高水准。

综上所述,现在客运服务人员素质偏低表现的方面比较突出,造成的原由也很多。本文经过对客运服务人员素质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招聘、培训、考核激励这三个提高客运服务人员素质的可行措施。其中招聘是门槛,要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定要把好进门关;培训是对服务人员工作内容的安排;考核和激励是为了让服务人员高标准完成服务工作。三者层层相扣,只有把招聘、培训、考核激励这一过程做好,才能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最佳管理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男.旅客运输[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叶怀珍.旅客运输组织[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